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基坑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方案1.概况1.1 工程概况这个项目是一项大型的建筑工程,旨在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大楼。
该建筑将包括商业和住宅用途,是当地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 基坑概况该项目需要进行基坑开挖,以便为建筑物的地基做好准备工作。
基坑的深度将达到20米左右,需要进行支护工作以确保工人的安全。
1.3 工程地质概况该项目的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软,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监测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1.4 环境概况该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周围有许多居民和商业企业,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来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进行噪音、粉尘和污水处理等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基坑支护及施工方案为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采取了多种支护措施,包括钢支撑、混凝土墙和土钉墙等。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如挖孔桩、土钉墙和钻孔灌注桩等,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我们还将采取噪音、粉尘和污水处理等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监测目的、范围、依据、原则及监测内容3.1 监测目的:本次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3.2 监测范围:本次监测的范围包括公司生产厂区及周边区域,主要监测点包括废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噪声等。
3.3 监测依据:本次监测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公司环境保护标准以及国家环境监测标准等。
3.4 编制原则:本次监测的编制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可比性等原则。
同时,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等。
以上是本次监测的目的、范围、依据、原则及监测内容的简要介绍。
我们将严格按照以上要求进行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5 监测内容64、基坑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要求汇总表75、监测方法5.1 水平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是指对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等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基坑沉降观测记录表
基坑沉降观测测量记录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稳定为止的事项。
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定设置、保护好;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布置合理,水平间距符合规定要求,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其尺寸。
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5月1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5月15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5月22日观测记录员:基坑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说明:ABC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CD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点,D-J 线 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A 线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
施工单位观测结果:监理(建设)单位核查结论: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稳定为止的事项。
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定设置、保护好;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布置合理,水平间距符合规定要求,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其尺寸。
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监理(建设)项目部(章)年月日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5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12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19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26日观测记录员:基坑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说明:ABC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CD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点,D-J 线 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A 线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
施工单位观测结果:监理(建设)单位核查结论: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稳定为止的事项。
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定设置、保护好;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布置合理,水平间距符合规定要求,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其尺寸。
基坑沉降观测乙级范围
基坑沉降观测乙级范围一、基坑沉降观测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不断增多,基坑施工已成为各类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坑沉降观测是基坑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能有效掌握基坑周边土体及建筑物沉降情况,确保施工安全,降低事故风险。
