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74383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e35d4c776a20029bd642dcc.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第2课植物的根【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
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植物的叶【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
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
【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0a87f3a58da0116c17494b.png)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一、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实验目的:学会检验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实验过程: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黑色,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
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中含有蛋白质。
二、物体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过程:1、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观察三个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不见了,并且均匀的分散在水中,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溶解的定义,不溶解的定义注意事项:1,搅拌方法2,通过颜色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均匀分布情况3,通过尝的方法了解食盐在水中均匀分布情况三、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进一步理解溶解现象)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粉笔末,洗衣粉,木屑等。
实验过程:同上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四、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加快物体在水中溶解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高锰酸钾或(食盐、冰糖)、小锤、热水、冷水等。
实验过程:实验一: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温度相同的冷水。
2、把颗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高锰钾溶解的快慢情况。
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高锰酸钾溶解得慢。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及报告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及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61742410a6f524ccbf85c2.png)
四年级上册重点实验一、凝结实验1.方法:①取用2个烧杯,在一个烧杯里倒入适量热水,另一个烧杯里倒入等量冷水。
②分别将2个冷玻璃片盖在2个烧杯上,观察玻璃片底有什么现象发生?2.现象:盖在盛热水的烧杯的玻璃片底部出现了小水珠。
3.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
二、造“雾”实验1.方法:往大口杯里倒入大半杯温水,将冰块放入塑料袋,然后伸入杯口,接近水面。
观察杯口处有什么现象发生。
2.现象:在杯口会看见许多白色的“烟雾”出现。
3.结论: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形成的。
三、造冰实验1.方法:①在杯内放入冰块,②在冰上加入食盐,③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冰、盐混合物中,当试管里出现冰时测量试管里的温度。
2.现象:在冰里加入食盐后冰盐混合物的温度会大大降低,此时会出现冰。
3.结论:利用冰盐混合的方法可以降低温度,实现结冰。
四、观察鱼实验1.实验猜想:鱼嘴在水中一张一合是在喝水2.实验材料: 鲫鱼、水槽、筷子、红墨水3.实验步骤:(1)在鲫鱼的前方,用蘸了红墨水的筷子快速地点一下水面,在红色散开之前观察鲫鱼喝水情况。
(2)实验进行四次。
(3)写出研究报告。
4.实验现象:红墨水从鲫鱼的嘴里喝入,红墨水从鳃流出5.实验结论:鲫鱼的嘴一张一合并不是在喝水,而是在呼吸。
五、烧开水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水沸腾时会有哪些现象和变化?2.实验器材:三脚架、酒精灯、火柴、温度计、水、石棉网、烧杯3.实验步骤(1)将约75毫升水倒入烧杯,放在铁架台上。
(2)点燃酒精灯,预热后集中火力加热垫有石棉网的烧杯。
(3)每隔5分钟观察烧杯中水及水量的变化,测一次水温,做好实验记录。
4.实验结论:六、声音的产生实验1.实验器材锣、鼓、音叉、乒乓球、皮筋等2.实验步骤(1)我们用力按压鼓面,鼓不发出声音,轻轻打击却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2)拿一个小锤敲击锣,锣发出声音。
用力按压锣,却不能发出声音。
(3)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绷紧的皮筋则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4)把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吊起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了,原因是什么?(5)用手指尖接触打击过的音叉,有什么感觉?(6)观察发声的锣、鼓面、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aa4024990b4e767f5acfce99.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3)实验名称:测量降水量活动实验器材:雨量器实验步骤: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4、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5、观察比较滤纸,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完整word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e31ccf98bd63186bdebbc34.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3)实验名称:测量降水量活动实验器材:雨量器实验步骤: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4、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5、观察比较滤纸,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18b44e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f.png)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水的凝固过程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水的凝固过程,了解水的物态变化和凝固现象。
实验材料:1. 透明玻璃杯2. 温水3. 温度计4. 计时器5. 冰块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杯放在实验台上,倒入适量的温水。
2.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 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
4. 每隔一分钟观察一次水的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5. 当水完全凝固后,停止计时。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表,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1. 在开始实验时,水的温度为XX摄氏度。
2. 经过一分钟,水的表面出现细小的冰晶。
3. 经过两分钟,冰晶逐渐增多,并开始向水的底部扩散。
4. 经过五分钟,整个水杯内的水已经凝固成冰块。
5. 实验结束时,水的温度下降到了XX摄氏度。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对水的凝固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
当水的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时,水会逐渐凝固成冰块。
2. 凝固是一种物态变化,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凝固过程中,水分子的热运动逐渐减弱,排列有序,形成了冰晶的结构。
3. 冰晶从水的表面开始形成,并逐渐向水的底部扩散。
这是因为水的底部与玻璃杯接触面积更大,导热性能更好,使得底部的水温更快地降低到冰点以下。
