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课 城南旧事 (2)
公开课《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PPT课件(2)
![公开课《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fed5028750e2524de4187e2c.png)
•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 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 我的心头。” • ——42岁的林海音女士写作《城南旧事》一书 的序言中的话
•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 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 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
---冰心
•
• 她的麻花梳
得比妈的元宝髻俏 皮多了,看她把头 发拧成两股,一来 二去就盘成一个髻 ,一排茉莉花总髻 是清幽幽,半弯身 地卧在那髻旁。她 一身轻俏,掖在右 襟上的麻纱手绢, 一朵白菊花似的贴 在那里。
•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源自---冰心••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 东蕉岭,台湾著名作家。曾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主持《联合报》副刊10 年。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销量十分可观。其中小说《城南旧 事》(1960年)最为著名。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 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冬阳•·目童录年·骆驼队 》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 •《爸爸的花落了》
•人物长廊巡游
•说一说,以下人物与英子的关系
•宋妈 秀贞 妞儿
•小偷 兰姨娘 爸爸
•《城南旧事 》像一首淡雅 而含蓄的诗, 有细致的描摹 ,有生动的比 喻,有贴合人 物身份的各种 语言。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1e157d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6.png)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概述:本次课程是一堂《城南旧事》整本书的阅读导读课,适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学生。
课程时间为2课时,每节课60分钟。
整堂课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导入环节、阅读过程、思考环节和课堂小结。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入文章内容,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按照书目的顺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并进行个人分享和小组合作探究;在思考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探究和反思;在课堂小结环节中,教师通过总结全文主题,回顾全文思考和阅读体验等方面,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深度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熟读整本《城南旧事》,掌握文章中的情节、人物和具体事件,并能简单描述主要情节。
技能目标:能够使用自己的字词简单描述故事的情节,能够通过小组分享、思考和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全文主题;2. 培养学生探究、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力;2. 如何对全文主题进行理解和归纳,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
教学策略:1. 合作学习策略: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班级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
2. 问题驱动策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 信息技术策略:在阅读体验、思考和分享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数字板书、PPT等方式,增加课堂互动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Step1 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整本书的内容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和任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 老师提问:你们曾经听过《城南旧事》这个故事吗?觉得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Step2 阅读过程(50分钟)1. 班级分小组,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阅读一个短篇故事。
城南旧事导读二
![城南旧事导读二](https://img.taocdn.com/s3/m/3bb51b0e6bd97f192279e9d7.png)
《城南旧事》导读二
制作人:赵晓莹
英子天真纯朴,世界对于她来说本应象海与天那般的
美好单纯,然而她却不知道她身边发生着惨烈的社会 形式。她结识的朋友,都是这惨烈现实的牺牲品.
1.秀贞为什么发疯?
1)恋人从事地下工作被抓,生死为卜,这给她的心灵造成了 极大的创伤和刺激。
2)自由恋爱为家族礼教不容。
希望英子不要把他看作是坏人,他本
性善良、诚实,只因社会不合理,为 生活所迫而做了违心事。
表达了他希望社会理解他本质 的潜在的愿望,暗含着希望社 会给他一条出路的内心需求。
作者通过小英子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厚嘴 唇的人”,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反衬手法。以一个天真、善良
的童心反衬出成人世界生活的 不合理,儿童天真无邪的目光 和心灵,让读者感到所述故事 的真实性
秀 贞 背 后 反 映 的 社 会 内 涵
厚嘴唇的人为什么会是小偷?他愿意这 样做吗?
传统的文化教养和沉重的生活负担导致了他精神 和行为的严重分裂,他在偷盗财物的同时背负着巨大 的精神痛苦。
侧面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给人民带 来的灾难等动乱的社会面貌。厚嘴唇的 命运是对现实社会的极大的讽刺和控诉!
厚嘴唇的人说,“我走这一步,也是事 非得已”,潜台词是什么?