二、乙级范围基坑沉降观测的标准和要求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基坑沉降观测分为甲、乙两级。
乙级范围基坑沉降观测主要针对一般基坑,其标准和要求如下:1.观测点布置: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合理布置观测点。
2.观测频率: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稳定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观测频率。
3.观测数据处理:观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基坑沉降曲线,判断基坑沉降趋势。
三、乙级范围基坑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步骤1.前期准备:了解基坑工程概况,制定观测方案,采购必要的观测设备。
2.布设观测点:根据方案在基坑周边合适位置设置观测点,并进行标识。
3.观测操作:采用高精度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沉降观测,确保数据准确性。
4.数据记录与处理:将观测数据及时记录在观测表中,并进行初步分析。
5.编写观测报告: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编写观测报告。
四、乙级范围基坑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1.观测过程中应确保观测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防止数据失真。
2.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确保观测质量。
3.观测点周围应保持清洁,避免杂物影响观测准确性。
4.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
五、总结乙级范围基坑沉降观测是保障基坑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基坑周边土体及建筑物沉降情况的实时监测,可以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观测,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
基坑监测及建筑物沉降观测服务合同
基坑监测及建筑物沉降观测服务合同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受托方:(以下简称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基坑监测及建筑物沉降观测服务事宜协商一致,特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服务目标: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各项监测、观测工作,及时提供监测、观测结果,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4、服务范围:编制基坑监测、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经甲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确认,按规定的程序进行评审并备案后,按确认的方案实施监测、观测并出具监测、观测报告。
二、服务内容1、技术服务的内容:按国家、省、市现行有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及设计要求,对本项目进行基坑监测及建筑物沉降观测,出具科学公正的监测、观测报告,以便为安全施工及工程验收提供依据,具体包括:(1)基坑监测:支护结构位移、沉降观测;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支撑轴力监测;立柱沉降观测;水位观测等。
(2)周边建筑(构筑)物沉降及测斜观测;道路、地面沉降观(3)本项目住宅楼、写字楼建筑物沉降观测,具体内容以工程量清单、图纸及相关规范为准。
(4)进场前按相关规范要求编制基坑监测及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并确保按要求通过评审,完成在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监督部门的备案。
(5)与工程所在行政区域的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进行监测工作的协调,申报监测技术成果的审批。
保证相关技术成果能够通过相关部门认可,确保不因监测工作影响本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和竣工验收。
(6)在进行监测任务的过程中与该工程相关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咨询单位、建设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参加监理例会及甲方组织的工程例会,汇报监测情况及基坑安全状况。
2、实际工作量以甲方确认为准,甲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权对乙方的承包范围及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乙方必须无条件服从。
三、技术服务工作1、技术服务期限:从乙方进场至所有服务项目完成,服务期限必须满足实际施工要求。
建设工程深基坑变形与主体沉降监测技术研究
建设工程深基坑变形与主体沉降监测技术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由于建筑物的高度和地下设施的复杂性,深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和主体沉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还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对深基坑变形与主体沉降进行监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深基坑变形与主体沉降的监测技术研究,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变形和沉降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为设计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从而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对深基坑变形与主体沉降的监测技术研究,可以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率。
通过对变形和沉降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因变形和沉降过大而导致的工程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对深基坑变形与主体沉降的监测技术研究,可以提高工程质量。
通过对变形和沉降的监测,可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通过对变形和沉降的监测,可以为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降低维护成本。
