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教学设计2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第一课时:植物的生长与发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的基本过程、规律和影响因素。
2.技能目标:能够描述和分析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与发育三、教学重点:1.掌握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2.理解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难点:植物生长与发育的细胞与组织基础。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
2.图片、实物的展示与解说。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株植物的生长过程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你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和发育的吗?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示,向学生解释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基本过程。
4.给学生展示一些植物发育过程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变化。
5.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用比较直观的方式呈现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6.学生自主发表观点,并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呈现方式。
七、达成评价:1.学生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2.学生能够分析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影响因素。
3.学生能够设计呈现植物生长与发育过程的方式。
第二课时:细胞的组成与功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技能目标:能够描述和分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细胞的好奇心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细胞的组成与功能三、教学重点:1.掌握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四、教学难点: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
2.图片、实物的展示与解说。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给学生展示细胞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你知道细胞是什么吗?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讲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4.展示细胞器的图片和模型,解说其结构和功能。
5.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用比较直观的方式呈现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论主要内容》教学设计课件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课方案桑植县第四中学王巧英一、设计思想提升每个高中生的生物科学修养是课程标准实行中的核心任务。
依照生物课程标准的要乞降多元智能的主导思想,种群基因频次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教课主要经过问题议论、小组合作研究、数学计算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人际、逻辑--数理、空间、自然察看等智能。
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育和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修养。
二、教材剖析1、教材剖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七章的第二节,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对从前学过的生物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本节课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节与生物的遗传变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种群的特色、免疫与病原体的抗性等亲密有关。
本节内容有几组重要的看法:种群与物种、基因频次与基因型频次、基因库与基因文库、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地理隔绝与生殖隔绝等。
应加深对基本看法的理解和掌握。
2、学情剖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凭证、历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等内容。
本节课经过实例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进行修正,帮助学生建立生物进化理论是不停被修正、增补而完美起来的看法。
对种群、基因频次这两个看法学生难以理解,学生的生物分类有限,关于“种”认识不清。
基因频次看法比较抽象,但基因频率的计算和基因型频次的计算是进行“思虑与议论”的基础。
此外学生第1页的知识迁移能力比较单薄,性染色体上某基因频次的计算等存在困难。
3、考情剖析:本章主要利用新资料考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理解以及在实例中的剖析、应用,和对基因频次变化的特色与有关计算。
易与遗传变异及种群相联系综合考察。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纳以“累积与娴熟”教课原则为基础,适合地加以讲解法、议论法、比较概括法、综合剖析法等。
2、学法:对照有关看法等基础知识,并作出相应的概括,深入理解,形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
四、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解说有关看法。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5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二、教材分析: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材主要说明两点。
一是说明个体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个体适应能力无论多强,如果它的基因不能付给后代,它在进化上就没有贡献,如骡。
二是指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同种生物中一群能够自由交配的个体。
在“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标题下,还重点讲述了基因库和基本频率的概念,并安排了“思考与讨论----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这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对于学生达成本小节知识目标十分重要,其中第1题实际上涉及群体遗传学中的“哈代----温伯格平衡”的内容。
三、教学内容及地位:1、内容: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本节包括3小节:第一小节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第二小节是《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第三小节是《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其中第一小节可用2课时教学,第二、三小节可各用1课时教学。
本教学设计的是第一小节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着重要讲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关于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教材着重讲述了两方面的内容:宏观与微观,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宏观方面主要通过具体的一些种群例子进行介绍种群的概念;微观方面主要是通过基因频率的变化进行介绍学习。
2、地位:本节中关于种群的内容,可为后面第二和第三小节中有关种群的内容打下基础;有关进化的原材料等知识需要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中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等内容作基础。
3、学生分析学习任务:关于种群,首先理解什么是种群;能够说明两点:以使说明个体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二是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最后认识到: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关于基因库和基因频率,认识并理解什么是基因库;能够解释种群的基因频率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学生水平: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知道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但是对其局限性尚不了解。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高中生物必修2,共计18个课时。
本课程从细胞开始,介绍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等基本概念,及其在生物学中的重要地位。
然后介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进化等基本生命过程。
