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浅谈数学教学中教师行为的转变
浅谈数学教学中教师行为的转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发扬教学民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进行转变.一、由注重“教”向注重“学”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虽已很久,但在教学中很难实现,教学过程往往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逐步丧失.新课程倡导教师以学定教,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结合.它要求教师从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的改革同步进行.新课程要求教师每教授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应改变以往教师先按照教材体系导出结论的模式,采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试验和总结,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例如新课程初一实验教材(华师大版)在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时,先提出问题:“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事实上,这个问题不能得到确定的答案,因为运动的结果与行走方向有关.为此,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学生可通过画数轴对四种情况进行讨论,再探索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新课程就是充分考虑了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观察、实验、探索,充分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改变以往以教为主的局面,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以往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枯燥无味的状况.二、由注重“传授”向注重“引导”转变课程目标的个性和弹性化是目前数学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动向.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生很容易从课外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是成功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是一种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应加强学生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支持学生解决问题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可接纳的、具有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教师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三、由注重“模式”向注重“个性”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特色意识,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这里所指的创造性,主要是指首先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其次在优化教法上,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教法的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上的模式化;再次是在个性风格上,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就可以实现“模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目的,使每个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使每个学生向着个性化方向发展.四、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所谓重视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甚至让学生去背一些所谓的典型习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扼杀了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对知识、思想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例如,我们在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时,先让学生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即举一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和得出规律性的结论;然后让学生用求根公式探索并证明得到的一般结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注意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五、由注重“成绩评价”向注重“多元评价”转变新课程需要建立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教师评价方面:教师教学实践的评价应改变过去单一的考试成绩的评价,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逐步转化,将评价重心从知识内容转移到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技能获得上来,多方面评价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学生评价方面: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体做法是:(1)完善考试考查的机制内容和方式,把形成性测试与终结性考查结合起来;把单项测试和综合测试结合起来;把知识技能与创新精神结合起来.(2)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师生共同活动的评价反映出来.(3)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心理态度、情感等情况进行连续性的真实记录,建立学生记录档案.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2-038-01实施数学新课程已多年,在实践中我清楚地认识到,教师除了要继续认真解读、实践探究、领悟教材中蕴涵的思想外,更重要的是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课堂教学要从“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
根据这种指导思想,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全程参与。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为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还要利用新教材的这一优势,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创设教学情景,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与学生生活接近、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教学情景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通过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逐步使学生用数学观点,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二、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学习主动性渐渐丧失。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结合。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数学知识 都是基 于一定 的现实情 境而 构建发展 的.围绕 蜥 教 熟悉 的正方形呢? ”不一 会就有 人举 手 刚答 :拼正方形时 可以把 材》 教学 目标 ,创设 真实 、新 奇 、有趣 的操 作活动 的情境 ,满 菱形 扶成两邻边 垂直 ,拼 正方形 时也可 以把矩 形 的长边剪成 和
一+ 十 一+
・
的 同学会得 到一个 Q币奖励.
度 .阅读不能 改变人生的起点 ,但可 以改变 人生 的终点 .”我们
其次是 对读 书笔 记的评估 ,每周一 次的读书笔 记交流 ,不 努力创设 机会 与情境 让学生 喜欢 阅读 ,通过 有效 的评 价手段 ,
仪要有好词好句的摘 录 ,还要有 自己的评价 与感悟.优秀者加 Q 让学生在阅读 的航船上 ,体验生活 ,感悟 生命 ,完 善高 尚的人
境 — — 建 立 数 学 模 型— — 解 释 、应 用 、拓 展 ” 的学 习 过 程 ,让 的数 学 ” 、 “ 人 人 在 数 学 上 得 到 相 应 的 发 展 ” 的 日的 .
每个学生在生 动具体 的情 境 中参 与数 学 ,亲 自体验数学 的 由来
在课 堂教学 中 ,教师要努 力做 到根据教学 内容创造 问题情
参 考 文献 :
[ 1 ] 邱风莲.大声读给孩子听 [ M].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
2 0 0 7 .
