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建筑的美学神韵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与美学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与美学

关 键 词 : 统 民居 , 传 天人 合 一 , 学 , 筑 艺术 美 建 中 图分 类 号 : U 4 . T 2 15 文 献标 识 码 : A
中 国传 统 民居 是 一 种 具 有 悠 久 历 史 的 建 筑 类 型 , 人 们 的生 为 潜 隐 状 态 了。 民居 的 意 义 不 在 于 炫 耀 , 是 提 供 一 种 恬 淡 、 对 而 安
第3 4卷 第 3 0期 20 08年 10月
山 西 建 筑
S HA XI ARCHI TECTURE
Vo . 4 NO 3 ) 13 (
Oc. 2 0 t 08
・ 71 ・
文章 编 号 :0 96 2 {0 8 3 —0 1 2 10 —8 5 2 0 )00 7 . 0
现得 淋 漓 尽 致 。“ 天人 合 一 ” 在 于 实 现 个 人 与 社 会 和 谐 统 一 、 就 个 2 1 自然 之 美 .
体与群体和谐 融洽 的亲和关 系。中国村 落民居在 整体上 以和谐 传统民居不能与山间 、 竹林 、 流水 等 自然环境因素分开 , 正所 取胜 , 间“ 村 阡陌 交 通 ” 邻 里 “ 犬 相 闻 ” 个 体 具 有 成 熟 、 妙 的 谓 “ , 鸡 , 巧 天然 去 雕 饰 ”通 过 层 次 渐 进 的 变 化 、 间 的 灵 活 组 合 与 分 割 , 空 通用 性 , 着 材 料 、 彩 、 有 色 质感 细 部 的精 妙 变化 , 着 青 山碧 水 、 有 绿 及借用 , 因地制 宜, 自然 环境巧妙融合 , 与 结合庭 院绿化 , 创造 出 树黄花的村落环境 , 是这些在居所 的主体——人 的面前都淡化 优雅 的环境 。或依 山傍水 、 但 高低错落 , 映在 自然 山水 的怀抱之 掩 引力则是游憩行为发生的激励 因素 ( 见表 1 。 ) 满活力的城市 ; 当然 , 这个城 市也 必须 承担着多样化 的职能 , 从游 憩的角度分析 , 这个 “ 力城市 ” 魅 必须包 含历 史 的、 文化 的、 健康

非遗中的东方美 学

非遗中的东方美 学

非遗中的东方美学东方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风格,深深影响了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艺术创作。

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东方美学成为了重要的创作主题。

本文将从艺术、建筑和文学三个方面探讨东方美学在非遗传承中的重要性。

东方美学在艺术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中国绘画以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法,注重意境的把握和笔墨的运用。

画家通过表现自然景物的气势和神韵,将观者带入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例如,明代画家文徵明的作品《富春山居图》通过独特的构图和细腻的笔墨,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秩序。

这种东方美学的表现方式,使观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宇宙的奥秘。

在建筑领域,东方美学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中国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例如,古代的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和精致的工艺,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苏州的拙政园和北京的颐和园都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代表作品。

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东方美学对于空间和形式的追求,也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敬畏与尊重。

在文学创作中,东方美学也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中国古代文人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诗词和散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描绘了自然之美和人情之深。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以婉约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和人们的思乡之情。

这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的叙述方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东方美学对于情感表达的独特魅力。

东方美学在非遗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丰富了非遗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增添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情感追求。

通过艺术、建筑和文学的创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东方美学,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从中西古典美学比较看中西古典园林的美学神韵

