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理解整理
小学语文古文阅读方法整理

小学语文古文阅读方法整理古文阅读方法整理古文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古文所使用的文字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句子结构复杂,句法严谨,阅读起来常常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古文,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古文阅读方法的整理。
1. 动态导读法在进行古文阅读之前,通过先读题、先解释关键词等方式对课文进行导读,先整体把握古文的大意。
这样有助于使学生进入古文阅读的状态,并能从整体上理解句子的结构与脉络,为后续的细节理解和解析打下基础。
2. 熟悉常用句型古文中存在很多特殊的句型,学生需要熟悉并掌握一些常用的句式结构,比如“夫……者”、“其……也”、“使……则”等。
通过积累常用的句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子结构,并能更准确地推测句子中的重要信息。
3. 梳理关键词语在古文阅读过程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古代用法等进行重点梳理,可以通过词语的注释和辨析来帮助学生掌握词义。
同时,学生还应了解一些常见的词语古今用法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含义。
4. 逐句理解法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逐句理解的方法。
首先,仔细阅读句子,理解每个字的意义,再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测与判断。
还可以通过对照句子的主谓宾结构,找出句子结构中的重点信息,并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如借代、比喻等,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5. 理解段落结构学生在阅读古文时,不仅要理解单个句子的意义,还要把握整篇文章的结构,了解段落之间的联系与转折。
可以通过划分段落、标注关键词语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整篇古文的主旨和含义。
6. 多角度解读古文古文的意义常常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和解读。
学生在阅读古文时,可以多角度思考,如作者的情感态度、写作目的等,从中丰富对古文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对比同一时期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其他类似古文进行对比阅读,以更好地把握古文的含义。
7. 多维解析古文古文阅读不仅是文字的理解,还包括对于背景知识、历史文化等的了解。
部编八下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整理测试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一、直接默写1.,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2.,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3.,固颠;,不更颠乎?(纪昀《河中石兽》) 4.,散入春风满洛城。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6.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木兰诗》)7.草树知春不久归,。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8.马上相逢无纸笔,安。
(岑参《逢入京使》) 9.,贾生才调更无伦。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10.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11.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 12.造化钟神秀,。
荡胸生曾云,。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3.,吟鞭东指即天涯。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4.,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5.,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26.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用“,”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
27.《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充满必胜信念的诗句是:,。
28.陆游《游山西村》中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
写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
“,”借写农人备酒待客来展现农村丰收的欢悦气象,赞美淳朴的民风与人情。
“,”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时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29.王维《竹里馆》一诗中,描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的高雅闲淡、超凡脱俗,也易引起他人共鸣的诗句是:,。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诗句是:,。
30.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八下语文古诗文按课默写一、《回延安》贺敬之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上海中考古诗文整理

古诗文整理一、课内文言文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第一段列举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论证了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艰苦磨练的必要性,说明认出困境能激发斗志,国务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本文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黔之驴》唐柳宗元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有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3、《狼》清蒲松龄揭示了狼的贪婪、凶残、狡猾,赞扬了屠夫的勇敢。
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4、《孔孟论学》孔子名丘《论语》孟子名轲字子舆《孟子》第一则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第二则强调了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第三则表明了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钱的人请教;第四则劝人自强不息。
第一则: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第二则: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
5、《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清,文学家、书画家,字克柔,号板桥《板桥家书》这封家书是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
第一段表明作者态度;第二段作者引用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强调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道理;第三段作者论证了读书应该有所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6、《黄生借书说》袁枚,清,字子才,号简斋《小仓山房文集》运用对比进行议论和抒情,从而证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7、桃花源记晋陶渊明1.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向往者和平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平与与世无争的意境,和黑暗社会的鲜明对比,3.陶渊明用《桃花源记》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抨击当时社会的黑暗。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整理

