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选修
跨文化交际选修课
比喻之二:散沙与散石。曾有人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吾以为 大谬不然。恰恰相反,西方的个人主义文化使其更像散沙。但西方的 一神论宗教和完善的法律可以把一堆散沙凝结成坚强的水泥块。
而中国人的一个集体,如家庭、同事、同学、朋友等有很高的同一性 与紧密性,不同的集体如一堆堆散石。如果没有适当的黏合剂,这些 散石头可能产生巨大的碰撞,形成所谓的窝里斗。如果碰上“圣人之 治”的时代,这些散石头合在一起,就如加了鹅卵石的水泥,比纯沙 构成的水泥具有更高的强度。
Offer an important set of instructions
Understanding Culture
We learn our culture from folk tales, legends, and myths.
The Epic of Gilgamesh 吉尔伽美什史诗
Wencheng
中层 第二层是英雄人物性格(Heroes),在一 种文化里,人们崇拜的英雄的性格,多多少少代 表了该文化大多数人的性格,这种精神内涵可以 用果肉来比拟。包裹在符号之内就是“英雄”, 英雄就是我们群体内那些体现了我们价值观的典 型人物。
第三层是礼仪(Rituals),如日本文化中的 鞠躬和进门脱鞋。 礼仪是每种文化对待人和自 然的独特表示方式,可以用洋葱的味道来比拟。 礼仪其实就是践行文化的一种集体活动。
Culture is like an onion.
表层
最外表一层称象征物
(Symbols),如服装、语言、Office风
格等,人的肉眼能够很容易看见,就像
洋葱的皮。.文化最表面的是“符号”。
它其实就是一些词语,一些标志,就像
女人穿在身上的衣服,抹在脸上的脂粉。
跨文化交际选修课教案
跨文化交际选修课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选修课2.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能力。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围绕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文化差异、交际策略、跨文化沟通技巧等方面展开。
4. 适用对象: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有兴趣了解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士。
二、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特点和挑战。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际交际能力。
5.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分享经验,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能力,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跨文化意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的理解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角色扮演表演:评价学生在模拟交际场景中的表现。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每周2课时。
3. 教学周期:16周。
4. 教材:选用《跨文化交际》等相关教材。
5. 辅助材料:提供相关案例、文章、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六、教学内容1. 单元一: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跨文化交际的定义跨文化交际的类型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2. 单元二:文化差异文化差异的内涵文化差异的表现文化差异的影响因素3. 单元三:交际策略交际策略的类型交际策略的应用交际策略的训练4. 单元四:跨文化沟通技巧跨文化沟通的障碍跨文化沟通的技巧跨文化沟通的实践5. 单元五: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案例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案例案例分析的技巧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针对每个单元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跨文化交际选修课
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为大学英语扩展即高级课程。
首先介绍相关文化理论、概念等知识,然后,通过对英美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显现进行描述、阐释、讨论以及与我国本国文化的对比,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力,通过任务、作业等形式促使他们通过阅读、分析、对比等,从深层文化探讨和研究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案例使其能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2.设计思路:本课程基于如今跨文化交流盛行的大环境下,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知识的广泛需求这一情况,做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之后,决定了教学内容。
从大的文化框架内选择一些反映英语国家文化现象的主题进行讨论与对比,如家庭、社会、社交、教育、信仰、价值观念、工作、休闲、体育、保健、节日、饮食、衣着、安全、福利、以及交通与居住、非言语交际等等。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全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本科生修完大学英语三到四级以后的大学外语拓展课程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其它通识课程。
体现了学校的大学外语四年教育不断线的教学理念。
开始本课程学习时,学生应具备较系统全面的英语基础知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具有相当的对跨文化交际的兴趣和交流能力。
- 4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不仅使学生了解文化、交际、语言、跨文化交际等相关概念,还为学生能够较为可观、系统、全面地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创造条件。