4. 在凝固过程中,水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通常情况下,水在凝固时会膨胀,因为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这也是为什么在冬天,水管会因为结冰而破裂的原因之一。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水的凝固过程和物态变化的原理。
凝固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水的认识,还培养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并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这些都是培养我们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看到了科学的奥妙和美妙。
科学实验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93e6989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1.png)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一:水的沸点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点变化。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实验过程:首先,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然后,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确保温度计底部与水平面接触。
接下来,将烧杯放在火源上加热。
观察并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水的沸点温度。
最后,关闭火源,等待水冷却。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水的沸点温度为100摄氏度。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在常压下的沸点温度为100摄氏度。
这是因为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水分子变为水蒸气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实验二:空气的存在实验目的:验证空气的存在。
实验材料:玻璃瓶、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首先,将玻璃瓶倒置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然后,点燃一支蜡烛,等待蜡烛燃烧产生火焰。
接下来,将火柴迅速放入玻璃瓶中,并立即将瓶口紧密地盖住。
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蜡烛的火焰逐渐熄灭。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玻璃瓶中的空气被火焰燃烧所需的氧气消耗殆尽,导致蜡烛的火焰熄灭。
这说明空气是由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的,而氧气是维持火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实验三:光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材料:手电筒、白纸、半透明玻璃。
实验过程:首先,将白纸固定在平坦的桌面上。
然后,将手电筒打开,将其光线照射在白纸上。
接下来,将半透明玻璃放置在光线传播路径上。
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光线经过半透明玻璃后,改变了传播方向。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物体的阻挡和折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这说明光是一种能够传播的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或介质中传播,而且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
实验材料:铃铛、细绳、木板。
实验过程:首先,将细绳系在铃铛上,并将其悬挂在空中。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b09a98a1c7aa00b42acb22.png)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二: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三: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四: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五: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六:实验名称: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子实验过程:(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94a36d0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1.png)
声音单元实验报告实验一: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1)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2)实验步骤:①如图1所示,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如图2所示,轻轻弹拨橡皮筋(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
能听到声音时,观察橡皮筋是否振动。
将听到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将结果记录下来。
(3)实验现象:①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声音。
②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③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声音消失了。
(4)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实验二:空气及真空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材料:闹铃、玻璃罩、真空泵等。
(2)实验步骤:①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②让空气进入玻璃罩中,注意声音的变化。
(3)实验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闹铃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闹铃的声音了;空气又进入玻璃罩后,铃声逐渐增大。
(4)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三:固体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步骤:①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长桌子的一端,并用耳塞或手堵住另一侧的耳朵。
②另一个同学非常轻地敲击桌子的另一端或用手指轻轻抓挠桌面,记录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情况。
③将耳朵离开桌面,记录此时听到的声音情况,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之处。
(2)实验现象:耳朵贴在桌面上时可以清楚地听到敲击桌面或抓挠桌面的声音,耳朵离开桌面后,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弱,甚至听不到声音。
(3)实验结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实验四:固体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材料:大水槽、音叉(带橡胶锤)、水。
(2)实验步骤:①将水槽中装入约3/4的清水。
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664b9f17c1cfad6195fa796.png)
实验名称:加快溶解的方法
实验器材、药品:
食盐、白糖、烧杯、玻璃棒、冷水、热水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取两杯50毫升的冷水,同时加入10克食盐。
2、让一个杯静止不动,用玻璃棒搅拌另一个杯子里的水。观察比较有什么不同。
3、分别取50毫升的冷水和热水各一杯。
4、同时在两个杯中加入10克的食盐。观察发生的现象。
4、再加大力量拨,观察尺子振动幅度的大小,听声音。
5、把所做的实验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15
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器材、药品:
玻璃杯、水、小木棒、橡皮筋、记录本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取四个同样的玻璃杯,标上号1-4号。
食盐能溶解到水里,但一定量水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4
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药品:
水、面粉、烧杯、玻璃棒或筷子、药匙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取半烧杯水,用药匙往水中加一匙面粉。
