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介绍

合集下载

华为企业的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

华为企业的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

华为企业的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华为作为全球知名的电信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始终注重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的建立和实施。

在当前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良好的内控制度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企业取得成功并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华为企业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以期与读者共同探讨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内控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华为企业秉持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为了保证内部运营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华为制定了严格的内控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层级。

首先,华为建立了内部控制框架,确立了明确的核心目标和职责分工。

公司管理层明确了内控的战略目标,并设立了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负责内控工作的规划、监督和评估。

同时,各个业务部门也有相应的内控团队,以确保内部流程的规范运行。

其次,华为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和流程标准,为内部各个环节提供了明确的准则和步骤。

例如,华为制定了详细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了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计流程,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华为还制定了安全管理手册、人力资源管理手册等,帮助员工清楚了解公司的规章制度。

最后,华为通过内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内控制度的理解和遵守程度。

公司定期组织内控知识培训,帮助员工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作用,并提供了内控自评工具,供各部门自行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风险管理的实施与监控华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运营,面临着多元化的风险挑战。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这些风险的影响,华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将其纳入整个企业的运营流程中。

首先,华为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

公司设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和评估内外部风险因素。

通过对供应商、合作伙伴、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评估,华为能够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风险。

其次,华为制定了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控制措施。

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和性质,华为建立了一套灵活的风险管理方针和方法。

公司在关键业务领域设定了风险容忍度指标,并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计划。

为你解读内控、合规、风险管理三大体系及其融合的目标与方式

为你解读内控、合规、风险管理三大体系及其融合的目标与方式

为你解读内控、合规、风险管理三⼤体系及其融合的⽬标与⽅式相关的专题内容,敬请留意公众号更新!01什么是“内控”、“合规”及“全⾯风险”?1、内部控制:根据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的规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2、合规:根据国资委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的通知的规定,合规,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员⼯的经营管理⾏为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业准则和企业章程、规章制度以及国际条约、规则等要求。

3、全⾯风险:根据《中央企业全⾯风险管理指引》中定义的全⾯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化,建⽴健全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法。

02内控、合规、全⾯风险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1、《中央企业全⾯风险管理指引》2006年6⽉,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企业开展全⾯风险管理⼯作,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危害,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经营⽬标的实现。

《中央企业全⾯风险管理指引》中对风险的分类是把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1)战略风险是指不确定因素对企业实现战略发展⽬标和实施发展规划的影响。

为减少这些影响,企业要结合市场情况保持企业的核⼼竞争优势,选择合适的产品组合,抓住发展机会,规避市场损失等⽅⾯的风险因素。

(2)财务风险包括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原材料或产品价格波动、信⽤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现⾦流的影响,以及公司在理财⽅⾯的⾏为对企业财务⽬标的影响。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组织内建立的两个关键制度体系,它们旨在确保组织的运作和管理是有效、透明、合规的。

以下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的一般概述: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1.控制环境:制度体系的核心,包括组织文化、管理风格、员工素质等。

鼓励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

2.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战略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等。

3.控制活动:设计和实施控制措施,包括制度和程序,以确保实现组织目标并减轻风险。

4.信息与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流和沟通机制,确保内外部信息及时传达、理解和应用。

5.监督与评价:设立监督机制,包括内审和管理层的监督,以及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定期评估。

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1.风险识别:通过风险识别工具和技术,确定潜在的内部和外部风险。

2.风险评估: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确定其相对重要性,并建立风险优先级。

3.风险应对:制定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规避、减轻、转移或接受风险。

4.监控与报告:建立监控机制,实时追踪和报告风险的变化,确保组织及时做出反应。

5.内部控制整合: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互整合,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具有足够的弹性来适应变化的风险环境。

6.绩效评价:定期评估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确保其符合组织的战略目标。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1.互为补充: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互为补充,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2.共同目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保障组织的长期稳健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3.信息共享: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需要共享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确保业务的可持续性,并为管理层提供有关组织健康状况的关键信息。

内部控制体系介绍

内部控制体系介绍

内部控制体系介绍什么是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是指一个组织或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制度,对其各项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的体系。

它是组织内部进行风险管理和运营控制的基础,为组织提供合理保证,以确保业务的规范性、合法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目标是保障组织的资产安全,促进业务的高效运作,并确保其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帮助组织预防、识别和应对各种风险,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最终达到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业绩的目标。