本课程涵盖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学习高中生物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概念;2、了解细胞分裂、生长、发育和凋亡等基本生命过程;3、了解遗传物质——DNA的基本结构和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4、了解人类的基因构成、性状遗传和基因突变等遗传基础知识;5、了解人类的生殖过程和生殖健康常识;6、了解人类进化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课时)1、细胞的基本概念;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4、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5、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6、核小体和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细胞的代谢(3课时)1、细胞的代谢概述;2、物质的进入和排出;3、酶的作用;4、ATP的生成和利用;5、光合作用的原理。
第三节细胞分裂(2课时)1、细胞分裂的原理;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比较。
第四节生长发育(2课时)1、生长的基本概念;2、器官和组织的发育;3、激素的作用。
第五节繁殖(2课时)1、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基本概念及比较;2、精子和卵子的产生和结构;3、受精的过程。
第六节遗传与进化(4课时)1、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复制;2、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3、基因的性状和遗传规律;4、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5、人类进化的历史和现状。
第七节生殖健康和环境(3课时)1、生殖健康的基本常识;2、生殖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3、环境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型教学法:介绍基本理论和实验结果等知识点;2、实验演示法:介绍实验和观察结果,增强学生理解;3、互动探究法:利用练习题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参与学生思考和讨论。
高中生物第七章单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必修二第七章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课标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和进化》课本P110~128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两节,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包括三部分内容: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认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认识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科学领域没有终极真理,存在质疑和争论不仅是正常的,而且能促进科学的进步。
第1节用一课时完成。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小节:第一小节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第二小节是《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第三小节是《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内容,概念较多,内容较抽象,用两个学时完成。
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组成,但内容较简单,各用一学时完成。
本节内容能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形成生物在进化、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点。
单元教学要求: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单元教学重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单元教学难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单元课时安排: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课时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2课时②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课时③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P110~113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2、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演绎说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力目标1.利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形成生物在进化的观点教学重点:1、拉马克进化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教学设计7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教材分析通过之前生物进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论的部分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此同时,学生对物种是如何形成的产生了好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教材中通过实例及资料分析等内容重点介绍了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形成物种的过程。
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物种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物种、隔离的概念。
(2)、理解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3)、分析隔离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培养辩证的分析问题、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2)培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相关科学研究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学家的研究历程中体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严谨性和长期性,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三、教学重点1、物种和隔离的概念。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主要利用图片、资料和实例进行分析讨论。
六、板书设计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物种的概念:能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3.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意味着产生新的物种八、练习(见课件)九、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有二个重点,一是相关概念的理解,如物种、生殖隔离、地理隔离。
二是分析物种形成的过程。
教学中对第一个内容主要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从反馈情况来看,学生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第二个内容,除了分析讨论资料之外,主要是通过图表模型方式呈现。
物种形成过程是个慢长的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但通过这种方式的呈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十、参考资料:1、隔离的类型隔离的种类很多,首先可以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又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如果发生在受精以前,就叫做受精前的生殖隔离;如果发生在受精以后,就叫做受精后的生殖隔离。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教学设计1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四课时的教学设计课标解读: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属于理解层次。
教材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进化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并且学会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三部分内容。
共同进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二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
关于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教材通过两个实例来说明,并且指出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也较好地体现了学习生物学的价值。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首先指出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接着讲述了生物进化的几个重要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述的不仅是物种的更替,而且包括地球环境的变迁和生态系统的演变,包括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了共同进化的观点。
在本小节第三部分,教材简单介绍了中性学说和间断平衡说,让学生认识到在进化论领域至今仍有不同观点,进化理论仍在不断发展,同时也再次强调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理论的重要地位。
在介绍不同观点时,如何处理主流观点和其他观点之间的关系,教学中仍需要把握好尺度。
学生情况分析:我校生源属于E类学生,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要尽可能使用直观教学方法,用大量身边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或者使用图片或影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策略:(附件一教案和附件二课件附件三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及说明:教学反思:此节课要用大量的事实来说明问题,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一个课时即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分析事例一: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