对深基坑变形与主体沉降进行监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深基坑变形与主体沉降的规律,可以为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1 建设工程深基坑的发展历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大型基础设施等建筑工程的建设日益增多,深基坑工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
自20世纪初以来,深基坑工程技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0世纪初,深基坑工程技术主要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地下水位较高时容易导致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研究采用机械挖掘、土钉墙等方法进行深基坑支护。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
2、监测点的布设2.0.1基坑顶部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基坑边坡顶部的,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
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监测点布设在在围护墙上的,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
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
2.0.2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同2.1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宜为共用点。
2.0.3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个监测孔。
2.0.4 地下水位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
相邻建(构)筑物、重要的地下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2.0.5 锚(杆)索拉力锚(杆)索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
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
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
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
2.0.6支护桩桩身内力支护桩桩身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
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
2.0.7支撑内力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2、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3、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4、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基坑沉降观测(水平位移、竖向位移)人员培训8
三级基坑DS3或更高级别及以上的水准仪,宜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6.3.8 水准基准点宜均匀埋设,数量不应少于3 点,埋设位置和方法要求与6.2.2 相同。
6.3.9 各监测点与水准基准点或工作基点应组成闭合环路或附合水准路线。
7 监测频率7.0.1 基坑工程监测频率应以能系统反映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
7.0.2 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
监测工作一般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
对有特殊要求的周边环境的监测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才能结束。
7.0.3 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考虑基坑工程等级、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
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对于应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仪器监测频率的确定可参照表7.0.3。
注:1. 当基坑工程等级为三级时,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要求适当降低;2. 基坑工程施工至开挖前的监测频率视具体情况确定;3.宜测、可测项目的仪器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要求适当降低;4.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 3d 内监测频率应为 1 次/1d。
7.0.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1.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 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 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4. 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未按设计施工;5.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6.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7. 支护结构出现开裂;8.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建筑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讲解
建筑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讲解建设过程中常有关于基坑变形监测及建筑观测的要求,但可能很多同事对两者的同学监测要求、频次、周期等不甚了解,本篇结合规范其要求,与大家分享。
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21的规定:10.3.2基坑开挖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计者监测,开始实施实施动态装配和信息化施工。
10.3.8下列建筑物应在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变形观测: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物;2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物;3处理地基上为的建筑物;4加层、扩建建筑物;5受邻近深基坑取土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6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物。
