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发展的状态高政治教案.doc
高三政治教案:《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高三政治教案:《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
一、教材分析1、本课题在哲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内容属于哲学常识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的第二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一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本框题分为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第二课时是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分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三大板块。
第三课属于辩证法的教学内容;第三课分为二节分别教授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的教学逻辑是:一、什么是发展;二、发展的过程(量变到质变);三、发展的途径和实质。
按照教材的逻辑,本课教学内容既可以独立成章,又可以看做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度。
学好本课,理解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既能给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以很大的指导意义,又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之前所学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同时也能够为今后学习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时,更好地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发展也是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因而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
2、教学目标与要求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量、质、度、量变、质变的概念,理解并能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相关的方法论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比较展示,以学生感性认同作为课程导入,形成思维逻辑和课程的起点推进材料。
通过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自主得出结论,并继续产生新的问题。
通过对材料的讨论和分析,巩固课堂知识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世界是发展变化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认同在实践中应树立和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等相关方法论。
3、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难点在于学生要理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包括需要学生理解:一、并不是所有的量变都能引发质变;二、量变和质变往往是相互交错着、渗透着,因而,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常常呈现出阶段性;三、量变到质变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状态教案
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状态教案The state teaching pla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ffairs in Senior Two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状态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重视量的积累。
分阶段去实现党的xx大报告指出:“根据xx大提出的到二零xx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这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的量的积累过程,是有步骤、分阶段地一步一步地去实现的。
量变和质变关系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重视量的积累。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因此,我们只有重视量的积累,才能实现“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飞跃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全国人民还要再继续进行XX年的艰苦奋斗、lo年的量的积累和准备。
才能实现“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和富足的飞跃和发展。
这是长期重视量的准备和积累而形成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次的深刻变革,一次次的质变和飞跃。
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趋势》教案设计
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趋势》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案是为高二政治课程中的“事物发展的趋势”这一单元所设计的教学计划。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事物发展趋势的概念、事物发展趋势的种类以及事物发展趋势的形成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敏锐感知以及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事物发展的趋势的概念;•分类掌握事物发展的趋势的种类;•理解事物发展趋势的形成机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分析形成独立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处理能力,掌握如何获取并分析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事物发展的领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于事物发展的分析意识和综合思维。
三、教学内容1.事物发展的概念讲解事物发展的概念,意味着让学生了解到事物不是静态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
这其中包括生命现象、社会现象、精神现象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引入一些例子,来让学生对于事物发展的概念有更具体的了解。
2.事物发展趋势的种类讲解事物发展趋势的种类,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对于不同领域事物发展趋势的分类,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每一类趋势进行举例,并明确不同领域的趋势特点与差异。
3.事物发展趋势的形成机制讲解事物发展趋势的形成机制,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相关现象背后的原理机制,能够将事物发展趋势与时代环境、社会现象等因素相联系。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事物发展趋势的形成机制多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授课法是本单元教学方法的主要手段。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让学生对于课堂知识产生思考,留出一定时间进行互动交流。
2.案例分析法学习事物发展趋势的形成机制需要基于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法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高二教案(4.5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高二教案(4.5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
一)
4.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理解:
①联系实际,正确理解为什么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为什么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②运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高二政治教案: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
【导语】为了帮助各位学⽣掌握教材重点,更好地⾼效率的进⾏学习,为⼤家整理了⾼中各科知识点教案,让同学们明确教学⽬标,有针对性的学习。
以下是《⾼⼆政治教案: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然界、⼈类社会和⼈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分析】规律是⼀种联系,但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
因为: (1)既然它是事物本⾝所固的,所以规律具本质性的特点。
可见规律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2)既然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它具必然性的特点,是事物发展确定不移、必然如此的趋势。
