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课堂实录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5篇)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3a40a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1.png)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5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篇一教材分析:《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的故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临淄,敝国,规矩,囚犯,淮南,柑橘,盗贼,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理解敝国,安居乐业,得意扬扬等词的意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初步感知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口才;教学重点:理清思路,从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中体会晏子的语言机智。
教学过程:一,情景剧导入:由四个学生自编自导《晏子使楚》第一幕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段情景剧,其他同学请注意看。
四个同学出场,分别扮演晏子,守门卫士,迎接晏子的侍从,一女生作为解说。
ppt展示图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城门外的场景,学生表演第一幕。
时间控制在3-4分钟左右。
表演结束之后,表演得非常好,大家给他们一点掌声好不好那么看了表演之后,大家知道这一幕是选自那篇课文的吗晏子使楚齐读题目:很好,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正是这篇文章《晏子使楚》,让我们一起来把书翻到50页,我们一起把题目读一下:晏子使楚!(4分钟)预习检查:昨天老师请大家预习过这篇课文了,那么今天呢,老师要考考大家对于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了。
生字:晏子侮辱临淄敝国囚犯规矩淮南柑橘枳盗贼赔不是生字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读完之后请一,两个同学说说哪几个生字容易读错,如何识记,然后全班朗读。
(3分钟)词语:敝国得意扬扬安居乐业赔不是给同学半分钟思考,然后点名回答,根据意思说出词语,说完之后,全班齐读!(2分钟)引导解释题目:题目叫做晏子使楚,晏子很显然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春秋末年齐国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曾经当过齐国宰相,晏子的原名叫做晏婴,谁来说一说为什么叫他晏子呢这个子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你能说一说古代还有哪些人姓后面也有个子吗孔子,孟子,庄子,子是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显示这个男子很有地位,被世人所尊崇。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分析范例(2)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分析范例(2)](https://img.taocdn.com/s3/m/29d1d2f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e.png)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分析范例(2)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第三部分:品文学,深化主题师:不过,请同学们再看看晏子的有些话,难道都是事实?他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生:也是。
他从墙角挖的洞,就说是狗洞,然后推理出,既然是狗洞就是狗国,的确有一些狡辩的意思。
生:另外,晏子说自己国家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也不一定有这个规矩。
师:谢谢同学们的思考。
今天的一位外交官却这样认为(课件打出):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是在做语言游戏。
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某外交官。
师: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己默读,静静思考一下,发表如下观点:(板书以下)(赞成/ 不赞成/ 说不准)生:我说不清。
这位外交官考虑外交的含义,晏子如果得罪了楚王,楚国和齐国之间就会有矛盾,所以,晏子必须“绕口令”。
不过外交官的话也有道理,晏子有点逞口舌之能。
生:我怀疑这位外交官有些忌妒晏子的才能。
(众笑)师:有意思,我相信,你理解的妒忌是说晏子在你的心中——生:神圣不可侵犯的。
师:人家有不同的意见,你就说是忌妒,是吗?(教师表情带有不同意该生意见)生:……是。
(学生挠头,不好意思了)师:我尊重你的意见,但,我更相信你的观点不一定代表最后的观点。
[正是课堂的民主平等,才会得以支撑学生袒露真实的心路历程。
老师巧妙的引导正是教师育人的高妙之处。
]生:我觉得每个人说话是通过大脑来思考的。
在那种情况下,他有智慧,才能说出一番话,我认为晏子的口才也是智慧。
晏子能随机应变,把楚王说得哑口无言,最后不得不佩服晏子。
生:我赞成。
晏子有做语言游戏的感觉,你想啊,真正的外交对话能那样吗?就是楚王逼的,要是我的话,我就保持一份沉默。
生:我不赞成。
晏子不是在耍嘴皮子,他既为自己的祖国赢得尊严又不伤害对楚王的尊重,他的做法令我佩服。
要是我的话,我说不出来。
