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 现代生活进化理论 第2节有详细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本练习答案与提示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五)练习基础题 1.B 2.B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4.(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拓展题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
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
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
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2教学课件: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 word版含答案
三、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原因:淘汰不利变异基因, 积累有利变异基因。
•结果: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四、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 物种: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 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什么是学习力
什么是学习力-你遇到这些问 题了吗
总是 比别人 学得慢
一看就懂 一 做就错
看得懂,但不 会做
总是 比别人学得差 不会举一反三
什么是学习力含义
管理知识的能力 (利用现有知识 解决问题)
学习知识的能力 (学习新知识 速度、质量等)
长久坚持的能力 (自律性等)
什么是学习力-常见错误学 习方式
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
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
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2、捕食等在共同进化中的作用
• 淘劣保优,双向选择。 • 控制个体数量,有利多样性发展。
共同进化还有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 变化的关系
例: 生物的新陈代
谢类型由原始异养 厌氧→自养厌氧→ 自养需氧。
C. 稻田里全部的蛇
D. 草原上的灰仓鼠
3.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 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 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
代代相传
C.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 基因突变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第七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题组冲关]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新物种产生
B.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生物进化
C.物种的灭绝一定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是基因多样性
解析: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引起种群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因而
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
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 及隔离
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 基本单位
C.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型频 率的改变
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 的基因库
解析: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 及隔离,则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 隔离;种群是一个地区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生物繁殖 和进化的基本单位;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 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种群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 群的基因库。 答案:C
2.物种形成的方式 (1)渐变式
(2)爆发式
爆发式物种形成是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完成的,主要起源 于个体的染色体变异或远缘杂交以及染色体加倍等,如六倍 体普通小麦的形成。
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内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变化后生物与 原生物关系
生殖隔离出现 属于不同物种
基因频率改变 可能属于一个物种
核心要点(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比较
(1)图中A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 的小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2)图中B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可 交流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节练习(含答案)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相互选择C、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练出来的D、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弱、行动迟缓,捉不到田鼠而被淘汰了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A、自然选择学说B、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生存斗争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自然选择是指()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生物过度繁殖引起的生存斗争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D、遗传使微小有利的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4、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A、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5、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6、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A、个体B、种群C、群落D、物种7、下列是一个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类B、一片森林里的全部乔木C、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杂草D、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8、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在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9、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 )A、24%,72%B、36%,64%C、57%,43%D、60%,40%10、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频率是多少?(按AA 、aa 顺序排列答案) ( )A 、0.36,0.16B 、0.48,0.16C 、0.16,0.36D 、0.16,0.3811、在果蝇中,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108个个体),却有l07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每个果蝇大约有多少个基因? ( )A 、0.5×104B 、104C 、 2×104D 、4×10412、某种群中AA 、Aa 、aa 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左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 率低的个体。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后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后练习七第1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和核心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图是有关遗传和生物进化原理的概念图,结合此图,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图中①是自然选择,②是种群基因频率,③是生殖隔离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只是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③,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③的根本原因D、种群中②的改变一定会导致③的出现【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突变是青菜虫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D、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C、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右图a、b、c、d表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相对值。