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

合集下载

纳兰性德 介绍

纳兰性德 介绍
浆向蓝桥易乞, 药成碧海难奔超逸脱俗 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 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 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 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 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 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 困惑与悲观。
顾贞观: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 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陈维嵩: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 遗。 况周颐: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 绝高。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 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 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 风吹到胆瓶梅,心字 已成灰。 梦江南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一片冷香惟有梦,十 分清瘦更无诗。标格 早梅知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 事秋风悲画扇?等闲 变却故人心,却道故 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 雨零铃终不怨。何如 薄幸锦衣郎,比翼连 枝当日愿。
减字木兰花 烛花摇影,冷透疏 衾刚欲醒。待不思 量,不许孤眠不断 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 间情一诺。银汉难 通,稳耐风波愿始 从。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 向逾关那畔行,夜深 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 碎乡心梦不成,故园 无此声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两处消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 天为谁春?
纳 兰 性 德
缁 尘 京 国
乌 衣 门 第
纳兰容若,字性德,原名成德(1655-1685),满族正黄旗人, 号楞伽山人,家世显赫,清康熙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自 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 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
天 妒 英 才 英 年 早 逝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 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康 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 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 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 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 甲屯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自在,号菱湖,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词人。

他是浙江嘉兴人,是浙西山水世家纳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生平经历纳兰性德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纳兰容若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对纳兰性德的文学才华有很大的影响。

他从小就对文学充满了热情,立志成为一名杰出的词人。

在求学时期,纳兰性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

在国子监期间,他接触到了当时最新的文学思潮和先进的文化观念,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纳兰性德的学业并不顺利。

由于他的放纵和桀骜不驯,他常常逃课、游玩。

这导致他最终被学校开除,使他无法完成学业。

尽管如此,纳兰性德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文学艺术,并以其才华横溢的作品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楷模。

二、文学成就纳兰性德以其出色的词作而闻名于世。

他的词作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他的词作描绘了人生百态,抒发了他自己的情感体验。

他善于运用比喻和意象,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给人以心灵的触动。

纳兰性德的词作涉及各个方面的主题,既有对生活琐事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汪小菡《十七岁》中有这样的一句词:“目断魂消,累床纡缩到天明。

”这句词用简短的文字描绘出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伤,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纳兰性德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多次被选入各种文学选本,并被后来的词人们广泛研究和传颂。

三、人生哲学纳兰性德的人生哲学可以概括为“活在当下”。

他认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应该珍惜眼前的每一刻,经历每一个情感的起伏。

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纳兰性德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写道:“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这首词表达了对时光的流逝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他的人生哲学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人,并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相思 纳兰性德

长相思 纳兰性德

朗 读 、体 会
程:道路,路途。“山一 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山海关,在今河 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 指身处关外。 千帐:极言跟随康熙出巡 卫军的营帐之多。 风一更,雪一更:意为风 雪一夜未停。 聒(guō):声音嘈杂, 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家乡,这里指北京。
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往榆关那边 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 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一夜未停, 在耳边呼啸,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 在我的家乡,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 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 庄皂甲屯。 •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 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 纳兰性德是朱邸红楼中的贵公子,才华艳发,多 愁善感,气质上受汉文士影响很深。虽曾有积极 用世的抱负,却更向往温馨自在、吟咏风雅的生 活。侍卫职司单调拘束、劳顿奔波,远不合他的 情志,使他雄心销尽,失去了“立功”、“立德” 的兴趣。上层政治党争倾轧的污浊内幕,也使他 厌畏思退。诗人禀性和生活处境相矛盾,是他憔 悴忧伤、哀苦无端的悲剧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 长期随驾出巡还破坏了他的家庭生活。职业苦闷 和离愁别恨交织,再加上爱妻亡故的打击,使他 深陷苦海。
上帝怜惜有才华的人,早早地把他们招回天国 去了,纳兰容若无疑是在这被怜惜之列的。因为 太完美了,他只活了31岁,留下的永是青春的影 迹。纳兰被后世评价为“清代第一词人”“北宋 以后,一人而已”。抛下世俗烦务,纳兰就这么 走了。他终于永远避开了,和他最心爱的人一起 ,归于爱情的长梦这中,也许从此再没有什么愁 情了。 可他偏偏给世人留下一部纳兰词,于是我 们也就看到了他在世间一切烦恼和愁苦.这样的人 ,或许真的不能属于尘世。惟有在锦绣年华的逝 去才是最完美的自我结局。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简介:清代满族词人。