内部控制体系的要素内部控制体系包含五个基本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起点,它反映了组织管理层对内控的重视程度和推行力度。

良好的控制环境包括: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工、高效的人事管理制度、明确的权责清单和职责权限制度、鼓励员工参与内控的培训和教育以及建立有效的问责制度。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组织需要识别并评估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影响因素。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组织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通过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来减少和承担风险。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为了控制和减少风险,组织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控制和管理措施。

例如,制定明确的制度和规范、确保资产安全的物理和技术控制、进行业务流程管理和审计、建立合理的内部审批和授权制度等。

控制活动需要确保内控目标的实现,并与业务活动相结合,达到良好的内外部配合。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全面。

组织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管理和传递体系,确保信息的流通畅通,实现信息的共享与知识管理,通过相应的沟通渠道将关键信息传达给相关利益相关方。

5. 监督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由组织内部的管理机构、内部审计以及员工自我监督等完成,它通过检查、评估和监督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落实情况。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现代经济发展中,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面临外部市场变化、内部经营风险等多种风险,只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有效应对和降低这些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

首先,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和控制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一个好的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监测与预测、风险控制与应对三个方面。

其次,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度,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性、规范性和可控性。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避免内部操作风险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

内部控制包括风险评估与防范、业务流程与制度设计、监督与检查等环节。

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而内部控制则是风险管理的手段和保障。

没有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将变得盲目与无序;没有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将变得缺乏实际操作性。

因此,企业在建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相辅相成的特点。

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明确责任和权限的界定。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需要全员参与,但不同职能部门和岗位有不同的责任和权限。

领导层需要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政策,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授权范围。

各部门应当划定边界,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形成统一协调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

同时,领导层还需要加强对各部门和员工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整体的风险意识和内部控制素养。

除了责任和权限的明确,企业还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和内部控制检查机制。

风险评估应当全面考虑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内部风险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内部控制检查机制应当定期进行,通过内部审核、外部审计等手段,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同时,企业要加强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对风险和控制的监测和反馈能力。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随着企业日益复杂化的经营环境和竞争状况,风险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现代企业运营过程中,如何防范风险,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与准确性,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面对风险的重要保障。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来保护公司财产和维护业务运作的有效性、有效性和合规性的一种管理手段。

内控制度是公司制定的一系列企业控制制度、流程标准、管理方法和各项组织规定的集合,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为最终目的,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

在公司财务管理中,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控制体系被广泛采用,其核心价值在于防范风险、提高控制操作的效率,保障公司财产的安全与稳定引导公司可持续发展。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1、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是风险管理,制定适当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监督机制,明确组织结构,根据企业实际业务和运作风格设计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确保管理制度和企业活动之间的一致性,通过分层次、区分职责、建立相互配合的内部控制标准和流程,确保企业风险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2、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另一重要目标是财务管理。

公司的财务管理必须建立在稳健的内部控制管理基础之上,以确保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必须确保正常运转的财务监控和内部审计机制的正常推进,以避免因财务风险的存在而导致公司损失或财务失控的情况。

3、企业规范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另一目标是企业规范管理。

企业要规范管理流程、标准化各项管理操作,实现优化企业管理和有效管理,提高企业活动的整合性和协同性,以实现企业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内部控制的基本特征1、层级性:内部控制应以层级关系分别制定一定范围的管理计划和控制流程。

2、内部配合:内部控制的各项控制操作应相互配合、层层落实。

3、全面性:内部控制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公司成长发展的流程通畅畅通,避免公司与法律、法规产生矛盾。

4、适度性:内部控制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恰当的制定初步的标准并适当完善。

新员工培训-内控与风险管理介绍

新员工培训-内控与风险管理介绍

新员工培训-内控与风险管理介绍新员工培训-内控与风险管理介绍一、引言欢迎各位新员工加入我们公司!作为一家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企业,我们非常注重内控与风险管理。

本次培训旨在向大家介绍内控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我们公司在这方面的具体实践。

二、内控的概念和重要性1. 内控的概念内控是指企业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管理措施,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流程、机制和操作程序,通过内部的自我调节、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监督,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合规经营。

