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讲义整理汇总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文字篇》PPT课件上课讲义

《古代汉语文字篇》PPT课件上课讲义

3、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
涂,本义是一条水的名字,假借为道路义。后 来就造个“途”字表示道路义,如《史记·主 父偃列传》:“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齐,本义为齐平,假借来记录“齐敬”的“齐” 这个词(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表示祭祖之 前对祖宗的崇敬。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齋” (斋)。“齋”承担的是“齐”的假借义。
1、繁化
骨,本来写作冎,后来加肉,成为骨,表意就 更清楚了。
采,本来从手从木,后来又加提手旁,表意也 更明确了。
齿,甲骨文象口中有牙齿之形,后来又加声符 止,成为一个形声字。
益,本来表示水从器皿里溢出来的意思。后来 被借作利益和副词的益之后,于是又加水旁, 成为溢字。
2、简化
分为三种情况:
➢ 一是将原来形体复杂的图形文字线条化、 符号化。
章,从书写结构讲,分为立、早两部分, 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早章”。古汉 语讲汉字的结构,主要是从造字角度讲 的。章是由音、十两部分组成,东汉许 慎的《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章。 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书写结 构只能告诉人们一个字的写法,造字结 构则能体现一个字的本来意义。“乐竟” 是指音乐告一段落。
第三节 古书的用字
一、古今字 二、通假字 三、异体字 四、繁简字
一、古今字
➢ (一) 什么是古今字 ➢ (二)古今字的分类 ➢ (三)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 (四)古今字的意义关系 ➢ (五)古今字与异体字、通假字的关系
(一)什么是古今字
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 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 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 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 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 字”。例如“暮”这个词,本来用“莫”来记 录,后来写作“暮”,“莫”和“暮”就是古 今字的关系,“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 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古代汉语专题讲义

古代汉语专题讲义

第一部分文字文字部分凡五章,讲述汉字的性质、产生、字形结构及发展演变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概念。

第一章汉字的产生和性质 P3汉字是为克服汉语时空上的制约而产生的帮助交际的符号系统。

汉字的历史悠久,其产生大约在五六千年之前,大汶口时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

到甲骨文时期,汉字已经成为成熟的文字体系。

汉字是在图画的基础上产生的,象形表意是它的基本形式,汉字几千年的发展一直没有脱离表意的方向。

汉字是适应汉语的需要而产生的,汉语是非黏着的孤立型语言,它的音节直接与意义相联系,是表意的语音单位,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汉字的性质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学习要点:1、文字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2、结绳、契刻和八卦与汉字起源的关系。

3、图画与文字起源,文字画与图画文字。

4、石器时期陶器上刻画的符号的类型及其特点。

5、汉字体系的形成。

6、如何判定一种文字的类型。

7、构成汉字的三种字符。

8、教材所说的“表意文字”的概念与西洋学者所用的“表意文字”的概念有什么不同。

※学习内容一、什么是文字文字:是帮助人们扩大交际范围,记录有声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

文字的产生(1)绘画(艺术)(2)文字画→图画文字(原始文字,图形固定化,记录语言中的声音和意义)文字是由图画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是人们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

图画的抽象化即形成文字画,这是图画发展成文字的第一步。

在成熟的文字产生以前,我国的原始绘画已经相当发达,如仰韶文化遗址出土彩陶上面的图案就可看作后来文字的先声。

二、汉字的产生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

结绳、契刻、八卦都不是文字。

具有文字性质的记号:仰韶期(距今约七千年左右)半坡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汉字:大汶口期(距今约五千年左右)的陶器刻划符号。

依据:1、具有与甲骨金文一样的象形意味。

2、已出现合体会意字。

3、字形已固定化,各地有共同形体。

汉字体系的雏形:出现在奴隶制社会的早期——夏代。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一、中古汉语史
1、中叴汉语是汉语从西汉时期开始,到宋代的一个发展阶段;
2、中古汉语的发展是汉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汉语的积极影
响至今仍在。

3、中古汉语的词汇脱胎于西汉语,但与现代汉语的词汇存在很大不同。

4、中古汉语的发音差别也比较大,属于变调语言,声调改变词义的
方式也有很多,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

二、中古汉语的文字
1、中古汉语使用的文字有两种:秦汉文字(即甲骨文)和隶书,前
者一般用于官用文书,后者用于普通百姓书写。

2、秦汉文字又称甲骨文,指从西汉到明朝之间出现的一种古老的汉
字文字,它是汉字的始祖,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文字。