从中西古典美学比较看中西古典园林的美学神韵
学 ,是 中 国 古 典美 学 中 最 具 民族 特 色 的审 美 范 畴 ,
成 为古 典 美 学 的核 心 范 畴 。 中 国古 典 美学 中 的意 境 较语 言 学 的意 境更 向前 引 申了 一 。意 境 在 巾 国艺 步
・ ・ ・ ・ ・ ・ ・ ・ ・ ・ ・
透 视 来观 察 和 认 识 世 界 的 ,并 由此 固 定 的视 点 作 为依 据 去 表
3 同济 大学 建 筑 系. 内设 计 作 业 . 济 大 学 出版 社 、 室 同
1 98 9
达物 态,这种思维一 直支配和 限制 着几个世 纪 ,直 到印象主
义 ( 别 是 保 尔? 尚 )才 开 始 “ 解 ” 画 面 , 不 再 是 由 观 特 塞 分
( 者 单 位 :5 0 9 广 东 工 业 大 学 艺 术 设 计 学 院 ; 作 10 0
2 0 .) 0 64
纪。在没有把握这 赋予立体 派绘 画生命的灵魂之 前 ,没人可
以理 解今 日的 现 代 建 筑 … … S fe e in i r dGi o gi d
⑤ 根据 戈 麦斯 的说 法 ,19 年 ,才 第一 次有 “ 88 空间 艺
对 室 内设 计 教育 的专 业 知 识 结 构 体 系 和 教 学 系 统 的研 究 不仅 是为 了培养 出优 秀 的 人才 ,而 且 对 完
善 整个 专业 都 具有 深远 的意义 。 正确 理 解 室 内设 计 观 念 的 发展 ,有 利 于 我 们 寻
的 地 方 ,而 这 归属 的选 择 留给 观 察 者 。 … Hos ( 筑教 育 家) ei建 l
简单 的释 义 。 以 求抛 砖 引玉 ,深 得 教 诲 。

Ke wor : a itc c nc p i n y ds t r si o e to

从美学角度欣赏钟塔建筑

从美学角度欣赏钟塔建筑

从美学角度欣赏钟塔建筑
千载,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深受儒、道、释三家文化濡染,而尤为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巨。

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一书中曾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儒学历经汉代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文脉渐进流变,形成了一股波澜壮阔的文化洪流,强有力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孕育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神韵,映射着光辉灿烂的哲学智慧。

彩画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装饰中最为突出的组成部分之一,从古传承至今,作为中国美学古代连接现代的重要一环。

西安钟楼作为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其自身的装饰彩画也尤为夺目。

是中国建筑装饰中的杰出代表。

本文通过从钟楼彩画工艺技法、图案等方面解析,研究钟楼彩画的特征及其意义所指,并解读其中的美学的寓意与传统文化的内涵。

将西安钟楼彩画这种流传百年的中国之美德源起和塑造,如何演变而来,又得到了怎样的传承与发展
做了交代。

这其中无不体现出一种中国独特的底蕴与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思想

我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种延续方式。

古代建筑的建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权力、财力、物力及等级思想,因此建筑物有着很大的差别。

我国古代建筑主要分为四类:宫殿建筑、寺庙建筑、园林建筑、民居建筑。

各类型建筑是一个相对较为独立的体系。

一、布局审美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和布局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古建筑群体是主体建筑建造在中轴线上,左右两边以配殿辅佐,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中庸思想。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建筑,都和人这个主体密不可分。

中国古代哲学以天、地、人为一个宇宙大系统,追求天地人合而为一和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

老子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准则。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仅体现了古人的生活理想,而且从根本上成就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古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二气和金、木、水、火、土衍生出来的,这种思想对古代建筑也有着很深的影响,宫殿、寺院、园林、住宅的选址、方位都受这种观念的影响。

建筑物的选址对应着阴阳五行,而天上的星宿与地面方位是遥相呼应的,有着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的“四象学说”。

我国北方建筑物大部分是坐北朝南。

这是由于受我国北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朝南的建筑居住条件最好,冬暖夏凉。

二、意境之美我国古代建筑体现了集营造技术、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和谐之美。

中国建筑技术与艺术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无论是材料、工艺还是内涵、形式,都明显区别于西方以柱式为主轴的建筑发展模式。

中国的大型建筑群体就像一幅优美的中国画,有着重写意、重传神、重表现的审美追求。

意境美是中国山水画发展成熟之后凸显出来的传统审美要求。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用单体建筑组合建筑群体时,常常使用绿化对建筑物进行烘托。

三、色彩之美我国古代建筑在用色上十分讲究,色彩的使用是有规范的,不可以随意使用。

其一,通过将民俗文化观念与宗教观念相结合,确定色彩。

如,很多寺院的墙面使用红色或者黄色;道教建筑则以白色和黄色居多。

从审美意蕴谈对传统建筑的“修旧如旧”

从审美意蕴谈对传统建筑的“修旧如旧”

