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素问·生气通天论09 黄帝内经讲义课件PPT
黄帝内经素问课件
经络脏腑理论认为人体内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络系统,以及五脏六腑等器官组织。这些经络和脏腑通过各 种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黄帝内经素问中对经络和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 化以及针灸治疗等方面有详细的论述。
04
黄帝内经素问的实践应用
养生保健
01
02
03
04
顺应自然
历史沿革
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黄帝 内经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对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影 响。
内容与结构
内容
黄帝内经包含多个篇章,涉及人体生 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涵盖 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
结构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 部分,每部分各八十一篇,共一百六 十二篇。
重要性和影响
国际化传播
《黄帝内经素问》的国际 化传播日益广泛,成为世 界范围内中医爱好者的重 要学习资料。
黄帝内经素问的未来展望
理论研究
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黄帝内经素问》的理论体 系,探索其科学内涵和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实践
未来将进一步推广《黄帝内经素问》的临床应用 ,提高中医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国际化发展
未来将进一步推动《黄帝内经素问》的国际化发 展,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阴阳五行理论
总结词
阴阳五行理论是黄帝内经素问中用于解释人体生理和病理变 化的重要理论框架。
详细描述
阴阳五行理论将人体内外的各种事物划分为阴阳和五行两大 类,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阴阳代表相对的两个方面,五行则代表五种基本物质 的运动变化。
经络脏腑理论
总结词
经络脏腑理论是黄帝内经素问中关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理论之一。
最新十、素问·生气通天论-黄帝内经教学讲义ppt课件
生理:卫外正常,人体与外 界环境相应,健康无病。 阳气====卫气 病理:卫外失常,人体与外 界不协调,外邪侵犯而发病。
七、关于“阴平阳秘”的学术思想 “平”:均等、平衡 “秘”:秘藏保存
阴阳二者清静宁谧、媾和维系、 互藏互生,——协调统一,保持生命 活动正常。
维持“阴平阳秘”的条件: (一)、互根互用: 阴精——不断供给阳气,阳气才能发 挥其功能。 阳气——护卫于外,阴精才能守于中 而不致泄漏。 (二)、互制
一共有( 5 )句话
哪知,头上传来鸽子咕咕的歌 声,喜鹊吃了一惊!难道上面还有 飞鸟?往上一看,一群鸽子在头上 盘旋它伸长脖子向上喊道:“鸽兄, 看样子天上数你飞得最高了吧?”
一共有( 3 )句话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 井沿上。青蛙问小鸟“你从哪里来 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 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 水喝。” 一共有( 4 )句话
府——皶痤
腠理:开泄腠理、迫津外出——汗
暑邪
心肺:暑热内扰心神、上迫于肺—
—
烦、喘喝、多言
头: 湿困清阳——首如裹
湿邪 筋: 湿热不攘、气机郁遏——
筋脉拘挛,或纵缓
皮腠:汗出见湿,阳气郁于皮里—
—
痤疿
五、情志过激、起居失节、饮食不当致伤 阳气
(一)、大怒伤肝,气血逆乱,郁积于 上而致昏厥——薄厥
(二)、过于烦劳,阳气过亢,阳亢伤 阴,久而阴精衰竭,逢夏季盛阳之气,内 外之热相合,发为煎厥。
(三)、高粱厚味,助热生痰,郁遏营 卫,易发疔疮之病。
六、本文为后世重视阳气的医学流派提 供了理论依据。
后汉、张仲景《伤寒论》论寒邪伤阳 之证,治疗重在保护、扶助阳气。
明代、张景岳《大宝论》认为“天之 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 一息真阳。”提出“阳非有余”。
7-内经-中编-生气通天论
生气通天》 《生气通天》篇阳气论的理论与临床意义 理论: 理论 后世重阳思想的理论滥觞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天之大宝
临床: 临床
“劳”、“损”之病,采用 “温之”之法,以补阳气 劳 温之”之法, 之病, 为先。 为先。 气血两虚或大失血之候, 气血两虚或大失血之候,也首重固护阳气当归黄芪汤 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 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等阳气 失常病症, 采取“冬病夏治” 失常病症, 采取“冬病夏治” 。
寒 邪
肉理
痈肿 善畏 惊骇 风疟
五脏 半表半 里
轻证:发热、喊出、心烦、 轻证:发热、喊出、心烦、喘渴 (二)因于暑
实为谵语
重证:前症+静则多言 重证:前症 静则多言
虚为郑声
(三)因于湿 1、初期:首如裹(湿邪阻遏清阳) 、初期:首如裹(湿邪阻遏清阳)
大筋緛短:拘 大筋緛
2、发展:湿郁化热,久而不攘 、发展:湿郁化热,
第一段 生气通天
原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 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 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 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 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 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 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 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 卫气散解,此调自伤,气之削也。 卫气散解,此调自伤,气之削也。
黄帝内经·素问课件模板-007(共22)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 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 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 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 揆度以为常也。 太阳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 余也。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 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 取之下俞。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是谓五脏所藏。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 主肉、肾主骨。是为五脏所主。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 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 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