3、隶书则是汉字书写技法之一,它是中古汉语使用的官方文字之一,是中国经典的文字,它的灵活性强,可以表现汉字的特殊形态。

三、中古汉语的语法
1、中叴汉语的语法又分为句法和句式两部分。

2、句法指的是语成语法规则,汉语的句法主要有动、不动、状语、
定语等。

3、句式指的是组成句子的形式和结构,中古汉语的句式有主谓宾结构、主宾状补结构、主谓补宾结构等。

四、中古汉语的文类
1、中古汉语的文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礼仪文章、礼记、汉书、史记、世说新语等。

2、礼仪文章是对礼乐仪礼。

古文字学概要

古文字学概要

古文字学概要
古文字学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到解读古代文字,包括使用古代文字所表达的语言、文化、历史、地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是一门涉及跨学科的学科,以文献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为基础,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来分析、破译和解释古文字,揭示古代人类生活和认知的历史信息。

古文字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代汉字的破译和解释:古文字学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破译和解释古代汉字,揭开古代汉字的神秘面纱,从而阐明汉字的演变和历史意义。

2. 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剖析社会文化、历史和地理以及语言等方面的信息,为研究人类的社会文化历史提供重要的资料。

3. 古代文字所反映的古代社会和文化:通过古代文字对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内容进行研究,掌握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和演变,推测当时人们的思想、信仰、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4. 古代文字的使用和流传:从古文字的使用和流传中深入研究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研究古文字之前,必须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语言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使用相关工具和技术进行研究。

古文字讲义

古文字讲义

古文字学参考书目:1.唐兰《古文字学导论》齐鲁书社,1981年。

2.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1985年。

3.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文物出版社,1987年。

4.陈伟湛、唐钰明《古文字学纲要》,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

5.朱顺龙、何立民《中国古文字学基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6.刘翔等《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1989年。

讲课章节:第一章:商周甲骨文第二章:商周金文第三章:战国文字第四章:古文字考释方法第五章:古文字学简史引言古文字学以古漢字和各種古漢字資料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古文字的範圍1.按照中國傳統文字學的觀點﹐古文字指先秦時代的漢字。

2.現代的文字學者多數認為秦統一後的篆文﹐即所謂小篆﹐也應該劃入古文字的範圍。

3.20世紀70年代以來﹐有不少秦和西漢早期的簡牘和帛書出土。

這些簡帛上的隸書﹐字形還保留著篆文的不少特點﹐跟後來成熟的隸書有明顯區別﹐因此有人主張把秦和西漢早期的隸書也看作古文字。

按照這種意見﹐古文字可以說是隸書成熟之前的漢字。

古文字學的內容在中國﹐對古文字的研究開始得很早﹐但是﹐長期以來是包含在作為“小學”一部分的傳統文字學和以古銅器和碑刻等為主要研究對象的金石學裡的﹐一直到20世紀才有“古文字學”的名稱。

人們所說的古文字學﹐內容並不一致﹐大體上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

廣義的古文字學既包括對古文字本身的研究﹐也包括對各種古文字資料的研究。

後一方面的研究繼承了金石文字之學的傳統﹐主要以各種古代遺留下來的實物上的古文字資料(如甲骨卜辭﹑銅器銘文等)為對象﹐著重於釋讀這些資料﹐弄清它們的性質﹑體例和時代﹐並闡明研究這些資料的方法﹐這方面的研究也有人認為應該稱為古銘刻學。

在廣義的古文字學裡﹐這方面的研究往往被視為重點。

狹義的古文字學主要以古文字本身為對象﹐著重研究漢字的起源﹐古漢字的形體﹑結構及其演變﹐字形所反映的本義以及考釋古文字的方法。

狹義的古文字學是文字學的一個分支。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

八十年代初,国内学者开始倡导语素文字或表词文 字说。郑林曦先生认为汉字是记写汉语单音节的词或词 素的文字。尹斌庸先生认为“一个汉字基本上代表一个 语素,从语言来说。一个汉字又代表一个音节”,从而 把汉字定名为“语素——音节文字”。高明先生认为 “汉字不仅每字各代表一个音节,而且还具备独立的词 义,所以应该区别于一般的音节文字,而称之为音节词 字”。文武先生则称称现代汉字为“语素文字”,古汉 字为“词文字”。
周大璞和崇冈先生分别撰文支持姚先生的观点。 不过,他们着眼的对象始终是假借字。假借字确是 纯粹的表音字,但是即使在甲骨文中,假借字的使 用频率也只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另有百分之二十以 上的字是不容忽视的,用假借字来代表整个汉字未 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否认形声字的形符的表义作用 是不符合现实的。就是在中小学汉字教学中,形符 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后来,他在《中国文字学》里说:“我的文字学 研究对象,只限于形体,我不但不想把音韵学找回 来,实际上,还得把训诂学送出去。”至此,训诂学 也从汉字学中独立出去,汉字学只研究汉字的形体, 不专论汉字的音与义。汉字学就成了“研究汉字的形 体和形体与声音、语义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求术语的准确性, 学界把中国文字学改称汉字学。如蒋善国先生、王 凤阳先生的文字学著作就名为《汉字学》,有的学 者又称之为 “汉语文字学”。
这个定义是不够严密的。其实一定的象征性符 号表示的不是整个词或词素(因为词、词素是音义 结合体),如:“日”这个字符直接记录的是“日” 这个词的义;“ (我)”这个字符记录的是“我” 这个词的音,“ ”这个字符中“ ”与“ ”
这个词的义有关,“撩”表音。
这个定义也不能解释下面的情况:一,单纯表 示语音的汉字是很多的,如假借字和记写音译词的 字(实际上也是假借字);二,汉字中有“一”、 “二”、“三”之类的记号字,特别是进入隶楷阶 段后,记号字的数目是相当大的,这类字的字符既 不直接记义也不直接记音。