(3)既然规律是稳定的联系,所以它具稳定性、重复性、普遍性的特点。
只要具备⼀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然会重复出现。
可见,稳定性就是规律的重复性,⽽稳定性、重复性也表明了它的普遍性。
(4)从本质性、必然性、稳定性可以推出,规律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确定不移的秩序,所以它是客观的,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
把握规律概念做到以下⼏点: ①哲学上讲的规律不同于具体学科的规律。
它们是共性和个性、⼀般和个别的关系。
②规律不等于它的现象。
规律不是外露于事物表⾯,⽽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们能通过现象发现、认识规律。
③规律不同于规则。
两者的区别表现在: a.⼆者的含义不同,规则是照⼈们需要⽽制定的,⼤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
b.⼆者性质不同。
规律是客观的,在⼈意识之外独⽴存在,⼈们不能创造、消灭或改造它。
⽽规则是主观的,它依⼈们的主观需要为转移,⼈们可以制定、废除和修改它。
两者联系表现在: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九年级政治教案)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九年级政治教案
【
教学目的
】
(一)知识目标:
1
、量变、质变的含义
2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
、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为什么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进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二)能力目标:本框题的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为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的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1、要重视量的积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愚公移山”
2、要不失时机促进飞跃
1、
要掌握适度原则
小结:略
材料一: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东)1949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材料二:要掌握适度原则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杰米扬的汤》说的是热情好客的主人杰米扬用鲜美的鱼汤教待客人,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他一盆接着一盆地请客人喝,没有停止,最后客人忍无可忍,纷纷拂袖而去,再也不敢登门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办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鲜美的鱼汤无疑是待客佳品,但过了量,就会适得其反。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任何事物的量变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突破事物存在的度,引起事物的质变。
量变引起质变的一种情况是事物数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变。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情形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了解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必要性教案
【导读】政治事物是一个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必要性也就变得显得尤为重要。
而对于现代人们来说,深度参与和了解政治事物以及相关政策等问题的教育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了解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必要性。
一、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意义了解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国家以及地区的政治状况,更好地关注全球性政治问题,并随着时代的演进,适应全球政治变化的步伐。
了解全球内部的政治动态,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各个国家和文化体系之间相互作用发展的模式。
同时,这也有助于个人或团队在各自的领域内进行全球化的进程中感知发展趋势,迅速反应,并参与其中。
二、突破偏见,理性看待政治事物解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可以让我们突破各种偏见,理性地看待人们关注的问题和问题的发生。
如果我们只通过限制性和片面的思考方式来思考政治事物,我们无法真正看到该领域现状和发展态势。
这样只会误导人们的判断。
三、业务推进和全球治理教育机构现在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并提供深入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全球政治动态,掌握最新政策和规定,这可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就业并在实际工作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而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教育机构需要密切合作,以便为在政治领域发展的专业性组织谋求发展机遇。
四、全面开展社会教育了解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前提是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在社会教育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实现人民群众政治素质的提高,促进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
教育也是国家机关、政党政治更迭期间引发政治力量变化的基础,它直接涉及到国家统一、维护人民民主,发挥政治力量,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政治事物教育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在如今的商业世界之中,企业被强制必须把诸如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这样的进程高度可视化。
政治事物状况的可视化也同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商业战略、决定目标,和管理风险。
政治事物学习可以让企业管理者了解各国政治状况,从而更好地制定商业决策,并协调与各国政府之间的关系。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一中田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来认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变化与发展的分析判断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用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从对苏南模式的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教学设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点评严伯霓1. 凸显学科理念,落实三维目标。
以“激发思维,引入课题——合作探究,构建知识——学以致用,走出误区——拓展延伸,提升自我” 为教学流程,既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达到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
第二章:第一节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_高二政治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_高二政治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2、理解事物的联系既是普遍的,有是客观的3、运用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原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重点和难点】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导入新课)世界的本质是什么?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也了解了马克思哲学对于世界本质问题的基本观点,即: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怎么样?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变化发展的?如果是变化发展的,那么这种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这些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开始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内容。
也就是第二章: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个趣味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很久以前,有个县官,他非常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老虎,可是他画得不好,但又霸气得很,不准别人说不好。
有一次他又画了一只老虎挂在堂上,问一个机灵的下属:“你看我画得像吗?”下属答:“我不敢说。
”“为什么?”我怕。
“你怕什么?”“我怕老爷”。
县官一听,有些得意,便追问道:“老爷怕什么?”“老爷怕皇上。