高考必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初高中)1注:未经本人允许,请勿留作学习之外使用1、《荀子劝学》中表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驰骋疆场的名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屈原在《离骚》一诗中为了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对身穿的衣服都十分注重,选择特定意象入诗:“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5.“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是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描写山路鸟儿悲鸣状态的诗句。
6.、苏轼的《赤壁赋》中讨论“水”与“月”,写“月”的哲理意蕴丰富,诗句为:“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7、《桃花源记》中描写草和花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8.、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绘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9、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李清照在《声声慢》一诗中诉说自己的忧愁无法概括。
10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1、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深入所写对象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异常的心理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12、以死明志的气节在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词人登临北固亭,慨叹眼前景象,又担忧当前时局的词句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4、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比喻手法来描绘雪景的两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5、苏轼在《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16、《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7.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部编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一)《三峡》(郦道元)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整理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

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必背古文理解性默写全集整理(带答案)

1、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的句子/总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2、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概说阴睛变化/从时间的角度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写迁客骚人雨天登楼观景时的普遍心理状态的句子:写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欢乐所激发的思想感情句子: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描述“古仁人”的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由“古仁人”的宽阔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阐释古仁人无论身处何地始终不忘忧国忧民的句子/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体现作者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的句子/体现作者天下大爱的句子/全文中心句/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作者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7、点明时间,为全文议论奠定感情基调的句子: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8、写风雨天的晦暗:日星隐曜,山岳潜形9、设定全篇写景范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10、环境的阴森恐怖薄暮冥冥,虎啸猿啼11、写洞庭湖大观揽胜衔远山,吞长江12、水天一色,浩瀚天边上下天光,一碧万顷13、极写水波壮阔浩浩汤汤,横无际涯14、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月映湖水,金色玉光,月下美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微波时水面月光浮光跃金无波时水中月影静影沉璧15、对滕子京劝勉,表达作者感情:自励,励人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6、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句子心旷神怡,宠辱偕忘,17、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句子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8、对“古仁人无论居庙堂还是处江湖,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高度概括的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
19、进亦忧指的什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的什么: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0、写岳阳楼地理位置的是/洞庭湖面四通八达的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1、岳阳楼重修之后的变化: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学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整理

《学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整理《学弈》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在平常的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肯定不生疏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学弈》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作品简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白学习应用心致志、心无旁骛,不行三心二意的道理。
作品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huì)二人弈,其一人用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作品解释弈①秋①,通国①之①善①弈者也。
使①弈秋诲①二人弈,其①一人用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①;一人虽听之①,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21)智弗若与(22)?曰(23):非(24)然(25)也。
1、弈:下棋。
2、秋:人名。
3、通国:全国。
4、之:的。
5、善:擅长,擅长。
6、使:让。
7、诲:教育。
8、其:其中。
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育)。
10、之:指弈秋的教育。
11、鸿鹄:天鹅。
12、将至:将要到来。
13、思:想。
14、援:引,拉。
15、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6、之:天鹅。
17、之:他,指前一个人。
18、弗若:不如,比不上。
19、矣:了。
20、为:由于。
21、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22、与:文言助词。
23、曰:说。
24、非:不是。
25、然:代词,这样。
作品译文作品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用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线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但假如不用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
七年级上册古文整理

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三古文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中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整理汇总及练习

初中古诗文50篇课默写汇编课过关练习初中诗词曲34篇《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
1、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理解性默写: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就是佐证。
2、《关雎》中运用比兴手法,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对佳人思念的两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理解性默写:1.《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初中古文学习中的要点梳理与整理

初中古文学习中的要点梳理与整理古文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古文学习中,我们需要梳理和整理一些重要的要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方法。
一、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梳理语义关系:古文的语言表述常常比较繁复,掌握句子结构和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理解古文的关键。
可以通过画箭头、标记关键词语等方法,梳理出各个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理清文章的脉络。
2.注重音韵和韵律:古文诗词有其独特的音韵和韵律之美,学生在阅读古文时应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和韵律感。
可以借助朗读、诵读等方式,帮助学生进入古文的艺术世界。
3.注意熟悉常用虚词:古文中常常使用一些虚词和句法结构,理解这些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把握整个句子的理解至关重要。
常见的虚词如“之”、“者”、“乎”等,学生需要熟悉它们的词义和语法特点。
二、古文学习中的重要文学作品1.《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被誉为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论语》,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礼仪之道、家庭伦理、人际关系等重要思想。
2.《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集,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宫廷生活、自然景物、爱情、友情等各个方面。
学习《诗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3.《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代表作品之一,全书共有一百三十篇,记述了从上古时期到西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通过学习《史记》,可以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古文阅读中的重要考点1.古文的字词理解:古文中常常使用一些古代的词汇、典故、成语等,学生在阅读古文时要注意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古文的句子理解:古文的句子结构和句法常常与现代文不同,学生需要注意理解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3.古文的背景知识:古文中常常涉及到一些古代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文化习俗等背景知识,学生需要通过了解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来深入理解古文的内涵。
关于整理的古文