吐血整理的古代汉语重点整理

吐血整理的古代汉语重点整理

吐血整理的古代汉语重点整理古代汉语重点整理(根据范新干和郭攀,欢迎补充)因为范新干给出了具体页数,所以就只列出了相应内容。

一、文化常识历法部分:年、岁:年和岁有不同的意思。

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阴历年,一年12或13个月,354或384日。

岁相当于今天的阳历年,一年12个月,365或366日。

“岁”的意义来源于岁星(即木星)。

岁星在天空运行一周的时间约等于人间谷物成熟十二次,于是把岁星运行一周的十二分之一称为一岁。

岁也就是现代天文学所谓回归年,又叫太阳年。

三正:春秋战国时代有夏历、殷历、周历三种历法。

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岁首月建不同。

“建”指“斗建”,即北斗所指的时辰,由子至亥,每月迁移一辰。

“正”即“正月”,岁首之月。

因三种历法的正月不同,所以叫“三正”。

夏历正月北斗指寅,周历北斗指子,以此类推得出其它月份。

诗经中(一之日,二之日等)用的是周历,现在用的农历都是夏历。

四时:又叫“四季”。

因气温、雨雪情况依次冠以春、夏、秋、冬四个名称。

后来依夏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分别称为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分别称为孟冬、仲冬、季冬。

分至和气:分至就是二分二至,即冬至、春分、夏至、秋分,以此将一回归年的长度划为四等分。

划为二十四气是包括分至在内在二十四个历法术语,用它们把一回归年等分。

朔望、弦晦和时辰:一月之中有几日分别叫做朔、上弦、望、下弦、晦。

这是根据太阳、地球、月亮运行的不同角度而定的。

初一日叫“朔”,取日月合朔后的第一日之义,即月亮居中三个天体成180°;十五或十六日叫“望”。

三十或二十九日为晦,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取义于月光隐去。

周以前的文献中从朔到上弦叫“初吉”,从上弦到望叫“既生魄”(魄有时写为霸),从望到下弦叫“既望”,从下弦到晦叫“既死魄”。

姓名部分:姓、氏: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上海大学 历史文选讲义古文字学讲义

上海大学 历史文选讲义古文字学讲义

第一讲:中国文字形体演变概述历史知识的储备地理知识储备齊嘗臨鑒邊实际是汉字(ABC)表意文字——音上的千差万别时代概念形体概念纵向的字形演变真草隶篆——倒过来才是历史篆以下只是基本定型——前面还有很长路:书法体与字形体“隶变”————“古文字”甲金篆隶试举一组字形的演变线索:女(高69—70),立(高71)、长(高74)疒(高77)咼(高78)、手(高81)、止(自编)、耳(高91)、自(高91)、虎(裘63)(练习)1—10的数字(练习)重要偏旁:女、手、止、人、大、疒、心、牛、羊、虎、隹、衣、丝、斿、宀、门(半)、矢、水、王、玉……:试讲一则西周金文形体演变,自恭、懿以后变得剧烈。

