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麻疹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麻疹ppt课件
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 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 疹粘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 麸样脱屑为特征
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不耐热,对紫外线和 消毒剂均敏感.但在低温中能长期存活。
病因及流行病学
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 呼吸道大量繁殖,通过患者的呼吸.咳嗽.喷嚏排 除体外经呼吸道进行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经 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麻疹患者出疹前后的5天均 有传染性,有并发症的患者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 后10天,本病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四季均可发 病,以冬、春季多见。
“退热药”,可用温水擦澡,注意保暖,使体 温降至左右,预防高热惊厥,温度降太低时可 致循环不良,病情加重。
2.皮肤粘膜的护理:及时评估患儿透疹情况,保
持床单整洁干燥与皮肤清,在保温情况下, 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肥皂),腹泻儿注
意臀部清洁,勤剪患儿指甲防抓伤皮肤继发感 染.如透疹不畅,可用鲜芫荽煎水服用并抹身, 以促进血循环和透疹,并防止烫伤.加强5官的 护理.室内光线直柔和,常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 再滴入抗生素眼液或眼膏,可加服维生素A预 防干眼病.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 耳炎.及时清除鼻痂、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 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多喂水,可用生理 盐水或朵贝液含漱。
护理措施
3.饮食护理:患儿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 饮食,如牛奶、豆浆、蒸蛋等,常更换食物品种并 做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欲利于消化.多喂开水及热 汤,利于排毒、退热、透疹.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 高维生素的食物,指导家长做好饮食护理,无需忌 口。
4.病情观察:小儿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为及早发现, 应密切观察病情.出疹期如透疹不畅、疹色暗紫、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 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 疹粘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 麸样脱屑为特征
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不耐热,对紫外线和 消毒剂均敏感.但在低温中能长期存活。
病因及流行病学
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 呼吸道大量繁殖,通过患者的呼吸.咳嗽.喷嚏排 除体外经呼吸道进行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经 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麻疹患者出疹前后的5天均 有传染性,有并发症的患者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 后10天,本病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四季均可发 病,以冬、春季多见。
“退热药”,可用温水擦澡,注意保暖,使体 温降至左右,预防高热惊厥,温度降太低时可 致循环不良,病情加重。
2.皮肤粘膜的护理:及时评估患儿透疹情况,保
持床单整洁干燥与皮肤清,在保温情况下, 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肥皂),腹泻儿注
意臀部清洁,勤剪患儿指甲防抓伤皮肤继发感 染.如透疹不畅,可用鲜芫荽煎水服用并抹身, 以促进血循环和透疹,并防止烫伤.加强5官的 护理.室内光线直柔和,常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 再滴入抗生素眼液或眼膏,可加服维生素A预 防干眼病.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 耳炎.及时清除鼻痂、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 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多喂水,可用生理 盐水或朵贝液含漱。
护理措施
3.饮食护理:患儿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 饮食,如牛奶、豆浆、蒸蛋等,常更换食物品种并 做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欲利于消化.多喂开水及热 汤,利于排毒、退热、透疹.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 高维生素的食物,指导家长做好饮食护理,无需忌 口。
4.病情观察:小儿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为及早发现, 应密切观察病情.出疹期如透疹不畅、疹色暗紫、
麻疹ppt课件
流行病学特点
要点一
传染源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最后 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前 驱期传染性最强,出疹后逐渐降低, 疹退时已无传染性。传染期患者口鼻 咽眼结合膜分泌物均含病毒。
要点二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经呼吸道进入体 内。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 传播。