3)未婚先孕的事实让她顶着巨大的社会舆论的谴责和鄙视。
A 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反动政府对革命青年的血 腥镇压
B 封建礼教残余对人们思想上的控制和毒。由
于同作为女性,其处境似乎比秀贞的更 为悲惨。秀贞的疯折射着政治斗争的血 腥迫害,折射着封建文化对女性自由意 识的残酷摧残。
自由讨论宋妈的命运
问题:为什么不
在家带养自己的 孩子而去当老妈 子?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二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二](https://img.taocdn.com/s3/m/f30d85b0d4d8d15abe234e3a.png)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二教学目标:1.向学生小说《城南旧事》,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教学设计:一、导入: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刚刚学完的第二单元的课文,真实地再现了不同作家多彩的童年生活。
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冬阳童年骆驼队》的学习中,你了解到了谁的童年生活?文中提到了她童年的哪些故事?二、介绍作者1、林海音:林海音(1918 年-2001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童年时的林海音,上个世纪20 代居住在北京城南的一个小胡同里,多年以后,她长大了,离开了城南,离开了故乡,回首往事,她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了解内容,指导方法3、看到这本书,你最想了解什么?介绍内容:《城南旧事》一书讲述了林海音小时候住在老北京城南时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4、要快速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要先读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城南旧事》的序言。
(课件出示)“序言”又叫序、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多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经过和特点。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
《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林海音女士为本书写的一篇自序。
只要读懂了序言,我们就好像找到了顺畅通读本书的一把金钥匙。
三、介绍主要人物:四、语言特点我们读了《城南旧事》这部小说中许多段落,文章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来的淡淡的伤感、隽永的回忆,这种语言风格有别于我们读过的很多名著,它正是《城南旧事》的一大特点。
《城南旧事》导读课
![《城南旧事》导读课](https://img.taocdn.com/s3/m/329843c003d8ce2f006623d6.png)
《城南旧事》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由课文《窃读记》导入我们学过一篇课文《窃读记》,你们还记得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吗?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推荐一本林海音写的书,叫做《城南旧事》。
同学们愿意跟着老师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作家和她的小说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二、简介名著作者1.(课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字幕简介)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她一生创作丰厚。
代表作品有《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孟珠的旅程》,其中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最为著名,曾入选《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由《城南旧事》改编的同名电影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
2.(课件出示图书封面)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
3.(课件出示)指着课件插图给学生看(童年纯真可爱的英子)这就是书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她的身上有着林海音童年的影子。
三、读书方法举隅1.引导学生看目录,读序言《城南旧事》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6个)你从哪里知道的?我们看目录,有没有发现这其中有一个跟其他的几个标题有不一样的地方?对,第一个其实是这本书的序言,所谓“序言”,又叫“序”、“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多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经过和特点。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林海音女士为本书写的一篇自序。
(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https://img.taocdn.com/s3/m/a1db7ec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b.png)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第一篇:《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导读课教学目标:1、在孩子初读《城南旧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故事,讲人物、悟情感,激发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2、结合作品片段,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初步品位作者对童年生活浓浓的思念及对现实的无奈所表现出来的谈谈的忧伤。
3、感受阅读整本书的意义及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引导能读出感情,读出感悟。
教学重点: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师: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读一读一本书——《城南旧事》。