那位外交官司怎么能这样说呢?生:我说不清楚。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221acd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75.png)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之一教学过程:一、由语言训练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晏子使楚指导学生用“子”组词:子孙、子女、子弹;小孩、果子、燕子;晏子、孔子、孟子、老子等(经教师归类整理为三类)。
师:观看这些词的读音,你发觉了什么?回家查字典,了解“子”的意思。
重点观看第三类,什么缘故有“孔子、晏子”如此的称呼?生:男性、对有学问、有奉献的人的尊称。
师:(启发)对有奉献的袁隆平能称“袁子”吗?生:(有所感悟)是古时候对有知识有奉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们明白孔子、孟子差不多上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什么缘故也称“晏子”呢?他确信也有其专门的地点,这篇课文确实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大伙儿情愿读课文吗?二、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读书的收成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国是如何样的呢?最后的结果又是如何样的呢?学生概述晏子出使楚国经历的三件情况,并以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作结。
师:从这以后,楚王什么缘故不敢不尊重晏子?生:是晏子的聪慧机智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师:(启发)是晏子与楚王两人之间的争斗吗?再读课文,看看晏子使楚发生了哪些情况。
假如你是晏子,不让走城门让你钻狗洞,你会如何想?(通过老师多次启发,学生仍旧不能感悟课文的深层含义,因此教师改变原先的教学设计,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分角色表演晏子与楚王的对话,创设情境体验当时晏子是如何样想的。
)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学生的表演体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到晏子出使楚国,是代表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与楚王个人之间的争斗,既要让他们打开城门,又不能失掉齐国的国威,做到了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三、四段仍采纳以上方法,通过读书、表演、讨论,感悟课文的深刻含义。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课后查资料,写有关晏子的小故事。
板书:晏子使楚————爱护国家威严钻洞只好无人只好囚犯只好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bd80ecedd36a32d72758152.png)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之一
教学过程:
一、由语言训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指导学生用“子”组词:子孙、子女、子弹;孩子、果子、燕子;晏子、孔子、孟子、老子等(经教师归类整理为三类)。
师:观察这些词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回家查字典,了解“子”的意思。
重点观察第三类,为什么有“孔子、晏子”这样的称呼?
生:男性、对有学问、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启发)对有贡献的袁隆平能称“袁子”吗?
生:(有所感悟)是古时候对有知识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们知道孔子、孟子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其特殊的地方,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大家愿意读课文吗?
二、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读书的收获
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国是怎样的呢?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概述晏子出使楚国经历的三件事情,并以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作结。
师:从这以后,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
小学语文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9bf29a8fff00bed5b9f31dba.png)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我们的表情和我们的状态,送大家三个字:“精、气、神”。
我们彼此做一个鼓励,让我们在这一堂课里互相地鼓励自己,为我们自己送上这样一句牌匾上的话。
该从哪读起?自己大声地读一读,开始——生:规圆矩方。
师:如果能像刚才问好一样,富有节奏地读,那就更好啦,读——规圆钜方。
可以用北方人的发音读——规圆钜方。
就是这个“钜”字,我特意用了三声来强调,你发现这个字上多了什么?生:这个字上面多了一点。
师:这个书法家写这个字肯定不是错字,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字上加一点?大胆地想——我来说说试试行不行?比如:古人有说一句话,叫做“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
那就是说,“矩方”指的是规矩对自己多一点,要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更加要严格要求,对外要尊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
不信,来看这个人,他叫晏子。
