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方法 七、诗歌体裁和题材的区分

合集下载

高考古诗体裁分类鉴赏

高考古诗体裁分类鉴赏

高考古诗体裁分类鉴赏高考古诗体裁分类鉴赏诗歌的分类1、体裁从诗歌的格律(形式)上来分。

2、题材从诗歌所写的生活领域(内容)来分。

一、从体裁上分从广义概念而言,古诗词可分为诗、词、曲三类。

古诗分为古体诗(古风、古诗)、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今体诗可分为律诗(五律、七律)和绝句(五绝、七绝)(律诗可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1、看朝代近体诗出现在唐代之后,唐代之前的必为古体诗。

2、看字数和句数近体诗基本为五言和七言,句数基本为四句或八句。

3、看押韵古体诗押韵自由;而律诗押韵位置固定,即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

4、看对仗若前面条件都符合,且是八句,那么分析三四句和五六句,看是否对仗,律诗一定是对仗的。

)二、常见的诗歌从题材上分为1、写景(抒情)诗2、即事(咏怀)诗(叙事咏怀诗)(包括送别诗、羁旅诗、闺怨诗、感时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田园(山水)诗6、边塞(征战)诗7、哲理诗等。

思乡怀人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久戍边关宦游不归之人的思念、离愁、哀怨,战乱频仍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抒写情感的方式或手法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如何表达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望月、大雁、羌笛、柳、关山、客居、佳节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鉴赏示例1】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文学常识之诗歌鉴赏(附常见7种诗歌类别)

文学常识之诗歌鉴赏(附常见7种诗歌类别)

文学常识之诗歌鉴赏(附常见7种诗歌类别)展开全文诗歌鉴赏相关常识(附常见7种诗歌类别)一、体裁常识诗歌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兼有部分叙事诗。

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

1.诗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亦称“古诗”“古风”。

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

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主要从汉代五言诗发展而来,“七古”则是从七言和杂言歌行发展而来。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者,但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古体诗的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

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用韵押韵,自由灵活。

一般押宽韵,大多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而且可以换韵。

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

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搜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

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

宋元以后,配乐歌唱的词、散曲等,有时亦称乐府。

(2)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中国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

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格律诗。

律诗的格律十分严密,其要求主要有:①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

②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③有特定的对仗要求。

八句者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初中语文的归纳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与解读方法

初中语文的归纳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与解读方法

初中语文的归纳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与解读方法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情感和美学追求,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以及解读方法,不仅能够提升语文素养,还能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

本文将从体裁分类和解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探讨。

一、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主要包括诗、词、赋和曲四种。

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1. 诗诗是古代诗歌最基本的体裁,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律诗四种形式。

四言诗形式简练,多用于古乐府歌谣;五言诗形式流行,成为唐代的主要韵文表达方式;七言诗形式宽广,适用于叙事和抒情;律诗则以规定的诗律和押韵方式创作。

2. 词词是唐宋时期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内容。

词分为宋词和元曲,其中宋词以抒发爱情、离别、怀古等主题为主,运用婉约唯美的语言风格;元曲则以描写社会生活为主,采用快板、曲调丰富的表达形式。

3. 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和表达的文学形式。

赋类似于散文,但更加注重繁复、华丽的修辞和夸张手法。

赋分为骈赋和格律赋两种,骈赋重视修辞华美,格律赋则以平仄、押韵为基本要求。

4. 曲曲是古代戏曲文学的一种形式,包括独角、对口和杂剧。

独角曲一般由一个人演唱,以抒发思想感情为主;对口曲由两个人对答演唱,形式活泼、生动;杂剧则以多个演员表演,包含音乐、舞蹈和对白等元素。

二、古代诗歌的解读方法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之后,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解读方法,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1. 通读全文在阅读古代诗歌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整个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整体把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意图。

2. 研究诗歌结构诗歌往往有明显的韵律和格律,学生可以分析诗歌的押韵方式、句式结构、平仄关系等,以解读诗人的表达技巧和情感表达。

3. 分析用词手法古代诗歌用词丰富多样,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和表达技巧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 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 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 首。 2.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 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 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5.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 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董大:唐朝音乐家。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①“寒雨”二句的意思:昨夜下了一场秋雨,水涨江满; 天亮时送你回洛阳,远望你将行经的楚地,使我感到孤独。寒 雨:秋雨。连江:满江。夜入吴:夜晚秋雨入镇江。镇江属吴 地,故说“夜入吴”。平明:天刚亮。客:指辛渐。楚山:指 辛渐将行经的楚地。 ②“洛阳”二句的意思: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问起我的情 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象盛在玉壶的冰那样洁白透明。 这首送别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 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 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歌鉴赏方法 七、诗歌体裁和题材的区分

诗歌鉴赏方法 七、诗歌体裁和题材的区分

诗歌鉴赏方法七、诗歌体裁和题材的区分1、文学体载的种类: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3、诗歌体裁分类①诗歌可分为古诗(广义)和现代诗。

