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重点文言字词

合集下载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篇1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距,通“拒”,把守。

2、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二、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三、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鱼和肉,指被欺凌10、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今:又一次四、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别、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告诉: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二、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古:结成亲家;今:指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古:意外的变故;今: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

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

10、胜沛公不胜:杓动词,禁得住。

鸿门宴原文重点字词注释

鸿门宴原文重点字词注释

鸿门宴原文重点字词注释鸿门宴原文为《资治通鉴》卷五十四,以下是重点字词的注释。

1. 毓:指养育,保养。

2. 郎:指年轻人,此处也可以指将领。

3. 武功:指战功。

4. 甘心:心甘情愿。

5. 谄媚:奉承。

6. 殊异:特别,有区别。

7. 循:遵循,遵守。

8. 纷纭:纷杂。

9. 阒:深闺,指女子的住处。

10. 讪笑:讥笑。

11. 圆润:指体态或容貌的丰满和柔和。

12. 谅:体谅,理解。

13. 鸱夷:指楚国的祖先和原始发祥地。

14. 咏史:吟咏历史。

15. 焉:哪里,何处。

16. 苟合:草率地结合。

17. 谩兴妄论:轻率发言,胡言乱语。

18. 鸡黍之思:指感恩之情。

19. 叩马而谏:指俯伏下马,恳切劝谏。

20. 弃市:离开城市。

21. 傲气:骄傲的气息。

22. 利锁:利器,指武器。

23. 匿迹:躲藏,隐藏。

24. 兢兢:战战兢兢。

25. 急脉缩:形容心情激动。

26. 虑:担忧,关心。

27. 思皇恩:感念皇帝的恩德。

28. 竦:惊恐。

29. 威赫:威严的气息。

30. 慷慨壮词:豪言壮语。

31. 孜孜不倦:非常努力。

32. 浮华:虚华,表面的繁华。

33. 苟且:草率,浅薄。

34. 尽忠竭力:竭尽全力效忠。

35. 表里:明面上和暗地里。

36. 谋定而后动:事先有周详计划,才行动。

37. 谆谆:温和地劝告。

38. 处置:处理。

39. 非其人:不是应该担任此职的人。

40. 茅塞顿开:比喻心中的疑虑得以解开,想通了。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一、重点字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于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3.旦日飨士卒旦日:明天飨:犒劳补充: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幸:宠幸补充:故幸来告良幸:幸亏补充:素善留候张良素:一向善:交好、友善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具告以事夜驰:在夜里奔驰之:到具:“具”通“俱”,详细5.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亡:逃走6.具告以事具:“具”通“俱”,详细(去掉,前面有)7.为之奈何奈何:怎样;如何8.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距:“距”通“拒”内:通“纳”,接纳,使进来9.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故:老交情补充:孰与君少长和你相比,谁年长,谁年少?补充: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10.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11.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12.沛公奉卮酒为寿卮酒:乘酒器皿为寿(改):祝其长寿13.籍吏民籍:登记补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之事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忘恩负义1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1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并力,合力补充: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自意:自己不曾想到。

意,料想17.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隙,隔阂补充:张良西向侍侍:陪坐18.范增数目项王数:屡次补充:目以目示意补充: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坐:通“座”1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若属:你们这些人20.常以身翼蔽沛公翼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补充:臣请入,与之同命与之同命:同他(项羽)拼命。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与他(刘邦)同生共死补充: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披帷:揭开帷帐21.嗔目视项王,目眦尽裂嗔目:睁大眼睛,怒目而视目眦:眼眶(眦单独出现也是眼眶的意思)补充:则与斗卮酒卮酒:一大杯酒22.赐之彘肩彘肩:大猪的前腿23.而听细说细:小人离间之言补充:亡秦之续已灭亡的秦的后继者24.窃为大王不取也窃:私下里,个人意见25.因招樊哙出因:趁机2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刀和切肉的砧板鱼肉:鱼和肉27.大王来何操操:携带补充:会其怒,不敢献会:适逢28.沛公则置车骑置:放弃,留下29.道芷阳间行间行:抄小路走补充:度我至军中度:估计,猜测补充:间至军中由小路到军中补充: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两次补充充: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do you get some 知识点?)补充: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补充:竖子不足与谋竖子:小子二、通假字1.成五采通“彩”2距关,毋内诸侯通“拒”通“纳”3.要项伯通“邀”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通“背”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7.不者通“否”8.沛公奉卮酒为寿通“捧”9.具告以事通“俱”10.因击沛公于坐通“座”三、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驻军(2)不可不语告诉(3)籍吏民登记(4)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5)沛公欲王关中称王(6)刑人如恐不胜惩罚(7)道芷阳取道名词用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在夜里,连夜(2)于是项伯复夜去在夜里,连夜(3)吾得兄事之用对侍兄长的礼节(4)日夜望将军至日日夜夜(5)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膀一样(6)头发上指向上(7)道芷阳间行抄小路(8)持剑盾步走徒步动词使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2)交戟之卫士欲止(改)不内使之止,制止(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意即带领(4)拔剑撞而破之使…破碎形容词用作名词(1)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2)沛公今事有急危急的事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四、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义:山东省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进入今义:不一致;不相符古: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4、沛公已去古:离开今:跟“来”相对5、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6、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今:又一次7、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儿女亲qìng家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8、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五、句式解析判断句①用“……也”表示判断名词或名词短语做谓语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置;放弃)17.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

