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
新课改视角下教师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视角下教师行为的转变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提升素质,更新观点,转变角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水平的关系。
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自主调查和探索。
教师也应该教会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这样,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相对应的变化。
关键词:一、在师生关系上,教师要善于尊重、赞赏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与尊严。
教师要学会尊重不同类型的学生,做到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心中一定要有“有差异而无差生”的理念,这是一切教育的基本观点,所以教师对待学生的差异,不能按自己固有的、理想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能用统一标准要求学生。
事实上学生与学生之间不但年龄不一样,他们的心理发展也有差异。
即使同一年龄的学生,因为成长环境不一样,相互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有的。
分析差异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基点,学生个体差异是教学的起点,也是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
教师要善于从差异出发,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确定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差异表现在多方面,如智力水平有高低之分,成绩有优良中差之别,反应水平有快有慢,性格有内向也有外向,在兴趣爱好方面也不尽相同,再者就是学生各方面的水平也不尽相同。
总来说之,每一个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去发掘学生的优点。
给予他赞赏的目光。
丘吉尔说过:“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去赞美他。
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加规范。
”赏识,其实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
有人发现,世界上任何一个伟人,都是在受到赞赏的时候做得比其他时候更好。
新课程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第一篇:新课程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内容摘要:新课程赋予了教师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实践学习中,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转变英语教学行为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为广大教师提出了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也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的。
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笔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尝试着做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组织教学”转向“动机激发”学习需要热情。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这是教师广为关注的问题。
这就是一个motivation的问题。
Motivation即指“动机”,是人们驱动力的重要诱因。
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利用适当的教材内容及教学手段多方面激励他们,及时找到新的激励点,使他们产生新的动力。
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1、创设运用语言的情景,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愿望,激励创新意识教师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引入课堂中。
如:坚持课前5分钟Free talk,形式求新,内容不限。
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思想,使语言自然融于真实生活中,增强了学生印象,提高了听说能力。
教师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环节,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唤起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我常常在课前播放通俗易学的英文歌曲,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一、新课程的认识(一)对教、学认识。
通过学习和实施新课程,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不言而喻!同样,要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由相对独立的个体的学习,向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转变;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体系为多元评价体系,也非一蹴而就!不论从形式到内容,从模仿到成形,在思想观念上,行为体现上总有一个过渡、培育形成的过程。
(二)对学校价值的再认识。
学校的现代价值是:学校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发展的场所,学校的功能是既成就了学生,又成就了老师。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
学校有义务、有责任帮助促进教师发展。
学校作为社会组织,其特点是:学习性,自主更新型及可持续能力增强性。
学校要关注家长和社区对学校的力量,要充分关注:社会的期望,学生的期望,家长的期望,自身的期望。
(三)对课改的认识。
应该消除一种误解,认为课改是政府层面、社会方面的事,上面热热闹闹,而老师的课堂依然如故,我行我素,担心成绩下降,升学率下降,学校排名落后……种种理由,担心、顾虑、导致心态保守。
课改,学校作为主战场,要学校的组织与领导、教师的热情与参与,教研组的合作、商讨、研究,平等交流,课堂改革做为主渠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专业的寻求与帮助,经验的推广与成果分享,体现分工协作民主意识,团队精神。
既有自我的反思,又有同伴合作和专业引领和示范性。
二、教师职业反思教师是一个期望值很高的职业,但很大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把它上升为事业。
表现在:不注重师德修养,不继续学习读书,不自觉的学习,进取,更少有创新,几十年如一日,惯性作为,没有新观念、好奇心,形成了封闭的,稳定的模式化状态,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几年后产生职业倦怠,磨炼到四五十岁后,就在光荣的等待中消沉下去,确实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应该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史:适应期(1年─3年),崛起期(30岁之前),重复期(35岁左右),教学研究期(40岁以后)。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最新资料推荐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吴玉平乐劲林摘要: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使学生、教师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甚至是相当难解决的。
因此,在取得可喜变化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新课程不断引向深入。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行为前言:有人说,教学观念转变难,其实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最难的。
自从开展体育新课程实验以来,通过听课、优秀课评比观摩、区域间交流与评比等活动,我们欣喜看到,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同时也发现,一些教师在改变教学行为方面不自觉地走进了各种误区。
笔者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
1. 历经风雨见彩虹教师教学行为的可喜变化 1.1课前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上课前,以往教师更多的是关注教材知识,关注自己怎样教的顺手,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从备课环节就充分体现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关注。
通过几次大型教研活动,我们发现,教师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1.2.教师的教学着眼点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正从知识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许多教师在刚刚接触新教材时,不约而同地说:教了这么多年的书,现在却不知道怎么教书了,教材上什么知识点也没有,十几分钟就能把所有内容讲完而现在,走进我们的体育课堂,生动趣味的生活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意味深长的人生启迪,正在代替以往板着面孔的说教而让人耳目一新。
教师们不仅在教育观念上实现了转变,而且在课堂教学行为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具体表现在:教师不再单纯是教材知识的讲授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学生发展的引领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仅仅关注自己是否讲得明白,学生是否听懂,而是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4年《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学习心得(2篇)