该规范“条文说明”规定:10.3.8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本条所指的建筑物沉降侦测本条包括从施工开始,整个施工期内和使用期间工程预算对建筑物进行的沉降观测。
并以实测作为资料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的依据之一,建筑物施工期的观测日期和次数,应根据施工进度确定,塔楼竣工后的第一年内,每隔2月~3月观测一次,以后适当延长至4月~6月,直至实现为止沉降变形稳定标准为止。
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21的规定:6.1.5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不同任务要求、产生沉降的不同情况以及沉降速率等因素具体分析确定,并应符合下列明确规定:基础施工期间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基坑土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1次。
混凝土底板浇完10d以后,可每2d~3d观测1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若水位恢复时间较短、恢复速度较快,三周应在水位恢复的前后一周内每2d~3d观测1次,同时应观测水位起伏。
此后可每周观测1次至回填土完工。
7.1.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符合下列路程规定:1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墙体与荷载增加情况情况确定。
3)施工整个过程中若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破土动工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1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月~3月观测1次。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第一节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一)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二)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三)固定水准点;(四)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二、地基回弹观测基础开挖前,在建筑物的纵横主轴线上设置观测点,测定其原始标高;在基坑挖至底面时,找出其测量标志,再测出其标高;在浇筑砼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
三、建筑物自身沉降观测以主楼为主要控制对象,采用二级观测。
按照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的外轴线共设置12个观测点,测设点的设置应符合规程的要求,保证人员、仪器、附合观测路线等路线。
结构施工阶段,每加一层观测一次,装修施工阶段每月观测一次,观测截止到沉降量小于1mm/100d。
观测前将仪器放在室外30min,使其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天气恶劣时严禁观测。
当建筑物有异常情况时及时观测,如有不均匀沉降出现,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四、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一)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二)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规定不超过50m,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
(三)前后视距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四)前后各点观测完毕后,回视后视点,最后闭合于水准点。
五、质量控制要点(一)与图纸有关的洽商和设计变更中的结构尺寸变动部分及时向测量人员交底,测量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技术部门联系并反馈到设计部门。
(二)做好质量检查工作每次放线前,均应仔细审图,放线时要有工程师配合并检查工作。
放线后由专职验线人员对测量成果进行自验。
对于工程定位测设,建筑物控制轴线的校验、高程引测、非标准层标高引测等关键测量工序由测量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校验。
(三)加强验线工作坚持三检制,每次放线均请技术部门验线,重要部位报请公司和监理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
工程定位后,由测绘院验桩,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测量数据的记录与计算记录要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计算要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
基坑支护监测要求与要点
附件1基坑支护监测要求与要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文件(以下简称设计文件)中有关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监测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规程》(JGJ120-2012)等的相关规定。
一、监测平面布置图设计文件中应有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在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中应标明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主要包括基坑周边道路、地铁、地上管线、地下管线、建筑物、构筑物、江河、水渠等)的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置和监测点数量。
二、监测项目根据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应包含如下相应的监测项目:(一)一级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顶部沉降、支撑立柱沉降、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沉降、周边建(构)筑物倾斜与裂缝、基坑周边道路沉降、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支撑轴力、锚杆或锚索拉力、地下水位等。
(二)二级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沉降与裂缝、基坑周边道路沉降、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支撑轴力、锚杆或锚索拉力、地下水位等。
(三)三级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沉降、基坑周边道路沉降、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等。