秦地可尽王也。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n—v,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于是项伯复夜去。

5.亡去不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鸿门宴 文言整理

鸿门宴 文言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而听细说明确(古:小人的谗言;今:地讲述。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2个)1、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高一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高一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高一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 拒” ,内通“ 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 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 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 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 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 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 纳”二、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古:结成亲家;今:指所以遣将守关者古…… 的原因;今: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古:意外的变故;今: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 纳” ,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 外” 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 背” ,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 座” ,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

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篇章,生动描绘了楚汉相争初期,项羽与刘邦两大势力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

这篇文言文蕴含丰富的文言知识,以下为大家进行全面且实用的总结。

一、重点字词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日日夜夜。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二、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三、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

四、一词多义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2、故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3、为使子婴为相(做,担任)为击破沛公军(替,给)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以具告以事(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用来)所以遣将守关者(……的原因)五、重点虚词1、而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目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表转折)项王按剑而跽曰(表修饰)2、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珍宝尽有之(助词,无实义)3、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向)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天子气也(“……也”表判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表判断)2、宾语前置句大王来何操(“何操”应为“操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安在”应为“在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3、状语后置句具告以事(“具告以事”应为“以事具告”)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贪于财货”应为“于财货贪”)4、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5、省略句为(吾)击破沛公军(省略介词宾语“吾”)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略宾语“之”)七、重点句子翻译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学习了鸿门宴,我们的语文知识又有了新的积累,以下是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1. 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2.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3. 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晏子治东阿》他库少内)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4.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5.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6.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7. 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8. 秋号不敢有所近。

号,通“毫”。

9.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10.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11.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奉,通“捧”。

12.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二)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5.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6.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 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 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 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鸿门宴重点字词

鸿门宴重点字词
6、道芷阳间行:从小路,名词作状语。 7、不胜杯杓:禁不起多喝酒 8、沛公安在?:在哪里,宾语前置句 9、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
10、吾得兄事之:“应该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事:侍奉;兄:像对待兄长一 样,名词作状语。
11、约为婚姻:亲家。古今歧义。 12、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造册。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之,取独。
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忘记。 1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于)项王:旦日,第二天;“蚤”通“早”,早些。
鸿门宴重点字词
第1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 1、“军霸上”、“王关中” :军,驻扎;王,称王。名词用作动词。 2、沛公居山东时:在(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古今歧义。 3、范增说项羽曰:劝告
4、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 相容词作名词。 5、皆为龙虎:呈现。与表被动区别:被动“为” 一般后面加动词。四声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第2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 1、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友善)。形容词作动词用。
2、项伯乃夜驰 之沛公军:驰,骑马快奔;之,到,动词。
3、具告(之)以事:具 全;应译为“以事具告之”, “以事” 作状语后置; “之”代词,代“张良”,省略句。
4、为之奈何?:应译为“奈何为之”,为:对付;怎么对付这件事。
4、我持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一双白璧” 5、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 逃跑
6、道芷阳间行:从小路,名词作状语。 7、不胜杯杓:禁不起多喝酒 8、沛公安在?:在哪里,宾语前置句 9、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
4、我持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一双白璧” 5、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 逃跑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成五采采:通“彩”,颜色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3毋从俱死也毋内诸侯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使进入4距关距:通“拒”,把守的意思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7不敢倍德倍:通“背”,忘恩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0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11不者不:通“否”,不这样的话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使进入14沛公不胜杯杓杓:同“勺”,酒器1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二、古今异义1范增说项羽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逃走;今义,离开某处前往某处4秦时与臣游游:古义,交往;今以,游玩5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寻常的变故;今义,副词,很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9将军战河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10臣战河南..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11若入前为寿寿:古义,动词,敬酒时献祝颂之词今义,长寿12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详细地讲13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14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名词作动词2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名词作动词3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4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形容词作动词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6沛公今事有急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危急的事紧急情况形容词作名词7亡去不义义:恪守道义名词作动词8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形容词作名词9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他活形容词使动10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一样名词作状语事:侍奉名词作动词11籍吏民籍: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或登记名词作动词12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名词作状语13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名词作状语1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动词使动15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二、古今异义1.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5.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6.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7.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急击勿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

