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导论论文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论文(最新5篇)

高中地理论文(最新5篇)

高中地理论文(最新5篇)高中地理新课程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倡导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也不尽如人意。

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分享了高中地理论文(最新5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点启发。

一、地理板书的作用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随着板书的不断呈现和不断更新而转移的。

因此,板书可以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

2.能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和“活”化地理板书是以纲目、图表和表格等形式把教学内容概括化和具体化的,并随着教学进程而逐渐呈现、一再更新,而使教学内容活化起来,有利于学生学习。

3.为学生编拟读书提纲做出示范教师的板书是学生编拟学习提纲的范例,学生通过抄写板书,可以逐步学会编拟读书提纲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地理教科书的能力。

二、设计地理教学板书应遵循的原则1.板书设计要体现科学性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是一门具有较强科学性的学科,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地理知识应当是客观的、准确的。

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板书时也应遵循科学性的基本原则,这样的板书才能为学生提供准确的科学的知识和信息。

此外,板书是学生获得学习内容的渠道之一,因此,教师要保证板书中的字、词、符号等信息准确无误,以免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障碍和困难。

2.板书设计要具有启发性3.板书设计要有整体性4.板书设计要体现艺术性优秀的板书不仅是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直观清晰的,还要能够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学生对乱涂乱画的板书不会有好的印象,更不用谈从板书中获得有效信息了。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文字、图标、表格等形式设计板书,体现出书法美、结构美,展现出艺术性的效果,这样才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三、地理板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从以上论述中,我们知道了地理教学中板书设计的作用和重要性,但是要想设计出优秀的板书,不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要注意一些具体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板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地理科学学术论文

地理科学学术论文

地理科学学术论文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地理科学学术论文,仅供参考!地理科学学术论文篇一区域地理的乡土化摘要:乡土地理与区域地理共同作为地理课程的两大学习载体。

区域地理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乡土地理因其浓缩地理综合性、地域性,又可使学生在具体化、生活化的背景状态下感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湘教版的必修三中案例对于中学生来讲可近可远,但是要求大部分学生真正地把知识理解透彻却有相当大的难度。

这就要借助乡土地理来帮忙解决。

因此对于乡土地理的学习,体现了区域地理的实践性。

本文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区域地理乡土化的前提入手,在教学过程中乡土地理知识的实践及其反思。

关键词:区域地理乡土地理乡土化随着广东省新课程和高考改革,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地理课程更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着重于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乡土地理因其浓缩地理综合性、地域性,又可使学生在具体化、生活化的背景状态下感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区域发地理乡土化背景1、学生的基本情况虽然学生从初中就开始接触区域地理,但是很多学生不把它当一回事。

一方面初中学校对地理课程的不重视,造成学生慢慢的觉得难学,进而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是师资力量的不足。

初中地理教师大多并非专业出生,当然也不排除其中个别教师教得特别好。

整体上,很多学生在初中大多没有学到什么地理知识。

学生一进入高中,把以前学地理的观念也带了进来。

加上现在高中扩招,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下降,给我们中学教学带了很大难度。

不过现在广东高考的改革,学生只分文理科,不再分X科了。

文科学生对地理的重视也有很大的提高。

理科生因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对地理的重视也有所提高。

2、区域地理乡土化的前提在区域地理教学的乡土化时,教师要注重所选的乡土地理知识必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而且所选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地球科学论文

地球科学论文

引言地球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而关于地球的板块的研究又是这门学科最基础的一环,因为板块是组成地球表面的最基本要素。

目前的板块构造学说是基于大陆漂移说和海洋扩张说上建立起来的,而这三种学说是否具有完全的科学性,是否也有错误的地方,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

正文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陆表面覆盖着大小不一且坚固的地壳(板块),而这些板块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的。

从1915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的概念至今,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确实表明地球表面的板块是在不断移动的。

并且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如下图:图1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地球板块的具体构造,并且板块分为大致三个类别——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

而且,绝大部分板块上是陆地,只有太平洋板块是海洋板块。

各大板块之间的交界处也几乎是在海洋范围。

到这里我们大致把板块构造的一些基本形态讲了一下,之后,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大陆漂移学说是否是正确的呢?大陆漂移说原本就是魏格纳的猜想,只是为了解释大西洋两岸的关联性的假说,本就有为了解释而解释之嫌。

