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1:章末过关检测(地球上的水部分)练习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1:章末过关检测(地球上的水部分)练习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1:章末过关检测(地球上的水部分)练习题

章末过关检测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某水系分布图(图1)和甲地月平均径流量线、降水量柱状示意图(图2)。读图,完成1~2题。

图1

图2

1.图中洋流是()

A.北半球的寒流

B.南半球的暖流

C.南半球的寒流

D.北半球的暖流

2.甲地径流量峰值明显滞后于降水量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湿地调蓄

B.地势起伏小

C.水位季节变化大

D.蒸发旺盛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近30年径流量和气温之间统计关系。读图,完成3~4题。

3.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是()

A.雨水B.冰川融水

C.湖泊水D.地下水

4.该流域位于()

A.温带季风气候风

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C.热带沙漠气候区

D.地中海气候区

下图是北美马更些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年降水量()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6.马更些河()

A.以雨水补给为主B.有明显的凌汛

C.结冰期短D.含沙量大

读甲、乙两海域的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图,回答7~9题。

7.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处都有利于形成大型渔场

B.乙海域有利于渔场形成,甲海域反之

C.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岸

D.甲位于大洋西岸,乙位于大洋东岸

8.从洋流的性质看,图中序号表示的洋流分别是()

A.都是寒流

B.都是暖流

C.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

D.①③是寒流,②④是暖流

9.图中甲、乙两海域有风海流通过,关于该风海流流经的位置及其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途经a处,流向自东向西

②途经b处,流向自西向东

③途经c处,流向自东向西

④途经d处,流向自西向东

A.①②B.②③④

C.③④D.①④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称为迎岸风。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10~11题。

10.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有关的离岸风是()

A.①B.②

C.③D.④

11.与⑤处离岸风不具有相关性的是()

A.上升流B.渔场

C.海雾D.雨林

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洞庭湖位置图。

材料二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

(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8分)

(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8分)

(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8分)

13.图甲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图乙是湖区的降水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2分)

(1)指出湖水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12分)

(2)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D湖泊为淡水湖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2 『解析』第1题,从图1中30°纬线、洋流向北流并且位于大陆西岸,可知该洋流是分布在南半球的寒流。第2题,从图1中可知甲地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沼泽具有调蓄洪峰的作用,故选A。

『答案』1.C 2.A

3~4『解析』第3题,图中径流量和气温呈正相关关系,该河流应该是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第4题,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带。图示河流气温季节差异大,应为温带区域。

『答案』3.B 4.B

5~6『解析』第5题,依据图中经纬线可确定方位,图示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其垂直方向就是年降水量分布递变方向。根据年等降水量线上数值可判断,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第6题,图中河流上游有多座3 000 m以上的高山,且流域纬度高,年降水量基本在400 mm以下,应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因纬度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故结冰期长;流域内以亚寒带针叶林带为主,植被覆盖率高,故含沙量小;河流总体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同时结冰期长,故有明显的凌汛。

『答案』5.C 6.B

7~9『解析』依据等温线分布规律可知,图中甲处①②位于赤道两侧,且均为寒流,因此均分布于大洋东岸;乙图位于北半球,③为寒流,④为暖流,为寒暖流交汇处,利于渔场形成,按照洋流模式图可知位于大洋西岸。甲图中的风海流可能为受信风影响下从a处自东向西流的南、北赤道暖流,乙处的风海流可能为受西风影响下自西向东流的北大西洋暖流或北太平洋暖流。

『答案』7.B8.C9.D

10~11『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②③为迎岸风,①④⑤为离岸风。①为印度半岛冬季的东北风,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第11题,⑤处为离岸风,受此影响,沿岸形成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易形成渔场;在离岸风的影响下,深层冷海水上泛起到降温作用,海水表层水汽遇冷凝结,多海雾;沿岸形成荒漠景

观,并没有雨林景观。

『答案』10.A11.D

12.『解析』(1)该处河流能注入海洋,属于海陆间循环;过程要从四个环节分析。(2)日变化可从材料二图中降水的时刻变化看出;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就是要分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大气垂直运动。(3)首先明确洞庭湖对环境的作用,再来分析面积减小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1)海陆间循环。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