固定结构一
“为之奈何?”表示“……应该 怎么做”。
固定结构二
“……孰与……”表示“与……比 ,哪一个更……”。
固定结构三
“何……之有?”表示“有什么 ……”。
举例说明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一
固定结构二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之。’项王曰:‘诺。’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项王曰:‘固不如 也。且为之奈何?’”刘邦说希望项 王能助他一臂之力,项王说照办,樊 哙问如今形势该如何是好,项王问刘 邦该如何应对。此处“为之奈何”表 示“应该怎么做”。
04
鸿门宴一词多义归纳
常见一词多义词语

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 为相,珍宝尽有之(军队,名词)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动词);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岂敢入乎(敢,动词 );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动词);乃令张良留谢(辞谢,动词);若亡郑而有益于 君,敢以烦执事,越过三日,能勿勿(告诉,动词)
THANK YOU.
共多少通假字
• 共有11个通假字。
详细解释通假字
• “蚤”通“早”,意为“早些时候”; • “郤”通“谢”,意为“道歉”; • “距”通“拒”,意为“拒守”; • “内”通“纳”,意为“接纳”; • “倍”通“背”,意为“背弃”; • “蚤”通“早”,意为“早些时候”; • “悟”通“寤”,意为“醒来”; • “采”通“彩”,意为“彩色”; • “辩”通“辨”,意为“分辨”; • “趣”通“趋”,意为“趋向”; • “郤”通“隙”,意为“隔阂”。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 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曰: ‘……大王独能与樊哙……孰与君之坐 何?”此处“……孰与……”表示“与 ……比,哪一个更……”。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中的精彩篇章,也是高中语文文言学习的重点篇目。

这篇文章不仅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更蕴含着丰富的文言知识。

以下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其中的重点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三、一词多义1、为(1)使子婴为相动词,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个“为”读“wèi”,介词,替;后一个“为”读“wéi”,动词,想出(4)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5)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2、故(1)故听之连词,所以(2)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交情(3)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3、幸(1)妇女无所幸动词,宠幸(2)故幸来告良副词,幸亏4、辞(1)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2)未辞也动词,告辞5、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2)哙拜谢动词,感谢(3)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3)籍吏民籍:登记(4)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5)刑人如恐不胜刑:处罚2、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2)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3)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4)头发上指上:向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4、形容词用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近,沾染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也”表判断(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表判断2、宾语前置句(1)大王来何操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2)沛公安在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3、状语后置句(1)具告以事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2)得复见将军于此正常语序为“得于此复见将军”4、被动句(1)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被动(2)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六、重点虚词1、以(1)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把(2)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3)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连词,表目的,来(4)常以身翼蔽沛公介词,用2、而(1)拔剑切而啖之连词,表承接(2)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3)而听细说连词,表转折3、之(1)项伯杀人,臣活之代词,他(2)今者有小人之言助词,的(3)珍宝尽有之助词,无实义4、于(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向(2)长于臣介词,比学习《鸿门宴》这篇文言文,掌握这些文言知识点是关键。

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一、通假字:成五采:成五采:采,通“彩”,色彩。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都。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把守。

内,通“纳” ,……进入接纳。

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不者:不,通“否”。

沛公不胜杯杓:沛公不胜杯杓:杓,同“勺”。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日日夜夜地。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再三,多次。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上,向上。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像虎狼一样。