这是首先要讲的。

虽然科学已经表明板块构造学说是有现实依据的,但是大陆漂移学说不完全等于板块构造学说,质疑前者并不一定会推翻后者的正确性。

最先的大陆是整块的,称为“泛大陆”,被大片海洋“泛大洋”包围。

如图:图2在此先提一下一种动物的迁徙:腔棘鱼,远古的动物。

当大陆迁移时,原大陆的腔棘鱼应该随原大陆一同移动,而不可能去往另一大陆,例如:它原先在非洲沿海,那现在也只应在非洲沿海,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时我的说法出现了漏洞--它能通过海洋迁移--问题就是这个,泛大陆时期,大陆之间是没有海洋的,但它分裂后却出现了海洋,这是否可以看成是大陆浮在海上呢?而且所有的大陆漂移动画演示都给我们这样的感觉:大陆是浮在海上并在海上运动,事实并不是,海洋是在板块上的,可以看成是大陆与大陆间盛满了水,倒去这些水,大陆与大陆间是被一个个大坑连着的,所以大陆移动时,海洋应当跟着动(先除去单独的大洋板块的情况)。

地理科学导论

地理科学导论

地理科学导论地理这门学科啊,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就好像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大的世界,被浓缩在了一本本教材里。

咱先来说说地球吧。

你知道吗?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球球”,在宇宙中不停地转啊转。

想象一下,咱们就像是站在这个大球上的小蚂蚁,有时候白天,有时候黑夜,全是因为地球在转来转去。

我记得有一次去海边度假,晚上躺在沙滩上看星星,那时候我就在想,地球到底转到哪儿啦?天上的那些星星又离我们有多远呢?地理可不仅仅是关于地球,还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

什么高山、平原、峡谷、河流,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我曾经去爬山,爬得气喘吁吁的,好不容易到了山顶,放眼望去,那连绵起伏的山脉,真的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就是地理中的地形,它们可不是随便长出来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一点点形成的。

气候也是地理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有时候夏天热得要命,冬天又冷得打哆嗦,这都是气候在“捣乱”。

比如说热带雨林气候,那里总是热热闹闹的,雨水特别多,植物长得特别茂盛。

而沙漠气候呢,干巴巴的,一滴水都珍贵得要命。

有一回我去了一个沙漠地区旅行,那太阳晒得我啊,感觉自己都要变成葡萄干了!还有那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像矿产啦、森林啦、水资源啦。

咱们得好好保护它们,不然以后可就麻烦啦。

就像我老家那边,以前有很多煤矿,大家拼命挖呀挖,结果环境变得很差,后来大家才意识到,不能这么干,得合理利用资源。

地理也关乎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说,你去买房子,得考虑周围的环境好不好,交通方不方便。

出去旅游,得知道当地的天气怎么样,有啥好吃的好玩的。

就连你在菜市场买菜,说不定都能和地理沾上边,有些水果是南方产的,有些是北方产的。

再说了,地理能让我们了解不同的国家和文化。

世界这么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

就像欧洲的那些国家,有的浪漫,有的严谨;非洲的部落文化,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亚洲的各国,各有各的特色美食和传统服饰。

学习地理,就像是拥有了一把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地理科学概论论文

地理科学概论论文

地理科学概论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千秋大计。

同样,地理科学知识作为现代国民素质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须得到重视与进一步发展的。

李特尔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应从观察出发,而不能从观念和假设出发,主张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布满人的地表空间,人是整个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顶点。

由此可见,地理科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泛,既包括人文科学方面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的内容。

其中,地理科学以认识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内容,其跨学科、综合性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地理教育在现代国民综合素质形成方面的特殊功能。

尤其在信息经济时代,为了迎接数字地理的挑战、促进科学发展,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国民必须掌握必要的地理科学知识。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这里的地理环境仅仅指地球表面这一部分。

地理科学概论主要根据地理科学内容构建框架体系,其目的既要体现现代地理科学是一门统一地理学、全球地理学、建设地理学与高技术地理学的科学性特征,同时又要反应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特征。

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并充分发挥地理科学在资源开发、区域规划、国土监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地理学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体系,但鉴于现代地理学发展迅速、不断出现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知识领域或新的分支学科,遵循科学性兼顾稳定性,从现实出发兼顾历史原则,按研究对象,对地理学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类。

地理学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方志学、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和数量地理学等。