三、监测技术要点设计文件中应明确基准点布置、监测点布置、监测频率、监测时限、控制值和监测报警值等,应满足如下要点:(一)各类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可靠设置,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二)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m,且基坑各边的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监测点应设置在支护结构外侧的土层表面或柔性地面上;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应设置在建筑物结构墙或柱基上,邻近基坑一侧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15m;基坑周边道路沉降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30m, 且每条道路的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
(三)采用测斜管监测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时,对现浇混凝土挡土构件,测斜管应设置在挡土构件内,测斜管深度不应小于挡土构件的深度。
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点说明书
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点说明书一、目的与意义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是对深基坑施工中的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进行监测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支护结构的沉降、位移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二、观测点布设为全面掌握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沉降情况,需要在支护结构的代表性位置设置观测点。
观测点的布设应考虑支护结构的形状、规模、地质条件等因素,并遵循以下原则:1. 观测点应设置在支护结构的顶部和侧壁;2.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基坑周边,并考虑地质条件的变化;3. 观测点应设置在基坑周边环境的关键部位,如建筑物、道路等。
三、观测周期与频次为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根据施工进度和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合理确定观测周期和频次。
一般情况下,在基坑开挖前应进行初始观测,开挖过程中应每2-3天观测一次,开挖完成后应每周观测一次。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增加观测频次。
四、数据分析与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是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的重要环节。
应将观测数据与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进行对比,评估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如发现异常沉降、位移等参数,应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应对观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为后续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五、异常处理与预警在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监测频次、增设临时支撑、回填土方等。
如情况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撤离人员,并及时报警。
同时,应定期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设定预警值,一旦达到或超过预警值,应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可通过现场警示、短信、电话等方式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
六、监测报告编制为便于记录和追溯,每次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后都应编制相应的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观测点布设图、观测数据表、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异常处理措施、预警信息等。
监测报告的编制应遵循准确、客观、及时的原则,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深基坑支护及监测施工工艺标准
深基坑支护及监测施工工艺标准一、使用条件及范围1、复合土钉墙的使用条件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进行人工降水后可塑、硬塑或坚硬的粘性土、胶结或弱胶结粉土、填土,随着土钉墙理论与施工技术的不断成熟,土钉支护在杂填土、松散土、软弱土也得以应用,并可与混凝土灌注桩、微型钢管桩等配合进行支护,但土钉墙支护的基坑深度不易超过18米。
2、复合土钉墙的使用范围①、基坑或竖井的支挡②、基坑工程抢险③、斜坡面的稳定④、与预应力锚杆结合做斜面的防护二、施工准备1、深基坑支护材料要求:①、土钉杆体材料采用HRB400 Φ22、Φ25、Φ28钢筋,土钉墙面采用Q235 Φ6.5钢筋网,复合土钉锚索采用15。
2钢绞线(1860级),锚索端部在水平方向上采用腰梁(14#槽钢)。
②、土钉墙面层土钉灌浆采用P C 42.5R的水泥。
③、微型钢管桩采用Q235B 114×3.5钢管,灌注桩砼强度等级为C30。
④、钢筋、钢绞线、水泥、钢管必须有出厂检验报告,并及时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
槽钢必须有出厂检验报告.三、主要机具设备和监测仪器1、深基坑支护机具设备①、反循环钻机、台式电钻、电焊机、切割机、灰浆搅拌机、高压注浆泵、高压注浆管等施工机具。
2、深基坑监测仪器①、基坑竖向位移、周边环境沉降观测使用美国产天宝DINI03数字水准仪配一对2m条码尺。
②、基坑水平位移观测使用日本产索佳SET220K型全站仪进行观测。
四、复合土钉支护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a、认真学习规范,熟悉设计图纸,根据甲方提供的地下障碍物和周边管线位置图.b、编制施工方案,经集团公司总工审批,报淄博市住建局专家论证后,方可进行施工.c、施工前应确定基坑开挖线、轴线定位点、水准基点、变形观测点等,并在设置后妥善保护。
d、施工前,由技术人员对班组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2、工艺流程(1)、微型钢管桩支护施工工艺流程:平整场地→钢管桩制作焊接→测量放线→孔距定位→机械开挖循环集水坑、水沟和水坑→钻孔机就位钻孔→清洗钻孔→注浆机安装→安装下放钢管→安装注浆管→拌制水泥浆→注水泥浆→多次补浆直至上口翻浆。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监测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监测摘要:在深基坑开挖中,要时刻跟踪深基坑的种种变化,为后续施工提供数据支撑,以保证工程安全质量。
关键词:深基坑;沉降观测;变形;监测方案一、监测工程概况融媒大厦主楼建筑高度为96.4m,共16层;裙楼建筑为2至4层的多层框架建筑,裙楼总建筑高度为18至24m。
