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经典资料名词解释1、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年和月)来表示即骨龄。

2、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尤其是骨的钙盐含量降低,骨组织会发生软化。

3、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瘤的骨膜新生骨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称为骨膜三角。

4、假肿瘤征:绞窄性肠梗阻或闭袢样肠梗阻时,引起肠腔充满液体,在腹平片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

5、龛影:胃壁局限性溃疡形成的凹陷为钡剂充盈,故在切线位时呈现局限性向胃轮廓外突出的钡影,称为龛影6、天然对比:由于人体组织、器官的密度和X线照射方向上厚度的不同,在X线片上或透视电视屏上形成有对比的图像,这种自然存在的对比称为天然对比,即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密度和厚度的差异7、IVP :静脉肾盂照影,根据有机碘在静脉注射后,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而进入肾小管,最后排入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使尿路显影。

8、脑膜尾征:见于脑膜瘤,在CT及MRI增强检查上邻近肿瘤的硬脑膜可见明显的强化9、模糊效应:脑梗死后2-3周,梗塞区因脑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浸润,CT上密度相对增高而成为等密度。

10、介入放射学:在影像诊断基础上,利用导管等器械,在影像设备导向下,对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化和生理等资料以明确病变性质的技术。

11、肾自截:肾结核、病变波及全肾形成肾大部分或全肾钙化,肾功能消失。

填空题1、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或信息来源是影像的图像;2、影像的图像是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形如黑白照片一样;X线、CT图像反应人体相邻组织间的密度差别;MR图像反应组织间MR信号差别;超声图像反应组织间超声回声差别;3、观察分析病灶时需注意:病变的位置、病变的分布、病变的数目、病变的形态、病变的大小、病变的边缘、病变的密度、信号或回声、病变的周围或邻近情况;4、影像诊断原则:合理检查、熟悉正常、辨别异常、结合临床、作出诊断5、x线本质为电磁波,特性:穿透性、感光效应、荧光效应、电离效应。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

增感屏对影像效果有何影响?答:①增加影像对比度,使用增感屏所获照片对比度高于无屏的照片影像。

②降低影像清晰度,这是使用增感屏的最大弊端,主要是荧光体的光扩散、屏-片的密着状态、X 线斜射效应等原因造成。

③影像颗粒性变差。

2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有哪些?答:胶片γ值、X 线质(kV )、X 线量和灰雾。

用γ值大的胶片比用γ值小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即使是对X 线吸收差异较小的脂肪和肌肉组织在照片上也能辨别。

X 线质(kV ):高kV 摄影时影像表现出低对比度的影像效果,低kV 摄影时影像表现出高对比度效果。

X 线量:一般认为mAs 对X 线照片对比度没有直接的影响,但随着X 线量增加,照片上低密度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好转。

灰雾越大、照片对比度越低。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有那些?答:主要有管电流毫安秒(mAs )、管电压(kV )、摄影距离、屏-片系统、胶片的冲洗处理等。

mAs 是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在正常的X 线摄影曝光范围内,密度与X 线曝光量成比例。

D 与kVn 成正比,同时kV 的改变会改变图像对比度。

摄影距离 X 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摄影距离增大,X 线的强度下降,照片的密度减低。

屏-片系统 增感屏的增感率越高,或胶片的感光度越高,所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

4.散射线的抑制和排除各有哪几种办法?请简单写出各种办法的原理.答:抑制:遮线器、滤过板。

排除方法: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法。

原理:遮线器:控制照射野大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面积,并将与X 线束方向不同的焦点外X 线吸收掉。

滤过板:将适当厚度的金属薄板,如铝板、铜板等,置于X 线管窗口处,吸收原发射线中波长较长的无用射线,从而减少散射线。

空气间隙法:是利用空气可吸收能量较低的X 线及X 线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在增加体-片距后,一部分与原发射线成较大角度的散射线射出胶片外,同时到达胶片的散射线强度大大减少。

滤线栅法:滤线栅是将薄铅条夹持在易透过X 线的填充物中,使其固定在相互平行或形成一定斜率的状态,摄影时,置于人体与胶片之间,使X 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此时因散射线与铅条成角,不能透过铅条间隙,大部分被吸收掉,减少了胶片上接受的散射线量,有效地改善了胶片对比度,提高了影像质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论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论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论一、引言医学影像检查是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通过使用各种影像设备,如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等,对人体进行无创性检查,以获取内部结构和器官的详细图像信息。

这些图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监测疾病的进展。

二、X射线检查技术X射线是医学影像检查中最早且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将人体暴露在X射线下,通过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来获得影像图像。

X射线检查适用于诊断:骨折、肺炎、肿瘤等疾病。

虽然X射线能够提供较高的分辨率,但由于其辐射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护措施。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三维影像重建技术,通过将身体部位按层面扫描来获得更加详细和全面的影像。