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word教案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紧内容(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有关基因频率方面的内容,反映了新课改在设计教材顺序时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动身的思想,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和学生德育的培养。
本节内容前与学生差不多明白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还明白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这些差不多上学习本章内容的重要基础。
2.教材的加工与改造依照新教学理念的要求,我在设计过程中对教材做了简单的处理,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摸索与讨论部分,充分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基因频率的明白得与应用。
教学中配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从而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打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重点突出难点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紧内容。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缘故。
2、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说明一些生物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进展的观念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阻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差不多学习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等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把握了自然选择学说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
同时,学生在前面差不多全面学习了遗传变异的有关知识,差不多把握了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关于生物进化的知识在初中的学习中也已有所了解。
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实际的事例,利用已有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讨论,能够对未知进行探究,归纳出所要获得的知识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新授课教学差不多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问→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预备1.学生的学习预备:预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紧内容2.教师的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7.2生物进化分子层面的原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7.2生物进化分子层面的原因》教学设计D.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2.某雌雄异株的植株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时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3:1.现由于环境改变,含有基因A的花粉粒有1/3不育。
该种群的个体间自由交配得F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为75%B.亲本与F1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相同C.因部分花粉粒不育,导致该种群的雄性个体会逐渐减少D.F1中A的基因频率为45%3.农业上栽培的大果番茄起源于野生醋栗,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培育后,大果番茄果实的外形、营养物质含量、口感等与野生醋栗有了很大的不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野生醋栗的“驯化”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B.长期“驯化”使野生醋栗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大果番茄有关果实外形的所有基因构成其种群的基因库D.可通过基因组测序明确野生醋栗与大果番茄的亲缘关系实验探究类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
已知在男性群体中大约有8%的人患有此病,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中b的基因频率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通过B超检查来确定某胎儿是否患有该病B.在女性群体中X B X B的基因型频率小于X B x bC.在人群中b的基因频率等于0.08D.红绿色盲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5.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鮫鏮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状突起,可发出光源,吸引猎物。
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B.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在长期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C.鮟鱇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D.鮟鏮鱼进化的原材料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综合提升类6.下列有关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诱发基因突变②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③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④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⑤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为进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A.0项B.2项C.4项D.5项二、综合题(共32分)7.一个鼠的种群生活在一个山谷(甲区域)中,后来由于山洪暴发,一条大河发生了改道,使甲区域又分隔出乙、丙两个区域,原本生活在甲区域中的鼠种群也被分隔成三部分,彼此之间不能接触。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第一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3. 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新陈代谢、分裂、运输等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3. 理解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重要性教学活动:1. 观察鸡蛋的细胞结构2. 实验观察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3. 班级讨论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重要性教学评估:1.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笔记2. 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小测验3. 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思维导图第二课: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内容:1. 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2. DNA的复制和转录3.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目标:1. 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3. 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活动:1. 观察DNA的结构模型2. 实验观察DNA的复制过程3. 小组讨论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评估:1. DNA结构和功能的笔记2. DNA复制和转录的实验报告3. 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异的小组讨论报告第三课:遗传与进化教学内容: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2. 遗传的分子基础与性状表现3. 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教学目标:1. 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2. 能够解释遗传的分子基础和性状表现3. 理解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教学活动:1. 探究孟德尔的遗传实验2. 分析性状表现的遗传模式3. 班级讨论进化的证据教学评估: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实验报告2. 性状表现的遗传模式小测验3. 进化证据的班级讨论总结第四课:植物生长发育教学内容: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教学活动:1. 实地考察植物的结构特点2. 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班级讨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情况教学评估:1. 