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温差发电装置
温差能发电装置
温差能发电装置温差能发电装置是一种利用温度差异来产生电能的装置。
它的原理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即温度差可以产生能量转化。
这种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各个领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温差能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温度差,通过热电效应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热电效应是指当两个不同温度的导体接触时,由于温差的存在,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发生能级的变化,从而产生电动势。
这种现象被称为热电效应。
温差能发电装置的核心部件是热电偶。
热电偶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组成,通常是由铜和常见的热电材料如铋锑合金等组成。
当一个导体与另一个导体接触时,由于温度差异,电子在两个导体之间会发生能量转移,从而产生电流。
在实际应用中,温差能发电装置可以利用各种温度差来产生电能。
比如,可以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来驱动温差能发电装置。
在太阳能方面,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利用温差能发电装置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在地热能方面,可以利用地下的热能来产生温差,然后通过温差能发电装置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温差能发电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余热利用。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如果不能有效利用,不仅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利用温差能发电装置,可以将这些余热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温差能发电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家庭生活中的能源利用。
比如,在冬天取暖时,可以利用室内外温差来产生电能,从而为家庭供电。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家庭的能源消耗,还可以降低能源的成本。
温差能发电装置是一种利用温度差异来产生电能的装置。
它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温差能发电装置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温差发电装置
温差发电的概念很广,只要利用了温度差产生电能都能算。
其实目前标准的温差发电机仅仅是两种材料之间的温差发电,原理就是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热电转换材料N和P的一端结合并将其置于高温状态,另一端开路并给以低温时,由于高温端的热激发作用较强,空穴和电子浓度也比低温端高,在这种载流子浓度梯度的驱动下,空穴和电子向低温端扩散,从而在低温开路端形成电势差;如果将许多对P型和N型热电转换材料连接起来组成模块,就可得到足够高的电压,形成一个温差发电机。
简单的说就是2种不同材料(半导体或金属)连接时,如果两边温度不同导体中就产生电流(是没有机械运动的,与热胀冷缩无关)。
这种方法产生的电动势比较小,是最基本的温差发电。
在实际应用中温差发电虽然在发电过程中具有无噪音、无磨损、无介质泄漏、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长久以来受热电转换效率和较大成本的限制,温差电技术向工业和民用产业的普及受到很大制约。
虽然最近几年随着能源与环境危机的日渐突出,以及一批高性能热电转换材料的开发成功,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又重新成为热点,但突破的希望还是在于转换效率的稳定提高。
目前仅在军事和航天器小功率发电方面应用较多。
温差发电的原理热电转换材料具有3个基本效应, 即Peltier效应、Seebeck效应和Thomson效应, 这3个效应奠定了热力学中热电理论的基础, 也为热电转换材料的实际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温差电是利用材料的Seebeck效应, 通过载流子(电子和空穴)进行能量的输运. 该效应于1821年由德国人Seebeck 发现: 在两种不同金属(锑与铜)构成的回路中, 如果两个接头处存在温度差, 其周围就会出现磁场.通过进一步的实验, Seebeck发现回路中存在电动势. Seebeck效应是制作测温热电偶、温差发电和温差电传感器的基础。