(3)①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

②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③水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减小,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13.『解析』(1)湖水的周期性涨落与补给水源的周期性变化有关。从湖区的降水统计资料、高山海拔等可看出,该湖泊补给水源包括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降水有冬夏季节差异,高山冰雪融水受气温影响,既有冬夏季节差异,也有白天与夜间的差异。(2)淡水湖成因一般包括盐分少、蒸发弱、补给淡水多(或湖水能流出)等。

『答案』(1)夏季(夏半年)湖水水位高,冬季(冬半年)水位低。白天水位高,夜间水位低。原因:夏季(夏半年)气温高,高山冰川融水量大,降水量较大;[或:冬季(冬半年)气温低,高山冰川融水量小,降水量较小;]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夜间气温低,冰雪融水少。(2)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含盐度较低;湖区气温低,蒸发量较小;有河流将湖水和盐分流出。

高三化学练习题

高三化学练习题 20.有机实验 一、选择题(单项) 1.与溴水混合振荡,分成两层,上层几乎无色的是 A.氯水B.己烯 C.苯 D.KI溶液2.由于发生化学发应,既能使KMnO4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苯B.甲苯 C.己烯D.己烷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体系会分层,油状液体浮于水面的是 A.溴苯 B.乙酸乙酯 C.乙醇 D.硝基苯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溴水中提取溴可用植物油作萃取剂 B.用热的纯碱溶液区别植物油与矿物油 C.乙醇与乙酸的混合物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D.溴乙烷中混有的乙醇常用加HBr再加热的方法除去 5.加入盐酸或通入CO2不可能有沉淀生成的是 A.饱和NaOH溶液B.饱和C6H5ONa溶液 C.C17H35COOK 溶液D.CH3COONa溶液 6.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苯、乙醇、四氯化碳B.乙醇、乙醛、乙酸 C.乙醛、乙二醇、硝基苯D.苯酚、乙醇、甘油 7.下列有机物中,与NaOH溶液混合时会分层,加热后分层现象消失的是A.乙酸B.苯酚溶液C.己烯D.乙酸乙酯8.去乙酸乙酯中含有的乙酸,最好的处理操作是 A.蒸馏B.水洗后分液 C.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D.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9.化学工作者从有机反应RH+Cl 2(气)光 ? →?RCl(液)+HCl(气)受到启发,提出在农药和有机合成工业中可以获得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已成为现实。试指出从上述反应产物中分离得到盐酸的最佳方法是 A .蒸馏法 B .水洗分液法 C .升华法 D .有机溶剂萃取法 10.甲萘醌(维生素K )有止血作用,它可通过α-甲基萘的氧化制得,反应中常用乙酸作催化剂,该反应放热,可表示为: 在某次合成反应中,用1.4g(0.01mol)的α-甲基萘,才制得0.17g(0.001mol)甲萘醌,已知该反应的速率是快的。试判断导致其产率低的原因是 A .使用了过量的催化剂 B .没有用乙酸,而是使用其它催化剂 C .把反应混合物加热 D .所生成的甲基醌是沉淀物 1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醛能发生银镜反应,因此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属于醛类 B.两种有机物若具有相同的式量不同的结构,则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C.等质量的两种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等质量的水,则两种有机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D.实验证明,不存在两种邻二甲苯.所以,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认为苯分子中碳碳键完全相同而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12.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四种物质,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A .甲酸、乙醛、甲酸钠溶液、葡萄糖溶液 B .乙烯、乙烷、乙炔、丙烯 C .淀粉溶液、乙醇、苯、四氯化碳 D .苯乙烯、苯酚、乙苯、甲苯 13.实验室制备下列物质时,不可用浓H 2SO 4参与的是 A .由 B .用乙酸和乙醇制备乙酸乙酯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水循环................................................................................................................ - 1 -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 6 -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 11 - 第一节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1.水循环的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 海陆间 循环A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 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 海上内循环 B ①蒸发、⑦降水 陆地内循环 C ⑧植物蒸腾、⑨蒸发、③降水 [特别提醒](1)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2)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促进水资源的更新 不同水体 更新周期不同 ―→ 决定 水资源 有限性 ― 水资源利用不应 超过水体更新速度

3.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4.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5.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特别提醒]水循环比较活跃,且与其他水体联系比较密切的水体的更新周期比较短,相反则比较长。 [归纳总结] 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各有特点,意义不同,具体区别如下表所示: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 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 间 主要环节及示意图 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 被称为大循环,使 陆地水得到补充, 水资源得以再生 补给陆地水的水量 很小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 循环,是海陆间循 环的近十倍 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 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 的水循环 流量和水位变化含沙量变化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 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 铺设渗水砖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减少