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生: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
师:但窦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窦子”啊?你发现了什么?生: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师: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后人也叫他“晏子”。
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
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
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
怎么难堪的?生:钻狗洞。
师:第二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你这种人来了。
第三次呢?生:说齐国人没出息。
师:把教材拿在手里,看我们就这样聊一聊,把课文内容都了解了,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_1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_1](https://img.taocdn.com/s3/m/52375c88d5bbfd0a78567338.png)
《xx使xx》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我们的表情和我们的状态,送大家三个字:“精、气、神”。
我们彼此做一个鼓励,让我们在这一堂课里互相地鼓励自己,为我们自己送上这样一句牌匾上的话。
该从哪读起?自己大声地读一读,开始──生:规圆矩方。
师:如果能像刚才问好一样,富有节奏地读,那就更好啦,读──规圆钜方。
可以用北方人的发音读──规圆钜方。
就是这个“钜”字,我特意用了三声来强调,你发现这个字上多了什么?生:这个字上面多了一点。
师:这个书法家写这个字肯定不是错字,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字上加一点?大胆地想──我来说说试试行不行?比如:古人有说一句话,叫做“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
那就是说,“矩方”指的是规矩对自己多一点,要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更加要严格要求,对外要尊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
不信,来看这个人,他叫晏子。
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生: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
师:但窦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窦子”啊?你发现了什么?师: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后人也叫他“晏子”。
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
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
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
怎么难堪的?生:钻狗洞。
师:第二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你这种人来了。
第三次呢?生:说xx没出息。
师:把教材拿在手里,看我们就这样聊一聊,把课文内容都了解了,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以窦桂梅的《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为例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以窦桂梅的《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594c7c733d4b14e85246834.png)
三,悟品经典 文字 ,感受语 言魅 力
文学 作品 的 阅读 与鉴 赏 ,品 其言 才能领 其 意 。窦老 师对 《 晏 子 使楚》中的每一个词语都充满着无限虔诚和敬意。如, 在她讲到 “ 晏 子看 了看 ”时 ,向学 生提 问为 什么 不说 晏 子 “ 想 了想 ”而是 用 了 “ 看 了看”?接着又使学生思考晏子的 “ 看了看”和韩信 的 “ 看了看” 有 什么 不 同?最 后启 发学生 揣摩 晏子 “ 看 了看” 这语 言 背后 究竟 藏 的语 文 昧来 。 着 什么 力量 ?窦 老师 由引导学 生对 文字 的 “ 悟 ”到 “ 思考 ”再到 “ 揣 巧设导语提问 ,牵引教学课题 摩语言背后 的力量”,可谓丝丝入扣,具有逻辑性,使学生用心领 个好的导语设计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会语言 的魅 力 时得到 切 己的 思考 。 还 可 以在 “ 润物 细无 声 中引入课 文 的主题 ,如 《 晏子使 楚 》一 课 , 四 ,课始激情情使生 。课终语情情未了 窦老 师设 计如 下 : 《 义 务 教 育 语 文课 程 标 准 》 ( 2 0 1 1 版 ) 关于 阅 读 教学 的建 议 师 :出示 “ 规 圆矩方 ” ( 学生 齐读 ) 中阐释到 : “ 阅读 教学 应 引导学 生 钻研 文本 ,在 主 动积 极 的思 维和 生 : 规 圆矩 方 情 感 活动 中,加深 理解 和体 验 ,有 所感 悟和 思考 ,受 到 情感 熏 陶 , 师: 注意观 察 “ 矩” 字 ,和 你平 时写 的有什 么 不同 ? 获得 思想启 迪 ,享 受 审美 乐趣 。 ”窦老 师把 对晏 子 “ 尊 重 这条 情 生: “ 矩”的笔 画都是 横 平竖直 的 。右 边的 “ 巨”里 多 了一点 感主线贯穿于教学始终。窦老师以深情改唱 《 三国演义》的片尾曲 师 :想 象一 下 ,为什 么要在 “ 矩 ”字 里 多加 一点 ? 来结束本课的教学 ,这种带有教师个性化的结语设计不仅使课堂教 生:是 要告诉 自己一 定严格要 求 吧 学 艺 术之 美达 到 了本 堂课 高潮 ,同时 也是对 本 课 “ 尊重 ” 主情感 呈 师:这 个 “ 点 ”正如 同学们 说 的一样 ,2t - 规 矩多 一 “ 点”J b ; 现 出一种 “ 流动 的美 ” 。 