关于整理的古文
1. 《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家庭管理的重要性,也包含了对个人和社会秩序的整理。
2. 《论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句话强调了在进行任何工作之前,准备工作和工具的重要性,也可以理解为对工作环境和资源的整理。
3. 《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这句话传达了通过不断地减少和简化,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境界,也可以理解为对思维和行为的整理。
4.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这句话通过比喻,表达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应过于拘泥于手段和方法,而应关注真正的目的,也可以理解为对思维和行为的整理。
世说新语中容易理解的古文

世说新语中容易理解的古文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极富含义的古文,其中一些在《世说新语》中得到了精选和整理。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古代人物言行的书籍,它将这些言行记录并加以点评。
在其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容易理解的古文,它们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则容易理解的古文是:“吴越之间,赵子都为其人所备。
孟元老叹曰:‘但恐伯夷、叔齐生而不知太宰。
’”这段话讲述了赵子都在吴越地区备受人们尊敬和接待,孟元老却感叹说:“只是担心伯夷、叔齐生活在世上时没有被任用为太宰。
”这句话简单明了地表达了一个道理:有些优秀的人才可能会被埋没或者得不到应有的重用,这是一种令人遗憾和可惜的情况。
这段古文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优秀人才,尽可能给予他们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另一则容易理解的古文是:“贾充入洛阳,见其门,曰:‘人家敢不拜贾充者必杀之!’乡人解而从之者八九。
”这段话记载了贾充进入洛阳后,威逼门前的人们要向他下跪拜见。
然而,却只有八九人屈从于他的威胁。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现象:虽然有人可以依仗势力让别人屈服,但这种屈从并不是出于真心。
这段古文提醒我们,威逼利诱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忠诚与敬意,只有真正受人尊敬的人才能争得真心的拥护与支持。
还有一则容易理解的古文是:“朱弦三千,为君矢一。
”这段话表明,朱弦是一种用来射箭的弓弦。
这句话意味着,一根朱弦可以射出三千箭,但却只能有一支箭射中目标。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到虽然我们有能力和机会去做很多事情,但只有集中精力,选择一件事情并专心致志去做,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这些容易理解的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人物的思想和行动,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指导意义。
它们告诉我们珍惜身边的优秀人才,重视真正的忠诚与敬意,以及专注于一件事情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古文,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发,指导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和工作。
古文辞类纂原文与解析

古文辞类纂原文与解析我亲自记述与整理的古文辞类纂原文与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
以下是我提供的一些古文原文和解析,希望能够给您带来启发和帮助。
【篇章一:《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的言论。
这句话用到了一个比喻:“为政以德”,就像北辰一样,固守在固定的位置,而众多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这句话想要告诉我们,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应该以德治理国家,德行就像北辰一样,稳定持久,能够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篇章二:《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原文:采葛济兮,亦有本。
维子之敬兮,未定之敬。
解析:这是《诗经·国风·卫风·木瓜》中的一句诗。
诗中描述了人们采集葛藤,帮助庶民解决温饱问题的场景。
其中,作者表达出了对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敬畏之情。
作者认为,子女对父母的敬意应该是独立、坚定的,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动摇。
这首诗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展示了对家庭伦理和道德准则的关注。
【篇章三:《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盖据难知者,人情见而易之者也。
故夫学问之道,固为因循诚贞。
解析:这是《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一句话,描述了人们对于难以理解的事物感到困惑时的情感。
作者认为,学问的道路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来攀登。
只有坚守诚实、正直的态度,才能够获得真知灼见。
这句话给我们带来深思,提醒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要保持谦卑的态度,才能不断进步。
【篇章四:《易经·系辞上》】原文:系辞曰:天地有大德,不可得而独守。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解析:这句话出自《易经·系辞上》,展示了天地运行的大道和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对于君子来说,应该保持柔顺、顺应天命的态度。
而小人则追求私利,采取冒险行动以求幸运。
作者借此表达了人们对世界规律的认识和不同的选择。
2021古文《马说》拼音及解释整理