分才 能使各 方关系得 到和顺 , 其 意便在 于宣扬 “ 中庸之道 ” 。我 国传 统 建筑 有一个 共同特 征便是特别 注重群 体组合 的美 , 这要通 过和谐 统一 的群体 组合展现 出“ 中和” 之美 。在 中国传统 的组群建筑 中, 虽 然宫殿 、 坛庙 多是 以各种 附属建筑来衬 托主体 建筑 , 但 是这些 主体 建筑在 彰显 自身特色 时 , 还能完 全融入 于群体 的气 势 中。中国传统建 筑无论 在建 筑 主题 还是建筑艺术上都无处不 渗透 着中和之美。 在中 国古 典美学 思想的影 响下 , 人 们在处理 建筑 与 自然环境 的关 系时保持着 亲和 的态度 , 毕竟 喜爱美好 景色 、 热 爱 自然是 人之本性 , 因 此形 成 了建 筑和谐 于 自然 的意识 。不 同于西方 的古典建 筑以石为 本 , 重在 体现人与 自 然 的对 抗之美 ; 中国以土 木建筑为主 , 具有温 和 、 平缓 、 轻捷 、 实用 的特征 , 表现 了一 种人世 的生活气息 , 体现 了建 筑美 与 自然 美 的结合。而 园林 建筑中建筑与 山水 、 花 木的有机组合 , 使得 中国传统 建筑 在更高的层次上体现 了建筑 美与 自然美的相互融合 。 中国传 统建筑还 善于通过 对环境 的设计来创 造气氛 , 从而使 人和
发 展历程 又可 以分 为三个 时期 , 即建 筑体系 的生 长期 ( 秦 汉一 魏 晋南北 朝 时期 ) 、 成 熟期 ( 隋唐 五代一 辽宋 金元 时期 ) 以及渐进 期 ( 明清时期 ) 。 中国古建筑在 封建社会经过长期 的发展 , 逐渐形成 了一 种成熟的 、 独特 的建筑体 系 , 无 论在设计 方法 、 施 工技术等 方面 , 都有 着卓越 的创造 与
非凡的贡献 。 中国建筑 是世界建筑史 中的一大分类 , 它 以木 构建 筑体系为特征 , 在 世 界 上 是 独 一无 二 的 。 2 . 中国传统 建筑的艺术特点 巧妙 的框架式结构是 中国传统建筑在建筑结构 上最主要 的一个 特 征 。这种 独树 一帜 的木结 构建 筑体 系在世 界建筑 体系 中是独 一无 二 的, 也是 中国传统建 筑的绝妙 之处 。中国传统建 筑普遍采用 木材 为主 要 的建 筑材料 , 以木架构 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 并 以砖 瓦辅助 。木架 构的 结构方 式 , 将承重 与围护的作用进行 了明确分工 , 墙壁不承担房屋 的重 量, 而门窗等不受墙壁 承重能力的限制 , 具有 “ 墙倒 屋不塌 ” 的妙处 。这 种木 结构不 仅能减少 地震带来 的危害 , 而且无论 是采伐还 是施工都 比 较方便 , 它还便于适应 不同的气候条件 , 以满 足人们在生活或 生产 上的 不 同要 求。 庭 院式的组群 布局是中国传统建筑在建 筑布局上 的重要 特征。这 样 的布局使得重要建 筑都是以“ 群” 的形 式组成一个 院落 。除了园林以 外, 一般都 是采用均 衡对称 的方式 , 沿 着纵横 两条轴线进 行设计 布局 , 比较 重要 的建筑都 安置在纵 轴线上 , 次要 的建 筑则安 置在它左右 两侧 的横 轴线上 。这种 布局是和 中国封建社 会的宗法和礼教制 度密切相关 的。这种庭 院式 的组群布 局带来 的艺 术效果 , 与西方 建筑相 比有 着独 特 的艺术魅力 。 色彩 的巧妙应 用是 中国传 统建筑 在建筑 外观上 的一个显著 特征 。 色彩作 为中 国古代 建筑 的主要装饰 手段 , 是 由木构建 筑的特 点所决定 的。在木材表 面涂油漆 , 其 目的是 为了防止木料腐蚀 , 由于色彩 的妥 当 分配 , 又使得 建筑更加美观 , 收 到了更好 的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建筑在 色彩 的使用 上受到 了等级制 度 的严 格限制 , 从金 一 红一 绿一 蓝一 青一 黑依 次递 减 。而色彩 的分 配 , 也 是非 常慎重 的 , 只有各 种颜色 之 间相互 映 衬, 才能给人 以极 强的艺术效果 。 3 . 中国传统 建筑的美学意蕴 中国传统建 筑无论 在主题思想 还是审 美意识上 , 始终 以“ 中和 ” 为 核心 。例如 中和殿 , 其“ 中和” 二字是说 , 凡事要做 到不 偏不倚 , 恰 如其