2、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读完这本书曾说过:在22岁的今天,已经彻底告别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却不可救药地迷恋起儿童文学,喜欢里面的单纯、质朴与干净。
今天看完这本《城南旧事》,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为何早先我不知道这是部如此精良的作品。
师:听完叶圣陶爷爷这样的评价,你觉得这本书你想读吗?师: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这本《城南旧事》。
板书:《城南旧事》师:说说你对作者林海音的了解。
(幻灯片出示林海音简介)(齐读)二、整体把握脉络梳理1、出示图片,说说这是这本书的哪一节。
(学骆驼咀嚼的样子)2、这个片段在这本书的什么位置。
(序言)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还写到了哪几个片段?除了这几个片段,作者在序言的结尾处还像我们道明了她写这部作品的初衷,是什么呢?请你翻开书快速找到,画一画,读一读。
(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1)指名读。
说一说你对“永存”理解。
(永远存在)(2)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童年永存下来,林海音做到了吗?(她用她的文字把自己的童年不仅留在了自己的心中,也流入了一代代读者的记忆中,她的这段童年往事也必将一代代流传下去。
)(带着对林海音老师的崇敬之情读一读她的初衷。
)(3)由此可见这本书写的都是(作者童年时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深深的怀念之情)(4)朴实的文字,深深的情谊,让我们饱含深情读出这段朴实文字中林海音女士对童年的深深眷恋。
城南旧事2
![城南旧事2](https://img.taocdn.com/s3/m/dd9d8c91b9d528ea81c779ee.png)
书名:《城南旧事》1、作者:林海英,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已出版的作品包括:散文集《窗》、《两地》、《一家之主》等,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城南旧事》等。
2、主要内容:《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描写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
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书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了人世复杂的情感。
冬阳·童年·骆驼队:写骆驼队经过英子的家,小英子用她天真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骆驼,它们的神态、细嚼慢咽的动作,个个都描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似乎身临其境。
惠安馆:主要讲了住在北京城南的英子和两个好朋友的故事。
一个是住在惠安馆的“疯子”秀贞,一个是在油盐店认识的小朋友叫妞儿。
原来这两人是母女,为寻找小桂子的亲生父亲,母女俩相依为命死在火车轮下。
我们看海去:英子在家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
兰姨娘:这章讲的是德先叔和兰姨娘,德先叔是一个大学生,因为那时候要枪毙大学生,于是躲到了英子家里来;后来兰姨娘也来了,雇她的人家不要她了;后来兰姨娘嫁给了德先叔,就离开了北京去了天津。
驴打滚儿:宋妈的小栓子死了,小丫头不见了,宋妈很伤心。
宋妈和英子在找小丫头子歇息的时候,看见有人买一种叫“驴打滚儿”的吃的,那是把黄米面煮熟了,里面包黑糖,再在绿豆粉里滚一滚,很香;英子吃了一个,却久久不能忘怀这个味道。
宋妈却不想吃。
她找不到小丫头了,就骑着驴回老家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主要写英子的爸爸去世了,爸爸的石榴掉了,花儿也落了,看着无人修剪的花任意凋落,小英子真正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是家中的小大人了!3、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小英子——一个天真、可爱、纯真无邪、热爱生活的小女孩。
城南旧事第二章主要内容
![城南旧事第二章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398df2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8.png)
城南旧事第二章主要内容
第二章开始就带给我们更多关于周围环境的细微差别。
文章开头着重介绍了村子里一位居民老太太刘,她什么都知道,总是想着怎样去做,但是却没有实施任何行动,更别提进步了。
重要的是,她总是把自己当作村子的门户,这表明了老太太刘的重要性。
随着文章的发展,我们开始了解到城南村的一些细节,比如这里的民居多是红色的,院落里种植的菜多是菜薹和豆芽,还有老鼠常常出没在院落里、河里有条条游龙……往后,只有一些普通的小故事,描述了城南村里的生活,比如每年春节,村子里有几个成年人会捉蝴蝶,这就是城南旧事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文章最后介绍了老太太刘的叔叔董老汉,他在这里当过守门人,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他的真正精神力量,却来自他对他的村子永远的热爱和追求。
文章最后通过介绍老太太刘叔叔的事迹,传递给我们一个让我们不容易忘怀的信息:要把自己的热爱和梦想传递给下一代,让他们也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一起把这个村子变得更美好。
而城南旧事中,第二章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完整的图画,让我们有机会在小小的村子里看到整个大世界。
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乐趣,也有更深刻的思想启示,教导我们去改变自己的梦想,永远热爱和追求自己的梦想。
“城南旧事”第二章,是一幅完整的图画,让我们走进村庄,去发现真正的生活,也可以看到一些细微的差别,改变自己的梦想,去
追求梦想,这就是第二章最重要的内容。
它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体会,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如何追求梦想,坚守信念,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梦想开花结果,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城南旧事》第二课时
![《城南旧事》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e97d1531711cc7931b716ae.png)