要点三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 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成人多因儿童时患过麻疹或接种麻 疹疫苗获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受 母体抗体的保护。但由于麻疹疫苗接 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龄 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护能 力也下降。
03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麻疹防治工作,如参加疫苗接种、提供疫情
线索等,共同维护社区健康。
THANKS
强化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麻疹防治知识 宣传,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知度
和自我防护能力。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普及麻疹知识
01
通过宣传册、海报、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普及麻疹相关知识,
让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加强健康教育
02
将麻疹防治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和家长的认
知度和重视程度。
鼓励公众参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儿童应在8-12月龄时接种第一剂麻疹疫苗,并在4-6岁 时接种第二剂以加强免疫。
在麻疹高发期或疫情爆发时,可通过应急接种来迅速提高人群的免疫力,控制疫情 的蔓延。
03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诊断依据
发热
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
皮疹
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初为红色斑丘 疹,后融合成片,颜色逐渐加深,呈暗 红色。
最新儿科学-麻疹课件ppt课件
【预 防】
预防接种为主
预防
关键措施: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以提高其免 疫力。
1.控制传染源:麻疹患者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 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易感者检疫观察3周, 并给予被动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1)被动免疫:接触5天内予免疫血清球蛋白,只维 持8周。 (2)主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 措施。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
•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 可采用的答题模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点
,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 可采用答题模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
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全身症状轻,耳后、枕部 淋巴结肿大并触痛
面部-躯干-四肢,斑丘疹,疹间有 正常皮肤,退疹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发热后半天至1天出 疹
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 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亦 可肿大
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 出齐,次日消退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 炎,杨梅舌,环口苍白圈, 扁桃体炎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 疹,持续3-5天退疹,1周后全身大片 脱皮
(1)发热:中度以上发热。 (2)上呼吸道炎表现:卡他症状,结膜 充血、 流泪畏光及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 (3)Koplik斑:早期诊断麻疹的依据。 (4)偶见荨麻疹,斑疹,猩红热样皮疹。 (5)非特异症状。
(结膜炎) (流涕) (咳嗽)
(麻疹粘膜斑)
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
儿科麻疹 ppt课件
5
2、前驱期(疹前期):发热到出疹3-4天,主要表现: ① 发热 ② 上呼吸道症状(卡他症状):咳嗽、喷嚏、流涕、
咽部充血。 ③ 结膜炎症状:眼结合膜充血、流泪、畏光、眼睑
浮肿。
④ 科氏斑:起病2-3天,双侧第二磨牙相对应 的颊粘膜处,可见约0.5-1mm白色小点, 周围有红晕,即麻疹粘膜斑,为麻疹前驱期 的特异性体征,有诊断价值。1~2天斑点迅 速增多,可波及整个颊粘膜,于出诊后1~2 天迅速消失。
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 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 传染源:麻疹患者为主要的传染源,无症状病
毒携带者及隐性感染者传染性较低。发病前2 天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鼻、口、咽和气 管等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恢复 期不带病毒。
❖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说话、咳嗽、打喷
麻疹
编辑版ppt
1
麻疹疾病简介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流涕、眼 结膜充血、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肤出现 斑丘疹为主要特征。
多见于6个月到5岁小儿,传播方式主要为 空气飞沫传播。
编辑版ppt
2
一、病原学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在外界生活的 能力不强,对阳光及一般消毒剂很敏感,紫外 线很快可将病毒灭活,随飞沫排出体外后室内 可存活34h,但在空气流动或阳光下半小时失 去活力。耐寒、耐干燥,于0℃可存活一个月, -70℃可保存数月至数年。
编辑版ppt
8
麻疹皮疹在耳后的分布
(出疹编第辑版一ppt 天)
9
麻疹面容 编辑版ppt
10
麻疹红色斑丘疹
(麻疹第编辑二版pp天t )
11
编辑版ppt
麻疹皮疹出现 在手掌、脚掌 (出疹第三天)