CT对于检测器官和组织的密度差别非常敏感,因此在对脑部、腹部、胸部等区域的病变进行评估时非常有用。

CT扫描的优点是速度快、准确度高,但其缺点是对辐射的暴露较高。

四、核磁共振(MRI)技术核磁共振(MRI)是一种基于磁共振原理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脉冲来产生人体组织的信号,进而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像。

MRI适用于检测肌肉、关节、器官、血管等组织,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更好。

与X射线和CT相比,MRI没有辐射,因此更加安全。

然而,MRI设备昂贵且复杂,扫描时间较长,不适用于急诊情况。

五、超声波检查技术超声波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波束来获得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图像。

它是一种无辐射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妇科、胃肠道、心脏和血管等区域的评估。

超声波检查的优点是安全、非侵入性和可重复性强,但由于其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某些细微结构的评估可能不够准确。

六、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是通过内部摄取或注射放射性同位素,通过检测它们在人体内部的分布来获得图像信息。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适用于检测心脏、骨骼、器官功能等方面。

该技术的优点是敏感度高,能够提供代谢和功能信息,但也存在辐射暴露的风险。

医学影像学重点(自己整理的)

医学影像学重点(自己整理的)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的年龄。

(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一定价值)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见于炎症、肿瘤、肉芽肿)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消失,骨皮质边缘模糊。

1、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

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故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间隙变宽。

2 骨质软化: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见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3、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生骨。

通常有病变存在。

X线:骨骼密度上升,骨皮质、小梁增厚。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

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Colles’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答: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3cm范围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跌倒时,前臂旋前,手掌着地,引起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

观察患肢呈银叉畸形、刺枪刀样畸形。

X线表现为:桡骨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掌侧成角,可见骨折线。

常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介入治疗
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在实时监测下对病变进行精准定位,为 介入治疗提供准确的导航和定位信息,提高治疗效果和安 全性。
科学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可视化 手段,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医学影像设备简介
X线设备
CT设备
MRI设备
超声设备
核医学设备
包括X线机、数字化X线 摄影系统(DR)等,主 要用于骨骼、胸部等部 位的检查。
一维超声心动图,主要用于心脏和大血管疾 病的诊断。
B型超声
二维超声,可实时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 ,应用最广泛。
D型超声
多普勒超声,可检测血流方向和速度,用于 心血管和腹部脏器疾病的诊断。
超声诊断价值与局限性
超声诊断价值
可实时动态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检测血流信息,对心血管 和腹部脏器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包括PET/CT、SPECT等 设备,利用放射性核素 进行成像,对于肿瘤、 心血管等疾病的早期诊 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 意义。
02 X线检查技术
XHale Waihona Puke 成像原理及特点X线成像原理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当X 线穿过人体不同组织时,由于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X线被 吸收的程度不同,从而在荧光屏或胶片上形成不同灰度的影 像。
• 对骨关节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如骨 折、关节炎等。
MRI诊断价值与局限性
01
禁忌症
体内有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等 患者不宜进行MRI检查。
扫描时间长
02
03
价格相对较高
需要患者保持静止不动,对于不 能配合的患者(如小儿、躁动患 者)成像质量可能受到影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一名词解释1. 解剖学姿势(p15):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双上肢下垂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2.部分容积效应(p136):在同一扫描体素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所测的的CT 值不能真实反映任何一种组织真实的CT 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的现象3.CT值(p134):由某物质的X线吸收系数与水的X线吸收系数相比较而换算出来的,计算公式为:CT值=(U物——U水)/U水x1000,单位HU4.多普勒效应(p224):当声源以固定的频率发出声波探查移动的界面时,反射声波频率与入射声波频率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频移,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5.CTA(CT血管造影)(p128):实质是血管的增强扫描,经周围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后,在靶血管对比剂充盈的高峰期,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快速连续的薄层扫描,并经重组得到血管的直观图像。

6.流空效应(p171):由于信号的采集需要一定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形成良好对比的现象7. HRCT(p124):高分辨率力CT扫描,是使用较高的X线剂量进行薄层扫描,大矩阵,骨算法重建图像,获得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CT图像的扫描方法。

8..声像图(p219):二维超声检查法又称B型超声检查法,系以不同亮度的点状回声反应界面回声强弱,并以断面图像方式显示出来,属辉度调制型,所形成的回声图像称声像图。

.二填空1.CT值的单位:HU 窗宽,窗位(p134)2.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p174)(1)时间飞越法MRA (2)相位对比法MRA(3)对比增强MRA (4)time-slip血管成像技术3.优质X线照片的标准(p25)(1)符合诊断学的要求(2)适当的影像密度(3)恰当的影像对比度(4) 良好的锐利度(5)较少的影像噪声4.对比剂的引入方法,分类(p104)方法:直接引入法和间接引入法分类:高密度的阳性对比剂和低密度的阴性对比剂5.协调处理(p90)也叫层次处理,通过旋转量GA,协调曲线类型GT。