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C、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b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D、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物种,则a是最高营养级【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B、只要种群中的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就发生了生物进化C、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两个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C、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D、生殖隔离形成后的种群之间不能进行交配【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在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必须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形成新物种的主要标志是( )A、形成地理隔离B、基因频率的改变C、产生了生殖隔离D、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外来物种引入不一定能增加生物的多样性B、新物种的诞生丰富的是遗传多样性C、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一起构成了生物多样性D、某种动物的直毛基因占基因库中所有基因的比值为直毛基因频率【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选择是进化的动力B、自然选择是环境对不同基因的直接选择C、生物多样性的直观表现为基因的多样性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选择提供材料并决定进化方向【答案】:【解析】:第14题【填空题】如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由a变为b、c、d体现了______.其中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_____.【答案】:【解析】:第15题【综合题】农田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请回答下列问题: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______.害虫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_____.尽管害虫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害虫杀灭效果仍然非常显著,原因在于______.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______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______.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定向的或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______ ,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______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______决定的.【答案】:无【解析】:。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练习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含答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总分:55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1.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基因多样性B.细胞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2. 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体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3.依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视力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和前肢都很长C.尺蠖工业黑化现象是因为受煤烟熏黑的结果D.北极熊为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不同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5.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错误的认识是()A.它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经过不断修定、补充与完善而形成的科学理论B.种群共用一个基因库,它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种群密度的变化对其基因频率的改变无影响作用D.“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6.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7. 桉601药刚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抗药性个体的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8.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9.在一个种群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24%,72%B.36%,64%C.57%,43%D. 60%,40%10.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练习-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2含答案
课时训练1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础夯实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无关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会导致种群的变化画口中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所以自然选择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
基因型频率改变不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所以不一定会导致物种进化。
2.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 21 C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但当气温升至25.5 C时,突变体的生活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A.突变是随机发生的B.突变是不定向的C.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D.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解析:|突变体在21c时生活能力很差,此时突变是有害的,而在25.5 C时生活能力大大提高, 这时突变就是有利的。
由此可见突变的利或害取决于环境。
3.某病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抗生素长期治疗后,效果并不明显。
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抗药性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生素导致幽门螺杆菌基因突变产生的抗药性B.原来的幽门螺杆菌群体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C.抗药性的形成实质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D.抗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解析:|抗药性的形成是由于细菌本身的不定向变异使菌群中存在抗药性个体,经抗生素的选择,子代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所占比例增加而造成的结果。
A选项说明细菌抗药性的形成是基因定向突变的结果,故不正确。
4.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 名男生中有患者 65人。
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A.4.4%B.5.1%D.10.2%C.6.8%解析:|色盲基因的频率=X100%=X100%用.8%。
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画二|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都不变;自交后,基因频率不变,但随着自交次数增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越来越大。
高1生物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7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Word版含解析
第七章第2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导学号12200660()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库的组成[答案] C[解析]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由于不同个体之间在基因上具有差异,所以不可能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A正确,C错误。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基因库不会因个体死亡而消失,应代代相传,B正确。
可遗传的变异均可能改变基因库的组成,D正确。
2.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12200661()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答案] B[解析]进化的原材料由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然后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所以A错误;有利变异能适应环境,而不利变异则被环境所淘汰,所以C错误;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种群,所以D错误。
3.现代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理论观点不同的是导学号12200662()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答案] C[解析]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因此A、B、D都符合达尔文观点。