趋势:线条化、平直化对不能算笔道的方块、团块的改造:P47,平直化:中间美术化也能降低象形程度:P47下所谓“鸟虫书”:只美观,不实用看《大盂鼎》(部分练习)《史籀篇》、字书、周宣王(BC827—782)P50—51秦国文字相对西周晚期字改动最少,与籀文多相合,但不是秦国文字“大篆”的不科学(小篆以前,西周晚与石鼓)六国文字:不止六国俗体的泛滥秦国正体与俗体之间不象六国文字那样战国中期以后铜器文字改铸为刻,包括中山王那样的长篇(晋系)(侯马)所谓“蝌蚪文”P56(参中山王)六国文字的差别:“异形”P57歲(鄂君启节)(楚系)今天文字的“古文”痕迹P55三体石经P55——后图P58楚国正俗之间的差别实物:石鼓、诅楚(练习)、小篆(参说文字形),篆之为刻P66,正式参照(峄山)薦秦国文字形体趋势:规整、匀称程度不断提高P63(弯曲、平直)小篆的形成:P65隶书形成后小篆的行用(印章、金石)小篆练习(帝尧……填字),《峄山刻石》(提问单字)——篆隶之间的革命性变化(去象形,笔画简省,笔画平直)P84“随体诘诎”用方折改变圆转P68隶书对篆文字形的改进:P82——85(辅导学生看)(多加练习)六国俗体也有向隶体演变的趋势:如果秦没统一隶书:低贱,书写快、行用广,“贱隶”:秦代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汉代通行:隶书、草书西汉武帝朝可以看作隶书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分界点滞后现象,是并存的,不是那么壁垒分明P78东汉晚期碑刻隶书很漂亮,书法P75东汉中期:新俗体、新隶书东汉晚期:新隶书和草书结合成为行书汉魏之际:在行书基础上形成楷书复古现象:P76金石较简牍古,国家文书比一般文章古,P78隶书特点(标准):P78倒数第二段:挑法和波势:向横向、两边发展——与篆文向竖不同所谓“八分”书——成熟汉隶:书写很快,昭宣之际就形成看熹平石经(参图)练习(离骚)(临摩)史书、佐书(隶书别名):官府从事文书工作称书佐和史P81,先是官吏,再推广民间,抄写快速的需要,章草即汉代的草书,大概是写得比较规整。

古代汉语文字知识

古代汉语文字知识

汉字知识一,汉字的性质与发展⒈性质:表意文字,字形与字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牛()水()。

⒉起源:①结绳说:《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易之以书契。

”②八卦说:③仓颉造字说:《韩非子》:“古者苍颉之作书也。

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

”⒊发展:甲骨文(殷墟文字、甲骨卜辞)→金文(钟鼎文、铭文)↗古文(东方六国文字)(至:)↘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秦隶→汉隶)楷书二,传统文字学分析汉字的理论方法。

⒈“六书”理论“六书”首见《周礼》:《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今用许慎之名、班固之序许慎:最早对“六书”理论系统阐述并用来研究汉字结构的人。

四体二用:四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六书↗↘二用:转注、假借(用字)三,汉字结构分析㈠象形:①许氏定义: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②定义:通过勾画事物轮廓特征造字。

如:人()、羊()、犬()、虎()、止()、眉()、州()、斤()、马()、口()、齿()、自()、耳()、雨()、鸟()女()、又()牢()㈡指事:①许氏定义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②定义给象形字增加指示性符号或单纯用指示性符号造字。

增加指示符号:本():树根末():树梢立():站立之():到,前往甘():味美曰():说话刃():刀刃寸():寸口单纯用指示符号造字:一()、二()、三()、亖()、上()下()中()㈢会意①许氏定义:会意者,比类(事物)合谊(意义),以见指撝(意义),武()、信是也。

②定义合数字成新字,合数义成新义。

莫():从日在茻中,傍晚字():从宀从子,生子休:从人从木,休息相:从木从目,看、审看逐():从豕从辵,追逐牧():从牛从攴,放牧林:从二木,树林光():从火从卩,明亮,光亮㈣形声①许氏定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古文字学重点整理

古文字学重点整理

合集6834合集6075正合集6075反致祭对象(帝、祖先、重臣、自然);2.祭祀时间(白天、晚上各时段的专称);3.祭祀地点、宗庙场所;4.入祭的牺牲种类、数量、性别、毛色;5.祭祀方式(祭名—周祭:翌、(才)、祭、(肜)、劦,合祭,特祭)、用牲方法(祭法);贡纳者等〕。

下面是宾一类《合集》1027——祭祀癸卯卜,殻:(侑)于河三羌、卯三牛、尞三牛?癸卯卜,殻:尞河一牛,(侑)三羌、卯三牛?癸卯卜,王侑于且(祖)乙二牛?用。

癸卯卜,王(祈)于大甲?宾一类《合集》137正宾一类《合集》137反《合集》10405正《合集》10405反效卣(器名摹本)解读:隹(唯)四月初吉甲午,王雚(觀)于嘗公東宮,内卿(納饗)于王。