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其先祖原为蒙古吐默特氏,因攻占纳□部,以地为氏,改姓纳□——即纳兰。

17世纪初为清太祖努尔哈赤降伏,后属满洲正黄旗。

其父明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

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

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

康熙非常赏识他的才干,曾委派他到黑龙江呼伦,查勘沙俄侵扰情况,并安抚达斡尔边民。

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

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纳兰性德的词集《侧帽集》于康熙十七年(1678)问世,时年仅24岁。

继而,另一词集《饮水词》在吴中刊行。

而综合编纂他诗、词、文、赋为《通志堂集》的,则是他的汉文老师徐乾学。

他的词集问世后,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曹寅语)的局面。

这不仅因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郑振铎语),其思想的深沉,风格的清新,抒情状物的不落窠臼、别开生面,也是重要原因。

纳兰性德性澹泊。

在涉猎汉文学传统时,他将李白、陶潜奉为楷模。

视功名权势如敝屣,视相府长子、御前侍卫的地位为难以解脱的束缚,不到30岁竟“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产生了“海鸥无事,闲飞闲宿”的出世之想,这种心绪给他的作品涂上了一层浓重的哀愁。

思乡、思亲、思友的主题,词集里多有所见。

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

”王国维论及纳兰性德时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不仅指出了他在中国词坛上的历史地位,而且概括了他的个人风格。

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起了联络海内词客的重要作用。

其词风格接近李煜,有清朝李后主之称。

所写词清丽婉约,格高韵远,颇具特色。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银床①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②行处蹙连钱。

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纳兰性德鉴赏

纳兰性德鉴赏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 》,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而纳兰容若的词,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根本没有哪一首批评上层建筑,也没有哪一首关心劳苦大众,就连他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词,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之愁郁,套不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套子。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引导语:《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为纳兰性德的词作品。

这首词把作者内心对爱妻的悲悼之情,尽情表露。

不做作,无雕饰,缠绵凄切,感人至深。

对于纳兰性德估计很多人听过,他是清代词人,文风婉约优美。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作者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供大家学习。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

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易人,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

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

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3],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史稿》有传。

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后人合称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

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浮生萦云,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

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简介?经典纳兰词赏析

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简介?经典纳兰词赏析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简介?经典纳兰词赏析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号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词人。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

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

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纳兰性德一生爱书藏书,从师顾贞观、陈维菘、徐乾学,研讨经学。

曾耗资40万金,编辑宋以来诸儒学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1860卷(后世学者何焯编撰有《通志堂经解目录》)。

辑有《全唐诗选》。

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大易集仪萃言》、《删补大学义粹言》、《词韵正略》、《陈氏礼记集说补正》等书。

晚年笃意于经史、书法、诗文。

纳兰性德24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

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合为《纳兰词》。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纳兰性德知识点总结

纳兰性德知识点总结

纳兰性德知识点总结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灵素,号南溪,清代诗人。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诗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仙”。

他的诗作以清丽清新、婉约含蓄而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纳兰性德的生平事迹、诗歌特点、代表作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

一、生平事迹纳兰性德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聪颖好学,精通经史。

他的父亲是一位有很高修养的文人,对纳兰性德的文学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幼聪慧的纳兰性德很早就展现了出色的文学天赋,被誉为“神童”。

他十岁时就已精通《书经》、《三礼》、《诗经》等经典著作,被称为“小诗仙”。

在儿时,纳兰性德的家境颇为殷实,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的命运在十七岁时发生了改变。

其父逝世后,家庭陷入了经济困难。

为了维持家庭生计,纳兰性德开始在海上贩运货物,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段经历使他对人生的苦难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在海上漂泊的生活中,纳兰性德曾多次遭受到各种挫折和磨难,但他却依然沉浸在诗歌创作之中。

