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
1、取半烧杯水用药匙往水中加一匙面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五)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二)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四)
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十)。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记录人员实验组别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目的
能通过实验由个别到一般地归纳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
实验器材
鼓、锣、钢尺、皮筋、音叉、装水的水槽
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
2、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3、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
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察到
的现象
各种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结论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引言: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
在本学期的科学课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关于光的实验。
在这篇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实验一:光的传播方向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方向,并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实验材料:手电筒、纸板、剪刀、胶水、透明胶带。
实验步骤:1. 在纸板上剪出一个小洞。
2. 用透明胶带将纸板固定在手电筒的前端。
3. 打开手电筒,将光照射到不同的物体上,观察光的传播方向。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光是直线传播的,无论是照射在墙壁、桌子还是其他物体上,光线都是笔直的。
这表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光的折射实验目的: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水、铅笔。
实验步骤:1. 在桌上放置一个透明玻璃杯。
2. 用铅笔在玻璃杯内侧画一个箭头。
3. 将玻璃杯中注满水,观察箭头的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箭头会向上弯曲。
这是因为光在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其方向会发生改变。
实验三:光的反射实验目的:观察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材料:平面镜、手电筒。
实验步骤:1. 将手电筒对准平面镜,打开手电筒。
2. 观察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符合光的反射规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实验四:光的颜色实验目的:观察光的颜色,并了解光的分光现象。
实验材料:白色光源(如太阳光)、三棱镜。
实验步骤:1. 将白色光源照射到三棱镜上。
2. 观察光经过三棱镜后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种颜色,即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是因为光在经过三棱镜时会发生折射,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从而形成七种颜色。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光的特性和行为。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名称: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子实验过程:(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教科版新四年级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实验材料1把钢尺方法和步骤 1.将一把钢尺(或塑料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
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尺子的另一端。
2.先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尺子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尺子是怎样振动的。
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3.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对比,尺子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4.重复做上面实验3次~4次。
(体会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准确描述。
)观察到的现象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轻轻拨动钢尺,振动幅度小声音弱(小),用力拨动钢尺,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大)。
实验结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实验材料1把钢尺、记录单方法和步骤 1.先确定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
2.按照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依次进行实验,尽量用相同的力度去拨动钢尺。
3.做好记录,画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变化的柱状图。
观察到的现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震动就越慢,发出的声音也就越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震动就越快,发出的声音也就越高。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时,音高分别为高、较高、较低、低。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4.实验名称人体呼吸模拟器实验材料1个去掉底的塑料瓶、2个吸管、3个气球、1块橡皮泥、2个橡皮筋方法和步骤 1.把2个气球分别套在吸管上,用橡皮筋固定,然后把吸管放入塑料瓶,用橡皮泥固定,吸管模拟气管,两个气球模拟两个肺,塑料瓶模拟胸廓;2.把1个气球套在塑料瓶底部,底下的气球膜模拟膈肌;3.用这个装置来模拟吸气和呼气。
观察到的现象吸气时膈肌向下,腹部收缩,胸腔扩张;呼气时膈肌向上,腹部放松,胸腔收缩。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加快溶解的方法
实验器材、药品:
食盐、白糖、烧杯、玻璃棒、冷水、热水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取两杯50毫升的冷水,同时加入10克食盐。
2、让一个杯静止不动,用玻璃棒搅拌另一个杯子里的水。观察比较有什么不同。
3、分别取50毫升的冷水和热水各一杯。
4、同时在两个杯中加入10克的食盐。观察发生的现象。
4、再加大力量拨,观察尺子振动幅度的大小,听声音。
5、把所做的实验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15
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器材、药品:
玻璃杯、水、小木棒、橡皮筋、记录本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取四个同样的玻璃杯,标上号1-4号。
食盐能溶解到水里,但一定量水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4
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药品:
水、面粉、烧杯、玻璃棒或筷子、药匙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取半烧杯水,用药匙往水中加一匙面粉。
2、用玻璃棒或筷子搅拌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用同样的方法在多加一些面粉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4、把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论:
随着人的运动量的增加,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22
实验名称:体验心脏的工作
实验器材、药品:
洗耳球、胶管、水、水槽、记录本
实
验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第一单元天气天气这一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学生将了解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同时学生也将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制作简易风向标测量风向,自制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1.实验内容:测量室内外的温度器材:温度计规范操作要点:(1)手拿温度计上端(拇指、食指和中指)。
(2)观测时,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小液泡虽然敏感,但也需要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约2-3分钟)。
(3)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4)读数时,不要对着温度计说话,避免呼出的气影响温度。
操作的建议:(1)室内温度的测量,可以在教室里挂一支温度计,便于全班同学观测。
(2)每天测量温度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温度计是易碎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用好后要入盒,避免放在桌子上滚落地上打碎。
链接:1.测高温时用水银温度计,[100摄氏度以上]。
测低温时用酒精温度计。
2.温度计打碎了怎么办(1)用硫磺粉撒在上面,让它与水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化合物。
(其实这是最好的办法)(2)若没有,可以用吸尘器,但必须要彻底清洁吸尘器。
(3)将碎片收集(不要碰到手),包好倒入垃圾箱。
水银用纸是吸不上的,所以要用扫的。
不要见水。
你的伤口没碰上就没事,若不太确定,最好去趟医院,水银是重金属,有剧毒!!还有,收拾完一定要开窗通气,这一点切记切记!3.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A 手拿温度计上端,将其竖直放入水中。
B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泡不要碰烧杯的侧壁和底部。
C 示数稳定时再读数。
读数时,要让玻璃泡继续停留在水中。
D 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2.实验内容:制作风向标测风向。
实验材料:吸管1根、硬纸板1张、带橡皮铅笔1支、剪刀、大头针1枚规范操作要点: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或麦秆),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完整)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三: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
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7、水里有什么
实验名称
探究净化水的方法
实验材料
烧杯、玻璃棒、镊子、明矾、浑浊水、滤纸、纱布、放大镜、水槽等
实验方案
实验一: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
实验材料
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玻璃杯(或矿泉水瓶)、花生油(棉花、叫塞、橡皮泥)、水
实验方案
1、在瓶子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瓶中。
3、在瓶里滴入花生油,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瓶壁水面处做记号。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瓶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
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实验现象
1、加入碘酒后,馒头变成蓝黑色。说明面粉中含有淀粉。
2、白纸上会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中含有蛋白质。
实验结论
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和水。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4、水变咸了
实验名称
1、水流有力量实验
2、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实验
实验材料
小水轮、塑料瓶、水槽、水。
实验方案
实验一:1、在塑料瓶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均匀的倒水。
2、观察小水轮的变化。
实验二:(一)、1、在塑料瓶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小而均匀。
2、、在塑料瓶内盛满水,仍然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大而均匀。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实验目的:观察并记录植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实验材料:花盆、土壤、种子(如绿豆、向日葵等)、水、尺子、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在花盆中装入适量的土壤。
2、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
3、适量浇水,使土壤湿润但不过于潮湿。
4、每天定时观察并测量植物的高度,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日期|植物高度(厘米)|生长情况描述||||||第一天|0|种子刚刚种下,没有明显变化。
||第二天|0|仍未发芽。
||第三天|05|有几颗种子开始发芽,冒出了嫩绿的芽尖。
||第四天|12|芽苗继续生长,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第五天|20|叶子增多,茎干变粗。
||第六天|28|植株生长明显,更加健壮。
|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土壤。
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会发芽并逐渐长大。
实验二:溶解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材料:食盐、白糖、沙子、食用油、水、玻璃杯、搅拌棒、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在四个玻璃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向第一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食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其溶解情况。
3、向第二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搅拌并观察。
4、向第三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沙子,搅拌后观察。
5、向第四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搅拌后观察。
实验记录:|物质|是否溶解|溶解速度||||||食盐|是|较快||白糖|是|较快||沙子|否|不溶解||食用油|否|浮在水面上|实验结论:食盐和白糖能在水中溶解,而沙子和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三: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实验材料:闹钟、玻璃罩、抽气泵、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将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2、用抽气泵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观察闹钟声音的变化。