2. 内控的重要性内控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益、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帮助企业防范和减轻各种风险的发生,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风险管理的概念和目标1. 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风险,从而保护企业的利益和价值。

2. 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减少风险的发生和损失,保护企业的利益和价值,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内控框架和风险管理流程1. 内控框架内控框架是企业建立内控体系的基础。

通常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和通信、监控等五个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关联,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

2. 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四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以及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来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风险。

五、我们公司的内控与风险管理实践我们公司高度重视内控与风险管理,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内控体系建设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并通过内部培训和沟通,确保每位员工都清楚了解和遵守这些制度和流程。

同时,我们也建立了内控评估和改进机制,定期对内控体系进行评估和改进。

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管理框架

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管理框架

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管理框架内部控制是一组组织行为准则、政策、流程和制度,通过协调人员的工作、指导管理、监督活动,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和风险的有效管理。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内外部的风险。

为了稳健经营,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管理框架应运而生。

一、概述: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管理框架是一个组织用来了解和管理其风险的结构。

它提供了一套规范和方法来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确保组织的可持续性和稳健经营。

该框架由以下几个关键要素组成: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反馈。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管理框架的基础。

它涉及了对组织内外部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评估和优先排序。

通过识别风险,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其面临的威胁,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此外,该评估还需要考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以确定其优先级和资源分配。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部分。

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旨在减轻潜在的风险,并确保组织的运营活动按照预期目标进行。

这些控制活动可以分为预防控制、检查控制和纠正控制。

预防控制用于防止风险的产生,检查控制用于发现风险的存在,而纠正控制则用于消除风险的负面影响。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在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管理框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和信息的流动的关键环节。

组织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并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以便及时获取、传递和反馈风险信息。

此外,组织还需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五、监督与反馈:监督与反馈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管理框架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

它涉及了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估和持续改进。

组织应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审查。

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方,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以持续改进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风险防范》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风险防范》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风险防范一、引言- 内部控制概念和重要性介绍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目的- 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 为什么需要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三、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步骤1. 风险识别与评估- 了解组织的关键风险- 分析风险的潜在影响和发生概率- 评估各个风险的重要性和优先级2. 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 设定能够应对已识别风险的内部控制目标- 确定内部控制的层次和范围- 根据目标的重要性确定资源分配和优先级3. 内部控制策略和方案的制定- 设计和实施相关控制措施和程序- 确定内部控制的责任与权限- 围绕内部控制目标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4. 内部控制体系的沟通与培训- 向组织成员传达内部控制目标和策略- 培训员工,提高其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与实施能力- 与员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收集反馈和意见5. 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与监督- 实施内部控制策略和措施- 监督和审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及时调整和改进内部控制体系,以适应变化的风险环境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难点和挑战1. 文化转变与意识培养- 以内控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建设- 增强员工对内控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2. 多元风险管理和控制- 统一内部控制体系和多元风险需求的平衡- 灵活应对各类风险的变化和演变3. 持续改进和创新- 定期评估和更新内部控制体系- 引入新技术和方法,提升内控效能五、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建议1. 领导层的重视和承诺- 加强对内控的认识和支持- 设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专门机构2. 全员参与和培训- 促进内部控制的全员参与和共识- 提供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机会3. 合理分工和持续监督- 确定内部控制的责任和权限- 定期进行内部控制效能的监督与评估4. 制度完善和信息化支持- 完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和规范- 引入信息化技术,提升内控效能六、结论-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基础-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提升组织的运营效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参考内容(这一部分是您自行根据相关资料添加的,为了确保不涉及链接和版权问题,请自行收集相关资料并加以引用)注意事项- 文章中不可涉及政治内容- 不可出现网址链接,应当以文字形式描述相关信息- 文章要求1500字,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篇幅分配。

银行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

银行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

银行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在现代金融体系中,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被视为银行业务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行业作为金融业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持续、安全、稳定的运营对整个经济系统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银行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的重要性、原则及其实施过程,以期加深我们对此领域的认识。

1.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是银行业务中无法避免的因素,但是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帮助银行降低潜在风险对业务运营的不利影响。

首先,风险管理可以提升银行的业务安全性。

通过预测、评估和控制风险,银行可以避免或降低风险事件对其资产负债表和盈利能力的冲击。

其次,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的风险定价和对风险投资的管理,银行可以更好地控制资本成本和提高利润水平。

