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中条约一览

合集下载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2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2

巴 黎 和 会 三 巨 头 和
法国总理 克里孟梭: 雪耻,收 复失地, 削弱和肢 解德国
美国总统威尔 逊:维护德国, 抗衡英法,对 付苏俄,建立国 联,逐步统治 世界
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目的
国 一战后的实力 在和会上要求
结果

大发横财最大的债权 国
提出“十四点和平计 划”攫取世界领导权
与英法等矛盾, 未能实现
一、《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的召开 时间: 1919年1月18日
——1919年6月28日
地点: 巴黎凡尔赛宫
参会国:27国(包括中国)(德
奥等战败国与苏俄除外)
主宰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美国 总统 - 威尔逊 英国 首相 - 劳合•乔治 法国 总理 - 克里孟梭
2、《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与德 国签订了《协约国及参战各 国对德和约》,
列强却将德国在山东的权 利全部转给日本,作为日本参 加战争的回报。
杰出外交家顾维均
弱国无外交,外交是综
合国力的较量。
• 德国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谢尔曼: 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 会烂掉!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它是一个残 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 暴的行为之一。
•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这不是和 平,这不过是20年的休战。
• 列宁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 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 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在美丽的地方召开的肮脏会议 凡尔赛宫
阿尔萨斯 和洛林
萨尔区
莱茵河西 岸地区
莱茵河东 岸地区
归还 波兰
奥地利
并入波兰
奥地1利914年8月以前的 并入罗马尼亚
并 入 意 大 利 欧洲版图的变化

巴黎和会协议书

巴黎和会协议书

巴黎和会协议书甲方(以下简称“甲方”):地址:法定代表人:职务: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地址:法定代表人:职务:鉴于甲方与乙方基于平等自愿的原则,就双方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协议目的1.1 本协议旨在明确双方在巴黎和会期间的合作意向、权利义务及责任分担。

第二条合作内容2.1 双方同意在巴黎和会期间共同参与相关议题的讨论。

2.2 双方应相互支持,促进各自在和会中的立场和利益。

第三条权利与义务3.1 甲方有权在和会中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3.2 乙方应尊重甲方的立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支持。

3.3 双方应共同遵守和会的规则和程序。

第四条信息共享4.1 双方应定期交换有关和会的信息和资料。

4.2 任何一方获取的与和会相关的新信息应及时通知对方。

第五条保密条款5.1 双方应对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的对方的商业秘密和敏感信息予以保密。

5.2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披露上述信息。

第六条争议解决6.1 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6.2 如果协商不成,双方同意提交至_______仲裁委员会按照其仲裁规则进行仲裁。

第七条协议的变更和解除7.1 本协议的任何变更或补充,必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7.2 任何一方在提前_______天书面通知对方的情况下,可以解除本协议。

第八条其他8.1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确定。

8.2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月__日乙方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月__日。

法国巴黎和会中条约一览

法国巴黎和会中条约一览
6. 《色佛尔条约》→《洛桑条约》(奥斯曼帝国)
6.1. 《色佛尔条约》
1920 年 8 月,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色佛尔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色佛尔条约》。条约 规定:
·奥斯曼帝国承认汉志和亚美尼亚独立; ·在国联“委任统治”的名义下,巴勒斯坦和伊拉克归英国,叙利亚和黎巴嫩归法国; ·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部分的领土,除伊斯坦布尔外,大部分归希腊和意大利; ·黑海海峡交给国际共管。 奥斯曼帝国失去了 4/5 的领土。军队人数不超过 5 万人,海军只准保留 7 艘军舰和 6 艘 鱼雷艇,不得拥有空军和重型武器。英法继续享有治外法权,并对奥斯曼帝国实行财政监督。
6.3.2.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0 年 8 月 10 日,协约国与战败国土耳其签订《色佛尔和约》。 根据该和约,土耳其原有领土缩小了 3/4,本土也被瓜分,黑海海峡由国际委员会管理。土 耳其为反对《色佛尔和约》进行了武装斗争,并取得了胜利。1923 年 7 月 24 日,协约国被 迫与土耳其签订新的和约,即《洛桑条约》。《洛桑条约》第 3 条第 2 款规定,土耳其与英 国委任统治地伊拉克的边界应由土、英两国以“友好的协议”划定。如果两国在《洛桑条约》 规定的协约国军队从其占领的土耳其领土撤出的期限届满后 9 个月内仍未能达成划界协议, 则应将有关争端提交国际联盟行政院。在上述期限内,土、英两国对土、伊边界的大部分达 成了协议,但对摩苏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双方未能取得共识,因此,根据条约的规定,两国 将该问题提交国联行政院解决。摩苏尔是着名的石油产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面积 3.5 万平方公里,人口当时约 80 万。
第18条以后各条规定盟约优于其他条约的地位,委任统治制度,各种国际公益事业的处 理与合作,以及各种国际事务机构的管理问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共22张PPT)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波兰等国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建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
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问题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 瓜分。最能体现了会议实质
德国的疆域变化
领土减少1/8
并入波兰