由于他没有研究透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因此也就不知道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4.下列关于生物共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12200663()A.所有生物的进化速度是相同的B.所有新物种的诞生是同时的C.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所有生物的进化都是同步进行的[答案] C[解析]生物的进化是在漫长年代中逐步进行的,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过程,不可能是同步进行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7章综合提升
例4 [北京理综2016·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 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 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 .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 .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 .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解析】由题干可知,生活在F区和T区的豹没有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T区和F区的豹由于人类活 动存在地理隔离,所以T区和F区豹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将T区豹引入F区,增加了F区豹种群的基因多 样性,A选项正确;题目强调的是后代性别比例,题干中并未明确表明引入的T区豹会引起后代不同性 别个体存活率产生差异,所以后代的性别比例并不会受影响,B选项错误;因为没有生殖隔离,两个区 的豹属于同一物种,所以并未影响群落丰富度(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的种类数),C选项错误;由于T 区豹的引入增加了F区豹的基因多样性,所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D选项错误。
【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甲物种与乙物种在捕食与 被捕食中共同进化,B错误。
例2 [江苏生物2017·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 . 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 .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 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7章 第2节
返回导航
·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_自__然__状__态__下___相互交配并且产生_可__育__后__代___的一群
生物。
2.隔离 (1)概念:不同___种__群_____间的个体,在_自__然__条__件___下基因不能_自__由__交__流___
4
核心素养
5
问题释疑
6
知识构建
7
训练巩固
8
课时作业
·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自主学习
生 物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1.种群的含义及特点 (1)含义: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同__种__生__物__的__全__部__个__体___。 (2) 特 点 : 是 生 物 进 化 的 _基__本___单__位__ , 彼 此 之 间 可 以 交 配 , 并 通 过 繁 殖 将
的现象。
(2)常见类型
生
①生殖隔离:_不__同__物__种___之间一般是不能_相__互__交__配___的,即使交配成功,
物
必 修
也不能产生_可__育__后__代___的现象。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②地理隔离:_同___一__种__生物由于__地__理__上____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
频率的变化。(难点)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 4.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
要内容。(重点)
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ppt导学课件(含答案)
-21-
第1节 现代生物 进化理论的由来
类型一
类型二
类型三
-22-
第1节 现代生物 进化理论的由来
-23-
第1节 现代生物 进化理论的由来
12345
1.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C.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解析:拉马克认为,用进废退获得的后天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答案:D
物的变异都是适应的,是环境因素诱导下的定向变异,这与拉马克
的观点是一致的,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答案:B
-25-
第1节 现代生物 进化理论的由来
12345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A.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动力 B.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选择是定向的 C.长颈鹿因长期吃高处的树叶而长有长的颈和前肢 D.有利的遗传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新的生 物类型 解析:A、B、D三项是达尔文的观点,C项是拉马克的观点。 答案:C
-24-
第1节 现代生物 进化理论的由来
12345
2.下列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解释是( )
①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②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
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
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习题详解(第2课时)
●习题详解
练习(课本P118)
(一)基础题
1.解析: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要解好题必须掌握该定义中的“关键词”,即“一定区域”“同种”“全部”,另外还要对种(即物种)的含义把握好。
题中鱼、蛇、蟑螂都不是一种生物,只有大熊猫是种的名称。
答案:C
2.解析:设所抽出的个体数为n,则
∵基因A的数量=n×18%×2 + n×78%=1.14n
基因a的数量=n×4%×2 + n×78%=0.86n
此对等位基因的总数=2n
∴基因A的频率=1.14n/2n=57%,
基因a的频率=1-57%= 43%。
答案:C
3.答案:C
4.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如果没有突变,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也就没有意义,生物就不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也就不可能进化。
(二)拓展题
1.提示:如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
2.提示:如果气候等其他条件也合适,并且该种群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该种群的个体数会迅速增加。
否则,也可能仍然处于濒危状态,甚至绝灭。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7章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含解析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❶[2017·安徽马鞍山二十二中高二期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生物进化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结果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①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❷一个自然种群,假设由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组成,其中AA占30%,aa占20%,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A.30%B.45%C.50%D.55%❸[2017·辽宁实验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❹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可导致生殖隔离B.野生物种个体死亡后会使本物种的基因多样性降低C.新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的D.饲养金鱼过程中的人工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❺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达尔文认为,种群中出现的一切变异都是进化的前提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❻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更容易产生新的基因型B.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C.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更容易发生差错D.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配子❼[2017·长春十一中高二期中]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为VV、Vv和vv 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43%B.48%C.52%D.57%❽[2017·湖北荆州车胤中学高二期中]如果基因型为AA、Aa、aa的一个种群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大小关系是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对等位基因中A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升高,而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C.在持续选择条件下,a基因的频率不可能降为0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生物进化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❾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菌对抗生素抗药性的产生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解析:选A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对抗生素抗药性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