我国古建筑的美学欣赏

我国古建筑的美学欣赏
本 身 为 主要 建 筑 材 料 。
隋唐 两 代 , 国人 建 造 了6 纪世 界 上 最 中 世
大 的都 城— — 长安 。 隋 唐 长 安 城 采 用 中轴 线 对 称 的布 局 , 整 个 城 廓 接 近 正 方 形 。皇 宫 的5 主 殿 , 名 称 个 从 上 看 就 是 中 国古 代 自然 观 的 图解 。 中 的“ 其 太 极 ”“ 仪 ” “ 露 ” 标志 着 自然 结 构 和 自然 、两 、甘
中 国古 建 筑 取 法 于 自然 ,才 具 有 自然 本 身 的 丰 富性 、 多元 性 和 幽 邃性 。
以故 宫 而 论 ,它 的 美 学 特 征表 现 在 空 间 布局 的多 元 性 和 多彩 性 上 。 ‘ 从天安门至坤宁宫 , 中轴 线 上 共 有 6 庭 个
图 1 半 坡 遗 址 房 子
维普资讯
罪 国古建 筇硇 美学 欣 赏
●建筑杂谈口梦 斌 张 展 现 象 ,延 嘉 ” 志 着 自然 对 人 的恩 惠 ,承 香 ” “ 标 “ 则 呼 唤 的是 人 对 自然 的感 谢 和 膜 拜 ( ) 图2 。 西方建筑 的主要 “ 向” “ 直 取 向” 取 是 垂 ,
向 高 伸 展 , 以 巨石 、 泥 、 属 等 沉 重 物 为 且 水 金
传 统 建 筑 艺 术 表 现人 民 大众 的美 学 观点 和高 超 的建 筑 技 艺 ,我 国许 多美 丽 动 人 的古 代 建 筑 都 有 这种 特 点 。 亲 近 自然 、 偎 咱 然 、 材 自然 、 承 自 依 取 传 然 , 中 国古 建筑 的要 道 和 美学 所 在 。 止 到 是 截 商 周 , 国建 筑 ( 括 宫 廷 建 筑 ) 主风 格 仍 中 包 的 是 “ 茨 土 阶 ”体 现 了 中 国人 的 “ 土 ” “ 茅 , 偎 、偎 草” 即亲 近 自然 的情 感 。 高层 建 筑 , 真正 意 义 上 的 “ ”是 汉 代 即 楼 , 以 后 伴 随佛 教建 筑 ( 塔 ) 即 的传 入 之 后 才 有 的

建筑之美 自然神韵

建筑之美  自然神韵

建筑之美自然神韵——读《中国建筑史》有感我一直都非常喜欢建筑,如果让我说中国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珍品,我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建筑!《诗经小雅斯干》中有这样的描述“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君子攸跻。

”其言宫室之制,宫室如跂甚端正,檐角如箭有方棱,又像大鸟展双翼,又像锦鸡正飞腾,君子踏阶可上登。

这篇文章所描绘的建筑物华丽端正,自然舒适。

建筑是时代文化的集大成者,相比于瑰丽柔和的丝绸,建筑多了一份浓厚的时代感;相比于如冰似玉的秘色窑,建筑多了一份亲民的平易感;相比于精巧多彩的古家具,建筑多了一份世代传承的正统性。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沧海桑田时代风采的见证,是天人合一对宇宙自然阴阳太极之道的感悟,是中华千千万一直处在社会底层的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大雁塔、华清池、碑林,无数的建筑物向我展示着中国汉唐文化的厚重与绚丽,然而,现代人的钢筋混凝土已经逐渐的涌入古城,宁静的风景区外,高耸的吊塔和轰隆的机器声随处可见、随处可闻,冰冷与丑陋是我对这些高楼大厦的感觉,这些庞然大物已经失去了建筑最动人之处——和谐,人类属于自然,建筑也应当融入自然,中国的木结构,庭院里的叠山理水,神秘玄学的风水,不正代表着我们对自然的尊敬?可是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在这个人类自负心理不断膨胀的时代,人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与自然和谐这一点,或者说虽然意识到了,可是却并没有行动起来。