匈 帝 国
奥地1914年8月以前的

并入罗马尼亚







知识关联:
巴黎和会关于中国
能力提升
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条约》签字的消息后说 :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下一场战争埋 下了第一批火种。”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能不 能带来真正的和平?为什么?
能力提升 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一、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 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这就是巴黎和会。
参加和会的有27个国 家的代表。苏维埃俄 国和战败的德国、奥 匈帝国、奥斯曼土耳 其、保加利亚被排斥 在和会之外。
英国:反对过分
D 4.下列不属于《凡尔赛和约》内容的是( ) A.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B.德国的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C.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D.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
C 5.下列关于《九国公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参与制定
B.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权益受到打击
C.中国的主权完整受到尊重
D.体现了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巴黎和会 法国

巴黎和会 法国

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

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又是个大国操纵的和会。

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导了和会的进行。

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

会议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等战败国以及苏俄,与此同时又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中文名1919年巴黎和平会议外文名Paris Peace Conference, 1919参加国家英,法,美,意,日等32国人数1000多人;全权代表70人重要人物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成立国联性质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法德边界得以莱茵河为界:除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外,德国的萨尔区也归我们!”如果法国得到萨尔区,就意味着他控制了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将来可以在欧洲大陆称王称霸。

对这点,英国和美国当然不同意。

三个人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萨尔(法国只许占有萨尔15年,之后归还德国),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巴黎和约里有三条是关于中国的。

即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缆等,统统归日本所有。

本来中国当时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曾支援协约国大量粮食,还派出17.5万名劳工,牺牲了2000多人。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33张)

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33张)
• 都损害中国主权。
不同点
• 巴黎和会是战胜国惩 治战败国的会议,围 绕德国问题,明显的 分赃性质。
• 华盛顿会议是战胜国 之间相互协调的会议, 围绕中国问题,具有 争霸性质。
• 两会确立秩序的地域 不同。
领土减少1/8, 人口减少10%
国联共管19151法年9国年国后联的收,归管德公回还辖国民归意的1其的联9投还志阿1它但占票4波联尔年国泽领决兰邦萨德家定自1的共斯5意其的由年地和志归地港的区国洛属帝区管莱的林国辖茵萨区地尔区区
自由 谈
你认为“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的能不能带来真正的 和平?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影响
实质 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1.德俄奥土四大帝国
改变了欧 被摧垮。
暂时调
洲及亚太地区 2.德国面积缩小,且东 的政治格局。 西互不连接。
整了一 战后帝 国主义
影 响
激起了帝
3.欧洲出现七个新兴国家。之间的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波兰等国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建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 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 问题 瓜分。
德国签字代表: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些阴郁的面孔的后面,是无穷的仇恨与不服。
这幅刊登在 1921年德国一家 杂志上的漫画将 英、法、美、意、 日比做一只五头 怪兽,它将德国 踩在脚下,贪婪 地将其内脏吞食 殆尽。
提示:阅读《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
公约》内容。
《四国条约》
相约尊重彼此在太平 洋属地的权益。
《五国条约》
美、英、日、法、意五国 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为 5: 5:3:1.75:1.75。

近代史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近代史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及大事年表 主要内容
1.割让香港给英国;2.赔款2100万两白银;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东南 沿海门户洞开; 4.取消旧的公行制度,英商人在通商口岸自由贸易; 5.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 定)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魏源受林则徐嘱咐,编撰世界地理、历史综合性的图书,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提
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约及大事年表 历史性质 事件起因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创了列强以 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先例; 2.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1.1939年6月林则徐虎门硝烟 3.中国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 2.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 化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 人民大众的主要矛盾; 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人民大众的历史任务。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 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 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的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 外交失败,“巴黎和约”的签订,引爆了轰轰 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 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 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 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 立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 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文化运动。
1.压低关税,进口货物的税率定位5%。 2.领事裁判权,英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由英国根据其法律进行审 理,从而散失司法权。 1.以后中国与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时候,出让新的利益, 英国也必须沾有; 2.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建立租界。