温差发电的原理如图1所示: 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热电转换材料N和P的一端结合并将其置于高温状态, 另一端开路并给以低温. 由于高温端的热激发作用较强, 此端的空穴和电子浓度比低温端高, 在这种载流子浓度梯度的驱动下, 空穴和电子向低温端扩散, 从而在低温开路端形成电势差. 将许多对P型和N型热电转换材料连接起来组成模块, 就可得到足够高的电压, 形成一个温差发电机. 这种发电机在有微小温差存在的条件下就能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且转换过程中不需要机械运动部件, 也无气态或液态介质存在, 因此适应范围广、体积小、重量轻、安全可靠、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是十分理想的电源. 温差发电的灵活、绿色、安静和微小体积的特性, 使其可在许多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连接热管热电偶的温差发电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太阳能热水器连接热管热电偶的温差发电装置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陈绍勇
申请号:CN200920005020.2
申请日:20090224
公开号:CN201430557Y
公开日:
2010032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太阳能热水器连接热管热电偶的温差发电装置,包括由太阳能热水器、保温储热水箱、热管、热电偶片、梳状风冷散热器、散热器、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电源输出插座、冷源箱、冷源组成;实际上,在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的保温水箱内插入连接一套热管产热,并由热管连接热电偶温差发电片,再连接一套热管制冷就可利用太阳能热水器保温水箱内的热水与外界的冷源进行最佳的温差发电,一是不用电,二是可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内的热水进行余热发电,具有节能、无污染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价格低廉,安装和维护很容易,推广应用快,是新型的可再生的能源,它的市场一旦打开,对全球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申请人:陈绍勇
地址:201316 上海市南汇区航头镇航南公路100弄38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热管温差发电装置
热管温差发电装置晨怡热管央视论坛> 科技网谈知了不知2007-12-6 23:36:40这是一个简易热管温差发电原理图。
其利用热管的高效导热特性保持温差发电半导体两面的温差而达到很高的发电效果。
此装置没有任何滑动装置。
只是一个固态组件或模块。
这比起“氦气永动机”简单和实用。
发电效率与温差发电半导体的两面温差有关,允许条件下,温差越大,发电量越大。
而要在薄薄的3mm-6mm 的厚度上保持如此大的温差,没有高效的导热和散热装置是办不到的。
而且必须是无能耗散热装置才能保证热电转换装置的高效益。
一种高效环路热管扮演了这个角色。
大大提高了温差发电片的发电效益。
它能在常温下保持热发电片的温差不低于100摄氏度甚至更高。
这里所说的常温下保持发电片的温差不低于100摄氏度甚至更高,是指不用任何外加动力,仅利用自然风冷就能够将热电转换半导体的冷端温度降低至环境温度左右(不高于环境温度15摄氏度)。
这个装置,只要加热下方的铝制散热片,电就自然产生。
此前,热电转换半导体无法获得高效率和走向实用化,主要是无法实现无源高效散热。
因此,得不偿失。
现在利用新型高效低温环路热管解决了高效散热难题。
只要利用常温水或空气进行自然对流冷却就能保持冷端温度接近室温或自然环境温度。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其热电转换效率。
甚至可达到利用自然界或局部环境的温差就能发电的地步。
这样,一种在自然界中大量蕴藏着的能量,温差能量,就可能被我们利用,并成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清洁环保的新能源。
因为,其利用了热这种具有几乎是最广泛的转换“中介”能量。
(最少是最广泛的转换“中介”能量之一。
)热可以从各种能量形态转换过来,又能向各种能量形态转换过去,具有广泛的多向,多形态,多渠道,多层次,快速循环转换的特性。
因此,也就具有可以永续循环利用的特点。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件为这种温差能量的利用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而低温高效热传导器件使热电转换装置真正走向了实用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管温差发电装置晨怡热管央视论坛> 科技网谈知了不知2007-12-6 23:36:40这是一个简易热管温差发电原理图。
其利用热管的高效导热特性保持温差发电半导体两面的温差而达到很高的发电效果。
此装置没有任何滑动装置。
只是一个固态组件或模块。
这比起“氦气永动机”简单和实用。
发电效率与温差发电半导体的两面温差有关,允许条件下,温差越大,发电量越大。