《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 候耳目之气。 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 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 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 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五脏已败, 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帝曰:以候奈何? 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 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 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 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 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 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 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 利为癃,不约为遗弱,胆为怒,是为五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善,并于肺则悲, 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 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PPT课件
精:聪慧也。精神爽慧。
-
6
三、阳气失常为病 (一)寒、暑、湿、气(风)伤阳致病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 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 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 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 气乃竭。
人气:指阳气。 气门:此处指汗孔。 形乃困薄:指形体困顿而衰薄。
-
31
★1. 论阳气日节律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 而
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阳气在一日之中有平旦阳气始生,日中阳 气旺盛,日西阳气衰减,汗孔敛闭的规律变 化。
-
32
2.保养阳气,因时养生的具体方法 ——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
2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 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 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 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1、因时之序: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之序。 2、传精神:即精神专一。《内经辨言》:“传,读 为抟,聚也。”
3、服天气: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服,顺也。 4、通神明:达到天人阴阳变化协调统一。神明,指 阴阳的变化。
-
25
(一)、阳失卫外,寒邪入侵 1. 神:邪气由经腧内传五脏,扰及脏神-善畏、 惊骇
2. 形: a. 寒邪留滞经络,筋脉拘急——大偻 b. 邪气深陷经脉,气血不通-瘘(溃疡、瘘
管)温阳——阳和汤 c. 营气逆于肉理,血郁热聚为脓-痈肿 d. 自汗体弱阳虚,风寒内闭俞穴——风疟
-
26
病因 病 位 症状
《黄帝内经素问》第3章:生气通天论!
《黄帝内经素问》第3章:生气通天论!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生气通天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其生五,其气三。
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翻译】黄帝说:自古以来,都以通于天气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外天之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大如九州之域,小如人的九窍、五脏、十二节,都与天气相通。
天气衍生五行,阴阳之气又依盛蟀消长而各分为三。
如果经常违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那麽邪气就会伤害人体。
因此,适应这个规律是寿命得以延续的根本。
【原文】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此因时之序。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翻译】苍天之气清净,人的精神就相应地调畅平和,顺应天气的变化,就会阳气固密,虽有贼风邪气,也不能加害于人,这是适应时序阴阳变化的结果。
所以圣人能够专心致志,顺应天气,而通达阴阳变化之理。
如果违逆了适应天气的原则,就会内使九窍不通,外使肌肉塞,卫气涣散不固,这是由于人们不能适应自然变化所致,称为自伤,阳气会因此而受到削弱。
【原文】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翻译】人身的阳气,如象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假若阳气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亦暗弱不足。
所以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因太阳的光明普照而显现出来,而人的阳气也应在上在外,并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原文】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翻译】由于寒,阳气应如门轴在门臼中运转一样活动于体内。
若起居猝急,扰动阳气,则易使神气外越。
素问·生气通天论PPT课件
重点篇章
特色
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 为指导思想,注重整体调理和预防为 主。
如“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 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 虚,气门乃闭”等。
