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_头脑王者DIY——分支结构主题教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师:这是海尔智能家居的宣传片,大家羡慕不羡慕这样的生活呀?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我们就能过上这种智能化的生活。
其实现在智能化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本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的体验一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新授】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通过部分智能软件工具的使用,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的独特魅力。
2、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阐明本节课学习目标人工智能:概念——【实践一】人机对话教师:我们首先通过一个小测试,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工智能”。
【实践一】人机对话请同学们按实践一得要求展开对话并思考问题。
学生:学生尝试完成【实践一】人机对话。
设计一个活动:与机器人ALICE 的交谈,找出与人类说话的不同,引出人工智能的定义:人工智能:人造智能,就是对人脑思维机理的模拟(教师提问)教师:你感觉和机器人ALICE说话和人类说话一样吗?为什么?学生:不一样。
教师:请举例。
学生:比如是连续的提问5次相同的问题:do you like football,机器人ALICE的反映是相同的答案No I'm not much into sports。
教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第一遍是:No I'm not much into sports1第二遍是:No,我不是告诉你了吗?第三遍是:你烦不烦,干嘛总是提相同的问题。
教师:这才是我们人类正常的思维方式。
机器人Alice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因为机器人是按照人类事先编好的程序执行。
是一种程式化的思维。
自己不会独立的思考问题。
教师:Alice是不是具有了真正的智能呢?师生共同回答:不是,机器所有的智能都是我们人类赋予的。
人工智能,就是人造智能,就是对人脑思维机理的模拟。
(板书)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加工信息。
引导学生分析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人类通过程序设计赋予机器的。
人工智能:应用1、模式识别——【实践二】手写识别:慧视小灵鼠教师:虽然人工智能技术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的水平,但在某些方面我们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体验其中的部引出人工智能的几种典分应用吧。
高中信息技术_顺序结构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重点与难点分析1、重点(1)了解顺序结构过程(2)利用python语言顺序结构应用实例。
2、难点会用python语言解决一些涉及到顺序结构的实际问题二、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三、教学过程这是2019级的新教材新内容,学生学习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也有一部分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python,是“零起点”。
学生掌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不能讲的太快和太粗,尽量慢一些和细一些,使每个层次同学尽可能的都照顾到。
通过这节课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python语言简单易学,只要学生认真学习了,这节课效果应该还是很好的。
但是对一些学得较好的同学来说,可能相对简单一些,对平常学的不好的同学来说,可能就有些困难。
班里的知识层次各有不同,所以教学的时候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顺序结构的应用》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四章第2节中的第二小节内容。
这一节内容是后续的判断结构的应用和循环结构的应用等内容的基础和前提。
顺序结构是python中最简单、最基本的结构内容,在程序设计中很常见,涉及了输入和输出,也是最基础的内容。
利用python语言编写程序:1、给出正方体的边长,求其面积和体积。
2、给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求其面积和体积。
3、给出球的半径,求其面积和体积通过这节课,有下面的几点认识:1、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
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2、课堂选取的实例较少,学生的兴趣还不是特别浓厚,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
3、课堂问题设计略少,学生思考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新的提高。
课程标准要求:在运用数字化工具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数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高中信息技术_顺序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顺序结构【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内容。
这一课时介绍了VB程序三种基本结构中的顺序结构。
这一节课引入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数学问题——计算圆形的周长、面积并输出作为为引领本节课的例子,重点介绍顺序结构的特点、执行过程和基本思想,并通过这个程序抽象出代码设计的四个基本部分:定义常变量、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数据。
顺序结构是三种基本结构中最为简单的一种,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可视化编程的完整过程,为学生日后学习其他两种基本结构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前几节课主要介绍了VB的开发环境(包括控件、对象、属性)和VB程序基础知识(VB中的常用数据类型、变量与常量、运算符与表达式、语句与函数),学生已经有了VB上的知识储备,但缺乏程序设计的“实战”经验。
这节课通过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学生进一步体验可视化编程的完整过程:设计界面,编写程序代码,调试并运行程序,保存程序文件,尤其是编写和调试程序。
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而一般人对于程序设计有着“难”的偏见,因此学生既有好奇心,又有畏难情绪。
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这一点,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同学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揭开“编程”神秘的面纱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程序设计的兴趣。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学习方法:模仿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顺序结构程序执行的基本思想。
②能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 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代码设计的四个基本部分:定义常变量、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数据;顺序结构代码执行的特点和基本思想。