此外,风险管理也有助于提升银行的声誉和信誉,增强市场竞争力。

2. 风险管理的原则风险管理的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主动管理原则。

银行应该积极主动地预测和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并及时调整。

其次,全面管理原则。

银行应该从各个维度全面管理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再次,合规管理原则。

银行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风险管理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最后,风险分散原则。

银行应该通过适度分散投资组合来降低风险集中度,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

3. 内控体系的构建内控体系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与改进等要素。

首先,内部控制环境是内控体系的基础,包括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内部控制政策与文化氛围等。

其次,风险评估是核心环节,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来判断风险的性质和程度。

接下来是控制活动,即通过内部控制措施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

信息与沟通确保风险信息的畅通流动和有效传递。

最后,监督与改进环节通过内部审计和风险监测来确保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4. 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的实施过程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的实施过程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是银行业务正常运作和风险控制的基础,能够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客户的利益。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意义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和制度安排,确保企业业务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并有效防范风险的一种管理方法。

在商业银行中,内部控制是指通过规章制度、流程设计、岗位职责分工、信息技术系统等手段来保障银行运营的合规性、风险的可控性和内部运作的高效性。

内部控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资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庞大,保护资产是银行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

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能够有效防止内外部因素对银行资产的不当侵害,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2.提高运营效率:良好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能够规范银行业务流程和人员行为,减少人为失误和疏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业务自动化和数据集中管理,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

3.防范风险: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伴随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通过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能够规范银行风险管理流程,提前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4.提升经营透明度: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能够规范银行信息披露和报告制度,提升银行经营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信息披露和报告的规范性能够增加银行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度,从而为银行获得更多资源和支持提供保障。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的构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应该基于风险识别和评估,将风险防控放在首位,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全面覆盖: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应该覆盖银行的各个业务环节和职能部门,确保银行全面掌握业务流程和运营情况。

3.合规监管: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应该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银行的合规经营和监管合规。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自身建立的一种组织、职权、职责、制度等方面的机制,用以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促进业务发展、提高经营效益的一种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风险管理是指识别、分析、评价和应对组织面临的各种内外风险的一套制度、方法和过程,以达到预期目标,确保企业在稳定经营环境中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是为了规范企业行为,在各个环节上预防和控制潜在的风险,保障企业的利益和稳定经营。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级组织结构、职能分工、业务流程和权限等,为实现合规经营提供支持。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企业章程、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等,通过岗位职责的明确和流程的规范化,确保企业各项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

2.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风险管理制度,通过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流程和方法,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评估、预测和控制。

风险管理制度要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风险监测和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以应对各类风险事件,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企业应建立起以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组织结构,明确各级管理层的职能和责任,建立健全的信息通报机制和应急预案,进行风险的动态管理和控制。

同时,企业还需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4.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培训和沟通: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意识和内控意识的认识,增强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确保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

5.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的运行效果需要不断监督和改进,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内控与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制度的持续改进。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体系能够有效地防范和管理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风险应对能力。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定义、制度体系的构建以及制度体系的具体建立和运行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定义1. 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设立合理的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和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和控制,以实现企业的目标、保护企业的财产和利益,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运营效率。

2. 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各种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防止损失的发生,增强风险应对能力,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制度体系的构建1.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1)内控环境的构建:包括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明确权责及分工、完善内控文化等。

(2)风险评估与管理:开展全面的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3)控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建立内部控制程序和制度,包括内部审计、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

(4)信息与沟通:确保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流通和内外部间的有效沟通。

(5)监督与评价: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2. 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1)风险管理策略与目标: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策略和目标,包括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和风险监测等。

(2)风险识别与评估: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包括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3)风险控制与调整: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减轻风险、转移风险和缓解风险等。

(4)风险监测与反馈:建立风险监测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风险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制度体系的具体建立和运行1. 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建立和运行(1)组织结构的设立: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权限。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企业风险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以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而内部控制体系则是指企业为实现业务目标,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在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前,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以确定适合自身的风险管理策略。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每种风险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因此需要有专门的方法来进行识别和评估。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综合的风险管理框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和流程,以及风险管理的监控与改善机制,从而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