侯集实验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阅读指导课备课师:那时的小英子才六岁,那是一个最爱玩耍的年龄,也肯定有在一起玩的伙伴,想知道她的玩伴吗?(生:想……)与他同龄的小伙伴叫妞儿。
(课件出示)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
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
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着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
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声音说:“你家住在那条胡同里?”“恩。
”我说。
“第几个门?”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一,二,三,四,第四个门。
到我们家来玩。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地摇摇头。
A、同桌互读课文B、指两女生分角色读课文(师生共评价)师:这段文字是小英子和妞儿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读了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妞儿?(预设)生:内向腼腆、寡言少语、乖巧听话的英子。
(教师肯定评价并随时板书)(课件出示)妞儿的照片(和英子在一起)师导:大家看,妞儿脸上显现出凝重的神色,与一旁脸上挂着纯真的笑容英子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她的身世将会是怎样的呢?(预设)生:不幸、悲惨、可怜……师:想关注她命运的结局吗?请同学们回去自读《惠安馆》这一章节。
师:英子和妞儿平时都玩些什么呢?吃完饭我到横胡同去接了妞儿来,天气不冷了,我和妞儿到空闲着的西厢房里玩,那里堆着拆下来的炉子、烟筒,不用的桌椅和床铺。
一只破藤箱子里,养了最近买的几只刚孵出来的小油鸡,那柔软的小黄绒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儿蹲着玩弄箱里的几只小油鸡。
看小鸡啄米吃,总是吃,总是吃,怎么不停啊!小鸡吃不够,我们可是看够了,盖上藤箱,我们站起来玩别的。
拿两个制钱穿在一根细绳子上,手提着,我们玩踢制钱,每一踢,两个制钱打在鞋帮上“嗒嗒”地响。
妞儿踢时腰一扭一扭的,显得那么娇。
这一下午玩得好快乐,如果不是妞儿又到了她吊嗓子的时候,我们不知要玩到多么久。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https://img.taocdn.com/s3/m/7533232916fc700abb68fc30.png)
《城南旧事》导读课教学目标:1、在孩子初读《城南旧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故事,讲人物、悟情感,激发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2、结合作品片段,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初步品位作者对童年生活浓浓的思念及对现实的无奈所表现出来的谈谈的忧伤。
3、感受阅读整本书的意义及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引导能读出感情,读出感悟。
教学重点: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师: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读一读一本书——《城南旧事》。
2、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读完这本书曾说过:在22岁的今天,已经彻底告别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却不可救药地迷恋起儿童文学,喜欢里面的单纯、质朴与干净。
今天看完这本《城南旧事》,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为何早先我不知道这是部如此精良的作品。
师:听完叶圣陶爷爷这样的评价,你觉得这本书你想读吗?师: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这本《城南旧事》。
板书:《城南旧事》师:说说你对作者林海音的了解。
(幻灯片出示林海音简介)(齐读)二、整体把握脉络梳理1、出示图片,说说这是这本书的哪一节。
(学骆驼咀嚼的样子)2、这个片段在这本书的什么位置。
(序言)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还写到了哪几个片段?除了这几个片段,作者在序言的结尾处还像我们道明了她写这部作品的初衷,是什么呢?请你翻开书快速找到,画一画,读一读。
(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1)指名读。
说一说你对“永存”理解。
(永远存在)(2)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童年永存下来,林海音做到了吗?(她用她的文字把自己的童年不仅留在了自己的心中,也流入了一代代读者的记忆中,她的这段童年往事也必将一代代流传下去。
)(带着对林海音老师的崇敬之情读一读她的初衷。
)(3)由此可见这本书写的都是(作者童年时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深深的怀念之情)(4)朴实的文字,深深的情谊,让我们饱含深情读出这段朴实文字中林海音女士对童年的深深眷恋。
城南旧事_2
![城南旧事_2](https://img.taocdn.com/s3/m/d6fe6cee4431b90d6d85c7e1.png)
城南旧事《城南旧事》,一本由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根据其本人7岁至13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这本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馨的一家。
小说通过英子那双幼稚的眼睛,向世人展示了世间的悲与欢,在阐述这些事情时,又夹杂了一种天真、善良与单纯,道尽了人世间的冷冷暖暖。
《城南旧事》看似是一本普通的自传体小说,却讲述了一个悲惨却又意味深长的故事。
作者并没有刻意去表达什么,只是平平淡淡的描绘一个单纯善良孩子眼中的老北京。
《惠安馆》中,英子同情秀贞的遭遇,不惧秀贞的疯疯癫癫,帮助秀贞母女相认,从中体现出英子富有同情心与善良。
《我们看海去》,蹲在草丛中的小偷,与英子达成了一个美好的约定,体现了英子眼里的时间是那么的纯真。
《兰姨娘》中,“狡猾”的英子做了“月老”,为兰姨娘和德先叔牵线搭桥,帮助母女忘掉多日的烦恼。
《驴打滚儿》中,宋妈的倔强和她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让我意识到老一代传统思想使人难以接受。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而英子在失去了爸爸之后,告别了童年生活。
英子的童年是多彩的,让她感受到了人间的冷冷暖暖。
同时爸爸的离去使她坚强;草丛中的一个美好约定让她了解到了友情;为人牵线搭桥让她感到世间美好;宋妈的封建传统使她了解到世间还有习俗,正是她的童年让她识到了人间烟火。