这似乎是我无能为力的,但想到中国人自己对中国的文化认知的如此的匮乏,不禁令我无比气愤。

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可是一想到鸟巢,一个勉强只能撑起自己的浪费巨头,央视“大裤衩”,一个完全不符合力学原理与文化氛围的怪胎,国家大剧院,一个把高雅歌舞艺术沉在地底的所谓“舞台”,这些都是外国设计师的“杰作”!他们不懂得中国文化,甚至他们根本不是一个称职的设计师!中国自己的建筑需要中国人自己设计,更加需要博古通今的中国设计师设计,也许这样鸟巢会成为一个奥运会后依旧迸发活力的风景区,也许央视大楼会以巍峨的大国姿态来展览世界,也许国家大剧院会拔地而起重现一种“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的卓绝意境,这些才是真正属于中国的美。

浅谈“神韵说”的美学内涵

浅谈“神韵说”的美学内涵
有味 外之 味 的 艺术 效 果 。 此意 境 虽侧 重 主 体 心 灵和 直 觉 的 自然 流 出 , 学 内 涵丰 富 而 又纯 属 超 功 利 的 艺 美 术 追 求 , 也 因轻 视 社 会 生 活 内容 和 对 思 想 材 料 的把 握 而 难 以建 构起 诗 歌 美 学 的 系统 理 论 框 架 , 能 再 但 只
2 0 1 01 年 2月
Dec201 . 0
文 海 艺 苑
Ll E RA R Y G A L T LE RY
浅谈 “ 神韵说 ” 的美 学 内涵
王 阳 龙
( 苏州大学 文学院 , 江苏 苏州 25 2 ) 1 13
摘 要: 身处清代升平时期的新一代诗人王世祯针对 当时儒 家诗 学复兴所否定的诗歌 审美中心建构之倾
成长的新一代诗人便多 了一些艺术的上审美追求 ,基于前朝 明代前后七子倡言盛唐 , 措意神情和声调 , 推重七 言律诗造成
创作流于肤廓 , 以及公安 , 竞陵派 以宋人 之诗矫七子之 失 , 又 导致 创作上的浅率 , 影响至清初 , 王世祯 欲纠这两面之偏颇 , 就想一方面标举唐音 , 另一方面兼顾宋调 , 并结合 当时在对儒 家诗学 的复兴过程 中出现的否定诗歌艺术 审美 中心 的建构倾
是相通的。 然 , 士祯是在就和“ ” “ ” 显 王 神 和 韵 这两 种 艺 术 特 色
情状 。 除诗 家蜂起 , 诗派林立有逾明时 , 在诗论方面 , 清代也是
流派众多 , 域进一步拓展 , 学观念更 趋成熟和完备 , 歌 疆 诗 诗
或风格的基础上 ,针对借儒家诗教 中言志和功利 的传统来复 兴诗歌的现实提 出“ 神韵说” 这一超功利性 的诗论观的 。就其
首先 ,神 ”的概念在 中国的文化 中是最早出于对原始宗 “ 教的超 自然力量 的崇拜 , 有尊神 , 侍神 , 敬神之说 , 神代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上 古时期人l x 自然 的认识 , ', rl l 从客观意义上讲 , 神是一种不 以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与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与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与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与审美观念。

这些思想和观念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对现代社会的美学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艺术、建筑和文人墨客的角度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与审美观念。

一、艺术中的美学思想与审美观念中国传统艺术注重意境的塑造,追求以简洁的手法表现复杂的内涵。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画。

中国画以墨、线、色为主要表现手法,追求意境的纯净与回味的深远。

传统中国画的绘画对象往往是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通过结合写意和写实的手法,营造出以意境为主导的审美效果。

而这种审美观念也体现在传统书法中,书法追求线条的变化和笔画的曲直,通过线条的神韵来表现内在的美感。

二、建筑中的美学思想与审美观念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观念而闻名于世。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之一是融入自然景色,追求天人合一的美感。

据说,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源于观察大自然,并试图模仿其中的规律和美感。

这种建筑观念在庭院式建筑、园林、寺庙等地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传统建筑还注重对称和协调的美感,追求和谐的布局和比例。

三、文人墨客的美学思想与审美观念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文学的创作者,还是艺术、建筑和哲学等领域的倡导者。

他们通过诗词歌赋、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念。

其中最重要的美学思想是“诗意”和“意境”,即通过文字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来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情感。

文人墨客们追求意境的美感,通过陶冶情操并启迪读者灵感。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与审美观念在艺术、建筑和文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它们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并对现代社会的审美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这些美学思想与审美观念的沉淀和传承,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加强对美学思想与审美观念的研究和传承,以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赏析苏州古典园林花窗形神之美