内部控制体系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和流程,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确保企业的内部运作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以及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是由一系列控制措施构成的控制环境,其中包括控制目标的设定、控制措施的建立、控制活动的开展和信息反馈与监控。

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并评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控制,从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其次,它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此外,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然而,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不同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存在差异性,因此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

其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因此,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来加以重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和竞争日益激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个角度来探讨其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实践。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意义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一套制度、规则和程序,并通过一系列的监督、审计和检查手段来确保企业运作的效率、透明度和合规性。

它可以帮助企业预防潜在的风险和错误,保障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的意义在于:1.风险预防和控制:通过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避免损失的发生。

2.提高经营效率:内部控制可以合理规范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3.维护企业声誉和信誉: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增强投资者和市场对企业的信任度。

二、风险管理的定义和意义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对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不确定事件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并增加应对风险的灵活性和能力。

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1.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对各类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明确优先处理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合理配置资源,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3.增强企业竞争力:良好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内控与风控的关系与实践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内部控制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

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1.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职责体系,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2.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项业务操作的规范和程序。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大纲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大纲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大纲一、引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和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框架,企业能够降低风险,提高运营效率,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二、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原则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采取的对组织、人员、系统与流程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手段。

其目的是确保业务操作的合规性、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资产的保护。

内部控制的核心原则包括:1.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明确责任分工、培养高素质的员工等。

2. 制定与执行适当的控制措施:包括制度、政策、程序等,确保各项业务活动按照既定规则进行。

3. 进行持续的监督与评价:包括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三、风险管理的概念与方法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识别、评估与应对各种可能对企业目标达成造成损失的风险。

其核心方法包括:1. 风险识别与评估: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识别可能对企业目标造成威胁及其潜在影响程度。

2. 风险控制与应对: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对风险进行应对,如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减轻等。

3. 风险监测与回顾:建立风险监测机制,持续对风险进行跟踪与评估,并定期进行风险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密切相关,两者互为补充。

内部控制提供了保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基础,而风险管理则为内部控制提供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依赖和建立在有效的内部控制之上。

五、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1. 保护企业资产: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框架能够保护企业资产免受损失,确保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2. 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内部控制能够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企业的规范经营和财务报告的透明度。

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管理企业在保障自身经营的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体系,以减少各种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管理是企业建立内部管理制度的基础,也是企业保持稳健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内部控制体系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程序、内部控制人员以及内部控制监督等要素。

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是风险管理,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作用内部控制的建立和维护,可以有效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对企业的经营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范企业运作行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运作过程进行规范管理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和监督,可以提高企业业务流程的透明度、场景性和可控性,从而实现规范企业运作行为的目的。

(二)、预防内部不当行为和欺诈风险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道德水平,从而对抑制企业内部违规行为和欺诈风险具有一定作用。

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可以有效预防员工违规占用企业资源,防止欺诈、贪污等内部风险的发生。

(三)、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引导下,企业可以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交付流程进行监督和规范,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信誉度,消除技术和工艺问题的不确定性,从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的能力和行业声誉。

在现代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一家规范、透明的企业,不仅能够增加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忠诚度,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降低融资成本,并拥有更大的谈判权。

三、风险管理风险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面临的一种不确定性。

为了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稳定经营,必须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处理。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识别与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

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

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

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一、介绍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还能够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的概念、原则和实践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实际情况之中。

二、COSO内部控制框架1. 什么是COSO内部控制框架COSO内部控制框架是由美国会计师公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本人CPA)下属的委员会制定的,旨在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该框架囊括了五大组成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活动。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作用,构成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体框架,有助于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2. 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原则COSO内部控制框架主要包括了五大原则: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有效和高效的运营、合规法律法规、保证资产安全和保证信息准确性。

这些原则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自我评估和改进,帮助企业建立起稳健的内部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 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应用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应用并不仅限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它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合规性等。

通过合理地应用COSO内部控制框架,企业可以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对各类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有助于企业更加主动地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三、风险管理框架1. 什么是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框架是企业用来管理与业务活动相关的风险的一种方法或工具,旨在帮助企业确定、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

风险管理框架通常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环节,帮助企业建立起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AS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EAS战略管理系统部王云导读风险管理系统对很多客户、机构营销实施等人员来说,都是一个新领域。