他的诗作多描绘了寂寞、孤独、离别等主题,表现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怨和忧伤。

1685年,纳兰性德因病过世,年仅三十一岁。

然而,尽管他的一生短暂,却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文学遗产,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文学宝藏。

二、诗歌特点纳兰性德的诗歌特点主要包括清丽清新、婉约含蓄、情感真挚等方面。

首先,纳兰性德的诗歌以清丽清新、鲜明的特点著称。

他的诗篇多以婉约含蓄的文字表达,擅长以淡泊的笔墨描绘出田园风光、山水景色等美好的自然景致,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洒脱。

其次,纳兰性德的诗歌情感真挚,能够表现出深沉的哀怨和忧伤。

他在诗作中多以离别、孤独、寂寞等主题为题材,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神思融入其中,表现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此外,纳兰性德的诗歌清丽婉约、含蓄而不失深沉,有时候表现出一种婉约之美。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营造出了一种富有诗意的唯美氛围。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大词人。
纳兰性德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于二十二岁时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娶妻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后诰赠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继娶官氏,赐淑人。其妾颜氏,后纳沈宛,江南才女,著有《选梦词》。纳兰性德三十一岁便与世长辞,葬于京西皂荚屯。留有三子四女。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清贵公子,康熙御前带刀侍卫(错了,带刀侍卫是小宝,他只是侍卫,不带刀),亦会骑射,康熙出行,总爱令他随驾出征。纳兰词名盛极一时,花间小词凄婉哀怨,冷峭绝伦,一些边塞词也写的极好(今古山河无定数,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等等,总之好词极多),当时名震海外,高丽人惊叹:“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王国维更是有言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本文不是评他的词,不多讲了。但纳兰的身世与他的性格大有干联,不得不提一下。
纳兰的父亲明珠,辨若悬河,兼通满汉文字,被封太傅,有才华。但亦是个贪欲无度之人,独揽朝纳,卖官鬻爵,他的母亲也绝非什么贤淑女子,醋劲极大,而且心如蛇蝎(这个词过份了点?也不会)。一次明珠见倒茶的小婢眼眸长的美,便多看了两眼,第二天,收到夫人送来的锦盒,打开一看,里面便是那小婢的眼珠。是以说在纳兰家那朱薨碧瓦之下包藏着数不尽的罪恶,殊不为过。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词现存349首,刊印为《侧帽》、《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王国维有评:"北宋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留《纳兰词》著称于世。被誉为清代词家三绝之一。纳兰容若是清代文坛的一个奇迹,今天,年轻人对纳兰词的热情依旧不减,以致有“纳兰一族”之说。纳兰容若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

纳兰性德生平

纳兰性德生平

纳兰性德生平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清词三大家”。

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

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最有名的有《长相思》《浣溪沙》等等。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说起来,这首诗并不凄美,却字字含情。

提及长相思,自李太白一曲绝唱之后,再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只是,我更爱纳兰这首。

说是对纳兰的偏爱也好,真正喜欢这首词也罢。

最初打动我的,便是《长相思》。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北京什刹海后海家的思念,这首词即在这个背景下写成。

风雪交加夜,最幸福的莫过于一家人的团聚。

可此时的纳兰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可谓是水到渠成。

无论是“夜深千帐灯”的壮美,还是“故园无此声”的委婉,纳兰将生活跃于纸上,这种美,都是心灵的体验。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风格及对后世影响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风格及对后世影响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一、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子真,号石屏山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小饱读诗书,精通古文和诗词。

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清代晚期,对于该时期的文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作品风格1.感伤悲凉:纳兰性德的作品以感伤悲凉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爱情失意以及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他擅长描绘离别之情和对过去幸福时光的怀念。

2.唯美细腻:纳兰性德的作品语言优美婉约,运用了大量含蓄委婉而富有意境的描写手法。

他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来表达情感,使作品更加细腻动人。

3.自省思考:纳兰性德在其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和反省。

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痛苦、迷茫以及对生活意义的探索。

4.借古讽今:纳兰性德在部分作品中借用古代典故或历史人物来批判现实社会,流露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情绪。

三、对后世影响1.文学艺术影响:纳兰性德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思想内涵,在清代文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细腻婉约的作品风格,开创了晚清詩風,为后世文化大师尊崇。