在地理学体系以及地理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运用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地理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地图和遥感技术、地理调查、地理模拟、现代科学方法论和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等七个地理学研究方法对地理学领域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

尤其是在当代社会,我们以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为主,并融合数字方法的应用于发展,对地理系统进行了模型化与模拟化。

地理论文三篇

地理论文三篇

地理论文地理论文三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将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运用于地理教学过程中。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地理论文三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德育渗透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摘要】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的社会市场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蒸蒸日上。

根据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部分初中的地理教学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初中地理教学实效不如人意。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插入德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德育,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一些思想道德素质知识传递给学生。

【关键词】德育;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和三观树立的关键时期,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比较注重才智的培养,却忽视了品德的教育。

所以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传递,还应该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

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浅谈初中地理老师应该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做好言传身教,从生活中小事做起韩愈《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这句话用现代文来理解就是“教师,是指能够为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并能解答疑难困惑的人”。

而这句话将“传道”放在了第一位,可见“传道”是为师者的首要目标。

古语还有云“为业师易,为人师难”,也能看出对为师者而言,“立德树人”也是最难以实现的一个目标。

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做好德育知识的传达首先自己就应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做起。

这就需要我们的初中地理老师能够端正工作态度,保持工作热情,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学生,从而能够潜移默化地来影响学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显而易见的是,这样持续下去,学生不仅能够在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师的帮助之下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还能够拥有美好的人格,这其实是学生人生中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挖掘地理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初中地理教材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两部分,主要认识不同国家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与地理有关的论文

与地理有关的论文

与地理有关的论文与地理有关的论文导语: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地理有关的论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与地理有关的论文一内容摘要:自主创新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发展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学科教学关注的焦点。

调查表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仍然是目前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中学地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本文着重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改善中学地理所面临的现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地理科学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地理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自主创新学习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全国各地区逐步实行第八次课程改革,构建新课程体系。

《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审视目前中学的地理学习,存在的问题颇多。

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围绕老师的教转,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听得多,独立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少,兴趣低;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不教不学;多考多学,少考少学,不考不学。

针对目前教学现状和新课改要求,地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会学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增加的同时,良好的道德品质观念、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与发展。

那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呢?首先,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引导,创新就像种子,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适宜的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和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教师就是要去创设这样的环境,一种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

地理科学专业论文范文(优选篇)

地理科学专业论文范文(优选篇)

地理科学专业论文范文(优选篇)论文题目:对地球化学探矿四个问题的思考摘要:多年来,地球化学探矿能否区分矿体与矿化异学、地球化学异常模型与实际运用等诸多问题是地化探矿工作中的疑难核心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地球化学探矿中的四个基本问题,从而为今后地球化学探矿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地球化学探矿思考一、地化探矿几个问题的分析1.矿床区分和矿化异常,是多年来地球化学探矿工作的首要问题,使用当前世界上各种先进的地球化学测量办法可将金属矿床划归为一种地球化学异常。

而寻找金属矿床问题,也就可以归结为寻找这种地球化学异常。

用各种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可以查明各种地球化学异常。

但所发现的异常数却要超过工业矿床数的许多倍,并且由于矿床产出的地质条件和景观地球化学条件的不同,往往会出现小矿异常大或大矿异常小的情况。

在个别情况下,那种小(弱)异常还可能被天然的和技术上的干扰所掩盖。

这就要求查明由一定规模和产出条件的矿床,在地球化学场中所产生的异常,并从发现的大量异常中,划分出那些与工业矿床有关的少量异常来。

这就是地球化学异常评价问题。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内容是:(1)定性,即确定异常性质,鉴别矿体异常与非矿异常。

非矿异常中,主要是矿化异常,也就是达不到工业要求的矿化所引起的异常。

(2)定位,即判断异常与矿体在空间上的关系。

(3)定量,即估计矿体的埋深、规模、产状、形态、矿石组分、成因类型等。

这三条中,第一条是异常评价的根本问题,对它有两种认识:一种观点是,认为化探能够区分矿体与矿化异常。

理由是,元素集中到一定程度才成为矿体,元素组合和含量的变化与矿化应有本质的差异。

据称,苏联就解决了异常评价中的这一关键问题。

其准则是:a.矿化晕中组分比矿体简单,且异常孤立零散,没有中心,分带不明显。

b.组合(累加或累乘)晕指数值的变化曲线在横交矿化走向方向上,不能形成明显的最大值。

c.在相似地质条件下,矿化异常规模小。

此外,结合构造、岩性、蚀变情况和其他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别矿体与矿化异常。

地理科技论文格式范文

地理科技论文格式范文

地理科技论文格式范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地理科技论文格式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是世界上地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地理学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深厚根基和源泉。