”“皇上怕什么?”“皇上怕天。
”县官一想,对啊,皇上不是“天子”么,当然怕天,“天怕什么?”“天怕云彩遮住。
”“云怕什么?”“云怕风刮”“风怕什么?”“风怕墙挡”“墙怕什么”“墙怕老鼠钻洞。
”“老鼠怕什么?”这时候下属说了:“怕、怕、怕老爷画的这个东西。
”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了。
这个故事揭示什么哲学道理(提问)?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高三政治《专题13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教案 新人教版
高三政治《专题13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教案新人教版(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哲学上把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
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但是,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
事物的内部矛盾的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由此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和地位发生变化,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②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同周围的事物相互作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部条件,事物才能发展。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有时甚至还会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作用再大也还是条件的作用)。
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外因通过促使内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而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因此,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这里直接说明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进一步肯定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绝不可能撇开内因单独地起作用。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
一方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外部环境对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外部条件中,既有对个人成长有利的因素,也有对个人成长不利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对周围的环境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发挥有利因素对我们成长的促进作用,以便早日成才,又要尽量抵制、削弱不利因素产生的不良影响;把内因和外因正确结合起来,促进自己的成长,需要我们正确对待机遇和辩证地对待自己所处的现实条件。
第二册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 到质的飞跃_高一政治教案
第二册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_高一政治教案课题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目标识记目标:识记量变与质变的含义;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联系个人和社会实际,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及辩证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这个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用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个人成长的指导意义。
二是基于我校学生的特点,思想上容易犯逃课、网迷、早恋(量的积累)的毛病,加上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为这一问题的学习增加了难度。
[1] [2] [3] 下一页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河南省濮阳市第五中学王飞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培养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的品质,把这种品质转化为具体行动,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和锻炼,做生活的强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开拓进取的品质,是本框的教学重点,也是本框的教学难点。
2、“如何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开拓进取的品质”中的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发展高尚的志趣、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这三个问题是本框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运用典型事例感染学生。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事业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
我们要成为强者,就应该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的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开拓进取的品质。
[讲授新课](一)、展示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去承受挫折,在挫折中奋起。
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二)、展示自读提示1、如何培养能够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可贵品质?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有什么意义?3、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什么? 什么是志趣?为什么要发展高尚的志趣?怎样才算是高尚的志趣?4、怎样激发自己的探索创新的热情?5、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需要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有哪些?(学生自学8分钟,教师巡视)(三)先提问,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重点讲清三个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高二政治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引言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体系中,唯物辩证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
其作为一种哲学体系,能够全面深刻地反映自然界、社会及人类的发展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思想之一,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存在形式,精神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和精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哲学原理和方法,用以解析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概述1. 事物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
事物从初始状态发展到一个新的状态,必须经过一个总量的积累、累积和爆发的阶段。
事物的发展是逐步优化、深入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状态和旧的状态间产生了矛盾,解决了这个矛盾,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的、曲折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的。
事物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这个过程是逐渐前进的。
但是,事物的发展也是曲折的,经过了多次整体和局部的反复波动。
如果事物的发展仅存在一种直线发展的趋势,它在实际层面上是不能真正反映事物的特点和规律的。
3. 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是矛盾运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是矛盾运动。
软硬相结合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
只有矛盾运动与事物内部和外部的相互作用,才能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4. 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能动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能动的。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主体具有能动的力量。
主体通过研究事物的原理和规律、洞察事物的内在矛盾、对事物进行适当的改造,促使事物得以迅速高效发展。