实验记录:|抽气情况|声音大小|||||未抽气|清晰响亮||抽气中|逐渐变小||抽完气|几乎听不到|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共9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共9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 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3)实验名称:测量降水量活动实验器材:雨量器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 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4、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5、观察比较滤纸,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1]
苏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认识空气有重量的性质。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卫生纸、胶带、水槽、水、干抹布;空饮料瓶、气球实验步骤:方法一1、将一团卫生会紧塞在一个透明玻璃杯杯底;2、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水面淹没杯底为止,尽量避免水槽里的水溢出来;3、慢慢竖直提起杯子,并把杯口和外壁上的水用抹布擦干;4、慢慢取出杯底的纸团,纸团会湿吗?注意事项:1、纸团应该塞紧在杯底,以免杯口朝下时落下,必要的话可以用胶带固定一下。
2、实验过程中杯子始终都是倒立杯口朝下,并保持竖直。
方法二:1、将气球皮放进一个空饮料瓶中,用力吹,气球吹得大吗?实验结果:方法一:纸团。
方法二:气球。
实验结论:空气有的性质。
年班苏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2实验目的:认识空气虽然很轻但是重量。
实验材料:细木棍一根、空气充得同样多且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胶带、针实验过程:1、将两只空气充的同样多的气球分别用细线绑在细木棍的两端;2、调节细木棍中间的绳套使其左右平衡;3、用针在其中一只气球口附近扎几个小眼,使气球慢慢漏气。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空气。
年班苏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3实验目的:认识空气具有。
实验材料:1、气球2、扇子(书)实验过程:1、让充满空气的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松开气球口,有什么感觉?2、用扇子或书在自己的脸旁扇一扇,有什么感觉?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空气。
年班实验目的:认识到空气。
实验材料:塑料袋、注射器、橡皮(手指)实验步骤:1、用手压一只装满空气的塑料袋,有什么感觉?2、注射器吸满空气,用手堵住注射器的口,另一只手推活塞,有什么变化?实验结果:1、塑料袋;2、注射器。
实验结论:空气。
年班实验目的:认识到压缩空气。
实验材料:塑料袋、注射器、橡皮(手指)实验步骤:方法一:1、将塑料袋装满空气,扎紧口;2、用手压,再用力压一压,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方法二:1、拉注射器活塞,装满一管空气,2、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口,另一只手推动活塞,直到推不动为止,松开推活塞的手,你看到了什么?实验结果:方法一:。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优秀6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优秀6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1、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启发学生探究自然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2、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作简单记录。
5、通过浮和沉的实验,使学生能对浮和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通过数学课中的各种实验演示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1、教师端正教育教学思想,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2、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新课标要求,要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实验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验仪器,还应尽量创造条件,自制器材,努力按计划、按要求完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二本学期科学教材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八个,其中,分组实验有:第3课《馒头发霉了》,第5课《蜡烛的变化》,第6课《食盐和水泥》第10课《距离和时间》,第20课《蚯蚓找家》,演示实验,分别是:第7课《铁生锈》,第8课《牛奶的变化》中,第14课《白天与黑夜》既是演示实验又是分组实验。
水江小学四年级科学试验报告多个
实验一:冰和水的温度变化
目的:观察冰和水之间的温度变化,并探讨冰的融化过程。
材料:冰块,水杯,温度计,计时器。
步骤:
1.准备冰块并称量其质量。
2.在水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并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3.将冰块放入水中,并开始计时。
4.每隔一段时间,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下来。
5.当冰完全融化之后,停止计时并记录下总共用时。
6.分析数据并写出实验报告。
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当冰和水接触时,水的温度会逐渐下降,直到冰完全融化为止。
开始时,水的温度快速下降,然后逐渐减缓,最后温度稳定在0℃左右直到冰完全融化。
冰的融化时间与冰的质量成正比,较大质量的冰块融化时间较长。
结论:冰的融化过程中会吸收水的热量,导致水的温度下降。
较大质量的冰块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融化。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4)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4)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第2课植物的根【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
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植物的叶【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
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四年级上册的实验报告
四年级上册的实验报告四年级上册的实验报告实验一:植物的生长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对光线和水分的需求。
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小盆栽植物、阳光、水壶、浇水器、测量尺。
实验步骤:1. 将三个小盆栽植物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一个放在阳光充足的窗户旁边,一个放在阴凉的角落,一个放在室内有灯光的地方。
2. 每天给每个植物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3. 每天测量并记录植物的高度和叶片的数量。
实验结果:经过一周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放在阳光充足的窗户旁边的植物生长最好,高度增长明显,叶片茂盛。
2. 放在阴凉的角落的植物生长较慢,高度增长较少,叶片较少。