对 外呢 ,要讲 规 矩 ,懂礼 节 。对这 个人 ( 晏子 ) 本 来他 叫晏 婴 ,为 教师 站得 有 多高 ,学 生的 目光就 能看 得 有多 远 ,那么对 于 一篇 什 么称 “ 晏子 ” ? 课文的情感而言也是一样 ,只有教师真正把握了课文的情感,切 己 生 :这 是 古代对 有贡 献人 的尊称 。 体察 ,才 能 引领学 生 走 向文本 的 内心 世界 ,当学生 与 文本 的情 感 发 师:我是女性, 假如窦老师是古代值得尊敬的人, 那就叫我 “ 窦 生交融与碰撞时,真正感人的力量才会震撼学生的心灵深处。 子 ? 艺 术实 际上 是对 课堂 教学 的 “ 美容 ” ,教师 只有 科学 、合理地 生 :啊 ,我 明 白 了,是 指 古代对有 贡 献的 男人 的尊称 。 为教 材 “ 量体 裁衣 ” ,才 会呈 现 出课 堂教学 艺 术之 美 。愿每 一 位教 窦老师 以一 种 幽默风趣 的教 学语 言解释 了牌 匾 的 “ 矩 ”字 和晏 师都 能用 自己那 把充 满艺 术性 的 剪刀 ,裁 剪 出属于 自 己的 那一 道 亮
文言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2)
![文言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2)](https://img.taocdn.com/s3/m/e9ad842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3.png)
文言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2)文言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第二课时老师:为什么必须尊重晏子?非得尊重晏子,不尊重晏子不行呢?学生:因为晏子太聪明了。
学生:因为楚王不尊重晏子,晏子就会反驳楚王,让他下不了台。
老师:晏子的足智多谋、能言善辩让不可一世的楚王不敢不尊重自己,不敢不尊重齐国。
在古今中外,许多有智慧的人都是靠着三寸不烂之舌为国效力,解自己燃眉之急:诸葛亮舌战群儒,杨氏之子回敬孔君平……我们在前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也收集到一些表现人物机智的经典对白,比如剿匪英雄杨子荣与土匪座山雕的斗志斗勇。
谁还记得?上来给大家演一演。
(几个学生争先恐后的上来,点了俩个学生,商量了角色)学生1:脸怎么红了?学生2:红光满面!学生1:怎么又黄了?学生2:防风涂得腊!学生1:天王盖地虎!学生2:宝塔针河妖!学生1:原来是马旅长的人!(鼓掌)(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运用,选择这段对话,目的是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语言机智的大作用。
)老师: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打消了凶残狡猾的土匪怀疑。
晏子看似从容镇定的几句话,让楚王从开始想侮辱显自己的威风到最后不敢不尊重自己,是不是也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斗志斗勇呢?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走进晏子,朗读他的语言特点吧。
选择你们最欣赏的一部分,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语气,能表现人物神态。
比比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
(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教师巡视指导)老师:好,我们来汇报一下大家学习情况。
哪个小组先来?(有一个小组四个同学到台上来)学生:我们小组选的是晏子与楚王的第二次斗智。
我读作者,××读楚王,××读晏子。
(朗读)老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评?学生1:我觉得楚王没读出瞧不起人的语气。
学生2:我觉得没有动作,比如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还有拱了拱手。
都没做出来。
老师:有谁来加上动作神态试试?(学生试读)我们每个小组举一反三都把你们选的内容试试!(学生再读)老师:我们学习语文,要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人物特点!下节课我们一起分析晏子的话中话吧!更精彩的等着大家!下课!。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59ce064b52acfc789ebc9c5.png)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查资料,写有关晏子的小故事。
板书:晏子使楚————维护国家尊严
钻洞只好
无人只好
囚犯只好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启发)对有贡献的袁隆平能称“袁子”吗?
生:(有所感悟)是古时候对有知识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们知道孔子、孟子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其特殊的地方,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大家愿意读课文吗?
二、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读书的收获
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国是怎样的呢?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概述晏子出使楚国经历的三件事情,并以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作结。
师:从这以后,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
生:是晏子的聪明机智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师:(启发)是晏子与楚王两人之间的争斗吗?
再读课文,看看晏子使楚发生了哪些事情。
假如你是晏子,不让走城门让你钻狗洞,你会怎么想?