难点:学生在熟悉编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能编程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_优质课认识计算机与程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利用通用工具软件解决类似文字处理、数据表格处理等内容。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他们对计算机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对于各种应用软件也知道是通过程序开发实现的。
但学生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了解不多,对于程序设计更是感觉到神秘和高不可攀。
学生渴望计算机能够更加听从自己的指挥,做更多不一样的事情。
效果分析:整个课堂达到了学习目标的要求,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对在信息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了解,使学生对计算机和程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更好地了解了计算机以及程序的发展历程。
Excel中VBA的应用例子,也加强了学生对于程序学习的兴趣,为后续课程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反思导入环节,借助学校刚刚结束的合唱比赛作为问题背景,迅速使学生融入课堂,程序的例子也选择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的Excel的自动批阅功能导入VBA,比较自然。
在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的情况下,并没有简单对学习内容进行浮光掠影的介绍,而是抓住契机将计算机基本组成原理及程序运行机制进行了精心的组织,采用大量图片和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数据对比,将难以理解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并会根据问题积极思考,利用已有知识或身边的现象更好的解决问题。
由于理论内容较多,学生课堂活动较少,练习也没有在课堂上深入展开,是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第四章的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程序设计一直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在第三章学习了使用通用软件工具来处理信息的基础上,将学习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个性化问题或特殊问题。
作为技术学科,本节课的内容更接近于计算机科学,科学味更浓一些,对于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要求也会较高一些,本节是第一课时,起到有效导入的作用,而对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程序运行机制的理论学习,也为后面的实践打下基础。
1.观看奥巴马号召“编程一小时”视频,思考为什么奥巴马会发出这个号召?2.查看老师提供的阅读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交流你对程序设计的认识。
高中信息技术_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悉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了解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
2、学会使用VB中的标签、文本框、按钮等基本控件。
理解控件、对象、属性等基本概念。
3、学会在Visual Basic环境中进行简单的界面设计;体会简单小程序的编写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VB中的标签、文本框、按钮等基本控件的使用。
控件、对象、属性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机房,电子教室,ITtools教学辅助平台等。
四、教学方法程序演示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活动体验】:通过综艺节目《朗读者》进行课程导入。
师:去年年初央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的综艺节目叫做《朗读者》,老师设计了一款阅读器小程序,我们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文章保存下来,利用课前的时间来欣赏,同时能促进我们算法知识的学习。
程序展示阅读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这是利用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VB来实现的,这里面用到了很多程序设计的知识,我们通过VB课程的学习,可以逐步将程序改进,完善,丰富我们的阅读器!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重难点。
设计意图: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的欲望,通过综艺节目活动导入新课,编写时下流行的阅读器程序来激发学生用程序解决问题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2、师生互动,概念形成师:借助于老师编辑的阅读器程序来熟悉一下我们的创作室电子教室广播,介绍VB开发环境。
【师生互动】:师:我们可以把创作室看作一个舞台,在这里进行剧本的创作。
那剧本其实就是我们编写的程序,界面设计就是布景。
既然要创作,就必然会有创作的对象,老师以编剧的身份来为我们的剧本确定一个主角:请同学做自我介绍(姓名+特征+特长)。
选定的学生进行介绍,并受邀进行特长的表演。
教师结合着学生的介绍引出对象的定义、命名和三要素:属性、方法和事件。
高中信息技术_3.3.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教学设计一、案例背景信息1.模块: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2.年级:高中一年级3.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三节的重要内容,对第一、第二节起着综合、提升的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讲解如何利用幻灯片处理和加工文本、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等信息,并根据任务集成多媒体作品。
教材围绕多媒体制作得流程“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素材的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而展开,在制作时既有思想方法的提炼,也有工具软件的操作和使用。
需求分析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部分内容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制作过程的第一步,需求分析的方法在许多领域都可以适用,因此建立“做事前进行需求分析”的观点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重点在于让学生对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并深入头脑中,学会做需求分析的一般方法。
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做需求分析。
4、学生分析:这是一节面向高一学生的新授课。
高一学生对多媒体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会用Powerpoint工具制作简单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并具有一定的小组协作能力,但还没有养成创作电子作品前先做需求分析和规划设计的习惯。