3. 放在室内有灯光的地方的植物生长也相对较好,但不及阳光充足的植物。
结论:植物对光线的需求非常重要,阳光充足的环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适量的水分也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个实验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植物的生长需求,也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植物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得更好。
实验二:物体的浮沉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了解物体的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水槽、水、不同形状和材料的物体(如塑料球、木块、铁块等)。
实验步骤:1. 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水深大约为10厘米。
2. 将不同形状和材料的物体一个一个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3. 记录每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观察是否有规律可寻。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塑料球浮在水面上,不下沉。
2. 木块在水中下沉,沉入水底。
3. 铁块沉入水底,不浮起。
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与其密度有关。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会下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会浮起。
这个实验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物体的浮力原理,也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一些物体能在水中浮起而另一些物体则下沉。
实验三:水的沸腾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点和气泡的形成。
实验材料:一个锅、水、火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一、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实验目的:学会检验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实验过程: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黑色,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
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中含有蛋白质。
二、物体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过程:1、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观察三个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不见了,并且均匀的分散在水中,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溶解的定义,不溶解的定义注意事项:1,搅拌方法2,通过颜色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均匀分布情况3,通过尝的方法了解食盐在水中均匀分布情况三、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进一步理解溶解现象)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粉笔末,洗衣粉,木屑等。
实验过程:同上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四、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加快物体在水中溶解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高锰酸钾或(食盐、冰糖)、小锤、热水、冷水等。
实验过程:实验一: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温度相同的冷水。
2、把颗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高锰钾溶解的快慢情况。
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高锰酸钾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二: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2、把颗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放入两个烧杯中,过一会钟,观察两个烧杯中高锰酸钾溶解情况实验现象:热水中高锰酸钾溶解的快,冷水中高锰酸钾溶解的慢。
实验结论: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三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温度相同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颗粒,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观察比较高锰酸钾溶解的快慢。
实验现象:研成粉末的高锰酸钾溶解的快,未研成粉末的高锰酸钾溶解的慢。
实验结论:把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理解。
注意:此实验是典型的对比实验,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应相同。
五、沉淀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沉淀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能除掉水中一部分不溶解的杂质。
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棒2根、明矾、混浊水。
实验过程: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混浊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混浊水。
然后静置一会,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两杯水中都有沉淀现象,但加入明矾的水中的杂质沉淀得快,水清澈透明。
实验结论:沉淀能除去水中一部分不溶解的杂质,明矾可以加快沉淀。
六、过滤实验实验目的:知道过滤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学会过滤水的方法。
实验材料:铁架台(含漏斗架)、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待过滤的水和纯净水。
实验过程: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内壁上。
2、将滤纸对折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成漏斗状。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沿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下端轻轻抵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5、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边沿。
6、观察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有什么不同?滤纸上留下了什么?实验现象:混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
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
注意:1、过滤用的水必须是经过沉淀后的水2、注意实验中的两低三靠即:液面低于滤纸上边沿滤纸上边沿低于漏斗口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漏斗颈紧靠烧杯内壁七、根的吸水实验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根有吸水作用实验材料: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或棉花、橡皮泥等)、水。