影像检查技术学备考重点习题上(湖南中医药大学)

影像检查技术学备考重点习题上(湖南中医药大学)

影像检查技术学备考重点习题上(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1、、常规 GRE 脉冲序列常规 GRE 脉冲序列由一次小于90°或稍大于90°,脉冲序列:但不使用90°的激励脉冲和选层梯度、读出梯度(即频率编码梯度)的反转构成。

由于是梯度重聚相位产生回波,故称为 GRE。

在 GRE 序列中,两次 RF 激励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R,RF 激励脉冲至获取回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E。

其特点主要是 TR 明显缩短,翻转角小( 2、使用不同的扫描定时参数和翻转角,可以分别获得 T1WI、T2_WI、和 PDWI。

翻转角度和 TR 决定 T1 加权程度,决定 T2_加权程度。

TE 大翻转角度、 TR、 TE 将获得 T1WI;短短小翻转角度、小翻转角度、长 TR、长 TE 将获得 T2_WI;小翻转角度、长 TR、短 TE 将获得 PDWI。

、3、稳态 GRE 脉冲序列的三个显著优势是:成像速度快、图像 SNR 和 CNR 高、临床适用范围更广泛。

4、稳态 GRE 序列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使用短于组织 T2 的 TR,在序列进行的过程中的每一个 TR 期间内,均没有足够的时间使组织完成 T2 衰减,即仍有部分的横向磁化留下来,成为剩余横向磁化。

5、EPI 最大的优点是扫描时间极短(30_100ms)而图像质量相当高,可最大限度地去除运动伪影。

除适用于心脏成像、腹部成像、流动成像外,还可以进行功能成像,如脑的 DWI、 PWI、fMRI 等。

EPI 技术是目前成像速度最快的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据采集方式。

在一个 TR 期间内完成全部的数据采集,这是 EPI 的基础。

6、与图像质量有关的成像参数为:①SNR(信噪比(最主要的因素)②CNR(对比噪声与图像质量有关的成像参数为:信噪比)(与图像质量有关的成像参数为信噪比最主要的因素)(空间分辨力④比)③空间分辨力④扫描时间与图像质量有关的成像参数? SNR:噪声主要来源于此体内患者的体质结构。

医学影像学重点笔记

医学影像学重点笔记

医学影像学重点笔记导言: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通过利用不同的影像技术,如X光、CT、MRI等,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

一、影像学的发展历程自从X光的发现,医学影像学就逐渐成为医学领域中一颗夺目的明星。

随着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在帮助医生发现疾病、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最早的X光成像到如今的高分辨率CT、MRI等专业设备,人类对于疾病的诊断能力已经突飞猛进。

二、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1. X光摄影技术:X光是最早被应用于医学影像学的技术之一。

通过利用X光穿透物体的原理,可以得到不同组织密度的影像图像。

然而,由于X光的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使用X光技术时应注意控制辐射剂量。

2. CT技术: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通过获取多个不同角度的X光图像,并利用计算机将这些图像合成三维图像的技术。

CT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骨骼和软组织图像,广泛用于头部、胸部和腹部等部位的影像检查。

3. MRI技术:MRI(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组织的图像。

与X光和CT不同,MRI不使用任何辐射,因此更安全。

MRI可以提供详细的软组织解剖图像,对于检测肿瘤、神经系统和心脏疾病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诊断价值。

4. 超声技术:超声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高频声波来生成人体内部图像的技术。

超声波穿透力较弱,因此广泛用于产科、内窥镜检查等需要较小创伤的检查。

三、医学影像学的应用领域1. 诊断疾病:医学影像学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影像的评估,医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异常,如肿瘤、骨折等,并及时制定治疗计划。

2. 治疗引导:医学影像学不仅可以用于诊断疾病,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手术前使用影像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手术位置和路径,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疾病研究:医学影像学还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研究领域。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概述: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总结医学影像学考试中的重点知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战考试。

一、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1. 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X射线的发现、超声波和CT技术的出现等。

2. 影像学的分类:了解影像学的分类,包括放射学、超声学、磁共振和核医学等。

3. 影像学的原理:掌握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机制,如X射线的吸收、超声波的回声和磁共振的共振现象等。

二、常见影像学检查技术1. X射线检查:了解X射线的特点、适应症和禁忌症,熟悉X射线片的解读和常见的病变表现。

2. CT扫描:掌握CT扫描的原理和应用,了解不同部位的CT扫描常见疾病的表现和诊断要点。

3. 核磁共振:熟悉核磁共振的原理、安全性和应用范围,了解不同组织在MRI中的信号强度和常见病变的表现。

4. 超声检查:了解超声的应用和优点,掌握超声图像的解读和对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

三、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1. 肿瘤:了解肿瘤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包括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等。

2. 感染性疾病:熟悉感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的特点,如肺炎的X射线表现、骨髓炎的核磁共振示踪和肝脓肿的超声引导穿刺等。