2.教育启示:纳兰性德自幼秉承严谨求真的学习态度,注重诗歌技巧与内心真挚感情的结合。

他的作品激发了很多读者对美好情感和知识追求上进精神。

3.情感共鸣:纳兰性德描写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复杂纠结的情感,使得后世读者能够从中找到共鸣。

他的作品经典而真实,留给后世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

4.文化传承:纳兰性德的作品广为流传,并译为多种文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也对海外文化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总结纳兰性德是清代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他以独特的作品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文学界的璀璨之星。

他的作品悲凉而美丽,挖掘了人类情感世界和生命意义的深处。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情感、对社会现实和对自我存在意义的思考和诠释,这使他的影响超越时代,在后世还能引发人们对美好与真善、审美与情感等层面的思索。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生平、感情经历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号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词人。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1]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

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

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

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

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命运多舛,年命不永,情深不寿。

与他最亲近的三个女子,劳燕分飞,谱下了一曲曲凄婉的哀歌。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十八年来堕世间,听花嚼芷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纳兰在18岁那年,情窦初开,整日嚼着香草,弹弄琵琶,寻觅着意中人。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这小女子娇美可爱,脸庞羞得泛起红潮,泪痕仿佛秋雨中的一朵芙蓉花,插在鬓上的钗环轻轻颤动,离去时,她转过回阑,拔下头上的那根精致玉钗,轻叩着回阑。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三一文库()〔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纳兰性德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

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易人,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

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

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3],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史稿》有传。

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后人合称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

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浮生萦云,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

纳兰性德又续娶图赖之孙女官氏。

《百家讲坛》讲师曾言,纳兰性德在与卢氏结发之前,曾与表妹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曲。

在卢氏死后,纳兰性德曾作过多首缅怀诗,之后,又与一女子有情,有诗句为证,但史实有待考证。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生平、感情经历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号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词人。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1]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

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

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

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

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命运多舛,年命不永,情深不寿。

与他最亲近的三个女子,劳燕分飞,谱下了一曲曲凄婉的哀歌。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十八年来堕世间,听花嚼芷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纳兰在18岁那年,情窦初开,整日嚼着香草,弹弄琵琶,寻觅着意中人。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这小女子娇美可爱,脸庞羞得泛起红潮,泪痕仿佛秋雨中的一朵芙蓉花,插在鬓上的钗环轻轻颤动,离去时,她转过回阑,拔下头上的那根精致玉钗,轻叩着回阑。

纳兰性德_介绍

纳兰性德_介绍

【代表作:《饮水词》简介】
上文提到的《饮水词》,纳兰性德的词集之一,也是最 著名的一部。
《饮水词》的名字由来为: 南宋岳珂<<木呈史.记龙眠海会图>>,“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纳兰由此命名自己的词集为《饮水词》。 因为纳兰性德的生活面比较窄的缘故,《饮水词》在内容 上也主要是悼亡、恨别、男女情思、与友人赠答酬唱等几个方 面,词作基本上不涉及到社会政治生活。其悼亡之作主要表达 的是追念前妻卢氏之情,写的真切感人。纳兰还曾出使边陲, 亲尝过远离家乡的离情别绪,因此恨别也成为《饮水词》的一 个重要内容。《饮水词》中大都是真情之作,纳兰本人是主张 “诗乃真声,性情之事也”。而他的词作也正是他这种主张的具 体实践。《饮水词》在语言特色上追求的是“天然去雕饰”,即 不过分追求辞藻,他主张自由抒写性情,反对雕琢矫饰。纳兰 反对雕饰,并不是不重视锤炼,而是主张不露斧凿之痕,艺术 上锤炼到归于自然的程度。
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 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
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 “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清·纳兰性德 《饮水词》
(意思是说:虽然在太平盛世中行走,在丰足富贵的生活中 居处,可是很能够节制自我,不敢夸饰张扬。好像时刻都在 对富贵担心,反而对贫贱倒是安之若素的,所以于世俗上的 芬芳华丽不敢兴趣。虽出身于高门广厦的名门,但却常有山 泽鱼鸟的乡村平民思想。 )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 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 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