地下结构为大底盘地下车库兼顾人防工程的地下室。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说明。
融媒大厦基坑深度为4.4m至5.98m。
如基坑支护结构被破坏、周围土体失稳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建筑环境影响一般,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
二、监测方案1、依据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基坑监测项目分为,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坡顶垂直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
1.本基坑的支护形式融媒大厦深基坑支护形式为放坡开挖+土钉墙支护。
基坑开挖到首层土钉位置下0.5m时喷射第一层混凝土,钻孔施工土钉,外挂钢筋网片与土钉绑扎牢固,再喷射第二层混凝土。
基坑顶砌筑截水沟,基坑底部挖社排水沟,防止雨水、地表水影响基坑边坡安全。
3、基坑监测范围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规定,结合考虑本基坑工程周边建筑环境特点,确定基坑周围环境监测范围为基坑边线外2倍深度范围,即为11.96m为外监测边线。
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监测范围以外的高压线杆、地下管线、便道等进行日常巡查检查,现场巡查发现异常状况要及时向项目领导汇报。
必要时增加监测项目以保证监测项目安全。
4、基坑监测重点由于基坑开挖面与开挖深度较大、时间紧凑、对各工序先后衔接较高、基坑监测工程量大,因此对基坑监测工作要严格要求。
(1)基坑围护体系边坡土钉墙安全稳定作为本项目监测重点;(2)现场布测点是后续观测的前提,测点保护作为工作重点;(3)基坑上部挡水墙阻水效果作为重点监测对象;(4)各变形观测点的安装埋设作设计为工作重点;(5)基坑周围经常架设泵车位置加强监测作为重点之一。
三、基坑监测的方法1、现场巡视肉眼观察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回填结束,整个施工监测时间段内需专业测量人员以自身对基坑监测工程的经验对基坑边坡裂缝、渗水、流沙等情况进行肉眼观测并详细记录,从而第一时间判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基坑安全建立第一道防线。
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浅析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城市中开挖深基坑成为普遍现象,然而会对深基坑周围的建筑物造成沉降的影响。
本文以某高层住宅楼的基坑挖掘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其周围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详细描述了所使用的观测方法及观测方案。
关键词:深基坑;沉降观测;观测方法1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某高层住宅楼所处位置为郊区空旷地区,南侧5m处为一栋7层民房,基坑开挖深度约为9米。
基坑采用围护桩+锚索支护方式,围护桩外围为止水帷幕墙。
本次监测工作始于2011年7月26日,结束于2011年10月26日,共历时90天。
根据本次工程的监测要求,需要对基坑南侧相距5m的民房进行竖向位移监测。
1.2 工程地质根据钻探结果显示,该高层住宅楼覆土表层是第四系的人工填筑杂填土与素填土,下面是冲洪积粘性土、砂层及残积粘性土,其下伏基岩是第三系泥岩。
1.3 水文地质由地下水赋存条件可知,高层住宅楼地下水是松散土层的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第四系的砂层中。
砂层的连通性较好,水量较大,呈现断续分布;而残积层由于粘粒的含量不均,其透水性及含水性均存在差异,并且局部水量可能较大。
总体来说,残积层的水量不大,富水性与透水性均较弱。
2 监测目的和依据2.1 监测目的本次监测通过对基坑现场的观测,掌握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垂直变形情况,如果变形增量超过了允许值,要及时预警,从而确保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安全,采集数据信息,为基坑挖掘施工提供信息化依据。
2.2 监测依据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要求、《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 2009)。
3 监测方案3.1 布置工作基点根据现场的工作条件,要将工作基点布置在利于监测的地方,并且不能受到基坑的影响范围,根据场地的观测条件,设置1个沉降观测的水准网,每个网内设置3个观测基点。
3.2 监测内容基坑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监测。
浅析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浅析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发表时间:2015-12-22T10:59:03.8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5期供稿作者:冷常生[导读] 辽宁地矿测绘院建筑沉降观测是建筑工程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保证深基坑及其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应及时开展现场监测。
冷常生辽宁地矿测绘院 110121摘要:文章首先简述了深基坑周边土层沉降原理与其计算方法,然后分析了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以及具体施测程序,最后重点探讨了沉降观测点及控制点的布置与埋设以及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深基坑;沉降观测;观测方法一、前言随着经济迅速发展,随之建筑物的增多,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建筑物将产生沉降,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为了保证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因此对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深基坑周边土层沉降原理与其计算方法在进行深基坑开挖时,由于基坑受到卸荷作用的影响,其应力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容易造成深基坑周边地面的沉降。
深基坑的有效施工与井点降水的布置和基坑开挖具有重要的联系,对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影响较大,在进行沉降计算时,需要重点考虑基坑开挖后引起的沉降以及井点降水对周边土层沉降的影响。
1、深基坑开挖后对周边土层的沉降影响计算在进行深基坑开挖时,其周边土体的位移或滑动都会造成周围土层的沉降,地面的沉降和深基坑的支护方式、支护所用材料性能以及基坑周边土质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计算周围建筑物沉降时,可利用土体损失理论,先设定一个支护桩部位沉降量,利用土体内摩擦角、基坑开挖深度以及支护桩与桩后距离计算出地面的最大沉降量,然后即可计算出计算点数、基坑内某点到地面的距离以及基坑内某点的土体位移。