2021古文《马说》拼音及解释整理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解释:这段话的意思是,世界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马,也只能在奴隶人的手中受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被称为千里马。
拼音:shì yǒu bó lè, rán hòu yǒu qiān lǐ mǎ. qiān lǐ mǎ chángyǒu, ér bó lè bù cháng yǒu. gù suī yǒu míng mǎ, zhǐ rǔ yú núlì rén zhī shǒu, pián sǐ yú cáo lì zhī jiān, bù yǐ qiān lǐchēng yě.原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解释:这段话的意思是,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能吃掉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给它足够的食物。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华无法展现,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拼音:mǎ zhī qiān lǐ zhě, yī shí huò jìn sù yī shí. shí mǎ zhěbù zhī qí néng qiān lǐ ér shí yě. shì mǎ yě, suī yǒu qiān lǐzhī néng, shí bù bǎo, lì bù zú, cái měi bù wài jiàn, qiě yùyù cháng mǎ děng bù kě dé, ān qiú qínéng qiān lǐ yě?原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021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整理总结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整理总结1.《观沧海》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2.《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3.《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4.《次北固山下》中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6.《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7.《天净沙·秋思》点明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8.《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9.《论语》中,阐述生活中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10.《论语》中,阐述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的句子是:11.《论语》中,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12.《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13.《论语》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1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1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是:16.《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诗句是:17.《陋室铭》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18.《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19.《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20.《爱莲说》中用来比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句子是:21.《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22.《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是:23.《望岳》中表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24.《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25.《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26.《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27.《游山西村》中,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历来被人传诵的两句是:28.《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诗句是:29.《己亥杂诗》中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30.《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3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32.《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美妙境界的句子是:33.《黄鹤楼》中描写在黄鹤楼所见之景的句子是:34.《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35.《使之塞上》中巧妙地把自己孤寂惆怅的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36.《使之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诗句是:37.《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38.《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39.《饮酒》中表现诗人恬淡闲适的诗句是:40.《春望》中,杜甫移情于花鸟,以“,”这两句诗表达了感时伤世的复杂情怀。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整理2021