对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流程及作品鉴赏与评价缺乏系统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给予更多关注。
5.学时数: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多媒体作品的特点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流程。
(2)掌握多媒体作品创作前的需求分析和规划设计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摩与鉴赏多媒体作品,归纳总结多媒体作品的特点,形成创作多媒体作品流程的初步认识。
(2)小组协作体验主题选择、需求分析、规划设计流程,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形成作品创作前进行需求分析和规划设计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做事前形成需求分析的习惯,克服多媒体作品制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作品鉴赏与评价能力,注重主题创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基本过程;基本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确定多媒体作品的设计方案。
高中信息技术_程序的顺序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3.1程序的顺序结构教学设计教师活动:一、复习导入1、复习流程图的相关内容:(1)、流程图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与自然语言相比,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能更加直观、形象、更容易理解。
(2)、常用的流程图符号复习完成转入问题1,要求学生写出问题1的流程图。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每两人一组,把问题1的流程图写在学案上,写好后相互交换讨论。
师生活动:抽取部分同学的学案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师生共同学习评价。
问题1:输入长方形的长和宽,输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写出算法流程图和vb 程序。
(1)请写出问题1的流程图教师活动:2、复习常用语句和函数❖ 变量的的定义:Dim 变量名As 数据类型❖ 输入函数:InputBox()❖ 赋值语句:用“=”实现,左边是变量名右边可以是常量、变量、表达式❖ 输出语句:print””,Print 变量名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已写出的流程图,在复习vb 常用语句和函数的基础上,尝试写出问题1的vb 程序,对学生来说可能稍微有点难度,属于拔高练习,主要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请写出问题1的vb 程序师生活动:学生尝试书写程序,教师评价点拨,最后师生共同书写程序。
教师分析讲解已书写完成的程序的执行过程,讲解程序的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一种最基本的程序结构。
❖按书写顺序由上到下一条一条执行❖没有分支❖没有重复❖没有跳转最后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做到举一反三。
思考?你能不能写出输入正方形的边长,输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算法?(学生思考回答)问题2:读下面的流程图,编写出相应的vb程序。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阅读分析流程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程序,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评价总结,再次点题(像这样按书写顺序从上往下一条一条的执行,没有分支、没有跳转的程序,称为顺序结构。
)最后教师抛出问题,这个程序完成了什么功能,学生思考(完成了两个变量的数据交换)。
教师活动: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实现两个变量的数据交换的其他算法,提示学生阅读课本33页,看课本是用什么算法来实现两个变量的数据交换的,完成问题3的流程图和程序,从而让学生明确对于同一个问题,解决方法也不是唯一的,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_用Phthon语言实现游戏之选择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熟悉规则一位同学做主持人并给出一件物品,另一位同学通过与主持人的沟通并在主持人提示下猜到正确价格。
戏,深了解游戏自主实践探究新知活动一:测试“主持人”Python的反应能力1.开始菜单/所有程序/Python3.6/IDLE(Python 3.6 32-bit)2. >>>是Python提示符,就是在告诉你,Python已经准备好了,在等着你键入Python指令。
3.在Python交互模式下输入以下算术和关系表达式,然后回车试一试(请使用英文状态下的括号和引号)。
表达式结果(值)运算符作用7/2 “/”用来。
“//”用来。
7//27>5 判断两数大小,成立为,不成立为。
6<3IDLE是Python的集成开发环境,这是一个通过键盘输入与程序交互的途径。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简单的学习过算法,甚至有的学生还接触过编程语言,比如说Visual Basic。
但从实际掌握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已经将初中所学知识给遗忘了。
因此,在选择语言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常规的VB,而是换了一种语法更为灵活,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的Python语言。
另外,高中数学课中对算法也有一定的讲解,学生对于流程图比较熟悉,这些知识对于这节课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老师重点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引导,从易到难,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逐渐引导学生掌握这节课所学内容。
效果分析本节课讲解了用流程图设计算法、在IDLE模式下输入指令及在IDLE自带的文本编辑器模式下编译运行程序等内容。
虽然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些知识,但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还是很喜欢这节课的内容的,尤其是在补充完程序能够将程序结果运行出来的时候,学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Python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讲解的时候,从IDLE模式进行简单交互、流程图设计算法、补充程序逐步引导学生,学生的思路逐渐开阔,在最终的补充程序环节中,学生都能正确补充完整,个别悟性高的学生甚至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去修改程序。
高中信息技术_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揭开程序设计的神秘面纱——如何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一、教材分析“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以问题解决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主题旨在呈现人是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经历哪些基本过程。