在当代科学体系中,通常将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并列,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六大领域。

地学(Geoscience),也称地球科学(Earth Science),是人类认识行星地球的最重要的一门基础科学,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等研究地球的全部学科。

中国是世界上地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地理学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深厚根基和源泉。

中国古代地理学在中国古代常将“天文”和“地理”并称,认为天文和地理是有关自然界的全部知识。

中国古代地学知识萌芽于远古时代,至上古时期的春秋战国时代,汉字已基本成熟,对地形、地物的文字记载和图形表达,使地理学知识得到快速增长和积累。

战国时代就出现了《山海经》、《禹贡》和《管子》等一批有关地理的著述;相关的地理学思想,如有关区域差异的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以及护育人类生存环境等思想均已初显端倪。

论述中国古代地理学,一般是以《山海经》和《禹贡》为起点。

《山海经》和《禹贡》最早对当时人们所认识的世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涉及自然、经济、人文等多方面的地学内容。

无论是所涉及的区域,还是所讨论的内容,这些相关著作都具有代表性。

描述大范围区域的地理情况,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将所掌握的内容恰当地组织起来,并给予清晰、有条理的表述。

《山海经》将大地进行划分,然后分区予以描述,开创了地理学区域描述的先河。

《山海经》中的《山经》将全国划分为5个区域,分别记述山川、植物、动物、水系、矿产等。

《山经》是最古老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地理著作,是我们祖先自古以来在生产生活中所获得的全部地理知识的一个总结。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2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2

生物群落之漫谈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物种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必然要与周围其他生物中之间共居。

而所谓生物群落就是指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彼此在发展中有密切联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规律地组合成的生物群体,叫做生物群落。

通俗一点讲就是同一时间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所有生物。

比如一个水塘内的所有生物,一个花园里的所有生物,一座高山上的所有生物等等。

种群是个体的集合体,而群落则是种群的集合体,是比种群更高一级更复杂的生命组织层次。

在群落中,植物起着主导作用,动物、为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生物群落一、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物种的多样性生长形式(如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组配和种类结构)优势种(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相对丰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二、划分方式主要是按气候条件划分的生物带,也就是冻原、夏季绿林、热带雨林、稀树干草原等划分范围内的生物的群落单位但是地球上的生物群落首先分为陆地群落和水生群落两大类。

它们之间尽管基本规律有相似的表现,但存在本质的差别。

这些差别基本上是由环境的不同所引起的。

三、群落结构1、空间结构(垂直和水平)在生物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如,在森林中,高大的乔木占据森林的上层,往下依次是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再下是苔藓地衣。

而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等有关。

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容度也有并别。

2、时间组配组成群落的生物种在时间上也常表现出“分化”,即在时间上相互“补充”,如在温带具有不同温度和水分需要的种组合在一起:一部分生长于较冷季节(春秋),一部分出现在炎热季节(夏)。

地理科学毕业设计论文

地理科学毕业设计论文

地理科学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篇论文通过对地理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探讨了地球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说明了地理科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地理科学的建议。

1.引言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对于人类认识地球、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论文将从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入手,介绍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阐述地理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2.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

地壳的构造对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幔是地球的中层,由固态的岩石组成,对地球的运动和地壳的形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地核是地球的内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其高温和高压条件导致地球内部的热流和地磁场的形成。

3.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现象的学科,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土地利用、地形等;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组织,包括城市化、人口迁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

地理学利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如实地考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来研究地球的现象和过程。

4.地理科学的应用地理科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地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我们可以研究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

同时,地理学也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土地利用,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地理学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人类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设计,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5.地理科学的展望尽管地理科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地理学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地球的动力学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

地理的论文

地理的论文

地理的论文•相关推荐关于地理的论文(通用14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地理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的论文篇1摘要: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认识不正确、学习不科学、依赖性强等问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笔者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和提高学习效益等措施,进而改善高中地理教学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学习思维多元化地球知识高中地理是一门认知地球科学的重要学科,高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却并不怎么顺利。

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的感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广泛、学习的难度较大。