〖2021年整理〗巴黎和会及其《凡尔赛合约》

〖2021年整理〗巴黎和会及其《凡尔赛合约》

巴黎和会及其《凡尔赛合约》巴黎和会列强争论的主要问题和会一开始,主要战胜国便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有时甚至达到互以退会相威胁的程度。

它们争论的主要问题包括:(1)会议程序问题。

美国坚持要求先解决国际联盟问题,再言其他。

而英、法却担心一旦建立了由美国控制的国际联盟,美国就将支配对所有其他问题的解决,使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

英、法认为国际联盟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巩固战胜国通过和约所获得的成果的工具。

因此英国提出先解决德、土殖民地的瓜分问题,法国则要求先制裁战争的罪魁祸首,肢解德国。

面对英法的反对,美国只好退让,“十人会议”决定将国际联盟问题交由一个以威尔逊为主席的专门委员会去研究。

(2)对德和约问题。

这是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但几乎在每一个决定做出之前,大国之间都有一番较量。

在对德国的领土处理上,英国在美国支持下坚决反对法国肢解德国和兼并萨尔矿区的计划,迫使法国妥协。

在战争赔款方面,英、美又联合反对法国的巨额赔款方案,双方最终因无法确定具体赔款数额而把该问题交由一个由克里孟梭主持的专门委员会去讨论。

在裁减和限制德国军备方面,法国要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英国则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美国却几乎不想削减德国的军事实力,最后各方不得不做出让步,问题才算解决。

在对待德国殖民地问题上,英、日主张直接兼并,美国则坚持以托管或“委任统治”的方式解决,最后美国的意见占了上风。

(3)波兰问题。

由于英美坚决反对法国要求把上西里西亚和但泽全部划归波兰的建议,法国建立“大波兰”的意图最终未能实现。

(4)阜姆问题。

意大利想得到阜姆的要求遭到英、美、法的一致反对,在和会上未能如愿。

(5)中国山东问题。

中国作为战胜国,当然有权收回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非法权益。

但是英、法、意始终支持日本关于接管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无理要求,而美国最后也向日本让步,结果和会完全满足了日本的欲望。

虽然帝国主义列强在上述问题上争吵不休,但在反对苏维埃俄国方面却态度一致。

中考历史复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

中考历史复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

中考历史复习——世界现代史上的国际会议【知识链接学习要点】(一)巴黎和会时间地点:1919年,法国巴黎。

参加者:英、法、美等27个国家参与会议。

但是会议被三巨头即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

性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签订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其内容: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时间地点: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

中心议题(目的):协调美日等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其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毛泽东:“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三)慕尼黑会议时间地点:1938年9月,德国慕尼黑。

参加者: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

主要内容:英法德意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强割苏台德区给德国。

影响: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四)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苏联雅尔塔。

主要参加者:美(罗斯福)、苏(斯大林)、英(丘吉尔)。

目的:为了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主要内容: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中国所有不平等条约废除的历史近代中国人为什么不格外痛恨英国从晚清以来,很多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中国,细细数来,英、法、日、德、俄、意、美、奥匈等国发动或参与了侵华战争。

奇怪的是,中国人对这些侵略者的印象并不一样,最痛恨的是日本,最鄙视的是俄国、其次是法国,相反,对美国、德国好感较多,而对英国虽谈不上什么好感,也不至于十分痛恨。

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走私鸦片、火烧圆明园,就发动侵华战争的次数之多而论,仅次于日本;就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之大而言,能排在俄日之后的第三位。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对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心态复杂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我感觉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英国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多种身份。

不知您注意了没有,对中国人来说,英国是敌人,也是“老师”,而最终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从敌人的角度来说,中国人逐渐发现,跟日本、俄国比较起来,英国其实并不是最凶恶的,因为它追求的主要是商业利益,没有灭亡中国的明确目的和计划。

并且,英国人守规则,发动战争之前一定宣战,战争中不过分地滥杀无辜,逼签条约之后基本能够恪守等。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英国堪称当之无愧。