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结合生活与学习提出问题,从身边简单问题入手亲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应注意结合数学课程中算法这一部分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算法,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描述算法,了解算法、程序、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关系,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本主题是整个模块学习的引入,为过渡到其它主题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VB的基本操作,能根据算法编写简单的VB 程序;初步掌握什么是算法和常见的编程语言。
2、过程与方法:能归纳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式运行、输出结果”,能涉及多种算法来解决问题,侵略理你用计算机程序解决恩替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更多知识,体验信息技术的强大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个过程教学难点:根据算法编写程序四、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接触的多是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等常用的工具软件及网络应用,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高中学生虽然在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中第三章中简单了解了程序设计,但是对于程序设计还是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并且对于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过程,设计过程知之甚少。
高中信息技术_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教材分析】首先,教材方面,本节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一年级信息技术必须1《数据与计算》第三章的第3.2.3节。
本章前面几节已经介绍《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Python 语言基础》和《顺序结构的程序实现》,本节则在此基础上学习算法中三大结构之一的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编写具有判断与选择功能的程序,为后续设计程序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依据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在教材处理中更加注重面向生活实践,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设计教学项目;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编程计算思维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能够采用计算机方式分析问题,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根据算法用Python程序语言编程实现,并迁移到与之类似的问题解决中即可,主要是学习程序设计的思路,训练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
高一的学生经过前期知识的学习,对于算法、用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程序设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以项目学习为载体,在实施每个项目活动基础上,更加注重项目活动的程序实现,通过三个与逐级递进生活紧密结合的实例来加深学生对分支结构的程序灵活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判断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掌握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学会if语句的使用方法;运用分支结构的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问题;逐渐形成关注生活中身边信息技术应用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分支语句的格式特点和编写方法;熟练使用编程解决分支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计算思维。
【教学难点】合理设计分支结构程序来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项目教学法【学习方法】项目学习、自主探究、小组探究、知一反三【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教师展示红外测温的两幅图片,请同学们一同观看。
教师:同学们,这两幅图片大家熟不熟悉?有谁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学生观看图片,感受红外测温这项高科技的力量通过活动勾起学生回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教师:红外测温在疫情防控期间为我们快速筛查发烧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头脑风暴法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
《头脑风暴法》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是《头脑风暴法》。
你们知道什么是头脑风暴吗?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创意技术,通过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快速产生大量的创意。
在我们的平时生活和进修中,头脑风暴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激发创造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进修头脑风暴法,掌握其技巧和方法。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头脑风暴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头脑风暴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能够运用头脑风暴法解决问题,提出创意方案。
三、进修内容1. 头脑风暴的定义和作用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创意技术,旨在通过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快速产生大量的创意。
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激发创造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 头脑风暴的基本原则和步骤(1)开放性:在头脑风暴过程中,不要评判任何想法,让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
(2)鼓励创意:鼓励大胆提出各种不同的想法,不要拘泥于传统思维。
(3)联想自由:可以借用联想法,将一个想法推导到另一个层面,激发更多的灵感。
(4)量产:要追求数量,而不是质量,通过大量的创意,可以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5)合作:头脑风暴是团队协作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贡献自己的想法,共同解决问题。
3. 运用头脑风暴法解决问题(1)确定问题:起首明确问题,确保团队成员都了解问题的本质。
(2)设守时间: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限制,让头脑风暴保持高效。
(3)集中注意力:在头脑风暴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
(4)记录想法:记录每个人提出的想法,不要遗漏任何一个。