实验过程: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中滴入花生油(或用橡皮泥等封好口),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水面处做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观察玻璃杯中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实验结论: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八、茎输导水分的实验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茎的输导作用实验材料:凤仙花、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刀片等。
实验过程: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枝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矿泉水瓶中3、反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实验结论:茎有输导水分的作用。
九、热空气上升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
方法一实验材料:塑料袋、木块、瓷盘、酒精、棉花。
实验过程:1、将瓷盘放在木块上,在瓷盘中放入一团酒精棉。
2、点燃瓷盘中的酒精棉3、将塑料袋展开,罩在瓷盘上方。
4、过一会,塑料袋膨胀起来后,轻轻放手,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点燃酒精棉后,先看到塑料袋膨胀变鼓,然后上升。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变轻、会上升。
方法二实验材料:滤纸、蜡烛、火柴、剪刀、针、线。
实验过程:1、在纸片上先用铅笔画出螺旋纹,然后用剪刀剪出一条纸蛇。
2、用针把线从纸蛇头部穿入,线下部打节,把纸蛇吊起。
3、点燃蜡烛,一个学生手持线绳将纸蛇吊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纸蛇的变化。
实验现象:纸蛇转动起来。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
十、压缩空气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
实验过程:1、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
2、将注射器出口朝下,压在橡皮上。
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活塞,观察现象,并体会手的感觉。
4、等压不动时松开手,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手受到活塞向上的推力,松手后活塞向上弹起。
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十一、反冲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反冲现象。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管、铁丝、细线。
实验过程:1、选择适当的位置拉上铁丝。
2、将塑料管套在气球口处,用细线扎紧。
3、用铁丝做两个挂钩,一个固定在塑料管上,另一个固定在气球上,两挂钩上端挂在铁丝上。
4、把气球吹足气,然后松手,观察气球的运动情况。
实验现象:松手后气球开始滑动,运动方向与空气喷出的方向相反。
十二、大气压力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方法一(瓶吞鸡蛋实验)实验材料:火柴、熟鸡蛋、集气瓶、聂子、酒精、纸条。
实验过程:1、将熟鸡蛋剥掉壳(注意剥好的鸡蛋无破损)。
2、用火柴点燃酒润湿的纸条,用聂子将燃烧的纸条放入集气瓶中。
3、迅速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小头向下)塞住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鸡蛋被“吞”进瓶内。
实验结论:燃烧消耗掉瓶中的氧气,瓶内压强降低,大气压力将鸡蛋“推”进瓶子中。
方法二实验材料:平口玻璃杯、纸板、水。
实验过程:1、先在玻璃杯中装满水。
2、将纸板盖在玻璃杯上,杯口不要有气泡。
3、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慢慢松开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4、将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将杯子倒过来松手,纸板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将杯口朝向四面八方,纸板也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
实验结论: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注意:杯口要平滑,纸板不能太硬,不能太大(比杯口稍大就可以)。
十三、水流有力量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实验材料:小水轮、烧杯、水盆、水。
实验过程:1、在烧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均匀的倒水。
2、观察小水轮的变化,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当用水冲小水轮时,小水轮转动起来。
实验结论:水流有力量。
注意事项:对着小水轮叶片冲水时,水量尽量保持均匀。
十四、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水的流量和水位高低的关系。
实验材料:小水轮、烧杯、水盆、水。
实验一(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水量的关系)实验过程1、在烧杯内装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小而且均匀。
2、用同样的方法,在同样的高度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这次水量要大而均匀。
3、比较两次小水轮转动的情况。
实验现象:水流量小时,小水轮转动的慢;水流量大时,小水轮转动的快。
实验结论:水的流量越大,水流力量越大。
注意事项:水流高度要保持一致,水流量尽量保持均匀,两次水流量要有明显的不同。
实验二(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水位高低的关系)实验方法和实验一相似,不同的是两次倒水时,水流量要相同,水位的高低不同,观察两次小水轮转动情况。
实验现象:水位高时,小水轮转动的快,水位低时,小水轮转动的慢。
实验结论:水位越高,水流力量越大。
十五、热传导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热传导现象。
方法一:实验器材:热学实验盒、火柴、凡士林、酒精灯。
实验方法:1、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涂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的小也内。
2、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脱落。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注意事项:1、火柴头要圆滑2、涂的凡士林不能太多3、火柴放入小孔内不要太深4、实验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加热的是铜棒的一端,并没有加热有火柴的地方,而火柴却掉下来了,说明了什么?(热沿着铜棒传递);热是从什么样的地方传向什么样的地方?(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方法二:实验器材:铁片、蜡末、火柴、酒精灯、铁架台。
实验过程:1、将铁片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铁片上放上蜡末。
2、用酒精灯加热铁片的一角或中央,观察蜡末溶化的过程。
实验现象:无论是加热铁片的一角或中央,蜡都是在加热点开始熔化,然后向周围扩散。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物体(铁片)传递,从温度较高的地方传向温度较低的地方。
十六、热对流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感知热对现象。
实验器材:烧杯,锯末、火柴、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
实验过程:1、把装有水和锯末的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角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