3. 心血管疾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冠脉疾病的CT冠脉造影、心脏瓣膜病的超声检查和主动脉夹层的MRI诊断等。

4. 神经系统疾病: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如脑卒中的CT灌注成像、脑肿瘤的MRI显示和脊柱骨折的X射线诊断等。

四、医学影像学临床应用1. 临床诊断:了解医学影像学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如CT在肺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MRI在脊柱骨折和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等。

2. 术前评估:熟悉医学影像学在手术前的评估中的作用,如手术前CT扫描在骨折复位和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MRI在脑肿瘤手术前的定位和评估中的应用等。

医学影像技术学考试重点

医学影像技术学考试重点

选择题医学影像技术中,哪种成像方式主要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成像?A. 超声检查B.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确答案)C. 磁共振成像(MRI)D.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在数字X线摄影(DR)中,图像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不包括:A. 探测器的灵敏度B. X射线的剂量C. 图像处理算法D. 摄影室的光线强度(正确答案)下列哪项不是磁共振成像(MRI)的优点?A. 无电离辐射B.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C. 能进行任意方向断层成像D. 成像速度快,适用于急诊(正确答案)关于超声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超声成像利用高频声波进行成像B. 超声成像对骨骼结构显示清晰(正确答案)C. 可用于检查胎儿发育情况D. 超声成像具有实时动态观察的能力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提高图像分辨率的方法不包括:A. 增加扫描层数B. 减小扫描野C. 延长扫描时间(正确答案)D. 使用更细的探测器单元在医学影像技术中,哪项技术主要用于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的功能及结构?A. 数字X线摄影(DR)B. 心血管造影(正确答案)C. 骨密度测定D. 乳腺钼靶摄影下列哪项不是医学影像技术中图像后处理的目的?A. 提高图像质量B. 改善图像可视化C. 提取更多诊断信息D. 增加图像文件大小(正确答案)关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是一种静态成像技术B. 主要用于观察血管形态和功能(正确答案)C. 成像过程中不需要注入造影剂D. 只能显示二维图像在医学影像技术中,哪项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时释放出的射线进行成像的?A. X线摄影B. 核医学成像(正确答案)C. 磁共振成像(MRI)D. 超声成像。

医学影像学重点笔记

医学影像学重点笔记

医学影像学重点笔记1. 介绍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利用不同成像技术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它在临床诊断、治疗计划和疾病监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章将介绍医学影像学的重点内容,包括不同成像技术、常见影像解剖结构及其疾病特征。

2. 放射学影像学放射学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分支,主要包括X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波成像等技术。

2.1 X线摄影X线摄影是一种常用的成像技术,通过将X射线穿过人体后记录在感光片上,用于检查骨骼、胸部和腹部等区域。

2.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是一种可以提供横断面图像的成像技术,利用多个不同角度的X射线图像来构建三维结构。

CT可以检查器官、血管和肿瘤等病变。

2.3 磁共振成像(MRI)MRI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MRI适用于检查脑部和脊柱、关节和软组织等。

2.4 超声波成像超声波成像是一种无辐射的成像技术,利用声波来生成图像。

超声波成像适用于检查胎儿、腹部器官和血流等。

3. 影像解剖结构与疾病特征医学影像学的目标是准确识别正常解剖结构和疾病特征。

以下是常见影像解剖结构以及相关疾病特征的简要介绍。

3.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包括骨折、关节炎、骨肿瘤等。

3.2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肺部炎症、结节、肿瘤等。

3.3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冠状动脉狭窄、动脉瘤、心肌梗塞等。

3.4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胃肠道炎症、肿瘤、结石等。

3.5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肾结石、肿瘤、膀胱炎症等。

3.6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脑卒中、脑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4. 影像学报告医学影像学的结果通常由放射科医生书写,并以影像学报告的形式提供给其他临床医生。

影像学报告应包括详细的影像描述、疾病诊断和建议进一步检查等内容。

5. 结论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笔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笔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笔记一、概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如何利用各种成像技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这门学科要求我们掌握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从而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二、主要成像技术X射线检查: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从而在胶片或数字成像设备上形成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通过多个X射线束环绕人体,再用探测器接收信号,经过计算机重建得到各层面的图像。

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大的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体内的氢原子发生共振,再根据共振信号重建图像。

超声检查:高频声波在人体内传播,遇到不同组织界面会发生反射或散射,形成图像。

核医学成像:利用放射性物质在体内发出的射线,再用特殊设备接收这些信号,形成图像。

三、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X射线检查:注意调整曝光参数,避免过度曝光或曝光不足。

CT检查:确保扫描层厚、间距等参数设置合理,以便获取最佳的图像质量。

MRI检查:确保患者体内无金属物品,如心脏起搏器等。

超声检查:要求患者保持静止,以免影响图像质量。

核医学成像:注意患者的防护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放射性物质。

四、临床应用与价值每种成像技术都有其特定的临床应用范围和价值。

例如,X射线常用于骨折的诊断;CT在头部和胸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优势;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适用于脑部、关节等部位的检查;超声在实时监测和介入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核医学成像则对肿瘤、心血管等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五、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新技术如分子影像、光子计数CT等能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精确、更快速的方法。