2.英国的椒花蛾身体和翅都有浅色斑点。
随着工业发展,煤烟等污染物使该昆虫栖息的树干和墙壁变成黑色,到十九世纪末,英国各工业区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黑色椒花蛾,这种变化说明()A.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B.生物突变都是有害的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基因突变和重组是定向的解析:选C从所提供的资料中可知,环境条件的改变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浅色个体易被淘汰,浅色基因频率逐渐减小,与环境颜色相近的黑色斑点基因频率越来越大,产生了适应环境的黑色椒花蛾,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B.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接受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C.该地区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Ss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D.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基因突变成S基因的频率增加解析:选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Ss个体对应的表现型为黑色,适应环境,通过选择,其基因型频率增加;通过自然选择,S基因的频率增加。
4.判断侵入甲岛和乙岛上的两个蜥蜴种群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其标志是看这两个种群的蜥蜴是否具有()A.特定的生理功能B.不同的形态结构C.地理隔离现象D.生殖隔离现象解析:选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5.下列关于隔离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生殖隔离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C.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可以杂交,但二者存在生殖隔离解析:选D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是必须经过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导致种群基因库间产生差异;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后代三倍体西瓜不可育,故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仍存在生殖隔离。
6.下列各项中,形成了新物种的是()A.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B.母马与公驴交配产生不育的骡子C.二倍体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D.桦尺蠖体色的基因S的频率由95%变为5%解析:选A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而成的四倍体西瓜可育,是一个新物种;母马与公驴交配产生不育的骡子,骡子不是一个新物种;二倍体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不可育,不是新物种;桦尺蠖体色的基因S的频率由95%变为5%,只能说明有生物进化,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种。
7.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由基因突变引起,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用a表示)。
只有隐性纯合子才会发病,携带者不发病,且对疟疾的抵抗力高于正常人。
在非洲某些疟疾流行的地区,携带者比例在20%左右;现在美洲黑人中携带者的比例已降到了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非洲疟疾流行地区a基因的频率大约为30%B.美洲黑人中a基因频率的下降是环境选择的结果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死亡会导致人群基因库发生变化D.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有害的突变基因可转变为有利的基因解析:选A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计算出非洲疟疾流行地区a的基因频率;基因突变能够改变基因频率,而基因频率的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人群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死亡会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发生变化;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有害的突变基因可转变为有利的基因。
8.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能杀死兔子的强毒性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解析:选C病毒感染可以导致抗性较低的兔子死亡,抗性较强的个体得以生存,从而起到选择的作用;兔子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但病毒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所以病毒也不能长期存活,寄生关系难以维持;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兔子抗病毒能力增强的结果;蚊子充当了病毒和兔子之间的媒介,在兔子与病毒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9.18世纪初,一位生物学家在某山谷里发现老鼠种群中有少量的个体有轻微的趾蹼(绝大多数个体无趾蹼)。
1900年,由于修筑一条沙坝,使老鼠的栖息地成了沼泽。
若干年后调查发现,这条山谷的老鼠绝大部分有趾蹼,偶尔才能找到少数无趾蹼的老鼠。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有趾蹼的老鼠是适应沼泽环境的类型B.若岛上老鼠过度繁殖,将导致生存斗争加剧C.为了适应沼泽环境,没有趾蹼的老鼠长出了趾蹼D.老鼠性状比例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选C沼泽地中绝大部分老鼠有趾蹼,少数无趾蹼,说明有趾蹼的老鼠是适应沼泽环境的类型;有趾蹼的性状在环境变化前就已经突变形成,而不是没有趾蹼的老鼠为了适应环境而长出了趾蹼。
10.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
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
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
由此无法推断出()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解析:选B长舌蝠与其他蝙蝠都以花蜜为食,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其长舌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从而可以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不能完成传粉受精的过程,故不能繁衍后代;长舌蝠和长筒花之间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11.在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说明该种生物进化了D.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 解析:选A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隐性性状aa的基因型频率是0.64,则a的基因频率为0.8,A的基因频率为0.2,繁殖一代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8=0.32;显性基因的频率为0.2,小于隐性基因的频率;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A的基因频率为0.4,则显性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为1-0.62=0.64,即64%。
12.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解析:选B图中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
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①~⑥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只有当品系1和品系2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
二、非选择题13.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
在19世纪中期以前,桦尺蛾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上升到95%以上。
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1)在19世纪时,桦尺蛾的栖息地曼彻斯特地区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的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存,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的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经过长期的__________,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______,有利变异则逐渐________,从而使种群的________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
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
解析:(1)由于浅色型(ss)桦尺蛾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后代繁殖个体多,群体中ss的比例增加,所以s基因频率增高。
(2)由于黑色型(SS或Ss)桦尺蛾的黑色成了一种保护色,黑色型个体逐渐增多,所以S基因频率升高。
(3)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
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答案:(1)浅色型(ss)桦尺蛾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后代繁殖个体多,导致s基因频率高(2)黑色型(SS或Ss)桦尺蛾的黑色成了一种保护色,黑色型个体逐渐增多,导致S基因频率升高(3)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淘汰积累基因频率自然选择14.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