《 木偶奇遇 己 》 吹牛大王历险 } 等儿童文学 的经 典. 班 级内
[ 2 j[ 美 吉姆 ・ 崔利斯 .朗读 手 册—— 大声 为孩 子 读 书吧
出 现 的 阅 读 热 经 常 会 发 生 变 化 :一 段 时 问 孩 子们 会 特 别 迷 恋 ( T h e R e a d — A l o u  ̄ i H a n d b o o k ) [ M】.沙永玲 ,麦奇 美,麦倩 宜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最新资料推荐------------------------------------------------------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如何转变和发展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一下:一、深入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精神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在中小学全面推开,但第一线的许多教师对课程标准认识不到位,在备课、教学和评价方面仍然沿用过去的方法,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设立条条筐筐来限制学生,长此以往严重压制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所以,我们要真正确立数学教育的新理念,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自己所教课程的基本理念,熟记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领域,知道应达到什么水平以及如何进行评价。
按照标准的要求精选教学素材,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水平,分析哪些内容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感到困难,为什么会感到困难,难点找准了,才能根据各种难点的具体情况,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深刻认识到教学内容的内在本质,挖掘出实质性的东西,才能在教学中精选取舍,找准重点,实施教学时才能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脉络清晰、详略得当。
二、由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新一轮1 /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育理念、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师角色作了全新的要求。
但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都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按照课标的要求,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量体裁衣,科学地用好用活教材,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进行研究。
谈谈新课程下数学教师的转变
探索篇•课改论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班级里每位学生的学习行动力,在对某一问题得出结论之前,要给所有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不能以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为标准,剥夺少数人的思维时间。
应让所有班级成员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又能够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下面说说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传统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很多时候教师只看重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丰富经历和探索乐趣。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教学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不能单一地讲授知识,要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作为其中的一个重点。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思维过程发现真理从而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在教学几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个数之间的关系时,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几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个数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列举多个非零数相乘,让学生独立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并总结,这样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二、由注重“教材”向注重“用教材”转变新课程提出,课本不是教材的全部,教材也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也不是对每个学生都适用。
也就是说,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对教材所给内容进行整合,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做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让每个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使每个学生得到新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多姿多彩的图形第一节几何图形时,可先用多媒体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引导学生回忆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习的立体图形,再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课桌上学具盒中的物体,哪些是自己熟悉的立体图形,哪些不是。
对于类似于圆柱的茶叶盒和类似于圆锥的调线陀,它们的外形与圆柱、圆锥的有何区别,动手摸一摸,看看它们的表面与圆柱、圆锥的表面有何异同,这样就可使学生在自己观察、触摸中感知棱柱、棱锥与圆柱、圆锥的不同,从而让学生认识了两种新的物体———棱柱、棱锥。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数学教学方式也开始向更加注重学生思维
发展和学习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
一方面,数学教学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点和公式,而是重视启发
学生自主思考、探索数学概念和方法的能力。
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
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数学教学也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过程的
指导。
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认知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推理能力。
此外,新课程还提倡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
与操作,探索思维和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关注知识
的传递,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推理能力。
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师行为的变化
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师行为的变化教育是最需要科学的领域,而在传授科学的过程中不科学,收获的就是痛苦。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革传统教育中的不科学做法,把科学的新课标理念引入到教育中来。
课程改革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的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作为站在讲台上的一线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更新教学观念,用科学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教师的角色转换,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在新课标理念下,不仅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就连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发生变化,就教师的行为变化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民主课堂氛围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服务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如在教学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线段的长短比较时,我一开始设计询问学生平时如何比较身高,并请两个同学演示。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实施新课程,学习理论、改变观念只是第一步;只有把观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发展了学生素质,新课程改革才落到了实处。
观念不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没有方向,没有了基础;教学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
所以,新课程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教学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
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我们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就不言而喻了。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实践新课程还是一场攻坚战,不能一蹴而就。
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
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但是长期的“教师中心论”给学生以惯性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势,要完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教师首先要适应新课程,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一个转变学习方式的适应环境和过程。
那么,新课程中,为了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教师应如何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呢?我认为教师要完成如下四个角色的转变:一是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二是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三是要由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四是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
一、教师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作为组织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营造一个可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其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就更灵敏,思维也更活跃,记忆力会增强,想像力也更丰富,学习效率会提高,学习潜能会在更大的程度上得到挖掘与发挥。
但是现在的课堂,仍有部分教师或多或少地定位于管理者的身份。
谈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谈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进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
特别是数学课,教师不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索者。
新课程标准最大的特色就是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不仅包括指定学习的计划和学习的目标,还包括和“促进者”一起指定课程计划和管理方式,使学生亲临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因此教师应由管理者变成组织者,由控制者变成帮助者,由仲裁者变成促进者,由实施者变成开发者,由传授者变成参与者,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由教书匠变成研究者,并由教学大纲的执行者变成决策者。
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应有以下的转变。
一、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实践经验带到数学课堂中,促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愉快中学习,掌握新知识。
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中谦虚的探究者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对于为人师者而言,我们一直在勉励自己:“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直到现在,我们也不能说这句话是错误的,只是带有某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思想。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怎么办?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肓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行为转变大空不用!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行为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初中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学行为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的过程。
下面就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与同行们共同探询。
(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
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
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
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一切都是现成的: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现成的讲解,严重造成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脱节。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比如函数概念,不应只关注对其表达式、定义域和值域的讨论,而应选取具体实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改变原来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行为变化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行为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目前,新课程正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天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
