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间歌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浙江民间歌舞
目录:
1.概述 2.秧歌 3.灯舞 4.茶舞 5.花鼓 9.芦笙舞 10.安召 11.摆手舞 12.木卡姆 13.弦子舞
6.打鼓歌
7.囊玛 8.果谐
14.杵舞
15.鼓乐 16.结尾
概述:
一、民间舞蹈定义
1. 民间舞蹈,是在民间形成的,并流行于民间的舞蹈 艺术。它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民族或地方的 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具有鲜 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秧歌:
秧歌是中国 (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 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 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 :踩跷表演的称为 "高 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 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 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 "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 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 "村田乐 "的源流关
安召:
安召舞是土族地区广泛流传的舞蹈。土族“安召” 意为“圆圈舞”,是土族人民歌颂人畜两旺,五谷 丰登,祝愿吉祥如意的无伴奏圆圈歌舞,也是集诗、 歌、舞为一体的娱乐形式。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 和乌江流域,以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湖北恩施 自治州的来凤、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为主要传承地,共有四节。现 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改编的新版摆手舞,更易于学习和传承。 摆手舞它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小摆手,土家语叫 "Sevbax( 舍巴 )" 或 "Sevbaxbax(舍巴巴)";大摆手,土家语称为Yevtixhhex(叶梯黑)。它集舞蹈 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有"东方迪斯科"之称。 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如狩猎舞表现狩猎活动和摹拟禽兽活动姿态。 包括"赶猴子"、"拖野鸡尾巴"、"犀牛望月"、"磨鹰闪翅"、"跳蛤蟆"等十多 个动作。列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果谐:
果谐是藏语音译, " 果 " 意为圆圈, " 谐 " 意为 舞。果谐流行在藏族广大农村的村广场、打 麦场上,是农民群众喜爱的一种自娱性的古 老的民间歌舞,不用乐器伴奏(有的地区用串 铃伴奏),男女分班一唱一和,此起彼落,载 歌载舞。在农村长大的人,从小在果谐的歌 声和舞步的熏陶下,人人都能跳果谐。
木卡姆:
木卡姆渊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有深受波斯—阿拉伯音 乐文化的影响。“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 会百度文库意,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木卡姆”主要意思为“古 典音乐”。木卡姆,被称为维吾尔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 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运用音乐、 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 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
打鼓歌:
武宁打鼓歌俗称“锄山鼓”、“催工鼓”、“耘禾鼓”, 源与湖北锣鼓,是一种以鼓伴奏的田山歌,历史悠久, 风味独特。清同治《武宁县志》载乾隆年间“楚人来宁 垦山者,多以百计。绝嶂层岩,鸡犬相应。火耕旱种, 百锄并出。每数十人为伍,其长腰鼓节歌,以一勤 惰……”“农民插禾,联邻为伍,最相狎妮,午饮田间, 或品其工拙疾徐而戏笞之,以为欢笑。每击鼓发歌,迭 相唱和,声彻四野悠然可听……”据《武宁县志·艺术 卷》载:“打鼓歌最迟是公元一千七百年前由湖北传入 武宁”,后又融入了“吴歌”韵味和武宁乡土风情,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并在武宁民间广泛流传。
系。 6年 5 月20 日,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灯舞:
绣球灯舞是从古代的社火中演变而来,是人们表达祈求风调雨顺、 安居乐业愿望的,集武术、舞蹈为一体的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活动。 绣球灯舞是从古代的社火中演变而来,是人们表达祈求风调雨顺、 安居乐业愿望的,集武术、舞蹈为一体的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活动。 起源发展于齐河县祝阿镇官庄村并流传至济南市长清、北园一带。 1982 年,山东省文化厅和辽宁省文化厅民间艺术联合摄制组来齐河 对此舞做了全景录像,保存下珍贵的图像资料。 2005 年,因挖掘保 护绣球灯舞,祝阿镇被授予“全国保护民间乡土艺术先进单位”。 2006 年被批准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为使这种文化遗 产得以有效传承,县劳动局组成 80 人的舞蹈队,经过官庄艺人传授, 多次参加大型演出。
花鼓:
花鼓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湖 北 、安徽、 江西 、河南、陕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 剧种。在众多名为"花鼓戏"的地方戏曲剧种中,属湖南 花鼓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湖南花鼓戏艺术便有较大发展,由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整 理创作的《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等剧目, 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的喜爱。2008年,花鼓戏入选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弦子舞:
弦子舞,藏语称之为“谐”,译为“圆圈舞”。芒康 弦子是昌都地区著名的民间舞蹈之一,其主要特点为: 男性拉着牛角胡琴领舞,女性随着琴声的节奏挥动长 袖,翩翩起舞。舞蹈的人围成一圈,足踏节拍,激情 高歌,边唱边舞。先是轻歌曼舞,其后逐渐加快节奏, 最后推向快节奏的高潮便结束一曲弦子。跳舞时个人 可随时进入或退出舞圈。
囊玛:
囊玛是中国藏族古典音乐,主要流行在拉萨城区。因在布达拉 宫内的囊玛岗 ( 即内室 ) 演出而得名。在西藏多种民间歌舞的基 础上形成。因其历史悠久,发展成熟,被称为藏族的古典音乐。 歌词有民间创作和上层喇嘛创作两类。音乐由引子、歌曲、舞 曲组成。最常见的形式是中速的引子接慢板的歌曲,然后是快 板的舞曲。引子由乐器演奏,曲调较固定。歌曲的音乐典雅, 节奏舒展,与快速的舞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演唱时配以简单的 舞蹈动作。舞曲欢快热情,表演者只舞不唱,有时舞者脚下垫 一块木板,脚在木板上踏出明快的声响。
谢谢大家!
Thank you very much!
茶舞:
茶舞,即以茶的生产、饮用为主题和内容的汉族民 间舞蹈艺术,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体文化派生 出来的一种汉族茶文化现象。以茶事为内容的舞蹈, 可能发轫甚早,但元代和明清期间,是中国舞蹈的 一个中衰阶段,所以,史籍中,有关中国茶叶舞蹈 的具体记载很少。现在能知的,只是流行于中国南 方各省的"茶灯"或"采茶灯"。
芦笙舞:
芦笙,是一种古老的竹木制簧管乐器,大的有一丈多,小的不及 一尺,管的数目多的有10管,少则单管、双管,最常用的是6管, 其音调可雄浑低沉,亦可清脆高亢。在苗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 中,苗族人民不仅把芦笙作为本民族的代表物,还把它融于舞蹈、 音乐中、水、布依、瑶、彝等民族舞中,芦笙舞也甚为流行。 芦笙舞现有曲百首,舞步百余种,其中最常用的有 10多种。 这些舞步节奏明快、粗犷热烈。芦笙舞男吹女跳,或男女自吹自 舞,有的舞步吸收了苗族武术动作及高难度杂技动作,为人所喜 闻乐见。芦笙舞成了贵州喜庆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杵舞:
杵舞亦称“杵乐”。高山族民间舞蹈。游行于台湾 日月潭地区。“杵”由木头制成,一人多高,长的 可达 2 米左右。右女子三五成群,环绕臼石,双手 抱持一根长櫡,在石臼上作轻匀而有节奏的撞击, 发出清脆的声响,有的还边歌边舞,表演高山族妇 女在石臼中捣谷等劳动生活。
鼓乐:
鼓乐是指以吹、打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的概称。 常用乐器包括唢呐、笙、笛、琴、钟、锣、鼓、镲 等民族打击乐器 ; 表演形式包括鼓曲、鼓歌、鼓舞、 鼓戏等与鼓结合的各类文艺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