2024年《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学习心得教育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最终提高人类的素质。
而这些都得益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下面谈一谈我读后的一点点体会。
一、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新课程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注重学生终身学习的现象,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改变了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等观点,由此可见,新课程强调不应该是让学生去适应教育,而是教育去适应学生,适应社会。
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的理念。
我们的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需要对社会担负起使命感,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人才,因此书中还提到不需要学生人人升学,但要人人成材,这是我们教师所肩负的对于社会发展的一个神圣使命。
我们的教育不一定要把孩子个个都送到清华,北大,但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也就是要使孩子成材。
使社会多一些奇才少一些庸才,歪才,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繁荣。
二、新课程更____的是教师的成长。
新课改推行最关键的部位—就是教师本身。
假如新课程是一匹千里马的话,那也得要有懂得识它的伯乐才行。
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数万个,数十万个伯乐才行。
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想,吸收新教程中先进的思想,也就是做到文中所说的脱胎换骨,焕发出新的生命做一个懂得赏识千里马的伯乐。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成长,将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
教师的职业将真正成为人们所羡慕的职业。
他将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和愉悦。
作为教师,我们应力争做到以下几点:1、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具体体现在。
学生观的变化、课程观的变化、教学观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在三个方面的重要转变:(1)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2) 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3) 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向动态的研究者转变。
一、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研究学生,“以学论教”。
研究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间的关系,保证教学内容能适应并顺利地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二是研究学习策略,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通过研究学生认知策略和自我监控能力,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三是研究合作交往,实现交往互动。
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研究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交会互动的机制。
实现教师角色与行为转变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创设有利于学生活动交往的学习环境:一是设置问题情境。
在情境中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解决“认知不平衡”,进而不断改善、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且在认知发展的同时,获得轻松、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二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外部学习环境,支持、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来促进新意义的生成。
浅谈析新课标下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崭新的课程标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语文教学将面临巨大的变革,如果继续墨守成规,必将被新的形势所淘汰。
对于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来说,这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
为更好地适应并促进改革,本人根据自己对新课标的认识,谈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新课标转变了我的教育观念,使自己转变了角色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要求的变革是深刻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
在新课程实践中,课堂上要真正渗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转变角色。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促进者。
二、新课标转变了课堂的师生关系,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对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
赫尔巴特片面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而杜威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主张“儿童是中心”。
今天,“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发展主线”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教师应着重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理解学生具有的“未完成性”和“可塑性”。
学生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教学内容、进度和标淮。
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渠道将会更加宽广,教师用知识建立权威的局面将被打破,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新知识和信息,师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主要体现教学行为的转变辨析题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主要体现教学行为的转变辨析题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主要体现教学行为的转变辨析题在教育领域,新课程倡导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教师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主要体现了教学行为的转变,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辨析。
一、教师观的变革1.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权威的代表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在新课程倡导下,教师的角色被重新定义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扮演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的角色。
2. 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填鸭式”教学,而新课程倡导下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在讲台上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1.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是主导课堂教学的,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
而在新课程倡导下,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度。
2. 评价方式的更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评价往往是以考试为主导,注重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能力。
而在新课程倡导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主要体现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变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课程倡导下的教师观念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体系,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更新。
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深切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坚信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将会为教育事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总结和回顾性内容通过本文的深度辨析,我们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影响教学行为的变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模式也从单一的灌输式转变为引导性的探究式。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一、更新备课形式1、更新备课观念。
传统的教学设计(备课)可概括为“三备”和“三写”。