(经过老师多次启发,学生仍然不能感悟课文的深层含义,于是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分角色表演晏子与楚王的对话,创设情境体验当时晏子是怎样想的。)
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学生的表演体验,逐渐使学生感悟到晏子出使楚国,是代表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与楚王个人之间的争斗,既要让他们打开城门,又不能失掉齐国的国威,做到了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由语言训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指导学生用“子”组词:子孙、子女、子弹;孩子、果子、燕子;晏子、孔子、孟子、老子等(经教师归类整理为三类)。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0fa052c453610661ed9f4de.png)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这期间,各国经常进行争战。
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争夺霸业很激烈。
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齐楚两国外交中的一个故事。
晏子是齐国的大夫,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能言善辩,很有才干,齐王派他出访楚国。
课文讲的就是他出访楚国时的事。
师:那么,谁能先解释一下课题呢?生:“晏子使楚”的意思是晏子出使楚国。
使:出使。
生:晏子被派到楚国去执行任务。
师:好,同学们回答的都对。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历史人物。
请跟着老师坐着历史快车穿越时间隧道,一起去看看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师:昨天,我给你们布置了预习内容,下面谁能帮大家攻克词语关?生:第二自然段第一行的“大夫”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第二行“国势”指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侮辱”指的是使对方的名誉或人格受到损害。
生:第四自然段“敝国”指自己的国家,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第五自然段倒数第六行“枳”又叫枸桔,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上有刺,叶为复叶,有小叶三片,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花白色,桨果球形,黄绿色,味酸苦。
生:第五自然段倒数第五行“安居乐业”指安定的生活,愉快的劳动。
倒数第一行“取笑”是嘲笑、取乐。
生:(争着发言)师:同学们查找的词语可真不少,那么分组交流一下你们所查的其它词语的意思及对课文内容的见解。
生:(四人为一小组,主动交流,畅所欲言)师:(拍手,表示停止)生:(扭脸坐好)师:接下来请看字。
(出示写好的小黑板)关键我们要学习晏字,这个字是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笔画的搭配。
上部分“日”写的小一些,下部分“安”要疏朗一些,横要长一些。
(边写边示范)(其它字学生会掌握,给学生时间读字)三、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师: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站起来读哪一自然段。
并认真想你读懂了什么?生:(学生读课文)生:我读懂了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生:我读懂了齐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a9c451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f.png)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我们的表情和我们的状态,送大家三个字:“精、气、神”。
我们彼此做一个鼓舞,让我们在这一堂课里相互地鼓舞自己,为我们自己送上这样一句牌匾上的话。
该从哪读起?自己大声地读一读,开头——生:规圆矩方。
师:假如能像刚才问好一样,富有节奏地读,那就更好啦,读——规圆钜方。
可以用北方人的发音读——规圆钜方。
就是这个“钜”字,我特意用了三声来强调,你发觉这个字上多了什么?生:这个字上面多了一点。
师:这个书法家写这个字确定不是错字,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字上加一点?大胆地想——我来说说试试行不行?比如:古人有说一句话,叫做“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
那就是说,“矩方”指的是法规对自己多一点,要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更加要严格要求,对外要敬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
不信,来看这个人,他叫晏子。
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生:由于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
师:但窦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留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窦子”啊?你发觉了什么?生: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师: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后人也叫他“晏子”。
说起晏子,他的故事许多许多,同学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
这个“使”就是“出访”,“楚”指的是楚国。
那晏子出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敬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尴尬。
怎么尴尬的?生:钻狗洞。
师:其次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你这种人来了。
第三次呢?生:说齐国人没出息。
师:把教材拿在手里,看我们就这样聊一聊,把课文内容都了解了,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污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敬重晏子了。
下册语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下册语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56b812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7.png)