5. 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不同位置、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差距。
怎样分析和把握政治事物发展状态教案
如何分析和把握政治事物的发展状态,是一门重要的政治学工具,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前时局的变化趋势,以及未来政治运动的走向。
一、政治形势与发展趋势在政治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中,首先必须对现有政治体制进行较为周密的剖析,以了解其优越性和劣势。
在国际上分析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及工业化程度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时还需要考虑自然环境、人口问题及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影响。
在对政治形势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周密的分析之后,需要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快速诊断、寻找矛盾点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
因此,我们需要从五个方面去审视政治形势和发展趋势:1、政治维度在政治维度上,那就需要考虑政治局面、政治环境以及对于政治体制的批判性看法等问题。
2、武力维度在武力维度上,我们需要了解国防政策以及军队实力等问题。
3、经济维度在经济维度上,我们需要关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速度、财政政策以及经济发展规划等内容。
4、社会维度在社会维度上,我们需要考虑社会分层和贫富差距,工作机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5、文化维度在文化维度上,我们需要关注教育、宗教、媒体等的发展和影响力,以及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等内容。
二、分析和把握政治动力在政治动力的分析和把握上,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利益分析在利益分析上,我们需要了解各方的权利和利益,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交互作用。
2、权力分析在权力分析上,我们需要分析各种权力组织的力量和行使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竞争。
3、心理分析在心理分析上,我们需要了解群众动态的意图和心理状态,其中包括在个体、小群体和大规模群众中的审美、信仰、个人才能、认同感等内容。
4、思想分析在思想分析上,我们需要探索一组高度组织化的人群所肩负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方向,以及其在整个社会动态中所发生的传统观念和批判思想之间的交互作用等。
5、文化分析在文化分析上,我们需要汲取整个社会的文化基础,以及广泛的文化环境、传统和形式,以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影响,并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时代的融合及其影响。
高二政治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全国一等奖教案及点评:事物是改变发展的“事物是改变发展的”教学设计教案设计说明:思想支配行动,正确的教学思想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是老师的指挥棒。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发展”是指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特性分层发展和可持续、终身发展。
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宗旨,在设计中我努力做到四个调整:调整教学目标,调整师生关系,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学分析:1、教材处理:教材是老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思想政治课课本因其内容的特殊性,常变常新。
因此,要上好课,就应当吃透教材,明确其编写意图、结构、重难点。
但这绝不是意味着我们要拘泥于教材,要破其卷、取其神、消化教材、优化结构。
以此为指导思想,我对本框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目的是让学生更主动地关注社会现实,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在教学中,在基本遵循教材编排依次的基础上,个别地方做了调整,对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再加工;同时选取部分事例,运用多媒体课件活化教学内容,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合作和探究。
2、学情分析:教学受众是中学二年级学生,其思维的独立性虽有显著发展,但总体上仍具有局限性。
特殊是抽象思维实力有待提高,独立思索实力仍有片面性。
但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对老师纯粹地讲授哲学概念、原理爱好不大。
所以,课堂教学须要老师很好地把学生的爱好转移到抽象的哲学学问上来,使他们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懂得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改变发展中,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理解发展概念和驾驭推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通过“世界是改变发展的”教学,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实力;通过推断新旧事物标准的教学,提高学生推断是非正误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探究法、探讨法、分析法、辩论法,创设详细的情景作为载体,总结分析哲学道理,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理解哲学道理过程化、自主化。
情感看法与价值目标:通过教学,培育学生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
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重要性及应用教案
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重要性及应用政治事物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包括政府管理、国际关系、法律等方方面面。
政治事物的发展状态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治事物涉及到全社会的利益,直接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基本权利、尊严和未来。
因此了解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对于如何应用教学来进行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学习也显得尤为必要。
一、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重要性1.促进国家的稳定发展政治事物的稳定与发展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家的政治事物稳定与发展决定了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政治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对于国家整体而言,也对每一个人而言都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2.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政治事物的发展状态不仅仅关乎国家的整体利益,还直接关乎到每一个人的个人利益,如权利正义、个人安全等方面。
政治事物的稳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政治事物稳定时,各方才能够更加关注于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社会效能,从而为一个更加进步的社会积累更多的价值。
3.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政治事物的稳定与发展,关乎人民的基本权利。
政治事物的稳定,是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前提。
人民的基本权利,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财产权利、宗教信仰等都是在政治稳定与发展下得以维护的。
二、运用教学进行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学习基于以上的重要性,运用教学进行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教学,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政治事物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还可以更好地掌握政治事物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发展状态,从而为未来的政治决策和社会参与做出更加理性、准确的判断。
在教学上,可以加强学生对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研究和讨论。
通过政治经济学、政治历史等方面的丰富教材内容,学生们将学习到人类政治事物发展的历程和演化趋势,可以从中找到政治事物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高中政治辩证发展观教案
高中政治辩证发展观教案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辩证发展观是一个重要而深奥的概念。
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辩证法的基本内容,还要求能够将其应用到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之中。