而要在薄薄的3mm-6mm 的厚度上保持如此大的温差,没有高效的导热和散热装置是办不到的。
而且必须是无能耗散热装置才能保证热电转换装置的高效益。
一种高效环路热管扮演了这个角色。
大大提高了温差发电片的发电效益。
它能在常温下保持热发电片的温差不低于100摄氏度甚至更高。
这里所说的常温下保持发电片的温差不低于100摄氏度甚至更高,是指不用任何外加动力,仅利用自然风冷就能够将热电转换半导体的冷端温度降低至环境温度左右(不高于环境温度15摄氏度)。
这个装置,只要加热下方的铝制散热片,电就自然产生。
此前,热电转换半导体无法获得高效率和走向实用化,主要是无法实现无源高效散热。
因此,得不偿失。
现在利用新型高效低温环路热管解决了高效散热难题。
只要利用常温水或空气进行自然对流冷却就能保持冷端温度接近室温或自然环境温度。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其热电转换效率。
甚至可达到利用自然界或局部环境的温差就能发电的地步。
这样,一种在自然界中大量蕴藏着的能量,温差能量,就可能被我们利用,并成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清洁环保的新能源。
因为,其利用了热这种具有几乎是最广泛的转换“中介”能量。
(最少是最广泛的转换“中介”能量之一。
)热可以从各种能量形态转换过来,又能向各种能量形态转换过去,具有广泛的多向,多形态,多渠道,多层次,快速循环转换的特性。
因此,也就具有可以永续循环利用的特点。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件为这种温差能量的利用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而低温高效热传导器件使热电转换装置真正走向了实用化。
目前,各种简易高效的固态热电转换装置正在开发,投产之中。
当半导体器件的两面发生温差时,其两输出端就会产生正负电势。
当将电路接通后,由于电流的运动,使得热迅速地从热端向冷端转移。
如果,不能迅速地有效地将转移过来的热输送出去,并导入其他空间或物质体,温差发电半导体的两面的温差就会消失,从而电势也就消失了。
因此,温差发电装置是否能发电或高效发电,不仅仅取决于温差发电半导体的热电转换效率,还取决于与其配合的散热或导热装置。
可以说没有高效的,大功率,大密度的导热装置,特别是没有这方面的无源导热装置,就不可能使温差半导体真正走向实用化。
目前,我们研制出的这种在很低温度上也能高效导热环路热管装置能实现热的无源长距离高速传导和向外界转换。
从而保证了温差发电半导体两界面的高温差状态。
从而保证了高效的热电转换状态。
这个装置全固态模块,无任何机械运动部件。
能量转换过程直接而简便。
除了热与电的能量运动外,没有其他的更多的能量转换机制的参与。
(最少是没有明显的参与作用。
)散热过程也是利用热势差来完成的。
所不同的是,其只须很小的热势差就能达到高效热传导。
(具体数据将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公布。
)照片是在加热并撤离热源后,其利用铝片上的储热持续发电的情形。
最少其具有全天候特性。
并且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工业余热发电,特别是低温余废热发电方面。
目前,汽车尾气废热发电装置已经接近开发完成。
另外,在太阳能电池板上安装这种高效导热装置,也能大大地改善和提高光电池板的工作条件和发电效率。
当然,室内的温差很小,发电量也就很小。
一般温差超过十摄氏度,发电量就可达到可利用水平。
30摄氏度,就可观了。
50度,就相当可观。
100度左右就可算是高效了。
这种半导体器件当接入电源时就会产生冷和热。
即根据电流方向将一端的热向另一端转移,从而使一端的热减少,另一端的热增加。
现在小型的冷热饮水机大都采用这种半导体器件制冷加热。
小型汽车冰箱也用它。
如果将这种半导体器件的两端分别加热或冷却,那么,从原来加点的两端就会产生电流。
变成温差发电器件。
所以发电片,只是将这种半导体器件制作得更适合于发电而已。
现在,这种温差发电片价格已经相当的大众化。
而且并不难买到。
低温热管温差发电体系的发展前景1,高效的热电转换装置。
目前,除了水电、风电和核电外,热电是人类最普遍使用的电能发生装置。
目前的热电厂,从燃烧产热到产电必须经过热向蒸汽,蒸汽向蒸汽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向发电机等多次的能量转换过程。
并且存在着大量的机械运动装置。
而且,存在着大量的低温余热排放。
这些都造成了热电转换过程的巨大损耗。
如果采用热管温差发电体系,我们就可以直接利用燃烧所产生的热直接转换为电能,省去了多层次的能量转换过程,省去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和维修工作。
获得更高的热电效益。
而且,许多以前难以利用的低温热源也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这样就能弥补太阳能光电系统的不足,大大地提高节能环保能源的推广价值。
这个装置中燃烧器使用无明火的远红外燃烧加热机制,将燃烧产生的热能更好地导向储热块。
储热块能较好地保持发电温差的稳定性。
并能在熄火后保持持续发电一个相应的时间。
保持温差的热管装置将发电片转移来的热量通过环路管路传导致户外的大面积的自然对流散热装置。
这个装置,点火只要一分钟左右就能产生足够的电量。
燃烧温度由控制器调节。
直接控制燃气的输入量。
(如燃气热水装置)这个装置在山区,海岛,荒原都可以安装。