赏析苏州古典园林花窗形神之美

赏析苏州古典园林花窗形神之美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其独特的花窗形式更是展现了古典园林的神韵之美。

花窗作为古典园林中的重要景观元素,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装饰意义,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寓意内涵令人叹为观止。

本文将对苏州古典园林花窗的形态、寓意和制作工艺进行赏析,以揭示其独特的美学魅力。

苏州古典园林的花窗形态多样,常见的有砖雕花窗、木雕花窗、石雕花窗等。

这些花窗以不同的材料和工艺制作而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艺术表现力。

最具代表性的要属“砖雕花窗”了。

这种花窗常见于园林的亭台楼阁、长廊走廊等建筑物上,其结构精美,雕刻细腻,线条流畅,给人以优美的视觉享受。

木雕花窗也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亮点之一。

木雕花窗常见于园林的斗拱、扇门、廊柱上,其复杂的几何图案和精美的雕刻工艺展现出中国传统木雕的精髓,散发着古典园林独特的韵味。

石雕花窗也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一大特色。

石雕花窗多见于圆形月台、小桥栏杆等地方,其雕工娴熟,造型新颖,给人以古朴典雅之感。

这些花窗形态各异,但都展现了古典园林的神韵之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苏州古典园林花窗不仅在形态上美轮美奂,在寓意上也令人叹为观止。

古代园林设计师常以花窗为载体,通过精美的雕刻和布局,表达园主的情感和理想。

在苏州园林中常见的“莲花花窗”寓意悟道成佛,象征着园主对修身养性的追求和向往。

而“蝙蝠花窗”则是代表吉利和喜庆的象征,寓意着园主对家庭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蟠龙花窗”代表着权力和贵族的象征,寓意着园主的地位和威严。

这些寓意丰富的花窗不仅为古典园林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丰富了人们对园林文化内涵的理解。

古典园林花窗的制作工艺也是其独特美学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古典园林花窗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这些花窗的制作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工艺,经过雕刻、拼接、打磨、上色等多道工序完成。

砖雕花窗通常选用精选的黄砂砖或青砖进行雕刻制作,工艺复杂,需经过数月甚至数年方能完成。

赏析苏州古典园林花窗形神之美

赏析苏州古典园林花窗形神之美

赏析苏州古典园林花窗形神之美【摘要】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其建筑特点与花窗的运用使其独具特色。

花窗作为园林建筑中的重要元素,不仅展现了形式美学,还融合了神韵之美,体现了多样性与传统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花窗展现出独特美学魅力,成为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形神相得益彰,为园林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韵味。

通过赏析苏州古典园林花窗的形神之美,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魅力,还能体验到其中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花窗、形神之美、建筑特点、运用、美学、神韵、多样性、传统文化、艺术韵味1. 引言1.1 介绍苏州古典园林的背景及花窗的意义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被誉为“天下园林之都”。

苏州古典园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历代修缮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精华。

花窗作为园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花窗不仅是园林建筑中的装饰元素,更是承载着主人对自然与生活的向往和表达。

花窗通过精美的雕刻和色彩搭配,将自然景致和人文情怀融为一体,在园林中起到点缀和衬托的作用。

花窗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一大亮点,其独特的形式美学和神韵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花窗的多样性和传统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湛工艺和深厚历史底蕴。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花窗不仅是建筑的一部分,更是展现园林美学的重要载体,为园林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韵味。

2. 正文2.1 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特点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独特韵味和精湛技艺。

这些园林包括了经典的设计元素,如假山、池塘、廊亭、曲桥等,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注重细节和布局的精致,通过错落有致的排列和精美的装饰,营造出一种既有秩序又有灵动的氛围。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结构如亭台楼阁、长廊回廊等,以及精心设计的园林路径和景观点与点线组合,展现了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简析传统建筑美学的发展

简析传统建筑美学的发展

简析传统建筑美学的发展时至今日,中国建筑学已经发展了六七千年有余,形成了风格独特、艺术气息浓厚、建筑技术精湛、布局设置精美等鲜明的特点,使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深深扎根其中。

在当今社会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和应用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学界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把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在当今社会合理地发展应用不单单能够使现在的建筑更加富有美感和艺术气息,也可以使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1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介绍及其特点1.1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介绍美学,一直是哲学研究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话题。

美学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的情感,这是人类心理的一种复杂的感知和反应,而对心理活动和情感感知的讨论至今都难有建树。

什么是美?美感是怎么产生的?这些关于美学的根本性问题至今还在不断的探索中,而人们对于建筑美学的讨论同样仅限于此。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是研究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建筑的观感美学。