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所反映出的状况非常的不理想,因此,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现状和遇到的典型问题1、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因为所占的分数比例比较小而长期被学生轻视,大多学生都把地理学科看成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并且在高中的学习当中也继续漠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思想是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再加上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难度较大,导致了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畏惧地理学科的学习。

高中地理结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不再像初中地理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考一个不错的分数,而是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不再是一门纯粹的文科学科,而很多学生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许多学生以为只要通过不断的记忆就可以学好高中地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基础的地理知识背的滚瓜烂熟,而在考试当中却不知道该如何做题。

因为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让很多的学生感觉到自身的努力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回报,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厌倦感,有的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3、学科思维差。

地理科学类学术论文

地理科学类学术论文

地理科学类学术论文推荐文章复旦大学著名科学学术论文热度: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热度:国际优秀科学的学术论文热度: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热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写作热度:地理学是一门融环境、经济、数理化生等各门学科相关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地理科学类学术论文,仅供参考!地理科学类学术论文篇一中国地理标志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不同国家、地区间经贸往来的增长,地理标志作为巨大的无形资产,经济价值日益显现。

目前。

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存在着工商部门的商标保护和质检部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两种保护机制的并存导致地理标志与地名商标发生冲突。

对此,应制定专门法律和实施细则、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国民的保护意识和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等。

关键词:地理标志问题对策一、地理标志的概念“地理标志”是由“原产地”逐步发展而来的。

1958年《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规定,“原产地名称系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地方的地理名称,用于指示一项产品来源于某地,其质量或特征完全或主要取决于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1999年,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主要与《里斯本协定》相衔接。

自TRIPS协议后,国际社会逐渐转向使用“地理标志”。

TRIPS协议第22.1条规定:“地理标志系指标示出某商品来源于(WTO)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某地区或某地方的标识,而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

”我国《商标法》地理标志定义:“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显然,这个定义综合了《里斯本协定》和Trips的相关概念。

地理标志不同于原产地证明。

原产地主要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指出口货物的“国籍”,是从商品的“国籍”与该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应享受的待遇以及国际贸易角度而言的,一般与商品的特定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无关,也不涉及知识产权。

地理科学论文范文

地理科学论文范文

地理科学论文范文推荐文章科学论文写作格式热度:优秀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热度:九年级科学论文1000字范文热度:中国农业科学论文格式热度:科学论文3000字怎么写热度: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小编整理了地理科学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地理科学论文范文篇一论地理科学1986年钱学森在地球表层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理科学”的概念[2],与原来的地理学的不同在于地理学受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局限,将自身分成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而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科学;地理科学与地球科学也不同,在于地球科学是自然科学,地理科学不隶属于地球科学,而是独立于地球科学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跨界科学。

笔者在1996年曾发表“论地理科学的发展”提出了地理科学的三个层次。

1 地理科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钱学森在20世纪80-90年代逐步完成了总结全人类研究的科学体系。

概括起来分11个门类、5大巨系统、4项建设(图1、图2、图3、表1),下面分别表述原著与解解的内容。

附图图1 钱学森论人类的知识体系Fig.1 The statement of human knowledge system by Qian Xuesen钱学森将当今人类对科学知识的体系,分为数学科学、自然科学、地理科学、社会科学、建筑科学、军事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与美学11个体系。

对上述人类知识体系解读,可以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地理科学作为客体世界的主要研究对象;而人体科学、思维科学和行为科学作为人类主体的主要研究对象;建筑科学界于客体与主体科学之间;军事科学实际上是指谋略科学(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是在掌握所有科学基础上的智慧较量;美学是纵贯于各个学科的;数学科学与系统科学是横贯于各个学科的。

因此有以下的科学分类网络系统(图2)。

附图图2 科学分类的网络体系Fig.2 The network system of science classification在五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中(图3),地理系统与星系系统、社会系统、人体系统、人脑系统并列,其中的物理、地理、事理、人理、脑理中的“理”都是指研究的“规律”。

地理学科研究的论文

地理学科研究的论文

地理学科研究的论文地理学科研究的论文地理学科中的研究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理的专业知识。

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地理学科研究的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地理学科研究的论文一【摘要】地理课程主要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模块,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也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与优势,教师应意识到地理教学优势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笔者针对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探析,同时提出一些科学的养成途径。