地球上的水练习题

A .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B ?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 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 图3是我国某河流下游日平均流量补给类型结构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 8?9题。 A.①③ 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4. 乙处潜水的流向为(C ) A.自东北向西南流 B .自西南向东北流 C.自东南向西北流 D .自西北向东南流 5. 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河流水补给潜水 B .潜水补给河流水 C.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 .左岸河流水补给潜水,右岸潜水补给河流水 读图2,完成3?5题。 C. 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雨水补给 D. 雨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 F 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 10?11题。 10. 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A ) A. 11月至次年1月 B. 2 月至4月 C. 5 月至7月 D. 8 月至10月 11. 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 的主要原因是( D ) A.蒸发旺盛 B.河道弯曲 C.地势起伏 D.湿地调储 读“某河流量过程曲线图”(图 5)(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11?12题。 6. 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B ) A.南北B.东西 C.东北一西南 第一课时河流与地理环境 F 图中实线为地形等高线,虚线为等潜水水位线,等高距均为 5米,甲处为一口水井,右侧标 注图为河流MN 剖面处的等流速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1?5题。 1.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C ) A. 自东北向西南流 B. 自西南向东北流 C. 自东南向西北流 D. 自西北向东南流 2. 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 为(C ) A.1.5 米 B.3.5 米 C.8.5 米 D.10.5 米 3. 有关河流MN 剖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面流速从岸边向最大水深方向递增 ③若需建设港口, M 岸比N 岸更合适 ④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河床东北岸坡度明显大于西南岸 (立方秒〕 240 160 90 40 舉 8.中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描写区域景观的名句, 下列诗句中,能描述图示河流所在地典型地理特 征的是(C ) A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9.图示河流补给类型①②③④分别是 ( B .江里江外两面天,参天榕树盖半边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 ) A .浅层地下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B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 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D.西北一东南 圉例 业耳.购恤 16 ia* 2V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1:章末过关检测(地球上的水部分)练习题

章末过关检测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某水系分布图(图1)和甲地月平均径流量线、降水量柱状示意图(图2)。读图,完成1~2题。 图1 图2 1.图中洋流是() A.北半球的寒流 B.南半球的暖流 C.南半球的寒流 D.北半球的暖流 2.甲地径流量峰值明显滞后于降水量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湿地调蓄 B.地势起伏小 C.水位季节变化大

D.蒸发旺盛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近30年径流量和气温之间统计关系。读图,完成3~4题。 3.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是() A.雨水B.冰川融水 C.湖泊水D.地下水 4.该流域位于() A.温带季风气候风 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C.热带沙漠气候区 D.地中海气候区 下图是北美马更些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年降水量()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6.马更些河() A.以雨水补给为主B.有明显的凌汛 C.结冰期短D.含沙量大 读甲、乙两海域的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图,回答7~9题。

7.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处都有利于形成大型渔场 B.乙海域有利于渔场形成,甲海域反之 C.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岸 D.甲位于大洋西岸,乙位于大洋东岸 8.从洋流的性质看,图中序号表示的洋流分别是() A.都是寒流 B.都是暖流 C.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 D.①③是寒流,②④是暖流 9.图中甲、乙两海域有风海流通过,关于该风海流流经的位置及其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途经a处,流向自东向西 ②途经b处,流向自西向东 ③途经c处,流向自东向西 ④途经d处,流向自西向东 A.①②B.②③④ C.③④D.①④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称为迎岸风。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10~11题。 10.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有关的离岸风是() A.①B.② C.③D.④