因此,设计一份既严谨又易于学生理解的教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高中政治辩证发展观的教案范本,旨在帮助教师高效地传授这一概念。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辩证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理解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发展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深入思考的兴趣,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教学内容:1. 辩证发展观的定义及其哲学基础。
2. 事物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
3. 内因与外因在发展中的作用。
4.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社会历史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辅以小组讨论和互动式问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什么是发展?”引出发展观的探讨,激发学生的思考。
2. 讲授新知:系统讲解辩证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和基本内容,强调量变质变规律、内外因关系等关键点。
3. 案例分析:选取社会历史中的具体事件,如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等,分析其背后的辩证发展规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现代社会中的某一现象,如何用辩证发展观来解读。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讨论结果,归纳辩证发展观的实践意义。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现代科技发展与辩证发展观之间关系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对辩证发展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宜性,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上述教案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辩证发展观的理论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从而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的高中生。
这种教案的设计,既突出了重点,又保持了公正客观的教学风格,符合资讯信息类文案的写作要求。
高中政治: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教案旧人教版必修
哲学第四课教案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课题: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目的:1、理解内、外因的含义及作用,并能运用这一观点,分析具体生活、社会问题。
(知识)2、提高辨证思维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高考解题能力。
(能力)3、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如正确对待个人成长中的挫折。
(德育)重点:内外因相互关系原理难点: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教师创设多元互动教学情景(如新闻、动画、故事情景)——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高考真题针对练习——解题方法总结。
【易用错点】外因有时也起决定作用;内因决定外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或根本动力。
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都是错误的)教程:【复旧】唯物辩证法有三个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
两个总特征是什么?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矛盾的观点。
因为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的动力。
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今天我们学习事物发展的原因。
【导新】分析许多超级女生成功的原因,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导学检测】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阅读教材第一段至四段回答:(1) 哲学上把事物的①矛盾叫做内因, 把事物的②矛盾叫做外因。
阅读教材第五段至十六段回答:(2) 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③和作用是不同的。
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④。
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
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着事物的⑤和发展方向。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⑥ ( 必要条件 )。
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3)外因通过⑦起作用。
外因通过促使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从而椎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阅读教材第后一段得出结论:综上所述,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事物的外部矛盾,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物发展的状态_高二政治教案1、知识与技能:量变质变的含义与关系、能运用量变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以正反两种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ﻭﻭﻭ2、过程与方法:ﻭ通过原理和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联系个人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指导学生选择正确行为方式。
ﻭ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ﻭ引导学生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ﻭﻭﻭﻭ关于“事物发展的状态”的教材分析ﻭ一、结构:“事物发展的状态”,共2框。
ﻭﻭ本节是在第一节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变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并从青年学生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学习量变、质变相互关系原理的重要指导意义。
ﻭﻭ“量变与质变”首先讲述量变、质变的含义,指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其次讲量变是质变的辨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具体分析了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强调“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最后指出: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ﻭﻭ“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首先分析从寓言《杰米扬的汤》引入本框主题。
讲要坚持适度原则:先进行理论分析,再以事例论证、说明,然后联系实际,提出要求;讲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先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然后从实践方面加以论述;讲要重视量的积累:先进行理论分析,然后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个方面的事例加以论证,提出要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的要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ﻭﻭ1、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既是本框教学的重点,也是全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ﻭﻭﻭ[原因剖析]ﻭﻭ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这一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之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来看,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可以为下册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从学以致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角度看,这一原理是被以往的教学实践证明了的,最受学生欢迎,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基本观点。
ﻭ[理论剖析]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两者关系可用表格表示:ﻭﻭ方法论意义:]ﻭ第一要坚持适度原则。
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性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