这个国家为人类做出了三大贡献:1、近代民主制度;2、资本主义经济模式;3、大机器生产方式。

可以说英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曾经发挥的影响力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超越。

中国跟英国打交道,吃了不少亏,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至今在有些领域已超越了“老师”,比如羽毛球等,当然,在有些方面尚有距离,比如足球。

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巧合的是,中国跟英国都在一个阵营中,如果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跑龙套”的话,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一场硬仗,中国人民流血牺牲赢得了英国人的尊重,在东南亚,中英两国士兵终于携起手来,向共同的敌人开火。

考虑到英国的这三重身份,就难怪中国人心态复杂,一言难尽了。

无论如何,跟英国打交道,中国不能说一无收获,至少能练练口语。

一战后缔结的几项重要条约

一战后缔结的几项重要条约

一战后缔结的几项重要条约张珏成0 引言作者在了解德国的殖民地问题的过程中,察觉到自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几乎没有认识。

“历史必然延续”,不了解一战的后果,不能理解现在的世界。

一战的结果,形成当今国家的基本格局。

这种格局,由一战的战胜方(协约国方)同战败方(同盟国方)缔结的若干和约而规定形成,经过二战和时局变化,虽有所演绎,但大体未动。

1 概况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一方分别同战败的同盟国国家缔结了条件苛刻的和约,包括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特里亚农条约、纳伊条约和色佛尔条约,有的和约还有附加条约。

除这几项和约外,随着形势发展,色佛尔条约被废除、代之以洛桑和约。

在某种意义上看,多数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具有惩罚意义和惩罚性条款。

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主要针对德国,其目的是防止出现统一的强大德国,避免德国重新获得经济优势和重新武装。

战争的直接后果是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覆灭,这三个帝国被肢解,如割让领土、奥地利和匈牙利、卢森堡独立、亚美尼亚独立、成立所谓奥匈帝国的继承国(包括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与南斯拉夫)等。

沙皇俄国因国内革命而被推翻,新的苏维埃俄国继承了沙俄政权,虽然属于协约国一方,但因退出战争,整个国家并未因此获利,也没有参加签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另一重要条约是所谓“华盛顿条约”。

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明显主要的利益冲突出现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

为解决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平衡问题,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并为了缓解一战后出现的军备竞赛问题,美国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名,召集有关国家举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所谓“华盛顿条约”。

2 凡尔赛条约战后,经过长达6个月的巴黎和会,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简称《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条约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凡尔赛条约涉及德国重大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是:(1)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2)割让西普鲁士省、波森省、上西里西亚省各一部分和东普鲁士省给波兰、捷克和立陶宛;(3)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

巴黎和会协议书案

巴黎和会协议书案

巴黎和会协议书案引言鉴于各方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经过充分协商,决定在巴黎举行和会,以解决相关争端并达成共识。

第一条:目的和原则1.1 本协议旨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恢复和维护地区稳定。

1.2 各方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

第二条:参与方2.1 本协议由参与巴黎和会的所有国家签署。

2.2 各方应指定代表参与谈判,并授权其签署本协议。

第三条:争端解决机制3.1 各方同意设立一个争端解决委员会,负责处理和解决各方之间的争端。

3.2 争端解决委员会由各方代表组成,其决策应基于共识。

第四条:和平与安全4.1 各方承诺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犯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

4.2 各方应共同努力,防止任何可能破坏地区和平与安全的行为。

第五条:经济合作与发展5.1 各方同意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

5.2 各方应共同努力,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六条:文化交流与合作6.1 各方鼓励文化、教育和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6.2 各方应支持建立和加强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第七条:协议的修改和终止7.1 本协议可根据各方共同决定进行修改。

7.2 任何一方均可在提前六个月通知其他各方后,退出本协议。

第八条:争议解决8.1 如各方在本协议的解释或执行中出现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8.2 如果协商未能解决争议,各方同意将争议提交至国际法院解决。

第九条:生效9.1 本协议自各方签署之日起生效。

9.2 本协议的生效不妨碍各方根据国际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第十条:其他10.1 本协议的任何未尽事宜,应由各方协商解决。