高三化学每日一读一练:物质鉴别题的类型和解题步骤方法

高三化学每日一读一练:物质鉴别题的类型和解题步骤方法物质鉴不题的类型和解题步骤、方法 一、鉴定、鉴不和推断的区不和联系 鉴定、鉴不和推断都属于物质的检验,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专门性质和特点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看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定、推理。 鉴定通常是指关于某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依照物质的化学特性,分不检出阳离子、阴离子;鉴不通常是指对分不存放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可依照一种物质的特性区不于另一种,也可依照几种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一样性质的不同加以区不;推断是通过实验事实,依照性质分析推求出被检验物质的组成和名称。我们要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物质进行鉴不和推断。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不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 溶液。 〔6〕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潮湿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8〕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赶忙显红色。2Fe2++Cl2=2Fe3++2Cl- 〔9〕Fe3+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10〕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3.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不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9〕HCO3-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 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 MgCO3生成,同时放出 CO2气体。 〔10〕PO43-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11〕NO3-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 4.几种重要有机物的检验 〔1〕苯能与纯溴、铁屑反应,产生HBr白雾。能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生成黄色的苦杏仁气味的油状〔密度大于1〕难溶于水的硝基苯。 〔2〕乙醇能够与灼热的螺旋状铜丝反应,使其表面上黑色CuO变为光亮的铜,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乙醇与乙酸、浓硫酸混合物加热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有透亮油状、水果香味的乙酸乙酯液体浮在水面上。 〔3〕苯酚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淀。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溶液。

地球上的水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三)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A.①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有关图中①~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的西北季风有助于①功能的实现 B.从数量来看③=④ C.以色列北水南调体现了对⑤的调控 D.②获得外界能量最多 1~2.解析:第1题,题干中提到大海、彩虹、地下、植物根系,涉及了四大圈层。第2题,①表示水汽输送,夏季风与此有关,从数量来看③>④,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吸收外界能量最多的环节是蒸发,②是降水,跨流域调水是对⑤施加的影响。 答案:1.D 2.C 读下图,完成3~4题。 3.有关该河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主要补给水源为雨水和春季积雪融水 B.参与内陆循环,注入内陆湖泊

C.是下游国家最重要的供水水源 D.图中A、C两地水热条件差异小 4.上图中A地河流水位最高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B.塔里木河水量较大 C.南极科考时期最佳 D.北印度洋海水自东向西流 3~4.解析:依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水系轮廓认读出图中河流为尼罗河,再联系相关地理背景知识分析是解题的关键。第3题,尼罗河流域为热带地区,无春季积雪融水,尼罗河注入地中海,属外流河,下游A处为热带沙漠气候,上游C处为热带草原气候,水热条件差异大,A、B、D项错,尼罗河是埃及最重要的供水水源,C项正确。第4题,依据题干中水量最大的条件,判断此时北半球为夏季。B项中,塔里木河水量较丰富与时间条件相符,其它三项中的地理现象均为北半球冬季的现象,本题选B。 答案:3.C 4.B 读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的洋流流向和性质为() A.向北流动暖流B.向北流动寒流 C.向南流动暖流D.向南流动寒流 6.有关图中洋流附近海域和陆地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温高,蒸发旺盛 B.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C.东侧陆地常年冷干 D.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5~6.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判断出该区域为非洲北部西侧沿海地区,图中洋流为加那利寒流,自北向南流。寒流降温、减湿,但这里纬度低,沿岸气候也不会冷干,故第5题选D,第6题选D。 答案:5.D 6.D

2013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上的水专题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 1.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A.① B.④ C.⑤ D.⑥ 3.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读“我国东北某河流流量变化图”, 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 据此回答4~5题。 4.C在汛期时的补给量与枯水期时的 补给量比较正确的是 A.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增多 B.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增多 C.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较高,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D.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时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减少 5.图中虚线表示该河上游修建大坝后的流量曲线,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受到水库调节,全年流量比较和缓 B.地下水位上升,与河流相互补给,流量和缓 C.河水水位下降,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D.受到水库调节,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消失 下面甲图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图是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丙图是河流上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6~8题。 6.甲图中AB段河流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南流向西北 C.A处水流较B处平稳 D.不能确定

高三化学每日一读一练物质鉴别题的类型和解题步骤、方法

物质鉴别题的类型和解题步骤、方法 一、鉴定、鉴别和推断的区别和联系 鉴定、鉴别和推断都属于物质的检验,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鉴定通常是指对于某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分别检出阳离子、阴离子;鉴别通常是指对分别存放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区别于另一种,也可根据几种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一般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推断是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分析推求出被检验物质的组成和名称。我们要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物质进行鉴别和推断。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3)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5)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8)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2=2Fe3++2Cl- (9)Fe3+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10)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3.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9)HCO3-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 MgCO3生成,同时放出 CO2气体。 (10)PO43-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 (11)NO3-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 4.几种重要有机物的检验 (1)苯能与纯溴、铁屑反应,产生HBr白雾。能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生成黄色的苦杏仁气味的油状(密度大于1)难溶于水的硝基苯。 (2)乙醇能够与灼热的螺旋状铜丝反应,使其表面上黑色CuO变为光亮的铜,并产