实地考察植物结构的报告2.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实验记录3. 植物适应环境的小组讨论总结第五课: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1. 动物的体节构和功能2. 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体节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理解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活动:1. 实地考察不同动物的体结构2. 实验观察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观察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评估:1. 动物体结构的观察报告2. 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实验记录3. 动物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观察报告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2的教案全集范本,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本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本第一课:生态系统目标: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1. 什么是生态系统?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生物生态环境、生态圈。
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1.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食物链、食物网、共生关系等。
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位、生态位规律、生态平衡等。
示例活动:1. 观察身边的生态系统,分析其组成和相互关系。
2. 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扩展阅读:《生态学》第二课:生物进化目标: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生物进化?2.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1. 化石证据2. 生物地理分布证据3. 生物形态和胚胎发育证据三、生物进化的机制:1. 突变2. 遗传漂变3. 基因重组示例活动:1. 观察不同种群之间的差异,推测可能的进化过程。
2. 分析一个进化速度较快的物种的进化机制。
扩展阅读:《进化生物学》第三课:遗传与变异目标: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掌握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概念。
一、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1. 什么是基因?2. 遗传物质的传递:DNA、RNA、蛋白质3.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二、基因型和表现型:1. 什么是基因型和表现型?2. 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示例活动:1. 通过某一性状在家庭中的传递,分析遗传规律。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
扩展阅读:《遗传学原理》第四课:生物技术目标:了解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基因工程及其伦理道德问题。
一、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1. 农业生物技术2. 医学生物技术3. 环境生物技术二、基因工程及其伦理道德问题:1. 什么是基因工程?2.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3. 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问题示例活动:1. 分析一个基因工程应用案例,讨论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2. 设计一个基因工程实验,展示基因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七章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案(1)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物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7章第2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概述共同进化的概念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本节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相对知识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的情感价值观目标更是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背景分析:学生在高一已经能够适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
在这节课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所以本节内容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共同进化的概念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图片观察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2.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难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板书设计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教学设计5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的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概述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二)课标解读1、水平要求解读“概述”属于“理解”水平,其水平要求是: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2、具体目标解读(1)知识通过实例理解“物种、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等概念;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和讨论“资料分析”,促进学生认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同样生物也在进化。
此外,要求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3)能力本节课可通过教师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加强学生间互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一)在全部模块中的地位“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二小节。
本小节包括物种的概念、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两部分内容。
生物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基础理论,也是对人们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的理论。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深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引言与第一小节“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相衔接,自然引出怎样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一个物种的问题。
关于物种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分类学上的物种主要依据的是形态学标准,进化论中的物种主要依据的是遗传学标准——能否自由交配,生态学上主要以生态要求是否一致为标准。
本小节物种定义采取的是遗传学标准。
关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首先交待了隔离的概念,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等。
接下来安排“资料分析”活动,让学生通过分析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物种分化过程,来认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2
“现代进化理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能阐述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生物进化。
②能举例说明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学会计算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③通过对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例子的解释,领悟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④能举例说明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现代进化理论的客观评价,训练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②举例解释生物界的生物进化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认识自然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③通过基因频率的计算,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以达尔文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现代生物进化论,通过对生物进化内因与外因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进化、适应的生命科学观点教育,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基因频率的概念;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物种形成的方式。