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避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现象,从而为宣传本国文化打下基础,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学习要求要求学生自主选题,就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课下阅读参考资料,做资料搜集和相关研究,并组织成文字汇报,课堂上师生讨论探究并加深印象。
需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参考教材有关章节:《实用跨文化交流教程》李果红,2011,浙江大学出版社,第1、2、3、4、6、7、8、9、12单元;《跨文化交际教程》刘凤霞,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3、4、5、6、8、9、10单元;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跨文化交际》) Larry 等著,2000,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Chapter 1、3、4、5、6、10;A Practical Cours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 Resende M. 纪玉华编著,201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Chapter3、4、5、7、8。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社交礼仪的实用性课程, 包括礼仪的概论、社交礼仪、涉外礼仪以及不同场合的礼节和规范。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相关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1、通过对现代礼仪以及外事礼仪和商务礼仪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在不同场合的得体的举止,学会如何有效地展现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2、体现出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
能使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五、教学内容Unit 1Language Tools: Suggesting PossibilitiesEncounter: The Taxi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a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Projected Cultural Similarity六、教学安排该课程每周32学时,16周,16学时为课堂授课教学时间,14学时为课内实验教学时 间,2学时为期末复习答疑。
建议教学进度如下:难点内容: Ethnocentrism 教学内容: Unit 5, Unit 6 第7, 8章 Dealing with Conflict (支撑课程目标1、2、3)重点内容: K'ar Stories 难点内容: Dealing with Conflict 教学内容: Unit 7, Unit第9, 10章 Friendship Pa tterns (支撑课程目标4、5)重点内容: Friendship Patterns 难点内容: Friendship Patterns 教学内容:Unit 9, Unit 10第1, 2章Intercultural Communica tion and Understanding Wes terners(支撑课程目标1、2、3)重点内容: Individualist and Collectivist Cultures 难点内容: Individualist and Collectivist Cuiturcs教学内容: Unit 1, Unit第3, 4章 Generalizations and stereotypes (支撑课程目标1、2、3)重点内容: Di fference in Rank and Power 难点内容: Difference in Rank and Power教学内容: Unit 3, Unit 4第5, 6章 Conformity in Wes torn Cui turcs (支撑课程目标4、5)重点内容:li'osterncrsUnit 1Language Tools: Suggesting PossibilitiesEncounter: The Taxi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a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Unit 6Letter To Fran: CarsFran's Response: CarsCulture Difference Reading: Family Relationship in the USUnit 7Language Tools: Acknowledging Other Points of ViewEncounter: The English ClubT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ading: Tn^groups and Out-GroupsUnit 7Letter To Fran::CriticsFran's Response: CriticsCulture Difference Reading: In / Out-Groups in Collectivist and IndividualistUnit 8Language Tools: Conceding a PointEncounter: Borrowing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ading: War StoriesUnit 8Letter To Fran::ExceptionsFran's Response: ExceptionsCulture Difference Reading: Dealing with ConflictUnit 9Language Tools: Checking and ClarifyingEncounter: Left out of the Conversation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ading: War StoriesUnit 9Letter To Fran::An American FriendFran's Response: An American FriendCuiture Difference Reading: Friendship Patterns七、课内实验内容、要求及学时无课内实验内容。
大三选修课跨文化交际教案