不管是人、空气,还是英子触摸过的一草一木,都和英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英子回忆中重要的人物。
但是这些人却伴随着童年离去了、消失了、再也回不来了。
童年里的点点滴滴就支离破碎了。
英子的童年,充满了喜怒哀乐,不过我觉得,这并不是英子的童年,而是世人童年的缩影。
每个人都会在童年里学到许多,并初尝人生苦短。
童年不仅是是人生的起始,也是回忆的开端,也是人生乐曲的前奏。
它代表了人在经历了沧桑与坎坷后对那时的无忧无虑;在经历了世间冷暖后对童年纯真童趣的怀念。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表述了她对童年的向往。
城南旧事2名著导读PPT模板
![城南旧事2名著导读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05a235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7.png)
请您内在此处输入需要的 标题文字内容
感谢您使用我们的PPT模板,请在此输入您需要的 文字内容,感谢您使用我们的PPT模板,请在此输 入您需要的文字内容。
78%
请在此输入详细数据
27%
请在此输入详细数据
请输入标题内容
Efficiently pontificate B2B imperatives …
请您内在此处 输入需要的标题文字内容
第四环节:经典赏析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
谢谢观看
目录
Contents
1 请输入您的标题内容
“他”指的是( 爸爸 ),选自《爸爸的花落了 》
第三环节:小怡情
过了三天,她的丈夫来了,拉着一匹驴,拴在门前的树干上。他有 一张大长脸,黄板牙,怎么这么难看!……驴子吃上了干草,鼻子 一抽一抽的,大黄牙齿露着。怪不得,奶妈的丈夫像谁来着,原来 是它!宋妈为什么嫁给黄板牙,这蠢驴!
“他”指的是(黄板牙 ),选自《驴打滚 》
请输入标题内容
Efficiently pontificate B2B imperatives …
请您内在此处 输入需要的标题文字内容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 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 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
点击输入您的文字内容或复制粘贴具体文 本、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此项内容。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
《城南旧事》
——
本觉每
城南旧事导读二
![城南旧事导读二](https://img.taocdn.com/s3/m/da51afe014791711cd79173c.png)
城南旧事(二)——英子世界里的人和事上节课,我们讲述了作者、故事的历史背景,那么在故事发生及创作的背景下,《城南旧事》都写了哪些人和事?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人和事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思考的问题。
问题来了1、刚到北京的小英子最喜欢吃()?(《惠安馆》)A、酸枣面儿B、山楂片儿C、八珍梅D、驴打滚儿2、英子从惠安馆那条胡同出来搬到了()胡同?(《我们看海去》)A、魏染胡同B、新帘子胡同C、椿树胡同D、绒线胡同一、《城南旧事》的故事简介除序言、短章《冬阳·童年·骆驼队》外,《城南旧事》共五篇,《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按照时间的顺序以及英子的情感发展都写了什么故事呢?前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小英子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小英子感受到离别的感伤,但故事仍然充满希望。
惠安馆第三个故事里英子开始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但曾经经历了两次离别的她,开始能够勇敢面对,学会了同情,同情是一种学会换位思考的感同身受。
兰姨娘英子已经习惯了离别,适应了社会规则,故事不再流露出太多的伤感,小英子长大了,故事的结局也变得不一样.总之,《城南旧事》就是小英子的成长史。
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二、《城南旧事》人物分析《城南旧事》是以儿童视角书写,从小英子的眼中看人物、事情,那么作者是怎么描写这些人物的呢?问题来了1、《城南旧事》是()体裁?A、小说B、散文C、戏剧D、诗歌2、《我们看海去》里面的小偷儿的职业是()A、收破烂的B、打糖锣的C、没有职业D、赶车的你能说出这些人物吗?主要人物有:秀贞、妞儿草丛里的那个人兰姨娘宋妈爸爸当然最重要的人物是小英子,所有的人物都是通过小英子的眼睛看到,她串联起所有的人物。
(一)《城南旧事》中的女性形象1、秀贞秀贞是一个谜,被人不断说来说去,我们从宋妈等胡同街坊的口里,从秀贞自己的口里,了解到她的故事,从英子眼中又看到另一个秀贞,真正的秀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秀贞是不是“疯子"?在宋妈、妈妈、邻居,甚至秀贞妈妈眼中,秀贞是疯子.宋妈说:“你不怕惠难馆的疯子?”大门里疯子的妈妈出来了,皱着眉头怪着急地说:“秀贞,可别把人家小姑娘吓着呀!"换洋火的老婆子说“可不,打这儿就疯了!可怜她爹妈,这辈子就生下这么个姑娘,唉!"在英子眼里,英子觉得她很正常.我为什么要怕惠安馆的疯子?她昨天还冲我笑呢!她那一笑真有意思,要不是妈紧紧拉着我的手,我就会走过去看她,跟她说话了.秀贞主动向英子招手,引起了英子的注意,和英子成为了朋友,英子帮助秀贞找小桂子,还偷了妈妈的金镯子给她们做盘缠。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https://img.taocdn.com/s3/m/800988ca0242a8956bece45d.png)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 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 我的心头。”
——42岁的林海音女士写作《城南旧事》一书 的序言中的话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 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 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 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 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 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 我身边,我们俩相对着笑了笑,不知 道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 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 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声音说:
“你家住在哪条胡同里?” “恩。”我说。“第几个门?”