(5)总结效果:在头脑风暴结束后,总结所有的想法,筛选出最具实用性的解决方案。
四、教室实践1. 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头脑风暴,记录每个人的想法,并总结最佳解决方案。
2. 想法分享: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头脑风暴过程和效果,学生可以从其他小组的想法中获取灵感。
3.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头脑风暴的经验和教训,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头脑风暴法解决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_程序的基本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信息技术_程序的基本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标:1、知识、技能⽬标:让学⽣掌握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能够使⽤三种基本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
2、过程、⽅法⽬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理解三种结构的基本思想,并对流程图和程序语⾔进⾏对照分析,提⾼学⽣分析问题的能⼒,增强学⽣利⽤程序设计语⾔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和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培养学⽣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帮助学⽣探究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神秘⾯纱,⿎励学⽣⾃主探索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注重学⽣协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教学重点:1、理解三种结构的基本思想2、理解选择结构中if语句的三种形式,循环结构的for…next,do…while…loop 循环3、能读懂并会分析三种结构的算法及程序代码五、教学难点:读懂程序,分析运⾏结果六、教学⽅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七、教学过程1、思考讨论,导⼊新课:⽣活中如何交换两个瓶⼦中的醋和酒?拓展:输⼊两个数,如何交换这两个数,再输出它们交换后的结果呢?(1)分析问题。
要交换两个数,要利⽤⼏个变量来保存数据?(2)分析程序的执⾏步骤,设计算法。
第⼀步:输⼊两个变量A、B的值。
第⼆步:利⽤第三个变量C来进⾏交换,交换的过程如下:C=AA=BB=C第三步:输出交换后A、B的值。
2、讲授新课(⼀)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程序结构,它是由若⼲个依次执⾏的处理步骤组成的。
如图,A语句和B语句是依次执⾏的,只有在执⾏完A语句后,才能接着执⾏B语句。
顺序结构的特点:1. 执⾏过程是按顺序从第⼀条语句执⾏到最后⼀条语句。
2. 在程序运⾏的过程中,顺序结构程序中的任何⼀条语句都要运⾏⼀次,⽽且也只能运⾏⼀次。
思考与练习:开始a=10b=20t=aa=bb=t结束流程图执⾏完后,a= ;b= 。
(⼆)选择结构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只有顺序结构是不够的,经常会遇到⼀些条件的判断,流程根据条件是否成⽴有不同的流向。
高中信息技术_优质课快乐大比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快乐大比拼一、课标分析1.能够根据任务需要,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2.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二、教材分析(一)本课时的作用和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前三课时的基础上对word的制作技巧进行的综合检验,不仅考察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更考察各代表队及其各小组的合作能力。
(二)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介绍1.团队介绍2.拨云散雾→回顾、学习word的相关使用技巧3.摩拳擦掌→每个代表队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两台计算机,共同完成一份电子报刊。
4.脱颖而出→每个代表队的三个小组推选出一份优秀作品,作为本代表队的最佳作品。
5.花落谁家→三个代表队对最后提交的三个作品进行评价,得出冠军6.下节精彩→一同步入excel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叠放次序、组合、对齐、给图片设置透明色等在版面设计上的实际意义,并掌握其使用技巧2. 学会分析需求,寻找技术支持,归纳内在规律3. 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有关文字处理的技术。
➹过程与方法1. 能根据版面设计需要对采集的素材进行加工、完善2. 小组成员通过交流、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制作报刊3. 积极参与小组成果的交流、评价4. 小组通过交流、讨论对其他两队的作品作出客观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对美的判断力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四、学情分析通过前三课时的系统学习,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在相关的任务环节中掌握了其操作要领。
五、教学重难点1. 两台计算机合作制作完成一份电子报刊2. 利用共享工作簿进行作品评价六、教学策略1、自主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2、个人操作与小组合作相结合3、小组评价与小队评价相结合4、以学生自主操作为主,教师指点为辅七、教学课时1课时八、教学过程学情分析通过前三课时的系统学习,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在相关的任务环节中掌握了其操作要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选择结构的双分支和多分支结构语句书写格式
(2)理解选择结构的判断条件,判断程序的走向
(3)通过DIY《头脑王者》,补充程序
2、情感态度:
通过类似《头脑王者》小程序的编写,激发编写自己需要的小程序的欲望,同时实现知识点的巩固,理解计算机的逻辑判断过程。
不仅程序中有选择结构,在以后的人生中也充满了选择,合理判断后做出令自身满意的人生走向。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VB语言的IF双分支语句、IF多分支语句
难点:根据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的理解,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程序代码。
四、教学过程
1、视频观看,情境引入
《流浪地球》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的作品,影片中涵盖了物理、化学、天文、气象等航空知识,进而引出该领域知识点的一个答题小程序,进行知识竞赛。
问题提出:用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VB程序,如何实现一个这样的答题小程序?引导学生制作一款自己擅长的知识点的答题小程序。
2、有难化易,讲授双分支结构
教师:演示小程序中只有一个题目时的一个信息反馈情况。
回答正确时,就输出信息“恭喜你,回答正确!”;回答错误时,就输出信息“很遗憾,回答错误!”
问题: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个题目时的算法思想。
(学生回答)
思考:上节课学习过的顺序结构能实现吗?进而引入本堂课的知识点——选择结构概念:根据不同的条件判断来决定程序走向的结构。
教师:我们刚刚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的方法表示出了算法,那如何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语言?