作品的影响和价值
01
02
03
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后世的中医 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五行(木、火、土、金、水) 与人体脏腑相联系,相互作用 和制约,维持人体动态平衡。
脏腑理论
脏腑是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包 括心、肝、脾、肺、肾等。
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共同完成人体的生理功能。
脏腑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 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因此调理脏
腑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
病因病机理论
病因是指引起疾病的原因,包括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等。
技术瓶颈。
06
结论
对《素问·生气通天论》的总结评价
理论价值
《素问·生气通天论》是中医理论的经典之作,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 关系,以及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这一理论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实践意义
该理论不仅为中医临床提供了理论基础,还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对 于许多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借鉴《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理论,从调整生 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入手,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健康观念的影响
引导人们注重养生保健, 强调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对现代人的健康观念仍有 启示作用。
对医学发展的贡献
为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医 临床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03
《素问·生气通天论》的主要观点
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素问·生气通天论PPT课件
人体与天地之气的相通是中医养生、治疗疾 病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通过调节自身的生 气,可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身心健 康。
人体通过呼吸、饮食、皮肤等途径与 天地之气进行交换,保持内外环境的 平衡。
03 四季养生与生气通天
春季养生与肝气疏泄
春季气候特点与肝气相应
春季阳气生发,气候温暖多风,与肝气疏泄、 条达的特性相应。
调养心神,宁心静气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烦躁、焦虑等不 良情绪对心脏的损伤。
饮食调养,增苦少咸
多吃苦味食物以清心泻火,如苦瓜、 绿茶等;少吃咸味食物以防心火过旺。
运动锻炼,适量出汗
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如游泳、慢跑 等,以促进汗液排泄,调节体温。
秋季养生与肺气收敛
秋季气候特点与肺气相应
调养呼吸,深呼吸以养肺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 注意运动安全,避免运动损伤。
保持良好心态,促进身心健康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和压力。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活质量。
学会调节情绪,遇到挫折时能够及时 调整心态。
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增进彼 此间的理解和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中药养生
中药养生注重根据个体体质和自然界的变化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食物, 以达到调和阴阳、补益气血、延缓衰老等目的。
02 人体生气与天地之气相通
人体生气概念及特点
人体生气是指人体内的生命力, 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
人体生气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 复、自我更新等特点,能够保持
身体的平衡状态。
人体生气的强弱与个体的体质、 年龄、性别、情绪等因素有关。
3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课件
自然界
五
人
体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行五 六 五 形 情 五 变
音味色化气方季
脏腑官体志声动
角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握
徵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 肠
舌
脉
喜
笑
忧
宫
甘
黄
化
湿
中
长 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哕
商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 肠
鼻
皮 毛
悲
哭
咳
羽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 胱
耳
骨
恐
呻
栗
二、论阳气的重要性 (一)阳气的功能特点 1. 卫外功能:“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2. 温养功能:“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二)引起阳气受伤为病的因素
1. 阳失卫外,六淫为患
因于寒— 寒主收引,阳气为寒邪所束闭—起居如惊, 神气乃浮,体若燔炭— 辛温发散,使寒从汗 解— 麻黄汤、大青龙汤之类
因于暑— 暑为阳邪,本质为火,其性酷热— 汗,烦则 喘喝,神昏谵语
因于湿—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有形,易困遏清阳,阻 滞
(四)对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 炎等, 采取“冬病夏治” 。
三、人体内阴气与阳气的相互关系
(一)生理上:阴精与阳气之间,具有互生、互用、互 制而宜保持协调的关系。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二)病理上:阴阳失和则会产生疾病,甚至引起死亡。 阴不胜其阳—脉流薄疾,并乃狂 阳不胜其阴—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8、病因与发病 生气通天简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原文】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