大三选修课跨文化交际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为大三学生设计一门跨文化交际的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相互理解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并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1. 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和挑战;2.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习惯;3. 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和策略;4. 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第一单元:跨文化意识的培养(2周)a. 介绍跨文化交际课程的重要性和目标;b. 探讨自身的文化认同和对其他文化的认知;c. 分析文化差异导致的交际误解和冲突。
2. 第二单元:文化背景的理解(3周)a. 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b. 分析文化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c. 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访谈或实地考察。
3. 第三单元:跨文化交际技巧(4周)a. 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和策略;b.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适应并处理文化差异;c. 练习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技巧,如非语言沟通、言语礼仪等。
4. 第四单元:多样性与全球合作(3周)a. 探讨多样性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b.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合作与团队建设;c.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案例。
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2. 评估方式:a.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包括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积极参与程度;b. 个人报告或研究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跨文化交际主题进行研究,并撰写一份报告或研究论文;c. 跨文化交际实践项目:要求学生进行一个跨文化交际实践项目,并撰写实践报告。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1. 主教材:《跨文化交际导论》(第三版),作者:詹姆斯·温特·内文海姆。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学时总数:32学时学分总数:2学分适用专业:通识教育选修课二、课程的性质与目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是通识教育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加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正确使用交际策略,增强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自信以及交际的准确性,帮助他们避免交际失误,能够适应不同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所以,它不同于其它英语专业的课程,实践性较强。
三、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跨文化交际基础篇,包括跨文化交际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如何理解交际与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部分为跨文化交际的核心篇,主要阐述文化如何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感知,特别是世界观与价值观如何因文化而异,并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和人际关系。
第三部分为言语交际篇,包括文化因素对语言交际行为的影响,介绍中西方人对语言交际功能的不同认识和在交际中对环境因素的依赖程度,较为详细的说明中英语言存在的差异,探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和英语口、笔语交流中的语言迁移问题。
第四部分为非语言交际篇,探讨非言语交际行为的跨文化差异。
第五部分为跨文化交际的提高篇,重点探讨如何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对人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基本建议与教学建议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注意有意识的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正确使用交际策略,增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自信以及交际的准确性,避免交际失误,能够适应不同文化,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建议:建议以教师授课居多,学生探讨辅以;教材自学居多,影音材料音像辅以;教学中以个案分析为先导,科学知识传授为主导,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基本技能。
五、主要实践环节与要求本课程建议学生认知中文化差异,通过对跨文化交际案例展开探讨,以培育学生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含教案)(高中英语选修课)
跨文化交际(含教案)(高中英语选修课)跨文化交际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英文名称:跨化交文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课程类别:专业专选课程3、课程学时:18学时4、学分:2分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文化和交际的各个层面,包括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观念和信仰等。
该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不同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不同文化语境中语言交际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环境。