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
第二、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速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这时,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就会赔误时机。
第三、要重视量的积累。
任何异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的飞跃和变革。
ﻭﻭ错误倾向:ﻭ割裂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
如何运用量变质变关系原理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问题:ﻭﻭ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在产业结构、经济形态、人口素质、科技教育、区域平衡、精神文明等方面都有一个逐步发展和积累的量变过程,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其次,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的前提下,保持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再次,在下一世纪通过几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完成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上质的飞跃。
ﻭ2、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的问题,是本框教学的难点。
ﻭ[原因剖析]ﻭ对这一问题,教材没有展开,学生理解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ﻭ[理论剖析]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律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有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形式。
“田忌赛马”、金刚石与石墨、音符与音乐、体育比赛的排兵布阵等都证明了这一原理。
ﻭ3、要坚持适度原则,作为本框教学的难点来处理。
ﻭ[原因剖析]ﻭﻭ这一原则对青年学生特别具有现实的启发、教育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比较难把握的,需要给予具体的分析引导。
ﻭ[理论剖析]由于量变达到一顶程度时就会引起质变,也就是说量变只有在一定的氛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度的原则。
ﻭ4、把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即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从小事作起)是本框教学的重点。
ﻭ[原因剖析]这是全课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我们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
ﻭﻭ[理论剖析]ﻭﻭﻭ这是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青年学生只有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得智体诸方面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
ﻭ关于“事物发展的状态”的教法建议ﻭﻭﻭ一、量变与质变:ﻭ1、对量变、质变含义的教学,一是要注意搞好第一段的分析。
《劝学》一文学生在高中语文第二册中刚刚学过,学生都能背诵全文,教师只要抓住“很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和“显著的、根本性的变化”加以分析就可以了。
二是要进一步搞好论证。
第三段的例子也是通俗易懂的,抓住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就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并为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扫清认识上的障碍。
(2)对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的教学,具体说明如下:ﻭ①在教学中,一要通过事例加以说明,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二要通过事例说明方法论意义。
ﻭﻭ②关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有两点需要注意:ﻭ其一,在强调“必然结果”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对“必然引起”加以说明。
实际上,教材在讲量变、质变的含义和“必要准备”时,就已经包含着这种分析了。
如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其中就包含着水分子的扩散趋势与凝聚趋势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的变化,最终必然导致扩散趋势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于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这里,教师可以作进一步说明。
ﻭ其二,要讲好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的道理。
这一问题已涉及“度”的范畴,教学中,既要使学生理解其基本的含义,又要把握分寸,防止超出教材的要求。
教材不仅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例进行了分析,而且还设置了“读一读”、“议一议”和一幅宇宙速度示意图来辅助教学。
ﻭ3、关于小栏目的运用。
本框共设置了4个小栏目:①老子的一段话,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意思是说,合抱大树是从细小的种子生长起来的;九层高台,是一堆堆泥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从迈出第一步开始的。
直观地看到了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这是老于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之点。
②恩格斯语录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6页。
③宇宙速度示意图,引自高中物理课本上册。
④“议一议”,不要求在课文之外举例,以免增加难度。
ﻭ二、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ﻭ1、把1~6段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有利于突破“坚持适度原则”这一难点。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ﻭ①首先从上一节的原理引入,点出“坚持适度原则”的方法论意义,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ﻭﻭﻭ②然后集中引述1、4、5段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坚持适度原则的重要现实意义。
ﻭ③插入“想一想”,启发思考,活跃气氛。
ﻭ④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展开分析和议论。
教材上列举的5点都是学生中常见的,此外还可以举出很多,如开玩笑要适度,评价、表扬、批评要适度,等等。
要发挥“议一议”小栏目的作用,引导学生多思多想,从中受到教益。
ﻭﻭ2、关于“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在搞好分析论证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教材中指出的在各种体育大赛和知识竞赛中,关键时刻却“瞻前顾后,缺乏信心”或“被一些莫名其妙的阴影所困扰”,结果痛失良机的事例,确实屡见不鲜。
前者多属心理素质问题,后者则多属迷信问题。
ﻭ当前,一些中学生也对“运气”信奉有加,往往把一点小事或某种巧合视为不祥之兆,心里蒙上阴影,影响学习和考试成绩,如此等等。
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必将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益。
ﻭ3、对重点问题的教学,建议注意以下几点:ﻭﻭ事物及其发展是对立统一的_高二政治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矛盾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多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解释,“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要求识记(二)能力目标:1、应着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ﻭﻭ【重点和难点】1、矛盾的含义ﻭﻭ【教学过程】ﻭﻭﻭ(导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所以,从今天起我们来学习唯物辩证法第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是矛盾规律。
ﻭﻭ(讲授:)“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藉,《入若耶溪》ﻭ“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北宋,王安石提问,王藉的诗好,还是王安石的好,为什么?(提问)ﻭﻭ王藉的诗写出了蝉与林、鸟与山、噪与静,鸣与幽二者的动静关系,噪与鸣更衬托出山林的宁静,大自然里没有绝对的死寂,也没有绝对的噪动,这种动静关系就是噪与静,鸣与幽的对立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把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叫做矛盾,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括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