讲授IF选择结构中的双分支结构语句书写格式:
课堂任务1:做一做,将单个题目的流浪地球专题程序补充完整。
(黑板呈现残缺的程序代码,简单进行讲解,这样做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再次熟悉选择结构的双分支结构,自己完成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在编写程序之处,增加成就感。
)
涉及知识点:MsgBox()函数的使用
3、层层递进,讲授多分支结构
引导学生回忆多个题目时的信息反馈情况,进而讲解全局变量a在程序中的应用,即多分支结构
思考:全局变量a的取值有哪些?0 10 20 30 40
演示:演示变量a在程序的哪些地方被应用到了
双分支结构巩固,根据变量a是否加10分进行一个双分支结构的练习
多分支结构初识
学生:尝试独立读一下这段程序,分析其表达的意思
教师:简单进行提问,看学生是否理解
教师:仿照上面程序实例,讲解多分支结构的语句书写格式
课堂任务2:我擅长、我出题、难倒你
教师:引领学生熟悉任务要求,并讲解与分析各任务要求中要实现的关键点。
学生:理解其中的算法思想,实现程序的编写。
教师:巡视学生编写程序的过程,并给予适当指导。
本节课最后的一个操作任务,并不是要求学生从零开始编写代码,而是根据任务的要求,对代码进行适当的补充,降低了难度,大部分学生能够实现代码的编写。
教师:展示学生提交的EXE文件中的代表性作品
学生:集体完成其中的一个同学的答题小程序,检验其编写的正确与否。
同时,激励没有完成的同学提高自己编写程序的速度。
4、课堂小结
用流程图的形式简单表示单分支结构,然后对IF分支结构的三种结构进行总结。
不仅程序中有选择结构,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也充满了各种选择,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合理判断后作出令自己满意的选择。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VB程序设计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实现添加简单的控件,如标签、按钮等实现窗体的绘制,同时对程序基本结构中的顺序结构也有所了解并能简单应用。
学生刚刚接触VB就很迫切地希望编制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程序,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个完整的答题小程序的编写,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掌握程序结构中的选择结构。
效果分析
通过课堂巡视,学生大部分能实现选择结构代码的编写,但出题的速度有待提高。
从学生最后提交的作品来看,反映出本堂课的知识点较好地达到了理想效果。
教材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选修模块之一,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设计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本节课选自第二章第三节《程序的基本结构》中的第二课时的选择结构。
选择结构是程序基本结构中很重要的一个结构,计算机内部的逻辑判断能力就是通过该结构实现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选择结构实现《头脑王者》相似的答题小程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计设计程序的方法和思想,同时掌握分支选择结构的三种分支:单分支结构、双分支结构、多分支结构,并能通过简单代码的编写来解决问题。
评测练习
1、将一个题目的流浪地球专题程序补充完整
Private Sub Option2_Click()
Option2.Value = True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If Option2.Value = True Then
MsgBox "恭喜你,回答正确!"
Else
'将此处的代码补充完整
End
End Sub
扩展延伸
2、如何添加背景图片
●单击左侧的image控件,在窗体上进行绘制,拖拽到自己需要的大小
●在控件的属性框找到picture属性即可加载自己的图片,注意在加载图片之前,将stretch
属性设置为True,使你加载的图片可以随着控件扩展。
3、用户交互函数的使用msgbox()函数
①语法格式:MsgBox(提示信息[,按钮][,标题])
②MsgBox()函数的返回值为一个数值,其中,“按钮”参数一般用VB的内部符号常量,这些符号常量有vbOkOnly 、vbOkCancel、vbYesNo、vbYesNoCancel等
例如:
j = MsgBox(“你输入的数据格式不正确,是否继续?”,vbYesNo, “错误提示”)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开始之初就通过学生喜爱的电影片段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知识竞赛小程序激起了学生得高分的欲望,急着想制作一款属于自己的答题小程序。
我个人觉得,这是整节课顺畅、自然的主要原因。
但因学生是初步接触程序编写,在接受度上还有待提高,从第一个小任务补充单个流浪地球专题的程序效果来看,学生已然明白选择结构的语句书写格式,但真正放在具体的某个实例中,还有一点懵,因为此时还未真正理解计算机的逻辑判断。
随着层层深入,渐渐对之前小任务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本节课最终的一个操作任务,并不是要求学生从零开始编写代码,而是根据任务的要求,对代码进行适当的补充,降低了难度,学生能够实现,增加成就感。
课标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构建,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程序设计语言初步,按照课标要求,实现了一个答题小程序的补充,在实际例子中让学生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实现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内化,并通过实例练习了程序基本结构中的选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