(插入视频) 英子在医院里探望处 在弥留之际的爸爸。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 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 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 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 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 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 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 了!”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 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 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 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 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 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 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 孩子手指头来算了算: “一,二,三,四,第四个门。 到我们家来玩。”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 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的摇摇头。
吃完饭我到横胡同去接了妞儿 来,天气不冷了,我和妞儿到空闲 着的西厢房里玩,那里堆着拆下来 的炉子、烟筒,不用的桌椅和床铺。 一只破藤箱子里,养了最近买的几 只刚孵出来的小油鸡,那柔软的小 黄绒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儿蹲着玩 弄箱里的几只小油鸡。看小鸡啄米 吃,总是吃,总是吃,怎么不停啊!
城南旧事2
![城南旧事2](https://img.taocdn.com/s3/m/79d33054680203d8cf2f2414.png)
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朴素、 自然、含蓄、深沉,充满生活气息的 散文诗般的艺术风格。亲切的第一人 称叙事方式,朴素的生活场景,真诚 纯朴的语言,古朴典雅的音乐,共同 营造出一种淡雅清新的艺术氛围。
这部影片很多地方是没有台词的, 就给音乐留下非常大的创作空间,不 同情境下的变奏把李叔同填词的伤感 情绪烘托得非常充分。
“乐音仍在记忆中萦回”
雪莱有一句诗“乐音仍在记忆中萦回”。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部影 片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音乐。其实小 英子吟唱的《骊歌》是很早以前就有的歌曲, 只是很多人是因为电影才听到。林海音在小 说里面也写到了这个歌词,人们叫它《送 别》,说它是毕业的时候送别的一首歌。这 首歌自己小时候就唱过的,所以看到林海音 写到她们在课堂上唱这首歌时,有一种特别 贴心的亲切感。
(感受剧中音乐对人物情感和心理变 化的烘托作用及其在故事叙述中的结 构作用。)
试分析音乐描写在剧本中的作用。
提示:①排练节日时唱“小麻雀呀”的歌 声烘托了小英子兴奋的心情。
②毕业典礼上,“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 连天”的歌声既是表现学生离别母校的伤感, 又预示了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离别。
③毕业典礼上,“小麻雀呀.小麻雀呀, 你的母亲,哪里去了?”的歌声烘托了一种孤 独、伤感。
提示:①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 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②可以把他这种无奈归结为社会原因.从 社会这个大背景去看“厚嘴唇的人”。
作者通过小英子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厚 嘴唇的人”,你认为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启发学生观察和理解电影的叙事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着导读课——城南旧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着《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着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请学生根据所读书籍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创编谜语,请其他学生猜出书名。
师:同学们爱读书吗?我得验证一下。
(出示: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孙悟空、唐僧)你能猜出这是哪本书吗?你能像老师这样,根据书籍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创编一条谜语,请大家猜出这本书的名字吗?学生根据所读书籍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创编谜语,请其他学生猜出书名。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点拨。