使学生了解其他文化的社会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更多关注相关国家的文化,特别是通过与本族文化的对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增加跨文化交际意识,并最终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基本要求:(一)课程的重点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学员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通过典型实力分析,模拟交流联系,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对象国文化的了解,掌握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二).基本要求:1、了解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和目前发展的动向。
2、掌握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运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奠定向该学科研究纵深发展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以语言学习为前提,强调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利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对交际与语言,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的学习和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对文化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反思语言学习过程,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通过课堂活动和案例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语言及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规则。
跨文化交际选修课教案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1.1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定义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1.2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非语言交流的差异1.3 跨文化交际的技能文化意识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第二章:文化差异与交际2.1 文化差异的影响价值观的差异交际习惯的差异表达方式的差异2.2 跨文化交际的策略尊重和包容主动学习和适应有效沟通技巧案例分析讨论和总结第三章:语言与跨文化交际3.1 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身份语言与权力语言与性别3.2 语言交际风格直接与间接交际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口头与书面交际3.3 跨文化语言交际策略语言学习和习得语言适应和调适语言沟通技巧第四章:非语言交际与跨文化交际4.1 非语言交际的含义与特点非语言交际的定义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非语言交际的多样性4.2 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肢体语言的差异空间距离的差异视觉符号的差异4.3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沟通策略非语言交际的适应非语言交际的解读与理解非语言交际的有效运用第五章: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与解决策略5.1 文化偏见与歧视文化偏见的定义与表现文化偏见的影响克服文化偏见的方法5.2 文化适应与融合文化适应的含义与过程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促进文化适应与融合的策略5.3 跨文化交际中的有效沟通沟通技巧的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与锻炼跨文化交际的评估与反思第六章:跨文化交际中的权力与地位6.1 权力与跨文化交际权力定义与类型权力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权力不平等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6.2 地位与跨文化交际地位的定义与体现地位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应对地位差异的策略6.3 跨文化交际中的权力与地位平衡促进平等交流的方法增强地位认知的技巧构建和谐跨文化交际环境的策略第七章:跨文化交际中的性别差异7.1 性别与跨文化交际性别角色与期望性别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7.2 女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女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优势女性面临的交际障碍提升女性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7.3 跨文化交际中的性别平等性别平等的重要性促进性别平等的策略构建性别平等的跨文化交际环境第八章:跨文化交际中的年龄差异8.1 年龄与跨文化交际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代际差异的体现年龄歧视与跨文化交际8.2 应对年龄差异的策略理解和尊重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增强跨年龄交际能力的方法促进跨年龄交际的技巧8.3 跨文化交际中的年龄包容性培养年龄包容性的意识实践年龄包容性的策略营造年龄包容性的跨文化交际环境第九章:跨文化交际中的网络沟通9.1 互联网与跨文化交际互联网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网络沟通的特点与挑战跨文化网络交际的现状与发展9.2 网络沟通工具与技巧网络沟通工具的选择与使用跨文化网络沟通的技巧网络沟通中的文化适应9.3 网络沟通中的跨文化交际策略提升网络沟通能力的途径应对网络沟通挑战的方法构建积极的网络跨文化交际环境第十章: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与应用10.1 跨文化交际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家庭与朋友间的跨文化交际工作场所的跨文化交际社交场合的跨文化交际10.2 跨文化交际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教育领域的跨文化交际商务领域的跨文化交际医疗领域的跨文化交际10.3 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与反思跨文化交际实践的意义提升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的策略跨文化交际反思与成长这是“跨文化交际选修课教案”的后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学生如何通过选修课程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高二学生如何通过选修课程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