“三备”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写”是写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这种设计常常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凭借教学经验进行,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目标定位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上时,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必须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把重点放在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设计出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要突出新颖、独特、个性化,充分体现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组织者。
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领悟教材的精华,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学活。
2、创新备课思路。
把原来单一的个人备课改变为三种形式:第一,集体备课。
以学科组为单位(定主讲人、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学内容)组织讨论研究,强调教师的合作精神,发挥集体的智慧。
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第二,个人备课。
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归纳、提升与再创造。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第三,跨年级,跨学科备课。
我从事农村教学多年,深知农村缺少专职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所以我主张跨年级备课,就是要求教师统领教材,站位要高,以中考命题为导向,服务教学,引领教学;我还主张跨学科备课,就是鼓励教师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重视例习题的设计,灵活运用教材。
有效的例习题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可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改变。
新课程下教师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下教师行为的转变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下面就使用人教版数学谈谈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
这是以教定学,让学
二、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
三、由注重“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四、由注重“传授”向重“引导”转变
五、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六、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新课标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标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从去年初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逐步走入了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必须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重新审视。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1、组织学生发现、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从中领会和感悟。
山东杜朗口中学的三面黑扳,默写、出题与解题、点评等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便是这种组织者创建的一个平台。
在这一平台上,学生的情绪很高涨,思维很开放。
这一开放性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凸现了学生主体性,张显了他们的个性,解放了他们的创造性,把课堂的教学气氛推向高潮。
新教材中配备了大量的图片、表格、名言警句以及材料等,这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应当充分利用它们。
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作为新课程,最起码的应该有一些学生交流探讨的过程。
但是不能过于频繁,一节课搞七、八个甚至十几个探究活动,这只能是流于形式,短暂仓促,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和时间,那就根本起不到交流合作的效果。
2、组织营造学生的积极参与氛围。
一个班级的许多学生,各自的性格、知识面、学习习惯等实际状况不同,其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对那些寡言少语的学生,教师要主动与其交流,给他们知识上的启发和心理上的支持,并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
在分组讨论时,可以前后桌几名学生轮流主持,轮流回答;也可以一人出问题,大家来思考分析。
我在新教的学生面前,发现不少学生在探究讨论时积极参与得不够,于是开始时经常讲的是: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如果交换一下,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流一下呢?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同学的帮助下,受到激励和鼓舞,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改变
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改变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标准,面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应该评什么,怎样评,如何把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程改革的导航器,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评价引导教师主动接受新课程理念、自觉改革课堂教学,重建课堂教学文化等,都是需要探讨的新问题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小学语文》,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一,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木,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第二,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具主体性,行为更加具有个性化特征。
具体的行为表现主要有,对能体现个人风格、特点的体态语言的主动运用;主动变换与学生的交往方式,并且表现出交往方式的多样、程度密切等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对体态语言的特有偏好,不仅仅是由于体态语言形象、直观,便于小学生接受。
同时,它还是小学教师自主意识增强的表现。
就体态语言的特点而言,体态语的使用与人的个性特点密切相关,在表达过程中使用的多少,往往能出个体的主体性及其特征。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一)转变课程观“课程”是什么?传统的教学中,“课程”被理解为教材或课文,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教材编者所关注的事,它规定学校“教什么”,学校和教师就忠实有效地去传递、落实课程内容,完成课程任务。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课程不仅仅是教材、教学内容,而且包括学生整个学习活动过程。
课程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资源,意味着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学校课程由此重返生活世界,超越了课堂和教科书的限制,真正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
把课程作为这样来界定,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生活世界,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可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是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
(二)转变教材观以往我们总认为“教材即知识”,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
因此,教材中罗列学生应掌握的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法则,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认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不给教师、学生发挥空间和研讨的余地。
这种远离生活情境的“学科中心”的教材观,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相去甚远。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教材的观念呈现出新的转向,“教材是范例”。
所幸的是我们小语“能力训练”实验对教材的认识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二多年前遵循叶圣陶先生关于“教材无非是例子”的理论,明确提出以“课文无非是例子”的理念,在全国第一个以“能力系列”与“主题系列”整合来建构单元体系。
因此我认为我们实验说的“例子”涵盖这么两层意思――一是传授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例子;二是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
(比如94年我在乐安执教《我的弟弟》是以一个自然段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因果式的自然段后,指导朗读文章结尾“弟弟学习很认真,也很刻苦。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否则就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教师要从过去的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2、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另一方面要求教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做为“人”的价值。