持剑盾步走:步,徒步。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间,从小路,秘密地。

名词活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籍吏民:籍,登记户籍。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示意。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刑,杀。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处。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素,与……交好。

3、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臣活之:活,使……活,救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称王。

毋内诸侯:内,通“纳” ,使……进入,接纳。

三、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再拜:再,两次。

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天子气也2、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3、变式句(倒装句):(1)宾语前置: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何辞为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2)定语后置:白璧一双玉斗一双五、成语:鸿门宴、秋毫无犯、劳苦功高、项庄舞剑,意在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读后感谈到楚汉之争,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鸿门宴了。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希望能帮到大家!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二、古今异义1、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5、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6、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7、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急击勿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二、古今异义1.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5.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6.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7.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三、重点文言实虚词释义 ( 12个 )实词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急击勿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使……进入。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鸿门宴 重点文言字词

鸿门宴 重点文言字词

鸿门宴两汉:司马迁常见词汇秦时与臣游(游,结交)然不自意能先入关(意,料想)张良西向侍(侍,陪从)若属皆且为所掳(属,一类人)常以身翼蔽沛公(蔽,掩护)即带剑拥盾入(拥,拿着)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尽)大王来何操(操,携带)大行不顾细谨(谨,细节)闻大王有意督过(过,过错)会其怒(会,适逢)注音玉玦(玦,半环形玉佩。

“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款待,这里是犒劳的意思)鲰(鲰,卑微,浅陋)生说(劝告,劝诫)我曰奉卮酒为寿(卮酒器,大酒杯)数目(数,多次)戮(戮,联合,一同)力瞋(瞋,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目眦(眦,眼角)尽裂按剑而跽(跽,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彘,猪) 肩刀俎(俎,切肉用的砧板)不胜杯杓(胜,杯,杓,杓,同“勺”,酒器)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通假字成五采(“采"通“彩”,是彩色的意思)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距”本义为鸡距,是成年公鸡的一个脚指,左右相对,交配时卡在母鸡的背上。

故而,此时“距”应当作“卡”解,即卡住关口,禁止通行。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不者(“不”通“否”读fou 三声,无义)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坐”是指“跪坐”姿态,不是通假字。

此姿态最容易受到攻击,是最佳的刺杀时机,而站立时更容易躲避攻击,刺杀困难。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贴身卫士)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献上)拔剑切而啗之(“啗"通“啖”,吃)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全、都。

)(倍:通“背",背叛,忘记.)[4]沛公不胜杯杓(杯杓:通“杯勺",杯子勺子,指酒力)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词类活用A 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军)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不可不语(告诉)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吾得兄事之(侍奉)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惩罚)道芷阳间行(取道)沛公欲王关中(称王)若入前为寿(走上前)沛公奉卮酒为寿(祝(项伯)身体健康)B 名词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在夜晚)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 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D 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靠近)E 形容词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F动词用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进来,偏义复词今:进出)[4](古:意外的变故今:副词,很、非常)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离间之言今:仔细说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指刘邦今:现在的人)沛公已去(古:离开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之所以……是因为……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今:岁数大)我为鱼肉(古:鱼和肉今:鱼的肉)句式解析(1)判断句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两汉:司马迁常见词汇秦时与臣游(游,结交)然不自意能先入关(意,料想)张良西向侍(侍,陪从)若属皆且为所掳(属,一类人)常以身翼蔽沛公(蔽,掩护)即带剑拥盾入(拥,拿着)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尽)大王来何操(操,携带)大行不顾细谨(谨,细节)闻大王有意督过(过,过错)会其怒(会,适逢)注音玉玦(玦,半环形玉佩。

“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款待,这里是犒劳的意思)鲰(鲰,卑微,浅陋)生说(劝告,劝诫)我曰奉卮酒为寿(卮酒器,大酒杯)数目(数,多次)戮(戮,联合,一同)力瞋(瞋,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目眦(眦,眼角)尽裂按剑而跽(跽,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彘,猪)肩刀俎(俎,切肉用的砧板)不胜杯杓(胜,杯,杓,杓,同“勺”,酒器)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通假字成五采(“采”通“彩”,是彩色的意思)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距”本义为鸡距,是成年公鸡的一个脚指,左右相对,交配时卡在母鸡的背上。

故而,此时“距”应当作“卡”解,即卡住关口,禁止通行。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不者(“不”通“否”读fou 三声,无义)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坐”是指“跪坐”姿态,不是通假字。