第1章地球上的水单元测试题

八(上)科学第1章地球上的水测试题 班级 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油、盐、酱、醋是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下列调味品与水充分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色拉油 B.食盐 C.酱油 D.白醋 2.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变图示水循环示意图中的环节是() A.②B.③C.⑤D.⑥ 3.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B. 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C. 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 D. 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陆地与 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 4.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水体中储量最大的是河流水 B.地球上水体中更新周期最短的是冰川水 C.由电解水的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工业三废与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任意使用,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5. 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 降低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析出晶体 D. 蒸发溶剂,饱和溶液一定析出晶体 6.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列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过滤B.蒸馏C.静置沉淀D.吸附沉淀 7.小明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 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B.糖水热的时侯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图 8.在25℃时,向100克10%蔗糖溶液中加入10克水,不发生变化的是()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 9.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A.矿泉水瓶始终受到水对它的浮力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10.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B.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拥有量多C.水资源与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D.我国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匀11. 某温度下,一杯饱和的蔗糖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恒温蒸发溶剂 加入蔗糖降低温度升高温度 A B C D

2020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地球上的水”测试题(附解析)

“地球上的水”测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自然环境中四大圈层间水分联系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丙、丁所表示的圈层依次是( )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2.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连续而不规则 B.主要由岩石组成 C.无固定空间位置 D.主要由气体组成 3.图中水循环①、②、③环节依次为( ) A.降水、蒸发、径流 B.径流、降水、蒸发 C.降水、径流、蒸发 D.径流、蒸发、降水 1.B 【解析】读图可知,丁圈层通过蒸腾作用指向甲圈层,说明丁圈层为生物圈,甲圈层是大气圈;乙圈层通过下渗作用指向丙圈层,说明乙圈层为水圈,丙圈层为岩石圈。 2.A 【解析】乙圈层为水圈,它是一个连续但分布不规则的圈层,由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中的各种水体共同组成。 3.C 【解析】大气圈通过降水与岩石圈联系起来,岩石圈与水圈通过径流联系起来,大气圈与水圈通过蒸发联系起来,故水循环环节①、②、③依次为降水、径流、蒸发。 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水循环与岩石循环有直接联系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两种循环( ) A.能量来源相同 B.共同使陆地水得到不断更新 C.均实现了圈层间的物质迁移 D.对地表形态改造的结果相同 4.D 【解析】水循环的径流环节通过侵蚀、搬运、堆积等直接参与岩石循环中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5.C 【解析】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岩石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故岩石循环以内力作用为主。 下图是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7.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 ) A.修建水库 B.降水强度增大 C.上游河道采砂 D.植被覆盖率下降 6.D 【解析】对比“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及“某河流径流形成关系框图”可知,①应为蒸发、蒸腾,②为地表调蓄,③为河网调蓄,④为径流。 7.A 【解析】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是修建水库,使河水流速变小,携带的泥沙减少;或流域内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地表径流系数是指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量(mm)与降水量(mm)的比值。据此,回答8~9题。 8.在我国南方地区,云贵高原地表径流系数明显偏小,其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少 B.地表水下渗严重 C.蒸发量大 D.工农业用水量大 9.城市化可能使区域地表径流系数增大,原因是( ) A.热岛效应,蒸发加强 B.雨岛效应,降水增加

每日一练(高考化学复习)