王易(賜)公貝五十朋,公易氒(厥)子效,王休貝廿朋。

效對公休,用乍(作)寶(尊)彝。

烏乎(呼),效不敢不邁(萬)年夙夜奔徒(走)揚公休,亦其子子孫孫(永)寶。

注释:今见同铭者有尊、卣各一件。

铭文记述了公在东宫饗礼于王。

王因此赐公贝五十朋,公又以其中的二十朋转赐于子效,效因而作器以扬公休。

此二器器形和纹饰均具有西周中期的特点,且铭文中的东宫和效这个人均见于恭王时器曶鼎,因此时代上大体应相当,郭沫若先生以为是孝王时器。

利簋(武王)征商,隹(唯)甲子潮(朝),歲鼎,克聞,夙又(有)商。

辛未,王才(在□,易(賜)又(右)史利金,用乍(作)(檀)公寶(尊)彝。

大意:周武王伐商,在甲子那天清早,岁星当头,有利於征伐。

史官利观测并及时报告了这一天象。

从而能在次日早晨占有商都。

辛未日,武王在□赐给右史利青铜。

利因而制作了这个用来祭祀先人檀公的珍贵礼器。

柞伯簋隹(惟)八月辰才(在)庚申,王大射才(在)周。

王令(命)南宮率王多士,師□父率小臣。

王□(字读“迟”)赤金十反(鈑)。

王曰:“小子、小臣,□(字读“敬”)又(有)夬(音jue),隻(獲)則取。

”柞白(伯)十(稱)弓,無灋矢。

王則畀柞白(伯)赤金十反(鈑),□(字读“遂”)易(读为“賜”)□(字读“柷” ,音zhu)□(从木从虎)。

古代文字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字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字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1. 中国古代文字起源于甲骨文甲骨文是指商代末期至西周初期使用的一种文字,它出现在用于祭祀活动的甲骨和殷墟地区的龟甲骨上。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它标志着中国文明史上文字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金文的出现金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文字形式,它使用于铜器和玉器上,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重要形式。

金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的形体更加简洁、工整,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的形态逐渐向简练、规范的方向发展。

3. 篆书的形成篆书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它起源于战国时期,隋唐时期达到了成熟。

篆书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形态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文字的书写更加美观、规范。

4. 隶书的发展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形式,它起源于战国时期,汉代达到了高峰。

隶书的发展标志着古代文字的书写规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它的书写规范、工整,成为古代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5. 隶书向行书的演变行书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形式,它起源于汉代,魏晋时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行书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书法的书写形式更趋于活泼、自然。

6. 行书向楷书的转变楷书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形式,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唐代达到了高峰。

楷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书写形式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书写形式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古代文字的主要特点1. 千姿百态古代文字的形态千姿百态,创意丰富,形态多样,充满了浓厚的风土民情和时代气息。

2. 内容繁复古代文字的内容繁复,包括祭祀活动、祈福祭祀、宴会宾客、祭祀告文等等。

这些内容丰富多样、熠熠生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形态。

3. 功能多元古代文字的功能多元,既可以作为语言文字,也可以作为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古代文字的多功能性。

4. 精美绝伦古代文字的书写形式精美绝伦,书法工整、规范,反映了古代书法艺术的高水平。

古文字学基础讲义1

古文字学基础讲义1

派則認為,凡是用來傳遞資訊的、表示一 定意義的圖畫和符號,都可以稱為文字。 “文字”既可以用來只一個個的字,也可 以只記錄某種語言的文字符號的整個體系。 文字產生的技術條件出現的比較早,但社 會條件卻出現的相當晚。 社會生產和社會關係
納西圖畫文字
人射鹿
唐蘭《中國文字學》


书绳《 契而易 。治经 ﹂, 后系 世辞 圣传 人》 易﹁ 之上 以古 结 ·


汉 字 始 于 结 绳
为﹁ 表把 大人八 文约 物卦 字《,当 易是作 之经 刘 汉 祖》师字 六 矣十培起 四,源 。卦他的 ﹂ ,说代 :

汉 字 始 于 八 卦
竹 木 算 筹 表 示 卦 数
八卦的卦爻与数字有关,但是八卦只不过是三个奇
数或偶数的排列符号,是原始社会占卜的一种记事 符号,从其来源和用途可知,不是记录语言的文字。




从历史上看,两种说法均 是用来帮助记忆的方式,前者 起传递信息、记事备忘的作用, 后者是原始社会占卜的一种记 事符号,它们既没有社会意义, 也无法发音,更重要的是它们 不能像文字那样起记录语言和 传播语言的作用。
古文字基础
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
主讲:历史文化学院 王帅
文明社会“始于标音字母的发明和文字的使用”。
路易斯· 亨利· 摩尔根 Lewis Henry Morgan
(1818 – 1881)
文字的性質
• 文字的定義與性質 • 狹義: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 廣義:人們用來傳遞信息的、表示一定意 義的圖畫和符號。 • 文字是語言的符號,其本身也有所使用的 符號。 • 各類文字的字符可歸納為三類:意符、意 符和記號。
西安半坡陶器符号

