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细胞核与染色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P = Vn Vc-Vn
核质比=细胞核的体积(Vn)/细胞质的体积(V) 比较恒定,可作为细胞病变的指标。 核质比大表示核大,核质比小则表示核小。
• 形状:圆形,胚乳细胞(网状)蝶类丝腺细胞(分支状)。
• 位置:细胞中央 ,成熟植物细胞的边缘。
• 数目:通常一个成熟的筛管和红细胞(0个)、肝细胞、心肌细胞(1-2个)、 破骨细胞(6~50个)、骨骼肌细胞(数百)、植物毡绒层细胞(2~4个)。
• 新核膜来自旧核膜。
• 核被膜的去组装是非随机的,具有区域特异性 (domain-specific)。
• 以非洲爪蟾卵提取物为基础的非细胞核装配体系提 供了实验模型。
• 核被膜的解体与重建的动态变化受细胞周期调控因 子的调节,调节作用可能与核纤层蛋白、核孔复合 体蛋白的 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修饰有关。
一般哺乳动物细胞有3000~4000个核孔。
• 细胞核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多,反之较少。
核孔复合物
• 1991年,滴漏模型(hour glass model)或鱼笼模型 (fish trap model)
对纤丝模型改进 胞质环 核质环 辐 中央栓
结构模型:fish-trap模型
• 横向:核孔复合体由周边向核孔中心依次可分为环、辐、 栓三种结构亚单位;
• 纵向:核孔复合体由核外(胞质面)向核内(核质面)依 次可分为胞质环、辐(+栓)、核质环三种结构亚单位, 形成“三明治”式的结构。
• 胞质环(cytoplasmic ring),外环 • 核质环(nuclear ring),内环;内环向核内伸入一小环,
即核蓝(nuclear basket)。
• 辐(spoke) • 柱状亚单位(column subunit) • 腔内亚单位(luminal subunit) • 环带亚单位(annular subunit)
主动运输特点: (1)需ATP (2)亲核蛋白核定位序列(NLS) (3)有载体介导 载体:NLS特异结合蛋白(NLSbinding proteins,NBPs)
核孔复合体物质运输功能示意图
亲核蛋白入核转运与核定位信号
• 亲核蛋白(karyophilic protein) 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
定的位点。 前期结束时,核纤层被磷酸化,核膜解体。其中B型核纤
肽与核膜残余小泡结合,A型溶于胞质中。 分裂末期,核纤肽去磷酸化重新组装,介导了核膜的重建。
核纤层(lamina) 由核纤层蛋白(lamin)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络结构
核纤层蛋白:lamin 、、三个亚单位组成(分子量 60~70kd)
细胞生物学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质
( Nuclear and chromatin )
主讲人:崔小娟
发展历程:
1781年 Trontana发现于鱼类细胞; 1831年,Brown发现于植物。 大小:植物1~4μm,动物10μm。
常以核质比来估算核的大小。正常细胞NP≈0.5,分裂期细
胞NP>0.5,衰老细胞NP<0.5。
间期细胞核 染色单体
核包膜囊 染色体
核包膜囊融合
有丝分裂末期
膜泡先与染色质结合
分裂前期
二、核孔是物质运输的通道
• 核孔:是内外核膜愈合而形成的小孔。 • 结构复杂,称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பைடு நூலகம் complex,
NPC) • 由至少50种不同的蛋白质(nucleoporin)构成,称
为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NPC),
功能: 1、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细胞分裂 保持细胞世代之间的连续性; 2、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控制细 胞的活动。
细胞核的结构组成
(1)核膜
(2)染色质
(3)核仁
(4)核骨架
核骨架:在细胞核内,
除了核被膜、核纤层、 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网 架结构体系。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质
0第1一节
核被膜
( Nuclear envelope)
第一节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目录
CONTENTS
一 核被膜 二 核孔复合体 三 核纤层
一、核被膜是双层膜结构
电镜下,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
结构组成:
• 外核膜(outer nuclear membrane),附有核糖 体颗粒,常与内质网相通连。
• 内核膜(inner nuclear membrane),有特有的 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内核膜的内表 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lamin 与镶嵌在内膜上的 受体结合;
lamin 、与染色质纤维结 合;
整个lamina与核骨架相连系.
基质纤维 核纤层
哺乳动物细胞
核被膜的功能:
• 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
避免生命活动的彼此干扰 保护DNA不受细胞骨架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力的损伤
• 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核被膜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有规律地解体与重建
• FC核孔蛋白:(中央栓通道的内壁上,核篮和细 胞质丝)C端域含有多个由富含苯丙氨酸(F)和 甘氨酸(G)的重复序列。限制60*103的大蛋白 分子扩散穿过通道。
核孔复合体的功能:
• 核孔复合体是核质交换的 双向性亲水通道
• 双功能:两种运输方式: 被动扩散和主动运输;
• 双向性:介导蛋白质的入 核转运,又介导RNA、 RNP的出核转运。
• 核周隙:宽20~40nm,与内质网腔相通。 • 核纤层:位于内核膜的内表面的纤维网络,可支
持核膜,并与染色质及核骨架相连。
The nuclear envelope
核纤层作用:
1.保持核的形态; 2.参与染色质和核的组装; 在细胞分裂时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间期核中,核纤层提供了染色质(异染色质)在核周边锚
• 中央栓(central plug):transporter
The Nuclear Pore
细质丝 中央栓
胞质环 辐
腔内亚单位 环带亚单位
柱状亚单位
核质环
提篮纤丝 终末环
核篮
腔内亚单位
环带亚单位 柱状亚单位
核孔复合体成份的研究
• 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其总相对分子质 量约为1.25×108,推测可能含有100余种不同的 多肽,共1000多个蛋白质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