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细胞核与染色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P232:通过核孔复合体物质运输的功能示意图)
通过核孔复合体物质运输的功能示意图 p232
被动运输 简单扩散 运输离子、小分子及 直径在10nm 以下的 物质。 主动运输 通过转运受体把大分子 运入和运出核孔 从胞质运入核的转运受 体为importins,从核运 入胞质的转运受体为 exportins。
1.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被动扩散
<10nm
直径9-10nm
1.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被动扩散
NPC作为被动扩散的亲水通道,其有效直径为9~10nm,有的可 达12.5nm,即离子、小分子以及直径在10nm以下的物质原则上 可以自由通过。扩散速度与分子大小成反比。 • 这种有效直径相当于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在40×103~60×103以 下的蛋白质分子自由穿过核孔。 •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符合此条件的蛋白质都可随意出入细胞核。 有许多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如组蛋白H1,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 细胞核的。(其相对分子质量虽只有2.1×103,它本身带有具 信号功能的氨基酸序列)有的小分子量蛋白质本身虽然没有信 号序列,但可以与其它有信号序列的成份结合,一起被主动运 输到核内。
染色体(M期) 细胞分裂, 染色质凝缩、折叠、包装 DNA+蛋白质
(一)基因组大小比较
基因组(Genome):某一生物的细胞中储存于单倍染色体组中的 总遗传信息,组成该生物的基因组。
(一)基因组大小比较
染色体数量、基因组大小、物种复杂性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
(二)基因组DNA类型
1
2 3
4
(二)基因组DNA类型
核被膜内层光滑,内表面紧贴一层致密的核纤层;可支持核膜, 并与染色质及核骨架相连。
核周间隙宽20-40nm,腔内电子密度低,一般不含固定的结构, 与内质网腔相通。 双层核膜在某些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环状开口,称为核孔。在核 孔上镶嵌着一种复杂的结构叫做核孔复合体。
(二)核膜的崩解与组装
在真核细胞中,核膜伴随着细胞周期进行有规律的解体与重建。
重复序列
http://npd.hgu.mrc.ac.uk/user/?page=nuc_por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功能
• 从功能上讲,可看作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一个双 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 双功能——有两种运输方式:被动扩散与主动运输。 双向性——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转运,又介导RNA、核糖核蛋 白颗粒(RNP)的出核转运。
(二)组成成分
核孔蛋白 (nucleoporin,Nup)
核孔蛋白(nucleoporin,Nup)
• Gp210:结构性跨膜蛋白
– 介导NPC与核被膜连接 – 在内、外核膜融合形成核孔
中起重要作用
– 在核质交换中起作用
• p62:功能性Nup
– 疏水性N 端区: 具有FXFG 重复序列
– C 端区:具有疏水性的7肽
一般哺乳动物细胞平均有3000个核孔。 细胞核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多,反之较少。
(一)结构模型—— “fish-trap”(鱼笼)
在电镜下观察,核孔是呈圆形或八角形,现在一般认 为其结构如fish-trap(鱼笼)。
胞质面
核质面
(一)结构模型—— “fish-trap”(鱼笼)
• • • • 胞质环(cytoplasmic ring) 核质环(nuclear ring) 辐(spoke):柱状亚单位;腔内亚单位;环带亚单位 中央栓(central plug),中央颗粒 (central granule)
(二)核小体的结构
• 组蛋白与DNA 之间的相
互作用主要是结构性的
,基本不依赖于核苷酸 的特异序列 • 核小体沿DNA 的定位受 不同因素的影响
• DNA结合蛋白 • DNA弯曲
Figure 4-27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 H2A、H2B、H3 和H4
– 没有种属及组织特异性,进 化上十分保守