古文字学2第一二章

古文字学2第一二章

加注义符
翼-翌 它-蛇 莫-暮
加注音符
风 鸡 裘
一字分化:
在古汉字里,为了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 字形的不同用法,往往采用字形分化的 办法。
大-大、夫 月-夕、月 示-示、主
形声字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文字表达语言的明 确性,是文字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 要的步骤。
在形声字出现之后,原始文字大概还需要经 过多方面的改进,才能发展称为能够完整地 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估计在不断增加新字 的同时,至少还需要进行这样一些改进:逐 渐摒弃文字画式表意手法,简化字形并使之 趋于比较固定,使文字的排列逐渐变得与语 序完全一致。
学习要求:
了解汉字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汉字在 各个发展阶段中的特点
掌握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表意字、形 声字、假借字等。
掌握《说文》五百四十部部首的字形演 变序列。
学习出土文字资料和考古资料的综合运 用。
参考书目: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陈世辉、汤馀惠《古文字学概要》,福
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
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
几何形符号,见于仰韶、马家窑、龙山和良 渚等原始文化的陶器上,偶尔也见于骨器和 石器上。
已发现的半坡类型(距今六七千年)符号, 绝大部分都刻在同一种陶器的同一个部位 上,规律性很强。有些符号不但重复出现在 很多个器物上,而且还出现在不同的遗址 里。看来这些符号,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 很可能已经比较固定地用来表示某些意义 了。如个人或集体的标记。
(二)文字形成过程的推测
技术条件:人类早已会用实物、图画或 符号来记事表意。
文字的产生是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的。 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还没有发展到使 人们感到必须用记录语言的办法来记事 或传递信息之前,他们只可能直接用图 画来代表事物,而不会想到用它们来记 录事物的名称——语言里的词。通常要 到阶级社会前夕,文字才有可能出现。

古代文字的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字的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字的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古代文字,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利用各种工具创造的书写系统。

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象形文字、指事文字、会意文字、形声文字和表意文字五个阶段。

1. 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人们用图画来表示实物或抽象概念的一种书写系统。

最早的象形文字可以追溯到距今约60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

2. 指事文字指事文字是用简单的图形符号表示物体或抽象概念的书写系统。

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指事文字进一步简化了符号的形态,使得书写更加简洁。

3. 会意文字会意文字是表示一种概念的符号,由两个意义相对相关的象形或指事字组合而成。

这种文字系统在象形文字和指事文字的基础上,更加精练地表达了抽象概念。

4. 形声文字形声文字是一种表示意义和音值的文字系统。

这种文字的构成包括表意部和声旁部两个部分,表意部用来表示意思,声旁部用来表示音值。

5. 表意文字表意文字是一种由许多独立的符号组成的书写系统,每个符号都代表一个词语或词义。

这种文字系统因为构造复杂,对书写者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要求较高。

二、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字在不同的地区和历史时期,人类创造了许多著名的古代文字。

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字主要包括:中国的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埃及的象形文字、德米特和希腊的黑发文字、印度的梵文、雅演文、古代巴比伦的楔形文字、阿卡德文字,马雅文、古代高棉的梵文,古代印度尼西亚的巨大石雕都有自己独特的古代文字。

三、古代文字的记号与发展1. 记号古代文字的记号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和意义的符号。

这些符号可以通过绘制,雕刻,或印刷等手段来记录。

古代文字的记号包括象形记号,指事记号,会意记号,形声记号和表意记号等。

2. 发展古代文字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展现出了多种多样的特点和形态。

古代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象形记号到更加复杂的形声记号,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对语言和文字的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

古代汉语文字学部分知识点

古代汉语文字学部分知识点

古代汉语文字学部分知识点●汉字的产生(俗、雅正)●汉字的传说●1、伏義氏始作八卦●2、神农氏结绳而治●3、仓颉造字●考古发掘●汉字起源八千年说●汉字起源六、七千年说●汉字起源四千年说●汉字起源三千年说●汉字的性质●表意文字●1、汉字是应运而生的●2、汉字产生是需要过程的●3、汉字与图画、刻画符号有关●4、汉字产生的意义重大●汉字的发展演变●甲骨文●(1)笔划瘦、细长,为刻写方便,常改曲笔为直笔。

仍有较强的图画性●(2)字体尚未定形,不拘笔画,不拘向背,不论形象●(3)异字同形。

就是一个字形同时代表两个既无孳乳也无假借关系的字●金文●1、笔划较粗,多繁笔、圆笔●2、趋向定型化●3、形声字大量增加●4、象形性弱化,符号性增强●战国文字●1、形体歧异多●2、俗体使用广泛●小篆●1、结构定型(偏旁部首定型)●2、符号化(表意抽象化、笔画线条化、书写规整化)●3、构形系统性加强(基本构件、组合模式、构形理据、层次组合四要素●隶书(古今文字的分水岭)●1、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变篆书圆转的笔道●2、用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3、书法上有挑法、波势和波磔●楷书●1、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2、点画形态丰富●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缺陷●1、义符表义不具体●2、声符标音不准确●3 、形体上义符和声符的位置有时难辨认●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 依声托势,令长是也●因形求义●概念●训诂学术语,传统训诂学的重要方法。