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也将在医学影像分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新版医学影像学重点-新版.pdf

新版医学影像学重点-新版.pdf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影像学诊断和总论1、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及治疗的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X线成像:基本性质: 1.穿透性 2.荧光效应 3.感光效应 4.电离效应3、人体组织依密度不同大致分三类1)高密度有骨和钙化灶,呈白影2)中等密度有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及体液,呈灰影3)低密度有脂肪组织及含有气体的肺组织、胃肠道、鼻窦和乳突气房等,呈黑影4)厚度越大,则透过的X线就越少4.成像原理:当X线透过人体不同的组织结构时,因被照射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被吸收的程度就不同,所以到达荧屏或胶片的X线量即有差异。

这样,在荧屏或胶片上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5.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是指利用平板探测器直接把X线影像信息转化成电信号,再转换成数字信息,整个转换过程都在平板探测器内完成,不必经过摄像管或激光扫描,没有模/数字转换过程,是一种直接数字化摄影技术。

6.CT成像是X线束对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量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模拟电信号,后经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电信号转为数字经计算机处理成断层图像7.人体组织的CT值:骨1000,软组织20~50,水0,脂肪-70~-90,空气-10008. CT增强作用:平扫显示病变而未能明确诊断,或可疑异常,或未显示异常而临床和其他辅助检查提示有病变时,均应行增强检查。

9.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角度发生改变的现象。

在超声上能造成图形的一定的变形和扭曲。

10.声影:超声通过骨质或钙质时,明显衰减,致其后方回声减弱,乃至消失而形成声影。

11.超声的发展技术:1)组织多普勒成像2)彩色多普勒能量图3)声学造影4)声学定量5)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6)三维超声7)超声弹性成像12. MRI优缺点:(一)优点:1. 组织分辨率高,由信号强度可以确定组织的类型(如脂肪,血液和水)2. 解剖结构细节显示较好;对组织结构的细微病理变化更敏感(如骨髓的浸润,脑水肿)3. 体内分析组织和病变代谢物的生化成分,如T1,T2,31P ,23Na的波谱4. 直接进行水成像及血管成像5. 无骨伪影6. 任意方位断层,方便解剖结构或病变的立体追踪。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1.螺旋CT(SCT): 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 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 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 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 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CTA: 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 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 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MRA: 磁共振血管造影, 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 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

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MRS:磁共振波谱, 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 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5.MRCP: 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 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 无须注射对比剂, 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 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6.PTC: 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 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

适应症: 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ERCP: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 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 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 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 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 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造影检查: 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 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 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 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11.HRCT: 高分辨CT, 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12.CR: 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 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13.T1: 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 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医学影像学整理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整理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1、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机治疗的医学学科。

内容:x线诊断(CR、DR、DSA诊断)、超声诊断、CT诊断及MRI诊断(简答回名解+内容)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血管造影时,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示的成像技术。

3、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填空):屏蔽保护、距离保护、时间保护4、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是一种科技含量高,实际应用价值极大的复杂系统,其将数字化成像设备、高速计算机网络、海量存储设备和具备后处理功能的影像诊断工作站结合起来,完成对医学影像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后处理及显示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1、星形细胞瘤: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

影像一般规律:密度逐渐不均,边界逐渐不清,水肿逐渐明显,强化逐渐明显。

2、脑膜瘤:最常见的颅内脑实质外肿瘤。

多发于中年女性。

好发于脑表面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幕上多见,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最多见,其次为蝶骨嵴、嗅沟及前颅窝底、鞍结节、小脑桥脑角等。

组织学分:为脑膜皮行、纤维型、砂粒体型、过度型型、血管瘤型等15型CT表现:等或高密度,边界清楚,球形或分叶形,与大脑廉小脑幕颅骨相连,常有钙化,明显均一强化。

MR表现:等T1等T2信号,边界清,有包膜,强化明显,有“硬膜尾征”。

3、垂体瘤:鞍内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为垂体腺瘤。

>1.0cm为大腺瘤,<1.0cm为小腺瘤。

大腺瘤CT表现:蝶鞍扩大,葫芦状等或高密度占位,邻近组织受压或侵及,强化明显,常有出血。

大腺瘤MR表现:等T1等T2信号,其它表现同CT。

垂体微腺瘤MR表现:增强早期呈不强化的低信号区。

间接征象为垂体高度>8mm,上缘隆突,垂体柄偏移,鞍底下陷。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90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36学时学分:6学分适用对象:医学影像专业选修课程:电子学,医用物理学,影像诊断学等大体要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就学科本身而言,介入放射学的范围就超级普遍。