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 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 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 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 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 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高梁之变,足生 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阳气者,精 则养神,柔则养筋。P-102-103
起居失常 “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内伤
劳逸失度 “阳气者,烦劳则张” 饮食失节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
七情过激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
四、引起阳气受伤为病的病证及机理
(一)六淫伤阳所致病证及机理
寒邪:表实证 腠理闭塞
感受寒邪
寒性收引 卫阳失宣 郁而化热
无汗 发热(体若燔炭)
暑邪:暑病
暑为阳邪
其热熏蒸 其热开腠 内扰心肺 热邪扰神 热邪伤阴
五、阳气在一日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保养
变化规律:
平旦阳气生,日中阳气旺,日西阳气衰,汗孔敛闭
保养阳气的原则和方法
顺应“三时”
平旦养生气,日中养长气,日入养收藏之气。
【原文】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 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 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P-105(《素问·生气通天论》)
(三)情志伤阳所致病证及机理 薄厥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共41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精读《黄帝内经》精品PPT课件
❖ 《内经》是学习中医必读之书。其内容 至精、广搏、深奥,文字简迭,用心学 习,精益求精,收益无穷,应用甚广。
❖ 《素问》王冰序文中说:“其文简,其 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至道在微, 变化无穷,孰知其原”
❖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 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 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 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 籍。
❖ 通过这些不同注解的分折,不仅可以了 解到各注家的学术思想,而且还能培养 我们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学习《内经》不在于文理,而重在于 医理
❖ 通过文理知识来通读原文,关键是要掌握 《内经》的理论体系及其学术思想,理论观 点。在学习时,就不应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 或受到某些译文的影响你对《内经》本意理 解。必须善于发挥独立思考和分折问题的能 力,透过现象去探求其本质。如果只局限在 文字表面上的理解,或只是为了某些场合的 寻章摘句,这就失去了学习《内经》的意义。
❖ 例如“能”字,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俛仰, 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 能(耐)冬不能(耐)夏。阴胜则身寒, 汗出身常清,数慄而寒,寒则厥,厥则 腹满,死,能(耐)夏不能(耐)冬。 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态)也。”
❖ 工具书,包括的种类很多,例如解决疑 难字、词的字典、辞典,查找陌生书名 的目录书,了解学术动态的论文索引之 类的书籍等。此外还有研究文字产生、 演变和字形结构与字义之间的关系等的 《说文解字》以及训诂学方面的书等。
❖ (二)参阅历代的注释及有关资料
❖ 由于《内经》文字古奥,旨义深精,初 学者很不易理解《内经》原文的蕴义, 特别是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
黄帝内经·素问课件模板-009(共22)
《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 也,腹中呜者,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 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难以 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脉闭 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 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篇第三十二
刺热篇第三十二:
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 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 刺足太阴阳明。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 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 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 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 出血如大豆,立已。 肾热病者,先腰痛胻酸,苦渴数饮身热。
《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 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 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 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 故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 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 惊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 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 帝曰:善。其恶火何也? 岐伯曰: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 则热,热甚则恶火。 帝曰:其恶人何也? 岐伯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