此姿态最容易受到攻击,是最佳的刺杀时机,而站立时更容易躲避攻击,刺杀困难。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贴身卫士)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献上)拔剑切而啗之(“啗”通“啖”,吃)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全、都。

)(倍:通“背”,背叛,忘记。

)[4]沛公不胜杯杓(杯杓:通“杯勺”,杯子勺子,指酒力)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词类活用A 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军)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不可不语(告诉)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吾得兄事之(侍奉)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惩罚)道芷阳间行(取道)沛公欲王关中(称王)若入前为寿(走上前)沛公奉卮酒为寿(祝(项伯)身体健康)B 名词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在夜晚)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 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D 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靠近)E 形容词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F动词用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进来,偏义复词今:进出)[4](古:意外的变故今:副词,很、非常)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离间之言今:仔细说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指刘邦今:现在的人)沛公已去(古:离开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之所以……是因为……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今:岁数大)我为鱼肉(古:鱼和肉今:鱼的肉)(1)判断句①。

用“……也”表示判断名词或名词短语做谓语此天子气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用“……者,……也”表示判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③。

用“为”表示判断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④.无标记表示判断此亡秦之续耳。

(2)倒装句①。

宾语前置今日之事何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客何为者?籍何以至此?②.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贪于财货具告以事长于臣因击沛公于坐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得复见将军于此白璧一双玉斗一双(3)被动句①。

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无标记珍宝尽有之。

(4)省略句沛公欲王(省介词宾语“于”)关中沛公军霸上为(省介词宾语“之”) 击破沛公军则与(省介词宾语“之”)一生彘肩旦日(省主语“你”)不可不蚤自来谢(省介词宾语“于”)项王欲呼张良与(省介词宾语“之”)俱去,曰:“毋从(省介词宾语“之”)俱死也。

”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将军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北,臣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南置之(省介词宾语“于”)坐上(5)固定结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的)一词多义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沛公起如厕(往,到……去)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意: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全、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告辞,告别)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谢罪)军①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②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③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言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幸①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②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去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当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抵抗,抵御)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②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③故听之(所以,连词)坐①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②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从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胜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击①为击破沛公军(动词,攻打)②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辞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动词,告别,辞别)大礼不辞小让(动词,顾及)2、虚词为①客何为者(做,干,动词)②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做,担任,动词)③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动词)④为击破沛公军(替、给,介词)⑤我为鱼肉(是,动词)⑥吾属今为之虏矣(被,介词)⑦何辞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给,介词;第二个“为”,动词,成为)⑨军中无以为乐(动词,作为)⑩且为之奈何(对,动词)①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动词)①②君为我呼入(替,介词)①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介词;做,动词)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表肯定)1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动词)因:①因言曰:……(趁机)②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③因击沛公于坐(趁机)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以①具告以事(介词,把)②籍何以至此(介词,凭)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且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③且为之奈何(副词,将要)于①长于臣(介词,比)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③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然①然不自意(然而,连词)②不然(这样,代词)③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之①珍宝尽有之——代珠宝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③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④吾得兄事之——代词,指他⑤与之同命——代词,指沛公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结构助词,的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代词,指先破秦入咸阳的人⑧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在⑨今者有小人之言——的2、实词1、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抬起;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动词,举荐,推荐范进中举:名词,科举考试制度戍卒叫,函谷举:动词,攻克,占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全、尽2、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动词,谢罪、道歉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道歉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动词,辞别阿母谢媒人动词,推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劝诫文言虚词若)(3)<代>你;你们;你(们)的。

《鸿门宴》:“~入前为寿。

”者)(6)<助>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鸿门宴》:“客何为~?”所)(4)<助>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

《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因)(9)<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

《鸿门宴》:“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10)<副>就;于是。

《鸿门宴》:“贡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乎)(2)<助>语气词。

⒈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鸿门宴》:“壮士,能复饮~-”⒉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为)(8)<动词>以为;认为。

《鸿门宴》:“窃~大王不取也。

”(10)<动词>对待。

《鸿门宴》:“君王~人不忍。

”⑿<动词>担任。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

”⒃<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

《鸿门宴》:“如今人方~刀俎,我~鱼肉。

”且)(3)<副>尚;尚且。

《鸿门宴》:“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与)(1)<动词>给予。

《鸿门宴》:“则~一生彘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