《纳兰性德的词人形象及其时代背景》

《纳兰性德的词人形象及其时代背景》

纳兰性德的词人形象及其时代背景引言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是中国明清时期著名词人,他以其深情细腻的作品和悲怆的生平故事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纳兰性德的词人形象,并探索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他创作风格与主题的影响。

纳兰性德的生平纳兰性德出生在一个文化显赫、官宦世族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的一生饱受变故和不公待遇,导致他沉溺于饮酒、逃离现实等消极行为。

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和题材。

纳兰性德的词人形象1.敏感细腻:纳兰性德善于描绘内心情感世界,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爱情、友谊、乡愁等情感的理解。

2.多愁善感:由于个人遭际经历,纳兰性德的词篇透露出浓郁的忧伤和孤寂之情,体现出他内心世界的痛苦和无奈。

3.独立思考:纳兰性德有自己独特的看世界方式,他对人生、情感和社会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通过词作表达。

纳兰性德所处时代背景1.文化转型: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转型的时期,经历了政治动荡与社会变迁。

这些变化对纳兰性德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2.文学风气:在纳兰性德创作活跃的时期,明代文人主张古文复古而革新诗歌形式。

纳兰性德在这一背景下承前启后,突破传统束缚,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3.社会环境: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带给纳兰性德许多灵感素材。

对于一个不得志而又渴望改变境遇的词人来说,时代背景成为他笔下字里行间不可或缺的元素。

影响和意义纳兰性德作为一个独特的词人形象,通过其作品传达了对爱情、人生和命运等主题的思考。

他提醒人们珍惜眼前,关注内心的情感世界,并通过自己痛苦经历的抒发激发读者共鸣。

纳兰性德的影响超越个体与个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结论纳兰性德作品中词人形象的塑造与他所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他那敏感细腻、多愁善感以及独立思考的个性在明清之际显得更加突出。

纳兰性德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词人,也是一个真实而颇具代表性的时代见证者。

纳兰性德(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 纳兰容若 )
纳兰性德( ),满洲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 - ),满洲人 号楞伽山人, 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 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 满洲正黄旗人 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 字容若,原名纳 一.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 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 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 纳兰性德。他是满洲正黄旗 正黄旗人 康熙十五年 十五年进 纳兰性德。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 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 一生淡泊名利、 大学士明珠长子, 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 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全以 一个“ 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 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 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与意中人相处,如果能像刚刚相 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 来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 停留在初见时的美故 秋风悲画扇” 秋风悲画扇 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 事。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却遭 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打入冷宫。 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打入冷宫。 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写过《 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写过《班婕 妤怨》 妾身似秋扇” 妤怨》:“妾身似秋扇”,于是就用 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 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 骊山”“泪雨零霖”“比翼连枝” ”“泪雨零霖”“比翼连枝 “骊山”“泪雨零霖”“比翼连枝”: 都是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都是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白 居易的《长恨歌》 居易的《长恨歌》已经把这个故事传 颂千古了。 颂千古了。
我是人间惆怅客
《侧帽集 ,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 侧帽集》 饮水词》 侧帽集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人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纳兰容若《送荪友》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对此能销忿,旋移近小楹。 ——纳兰容若《夜合花》 奈侧帽,风情断。觉弹指,韶光换,便飘香秀笔,总随云散。 —— 杜诏《满江红 过渌水亭》
第七幕 仕途 南雁归时更寂寥
文人儒子——皇帝侍卫
忆昔宿卫光明宫,楞(léng)伽(qié)山人貌姣好。
马曹狗监共嘲难,而今触痛伤枯槁。 ——曹寅《题楝亭夜话图》
《渌水亭杂识》 《通志堂经解》 《今词初集》
第八幕 绝恋
而今才道当时错
沈婉 江南乌程才女 惆怅凄凄秋暮天。萧条离别后,已经年。乌丝旧咏细生 怜。梦魂飞故国、不能前。 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枝分连理绝姻 缘。独窥天上月、几回圆。 ——沈婉《朝玉阶 秋月有感》
顾贞观 清代文学家。字远平、华锋,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 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zhuó)秘书院典籍。康熙二十三年 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 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 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兹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 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 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 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 君须记 ——《金缕曲 赠梁汾》 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金缕曲 简梁汾,时方为吴汉槎作归计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他善骑射,好读书,喜结名士。