每日一练020 姓名:时间:年月日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铁位于周期表中。 2.氧化铁又名,俗名,是色粉末,因此常用作。3.具有磁性的物质有,其中被称为磁性氧化铁的是。4.氢氧化亚铁(化学式)常温下为,于水,易被空气中的氧化生成,颜色由变为,最后变为。 5.氢氧化铁(化学式)常温下为,于水,在空气中久置会部分失水生成(化学表达式为),受热易。 6.含有Fe3+的溶液呈色,Fe3+处于铁的高价态,遇Fe、Cu、HI、H2S等均表现为性。 7.含有Fe2+的溶液呈色,Fe2+处于铁的中间价态,既有性,又有性。8.氢氧化亚铁是很弱的碱,且溶度积很小,因而Fe3+极易,只能存在于的溶液中。 9.实验室配制氯化铁溶液,通常将 。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 1.配平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 (1)____Fe+____NO-3+____H+===____Fe3++____NO↑+____H2O (2)____Fe+____NO-3+____H+===____Fe2++____NO↑+____H2O (3)____FeCO3+____O2+____H2O===____FeOOH+____CO2 (4)____Fe2++____MnO-4+____H+===____Fe3++____Mn2++____H2O 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Fe与Cl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Fe与水蒸气的反应:。 ①Fe与FeCl3溶液的反应:。 ④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 ⑤氢氧化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3.写出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 ⑥硫酸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⑦将H2S气体通入FeCl3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 ⑧Fe2+的酸性溶液与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人生中再也不会有哪个时期像那时一样专一地,单纯地,坚决地,几近固执而又饱含信仰和希冀地,心无旁骛乃至与世隔绝地,为了一个认定的目标而奋斗。唯有高考,坚定不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末测试题及答案(含三套题)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 章《地球上的水》 章末测试题及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5分,20小题,共50分) 合理保护和利用地下水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下图为“泉城济南泉水补给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某年春季,济南趵突泉水位持续降低,其原因不可能是( ) A .春季降水量偏少 B .农业在春季播种季节用水量大 C .南部山区植被破坏严重 D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泉水的补给类型 2.根据图中信息和水循环原理知识,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污水是导致趵突泉水质变坏的主要原因 B .城市地面硬化,导致趵突泉水位持续下降 C .南部山区降水量影响趵突泉地下水位高低 D .图中所示径流量增大,可导致城市内涝 读下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 .大气降水 B .沙漠凝结水 C .冰雪融水 D .湖泊水 4.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一般特征有( ) ①流量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 ②流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丰水期出现在夏季 ③冬季出现明显的断流现象 ④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5.有关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⑤仅表示地表径流 B .水得以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C .在①⑤水循环过程中伴随着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

答 题 D .人类只能影响图中的④环节 6.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7.图1为“北半球某河段平面图”,图2示意“图1中M 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M 湖平均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 .1月 B .4月 C .6月 D .10月 8.据有关统计,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 ②面积小,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 ③下渗速度快,地下径流量大 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程。读下图,回答910题。 9.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 .雨水 B .地下水 C .湖泊水 D .人工提水 10.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A .2月6月 B .5月9月 C .8月12月 D .11月次年4月

(完整版)地球上的水测试题

高二地理假期作业 、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50分) 读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 1~ 3 题。 C.我国的夏季风 2.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3. 关于水循环 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 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 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 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 ①② B.③④ C. ②④ 读“我国东北某河流流量变化图 ”,A 、B 、C 分别表 示河 流的三种补给形式。 据此回答 4~5 题。 4. C 在汛期时的补给量与枯水期时的补给量比较正确的是 ( ) A. 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增多 B. 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增多 C. 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较高,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D.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时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减少 5. 图中虚线表 示该河上游修建大坝后的流量曲线,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A. 受到水库调节,全年流量比较和缓 1.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 D.我国的冬季风 () A.① B.④ C.⑤ D.⑥ D.①④

B. 地下水位上升,与河流相互补给,流量和缓

C. 河水水位下降,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D. 受到水库调节,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消失 面甲图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图是 EF 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丙图是河流 上 A 、B 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 据此完成 6~8 题。 (2010 青·岛质检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 10 亿立 方米,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 9.引黄济青工程每年冬季 11、12月至次年 2 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 ) A. 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B. 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 C. 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 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10. 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 —— 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 主要作用是 () 6.甲图中 AB 段河流 A.由西北流向东南 C.A 处水流较 B 处平稳 7.造成该河最高水位出现的原因是 A.气旋活动 C.冰雪融化 B.由东南流向西北 D.不能确定 B.“梅雨”连绵 D.春雨霏霏 8.关于乙图 EF 河段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 ① E 岸河床较缓, F 岸河床较陡 ②E 岸河床较陡, F 岸河床较缓 转使河水发生偏转, F 岸遭受冲蚀力大 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 A.①③ B.①④ () () () ③由于地球的自 E 岸遭受冲蚀力大 C. ②④ D.②③ 据此回答 9~11 题。