根据上古汉字的字形,分析它的结构,求得它的构意(笔意),从而理解字的本义。

●原理●“仓颉之初作文,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据义构形●作用●1、有助于准确地把握住句中某个字的含义,从而深入、具体、形象地理解文辞的意思。

●2、有助于了解和把握有关字群的相关含义。

古代汉语资料整理大二(上)

古代汉语资料整理大二(上)

古代汉语资料整理大二(上)古代汉语资料整理大二(上)一、名词解释1、甲骨文:又称卜辞、殷墟文字、契文等,主要是指商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用于记录祭祀占卜文字,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记录上古汉语的系统文字。

P72、金文:又称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是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

始于夏商,盛于两周,延续至秦汉,在这里主要是指鼎盛时期的西周金文。

P103、籀文:战国文字中的秦系文字,因西周末年周宣王太史籀曾作《史籀篇》(用来教授儿童识字之书),故后世称为籀文。

4、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标准字体,其命李斯将“史籀大篆”略加省改作为规范文字,故小篆成为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的规划化字体。

同时,小篆也是古文字的终结。

P145、累增字:本字为假借义所专用,另造表本义的字或另借他字表本义。

如“它”本义为蛇,“它”假借为代词并为其所专用后,遂造“蛇”字以表本义。

这一后造的表本义的字一般称为累增字。

P546、后起本字:本字仍表本义,为假借义另造字。

这个本字是后来才造的,一般称为后起本字。

7、异体字: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录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构形有异的字。

如棄和弃P808、词的本义:指词在文献语言中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P105PS:P62(应该是填空,也注意一下)独体字:指单独成字的结构类型,它们不可拆开分析。

合体字:指由若干字符结合而成的结构形体,它们可以拆开分析。

二、简答题1、隶变的特点P18所谓隶变,是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是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金文字)的一次质的飞跃。

以秦汉之际的变革最为剧烈。

这一演变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即特点)可主要归结为如下几种:⑴同化所谓同化是用一个新的构件取代篆书中的不同构件。

例如泰、春、舂、奉、奏等五个字,在篆书中它们的上部都是不尽相同的两个构件的组合,隶变之后都被同一个新的构件“ ”所取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字学讲义整理
【ppt4】
盟書:記錄盟約的言辭,也叫做載書。

【ppt5】
简帛:我国在纸张发明以前,用于书写的材料主要是简帛。

简最迟在商代初年就已经使用,帛的使用大概稍晚一些。

战国时代——楚简。

历史上竹简的发现:孔子壁中书
❖《论衡·正说》:“考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教授堂以为殿,得百篇《尚书》于墙壁中,武帝使使者取视,莫能读者,遂秘于中,外不得见。

至孝成帝时,征为古文
《尚书》学。


❖《汉书·艺文志》:“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

凡数十篇,皆古字也。

……孔安国者,孔子后也,
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


❖《论衡·正说》:“至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

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

而《尚书》
二十九篇始定矣。


汲冢竹书:晋武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一说“安厘王”)墓,得到简牍数十车,后世叫做“汲冢竹书”。

《周易》、《竹书纪年》、《穆天子传》。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魏之史书,凡十三篇,宋时亡佚
清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
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
《今本竹书纪年》,系出后人伪托,可参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简文内容:1.书籍:信阳竹书: 三代周公先王
郭店竹书:儒家和道家文献
上博竹书:儒家、道家、兵家及杂家等
❖有学者断言,“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


2.遣策
3.占卜祭祷:主要是为墓主人所患疾病及仕途的前景进行占卜和祭祷。

4.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岁”篇有“秦楚月名对照表”。

5.日书:选择吉凶之书,仅见于九店简
6.司法档案:主要出自包山简
【ppt6】
籀文:西周宣王时的太史籀着有《史籀》十五篇,《史籀》所用字体后人叫做籀文,也有人叫它做大篆。

据今本统计,《说文》所收籀文共220余字。

上博竹书字典《字析》。

小篆:春秋、战国之交,中国社会剧烈变化,这对汉字形体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春秋以前,文字为统治阶级服务,春秋战国之交,文字开始扩散到民间。

进入战国,使用和掌握文字的阶层与范围进一步扩大,汉字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加。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书同文字”使文字规范化。

李斯---《仓颉篇》
赵高---《爰历篇》小篆
胡毋敬---《博学篇》
1.小篆是秦代通行的标准文字
2.小篆是沟通古今文字的桥梁
3.《说文》是一部关于小篆的字典
隶书:隶书名称的来历:《艺文志》:施之于徒隶
《晋书.卫恒传》:令隶人佐书
出现的时间:西汉时隶书取代小篆。