对于高二学生来说,通过选修课程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本文将探讨高二学生如何通过选修课程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并给出相应的实践建议。
一、了解不同文化背景要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首先需要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选修课程可以提供学生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习俗等信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
比如,学习西方文化选修课程可以帮助高二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并尊重西方文化。
二、培养跨文化的思维方式除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外,高二学生还应该培养跨文化的思维方式。
选修课程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跨文化交流中的现象和问题来帮助他们培养跨文化的思维方式。
例如,可以开设跨文化交流的案例研究选修课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析和讨论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偏见和冲突,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三、提高语言交流能力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通过选修课程,高二学生可以提高语言交流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沟通。
比如,学习外语选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其他国家的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将来的跨文化交流打下基础。
此外,选修课程还可以开设口语表达和写作技巧等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参与文化交流活动是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选修课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其他国家的使馆、博物馆、文化节等活动,提供实践的机会。
例如,学生可以参观中国音乐会选修课程,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并与其他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联系,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除了选修课程外,高二学生还可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进一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通过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学习,增加对其他国家的了解和认识。
跨文化交际选修
跨文化交际文化的定义和分类文化是一种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与习惯。
精神、教养方面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方式的整体“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其三,在前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的分类一、高等文化(有关科学、思想、艺术等方面的活动二、大众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文化系统内部往往呈现多姿多彩的姿态主流文化VS支流文化交际一、际,接也。
二、人与人之间来往接触三、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由穿地方、接收方、信息、传媒、噪音等因素构成。
有意识交际VS无意识交际;编码信息接收解码反馈影响交际因素一、传媒二、噪音三、语境1、物理环境 VS 社会环境 2、高语境文化 VS 低语境文化四、交际与文化的关系(文化通过交际发展而来,交际行为本身由形成一种文化特性;交际是文化承担者,交际行为由于有了文化才形成,并受文化的制约跨文化交际不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跨文化交际的历史,就是人类本身的历史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唐:玄奘取经;鉴真东渡、明:郑和下西洋现在:交通工具的便捷、经济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地球村跨文化研究一、意义1、培养人们对不同文化积极的、理解态度;2、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3、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
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基本内容1、有关世界观、价值观的研究;2、语言行为的文化特征方面的研究;3、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沟通与文化沟通(交际)的本质与模式沟通:双方经由交换符号,来建立一个互依互赖的相互影响过程。
跨文化交际课程标准
《跨文化交际》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是为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拓展性后续课程,也是大学英语提高阶段的选修课程。
本科A级学生第三学期可以选修,B 级学生第四学期可以选修。