2、用玻璃棒或筷子搅拌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用同样的方法在多加一些面粉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4、把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论:
随着人的运动量的增加,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22
实验名称:体验心脏的工作
实验器材、药品:
洗耳球、胶管、水、水槽、记录本
实
验
(完整)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完整)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5e0198650e52ea551898a0.png)
实验三: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
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7、水里有什么
实验名称
探究净化水的方法
实验材料
烧杯、玻璃棒、镊子、明矾、浑浊水、滤纸、纱布、放大镜、水槽等
实验方案
实验一: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
实验材料
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玻璃杯(或矿泉水瓶)、花生油(棉花、叫塞、橡皮泥)、水
实验方案
1、在瓶子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瓶中。
3、在瓶里滴入花生油,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瓶壁水面处做记号。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瓶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
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实验现象
1、加入碘酒后,馒头变成蓝黑色。说明面粉中含有淀粉。
2、白纸上会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中含有蛋白质。
实验结论
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和水。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4、水变咸了
实验名称
1、水流有力量实验
2、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实验
实验材料
小水轮、塑料瓶、水槽、水。
实验方案
实验一:1、在塑料瓶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均匀的倒水。
2、观察小水轮的变化。
实验二:(一)、1、在塑料瓶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小而均匀。
2、、在塑料瓶内盛满水,仍然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大而均匀。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8f9660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c.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主题:水的分离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水的组成成分,掌握分离纯净水的方法和过程。
实验器材:玻璃烧杯、滴管、细棒、酒精灯、蒸馏水、盐。
实验过程:
1.取一只玻璃烧杯,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2.加入一勺盐搅拌均匀,使其溶解。
3.将酒精灯烧红,把火焰调至适中大小。
4.将玻璃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5.观察杯中液体,当液体蒸发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水蒸气。
6.使用滴管将水蒸气集中起来,并通过细棒引导水蒸气在其他物体上凝结,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水是由水和氧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而在具体的实验中,我们加入盐可以增加水的热蒸发度,使我们成功得到纯净的水。
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水的组成成分,并掌握了分离水的方法和过程。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更加地关注水的重要性,更加地珍惜水资源。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439f9d7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08.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实验目的:观察并记录植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实验材料:花盆、土壤、种子(如绿豆、向日葵等)、水、尺子、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在花盆中装入适量的土壤。
2、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
3、适量浇水,使土壤湿润但不过于潮湿。
4、每天定时观察并测量植物的高度,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日期|植物高度(厘米)|生长情况描述||||||第一天|0|种子刚刚种下,没有明显变化。
||第二天|0|仍未发芽。
||第三天|05|有几颗种子开始发芽,冒出了嫩绿的芽尖。
||第四天|12|芽苗继续生长,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第五天|20|叶子增多,茎干变粗。
||第六天|28|植株生长明显,更加健壮。
|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土壤。
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会发芽并逐渐长大。
实验二:溶解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材料:食盐、白糖、沙子、食用油、水、玻璃杯、搅拌棒、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在四个玻璃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向第一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食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其溶解情况。
3、向第二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搅拌并观察。
4、向第三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沙子,搅拌后观察。
5、向第四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搅拌后观察。
实验记录:|物质|是否溶解|溶解速度||||||食盐|是|较快||白糖|是|较快||沙子|否|不溶解||食用油|否|浮在水面上|实验结论:食盐和白糖能在水中溶解,而沙子和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三: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实验材料:闹钟、玻璃罩、抽气泵、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将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2、用抽气泵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观察闹钟声音的变化。
实验记录:|抽气情况|声音大小|||||未抽气|清晰响亮||抽气中|逐渐变小||抽完气|几乎听不到|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报告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e2d9e3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3.png)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宽度,理解测量长度和宽度的方法。
实验材料:
1. 尺子
2. 不同大小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纸张等)
实验步骤:
1. 取一个物体,用尺子测量它的长度。
将尺子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读出物体的长度。
2. 将尺子的一端对齐物体的另一端,再次读出物体的长度。
确保尺子没有歪斜,读出的长度应该与第一次测得的长度接近。
3.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物体的宽度。
实验结果:
- 物体1:长度为10厘米,宽度为5厘米
- 物体2:长度为15厘米,宽度为8厘米
- 物体3:长度为20厘米,宽度为10厘米
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测量得出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可以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并且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和宽度有所差异。