②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广义的古诗还包括词和曲。

③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

(1)古体诗:句数,字数,押韵,转韵。

(时间划分在唐代以前的诗歌为古体诗歌)、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①古体诗,包括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四言、五言、四言、五言、杂言)杂言)(2)近体诗:句数,字数,押韵。

(律诗、绝句)A:律诗:首、颔、颈、尾四联,对仗,押韵。

每首限定八句,律诗五言、五言七言: 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B、绝句:双句押韵,不要求对仗。

绝句共四句,五言、七言。

(3)词:(词牌、题目)牌有定句,句有定数。

)(4)曲:(曲牌、题目)散曲和套曲,杂剧、传奇。

)4、诗歌的题材分类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山水诗(代表人王维)边塞诗(代表人岑参)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5、诗歌的四个特点:诗歌的四个特点: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6、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7、词: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

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新高考 七种题材诗歌分类鉴赏

新高考 七种题材诗歌分类鉴赏

冰簟①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潇湘、十二楼、明月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孤寂凄凉的图画,
雁声远过潇湘②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为“梦不成”作了传神的注解,虽无“怨”字,然怨自生,
【注】 ①冰簟:凉席之美称。②潇湘:水名,在今湖 含蓄委婉。
南省。
[参考答案] 全诗通过冰簟、银床、碧天、轻云、雁声、
潇湘、十二楼、明月等景物,绘成一幅凄凉的秋夜图,来表
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


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
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
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
《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
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多以边塞战争、边塞生
活、边塞风光为内容
①修辞方面:主要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 有夸张、对比、互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问题分析]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 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起舞换 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 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有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 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 说,带着异国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 总能给人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但内容“总是关山旧 别情”。
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问题分析] 诗人善于捕捉富于春天特征的景物,写桃 花、柳丝、莺啼,并在勾勒的基础上着色,“红”“绿”的 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着色以后进一步渲染,花含雨、雨 带香、烟笼柳,清香醉人,柳姿怡心。花落无人打扫,莺啼 却不惊梦,虽有动,却一片安逸,越见宁静。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指导方法(很齐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指导方法(很齐全)

诗歌鉴赏方法目录:一、鉴赏手法(一)表达方式(二)表现手法(三)修辞手法(四)诗歌结构形式二、鉴赏意象、意境三、鉴赏诗歌情感主旨四、鉴赏创作风格五、诗歌中的形象分析六、词句作用有七、诗歌体裁和题材的区分附:诗古词鉴赏十读法一、鉴赏手法诗歌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等。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包括立足点的变化,如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变化,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诗歌从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上分类

诗歌从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上分类

诗歌的几种分类:1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2从体裁上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常见的有“歌”(如《长恨歌》)“行”(如〈琵琶行〉〈短歌行〉)“吟”“曲”等,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体裁律诗(每首有首、颔、颈、尾四联,每联两句,共八句)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近体诗绝句:(每首四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注:超过八句的叫排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3从题材上分为:怀古诗、咏物诗、写景诗、战争诗、行旅或闺怨诗、送别诗等。

(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之1——体裁与题材

诗歌鉴赏之1——体裁与题材
金、张,金张二人都是汉宣帝时的显宦。子孙几代都因先 人有功而做大官。冯公,指西汉冯唐。
古体诗、咏怀诗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 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体诗中的乐府歌行体、游仙诗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 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 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七言绝句、哲理诗
泛 舟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以泛舟作比喻,深含哲理。一方面可用来比喻悟 道时豁然贯通的自在快乐,一方面也用来比喻 行事在时势未到时的盲动无益,和时机成熟时 的畅通无阻。
七言绝句、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 古 代 诗 歌
词:别称,词牌,题目,分类 散曲:小令、套曲
先秦:《诗经》、楚辞(屈原)
两汉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建安诗歌—“三曹七子” 陶渊明(田园)、谢灵运(山水)
初唐:初唐四杰(王、杨、卢、骆)、陈子昂
古 代 诗 歌 发 展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边塞诗派“高岑”;李白、杜甫

对仗
也就是对偶。“仗”字,来于仪仗中的 “仗”字。仪仗,两两相对,排列整齐, 有一种对称美。 诗词对仗的基本要求:①相对的字词,词 性相同或相近。②句式相同、词义对应。 ③平仄相对。

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元曲
杂剧:进入戏剧的唱词:如《窦娥冤》、《西厢记》 元曲 散曲 (清唱吟咏曲) 套曲: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组成 小令:一曲独唱,如:马致远的 〔越调〕天净沙 秋思

