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指导的具体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作文指导的具体化

摘要:教师的作文指导应指向真实的生活,帮助学生再现生活、筛选生活、提炼生活,这个过程要让学生看得清,有路径,能写好,写精彩。该文提出作文指导具体化的观点,并提出具体指导学生作文的策略。

关键词:作文指导具体化铺垫示例演示

初中学生写作文一般能做到文从字顺,但往往缺乏文采,不知道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仅仅泛泛而谈,抽象论道,这对初中学生而言,无异于隔鞋搔痒。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寻找病根

首先,学生心智水平尚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只有到了18岁以后,才有可能拥有比较成熟的、独立的认知、分析、辨别、判断、定论的能力。也就是说,初中学生还不具备自我吸收抽象写作理论的能力。

其次,作文教学形式单一。纵观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往往是有课无堂。绝大部分教师缺乏作文研究意识,只在临场传授给学生所谓的考试秘籍之类的应急策略,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作文指导乏术。

再次,读写没有充分结合。现行的语文教材,无论哪个版本,都是很多专家在卷帙浩繁的中外经典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其榜样性的教学价值非常巨大。可惜,我们的不少教师仅仅把它作为一般性的应考材料罢了。

二、确定策略

针对低效的作文指导现状,我们不妨探讨改变的策略。目前,国内许多教师或团队也在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比如河南李老师提出的“摘一路绿,嗅一生香”的绿色作文策略、中国教育学会发起的文化作文研究等。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任何指导形式,必须让学生看得清、能做到、可见效才行,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树立作文指导具体化的观点。

所谓作文指导具体化,是指教师以清楚、准确、有效的表述语言和形式,比如生动、形象、详尽、细化地进行基本阐述、操作实践演示,表达自己在作文规律、作文实践等方面所持有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突出那些关乎作文主题表达的最重要、最具体的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模仿、创新。由此观之,教师的作文指导必须具体,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才能写好。

(一)铺垫法。这是解决用什么形式写的问题。写作文,必须先懂得一些基

础理论。然而,教师传授时不能照搬写作理论,比如“紧紧围绕中心选材”这个理论点,我们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这句话,或叮嘱他们不要脱离了中心。因为学生的感受不真切。教师必须讲清楚什么是中心,它在每一篇文章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何,什么样的材料才最重要、最典型。为了讲清楚,我们不妨举出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其他的写作常识或基本理论,如文学作品常常涉及到的修辞运用、寄寓象征、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相映、烘托渲染、正反对比、总分结合等,叙事方面的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议论方面的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选择与运用、论证的展开等,说明方面的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以及说明的顺序、结构、方法等,都要让学生触摸得到。

(二)示例法。这是解决为什么用某种形式写的问题。所谓的示例就是紧紧扣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潜藏的巨大教学价值,营造浓郁的氛围,使学生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理想状态,充分落实学生对写作基本理论的认知和初步理解,为实际创作做好准备。比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故乡》一文,我们可以利用这篇文章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作理论。我们知道《故乡》的内容大部分取材于真人真事,那么《故乡》是如何成为一篇著名的小说的呢?它主要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小说以“我”(迅哥儿)回故乡的经历和见闻,写了故乡的景色、事件和人的前后种种变化,从而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教学时,我们不妨有意识地制作“人物变化对比图表”和“故乡变化图表”,列出具体的比较项目,学生自然就能比较深刻地感受到这种变化,就会深入思考造成这种变化的深刻原因,认清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理解主题。在这个鲜活动态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就能认识到对比手法在写作中的表现力量。

(三)演示法。这是解决怎样动手操作、落实到写的问题。作文指导要具体,就要突出可行性。“具体”的重点在于把学生作文活动推向深入或寻找更深层的原因,帮助教师反思如何具体化,教学相长,实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理想。

比如动作描写指导。《故乡》中有一段闰土向“迅哥儿”讲述“雪地捕鸟”过程的描写,主要是动作描写。笔者先采用示例法讲清楚动作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后,立即“停止”讲课,突然怒目圆睁地看着某一个学生,下蹲,右手抓起身边的板凳,至头顶,左手扶住,双臂用力猛砸,至面前的学生头顶上时戛然而止。之后,师生一起回放、分解动作,并且笔者适时点拨: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的动作反应,就势必能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性格特点、处世态度、思想品质等。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刚才我们欣赏的“雪地捕鸟”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一个热爱生活、聪明机灵、开心快乐,令“我”佩服和羡慕的少年闰土,让我感受到了他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

接下来,趁热打铁,笔者引导学生提炼出动作描写的方法:

1.选准动词,再现过程。动作描写着意捕捉人物一个个动作,选择恰当的动

词,准确再现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使读者清楚地看到人物的一系列行为动作,知道人物做了什么;

2.恰当修饰,传达神采。人物发出动作,必定体现速度、力度、角度,而这些方面往往关乎人物的内心、性格、情绪等;

3.结合其他,综合描绘。人物动作往往伴随着人的心理、神态的变化,也可能伴随着语言等,我们在关注人物动作的同时,也要适当地进行心理、动作、语言的描写,甚至可以写他人以衬托人物动作,写景物以渲染人物动作等;

4.巧用虚笔,入木三分。从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在观察别人动作行为的时候,内心一定会跟着起伏,如果我们能从观察者的角度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充分合理地想象,就会更有表现力。当然这必须紧紧围绕塑造人物形象展开。

正是由于动作描写是写人记事时不可或缺的手段,所以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我们必须有效地描写人物的动作。教师指导时不能一味抽象地说教,必须结合具体例子,营造情境,触动学生的心弦,暗示观察的角度,使学生看得清,感受到,能写出,写精彩。

总之,有了老师的具体指导,才会有学生的具体表达;有了具体的表达,才会使文章的表现力更强。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