【关键词】地理教学人文精神养成途径人文精神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按,是整个民族的共同精神追求,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提炼、培育、总结和发展的,人文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由于地理学科具有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双重属性,蕴涵着十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教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对于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来说相当关键。

一、创新整合地理教学内容地理课程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一环,教材内容是展开知识传授和人文精神养成的主要依据,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需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创新。

因此,地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教材内容,还需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当地地理环境,精心融合人文和科学精神,整合出适当的地理教学资源。

例如,在“地势和地形”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观察我国的地势特征,以及主要地形类型,初步了解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

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图片或视频短片,让学生思考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地形,对整体地形产生感性认识。

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一些我国不同地形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搜集课外内容,诸如布拉达宫、都江堰、苏州园林等人文景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长江三峡、江南丘陵等自然景观。

《地球科学导论》论文

《地球科学导论》论文

《地球科学导论》期末论文——《透过黄河下游日益断流谈我国淡水资源保护》透过黄河下游日益断流谈我国淡水资源保护摘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我国的母亲河——黄河,近年来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断流问题。

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应减少水污染、改善水质、合理调控水量而保护水资源,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黄河水资源断流保护措施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包括地球各圈层可以开发利用的部分和来自太阳的能量,以及地球周围的空间,主要可划分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生物资源与海洋资源等种类。

其中,水资源则是重中之重,决定着人类以及所有生命的活动。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5亿立方米,是世界第八长河。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明驰名中外。

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时至今日,黄河也呈现了几多的尴尬与无奈,黄河下游的季节性断流便是其中一个重要难题。

一、黄河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历史上的黄河一泻千里、气势恢宏,古化有“奔腾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诗仙李白何曾想到,漫漫黄河居然也有“奔腾而不到海”的断流景观。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本世纪70年代之初,从1972年山东利津断面断流开始,至今已有19年断流,累计断流57次,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

从断流天数看,黄河断流的天数已逐年增多,1972年首次断流仅历时15天,1996年断流136天,截止于今年8月7日,1997年黄河已断流181天(8月7日复流后8月9日再次断流);从断流河段看,黄河断流河道向上游延伸,断流河段逐年增大,1972年断流仅产生于山东利津的下游,1995年断流上溯至河南开封附近,断流683千米;从断流始发时间看,断流时间也逐年提前,过去断流一般始于五六月份,近几年来提前到三四月份,1997年2月7日黄河即开始断流。

水利专家预测,到2000年后,黄河会每年断流,断流最长历时可达140~200天,山东利津水文站每年将有半年左右半涸。

大学地理科学导论小论文

大学地理科学导论小论文

1你是如何理解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科学体系?你认为地理科学的历史阶段应该如何划分?答:对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应该辩证的看待,避免错误的理解为空间科学或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固体地球与大气、水体、生物、人类之间的界面层即地球表层这一特殊界面物质体系。

地球表层是物质三太态共存和互相作用的场所、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地理科学学科性质具有跨学科和大科学性质。

地球表层是一个庞大的物质体系,这个系统既包括人文内容也包括自然内容,因此,现代地理科学所要研究的不是两个方面的机械集合而是系统的整体规律。

大科学思维突破了传统的封闭的单向的思维形式,确立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形式,摒弃小科学时代简单决定论线性思维方式,采用统计决定论,承认偶然性、突变性的非线性思维方式,形成一整套研究复杂事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

地理学科的学科体系重视地理学理论的研究、重视应用地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同时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地理技术迅速发展,它的学科体系日益完善,同各个学科的联系性日益加强。

地理科学的历史阶段的划分应本着区域历史文化的差异和不同时代物质差异来划分地理科学历史阶段,如根据区域来划分可以划为东方和西方、东亚和西亚上的地理科学上的不同,根据时代的差异可以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地理科学上的不同。

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应用目的来划分如为了农业生产、军事战争、科学研究等等来划分。

2你是如何认识人地关系的重要性?人地关系论主要有哪些基本理论?答:人地关系即指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的提高,当人们陶醉在取得胜利的时候,大自然开始想人类实施报复—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与环境休戚与共。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

地理科学导论论文

地理科学导论论文

[摘要]区域旅游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平衡发展的模式往往只是一种理想。

各区域的区位条件和生产力水平有差异,所能聚集的人力资源与资金投入也会有很大差别。

所以,确一种适当的旅游合作发展模式,对于区域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

宁镇扬经济板块整合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实施,在交造、商贸、服务、科教文卫、管理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因此,必须基于增长极理论对宁镇扬地区区域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增长极理论、宁镇扬板块、区域旅游一、绪论。