美国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COSO) 于2004年9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2004版的COSO框架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它提供了关键原则和概念、共同的语言以及明晰的方向和指南。

作为一本国际权威文献,该框架除了在美国企业中应用,也为其他国家广泛借鉴应用,同时也是金蝶EAS风险管理系统建立的重要理论标准。

适用范围本文适用于EAS 项目实施人员。

适用与EAS 所有通用版本。

请注意:本文件只作为产品介绍之用,不属于您与金蝶签署的任何协议。

本文件仅包括金蝶既定策略、产品及功能方面的信息,不能以本文件作为要求金蝶履行商务条款、产品策略以及开发义务的依据。

本文件内容可能随时变更,恕不另行通知。

目录1背景 (3)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 (3)2.1概述 (3)2.2常用术语与概念 (4)2.3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6)2.4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2)2.5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13)3体系涉及的几个重要关系 (14)3.1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14)3.2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5)3.3指标监控、信息系统及风险管理的关系 (15)3.4风险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16)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1背景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国外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与演进,形成了以保障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为主要目标的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

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不同时期,学界与业界有着不同的解读与认识,但从目前多国的普遍研究与实践看,监管部门与集团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

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主线和方向,信息系统和内控风险管理趋于融合和统一。

风险识别重要,而对风险的控制和预防更重要,风险与控制活动是蕴含在业务流程之中的,所以信息系统就成为风险控制的有力工具,而要有效发挥这种工具的价值,风险管理要求融入信息系统之中就成为一种必然。

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学习并掌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为把握风险管理产品、协助集团企业构建科学的内控与风险管理系统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2.1概述2001年前后爆发的一系列公司丑闻,使得各国对采用新的法律法规和上市公司监督准则来加强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要求变得日益迫切。

美国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COSO) 首先于2004年9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2004版的COSO框架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它提供了关键原则和概念、共同的语言以及明晰的方向和指南。

作为一本国际权威文献,该框架除了在美国企业中应用,也为其他国家广泛借鉴应用。

COSO框架常以下图所示的立方体形式表达。

这一框架体现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同时也展现了企业目标和组织结构这两个重要维度。

这一框架体现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同时也展现了企业目标和组织结构这两个重要维度。

作为企业风险管理核心的八要素,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步骤,详见上图分析。

总体来讲2006年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主要框架同上述COSO框架基于同样的风险管理理念,事实《基本规范》的五要素体系严格对应了92版的COSO框架。

2.2常用术语与概念风险容量是一个主体在追求价值的过程中所愿意承担的广泛意义上的风险的数量。

它反映了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进而影响了主体的文化和经营风格。

事项是源于内部或外部的影响战略实施或目标实现的事故或事件。

风险是一个事项将会发生并给目标实现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事项识别即管理当局识别将会对主体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

确定它们是否代表机会,或者是否会对主体成功地实施战略和实现目标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带来负面影响的事项代表风险,它要求管理当局予以评估和应对。

正面影响的事项代表机会,管理当局可以将其反馈到战略和目标设定过程之中。

风险评估使主体能够考虑潜在事项影响目标实现的程度。

管理当局从两个角度:可能性和影响,对事项进行评估,并且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固有风险是管理当局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改变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的情况下,一个主体所面临的风险。

剩余风险是在管理当局的风险应对之后所残余的风险。

一旦风险应对已经就绪,管理当局接下来就要考虑剩余风险。

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回避、降低、分担和承受。

在考虑应对的过程中,管理当局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的后果,以及成本效益,选择能够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以内的应对策略。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组织结构和责任归属的构建与落实在企业风险管控的实施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是整个项目成功与否的基础。

特别是对于一个周期长、涉及企业层级多、业务范围广、参与人员众多、内容复杂并需要企业全体人员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全力支持的项目来说。

整个风险管控的组织构成涉及了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和不同职能部门。

下图展现的是基于中央国资委《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一个典型的风险管控组织结构。

2.3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如上所述,2004版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一本国际权威文献,该框架除了在美国企业中应用,也为其他国家广泛借鉴应用,另外也是金蝶EAS风险管理系统建立的重要理论标准。

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学习并把握该框架相关内容:2.3.1内容概述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前提是每一个主体的存在都是为它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

