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哺乳动物细胞有3000~4000个核孔。
• 细胞核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多,反之较少。
核孔复合物
• 1991年,滴漏模型(hour glass model)或鱼笼模型 (fish trap model) • 对纤丝模型改进 • 胞质环 • 核质环 • 辐 • 中央栓
结构模型-fish-trap模型
核孔复合体的功能
• 核孔复合体是核质交换的 双向性亲水通道
–双功能:两种运输方式: 被动扩散和主动运输;
–双向性:介导蛋白质的入 核转运,又介导RNA、 RNP的出核转运。
–核孔复合体物质运输功能 示意图
主动运输特点: (1)需ATP (2)亲核蛋白核定位序列(NLS) (3)有载体介导 载体:NLS特异结合蛋白(NLS-binding proteins,NBPs)
亲核蛋白入核转运与核定位信号
• 亲核蛋白(karyophilic protein) – 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 质 • 核定位信号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 – NLS是存在于亲核蛋白内的一些短的氨基酸序列片段,富含碱性氨 基酸残基,如Lys、Arg,此外还常含有Pro。 – NLS的氨基酸残基片段可以是一段连续的序列(T抗原),也可以 分成两段,两段之间间隔约10个氨基酸残基(核质蛋白)。 – NLS序列可存在于亲核蛋白的不同部位,在指导完成核输入后并不 被切除。 • 核质蛋白(nucleoplasmin)的入核转运 结合:需NLS识别并结合importin; 转运:需GTP水解提供能量
细胞核的结构组成
(1)核膜
(2)染色质
(3)核仁
(4)核骨架
核骨架:在细胞核内,
除了核被膜、核纤层、 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网 架结构体系。
第一节 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
1、核被膜
Nuclear envelope
2、核孔复合体 nuclear pore complex,NPC
一、核被膜是双层膜结构
电镜下,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
The Nuclear Pore
细质丝 中央栓
胞质环 辐
腔内亚单位 环带亚单位 柱状亚单位 核质环 提篮纤丝 终末环 核篮
环带亚单位 腔内亚单位 柱状亚单位
核孔复合体成份的研究
• 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其总相对分子质 量约为1.25×108,推测可能含有100余种不同的 多肽,共1000多个蛋白质分子。 • FC核孔蛋白:(中央栓通道的内壁上,核篮和细 胞质丝)C端域含有多个由富含苯丙氨酸(F)和 甘氨酸(G)的重复序列。限制60*103的大蛋白 分子扩散穿过通道
结构组成: – 外核膜(outer nuclear membrane),附有核
糖体颗粒,常与内质网相通连。 – 内核膜(inner nuclear membrane),有特有 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内核膜的 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 (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 横向:核孔复合体由周边向核孔中心依次可分为环、辐、 栓三种结构亚单位; – 纵向:核孔复合体由核外(胞质面)向核内(核质面)依 次可分为胞质环、辐(+栓)、核质环三种结构亚单位, 形成“三明治”式的结构。 • 胞质环(cytoplasmic ring),外环 • 核质环(nuclear ring),内环;内环向核内伸入一小环, 即核蓝(nuclear basket)。 • 辐(spoke) – 柱状亚单位(column subunit) – 腔内亚单位(luminal subunit) – 环带亚单位(annular subunit) • 中央栓(central plug):transporter
间期细胞核
核包膜囊 染色体
染色单体
分裂前期 核包膜囊融合 有丝分裂末期
膜泡先于染色质结合
二、核孔是物质运输的通道
• 核孔:是内外核膜愈合而形成的小孔。 • 结构复杂,称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 NPC)
• 由至少50种不同的蛋白质(nucleoporin)构成,
称为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NPC),
– 核周隙:宽20~40nm,与内质网腔相通。 – 核纤层:位于内核膜的内表面的纤维网络,可
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及核骨架相连。
The nuclear envelope
作用:
1.保持核的形态: 2.参与染色质和核的组装:
核纤层由核纤肽wenku.baidu.comlamin)
构成,核纤肽一类中间纤
维,分为A、B两型。
在细胞分裂时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间期核中,核纤层提供了染色质(异染色质)在核周边锚 定的位点。
核被膜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有规律地解体与重建 • 新核膜来自旧核膜。 • 核被膜的去组装是非随机的,具有区域特异 性(domain-specific)。 • 以非洲爪蟾卵提取物为基础的非细胞核装配 体系提供了实验模型。 • 核被膜的解体与重建的动态变化受细胞周期 调控因子的调节,调节作用可能与核纤层蛋 白、核孔复合体蛋白的 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修 饰有关。
• lamin 与镶嵌在内膜上 的受体结合; • lamin 、与染色质纤维
结合;
• 整个lamina与核骨架相连 系.