新课程无论在课程功能、理念、目标和内涵方面,还是在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管理方面都较之以前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
因此,它引发了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变革,引发了教师角色的变化、老师素质的提高。
下面从新课标改革后。
一、从新课程与教师关系看教师行为变化新课程条件下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自身要增强课程意识,充分认识到参与课程变革是教师专业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则首先应该成为研究者。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特别强调过程性目标,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帮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亲身经历结论的形成过程之后,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的透彻和深刻。
教师实施课程的过程,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遵循课程方案去做的过程,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对现成的课程方案进行调适、补充和完善,使课程方案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方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判断和选择。
新课程实施中要求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因为教师最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要求,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最直接面对者。
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改进。
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和改进的过程。
面对复杂的教学工作,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显得更为重要。
同时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机会,是最适合的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二、从新课程与师生关系看教师行为的变化数学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个人能掌握有用的数学,从数学教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益处。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摘要】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内容得到了调整和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随之创新,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学生角色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参与,注重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角色也有所转变,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扮演着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课堂氛围也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活跃和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有信心在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这些转变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标、教学理念、转变、调整、创新、学生角色、教师角色、课堂氛围、展望、总结成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革。
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数学教育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机械式的计算,学生们需要大量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算,缺乏对数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也发生了转变。
不再只是重视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不再只是关注结果,而是更加注重过程和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发展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意味着教育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教师们需要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这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1.2 新课标改革新课标改革是我国教育系统中一次重要的改革,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其中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更是引起广泛关注的焦点。
新课标改革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更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成长。
在数学教学方面,新课标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引领教育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之变化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之变化【摘要】:《新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了学生要通过数学学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学创新,在教学方式上重视教学改革,围绕学生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学习方式的教学内容和计划,从而贯彻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为小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呢?下面本文将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小学数学;教学变化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贯彻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因素还影响着新课标教学改革,所以为了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为了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教学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变化。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行为变化的内容(一)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教学,因为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单一的教学方式会打击一些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同时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设计学习目标的时候都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学习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贯彻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
(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比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微课的运用以及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等,这样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就可以直观地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更加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比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学习内容,同时也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为构建高效课堂和开展深度教学创设了有利条件,有效推动了教学创新和贯彻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2-038-01
实施数学新课程已多年,在实践中我清楚地认识到,教师除了要继续认真解读、实践探究、领悟教材中蕴涵的思想外,更重要的是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课堂教学要从“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
根据这种指导思想,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全程参与。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为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还要利用新教材的这一优势,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创设教学情景,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与学生生活接近、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教学情景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通过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
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逐步使学生用数学观点,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二、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学习主动性渐渐丧失。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结合。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
而应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
即教师要成为组织者——组织学生发现、寻求、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料,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
教师要成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教师要成为合作者——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三、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病。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要求
学生死记硬背,最终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
如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甚至一开始就让学生做变式题,出现严重的“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负担。
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对知识、思想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四、从“统一规格的数学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数学教学模式”
现行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这种“加工厂”般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把“会飞的”拉下来,把“会跑的”捆起来,导致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
新课标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它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智慧的潜能。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关注学生在数学基础、数学思维及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
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学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提高思维水平。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实行个性化教学,才能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五、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唯一尺度,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转变数学教学评价模式:(1)教师方面,建立新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逐步转化,将评价的重心从知识内容转移到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技能获得上来,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评价,以促使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不断改进。
(2)学生方面,完善书面考试、检查的机制、内容和方式,把形成性测试和终结性考查结合起来;把单项测试和综合测试结合起来;把知识技能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测试综合起来;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师生共同活动的评价反
映出来。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心理态度、情感等情况,进行连续性的真实记录,建立记载簿。
终结性、综合性评价,真实记录评价和书面考试成绩各占三分之一。
建立起一种多元化的科学合理、发展超前的学生学习数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作为一名数学教学工作者,只有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认真分析实施新课程所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工作方式,才能主动适应课程改革,使自己的数学教学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