• H1 组蛋白
– 有一定的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二)非组蛋白
• 序列特异性 DNA结合蛋白 • 特性
– 多样性 – 识别DNA具有特异性 – 具有功能多样性
α螺旋-转角-α螺旋模式
亮氨酸拉链模式
锌指模式
三、核小体
(一)核小体的发现
• 染色质的复制与表达
• 染色体
• 核仁与核体
• 核基质
第一节 核被膜
核被膜位于细胞核最外层,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界膜。
一、核膜
核被膜结构
双层核膜
三部分构成
核孔复合体 核纤层
第一节 核被膜
外核膜 内核膜
核孔复合体
核周间隙 异染色质
(双层膜)
核纤层
电镜图
(异染色质)
(一)核膜结构
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 外核膜胞质面附有核糖体,与糙面内质网相联。核周隙与内质网 腔相通,外核膜是内质网的一部分。
三、核纤层
第二节 染色质
• 染色质是间期细胞 核内由DNA、组蛋 白、非组蛋白及少 量RNA 组成的线性 复合结构
DNA复制、转录和重组都是在染色质水平上进行
一、染色质DNA
•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可以互相转变的形 态结构
染色质(间期) 纤维状,直径10-30nm 分散在整个细胞核 DNA+蛋白质+RNA
2) RNA及核糖体亚基的出核转运
真核细胞中RNA一般要经过转录后加工、修饰成为成熟的 RNA分子后才能被转运出核。 核输出信号(nuclear export signal, NES):引导RNP 输出细胞核,对蛋白的出核转运起决定作用的氨基酸序列 ,受体为exportin。 由RNA聚合酶I转录的rRNA分子。 由RNA聚合酶Ⅲ转录的5s rRNA与 tRNA 由RNA聚合酶Ⅱ转录的核内异质RNA (hn RNA )
1. 带有核定位信号(NSL)片段的蛋白质与受体importin/结合; 2. 复合体与胞质内的纤丝结合; 3. 复合体被送入核内; 4. 与Ran-GTP相互作用,复合体解散; 5. importin被Ran-GTP送回胞质,Ran-GTP 水解成Ran-GDP, RanGDP返回核内,importin回到胞质。
二、染色质蛋白
• 组蛋白(histone)
– 与DNA 结合没有序列特异性
• 非组蛋白(nonhistone)
– 与特定 DNA 序列或组蛋白 相结合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 6, 332-341 (June 2010)
(一)组蛋白
• 属碱性蛋白质,富含带正 电荷的Arg 和Lys 等碱性 氨基酸,可以和酸性DNA 紧密结合,一般不要求特 殊核苷酸序列 • 核小体组蛋白
亲核蛋白:指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 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 大多数的亲核蛋白往往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一次性地被转 运到核内,并一直停留在核内行使功能活动,典型的如组 蛋白、核纤层蛋白等;
有一些亲核蛋白需穿梭于核质之间进行功能活动,如 importins。
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 NLS )
高度重复DNA序列 由一些短的DNA序列串联重复排列。
重复单位 • 卫星DNA • 小卫星DNA • 微卫星DNA 5-100bp 12-100bp 1-5bp 总长 105-107bp 102-105bp 50-100bp 染色体着丝粒 端粒 DNA指纹技术 遍布整个基因组 构建遗传图谱 个体鉴定
四、染色质组装
• 人体细胞46条染色体含DNA约6×109 bp
http://www.chromatintoronto.ca/projects.html
(一)染色质组装的前期过程
• 裸露DNA 组装直径30 nm 螺线管
– H3 • H4 两个异二聚体结合 – 两个H2A • H2B 异二聚体加入 – 组蛋白的去乙酰化,H1组蛋白结合 伴随着核小体的折叠 – 6 个核小体组成一个螺旋 – 进一步的折叠事件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s
亲核蛋白的入核转运过程
亲核蛋白除了本身具有NLS外,其入核转运还需 要一些胞质蛋白因子的帮助。 目前比较确定的因子有: importinα、importinβ:核定位信号受体。 Ran:一类G蛋白,调节货物复合体的解体或形 成。
蛋白质从细胞质经核孔向细胞核的运输
三、核纤层
核纤层: 为核膜内表面由核 纤层蛋白构成的一层连续致 密的网状结构。
三、核纤层
组成: •3 种核纤层蛋白:lamin A、B 、C •核纤层蛋白本身形成纤维状网络结构
动态特点: 在分裂期,核纤层解体,以蛋白单体形式存在于 胞质中。
功能: 对核被膜起支撑作用,为染色体提供支架;调节基 因表达;调节DNA 修复;与细胞周期有关。