所有的主体都面临不确定性,管理当局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在为增加利益相关者价值而奋斗的同时,要确定承受多大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可能会破坏或增加价值,因而它既代表风险,也代表机会。

企业风险管理使管理当局能够有效地应对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和机会,增进创造价值的能力。

当管理当局通过制订战略和目标,力求实现增长和报酬目标以及相关的风险之间的最优平衡,并且在追求所在主体的目标的过程中高效率和有效地调配资源时,价值得以最大化。

企业风险管理包括:协调风险容量(risk appetite)与战略——管理当局在评价备选的战略、设定相关目标和建立相关风险的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所在主体的风险容量。

增进风险应对决策——企业风险管理为识别和在备选的风险应对——风险回避、降低、分担和承受——之间进行选择提供了严密性。

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主体识别潜在事项和实施应对的能力得以增强,抑减了意外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或损失。

识别和管理多重的和贯穿于企业的风险——每一家企业都面临影响组织的不同部分的一系列风险,企业风险管理有助于有效地应对交互影响,以及整合式地应对多重风险。

抓住机会——通过考虑全面范围内的潜在事项,促使管理当局识别并积极地实现机会。

改善资本调配——获取强有力的风险信息,使得管理当局能够有效地评估总体资本需求,并改进资本配置。

企业风险管理所固有的这些能力帮助管理当局实现所在主体的业绩和赢利目标,防止资源损失。

企业风险管理有助于确保有效的报告以及符合法律和法规,还有助于避免对主体声誉的损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

总之,企业风险管理不仅帮助一个主体到达期望的目的地,还有助于避开前进途中的隐患和意外。

2.3.2要素解析: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构成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督。

各要素解析:2.3.2.1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风险管理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约束和结构。

它影响着战略和目标如何制订、经营活动如何组织以及如何识别、评估风险并采取行动。

它还影响着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体系和监控措施的设计与运行。

内部环境受到主体的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它包含许多要素,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董事会是内部环境的一个关键部分,它对其他的内部环境要素有重大的影响。

2.3.2.2 目标设定目标是设定在战略层次上的,它为经营、报告和合规目标奠定了基础。

目标设定是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

在管理当局识别和评估实现目标的风险并采取行动来管理风险之前,首先必须有目标。

从2004年版本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看,企业目标包括如下四类:a)战略目标:管理层从愿景出发,制定企业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高层次的目标,它反映了管理层就企业如何努力为它的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所做出的选择。

b)经营目标:经营目标关系到主体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反映主体运作所处的特定的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

c)报告目标:报告目标包括可靠的对内、对外报告;对内报告为管理当局提供适合其既定目的的准确而完整的信息;对外报告可能包括财务报表与附注披露、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以及向监管机构提交的报告。

d)合规目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必须符合的相关法律和法规。

从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看,企业目标是: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即包括的五类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及资产安全目标。

相比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增加了资产安全目标。

2.3.2.3 事项识别事项是源于内部或外部的影响战略实施或目标实现的事故或事件。

事项可能带来正面或负面影响,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在事项识别的过程中,管理当局认识到不确定性的存在,但是并不知道一个事项是否会发生,或什么时候发生,或者它所带来的确切影响。

管理当局最初只考虑源于外部和内部的一系列潜在事项,而没有对它们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作必要的关注。

管理当局按照这种方法识别的不仅仅是具有负面影响的潜在事项,而且还包括那些代表着应该追逐的机会的事项。

事项有的明显,有的很隐晦;所产生的影响有的微不足道,有的十分重大。

为了避免忽略相关的事项,最好把识别与对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和它的影响的评估区分开来。

2.3.2.4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使主体能够考虑潜在事项影响目标实现的程度。

管理当局从两个角度: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事项进行评估,并且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在评估风险时,管理当局考虑预期事项和非预期事项。

许多事项是常规性的和重复性的,并且已经在管理当局的计划和经营预算中提到,而其他的事项则是非预期的。

管理当局评估可能对主体有重大影响的非预期的潜在事项以及预期事项的风险。

在评估风险时,管理当局既考虑固有风险,也考虑剩余风险。

固有风险是管理当局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改变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的情况下,一个主体所面临的风险。

剩余风险是在管理当局的风险应对之后所残余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