下册语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人教版下册语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晏子使楚》课堂实录1、导入师板书课题:《晏子使楚》,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课外阅读的资料,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生:聪明、自信师随机板书:杰出外交家、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爱国情怀。
师: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展现人物的特点的?生:人物对话师:作者是怎样来描写人物的对话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再体会体会,可伙伴交流交流。
生自学2、第一个故事师:同学们,是谁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晏子的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爱国情怀。
(楚王)师:对,正是楚王一次次的侮辱。
那我们先来看看在晏子进城门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生:“楚王知道檐子身材矮小——让檐子从这个洞进去。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出亡的霸道,无理)能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吗?(2人)师:如果你是檐子,面对这样的侮辱,你会怎么做,怎么说?檐子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生: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师:檐子的话妙在哪里?从檐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他的机智,还能从那里感受到檐子的机智?生: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师:注意,晏子是怎么说的?生:是“看了看”。
师:是“看了看”说的,,为什么不说晏子是“想了想说”,而是“看了看说”?生:晏子看了看,就说明晏子的思维敏捷,如果想想了说,那需要一些时间,而看了看就说,说明晏子非常有智慧,他想也不用想,(如果学生在汇报时把语言和神态中的体会都谈到了,师:我们不仅从檐子的语言看到了他的智慧,还从神态描写中体会到了人物的特点.)师:你看,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到小个子晏子背后藏着的是大智慧。
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感觉到檐子说出这句话的分量和底气。
不信,你读读看——生:(放开声音,自己读自己的)“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分析范例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分析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29ccfcda2e3f5727a4e96294.png)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分析范例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第一部分:抓课题,隐含主题[第一课时]生:背古诗……最后背《墨梅》。
师:“不要花开好颜色,只要清气满乾坤。
”看你们,坐得大大方方,规规矩矩,说得更是字正腔圆。
我呢,也是这样精精神神、大大方方地站在同学们面前。
这样吧,彼此之间鼓励一下自己,送给自己牌匾上的一句话。
(出示:规圆矩方。
学生齐读。
)[看似简单地交流,其间,教师那充满深情的语言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正所谓“入境始与亲”。
]师:注意观察“矩”字,和你平时写的有什么不同?生:“矩”的笔画都是横平竖直的。
右边的“巨”里多了一点。
师:想像一下,为什么要在“矩”里多加一点?生:是不是要强调自己规矩多一点?生:是要告诉自己一定严格要求吧。
师:这个“点”正如同学们说的一样要规矩多一“点”儿。
对外呢,要更要讲规矩,懂礼节。
比如对这个人(晏子)——本来他叫晏婴,为什么称“晏子”?生:古代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是女性,假如窦老师是古代值得尊重的人,那就叫我“窦子”?(笑)生:啊,我明白了,是指对古代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牌匾的解读既营造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又巧妙地组织了教学,引出了本课教学的课题。
]生:我知道《二桃杀三士》,《越石父》。
师:还有《金壶箴言》等。
同学们可以读读《晏子春秋》,你会知道得更多。
今天,我们就走进晏子的一个故事——“晏子使楚”。
(题目出示,学生读出)师:“使”是——(生答“出使”);“楚”指——(生答:楚国)。
让我们读读课文。
生:“春秋末期……显显楚国的威风。
”(读一二自然段,内容略)师:自评一下自己读得如何?生:还不错。
(学生表情得意)师:的确不错,比如“大夫”,现在我们读dàifu,过去我们读dàfu。
你读得很准。
生:“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谁来评价一下读得如何?生:“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优质课晏子使楚课堂实录]晏子使楚优秀课堂实录
![[优质课晏子使楚课堂实录]晏子使楚优秀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9c8573ed15abe23492f4d2b.png)
[优质课晏子使楚课堂实录]晏子使楚优秀课堂实录优质课晏子使楚课堂实录优质课晏子使楚课堂实录优质课晏子使楚课堂实录篇一一、直接导入:1、师:同学们,喜欢看穿越剧吗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去认识一个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人,他就是——晏子。
2. (出示晏子肖像图及资料),生读晏子,原名叫晏婴,身高不满五尺(不足一米五),身材矮小,形貌丑陋,但能言善辩、很有才干,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杰出的外交家。
他的言行被编辑成《晏子春秋》一书。
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就出自这本书的记载。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晏子使楚师手指课题,使是什么意思楚是——楚国3、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那晏子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使楚国的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段史料。