按照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进展及我院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学时为9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X线检查技术、医用X线诊断装置、胶片冲洗原理及乳腺摄影、CT线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其中安排56学时理论教学和34学时实验实习。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大体内容,并通过实习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并争取学习必然的实验方式。

本大纲按照第2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实际动身的原则,便于同窗学习。

由于今世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速,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大体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进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供同窗参考。

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一、课程的教学目标X线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X线检查设备,对病人进行检查并取得影像诊断医生所需资料的检查技术,X线检查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是一门既有较系统的理论又实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对传统X线摄影技术、现代运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技术与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熟悉,培育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影像职业技术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大体要求主要教学传统的X线检查技术与现代数字X成像技术的大体原理、检查方式等内容,使本专业学生为此后从事影像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第一章总论1.X线的产生条件:电子源、两端有高电压、阳极靶面。

2.X线图像的特点:A.X线图像是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图像清晰,空间分辨力高 B.X线检查的特点:操作简便、检查速度快、经济3.X线的主要用途:○1骨关节疾病的诊断○2胸部疾病的诊断、心脏大血管疾病○3胃肠道疾病的诊断○4泌尿系统的疾病○5其他,子宫输卵管造影等4.X线的特性:穿透作用、感光作用、荧光效应、电离作用。

5.软X线定义:管电压在40kV以下时所产生的X线能量低,穿透力较弱,故为~。

6.CR:(计算机X线摄影)是以X线成像板IP作为载体记录X线曝光后形成的信息,再由激光读出信息并经图像后处理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

7.DR:(数字X线摄影)是将X线穿过人体后由平板探测器FPD探测的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而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

8.X线检查技术应用的限度:○1X线照片是2D影像,组织结构相互重叠。

重叠的结构不容易辨别,易漏诊。

○2X线的密度分辨力有限,密度差异较小的组织和器官、病变不容易分辨。

○3造影检查时,少数患者对对比剂有不良反应,有绝对禁忌症。

○4X线有辐射作用,对于剂量过大,或检查频率过多、检查时间长的项目受到严格的控制。

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第一节X线成像质量影响因素1.构成照片影像的五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颗粒度、失真度2.X线照片影像质量受X线管焦点、X线摄影条件、影像信息探测系统、被照体及图像处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3.照片的密度: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度。

4.X线照片的特性曲线的组成:足部、直线部、肩部、反转部。

5.最适于人眼观片的照片密度值是1.0左右,一般照片的影像密度值在0.7~1.5。

6.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是:管电压值、管电流量、摄影距离、探测器和图像处理参数。

7.影像的对比度包括:物体对比度、X线对比度、胶片对比度、光学对比度、人工对比度。

8.影响X线对比度的因素:X线的吸收系数、物体厚度和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感屏对影像效果有何影响?答:①增加影像对比度,使用增感屏所获照片对比度高于无屏的照片影像。

②降低影像清晰度,这是使用增感屏的最大弊端,主要是荧光体的光扩散、屏-片的密着状态、X 线斜射效应等原因造成。

③影像颗粒性变差。

2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有哪些?答:胶片γ值、X 线质(kV )、X 线量和灰雾。

用γ值大的胶片比用γ值小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即使是对X 线吸收差异较小的脂肪和肌肉组织在照片上也能辨别。

X 线质(kV ):高kV 摄影时影像表现出低对比度的影像效果,低kV 摄影时影像表现出高对比度效果。

X 线量:一般认为mAs 对X 线照片对比度没有直接的影响,但随着X 线量增加,照片上低密度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好转。

灰雾越大、照片对比度越低。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有那些?答:主要有管电流毫安秒(mAs )、管电压(kV )、摄影距离、屏-片系统、胶片的冲洗处理等。

mAs 是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在正常的X 线摄影曝光范围内,密度与X 线曝光量成比例。

D 与kVn 成正比,同时kV 的改变会改变图像对比度。

摄影距离 X 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摄影距离增大,X 线的强度下降,照片的密度减低。

屏-片系统 增感屏的增感率越高,或胶片的感光度越高,所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

4.散射线的抑制和排除各有哪几种办法?请简单写出各种办法的原理.答:抑制:遮线器、滤过板。

排除方法: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法。

原理:遮线器:控制照射野大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面积,并将与X 线束方向不同的焦点外X 线吸收掉。

滤过板:将适当厚度的金属薄板,如铝板、铜板等,置于X 线管窗口处,吸收原发射线中波长较长的无用射线,从而减少散射线。

空气间隙法:是利用空气可吸收能量较低的X 线及X 线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在增加体-片距后,一部分与原发射线成较大角度的散射线射出胶片外,同时到达胶片的散射线强度大大减少。

滤线栅法:滤线栅是将薄铅条夹持在易透过X 线的填充物中,使其固定在相互平行或形成一定斜率的状态,摄影时,置于人体与胶片之间,使X 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此时因散射线与铅条成角,不能透过铅条间隙,大部分被吸收掉,减少了胶片上接受的散射线量,有效地改善了胶片对比度,提高了影像质量。