基质纤维 核纤层
哺乳动物细胞
核被膜的功能
–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
• 避免生命活动的彼此干扰 • 保护DNA不受细胞骨架运动所产生的机 械力的损伤
–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前期结束时,核纤层被磷酸化,核膜解体。其中B型核纤
肽与核膜残余小泡结合,A型溶于胞质中。 分裂末期,核纤肽去磷酸化重新组装,介导了核膜的重建。
• 核纤层(lamina) • 由核纤层蛋白(lamin)组成的蛋白质 纤维网络结构
核纤层蛋白:lamin 、、三个亚单位组成 (分子量60~70kd)
• 形状:圆形,胚乳细胞(网状)蝶类丝腺细胞(分支状)。
• 位置:细胞中央 ,成熟植物细胞的边缘。
• 数目 : 通常一个成熟的筛管和红细胞( 0 个)、肝细胞、 心肌细胞 (1-2 个)、破骨细胞 (6~50 个)、骨骼肌细胞 ( 数 百)、植物毡绒层细胞(2~4个)。
功能:
1、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细胞分裂 保持细胞世代之间的连续性; 2、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控制细 胞的活动。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发展历程:
1781年 Trontana发现于鱼类细胞;
1831年,Brown发现于植物。
大小:植物1~4μm,动物10μm。
常以核质比来估算核的大小。正常细胞NP≈0.5 ,分裂期细 胞NP>0.5,衰老细胞NP<0.5。
Vn NP = Vc-Vn
核质比=细胞核的体积(Vn)/细胞质的体积(V) 比较恒定,可作为细胞病变的指标。 核质比大表示核大,核质比小则表示核小。
• 细胞核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多,反之较少。
核孔复合物
• 1991年,滴漏模型(hour glass model)或鱼笼模型 (fish trap model) • 对纤丝模型改进 • 胞质环 • 核质环 • 辐 • 中央栓
结构模型-fish-trap模型
核孔复合体的功能
• 核孔复合体是核质交换的 双向性亲水通道
–双功能:两种运输方式: 被动扩散和主动运输;
–双向性:介导蛋白质的入 核转运,又介导RNA、 RNP的出核转运。
–核孔复合体物质运输功能 示意图
主动运输特点: (1)需ATP (2)亲核蛋白核定位序列(NLS) (3)有载体介导 载体:NLS特异结合蛋白(NLS-binding proteins,NBPs)
亲核蛋白入核转运与核定位信号
• 亲核蛋白(karyophilic protein) – 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 质 • 核定位信号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 – NLS是存在于亲核蛋白内的一些短的氨基酸序列片段,富含碱性氨 基酸残基,如Lys、Arg,此外还常含有Pro。 – NLS的氨基酸残基片段可以是一段连续的序列(T抗原),也可以 分成两段,两段之间间隔约10个氨基酸残基(核质蛋白)。 – NLS序列可存在于亲核蛋白的不同部位,在指导完成核输入后并不 被切除。 • 核质蛋白(nucleoplasmin)的入核转运 结合:需NLS识别并结合importin; 转运:需GTP水解提供能量
细胞核的结构组成
(1)核膜
(2)染色质
(3)核仁
(4)核骨架
核骨架:在细胞核内,
除了核被膜、核纤层、 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网 架结构体系。
第一节 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
1、核被膜
Nuclear envelope
2、核孔复合体 nuclear pore complex,NPC
一、核被膜是双层膜结构
电镜下,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
The Nuclear Pore
细质丝 中央栓
胞质环 辐
腔内亚单位 环带亚单位 柱状亚单位 核质环 提篮纤丝 终末环 核篮
环带亚单位 腔内亚单位 柱状亚单位
核孔复合体成份的研究
• 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其总相对分子质 量约为1.25×108,推测可能含有100余种不同的 多肽,共1000多个蛋白质分子。 • FC核孔蛋白:(中央栓通道的内壁上,核篮和细 胞质丝)C端域含有多个由富含苯丙氨酸(F)和 甘氨酸(G)的重复序列。限制60*103的大蛋白 分子扩散穿过通道
结构组成: – 外核膜(outer nuclear membrane),附有核