因为基因频率是在掌握了基因库的基础上从数学的范畴角度对基因作分析和归纳,从而使生物界的进化具体内容(表现)上升到理论实质的高度。
即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可以说,能否正确理解基因频率,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生物进化论的实质性理解。
有关隔离的知识还是高中生物中第一次出现,再说情况比较复习,尤其是生殖隔离,需要多举些例子才能让学生明确的。
教学难点: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由于基因库本身较为抽象,学生不易接受,因此增加了对基因频率学习的难度。
基因频率是人们对基因库中的基因所做的一种统计和分析,对于初学的高中生来说也是比较难于接受的,需要多举些例子。
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比较抽象,需要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三、教学过程设计在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后,通过对该学说的客观评价,得出该学说的优点是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足之处是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解释自然选择如何使微小的变异得到积累,它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局限于个体水平等。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课时课标与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课标与教材分析一、课程具体目标《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学情分析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教学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1.教材内容的选择体现本《标准》内容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出发,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学会健康地生活。
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同样应当体现内容标准的这些思路,并且应当进一步落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因此,要使学生达到《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要求,理解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应该使学生能够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三个基本概念。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的活动建议,依据学生已有的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以及使学生能定量讨论种群基因组成特点、定量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等,本单元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学会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自然界中,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普遍、最根本的影响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因此本小节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解释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其中“定向”改变是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实现的,因此,教学应该安排学生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的活动,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自然选择作用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本小节内容理论性较强,逻辑严密,安排有学生讨论和探究活动,是发展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良好载体,因此,本小节教学,应该使学生尝试和模仿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小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前后顺序逻辑严密,以系列的问题推进教学进程,以教师讲解、讨论、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
大致思路如下。
1.通过问题讨论引入本课。
通过讨论,使学生发现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使学生领悟到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并引出种群的概念。
页 1 第2.通过讨论种群与物种的区别和种群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种群是繁殖的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如何描述种群的遗传组成?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第一章细胞与细胞膜一、细胞的定义和分类1.细胞的基本特征2.细胞的分类及特征二、细胞膜1.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2.细胞膜的功能3.细胞膜的运动方式4.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作用三、细胞壁1. 细胞壁的组成和分类2. 细胞壁的功能3.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的重要性四、细胞的代谢1. 细胞的代谢类型2. 细胞的能量代谢3. 细胞的物质代谢五、细胞分裂1.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2. 无丝分裂第二章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一、内质网1. 内质网的结构和分类2. 内质网的功能二、高尔基体1. 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2. 分泌蛋白质的过程三、溶酶体1. 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2. 溶酶体的形成四、线粒体1.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 线粒体的能量合成五、叶绿体1.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六、细胞核1.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 DNA的结构与复制七、细胞质基质1. 细胞质基质的组成和特征2. 细胞质基质的功能第三章遗传与进化一、遗传的基本概念1. 遗传的起源和发展2. 遗传的基本规律二、性状遗传及其分离定律1. 性状遗传的基本模式2.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3. 遗传多态性和基因频率三、基因与染色体1.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2. 染色体的组成和分类3. 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异四、基因的表达1.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2. 过继方式和多基因遗传五、DNA指纹和遗传病1. DNA指纹的基本原理2. 遗传病的分类和特征3. 常见遗传病的诊断和防治六、物种起源和演化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2. 生物进化的证据3. 生物进化的机制第四章植物生长与发育一、植物生长的生理基础1. 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2. 植物生长的生理基础3. 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二、植物发育的基本概念1. 植物发育的特征2. 植物发育的周期三、植物激素1. 植物激素的分类和功能2. 植物激素的生产和调控四、植物的营养1. 植物的营养需求2. 植物的各种营养元素3. 土壤的肥力和土壤肥料五、植物的生殖1. 植物的有性生殖2. 植物的无性生殖第五章动物行为和生态一、动物的行为适应性1. 动物行为的特征和分类2.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进化二、动物行为的调控1. 动物行为的调控机制2. 神经生理学机制和荷尔蒙机制三、生态的基本概念1. 生态的基本原理2. 生态系的组成和结构四、生态位和食物关系1. 生态位的概念和分类2.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五、生态系统和能量流转1. 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2. 能量流转和物质循环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 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2.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前景第六章人类生物学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2. 人类的分类和特征二、人类的组织和器官1. 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分类2. 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1. 营养素的吸收和代谢2. 能量代谢的调节机制四、免疫系统和疾病防治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常见病原体和疾病防治措施五、生殖和遗传1. 人类的生殖系统和生殖行为2. 遗传和遗传病的分类及防治六、人类的行为和心理1. 人类行为的调控机制和分析方法2. 生理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概念和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学情分析
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上网查阅本节的有关资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
(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