2、深基坑井点降水对周边土层沉降影响计算深基坑降水会造成其周围地下水位出现下降的现象,使抽水井点成为一个“降水漏斗”,会导致深基坑周围的土体内的孔隙水压力降低甚至消散,增加了土体内的有效应力,使原有土层容易产生新的土体沉降。
基坑施工沉降观测基准稳定性分析及应用
. 2 对 于建 筑 施工沉 降观 测 的布局 塌 。采 用 沉 降 观 测 可 及 时 发 现 和 预 报 险 情 的 发 展 程 度 , 这 样 可 及 2 基准点在设置上应该设置在观测物 5 0 m 的沉 降影 响 变 形 区 时采 取 安 全 补 救 措 施 。
1 基 坑 施 工 沉 降 观 测 基 准 稳 定 性 分 析 的 意 义
上 实 施 基 坑 施 工 沉 降 观 测 基 准 稳 定 性 进 行 分 析 ,基 准 稳 定 性 的 动 的主要 原因是坑底 的隆起和 围护结构位移 ,在开挖过程 中存 工作假 设没做好 , 将 会直接影 响到建筑物 的安全度 , 如 上 下 比例 在 明 显 的 空 间 效 应 和 时 问 效 应 。所 以 在 开 挖 过 程 中要 保 证 其 时 失调 , 将 会 导致 建筑物 倾斜 、 弯 曲等症状 , 甚 至会 导致房 屋 的倒 间 与 空 间 的效 益 性 。
协商后在完成 , 从而确定该位置实行施工布设工作 。
_ 3 对 于建 筑 施工沉 降观 测 的时 间规定 工 单 位 合 理 的 进 行 施 工 从 而 确 保 加 快 了 工 程 建 筑 的技 术 ,为 建 2 在基坑工作中一般分 为两个时 间段 : ①基坑开挖和基底板 的 筑 安 全 的使 用 提 高 了其 利 用 率 。
2 基 坑 施 工 沉 降 观 测 基 准 稳定 性 分 析
2 . 1 对 于 建筑 施工 沉 降观 测
在基 坑 开 挖 时 必 须 要根 据 设 计 的 要求 进行 开挖 , 在 开 挖 过 程 中一 定 要 实 施 监 督 检 测 , 实现 动 态 设计 和 信 息化 的 功 能 。对 于 建
2 . 4 沉降观 测 方法
深基坑沉降观测工作联系单
深基坑沉降观测工作联系单建筑基坑支护工程一般指基坑开挖前、开挖后到基坑形成前的基坑支护工程。
根据设计图纸,基坑支护工程应按下列原则进行:1、支护工程应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设置支护结构体系,要满足支护结构施工要求及支撑体系的承载力要求、使用年限和施工要求等;2、支护工程应根据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施工条件等情况选择支护结构形式。
支护结构形式应符合有关设计和规范和设计文件规定;建筑设计中关于支护结构的设计规范、安全评估、施工及竣工验收等方面有明确规定;支护结构应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照明、抗震等性能;支护结构强度等级应满足规范要求;可采用混凝土构件(钢构件、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支护结构施工后应及时进行沉降观测或进行支护结构性能鉴定;工程设计中关于支护结构性能鉴定及分析应及时进行;支护结构施工后应按有关标准进行养护、检测和评定。
地基沉降观测范围一般在工程地质条件好、地下水位高时施工较为方便使用;当土壤含水量大、土质松软或地下水位低时宜进行施工;当土层中有地下水或土壤中有淤泥等时不宜进行施工。
深基坑沉降检测主要是测量建筑基坑周围变形状况和位移变化情况以及对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主要作用:根据现场实际测量成果与技术参数,以确定设计是否合理;针对不同地质情况编制相应报告;用于工程施工分析中和后续检测工作中。
1、基坑监测项目的组成(1)地基沉降监测项目:主要是测量桩在基底上的水平位移变形和侧向位移,并记录。
(2)支护结构沉降监测项目:主要是测量支护结构位移大小、变化方向、分布范围和变形趋势及其对支护结构和支撑体系安全造成的影响和破坏。
(3)施工场地及周边安全监测项目:主要是测量基坑周边变形过程情况和变形裂缝情况和影响范围,以及对基础及周边结构安全状况进行检测评价和提出建议等。
(4)监测结论分析性检测结论:主要是判断支护结构和支撑体系是否满足变形要求、支撑体系是否存在位移计算错误行为等。
工程建设各方在工程建设项目运营过程中,如果不及时进行监测,往往会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和责任主体难以确定、难以追责、质量难以控制、成本难以回收等一系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363
1
3
+0.361
2
5
+0.361
0
5
+0.361
0
5
C
+0.336
0
2
+0.336
0
2
+0.336
0
2
+0.336
0
2
+0.336
0
2
D
+0.369
0
3
+0.369
0
3
+0.369
1
3
+0.369
1
3
+0.369
0
3
E
+0.274
0
3
+0.273
1
4
+0.273
0
4
+0.272
1
5
+0.272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
龙5#楼
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水准点高程
观测起止日期
观测性质
沉降观测
工程地点
龙村
测量仪器
仪器名称:检定证书编号:
水准仪岩长仪字第07-0083A号
沉
降
观
测
结
果
观测点编号
观测点相对标高(m)
第次
第次
第次
第次
第次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2008年05月04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A
+0.310
0
4
+0.310
0
4
+0.310
0
4
+0.310
0
4
+0.310
0
4
B
+0.364
0
5
F
+0.269
0
5
+0.269
0
5
+0.269
0
5
+0.269
0
5
+0.269
0
5
工程进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状态
+17.38M梁板
浇注完
+20.28M梁板浇注完
+23.18M梁板
浇注完
+26.08M梁板
浇注完
+28.98M梁板
浇注完
施工
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施测人
监理(建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工程进度
状态
施工
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施测人
监理(建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基坑支护沉降观测
基坑支护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
3#、4#楼
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水准点高程
观测起止日期
观测性质
沉降观测
工程地点
龙村
测量仪器
仪器名称:检定证书编号:
水准仪岩长仪字第09-0023A号
沉
降
观
测
结
果
观测点编号
观测点标高(m)
第次
第次
第次
第次
第次
年月日
年月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工程进度
状态
+M梁板
浇注完
+M梁板
浇注完
施工
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施测人
监理(建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共页第2页
工程名称
5#楼
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水准点高程
观测起止日期
观测性质
沉降观测
工程地点
龙村
测量仪器
仪器名称:检定证书编号:
水准仪岩长仪字第07-0083A号
沉
降
观
测
结
果
观测点编号
观测点相对标高(m)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第9次
第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