该课程以语言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视频和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与概念。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国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异同,掌握必要的技巧以应对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冲突;在对各种场景案例的讨论中,提升学生识别与辨别文化差异的能力、增强其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撞击问题的灵活性;通过对真实交际场景的模拟演练和反馈,熟悉跨文化交际的策略与方法,提高跨文化交际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帮助学生理清与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困惑及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熟悉本族文化,了解他族文化,思维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自由转换;能够预判和避免由于不同的文化期望而产生的误解;能够解释手势和其他形式的体态语并且可以在交际过程中熟练地使用;在跨文化交际时能够进行文化适应和文化包容。
此外,丰富英语语言知识、提升应用技能也是本课程不可或缺的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本课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
在对话和讨论的过程中能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在发言中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2)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了解认识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对目的语文化产生兴趣,进而主动观察、分析、对比、评价文化及文化差异现象。
能够较为客观、系统、全面地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能够探讨深层文化和研究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能够互补和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文化的定义和分类文化是一种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与习惯。
精神、教养方面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方式的整体“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其三,在前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的分类一、高等文化(有关科学、思想、艺术等方面的活动二、大众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文化系统内部往往呈现多姿多彩的姿态主流文化VS支流文化交际一、际,接也。
二、人与人之间来往接触三、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由穿地方、接收方、信息、传媒、噪音等因素构成。
有意识交际VS无意识交际;编码信息接收解码反馈影响交际因素一、传媒二、噪音三、语境1、物理环境 VS 社会环境 2、高语境文化 VS 低语境文化四、交际与文化的关系(文化通过交际发展而来,交际行为本身由形成一种文化特性;交际是文化承担者,交际行为由于有了文化才形成,并受文化的制约跨文化交际不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跨文化交际的历史,就是人类本身的历史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唐:玄奘取经;鉴真东渡、明:郑和下西洋现在:交通工具的便捷、经济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地球村跨文化研究一、意义1、培养人们对不同文化积极的、理解态度;2、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3、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
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基本内容1、有关世界观、价值观的研究;2、语言行为的文化特征方面的研究;3、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沟通与文化沟通(交际)的本质与模式沟通:双方经由交换符号,来建立一个互依互赖的相互影响过程。
交际的特征1. 整体性(互动双方的依存性;互动层次;2. 互动性(自己能不能与自己沟通?3. 持续不缀性(动态性;发展性4. 不可逆转性启示人类的沟通永远是一个变化转换的过程;人类的沟通像日月的更迭与潮汐的涨落,依照起、兴、衰、亡、起…的循环顺序,无终止地运行着;人类经由沟通彼此建立的关系,也是永无止境的。
沟通的要素1. 传送者:以人为主2. 译码:制造符号的内在动作3. 讯息:语言、非语言4. 通道:传送讯息的媒体5. 接受者:讯息命中的对象6. 解码:解释传送者讯息并赋予意义的过程7. 回馈:回复讯息的过程8. 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9. 噪音:阻碍沟通的要素文化的本质和特征1. 文化的定义2. 文化的功能(结构、稳定、安全3. 文化的特征(文化经由学习获得的、我族中心主义、整体性、动态性促进文化不断更新变化或动态性的机制、新的发明;灾难;散布跨文化交际的特征1. 异质性 2. 冲突性语言学(语言是人类制造口语信息的符号一组系统,语言学是人类语言的科学研究。
)动物与人符号沟通的差异1. 单项数据传输VS双向与永无止息的过程2. 基本生存功能VS复杂的感情表达3. 对符号和信息处能力的互异A) 信息的接受,建立在对信号的理解B) 信息的储存能力C) 操控符号D)生成符号语言的结构1. 形态学:研究字形和造字(汉语:六书;英语:词根与词缀2. 语音学:研究语言的发声与声音的形态(汉语:声韵;中文五声: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3. 句法学:研究短语与句子的结构4. 语义学:探讨人类语言的意义(语言的意义经由指涉的过程产生,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之上;5. 语用学:研究语言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语言的特性1. 符号表征性(语言是实体的指示物,它与实体之间不能划等号)2. 规则性(任何语言的结构,都必须受制于一组规则,否则人们无法彼此了解,难以沟通)3. 意义出自言说者(意义取决于人们的决定而不取决于语言表面的字义)4. 变化性(语言具有周期性)语言的变异与各类1. 方言A)地方性方言B)社会性方言C)族裔性方言2. 混合语3. 洋泾浜语4. 术语5. 隐语:非专业、地下或秘密团体的行话特殊群体自卫的工具给特殊的分子带来休戚与共的感情带来引以为傲的角色定位与认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决定论Sapir 与 Whorf假设语言在文化整体性建立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语言的结构与语意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个语言的表达方式,通常描绘出言说者的思维模式,并且可以用来理解与测量一个人的世界观。