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于词,尤擅小令。

他推崇李煜词,有“清代李后主”之称,兼学花间词,其词风格婉丽清新,不事雕琢,颇多伤感情调。

这首小令就是一个典例。

纳兰性德之父明珠,字端范,历任兵部、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权倾朝野、声威显赫。

其母觉罗氏,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诰封一品夫人。

纳兰性德的一生,正是纳兰家族最为鼎盛之时。

纳兰性德22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

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后升为二等,再擢为一等。

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

他曾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屡受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

纳兰性德英年早逝,康熙二十四年(1685),其身患寒疾,七日不汗而死,时年仅三十岁。

康熙皇帝深为痛悼,特派使赐奠。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

竖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

本篇即作于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抒写词人羁旅关外,思念故乡的情怀,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

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上片写行程之劳。

起句突兀,既显空间之广袤,又寓时间之流逝,气象阔大。

“山一程,水一程”六字,直写戍路途之曲折迢遥,侧写跋山涉水之艰险辛苦。

叠用两个“一程”,突出了路途的修远和行程的艰辛。

第三句“身向榆关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

此处说“身”向榆关,而非“心”向。

其实就是说,躯体越来越远离了故乡,而心灵却越来越趋向京师,越来越拴紧了故园。

“榆关”是指山海关,“那畔”即“那边”。

当我们读到这里,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大队人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关方向进发。

而词人因为留恋家园,却是频频回首,步履蹒跚,望断白山黑水而不见故园影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学者。

纳喇氏,字容若,号饮水。

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

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

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

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风光: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

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

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

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

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编辑一处,合为《纳兰词》。

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

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

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词人性格: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

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

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

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

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中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24岁将自己的词作结集为《侧帽》后更名为《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

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

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

有此为证:民国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把纳兰研究推向一个高潮。

1997年8月由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交流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纳兰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

而对于普通大众,纳兰性德与纳兰词更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与喜爱,甚至有人概括为“社会现象”之说。

承德有研究纳兰性德的纳兰性德研究所。

在纳兰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

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

无论目前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

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

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

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

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

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明代定都北京后,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在城内外营造私人花园。

如城内的英国公花园、西郊皇亲李伟的清华园和漕郎米万钟的勺园,都是极负盛名的。

到了清朝,特别是王室在西郊大兴园林土木,自畅春园始,到圆明园之鼎盛,三山五园,几成中国古代造园史上的顶峰。

为了仿效,为了方便朝班,更是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购地,建起自己的园墅别业。

明珠就在畅春园咫尺之处,兴建“自怡园”。

取海淀、西山一带的山水之胜,构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园。

而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己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

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

词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一个的道的文化沙龙。

就在他辞世之时,也没离开他的渌水亭。

与之相比,同在水泉丰沛的海淀,大将僧格林沁却造旱园,在园中起山神庙。

权宦李莲英于海淀镇闹市中置产业三处,方便起居却无水趣。

宗室商人萨利建宅通衢,招摇有余,风雅稍逊。

试想,如果这位伟大的以水为性,借水寄情的词人没有了水,他的情感激发和创作灵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几近干涸。

如果以山为题、以山为怀,那他的艺术也定是另种风度了。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对荷花的吟咏,描述很多。

以荷花来比兴纳兰公子的高洁品格,是再恰当不过的。

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们崇尚的境界。

它起始于佛教的有关教义,把荷花作为超凡脱俗的象征。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梅、竹、兰、菊“四君子”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赋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

郑板桥的竹、金农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托文人心态、情感的文化图腾。

而纳兰性德却认定了荷花。

他的号为楞伽山人,有禅缘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

纳兰性德所居,所乐之处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诗人的性情。

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渌水亭边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园西花园遗址仍残留水沼,出土莲花纹汉白玉栏板……这无不说明它与纳兰性德的生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与词人的精神始终同在。

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性理的认识,并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

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生发。

纳兰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

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

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

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

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

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

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

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

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冰弦琵琶曲未断,相思却惘然...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减字木兰花新月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

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