10.2 本协议以各方的官方语言制定,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签署日期: [年][月][日]签署地点:巴黎各方代表签字:[国家A代表签字][国家B代表签字][国家C代表签字]...[国家N代表签字]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草案,实际的法律文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要求来定制。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3.性质: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4.参加国:27国
5.操纵国: 英法美
6.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美国总统威尔逊
7.内容:(1)《凡尔赛和约》
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归法国
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
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取特别权利 ,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 邦安全之举动。
《四国条约》
相约尊重彼此在太平 洋属地的权益。
《五国条约》
美、英、日、法、意五国 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为 5: 5:3:1.75:1.75。
2.时间:1921---1922年
3.参加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 4.操纵国:美国
5.内容:1922年《九国公约》
(1)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2)影响: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
1.假如你是德国人,你战是胜如国何与看战待《败凡国尔的赛矛和盾约;》? 假如你是美国人,你战认胜为国美之国间收获的最矛大盾吗;? 假如你是中国人,你战对胜巴国黎与和殖会作民出地的半决殖定民满地意吗之?间的矛盾
2.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同意。《凡尔赛和约》它是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暂时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但战争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 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 国家间的矛盾,还加深了…
二.华盛顿会议

每日一知识-巴黎和会上签署了哪些条约

每日一知识-巴黎和会上签署了哪些条约

巴黎和会上签署了哪些条约?
巴黎和会上签订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

巴黎和会签了《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全
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

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
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
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
界大战正式结束。

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
10日正式生效。

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全国反日的五四运动,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但与德国另签订和约。

美国因其国会表决多数反对,也未签凡尔赛条约。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

这幅刊登在 1921年德国一家 杂志上的漫画将 英、法、美、意、 日比做一只五头 怪兽,它将德国 踩在脚下,贪婪 地将其内脏吞食 殆尽。
•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 《凡尔赛和约》的认识。
二、《凡尔赛和约》
2、评价:
①性质: 战胜国对德国的具有掠夺性和 强制性的和约 ②战胜国实现一些目的、战前矛盾得到暂时缓解; 国际体系开始建立; ③对德过于苛刻压制、引起德国复仇情绪
停战后德军回到柏林,市民热烈欢迎。内心的 欢呼和平 喜悦洋溢在士兵和姑娘的脸上。
听到停战的消息,巴黎街头人们欣喜若狂。法国总理克 里孟梭说: “吻我的姑娘有500多个了。”
在十六世纪初期,法王路易十三在凡尔 赛一带建设庄园,用作狩猎行宫。后来其子 即历史上有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即位,决 定在此建造一座宏伟的宫殿,于1661年开始 动工,建筑部份占地十一万平方米,御花园 面积则达一百万平方米,规模非常庞大,至 1689年才竣工。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亦居于 此。1789年5月,在人民的抗争下,路易十六 不得不离开这里,迁回巴黎罗浮宫,而凡尔赛 宫也结束了百年的宫廷历史,之后成为历史 博物馆,其功能由政治中心转变为旅游胜地。
牧野,日本内阁大臣,留学美国,回国
后任意大利公使。在和会上对涉及_____地区 的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______事务则 漠不关心,为的是不致于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 因此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
山东问题由来与解决
①1897年德国派舰队强占胶州湾。 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③1919年巴黎和会
第四十二条 德国在莱茵河以东五十公里所划 界线之西不准保存或建筑要塞,以西由协约 国占领15年
第四十五条 为补偿法国北境煤矿之损毁---德国将---萨尔流域煤矿完全并绝对之所有权 ---连同独占之开采权让与法国。 第五十一条 自1918年11月11日起,凡因1871 年2月在凡尔赛签定之初步和约---让与德国 之领土,复归法国主权之下。 ——摘自《凡尔赛和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凡尔赛和约》(又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德国)1.1. 总览《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

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1.2. 疆界的决定·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

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

·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归还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

这触发了五四运动,拒签《凡尔赛和约》。

中国于1919年宣布与德国的战事结束,并于1921年与德国另签和约。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

1.3. 军事上的限制·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陆军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

·海军员额限制在15,000员以下,船舰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吨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并不准拥有潜水艇。

·不得组织空军。

·不得进出口武器。

·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

·为了限制接受军事训练的人数,废除义务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

1.4. 战争责任·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

·前德皇威廉二世被审判为战争罪首犯。

·部分德军被审判犯有战争罪,其中一些被判处死刑。

1.5. 战争赔偿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后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