2、出示:小英子好朋友妞儿北京城,请学生猜一猜这是哪本书?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城南旧事》。
(出示《城南旧事》封面)学生能猜出书名这样导引:不错,这本书就是《城南旧事》。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不能猜出书名这样导引:看来大家对这本书还不太熟悉。
它就是《城南旧事》,来,读读它的名字。
3、(1)你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学生不了解作者是林海音,可以这样导引:其实,我们对于这本书的作者并不陌生,今年我们还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2)观察一下封面,你发现了什么?(作者、出版社等)看似简单的封面包含了作者、出版社等这么多信息,读书时还真不能忽略它!(3)你对林海音有什么了解?4、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了解其主要成就,及《城南旧事》的重要影响,唤起学生读书时关注作者简介的意识。
师:大家对林海音有一定的了解,能看得出你们很重视课外知识的阅读积累。
其实,在每本书中往往都有作者简介,透过它,我们可以对作者有一个较全面地了解。
咱们来看看这本书对林海音又有怎样的介绍呢?(板书:了解作者)课件出示: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着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她的童年与青年时期。
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她出版了众多文学佳作,在文坛颇负盛名,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城南旧事》、散文集《冬青树》等。
《城南旧事》是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这部名作——《城南旧事》。
二、读简介,看目录,了解内容:1、什么是“旧事”?顾名思义“城南旧事”就是——点拨:书名是作品的眼睛,根据它我们往往可以推测出一本书的内容。
2、究竟“城”是什么城?又发生过哪些旧事呢?你有办法了解吗?学生可能会谈到以下内容,适时分别作如下引导:(1)学生谈到阅读整本书,了解内容,引导:不错,阅读整本书的确能知道书的内容。
如果不让你细读整本书,你有办法在短时间内知道它写了什么吗?(2)学生谈到翻阅“内容简介”,了解内容,引导:你在学习上肯定是个细心的孩子。
读书前,翻阅一下“内容简介”我们很容易了解书的内容。
咱们就来看看《城南旧事》的内容简介吧。
(板书:翻阅简介)3、学生轻声读一读资料中的“内容简介”,课件出示《城南旧事》内容简介:《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六岁到十二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小说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尤其是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及其周围人们的生活图景。
4、看来这本书讲的是英子童年的一些往事,究竟是些什么事呢?咱们一起来看看目录。
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目录:序言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出版后记——冬阳童年骆驼队师:透过目录,你知道些什么?在这些内容中,你最想读什么?点拨:“目录”体现了书的结构。
目录不仅能使我们轻松把握故事的线索,还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呢。
读书看“目录”可是个好习惯呦。
(板书:浏览目录)如果学生谈到阅读序言、后记的欲望,适时介绍有关序言、后记的知识,课件出示:序言又叫做“前言”、“引言”,是放在着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它往往介绍书籍的内容、写作缘由、和艺术特色。
作者自己写的序言叫“自序”,别人代写的序言叫“代序”。
和序言相对应放在正文之后的文章,就是出版后记。
它的篇幅比较短,多用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
不管是序言还是后记都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读书时咱们可千万别错过它们!(板书:关注前言、后记)三、阅读片段,点拨品读方法:师:你们知道当初老师看这本书时最想读哪个故事吗?就是《惠安馆》。
今天,老师把这个故事中的一个小片段和大家一起分享。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篇文章吧。
1、学生阅读《惠安馆》中英子和妞儿在西厢房快乐玩耍的片段。
2、指导学生细读文本,把不懂的地方圈起来画上问号,引发自己感受的句子画上横线,做批注。
3、集体交流。
师:我看到咱们不少同学的纸上都留下了思考的痕迹,来交流一下你们思考的结果吧。
交流过程中针对学生思考的结果,作如下引导:(1)阅读时留下的疑问:我看到有些同学的纸上留下了问号,来,说说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交流心中的疑问,可能涉及词语、句子的意思、文本相关情节的猜想等)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心中的疑问呢?(针对学生想出的办法适时进行点拨:利用查字典、百度词典查询的方法理解词意;网络搜索、询问懂相关知识的人理解读不懂的句子;阅读名着全文印证自己的猜想等方法。
)(2)阅读后的感受:结合学生的谈话,从抓住关键词语谈体会、联系实际说感受、体会写作特色等方面,利用评价语对学生品读文本的方法进行点拨。