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描绘了江苏省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打造“宁镇扬经济板块”的构想,并对此进行了阐述和部署。

它指明了宁镇扬经济板块在“长三角”中的角色和应有的地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宁镇扬经济板块”的崛起,对增强江苏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快沿江开发,推动苏中快速崛起,进而带动苏北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仅主要运用增长极理论对宁镇扬区域旅游进行分析。

二、增长及理论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

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

这一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笔者认为,增长极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第一,增长极理论从理论上给旅游业优先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支持,旅游业作为旅游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通过其聚集和扩散作用,将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扩展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地域空间。

第二,区域旅游的发展可以遵循增长极理论的发展模式,以优先得到发展的地区来带动区域内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实现增长点的扩散作用,最终带来整个区域旅游的共同发展。

三、宁镇扬旅游发展现状及基于增长极理论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总之:自然地理是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动物关系的样式,利用数学、物理学来研究地球本身的运动,以及他和其他太阳系中的关系。也就是说,自然地理学是研究位置和空间上地球变化的学科。
一、 浅谈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两大主要分支科学之一,它主要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小结:
总之,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它专注于人类建造的环境和空间,是如何被人类制造、看待和管理与及人类如何影响其占用的空间的学科。
结束语:
简单地说,地理学就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一、 浅谈自然地理学
作为地理学两大主要分支科学之一------自然地理学。它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
自然地理学主要分为综合性的分支性的科学和部门性的分支科学两大类。
(1)、所谓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和古地理学等.
(2)、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和冰川学等。
我对地理学的认识
论文摘要: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是一门古老的研究课题,曾别称为科学之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渐形成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自然地理科学和人为地理科学作为地理学的两大分类,所以研究自然地理科学和人为地理科学,对地理学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它:
(1)、从广义上讲: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
(2)、从狭义上讲,人文地理学主要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综合理论部分、部门人文地理和区域人为地理学。
(1)、综合理论部分主要指: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
(2)、15 ~ 17世纪是地理大发现的时期,人类的地理视野大大的扩展,不但最终证实了大地球形成的正确性和地球存在着一个统一的大洋,还发现了洋流,确立了南北半球的信风带和对季风形成作出科学的解释。这一时期收集的大量地表自然现象资料,为17世纪下半叶探讨海路起源、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等理论问题,以及综合地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建立了基础。
(2)、近代人文地理学,主要是指15~~17世纪,随着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各国陆续出版了各种地理著作。其中不少篇幅都是关于世界各种人文地理的描述。大多数偏重于种族、聚落等方面的研究,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现代人文地理学。自19世纪起,是是地理学开始形成的时期。其中,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洪堡德和李特尔,分别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创立了早期理论。从此人文地理学出现了一系列的理论,各分支科学也陆续建立并形成了体系。
(1)、只受人类间或轻微影响,而原有的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面貌。
(2)、长期受到人类直接影响,而是原有的自然面貌发生找那个大变化的人为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在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其他圈层的特征要复杂的多。在这里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状态的物质,同时稳定的存在,并且相互渗透。只有在地球的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产生和繁衍条件,并成为生物圈内强大发展的强因素。而在人类出现后,又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环境。
(2)、部门人文地理学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
(3)、区域人文地理学是对各种地区的人文要素的区域地理的研究。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和理论演变、学科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等过程。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人地理学、近代人文地理学和现代人文地理学三大主要阶段。
(1)、古代是人为地理的积累时期、以片断论述为主。出现了各种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例如:孟子在《公孙丑?下》中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人定胜天的思想;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明兮》篇中的“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的主张,却明显带有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的绝对思想。
自然地理学的发展也大致可分为知识积累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三个阶段。
(1)、在古代,自然地理以描述记载为主,自然地理知识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为了了解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记录山川形势、游历探索四方奇胜,进行探险、发现活动等。例如:中国《诗经》中记录了数十种地表形态;公元6世纪初,郦道元完成的《水经注》,对中国1252河流水道的源流、脉络和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做出了详细的注释。
(3)、19世纪自然地理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从这时起,自然地理学由单一的、表象的、静态的自然地理成分和现象的研究走向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的、内在的和动态的研究。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它指具有应厚度的圈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而我们所关注的地理环境主要有两种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