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

2.《国际联盟盟约》(国际联盟)包括序言和26个条文。

《盟约》中确定了国际联盟的组织机构、职能、原则和会员国的义务。

第1条规定签署《凡尔赛和约》的32个协约国或自治领及13个被邀加入的国家为创始成员国,其他国家可经大会2/3多数的同意而加入;第2~7条规定国联大会和行政院的组成、职能以及秘书处的设置;第8~9条是关于缩减军备问题;第10条是规定要保障成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问题;第11条规定防止战争的行动;第12~15条是规定了和平解决争端问题;第16条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对任何违反盟约进行战争的成员国采取行动,直至使用军事力量,并赋予行政院以开除这种成员国的权力;第17条规定对非成员国适用盟约的和平解决争端程序;第18条以后各条规定盟约优于其他条约的地位,委任统治制度,各种国际公益事业的处理与合作,以及各种国际事务机构的管理问题;最后一条规定了修改盟约的程序。

《盟约》还规定,美、英、法、意、日五国为常任理事国,四个非常任理事国。

美国是倡议国之一,因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而未参加。

根据《国联盟约》,理事会的职责是:草定裁军计划,审核承担委任统治的各国提出的年度报告,保障会员国领土完整,向大会提出解决国际争端的议案,对侵略者实行经济和军事制裁等。

《盟约》还规定将德国殖民地由国际联盟实行委任统治,实质上是把殖民地交由英、法、日等国实行殖民统治。

3.《圣日尔曼条约》(奥地利)1919年9月,协约国在巴黎附近的圣日耳曼宫同奥地利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

条约规定:·禁止德奥合并;·承认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塞尔维亚独立;·奥地利割让南蒂罗尔等地和一些岛屿给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归塞尔维亚,布科维纳划给罗马尼亚,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归捷克斯洛伐克;·阜姆宣布为自由港。

这样,奥地利的领土只有原来的26.6%。

此外还规定,奥地利废除征兵制,陆军不得超过3万人;交出所有的军舰;禁止拥有潜水艇和空军。

战争赔款数额由赔款委员会确定,30年内付清。

4.《纳伊条约》(保加利亚)1919年11月,协约国在巴黎城郊纳伊同保加利亚签订了《纳伊条约》。

条约将南多布罗加划归罗马尼亚;马其顿的一部分划给塞尔维亚;西色雷斯划归希腊。

这样,保加利亚就失去了爱琴海的出海口。

此外,它的陆军被限制在2万人;赔款数额定为22.5亿金法郎,37年内付清。

5.《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1920年6月,协约国在镇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以后,在凡尔赛的特里亚农宫同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条约》。

条约规定,把斯洛伐克和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划归捷克斯洛伐克;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划归塞尔维亚;特兰西瓦等归罗马尼亚。

这样,匈牙利就失去了原有领土和人口的大部分。

它的陆军被限制在3.5万人,战争赔款为22亿金法郎。

6.《色佛尔条约》→《洛桑条约》(奥斯曼帝国)6.1. 《色佛尔条约》1920年8月,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色佛尔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色佛尔条约》。

条约规定:·奥斯曼帝国承认汉志和亚美尼亚独立;·在国联“委任统治”的名义下,巴勒斯坦和伊拉克归英国,叙利亚和黎巴嫩归法国;·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部分的领土,除伊斯坦布尔外,大部分归希腊和意大利;·黑海海峡交给国际共管。

奥斯曼帝国失去了4/5的领土。

军队人数不超过5万人,海军只准保留7艘军舰和6艘鱼雷艇,不得拥有空军和重型武器。

英法继续享有治外法权,并对奥斯曼帝国实行财政监督。

6.2. 《洛桑条约》6.2.1.1912年又名《乌希条约》。

1912年10月18日在瑞士洛桑附近的乌希签订。

共4条,其中后3条系秘密条款。

主要内容为:·土耳其军队立即撤离的黎波里和班加西,意大利军队立即撤离爱琴海各岛屿;·以哈里发的名义在的黎波里任命摄政者和法官各1人,其俸禄由的黎波里人民付给;·任命摄政者和法官之前,要征得意大利的同意;·的黎波里每年付给土耳其200万意大利里拉,以偿付土耳其国债;·废除土耳其同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之间的特权条约,意大利则给土耳其以援助。