实验结论: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宽度,理解了测量长度和宽度的方法,并且得出了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宽度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b80d2a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0.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二、实验目的1、了解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
三、实验材料1、四个透明塑料杯。
2、适量的绿豆种子。
3、湿润的纸巾。
4、标签纸。
5、冰箱。
四、实验步骤1、准备四个透明塑料杯,分别贴上标签:A、B、C、D。
2、在每个杯子的底部铺上湿润的纸巾。
3、在 A 杯中放入适量的绿豆种子,然后将杯子放置在室温、有充足光照的地方。
4、在 B 杯中放入与 A 杯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将杯子放入冰箱冷藏室(温度较低),保持纸巾湿润。
5、在 C 杯中放入与 A 杯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加入少量的水,使纸巾湿润,然后用保鲜膜密封杯子口,放在室温、无光照的地方。
6、在 D 杯中放入与 A 杯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但不加水,将杯子放置在室温、有充足光照的地方。
五、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1、每天观察并记录各个杯子中种子的萌发情况,包括种子是否膨胀、是否长出胚芽和胚根等。
第一天:A 杯中的种子开始吸水膨胀。
B 杯中的种子没有明显变化。
C 杯中的种子也开始吸水膨胀。
D 杯中的种子没有变化。
第二天:A 杯中的部分种子长出了白色的胚根。
B 杯中的种子仍然没有明显变化。
C 杯中的种子继续膨胀,有几颗开始露出胚根。
D 杯中的种子依然没有动静。
第三天:A 杯中的种子大部分都长出了胚根,有些还长出了胚芽。
B 杯中的种子有轻微的膨胀。
C 杯中的种子多数长出了胚根和胚芽。
D 杯中的种子还是没有变化。
第四天:A 杯中的种子已经长成了幼芽。
B 杯中的种子开始长出胚根。
C 杯中的种子幼芽继续生长。
D 杯中的种子仍然没有萌发。
第五天:A 杯中的幼芽长得更高更壮。
B 杯中的种子长出了胚根和胚芽,但生长速度较慢。
C 杯中的幼芽生长良好。
D 杯中的种子依旧没有萌发。
六、实验结果分析1、 A 杯中的种子在室温、有充足光照且湿润的条件下,能够正常萌发并快速生长。
2、 B 杯中的种子由于处于低温环境,萌发速度较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3、读数。
4、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雨量器
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目的:食盐、沙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
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 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
7.实验名称: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器材: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各一份,烧杯4个、钥匙、水。
实验步骤:
1、将四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内,观察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2、根据实验现象完成教材26页记录表。
实验结果: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面粉、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8.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
9.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骤: 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
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2、观察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10,实验名称: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汽水、注射器、橡皮塞。
实验步骤: 1、打开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管口。
2、观察汽水析出的气泡。
慢慢地往外拉活塞,再慢慢地往回推,反复3 次.
实验结果: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11.实验名称:探究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实验目的:探究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实验器材:装有食盐水的烧杯1个。
实验步骤: 1、观察放在窗台上装有食盐水的烧杯,你发现了什么? 2、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实验结果:食盐不会随水一起蒸发。
12.实验名称:加快蒸发皿中的浓盐水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2.观察水面变化。
实验结果:水面的波纹是振动的音叉触及水面产生的。
13.实验名称: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器材:盛有不同水量的相同烧杯4个且标有编号、筷子。
实验步骤: 1、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同水量烧杯口,记录它们发出的声音。
2、重复实验3次。
观察
实验结果: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不同
14.实验名称:振动物体与声波
实验目的:振动物体与声波的联系
实验器材: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槽、水、土电话
实验步骤: 1、仔细观察,振动的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
2、拉直土电话“电线”,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外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听。
实验结果: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水时,会使水产生振动。
15.实验名称: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器材:1米长的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音叉、音叉锤。
实验步骤: 1、找一位同学在材料的另一端倾听,一位同学在一端敲击抵住材料的音叉。
2、仔细听比较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传播声音的效果。
实验结果:声音在四种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依次是:铝箔、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
16.实验名称:控制物体发声
实验目的:如何控制物体发声
实验器材:塑料罐、纸、毛巾、棉花、豆子。
实验步骤: 1、在塑料罐里放几粒豆子,做成一个发声罐。
2、用手、纸、毛巾、棉花分别捂住罐口,声音各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声源和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来减小噪音
17.实验名称:上肢的运动
实验目的:观察上肢的运动
实验器材:哑铃。
实验步骤: 1、用左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
体会在这一动作的全过程中,左上肢是怎样运动的? 2、反复做上述动作,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
实验结果: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协调配合的。
18.实验名称: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实验目的:探索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实验器材:塑料袋
实验步骤: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过一会,会有什么感觉?
实验结果:在反复的呼吸中,感觉到呼吸越来越困难,最后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19.实验名称:模拟胃的蠕动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胃是怎样工作的
实验器材:一个塑料袋、切成小块并煮熟的蔬菜和馒头。
实验步骤: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切成小块并煮熟的蔬菜和馒头,反复捏挤袋子,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这个袋子很像我们身体里面的胃的功能,说明食物在胃里被磨碎和分解,帮助消化。
20.实验名称:模拟食道输送食物实验
实验器材:塑料管一根、煮熟的米饭。
实验步骤:在一根塑料管中,装入几粒煮熟的米饭,使米饭向前移动。
实验结果:当我们向前吹的时候,我发现米饭才能向前移动,也就是我们给它一个力量。
这和我们消化器官中食管很相似,说明食管里面是光滑的,可以把食物输送到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