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纷争不止。
齐国在齐桓公时代曾称霸中原,而齐景公即位后国力日渐衰弱。
但是楚国国力日益强大,楚王更是野心勃勃,想称霸诸侯。
齐国为了摆脱楚国的威胁,加强两国的关系,同时还想和楚国结盟共同对抗当时的霸主国——晋国,齐王就派遣晏子到楚国做友好访问。
师:读完这段资料之后,你了解到了什么师:是的。
在这种形势下,晏子带着这样的使命出发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晏子出使楚国,去领略这位齐国外交家的风采。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师:课前,大家对课文都已经进行了预习,预习效果如何呢请看大屏幕1、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读的时候注意红色词语的读音。
(“大夫、乘机、侮辱”变红)(生读) (出示句子)“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 侮辱,这两个字都是三声,三声连读时,注意第一个字的读音要变为二声(范读),一起读) “乘机”是“趁机”的意思,但不读chen ji。
师:侮辱这个词也是本节课要求会写的,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同学们伸出手来,书空。
板书:侮辱(边写边指导如何写好这两个字) 师:侮,左窄右宽,写得时候,要注意右下部分的笔顺,撇折、横折钩、点、横、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桂梅课堂实录姚玲珊2009-3-11 阅读:691窦桂梅执教《晏子使楚》课堂实录(上)课题:晏子使楚上课时间:2005年9月25日上课地点:常州市实验小学记录:倪雪莲老师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我们的表情和我们的状态,送大家三个字:“精、气、神”。
我们彼此做一个鼓励,让我们在这一堂课里互相地鼓励自己,为我们自己送上这样一句牌匾上的话。
该从哪读起?自己大声地读一读,开始——生:规圆矩方。
师:如果能像刚才问好一样,富有节奏地读,那就更好啦,读——规圆钜方。
可以用北方人的发音读——规圆钜方。
就是这个“钜”字,我特意用了三声来强调,你发现这个字上多了什么?生:这个字上面多了一点。
师:这个书法家写这个字肯定不是错字,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字上加一点?大胆地想——我来说说试试行不行?比如:古人有说一句话,叫做“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
那就是说,“矩方”指的是规矩对自己多一点,要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更加要严格要求,对外要尊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
不信,来看这个人,他叫晏子。
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生: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
师:但窦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窦子”啊?你发现了什么?生: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师: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后人也叫他“晏子”。
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
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
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
怎么难堪的?生:钻狗洞。
师:第二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你这种人来了。
第三次呢?生:说齐国人没出息。
师:把教材拿在手里,看我们就这样聊一聊,把课文内容都了解了,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快把这句话划下来,再齐读一遍。
(师写板书)孩子们,“尊敬”换个词可以说是?生:敬重、敬佩、瞧不起……师:“不敢不”可以换什么词?——可以换成不能不尊重。
还可以怎么说?生:不得不尊重。
师:真好,你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遍吗?(生读)你读得还字正腔圆。
还有可以这么说——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
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
谢谢大家!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一起说——生:口才。
师:在三个故事里晏子都说了什么?你可以随便选择,哪句话都行。
放开声音读一读,然后讲一讲,晏子的口才你评价一下给你什么样的印象?(生默读)生:在第二个故事中,晏子跟楚王对话,晏子拱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师:你讲一讲吧。
生:一开始,楚王先侮辱晏子的国家,楚王问他:“为什么要派你来呢?”晏子用那种有点贬低自己的话语来回答楚王,来讽刺他。
晏子用了他巧妙的口才来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还抨击了楚王的傲然之气。
师:你讲得太好了,我们仔细看,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
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
请你把“因为”送进去,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你这样一说我们听出这晏子可真会说话,还可以把这个“因为”放在哪啊?生:因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行不行?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晏子可真会说话,用了两个前提,最后结尾,所以就派我到这来了。
你瞧瞧这个晏子,如果用了两个“因为”,就重复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
好,我们就继续谈。
生: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楚王仗着自已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你读了这么多,这段话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我感觉晏子不太服气,因为去拜访别人,别人应该亲自去迎接,而楚王不但不让他进去,还要让他去钻狗洞,所以晏子就说了这段话来让楚王知道他不是好欺负的。
师:听了他的解读,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这段话好在哪里?生:晏子不但保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讽刺了楚王。
师:你看这晏子多会说话啊,你不是让我钻狗洞吗?那楚国就是狗国。