高三化学每日一读一练手征性碳原子问题及其专项训练

手征性碳原子问题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美国的诺尔斯、沙普雷斯和日本的野依良治获得,以表彰他们发现某些被称为手征性的分子可以用来加速并控制化学反应的创造性工作.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则这种碳原子称为“手征性碳原子”.例如: 中*C 就是 “手征性碳原子”.含“手征性碳原子”的物质通常具有不同的光学特征(称为光学活性). 专题训练 (1)下列分子中,没有光学活性的是________,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是________. A .乳酸 3CH —CHOH —COOH B .甘油 OH CH 2—CHOH —OH CH 2 C .脱氧核糖 OH CH 2—CHOH —CHOH —2CH —CHO D .核糖 OH CH 2—CHOH —CHOH —CHOH —CHO (2)有机物X 的结构简式为 若使X 通过化学变化,失去光学活性,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 有______ __. A .酯化 B .水解 C .氧化 D .还原 E .消去 F .缩聚 (3)有机物Y 分子式为384O H C ,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多羟基醛,且分子中只有一个手征性碳原子的异构体有数种,请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并标

出手性碳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报道最新合成的有机物A 为: 具有光学活性,若 要使A 失去光学活性,可采用的方法有(最少列举三种方法): (5)某链烃B 的分子式为107H C ,在B 的各种结构(不考虑 结构)中, 含有“手征性碳原子”,且与足量2H 发生加成反应后仍具有光学活性的有机物有五种,已知其中二种的结构简式为: ① ② 则另三种的结构简式为: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E 的下列同分异构体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 。(填 字母) a . HO CH 2CHCOOCH 3 H 2N 3 b . HO CH 2COOCH(CH 3)2 H 2N

2014届高三化学化学与生活每日一练(2011-2013所有题)

2014届高三化学“化学与生活”专项练习(1)姓名 一、化学与健康 ()1.酿酒过程中,淀粉水解不能得到乙醇。 ()2. 我国居民传统膳食以糖类为主,淀粉、纤维素都是糖类物质. ()3. 人体内的蛋白质不断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 人造黄油里的反式脂肪酸对健康不利,它是液态植物油加氢时产生的. ()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都显碱性,且都可作为食用碱. ()6.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 ()7.食盐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8.食盐、糖、醋可作调味剂,不可作食品防腐剂. ()9.碘、铁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10. “酱油加铁”是为了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 ()11.人体缺碘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12.大部分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3.天然药物无任何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14.人体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15.大量服用阿司匹林会出现水杨酸中毒症,可静脉滴注NaHCO3溶液. ()16. 碳酸钡、碳酸氢钠、氢氧化镁等均可作为抗酸药物使用. ()17.维生素C受热更易被氧化,故有些新鲜蔬菜生吃较好. ()18.熟吃西红柿要比生吃时维生素C的损失小. ()19.维生素A和维生素C 属于水溶性维生素,麻黄碱、青霉素属于天然药物. ()20.食盐和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防腐剂和调味剂. ()21、碳素钢、玻璃钢都属于合金 ()22.糖类、蛋白质、油脂、PVC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3.橘子、柠檬、新鲜蔬菜等食品被称为碱性食品,长期缺乏可使尿液偏酸性. ()24.柠檬、桔子属于酸性食物. ()25.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的酶,因此人类不需要摄入纤维素. 二、化学与材料 ()1.可利用废油脂制肥皂. ()2.肥皂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的. ()3.“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4.合金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5.钢铁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腐蚀,主要原因是海水含氧量高于河水. ()6.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易发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7.在日常生活中,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 ()8.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电子被氧化的过程. ()9.焊锡(锡铅合金)熔点比金属锡高. ()10.太阳能电池板中有高纯硅单质,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最新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单元阶段测试(含答案)

阶段测试三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共44分) (2017·辽宁本溪月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三大类水循环都必不可少的环节除降水外,还有() A.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D.蒸发 2.若甲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则下列水循环环节水量可能增加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3.下列有关水循环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调节不同纬度间的热量平衡 B.使陆地淡水的总量不断增加 C.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D.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2017·湖北黄石月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4~5题。 4.有关下列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亚地区: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的水量1月份较小

5.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的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据图回答6~7题。 6.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①风力②重力③太阳辐射④温室效应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7.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下径流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下图为世界某大洋环流局部模式图,读图完成8~9题。 8.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太平洋,则下列洋流属于此环流的是() A.东澳大利亚暖流B.加那利寒流 C.日本暖流D.千岛寒流 9.如果该海域位于大西洋,则() A.①洋流势力强大,为沿岸增温增湿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渔场分布 C.③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10~11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