体裁与题材王晨

体裁与题材王晨
李白:强烈的主体意识,雄奇豪放,想象奇特, 大胆夸张。
杜甫:早年英气豪迈,阳刚之美。
范成大:风俗画和风情画的结合,现实感强,散 发出强烈的泥土气息,多写四季的农村劳作。
按照题材分类
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 咏物诗 咏史诗 怀古诗 咏怀诗
羁旅诗 送别诗 哲理诗 讽刺诗 爱情诗 悼亡诗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 “儿女各当家”是指: 村庄里男男女女各自主动担负起田间和家庭的农活。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诗人写的是农村见闻,描绘出初夏时节,男耕女织, 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 3、任选一角度鉴赏本诗: 语言:朴素 描写手法: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 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写法) 衬托手法: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
下 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阕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
物,还看今朝。
元曲
杂剧:《窦娥冤》《西厢记》
元曲 散曲
小令:只用一曲,如:马致远的 〔越调〕天净沙 秋思
套曲:同一宫调不同曲牌 的一套散曲
元代散曲 马致远的 〔越调〕天净沙 秋思
宫调 曲牌 题目
宫调:用以区别音调的高低。 曲牌:规定字数、平仄、韵脚。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体裁题材
区分体裁与题材
体裁:形体、样式。如:四大文学体裁 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与内容相关。
按照体裁分类
古体诗(古诗、古风):四言诗、
楚辞体、乐府诗、文人创作五言诗、 古 诗 七言诗、杂言诗
代 诗
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
歌 词:小令、中调、长调

浅谈诗歌的题材分类及鉴赏方法

浅谈诗歌的题材分类及鉴赏方法

浅谈诗歌的题材分类及鉴赏方法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叶有德【学习目标】掌握各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对各类诗歌意境及情感的理解一、【本课解说】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难点之一,在高考中也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且具有“选材范围扩大、体裁多样、题材丰富、考点分布广、切入角度小、以主观表述题为主”的特点。

诗词的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的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现就常见的古诗词题材作如下归纳,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不同题材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不同题材的诗词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表现技巧、表达感情上也有不同的要求。

下面我们根据高二诗词学习和高考试题的实际,按照内容的不同,把古代诗词分作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和边塞征战诗等五类来具体分析。

二、【分类鉴赏及方法】(一)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古代诗人经常游山玩水、写景言志,写景抒情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抒情诗往往塑造形象,或勾勒意境,或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1、写景抒情诗,要注意从四方面入手:①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②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这一点尤其重要;④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鉴赏写景抒情诗,要学会从下列几个角度去掌握:第一,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应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如《沁园春·长沙》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王维的《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杜甫《春夜喜雨》中“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小见大(杜甫《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柳宗元《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文章题材和体裁的区别

文章题材和体裁的区别

文章题材和体裁的区别
题材和体裁的区别为:指代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指代不同
1、题材:文艺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和生活现象,即作者表达主题、塑造形象所运用的材料。

2、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如根据有韵无韵可分为韵文和散文。

二、出处不同
1、题材:元朝·脱脱《宋史》: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材。

(臣下私底下经常练习此词赋,请试炼臣下其他题材。


2、体裁:唐·窦臮《述书赋下》:“体裁,一举一措,尽有凭据。

”(作品的表现形式,应该每一句每一词的运用,都应有凭有据。


三、侧重点不同
1、题材: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经过选择、概括、集中、提炼而成的。

2、体裁:根据结构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古代诗歌的体裁和题材

古代诗歌的体裁和题材

(四)咏史怀古诗
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 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 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 感。 感情: 1、借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感慨昔盛今衰。 2、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 立业的心情。 3、写怀才不遇,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 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2021/10/10
16
(七)借景抒情诗
也称写景抒情诗,主要是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 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 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 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 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2021/10/10
6
(二)词
1、分类
(1)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 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
(2)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3)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
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 段。 (4)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 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阙” 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
2021/意10/1象0 :归雁、圆月、客船、孤灯、晚钟、凄风、苦雨、慈母、他乡、天涯 15
六、赠友送别诗
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 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 惆怅、有期望等。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
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
王昌龄《闺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方法
七、诗歌体裁和题材的区分
1、文学体载的种类: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体裁分类
①诗歌可分为古诗(广义)和现代诗。

②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广义的古诗还包括词和曲。

③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

(1)古体诗:句数,字数,押韵,转韵。

(时间划分在唐代以前的诗歌为古体诗歌)、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
①古体诗,包括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四言、五言、四言、五言、杂言)杂言)
(2)近体诗:句数,字数,押韵。

(律诗、绝句)
A:律诗:首、颔、颈、尾四联,对仗,押韵。

每首限定八句,律诗五言、五言七言: 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
十六字
B、绝句:双句押韵,不要求对仗。

绝句共四句,五言、七言。

(3)词:(词牌、题目)牌有定句,句有定数。


(4)曲:(曲牌、题目)散曲和套曲,杂剧、传奇。


4、诗歌的题材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山水诗(代表人王维)边塞诗(代表人岑参)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5、诗歌的四个特点:
诗歌的四个特点: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6、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7、词: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
标明曲调。

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

如“长沙”、“游泳”等。

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

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90 字),长调(91 字以上),最长不过 240 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