• 透射电镜显示串珠状11 nm 的核小体结构
螺线管 30nm
串珠 结构
Figure 4-22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一)核小体的发现
• 非特异性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染色质
(一)核小体的发现
• X 射线晶体衍射揭示核小体三维结构
• 形态:一般呈圆球状与卵圆形,随物种和细胞类型不同有 很大变化。
• 组成:核被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及核体组成。 • 功能:①遗传 ②发育。
哺乳类成 熟红细胞 无细胞核
a
植物成 熟筛管 细胞无 细胞核
肝细胞和 心肌细胞 可有双核
a
a
破骨细 胞可有 6-50个 细胞核
a a
本章主要内容
• 核被膜 • 染色质
2.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
A 对运输颗粒大小的限制。主动运输的功能直径(约10~ 20nm )比被动运输大,核孔复合体的有效直径的大小是 可被调节的; 是一个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的过程复合体,需要消耗 ATP能量,表现出饱和动力学特征; 有核输出与核输入双向性。
B C
1)亲核蛋白的入核转运 (karyophilic protein)
(二)染色质组装的多级螺旋模型
根据多级螺旋模型从DNA到染色体经过四级包装
核小体 螺线管 --基本结构单位 --染色质二级结构
超螺线管--染色质三级结构
染色单体--染色质四级结构
压缩40倍 压缩5倍 压缩7倍 压缩6倍 染色单体 DNA 核小体 螺线管 超螺线管
(二)核小体的结构
• 包括200 bp 左右的DNA 超螺 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 一个分子的组蛋白H1 • 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颗粒,由4 个异二聚 体组成,包括两 个H2A • H2B 和两个H3 • H4
(二)核小体的结构
• 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 H1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20bp DNA,锁住核小体DNA的进 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 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linker DNA)相连,典型 长度60bp,不同物种变化值为0~80bp不等。
核膜的动态特点
分裂期:双层核膜崩解成单 层泡膜,核孔复合体解体, 核纤层去装配; 分裂末期:核被膜开始围绕 染色体重新形成。
间期存在,分裂期解体
二、核孔复合体
核孔复合体 (Nuclear pore complex, NPC)
核被膜上由内外两层膜局部融合形成的许多核孔, 核孔是由一组蛋白质(至少50种不同的蛋白质)以 一定方式排布形成的复杂结构,可沟通核质和胞质。
• 亲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内 含的特殊短肽保证了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 合体被转运到细胞核内。 • 这段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序列被命名 为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受体为importin。 • NLS序列可存在于亲核蛋白的不同部位,并且在指 导亲核蛋白完成核输入后并不被切除。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主编
细胞生物学(第4版)
第11章 细胞核与染色质
细胞核概述
真核细胞中,除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和哺乳类成熟的红细胞外,都有细胞核。 在原核细胞中,DNA集中,但无核膜包围,故称拟核(nucleiod)。
原 核 细 胞 的 拟 核 真核细胞大多具细胞核
细胞核特征
• 分布:所有真核细胞(高等植物韧皮部成熟的筛管和哺乳 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 • 数量:通常一个,成熟的筛管和红细胞(0)、肝细胞、 心肌细胞(1-2)、破骨细胞(6~50)、骨骼肌细胞(数百)、 植物毡绒层细胞(2~4)。 • 大小:占总体积的10%,高等动物一般5-10 um,高等植物 5-20 um,低等植物1-4 u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