1.2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1.2.1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美中国传统建筑受到了各个相应时代背景的影响,各时期的时代哲学背景融入在中国传统建筑当中,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是道家、墨家以及儒家的融合产物。

一方面,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有精确的序列层次美,有严格的秩序,明显的等级划分,这是受到了典型的儒家和墨家思想的影响。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的基础,其反应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利共生的精神特质,是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重要神韵之一。

另一方面,道教思想的融入恰恰缓和了这种过分的规矩和死板。

道教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认为只需要“无为”即可,将建筑充分与其周围环境以及大自然融合为一体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学意境。

这些宗教性美学思想的相互渗透和补充更加完善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给了中国传统建筑宁静致远、气势恢宏、层次分明、耐人寻味的美学风格。

1.2.2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美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对称美尤为突出,这是特有的“中国式建筑美”。

中式美学空间鉴赏

中式美学空间鉴赏

中式美学空间鉴赏随着现代设计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中式美学空间的价值。

中式美学空间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本文将从历史与文化、空间特点、鉴赏技巧、案例分析等方面,带领大家领略中式美学空间的韵味。

一、历史与文化中式美学空间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深受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影响。

在古代,中式美学空间主要体现在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中。

这些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空间层次和意境的营造。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式美学空间逐渐融入了绘画、书法、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空间特点1、对称与平衡中式美学空间追求对称与平衡,这主要体现在建筑的结构和布局上。

例如,故宫的建筑群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营造出庄重、稳定的氛围。

2、节奏与韵律中式美学空间注重节奏与韵律的表现。

这主要体现在建筑的空间层次和细节处理上。

例如,园林中的山水、花草、建筑等元素,通过巧妙的布局,形成富有节奏感的画面。

3、细节处理中式美学空间对细节的处理非常讲究。

无论是雕刻、绘画还是家具陈设,都体现了精湛的工艺水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鉴赏技巧1、观察神韵鉴赏中式美学空间,首先要观察其整体的神韵。

一个优秀的中式美学空间,应该能够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感受细节中式美学空间的魅力往往体现在细节之中。

在鉴赏时,我们要关注每一个细节,如雕刻的图案、绘画的题材、家具的材质等,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

3、联系现代空间在鉴赏中式美学空间时,我们可以将其与现代空间设计联系起来,思考如何借鉴传统元素,打造具有现代感和传统文化底蕴的空间。

四、案例分析1、故宫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建筑群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体现了中式美学空间的对称与平衡特点。

故宫内的雕刻、绘画、家具等细节处理也展现了中式美学空间的精湛工艺和文化内涵。

2、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其空间布局灵活多变,注重意境的营造。

东方建筑风格的独特韵味

东方建筑风格的独特韵味

东方建筑风格的独特韵味一栋栋古老的中国古代建筑,如诗如画的风景名胜,数不尽的佛像寺庙,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所有这些构成了一种韵味无穷的东方建筑风格。

这个风格的诞生与发展的土壤、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

这里是中国,一片独特的土地,蕴含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美学观。

东方建筑风格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石,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古代,中国建筑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美学风格,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实用性的存在,更是人类精神追求的体现。

无论是宏伟的宫殿、庙宇、寺院,还是小巧精致的民居,都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人们生活的缩影,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地理环境上,东方建筑风格得益于中国多样的地形和丰富的气候。

从北方的黄土高原到南方的湿润亚热带地区,从东部的沿海平原到西部的山地峡谷,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的建筑风格。

这些风格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建筑风格。

例如,南方建筑多以轻巧灵动的木结构为主,而北方建筑则更注重砖石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此外,多样的气候条件也影响了建筑的设计和构造,例如南方多雨,建筑多有排水系统;北方寒冷,建筑需要保暖防风。

而当我们把视线转向现代东方建筑,我们会发现这种风格的传承和创新同样令人赞叹。

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的大连现代博物馆,到充满未来感的上海中心大厦,东方建筑风格的魅力依然不减。

这些现代建筑不仅继承了传统建筑的精髓,更在形式和功能上有所创新。

它们以现代的材料和技术,诠释了东方建筑的韵味和美感。

东方建筑风格的独特韵味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样的地理环境和现代的创新精神。

它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这种风格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让他们在欣赏其美轮美奂的建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的来说,东方建筑风格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丰富的美学价值,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神韵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神韵