麻疹ppt课件
6概Βιβλιοθήκη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新进展
7
传染源
• 一般认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者口、鼻、眼分泌物 及尿、血液中均含有病毒。但临床主要以鼻、咽分泌物随 飞沫排出而直接传染他人。患者在出疹前、后5日均有传 染性,但以前驱期最强。出疹后传染性很快降低,但如合 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日。退疹期,病人皮肤 脱屑无传染性。 • 人和动物均可受麻疹病毒感染,如小儿和已受感染的小动 物(如小猫、小狗等)玩耍,动物可能成为传染源而感染 小儿。 • 偶然短暂的直接接触(如在医院候诊室或公园内),仍有 被感染的可能。 • 无症状的带毒者或隐性感染,因病毒不易从飞沫排出,所 以,一般认为无传染性,或传染性极低,经反复、密切接 触,仍有传染的可能。
14
• 麻疹是全身性疾病,全身淋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 增生,伴多核巨细胞(Warthin-Finkeldey giant cells)形成。该细胞见于扁桃体、呼吸道、肠道、 淋巴结等处。 • 麻疹粘膜斑是粘膜下腺细胞浸润、坏死、周围充 血所致。最初表现为针尖大小白点,外周发红的 特殊斑疹。 • 麻疹皮疹是真皮(乳头层及表皮)毛细血管内皮 细胞的增生,血浆渗出,红细胞相对增多形成淡 红色斑丘疹。 • 退疹后,表皮细胞坏死、角化形成脱屑。 • 由于皮疹处红细胞遗留裂解,退疹后形成棕色色 素。
9
易感人群
• 人类对麻疹普遍具有易感性。除婴儿具有母传抗 体外,凡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或疫 苗接种未成功者,均有易感性。易感人群大多为5 岁以下小儿。但交通不便或人口稀少地区,易感 人群年龄较大。近几年来,大城市发病年龄亦有 向大龄推移倾向。6个月以下婴儿因一般具有先天 性抗体,不易患麻疹。但其母未患过麻疹的新生 儿仍可感染,新生儿可与其母同时患麻疹。甚至 孕妇感染麻疹,胎儿也可患先天性麻疹。若母亲 产前10~14日受感染,小儿出生时或生后6日内发 病,应视为先天性麻疹宫内感染。自然感染的麻 疹获得免疫力较持久。但少数形成抗体不足,经 过数年又可患第二次麻疹;但一般较轻。
麻疹小讲课PPT课件(2024)
01
注意事项
2024/1/29
02
03
0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 并发症并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易感人群,应及时接种麻 疹疫苗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儿 童对麻疹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1
2024/1/29
07
总结与展望
32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麻疹病毒的特性与传 播途径
通过飞沫传播,也可 通过接触感染者的鼻 咽分泌物传播
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 措施,同时也可通过提高人群 免疫力来消除麻疹的传播。
11
2024/1/29
03
麻疹实验室检测
12
病毒分离培养技术
采集标本
取患者鼻咽分泌物、尿液 或血液等标本。
2024/1/29
病毒分离
将标本接种于敏感细胞( 如人羊膜细胞、Vero细胞 等),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
病毒鉴定
2024/1/29
21
并发症风险评估
年龄因素
免疫状态
病情严重程度
治疗和护理不当
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出 现并发症。
2024/1/29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 易感染并出现并发症。
病情越重,出现并发症 的风险越高。
不恰当的治疗和护理可 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22
处理原则和方法
及早识别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 发现并发症的迹象。
2024/1/29
及时治疗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治疗、 对症治疗等。
加强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加强皮 肤护理和口腔护理,预防继发 感染。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增 强身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病理】
病变部位广泛的单核细胞浸润、增生及形成多 核巨细胞(华-佛细胞Warthin-Finkeldey giant cell)是麻疹的病理特征。 基本病变主要见于皮肤、淋巴组织、呼吸道和 肠道黏膜及结膜。毛细血管周围有严重的渗出, 单核细胞增生,形成的多核巨细胞大小不一, 内含多个核,核内外均有病毒集落(嗜酸性包 涵体) 。
麻疹
measles
1
【概述】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已知最具 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如果接触了麻疹病毒, 几乎所有未接受免疫的儿童都将感染麻疹。病后 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 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 koplik’s spots) 、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 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死亡主要是由于肺 炎等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起的全球免疫活动已使最近5年间麻疹的死亡 率减少了48%,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消灭了麻疹。
4
【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通过鼻咽部进 入人体,在呼吸道上皮 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中 繁殖并侵入血液,通过 血液的单核细胞向其他 器官传播,如脾、胸腺、 肺、肝脏、肾脏、消化 道黏膜、结膜和皮肤, 引起广泛损伤而出现一 系列临床表现。 由于免疫反应受到抑制, 常并发喉炎、支气管肺 炎或导致结核病复燃, 特别是营养不良或免疫 功能缺陷的儿童,可发 生重型麻疹或因严重肺 炎、腹泻、脑炎等并发 症而导致死亡。
11
【临床表现】