在乡村地区,如果将燃烧器改改还可以使用柴草牛粪等低热值得燃料获得电能。
北方的冬季,利用低温环境还能获得更高的发电效果,更加节省燃料。
在晚上或阴雨天时太阳能电池板不能发电,但外界温度低,容易形成更大温差,获得更高的热电效益时段进行温差发电,这就大大地弥补了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量不足的问题。
温差发电半导体进入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其之所以还不能广泛推广,并不是其发电效率低,而是无法解决无源高效散热的问题。
比如一块40*40*3.5mm温差发电片温差60摄氏度就能发出3.5V * 3-5A的电量,即10-15W的电量。
这比光电池高得多。
但,如何保持3.5mm 距离上的温差达到60摄氏度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如果用强制风冷和水冷就要耗电或其他动力这就大大降低了发电的总效率。
所以,如果没有高效的无源导热器件60摄氏度和15W实际上是一个理想的理论数据。
就像制冷片无法实现大功率一样,都被卡在了导热器件上了。
当功率达到一定的程度,就是5mm厚的铝板也会出现很高的热组,从而使半导体发电片热面的温度急剧上升,使两边的温差缩小,甚至烧毁。
所以,温差半导体的真正走向实用,离不开高性能的导热装置。
而现在高效大功率导热环路热管体系的研制成功,为温差发电真正走向了实用铺平了道路。
现在,实验装置在常温空气自然对流散热的状态下,就能保持发电半导体两端温差在120摄氏度左右。
这就保证了温差发电的高效率。
一个乡村普通家庭,只要有200瓦/时的电量就很够用了。
这样,如果40*40mm的发电片有60摄氏度的温差,只需要20片左右的半导体发电片就够了。
如果有100摄氏度的温差,12片左右也就够了。
热管散热装置也不过三平方米左右。
(管长30-40米左右)。
这样的装置发电用的煤气并不比炖一锅汤来得更多。
目前实验装置,用一盏小酒精灯加热,一块30*30的发电片就能发出10瓦左右的电量。
温差是地球上,甚至是宇宙间最大的循环能量之一。
利用温差能,特别是全固体模块化温差发电装置的实用化进展将使温差能的利用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走向生产一线,走向千千万万的家庭。
也许将来不会再建火电站,不用再拦河筑坝,建破环环境与生态的大型水电站,不用建高风险的“清洁”能源--核电站。
大面积断电不再成为未来社会担忧的灾难。
电网将成为亿万个小型或微型温差发电装置的集合体系。
人类能源利用将进入一种更接近于永续的宇宙能量大循环的环节中。
这将不是梦!2,环境温差,山地温差,极地温差,海洋温差,地热温差,沙漠温差固态发电装置因为,高导热器件能保证低温差的长距离弱损耗传导和高速散热,以及半导体温差发电的低温差发电特性,这就使得以前很难利用的,或者需要使用热泵等高耗能和复杂机械设备才能勉强利用的20-30度或更低的温差能被更高效地利用起来。
这就为人类最主要最重要最广泛利用的电能开启了巨大的资源库。
20度左右的温差能是最大量存在的温差能。
如:城市中一座几十米的高呈建筑在垂直面上就可以产生大量的20摄氏度的温差能量。
如果在阳光下或在太阳下山后的数小时内,温差甚至可以达到30-40度,甚至更高。
这比光电能量大得多。
这样的发电装置与照片上的那个“玩艺儿”并无太大区别,只是可能个头更大,形状各异,控制系统更严密更完备而已。
低温差发电必须用多块发电片进行组合。
这需要由相关的生产厂家设计生产。
现在我们的实验装置能在室温情况下形成体温与室温温差发电。
但,短路电流只有10mm左右。
这样的温差发电装置做成儿童玩具,并不难,但需要用磨擦发热充电或烤火发热充电的办法。
也可以用冰镇发电。
只要厂家将发电片做小,集合成电压输出型便可。
不久,我们的利用工厂烟气余热的固态低压温差发电装置将投入试运行。
温差约100摄氏度,电压12V,设计发电量为3000瓦左右。
( 此设计为积木式,可逐步组合增加。
)如,某型发电半导体器件的标准是:温差60度,则可发出电压3.5V电流3A--5A。
即在60摄氏度温差下,可以发出10.5--17.5W 直流电。
(高温面不能超过180摄氏度)。
在同温差下,决定发电量的还有温差半导体的使用面积及其在不同温度段上的热/电转换效率。
如,有充足的100摄氏度热源,用35摄氏度的空气进行冷却,保证发电件两面温差60摄氏度,用100片上述规格的发电片,就可以得到1050W--1750W的支流电功率。
这里的关键是保持温差。
现行的保持温差的手段有强制风冷、水冷、油冷等,这都要消耗能量。
这就使得发出的电的大部分被用于冷却发电半导体本身以维持持续发电。
甚至得不偿失。
即发出的电能还不够维持冷却的需要。
最好的状况是由自然水流的地方,但这也需要大量的冷却水。
所以,温差发电在现有冷却手段上受到极大的限制。
所以,要使温差发电半导体真正获得上述的发电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解决的温差发电的根本途径就是必须同时掌握高效的热传导器件和机制。
能够将热最迅速最高效地传导至尽可能大的散热面积上,从而保证发电半导体两端尽可能大的温差值。
对于低热值的环境温差利用还需要将大面积的低值热通过高效的热传导器件和体系输送到发热片上。
而且,所有这些都必须是无功耗,或无源(即不附加任何能量消耗)的热传导才能保证温差发电的高效率。
特别是环境温差发电的高效率和实用化价值。
首先,你应该看到,温差必须建立在3mm的厚度上。
如果是10度20度,这还比较好解决,就像你所说,用自然对流就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