53篇理解性默写整理一、《论语》十二章1.《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十二章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十二章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论语十则》十二章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二、《鱼我所欲也》1.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舍生而取义者也3. 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曹刿论战》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惧有伏焉4、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5、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彼竭我盈的时候。
6、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五、出师表(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本文人物形象极其鲜明,请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
①“苟富贵,无相忘。
”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相同车,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
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精神。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句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
④“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句彻底否定了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
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2)“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抓住时机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 3)激怒众人(4)“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
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应者”,说明陈涉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前所料。
(5)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
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6)陈涉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司马迁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试说明理由。
作者司马迁对陈涉是肯定和赞扬的。
“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涉与一般的王侯齐列,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1、起义的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1)丹书帛曰“陈胜王”,臵人所罾鱼腹中(2)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4、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5、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6、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第一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段: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4)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不存在的“世外桃源”?该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理想?作者虚构一个与黑暗的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虽然是虚构的,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它所描绘的“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社会,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
当然,这种理想境界,不过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而且是一种不可实现的空想。
我们不去苛求古人,但不能不认识到这一点。
先写水色,然后写水清,再写水急。
动静两两结合,直接间接描写两两结合。
大家知道,山是静态的,生长时也是默默的,可是,这里24个字,就写出了夹岸高山昂扬的生命力。
这种写法,叫以动写静。
而且作者巧妙通过听觉来写,也就是说,有的泠泠作响,有的嘤嘤成韵,有的千转不穷,有的百叫无绝。
这样就形成了怎样的氛围?猿,本来是一种叫声凄厉的动物,俗话说“猿鸣三声泪沾裳”,可是在这里,我们却觉得是一种美妙的声音。
这里表面上喧闹、嘈杂,实际上,却都是自然界的非常和谐的声音,没有社会上、官场里、商场里,那种人声鼎沸。
这种嘈杂,是一种天籁之声,是上天构造大自然,让所有这些动物发出的真实的声响,是非常洁净的声音,它们发出声音,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马之声,也不是争权夺利之声,更不是风啸啸、马悲鸣,刀枪剑戟冲撞的厮杀之声!这里的声音,都是安静的,“洁净”的。
所以这是以闹来写静,或者是,以表面的繁杂来写单纯。
3、感受作者情感过渡、指导:由此可见,作者是怀着一种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赞美之情来描写的,请找出直接抒发内心情感的语句,并说说从中你还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情怀。
《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
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课文开头第一句说:“永州之野产异蛇”,接着从三方面对这种蛇之“异”进行描述。
请你指出这种蛇哪三方面“异”,并用原文具体说明。
蛇之形异:黑质而白章蛇之毒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蛇之功用异: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杀三虫,去死肌)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__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3)“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人诗赋。
(4)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5)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____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分别默写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和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在滁州时,除了开发幽谷泉,兴建丰乐亭及醉翁亭以外,还进行了其他一些建设,如在丰乐亭景区建设了醒心亭,特请曾巩作《醒心亭记》;在丰乐亭附近辟建练兵场,作训练民兵之用,以保卫地方;又维修损毁严重的滁城,使滁州之城更加坚固和壮观。
有人读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从他悠游山水、饮酒作乐的表现,以为他因受贬守滁,是处于不问政事的消沉状态,显然是不正确的。
欧阳修在滁州,对于政事实行的是“宽简”政策。
所谓宽简,顾名思义就是宽容和简化,办事遵循人情事理,不求搏取声誉,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了。
这是他一生为政的风格。
他后来曾权知开封府,前任是有名的“铁面老包”,即包拯,威严得很;而他则持以宽简,办事往往不动声色,同样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
清朝时,有人曾将他与包拯相比较,在开封府衙东西侧各树一座牌坊,一边写着“包严”,一边写着“欧宽”。
第一段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点出了作者游醉翁亭的原因。
下文每一段都写“乐”,第二段的朝暮、四时“乐亦无穷也”,第三段的“滁人游”“太守乐”,第四段的鸟、人、太守的乐,全文都是以“乐”字为线索贯穿全文。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表明太守醉在“山水之乐”。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寄情于山水。
“醉能同其乐”中“其”具体指代“滁人”“众宾”。
太守因为能和滁洲百姓、众多宾客一同快乐而醉了,这是一种与民同乐的乐趣。
所以这样看来,太守的“醉”仅仅是一种表象,而真正的是内心的快乐。
所以这个“醉”虽然表面上是喝酒喝醉了,通过我们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有更好地解释为“陶醉”。
太守陶醉在这美妙的山水之间,陶醉在与民同乐之中,这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所以开始就说“饮少辄醉”,那是因为太守之乐其乐也!山水之乐,这是人人都能够体会得到的,不算最奇。
只有写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更主要的还有滁洲百姓,政治清明,百姓和乐,太守和滁洲百姓一起来享受山水之乐,这就非同寻常了。
这就是在诗情画意背后的一种深层的内在美——与民同乐,这也是欧阳修在文章中寄托的政治理想,是一种高境界的真正的“乐”,这就是范仲淹笔下的“古仁人之心”啊。
过渡、指导:本文如此高境界的“乐”,洋溢于字里行间,下面请同学们品读课文中你最欣赏的句段,评析文句、交流你的见解。
看作者是如何用语言绝妙的表达这种“乐”的。
学生活动:研读、交流。
小结:示例1:(从修辞的角度)文中多处运用对偶的修辞,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用对偶的修辞,描绘了山间的朝暮景色的变化,生动而简洁。
示例2:文中对“众宾欢”“太守醉”的描述,用语简洁,且很风趣,真正表现出一个“乐”字。
示例3:对“滁人游”的描写,用几个恰当的动词,就把形形色色的游人的欢快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歌”“休”“呼”“应”“往来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