4、(1)出示教师所写随笔,渗透读书方法。
师:咱们同学和老师真是心有灵犀,你们的所感所想也是我真实的感受。
读完这段小故事,我不禁由感而发,写下了这样的随笔:课件出示:童年是什么?是一张珍贵的照片,映出如花的笑脸;是一首动听的歌曲,谱出深情的旋律;是一段难忘的回忆,任年华流逝,永不老去。
(2)读书写随笔是我的习惯,你在读书时又有哪些好方法、好习惯呢?师:大家读书的好方法可真不少。
读书时,我们边阅读边用这些好方法品味语言,一定会受益匪浅。
(板书:品味语言)(3)如果你现在要完整的阅读这本书,能给大家提些建议吗?四、关注后记,感悟主题:师:刚才,我们在片段中感受到了英子的快乐。
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可是,林海音在后记中却这样写……1、课件出示出版后记的片段,教师配乐朗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学生在第二个大环节中没有提到关注序言、后记,这里结合学生谈话内容适时介绍序言、后记的知识。
3、总结:英子的童年结束了,而林海音的这本《城南旧事》却在众多读者的心中留下了点点痕迹。
叶圣陶老先生读完《城南旧事》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今天看完这本《城南旧事》,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为何早先我不知道这是部如此精良的作品?如此精良的作品,不读真是遗憾,读了就会受益无穷。
孩子们,看《城南旧事》吧,让我们一起随着英子走进她的城南,走进她的旧事,一起去分享林海音童年时的心情吧!《名着导读课——城南旧事》教学反思近日,和河东小学五年一班的同学一起上了一节名着导读课——《城南旧事》,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课虽已上完,但思考还在继续。
思考一:为什么上这节课?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阅读一本好书不仅能积累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也陶冶着自己的品格。
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必定是一个心地纯净、举止文雅的人。
阅读,在一个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要多阅读、多积累。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然而,现在孩子的阅读状况又是怎样呢?有的孩子根本提不起阅读的兴趣,任老师、家长讲尽道理、苦口劝说,我自“岿然不动”,阅读对于他们成了一种负担。
有的孩子拿起书草草翻过,阅读成了“走过场”。
还有的孩子读书时往往只阅读主要的情节,至于优美的语言、写作特色,乃至作者简介、出版前言、后记、对此书的评价等从未引起他们的关注,阅读成了了解梗概。
只有少数的孩子能静下心来完整地读完一本书。
孩子们的这些阅读现状的确令人担忧。
究其原因,我感到还是我们教师缺乏对孩子阅读方法的系统指导。
日常工作中,教学课本知识、批改作业等工作耗费了很多精力,我们很少能静下心抽出时间就阅读方法系统地对孩子进行指导,很多时候,向学生推荐阅读的内容也只是在教学时一带而过。
也许,正是我们的这种疏忽,造成了一些孩子读书时的惰性,促成了大多数孩子阅读时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基于上面的状况,我决定上一节名着导读课,唤起学生读名着的兴趣,渗透从整体上阅读一本书的方法。
思考二:怎样上这节课?相对于文本教学而言,这节课上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所推荐的名着如果离孩子生活实际较远,孩子们无法引起共鸣,定然不会产生阅读的兴趣;教学时,一味的强调阅读方法,势必会忽略名着内容;而过分的以名着内容为依托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又往往会使阅读方法的指导黯然失色。
选择哪本名着指导阅读,又怎样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巧妙地渗透阅读的方法呢?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首先把推荐的名着锁定在《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林海音用生动的笔墨再现了童年发生在北京城南的往事。
这些往事或快乐或悲伤,故事情节或简单或离奇,无不充满着童年的纯真,孩子们读起来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再者,孩子们已经学过《窃读记》,对林海音并不陌生,向他们推荐林海音的这部力作,容易唤起他们的阅读欲望。
此外,孩子们今后还会学到节选自《城南旧事》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爸爸的花儿落了》等文章,现在的阅读会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在确定推荐的名着后,我又对教学环节的设定进行了深入思考。
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采取了下面的方法: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名着内容的欲望,渗透整体阅读的方法。
看到一本书,孩子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了解书的内容。
抓住孩子们这一心理,我以“究竟‘城’是什么城?又发生过哪些旧事呢?你有办法了解吗?”“透过目录你知道了什么?最想读那些内容?”等问题为依托,创设了一个探究名着内容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