刺热篇第三十二: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 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 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 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 头也。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 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 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 太阳。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 欲呕、身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枯、
2、背诵:
“阳气者,若天与日— 四维相代,阳气乃 竭。”
“凡阴阳之要— 发为痿厥。”
3. 理解:
4. (1)试述阳气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 及其临床意义?
(2)如何理解阴精和阳气的关系及“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含义?
(3)怎样理解五味入五脏的理论及其意义?
郭某,男,大学生,1974年就诊,自诉3年来头 昏困重,嗜睡,每天早晨因沉睡而听不到起床的 铃声,上课时每伏案而酣睡不醒。因身为班长, 遂自己极力控制,但不能自持,曾服健脾益气、 活血化瘀等中药无效,询其起病经过,谓数年前 服兵役时,在南方某医院驻军,每天晨练后,均 到清水溪洗浴,约半年后渐感头身困重,至上大 学后症状加剧,尚有后背发凉,如以冷水喷洒样 感,脉缓,苔薄白,食欲正常,大便调。
证属湿邪困表,治以解表祛湿,方用羌 活胜湿汤加味: 羌活10g 独活10g 蔓荆 子12g 川芎10g 防风6g 生苍术10g 藁本10g 荷叶8g 生甘草6g 葛根12g
四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药后诸证悉除 ,能正常学习和工作。
(二)养生必须因时之序
传精神,服天气,通神明→阳气固,邪不能害.若 违背自然规律(失之) →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 散解→气之消
二、论阳气的重要作用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 不彰。
(一)阳气的生理特点
1、运行规律: 阳气随昼夜阴阳消长而变化:“故阳气者,一日
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 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2、功能 卫外功能: “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温养功能: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味过于苦(苦入心)→伤心(心气不足) →鼓动无力,心气喘满 →心火不足,肾水乘之(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甘(甘入脾)→伤脾(脾气濡) →脾失健运,湿壅胃胀
味过于辛(辛入肺)→伤肺(肺气不和) →金乘肝木,筋脉沮弛 →肺气耗散,精神乃央
“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复习思考题
1、词解:
生气通天、四维相代、煎厥、薄厥、偏 足生大丁、肠澼
四、顺应天地四时、调和饮食五 味是养生防病之本
(一)顺应天地四时
冬伤于寒 秋伤于湿 夏伤于暑 春伤于风
春必病温 发为痿厥 秋为痎疟 乃为洞泄
(二) 阴精的作用及五味所伤
味过于酸(酸入肝) →伤肝(肝气亢盛) →木旺乘土,克乏脾土,脾气乃衰
味过于咸(咸入肾)→伤肾(大骨气劳) →反侮脾土,肌肉萎缩(短肌) →水上凌心,心气抑郁
素问·生气通天论
目的要求
【掌握】 从生理、病理、养生及阴阳协调等方面掌握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阴精与阳气的相互关系。 煎厥、薄厥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熟悉】 “生气通天”的观念;五味与阴精的关系。 【了解】 阳气失常,外邪致病的情况。
一、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一)生之本,本于阴阳
人类本源于天地阴阳的变化 生(人体)之阴阳通与天之阴阳
风寒之邪乘虚而入— 腠理闭塞,热不得散而灼伤正气 — 热灼于内,风寒外束— 风疟
4、养生与调治
调治
邪在外者— “攘”之— 汗出而散 阳热内蓄者—急泻去之—“隔者当泻”
避免外邪侵袭,保障阳气“清静”。
养生原则
平旦养“生”气
顺应“三时” 日中养“长”气
日西日入养“收藏”之气
三、阴精与阳气的相互作用
(二)阳气的病理
1 外感六淫对阳气的影响 因于寒——寒主收引,阳气为寒邪所
束闭——体若燔炭——辛温发散,使 寒从汗解——麻黄汤、大青龙汤之类
因于暑——暑为阳邪,本质为火,其 性酷热——汗,烦则喘喝;神昏谵语
因于湿——湿为阴邪,其性重着有 形,易困遏清阳,阻滞气机——首 如裹,湿热不攘,为拘、为痿
生理上 阴精与阳气之间有互生、互用、互制而宜 保持协调的关系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 也。
病理上 阴阳失和则会产生疾病,甚至引起死亡
阴不胜其阳—脉流薄疾,并乃狂 阳不胜其阴—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调护 养生失当,多种原因皆可伤精耗气而引发 疾病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 升而泉源不竭”
当归补血汤:黄芪30g、当归6g, 谓有形之血不 能 自 生,无形之气 所当急固。
当归六黄汤:当归、生熟地、芩连 柏各等分, 黄芪加倍,以治阴虚有火的盗汗证。用归、生熟 地滋 阴,芩连柏降火,加 倍的黄芪 益气固表, 以助阴固密不外妄泄而阴不竭也。
因于风——风邪外袭,客于肌表, 正邪相搏,营卫郁滞,水湿不利— —发为浮肿
2 饮食劳倦内伤对阳气的影响
烦劳过度——阳气亢盛,消烁阴 精——感受暑热病邪的煎迫——急 性昏厥(煎厥),病势迅速发展, 造成失明、失聪等损害,甚至危 及生命。
暴怒刺激——阳气急剧上亢,血随气 逆,致使血液郁积于头部——猝然昏 厥(薄厥),口眼歪斜、肢体瘫痪 等后遗症。
——疔疮 过劳汗出——汗孔开泄,感受风寒
——阳气猝然凝滞,汗孔闭合, 汗泄不畅,结于肌腠——疖、粉刺
3 阳气失调,百病丛生
寒气从之—深潜筋骨—大偻— 脊柱变形弯曲 邪入脉中— 瘘管 扩散至肌肉腠理— 阴疽 邪气从经腧传入—内迫五脏—善畏、惊骇 邪入经脉— 营气运行逆乱, 壅滞于“肉腠” — 痈肿
风木之邪耗散阴精—损伤肝脏 饮食过饱—肠胃受伤,筋脉松弛痢疾、痔疮等 饮酒无度—气血上逆 强力伤肾—损坏腰间高骨等
意义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 阴助而生化无穷”
肾气丸:附子、肉桂加干地、山药、山萸 肉等。
右归丸:附子、肉桂、鹿角胶、莬丝子加 山萸肉、当归、杞子、熟地。
右归饮:附子、肉桂加山萸肉、杜仲、山 药、杞子、熟地。
病名 病因
病机
证候 相同 不同
煎厥 薄厥
烦劳
(劳 伤)
大怒 (情 志)
阳亢伤阴,阴精竭绝
目盲
(虚为主)
(甚者) 耳闭 …
大怒伤肝,气血上逆 昏厥 伤筋则纵
(实)
汗出偏沮
则偏枯
汗出偏沮——阳气虚不能周行于 身——半身出汗,半身无汗——半 身不遂(偏枯)
汗出见湿——汗疹、痤疮 饮食不节——高梁厚味,助热生湿生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