晏子可真会回答。
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的启发,我们继续谈——,还有哪里有晏子说的话。
生: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有意安排了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来讽刺晏子他们齐国的人都是强盗。
但晏子能用淮南的柑橘来讽刺齐国的人,大家都知道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是因为淮南和淮北的环境不同,。
而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这句话直刺楚王的心窝,他讽刺了楚国的环境不好,楚国人的道德不好,所以我们齐国人才会被感染了,做起了盗贼来。
师:这同学说得太好了,条条都在理,他可真了解晏子。
其实,在原文里头,晏子说了一句很简单的古文,在补充教材里,找到了没有?生: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师:这是句典故,孩子们快快背进脑瓜里,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这句话可大有说法。
快快背一下。
生: 背。
师:继续谈,谁来读?生:“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在补充教材里,也有这样一句,是“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晏子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就把齐国的人多势众表现出来了,楚王看晏子身材矮小,来讽刺齐国没有人了,但是晏子如此一说,让楚王大吃一惊。
晏子的话柔中带刚,刺中楚王的要害,让楚王无言以对。
师:真是太精彩了。
第一个掌声送给你,是因为你读人家的文章,读人家的语言,能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是一个运用语言的过程。
第二个掌声送给你,是因为你刚才长篇大论,说晏子委婉地直指楚王的要害。
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生: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师:你是猜出来的还是联系着这句话想出来的?生:是联系着这句话想出来的。
师:你看看他多会联想,我们来对号入座,“张袂成阴”的意思是?生:“张袂成阴”的意思是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摩肩接踵”的意思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挥汗成雨”就是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师: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
(待学生写完。
)来一起读一遍——生读: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或者是比肩继踵。
师:大家说得好。
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还用了什么方法说出来的?生:用了比喻。
师:仅仅是比喻?生:还用了夸张的手法。
师:和你一样,晏子的语文学得真好。
用了夸张的方法,你说这个国家,哪里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怎么着?生:晏子这么一说,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师:所以说这晏子的语文学得真是太好了。
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晏子的话,请同学们总评晏子的口才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印象?生1:通过读晏子的对话,我知道了晏子的口才十分好,他足智多谋,能以口舌之战打败对手,是一个人中之人,才中之才。
生2:我认为晏子的口才绝了,他不仅能反驳了楚王,还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让楚王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生3:我想用一句话来说晏子的口才:“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师:她和刚才一个同学一样,也利用补充教材里的话,用人家的话来点评晏子,你咋这么会学语文、用语文呀?我们不妨一起学着他,来夸夸晏子的口才,那真叫——生齐: “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正如你们所说的“不得不”“不能不”尊重晏子的口才。
然而,今天有一位外交官,他对晏子的口才却是这样认为的,谁来读一读?生:“晏子的语言虽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师:关于这位外交官的评价,你赞成他的观点吗?你不赞成他的观点吗?或者既赞成又不赞成,我们就把它说成“说不清”。
现在,不要和别人讨论,你自己静静地去思考,我相信,当你观点通过你的思考传递出来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声音,任何人的观点我们都赋予尊重,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思考。
生:我非常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
因为大家都知道,晏子是出使楚国的,他靠自己的语言来反驳了楚王的话。
他的口才是很好,但他的智慧更重要。
所以我不赞成这位外交官说的话。
师:我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晏子的口才就是源于他的智慧,对吗?还有谁想发表自己的观点?生1:我非常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
因为在课文中,晏子和楚王的对话,晏子都是在讽刺楚国。
如果你是那国家的人,别人讽刺你,大家都会感到不高兴。
这样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所以我觉得晏子虽然口才非常好,但他这样对别的国家的人说话。
虽然表现出了自己的智慧,但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生2:晏子本来叫晏婴,人们尊敬他才叫晏子。
大家想一想,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国人应该尊敬齐国的使者,但楚国的人屡屡侵犯晏子,晏子说的话,表面看起来是有情有理,但都是在讽刺楚王,有句话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楚王是明着侮辱晏子,而晏子的语言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其实绵里藏针。
他并没有明着跟楚王对着干,我认为他这点是非常伟大的。
师:那你的观点是赞成还是不赞成呢?生:不赞成。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声音?生:我也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