隶书的特点:
【ppt7】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一部自秦汉以来文字学方面的总结性的著作,为后代的文字学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说文解字》写成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
上书于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

全书共十四卷,分540部首,按部首系
字,共收9353字,重文1163字,每个字都做有字形、字义和字音三方面的
解释和说明。

《说文》收录的字体以小篆为主,同时兼收古文和籀文。

唐李阳冰《说文》
宋徐铉大徐本《说文》——《说文解字》
徐楷小徐本《说文》——《系传》
徐铉对《说文》的校订工作,主要有三项:增加反切、增加注释、增加新附
字421个。

清代《说文》学: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桂馥:《说文义证》
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小篆的字形及许慎的说解有一部分是错误的;《说文》成书于东汉中
期,当时人所写的小篆的字形,有些己有讹误;包括许慎在内的文字学者,对
小篆的字形结构不免有错误理解,因而有时导致对字形的篡改;《说文》成书
后,屡经传抄刊刻,又造成了一些错误。

如果没有《说文》,很多字的形体结
构就会弄不清楚,很多字在古文字里的写法跟在隶、楷里的写法就会联系不起
来,还有不少字甚至会根本失传。

总之,要研究汉字的结构和历史离不开《说
文》。

过去的很多文字学者迷信《说文》,也是不对的。

我们应该尽量利用己有
的古文字数据来纠正、补充《说文》,使它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甲骨文编》:1934年孙海波编着,196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修订。

《金文编》:1925年容庚编着。

1985年四版。

2001年严志斌《四版金文编校补》
韵书:1.《古韵通晓》:陈复华、何九盈着。

全书把古韵分做三十部,按韵系字,然后再把声母相同的字罗列在一起。

2《上古音手册》:唐作藩着。

按照现代汉语拼音排字。

古文字字典:商代《甲骨文编》甲骨文
两周《金文编》金文
战国《战国古文字典》
《战国文字编》
《楚文字编》
商代到战国《古文字类编》甲骨-战国
秦《说文解字》小篆
秦汉以后《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篆、隶
【ppt8】
六书说:传统上研究文字的人在谈论汉字的形体构造时,一般都会沿用“六书”的说法。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但是《周礼》没有说明六书的具体内容。

汉代,开始有人把六书解释成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

根据文献记载,当时讲六书的有三个人,关于六书的名称和排列次序,三个人不完全一样。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班固《汉书.艺文志》
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郑众注《周礼.地官.保氏》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
后人多数袭用许慎的六书名称,顺序则一般沿用班固的说法,“六书”是由汉代学者创立的,它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汉字形体构造的系统理论,为文字学的发展建立了非常大的功绩。

(一)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具有象征性的,约定俗成的符号。

(日月人贝草水)
(二)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上下刀刃木本末)
(三)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把两个以上的符号排比、组合在一起后形成一个新的字形,观察这个组合而成的字形,或者了解组成这个字形的各种符号的意义,就能知道它所要表达的词义。

(武信)
(1)通过观察文字的形体以联想字义(涉执北)
(2)通过组合符号的含义来表达新的词义(男好)
(四)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借用某个字作为音符,来记录跟这个字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词。

假借字和被假借字形体相同,读音相同或相近,字义却可以没有任何关联;假借字本身的字形也与字义没有什么关联。

(其)
(五)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起初不是直接用形旁(意符)和声旁(音符)组成的,而是通过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而产生的。

后来人们还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新的形声字,但是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音符或意符始终是形声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形声字大大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明确性。

(六)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许慎对转注的解释是六书当中最模糊的,后人对它的争议也最多。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把后人的意见归纳为三类:(1)主形派:以徐锴为代表。

他认为“建类一首”是指偏旁部首,“同意相受”是指意义相近。

转注是指部首相同,含义相近的一类字。

(2)主义派:以戴震和段玉裁为代表。

他们认为文字字义可以互训或者几个字拥有同一个含义的,就是转注字。

(3)主音派:以章炳麟为代表。

他认为凡是字音相近,字义相通的字,都是转注字。

三书说:在实际的研究当中,按照六书的理论,有很多字是很难区分他们的类别的,这也是六书说的一个重要缺陷。

因此现代有学者提出了有关汉字构造的新理论,即三书说。

唐兰三书说:象形象意形声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陈梦家三书说:象形假借形声
(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
三书说:表意假借形声
意符字音符字意符音符字
附:古文字---先秦文字
古文字学---研究先秦文字的学问
四个分支:甲骨学、青铜器铭文或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简帛研究。

两个目的:释字、考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