该条约从政治、经济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意大利对的黎波里的统治。

当地人民反抗意大利侵略者的斗争持续了20多年。

6.3. 1923年6.3.1.概述洛桑条约,又称洛桑和约,是于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与协约国之间签订的一份条约。

在土耳其军队击退希腊军队的攻击后,新的土耳其政府拒绝接受之前签订的色佛尔条约。

之后土耳其政府遂与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签订洛桑条约。

此条约确立了现代土耳其的疆域。

土耳其虽然放弃了其在阿拉伯地区的领土和塞浦路斯,但保留了东色雷斯,同时取消了亚美尼亚的独立和库尔德的自治。

6.3.2.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与战败国土耳其签订《色佛尔和约》。

根据该和约,土耳其原有领土缩小了3/4,本土也被瓜分,黑海海峡由国际委员会管理。

土耳其为反对《色佛尔和约》进行了武装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1923年7月24日,协约国被迫与土耳其签订新的和约,即《洛桑条约》。

《洛桑条约》第3条第2款规定,土耳其与英国委任统治地伊拉克的边界应由土、英两国以“友好的协议”划定。

如果两国在《洛桑条约》规定的协约国军队从其占领的土耳其领土撤出的期限届满后9个月内仍未能达成划界协议,则应将有关争端提交国际联盟行政院。

在上述期限内,土、英两国对土、伊边界的大部分达成了协议,但对摩苏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双方未能取得共识,因此,根据条约的规定,两国将该问题提交国联行政院解决。

摩苏尔是着名的石油产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当时约80万。

6.3.3.内容条约共143条,主要内容有:①宣布协约国与土耳其之间自条约生效之日起正式恢复和平。

②协约国承认土耳其在小亚细亚本土范围内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确认土耳其从黑海到爱琴海、地中海至波斯(今伊朗)之间的边界;东色雷斯和伊兹密尔地区归还土耳其,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归土耳其所有;石油产地摩苏尔的归属问题留待以后解决(1926年《英土协定》将摩苏尔地区划给英国代管的伊拉克)。

③土耳其放弃被英、法、意等国瓜分的前属奥斯曼帝国的埃及、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亚等地的领土要求,并承认英国对塞浦路斯、意大利对佐泽卡尼索斯(今南斯波拉泽斯)群岛的兼并。

④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协约国武装干涉土耳其所造成的损失,双方相互放弃赔偿要求;土耳其偿还前奥斯曼帝国的部分外债;缔约各方宣布取消在土的一切治外法权和财政、关税监督权,土耳其实行海关自主。

⑤海峡地区实行非军事化,缔约各国声明同意在海峡地区海上和空中通过及航行自由的原则;海峡地带不得设防和派驻武装力量,由国际委员会(又称海峡委员会)实行监督。

1922年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大国民会议政府战胜英国和希腊侵略军,废黜土耳其国王,取得民族革命的胜利,迫使协约国放弃1920年强加于土耳其的奴役性《色佛尔条约》(《塞夫尔条约》),并同意签订《洛桑条约》。

该约承认土耳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土耳其民族独立斗争的重大胜利。

6.4. 土耳其与黑海海峡问题6.4.1.一战以后的土耳其和黑海海峡问题一战以后,不幸的土耳其成为了战败国,在巴黎和会上成为任人宰割的东方战败国,土耳其被迫签订了《色佛尔条约》,根据这个条约,黑海海峡实现国际化处于英国的实际控制之下,土耳其的领土遭到了严重的瓜分,亚洲部分只剩下小亚细亚半岛,欧洲部分只剩下伊斯坦布尔及其周围地区,中东和巴尔干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分割出去,成为一个亚洲国家。

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土耳其人民觉醒,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推翻了苏丹的封统治,摆脱了民族危机,迫使协约国废除了《色佛尔条约》,重新与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土耳其获得了一定的独立。

6.4.2.二战中的土耳其和黑海海峡1936年蒙特勒国际会议讨论修改《洛桑条约》的附件《海峡制度公约》,土、苏、希、保罗等黑海沿岸国家和英法日等国际大国出席会议,签订了新的《关于海峡制度的公约》,恢复了土耳其对海峡的主权和控制权,也扩大了黑海沿岸国家通过黑海海峡的航行权,对非黑海国家作了较大的限制。

二次大战当中,土耳其迫于德国的威胁而允许德国舰队进入黑海,对蒙特勒国际公约有所违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