试述X 线透视与普通摄影检查主要优缺点答:X 线透视的优点:①可以同时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立即得到检查结果;②在检查中还可以转动被检查者,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动态变化;③若需要记录病变影像时,可以在透视下选择最佳角度进行点片摄影,供复查对照或作为教学、科研资料保存;④使用影像增强器可将荧光影像亮度输出增强几千倍,可以在明室下透视,影像分辨力较荧光屏有很大提高,可观察细小结构和厚度较大的部位,适于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等工作的开展,所用管电压较高,管电流较小,利于病人和医务工作者的防护。

缺点:影像细节显示不过清晰,若用荧光屏透视不能留下永久记录。

普通摄影:优点①照片影像的空间分辨力较高,影像清晰;②对于较厚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差异较小的病变比荧光屏透视容易显示;③照片可作为永久记录,长期保存,便于复查对比和会诊;④接受的X 线剂量较少,利于防护。

缺点:①照片是二维影像,前后方向的组织结构互相重叠,必要时需作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摄影或斜位摄影;②照片仅是瞬间影像,不能实时动态观察器官的运动功能情况。

试述数字化X 线检查主要优点及其类型、原理答:类型:DR 、CR 、DSA 。

CR 的原理:以X 线成像板(IP )作为载体记录X 线曝光后形成的信息,由激光读出信息并经图像后处理形成数字影像。

优点:①输出数字影像,有图像后处理功能,输出的影像不像屏-片系统影像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加工的;②作为影像信号探测器的IP 与影像显示和存储功能不像屏-片系统是一体的,而是分离的,其影像可透过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 )实现远程会诊;③数字化存储图像比照片法存储图像优越。

DR 的原理:将X 线穿过人体后由平板探测器(FPD )探测的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而形成数字影像。

优点:①影像清晰度优于CR ;②噪声远比CR 少,且安装了除噪设备;③检查速度快于CR ,摄片间隔时间仅5s ;④FPD 的量子检测效率达60%以上,可减少曝光量;⑤图像后处理功能改善了影像细节的显示;⑥可根据观察者视觉特性来处理影像。

DSA 的原理:将造影前的图像和造影图像分别透过影像增强器增强,经摄像机扫描而矩阵化,再经模/数转换数字化,两者相减获得数字减影影像数据,最后经数/模转换成减影影像。

优点:影像中减除了骨骼和软组织结果,即便是浓度较低的对比剂充盈的血管在减影影像中也具有较强的对比度。

14X 线造影检查:将能吸收X 线的物质人工引入体内,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度,以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15.软X 线:40kV 以下管电压产生的X 线,因其能力低,波长较长,穿透物质的能力较弱,称软X 线。

16. X 线扫描噪声:是因为透过人体到达探测器的X 线光子数量不足,使光子在矩阵内各像素上的分布不均匀所致。

17伪影:是指在扫描过程中由于设备或病人的原因而产生的一些与被扫描的组织结构无关的异常影像,这些异常影像降低了图像质量,甚至影响病变的分析诊断。

18密度:是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度。

19.影像灰度:若所获得的被检体影像不打印成X 线照片,而是直接在影像显示器上显示,则显示器上的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黑化程度称为影像灰度。

20增感屏的增感率:指在照片上产生密度为1.0时,无屏和有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21.胶片的γ值:也称对比度系数,是指胶片特性曲线直线部分的斜率。

22. H-D 曲线的平均斜率:是指连接胶片特性曲线上指定两点密度(Dmin +0.25和Dmin+2.0)的连线与横坐标夹角的正切值。

23. X 线对比度:X 线透过人体后,部分被吸收和散射,高吸收区域透过的X 线与低吸收区域透过的X 线形成强度分布的差别,这种透过人体组织后形成的X 线强度的差异成为X 线对比度。

24.照片对比度:指照片上相邻两处的密度之差。

25. 右前斜位:X 线方向由左后方射向右前方。

左前斜位:X 线方向由右后方射向左前方。

26.骨骼X 线摄影时应注意:①根据需要病人取立位、坐位或卧位,应尽量使病人处于最舒适的位置;②被检查部位必须放于暗盒中心,四肢、脊椎摄影时,长轴应与胶片长轴平行;③拍摄范围要全,要包括软组织,四肢骨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腰椎要包括下部胸椎,胸椎要包括下部颈椎或上部腰椎;④两侧对称的部位,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拍摄对侧,或一张胶片包括两侧结构;⑤一般部位都要有正侧两个摄影位置,必要时还要拍摄斜位、切线位和轴位;⑥摄影时中心线除注明需要特殊角度外,均须与暗盒垂直。

27.中心线体表位置:踝关节: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 处;膝关节:正位对髌骨下缘,侧位对胫骨上端;髋关节:同侧髂前上棘征与耻骨上缘连线的中点向下作垂线5cm 处。