语言不仅反映与传达,更是人类思想、信仰及态度行为的塑造者。
萨贝尔-沃尔夫(Sapir-Whorf)假设美国人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提出的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假设是这个领域里至今为止最具争议的理论。
沃尔夫首先提出,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倚赖于语言。
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语言决定思维,这就是语言决定论这一强假设。
由于语言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沃尔夫还认为,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也不同,也就是说与他们的语言背景有关,这就是语言相对论。
由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的这种强假设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根本没有真正的翻译,学习者也不可能学会另一种文化区的语言,除非他抛弃了他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习得说目的语的本族语者的思维模式。
人类语言是唯一能用无意义的元素创造出有意义的机构的交流系统。
各种文化以不同的方式来标示一台坏了的自动售货机。
英国:这台机器不接受10分硬币,请谅解。
美国:不接受10分硬币。
日本:非常抱歉,此台机器不接受10分硬币,给您带来的不便,望请见谅。
外语的规则对非本语种的人来说常常显得有些随意和不合理,但对本国人来说,这种规则去更能表达出要表达的意义,更富逻辑性。
语言相对论1. 语言反映人类的文化,包括思想、信仰以及态度行为。
A) 指示代词的选择B) 顺序的选择C) 肯定与否定的用法D) 时间的长短2. 语言使用反映了一个人意识里负不负责的态度3. 发挥的权限有多大4. 产生控制别人的威力5. 反映互动双方的亲密关系语言与文化价值取向1. 家庭内的层级关系系统A) 夫妻关系B) 父子关系2. 亲族系统A) 家庭角色行为辈分、年纪、性别C) 祖先崇拜D) 家庭的移动性山寨雷囧和不抛弃不放弃口红效应拐点宅男宅女不折腾非诚勿扰不差钱躲猫猫低碳被就业裸纠结钓鱼秒杀蜗居蚁族给力神马都是浮云围脖围观二代拼爹控帝达人穿越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一、非语言沟通的本质非语言沟通可以广义的包括所有非经有语言传递的讯息。
1. 非语言沟通与语言沟通的异同共同点:用来表征的实体的符号系统不同点:A ) 人类经由学习的过程,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语言的使用,但人类很难有意识的操控很多非语言讯息;B) 口语表达只能一次一字或一句,非语言沟通可能同时出现好几种动作;C) 语言无法作为语系不同的社会共同沟通的工具,一些非语言符号可以跨越语言障碍。
D) 论顺序,人来使用的非语言讯息比语言早;F) 非语言讯息比语言更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情绪。
2. 非语言的特征A) 无所不在性B) 关系性C) 文化制约性非语言沟通的功能1. 支援口语A) 重复B) 取代C) 辅助D) 规范E) 矛盾2. 表亲近性:部分非语言讯息可以传达亲近性的感受与行为A) 亲近的讯息B) 邀请谈话的讯息C) 加强感官刺激的讯息D) 表示个人的热心与可亲性非语言沟通的种类:正确解读非语言行为或讯息的原则,除了了解传送人的文化背景之外,还要注意:1. 判断非语言讯息意义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行为发生的情景;2. 赋予非语言讯息意义的时候,必须有全盘性的看法;不要把非语言讯息相互隔离,只针对单一线索加以解释。
3. 解释非语言讯息的时候,必须具有弹性。
把初次解读的意义当做是暂时的非语言讯息分为:举止体态学、间距学、声调学、时间学举止体态学:又称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学。
任何与身体有关的动作与饰物,都属于举止体态学的研究范围。
1. 面部表情2. 眼神接触3. 手势4. 触碰5. 长相6. 穿着7. 饰物面部表情容易辨认的六种情绪:生气、恶心、害怕、快乐、悲哀、惊讶。
在许多地中海文化中,人们总爱夸大悲痛之情,男人当众大哭不是新鲜事;在美国白人男性要极力抑制这种感情;日本人甚至以大笑或微笑来掩饰生气、悲伤、厌恶等感情;中国人不轻易流露感情,过分流露感情没有面子,会破坏和谐,引起冲突。
微笑是植根于文化中的另一种感情流露。
笑多笑少、笑的原因甚至传达的信息方面,不同文化都有所不同。
在美国笑是幸福和友好的标志;在日本,除此之外,笑也用来掩饰感情或回避问题;在韩国,笑多了就是肤浅。
女性的面部表情根丰富,更善表达。
眼神接触眼睛有六种重要的交流功能:表示关注、感兴趣和兴奋的程度;有改变态度和说服的功能;调控交流过程;交流感情;表明权力和地位;给人留下何种印象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西方社会大多数人希望交流对象能“直视他们的眼睛”;在亚洲文化中,直接的目光接触是一种禁忌或侮辱。
在日本,常时间的目光接触被视为粗鲁、恐吓或不敬的表现。
阿拉伯人会长时间的直视交流伙伴,他们认为认为这种目光交流表明对对方关注,并且有助于评估对方话语的真实性。
在美国,彼此常时间的凝视是男同性恋群体文化常用的非语言信号。
常时间的凝视一个相同性别的人,外加其它非语言信息表示对此人感兴趣或性暗示。
女人运用目光交流比男人多;女人之间互相注视比男人之间更频繁而且注视的时间更长。
在印度,沙特阿拉伯等,男女之间避免直接目光接触。
手势在美国,人们用食指去指东西,甚至是指人;德国人用小拇指;日本人用整只手,而且手掌向上。
在阿根廷,人们捻想象的胡须表示“一切顺利”。
在美国大拇指和食指交叉成圆,其他手指伸开,象征“OK”这个词在日本这个手势指“钱”;在阿拉伯国家,这种手势伴随着咬牙的动作,表示深恶痛绝;在墨西哥和德国,它有猥亵的含义;在突尼斯意味着“我杀了你”。
在美国,示意朋友过来,要掌心向上,手指并拢,向自己所在处挥动;朝鲜人则“手成杯状”手掌向下,手指聚拢于掌心;缅甸人则掌心向下,手指象弹钢琴一样东。
表示接受或拒绝的头部动作在泰国和美国截然不同。
南美洲人交流时手势比较活跃,亚洲人不喜欢那么张扬,认为是缺乏教养和自律的表象。
同男人相比,女人的手势要少,幅度要小。
动作一样,意义不同美国文化中的动作接触身体接触受到文化的制约,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接触时的心理状态;2. 个人的过去历史或经验3. 接触双方的关系4. 接触点5. 接触时的相对压力6. 接触的时间7. 接触的主动或被动性8. 接触时的情况触摸穆斯林用右手吃饭、做事,用左手问候他人是对他人礼节上的侮辱。
许多亚洲人认为头是灵魂的寓所,触摸他们的头会置他们于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