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
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体验到自己为人一种尊严和幸福感。
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明确师生的权利和义务,使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晰并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规定,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我们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
同时更要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总之,教师明确了新型的师师生关系,工作就有了方向,师生关系密切了,师生情感得到了升华,彼此息息相通,各项工作均能全面开展,学生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 1 -。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的学习心得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的学习心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的学习心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的学习心得(集锦6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的学习心得(集锦6篇)以供参考。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换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换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要实现教学、生活角色的转换。
一、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构建者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广大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教书育人”。
但是,在旧的课程理念和旧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作用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修筑的围城里,所以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反,超越大纲和教材则被视为“大逆不道”。
又由于旧课程仅仅是学科课程,这样就使学生越来越脱离现实生活,就范式的、接受式学习与单向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很难有所发明创造。
所以,在旧的课程环境下,教师既难“教好书”,更难“育好人”。
新课程体系则给教师预留了充分的空间和余地。
新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结合,与实践链接,为教育教学活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新课程实行开放的内容体系,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注重实践和实际,关注人生、社会和环境,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但是,新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
为了依据课程标准,建构适合实际教学情景的课程,教师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件事:(一)开发教育资源新课程标准为了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环境的教学需要,只给出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教师必须学会开发教育资源,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组织、指导、带领学生开发教育资源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参与教学和实现创新的过程。
可以说,不懂教育资源开发的教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就目前而言,教育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校内教育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育设施和试验基地等;2、校外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等广泛而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3、现代信息资源,如校内信息资源,校外计算机网络资源等。
在这里应该特别强调,学生也是教育资源,而且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的情感体验,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积极投身教改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
本人结合自己的化学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要实现“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必须以“学生学为中心”,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
教师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只需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怎样学”,“学什么”的检测。
同时,对于开放性、探究性的课题和复习课,可由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回到学生中去,谦虚地聆听“小教师”讲课。
从中教师既可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又感觉到自己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意识便能很好地建立起来。
二、要实现“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提高素质为主”
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
随着现代科学知识的发展,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
在化学教学中,可让学生关心当今社会环保问题,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实践,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节约每一张纸;不随意丢弃塑料包装袋和废旧电池;保护环境;植树造林;帮助父母和身边的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为周边的环保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政府和环保部门处理已污染的小河等,这种教与学的行为,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在实践中发展了能力,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热情。
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培养了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与宽容的人生态度。
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观。
三、要实现“以知识结果为主”转向“以探究过程为主”
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
只注重知识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
似懂
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
如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甚至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变式题”,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
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
掌握规律。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两种物质均为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为何二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差异如此之大?两者性质上的差异与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问题选择具有个性特点的解决策略,让学生从多角度考虑。
尽可能的“多法求解”,鼓励他们能“吸收”别人富有个性的解决策略,从中拓展自己的思维,引导学生写“探究性日记”,把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日后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再逐条跟踪记录,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把平日所得的研究积累形成探索的脚步,循着这样的脚步,学生也就一步步走上了成功的阶梯。
并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四、要实现“以统一教学模式为主”转向“以个性化教学为主”传统化学教学中,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
这种“加工厂”般的学生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
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
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
如可以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
以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确立新的课程观,并在教学活动中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