糖体颗粒,常与内质网相通连。 – 内核膜(inner nuclear membrane),有特有 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内核膜的 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 (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 横向:核孔复合体由周边向核孔中心依次可分为环、辐、 栓三种结构亚单位; – 纵向:核孔复合体由核外(胞质面)向核内(核质面)依 次可分为胞质环、辐(+栓)、核质环三种结构亚单位, 形成“三明治”式的结构。 • 胞质环(cytoplasmic ring),外环 • 核质环(nuclear ring),内环;内环向核内伸入一小环, 即核蓝(nuclear basket)。 • 辐(spoke) – 柱状亚单位(column subunit) – 腔内亚单位(luminal subunit) – 环带亚单位(annular subunit) • 中央栓(central plug):transporter
间期细胞核
核包膜囊 染色体
染色单体
分裂前期 核包膜囊融合 有丝分裂末期
膜泡先于染色质结合
二、核孔是物质运输的通道
• 核孔:是内外核膜愈合而形成的小孔。 • 结构复杂,称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 NPC)
• 由至少50种不同的蛋白质(nucleoporin)构成,
称为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NPC),
– 核周隙:宽20~40nm,与内质网腔相通。 – 核纤层:位于内核膜的内表面的纤维网络,可
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及核骨架相连。
The nuclear envelope
作用:
1.保持核的形态: 2.参与染色质和核的组装:
核纤层由核纤肽wenku.baidu.comlamin)
构成,核纤肽一类中间纤
维,分为A、B两型。
在细胞分裂时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间期核中,核纤层提供了染色质(异染色质)在核周边锚 定的位点。
核被膜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有规律地解体与重建 • 新核膜来自旧核膜。 • 核被膜的去组装是非随机的,具有区域特异 性(domain-specific)。 • 以非洲爪蟾卵提取物为基础的非细胞核装配 体系提供了实验模型。 • 核被膜的解体与重建的动态变化受细胞周期 调控因子的调节,调节作用可能与核纤层蛋 白、核孔复合体蛋白的 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修 饰有关。
• lamin 与镶嵌在内膜上 的受体结合; • lamin 、与染色质纤维
结合;
• 整个lamina与核骨架相连 系.
基质纤维 核纤层
哺乳动物细胞
核被膜的功能
–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
• 避免生命活动的彼此干扰 • 保护DNA不受细胞骨架运动所产生的机 械力的损伤
–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前期结束时,核纤层被磷酸化,核膜解体。其中B型核纤
肽与核膜残余小泡结合,A型溶于胞质中。 分裂末期,核纤肽去磷酸化重新组装,介导了核膜的重建。
• 核纤层(lamina) • 由核纤层蛋白(lamin)组成的蛋白质 纤维网络结构
核纤层蛋白:lamin 、、三个亚单位组成 (分子量60~70kd)
• 形状:圆形,胚乳细胞(网状)蝶类丝腺细胞(分支状)。
• 位置:细胞中央 ,成熟植物细胞的边缘。
• 数目 : 通常一个成熟的筛管和红细胞( 0 个)、肝细胞、 心肌细胞 (1-2 个)、破骨细胞 (6~50 个)、骨骼肌细胞 ( 数 百)、植物毡绒层细胞(2~4个)。
功能:
1、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细胞分裂 保持细胞世代之间的连续性; 2、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控制细 胞的活动。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发展历程:
1781年 Trontana发现于鱼类细胞;
1831年,Brown发现于植物。
大小:植物1~4μm,动物10μm。
常以核质比来估算核的大小。正常细胞NP≈0.5 ,分裂期细 胞NP>0.5,衰老细胞NP<0.5。
Vn NP = Vc-Vn
核质比=细胞核的体积(Vn)/细胞质的体积(V) 比较恒定,可作为细胞病变的指标。 核质比大表示核大,核质比小则表示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