(2)重型麻疹:主要见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继发严重 感染者。体温持续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 皮疹密集融合,呈紫蓝色出血性皮疹者常伴有黏膜和消化 道出血,或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麻疹,可 能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一种形式。部分患者疹出不透、 色暗淡,或皮疹骤退、四肢冰冷、血压下降出现循环衰竭 表现。此型患儿常有肺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率高。
2
【病原学】
麻疹病毒属副黏病毒科, 球形颗粒,有6种结构 蛋白。仅存在一种血清 型,抗原性稳定。 人是唯一宿主。病后可 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 多可达到终身免疫。 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 不耐热,对紫外线和消 毒剂均敏感。随飞沫排 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 32小时,但在流通的空 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 失去活力。
10
【临床表现】
2.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多见于有部分免疫者,如潜伏期内接受过 丙种球蛋白或8个月以下有母亲被动抗体的婴儿。主要临床 特点为一过性低热,轻度眼、鼻卡他症状,全身情况良好, 可无麻疹黏膜斑,皮疹稀疏、色淡,消失快,疹退后无色 素沉着或脱屑,无并发症。常需要靠流行病学资料和麻疹 病毒血一的传染 源。 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 吸道大量繁殖,含有病 毒的分泌物经过患者的 呼吸、咳嗽、喷嚏排出 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 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 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 病毒的手传播。 麻疹患者出疹前后的5天 均有传染性,有并发症 的患者传染性可延长至 出疹后10天。 以冬春季发病为多。
7
【临床表现】
近年来,由于疫苗的应用,麻疹的临床表现变 得不十分规律,临床上可以见到以下几种情况。
1.典型表现
(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平均10天左右)。潜伏期末 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8
【临床表现】
①发热:多为中度以上,热型不一。 ②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咽部充血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 是流涕、结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等明显的眼、鼻卡他症状 是本病特点。 ③麻疹黏膜斑(Koplik斑):是麻疹早期具有特征性的体征, 一般在 出疹前1~2天出现。 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为直径约 0.5~1.0 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 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逐渐消失,可留有暗 红色小点。 ④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 等。婴儿可有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 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12
【临床表现】
(3)异型麻疹: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而再次感染 麻疹野病毒株者。典型症状是持续高热、乏力、肌痛、头 痛或伴四肢浮肿,皮疹不典型,呈多样性,出疹顺序可从 四肢远端开始延及躯干、面部。易发生肺炎。本型少见, 临床诊断较困难,麻疹病毒血清这检查有助诊断。
13
【并发症】
1.肺炎
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占麻疹患儿死因的90%以 上。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由麻疹病毒本身引起的 间质性肺炎多不严重,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 继发性肺炎病原体多为细菌性,常见金黄色葡萄球 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和 脓气胸。部分为病毒性,多见腺病毒。也可为多种 病原体混合感染。主要见于重度营养不良或免疫功 能低下的小儿,临床症状较重、体征明显,预后较 差。
6
【病理】
真皮和黏膜下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充血、水肿、 增生、单核细胞浸润并有浆液性渗出而形成麻疹 皮疹和麻疹黏膜斑。 由于皮疹处红细胞裂解,疹退后形成棕色色素沉 着。 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为Hecht巨细胞肺炎, 继发细菌感染则引起支气管肺炎。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SSPE)患者有皮质和白质变性, 细胞核及细胞浆内均见包涵体。
(2)前驱期:也称出疹前期,常持续3~4天。主要表现为:
9
【临床表现】
(3)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皮疹,此时全身中毒症 状加重,体温可突然高达40~40.5℃,咳嗽加剧,伴嗜睡 或烦躁不安,重者有谵妄、抽搐。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 际,渐及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 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疹间 可见正常皮肤,不伴痒感。以后部分融合成片,色加深呈 暗红。此期肺部可闻干、湿性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 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4)恢复期:若无并发症发生,出疹3~4天后发热开始减 退,食欲、精神等全身症状逐渐好转,皮疹按出疹的先后 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有棕色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一般7~10天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