28.颈椎正位:仰卧位,上颌门齿咬合面和乳突尖部连线垂直台面,中心线向头侧倾斜7°-10°,对准甲状软骨下方。

颈椎侧位:立位,颈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头部向后仰,中心线对准第四颈椎。

颈椎张口位:仰卧位,头向后仰,尽量张口,中心线对准上下门齿中点。

此位置能从口腔中显示寰椎、枢椎和寰枢关节及齿状突影像。

29.头颅后前位:病人俯卧位,头部正中面和眶耳线与暗盒垂直,中心线对枕外隆凸下方3cm 投照。

侧位:病人俯卧位,头部侧转,矢状面平行台面,瞳间线垂直台面,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2cm 处。

30.腰椎前后位: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脐孔上方2cm 处,通过第三腰椎。

31.心脏正位与胸部正位摄片的区别:①平静呼吸下曝光,②要远距离(2m )和短时间摄影,③心脏摄片中心线较低,要对准第6胸椎。

32.心脏斜位:右前斜位:从后前位向左旋转450~550,右前胸壁紧靠暗盒,同时服钡。

左前斜位:从后前位向右旋转550~650,左前胸壁紧靠暗盒。

33软X 线摄影设备:钼靶、铑靶X 线机。

乳腺检查多用侧斜位(MLO )、轴位(CC ) 34.何为离子型及非离子型对比剂,并列出药名。

答:化学结构上它们都是三碘苯环的衍生物。

离子型对比剂进入体内,离解为正、负离子,并分别以原形排出体外。

代表药:低渗以碘克酸,高渗以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对比剂在体内不离解,一个分子对比剂在溶液中只有一个粒子。

代表药:单体以碘苯六醇(欧乃派克)、碘普罗胺(优维显)。

双聚体以碘曲仑(伊索显) 124.碘过敏试验方法:①口服试验。

②眼结膜试验。

③口含试验。

④皮内试验。

⑤静脉注射试验:最有效的方法,使用30%碘制剂1ml ,行缓慢静脉注射。

15min 后产生恶心、呕吐、胸闷、咳嗽、喷嚏、气急、荨麻疹、甚至休克等,为阳性反应。

125.普通胃、十二指肠造影的检查要点:①立位观察胃泡内有无软组织肿块影。

②钡剂通过食道下段和贲门的情况,有无受阻、绕流、分流和走行位置的改变。

③胃底壁的厚度和柔软性,在深呼吸下可见胃泡的均匀膨大和缩小。

④右前斜位观察贲门下的连续曲线是否自然。

⑤仰卧位时胃底充盈钡剂,可显示其充盈相的轮廓;俯卧位时,胃底充气,可显示胃底粘膜,这些位置有利于病变的显示。

126. IVP 检查的步骤:①病人仰卧于检查床正中,摄腹部平片。

②置两个椭圆形压迫器于脐两旁,相当于输尿管经过处,压迫两侧输尿管通路,或骨盆抬高10°~15°。

③经肘前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20ml ,1min 内注完。

④注射完毕后5~7min 摄第一片,即刻冲洗胶片,以观察摄影位置、条件以及肾盂、肾盏显影情况。

15min 摄第二片,30min 摄第三片。

如一侧肾盂、肾盏显影不佳,应延长摄片时间。

肾盂积水按常规时间摄片不显影时,可在数小时后再摄片。

⑤如双侧肾盂、肾盏显影满意,去除腹压带则输尿管和膀胱充盈,摄全尿路片。

⑥膀胱病变需加摄左右斜位片。

⑦肾下垂患者全尿路片采取立位。

9.影响CT 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有哪些?答:CT 检查前的准备、噪声、伪影、部分容积效应和周围间隙现象、CT 分辨力、窗宽和窗位、图像重建的数学演算方式。

噪声:表现为均匀物体在影像中各个像素的CT 值参差不齐,图像呈颗粒状,使密度分辨力下降 伪影:是指在扫描过程中由于设备或患者的原因二产生的一些与被扫描的组织结构无关的异常影像 部分容积效应:CT 图像上各个像素的CT 值代表的是相应单位容积的平均CT 值,在同一扫描层面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香火重叠时,所测得的CT 值不能如实反映该层面单位容积内任何一种组织的真是CT 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 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周围间隙现象:在同一扫描层面内,两种相邻且密度不同的组织,其界面处的CT 值不能准确的测得,因而在CE 图像上,其交接部的影像不能清楚的分辨,这种现象称为周围间隙现象 CT 扫描参数与辐射剂量的关系:1.X 线管电流和曝光时间;2.扫描层厚3.螺距4.重建算法5.X 线管电压6.X 线束宽度 10.试述CT 检查基本方法答:平扫、增强扫描(分为常规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延迟增强扫描)、造影CT (包括血管造影CT 和非血管造影CT )、特殊扫描技术(包括薄层扫描、靶扫描、高分辨力扫描)、定量C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