“ 治 伦理 学 ” 是 伦 理 的 宗 教 化 和 审 美 化 。在 儒 家 政 , 看来 , 建筑 除具 有 实 用 性 的 功 能 外 , 是 “ 人 君顺 更 助 阴阳 明教 化 ” 重 要 手 段 。 王 国维 在《 的 殷周 制 度 考 》 中 曾 称 “ 邑者 , 治与 文 化 之 表 征 也 ” 中 国古 代 都 政 。 的宫殿 、 城 、 庙、 都 坛 陵寝 等 建 筑 , 是 “ ” 个 最 都 礼 这
充 盈 着 丰 富 多 姿 而 又 博 大 精 深 的文 化 哲 理 , 如 罗 正 杰 ・ 克 鲁 登 在 其 《 筑美 学 》 斯 建 中所 言 : 筑 艺 术 和 建
建 筑 美 学 问题 “ 际 上 是一 个 哲 学 问题 ” 实 。因 此 可 以
市 。 成 为 中 国古 代 都 城 建 筑 的 基 本 模 式 , ” 明清 的北
具 崇 拜 等 多 种 社 会 功 能 , 是 时 代 特 征 的 综 合 反 既
映 , 是 民 族 文 化 品 格 的 集 中 体 现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 又
结 合 在 一 起 , 筑 伦 理 化 了 , 理 也 建 筑 化 了 。例 建 伦 如 , 儒 学 规 范 角 度 来 看 , 国 古 代 都 城 建 筑 尤 为 从 中
悠悠千载 , 国传统建筑文化 , 受 儒、 、 、 中 深 道 释
三 家 文 化 濡 染 , 尤 以 孔 子 为 代 表 的 儒 家 文 化 为 而
维普资讯
20 0 2年 7月
东 南大 学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版 ) 哲
J u n l f o t e s U ie st ( i s p ya d So il in e) o ra o S uh a t nv ri Phl o h n ca e c y o Sc

中式古建筑美学

中式古建筑美学

中式古建筑美学中式古建筑美学在现在很少有人懂得欣赏,不得不说被快餐文化所影响,都静不下心来阅读更好的美。

下面就中式古建筑美学和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中国的传统建筑是一幅“画”,以围墙作画框,主要的欣赏对象则是围墙内的空间。

欣赏方式不是静态的“可望”,而是在动态的“可游”画面之中,步移景换,情随境迁,玩味各种“画”的神韵。

中国传统院落虚实相生:或外实内虚,或内实外虚,或自由布局,势态流通。

这三种基本型又可以不同方法和规模相结合,或严整的全局中渗透着自由局部或自由的格局中存在着严整的片断,组成丰富多样的群体。

中国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是“软和谐”,表现出内向、收敛的性格。

所以尽管在围墙内部各建筑势态万千,院外却趋于平静,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尽现图画中泼墨挥毫的境界。

中国园林的气质是绘画性的,既强调抒发情趣,中得心源,同时也注意状物写景。

曲折的池岸、弯曲的小径,用石头堆成的峰、峦、涧、谷,无不自由随心。

然而它并非纯粹摹仿,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因此,一句话:“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建筑完成的是铺开成面的“群”,具有体积感的单体,不是独立自在之物,只是作为群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

这就使得它的个性很弱,共性的因素则是基本原则,例如平面围绕院落的布局等,均表明了共同的生活方式、理想、宇宙观和审美习惯等。

“群”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灵魂。

以笔者故乡浙江东阳的卢宅为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江南古民居建筑群。

卢宅中任何一个建筑单体一旦离开了这个“群”,它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根据。

也就是说,没有单体组成的“群”,也就没有现在意义上的卢宅。

同理,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中才能存在;留园只有在苏州园林中才别有情趣。

中国传统建筑单体的内部空间不发达,它所产生的美主要存在于室内外空间的变化之中。

就建筑单体而言,它是外部空间,但就围墙所封闭的整个建筑群而言,它又是内部空间,因而呈现出一种亦内亦外的模糊感。

中国园林建筑之美读后感

中国园林建筑之美读后感

中国园林建筑之美读后感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是古典园林式一颗闪耀着东方神韵的明珠,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在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园林艺术中颇享盛名,并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这篇文章才知道原来园林是经过千百年来,前人的汗水与智慧的结晶遗留下来最宝贵的财富,他像一幅山水画一样呈现在世人面前,九曲回转重峦叠嶂的假山画廊一样一样的铺面而来,而建筑就像镶嵌在画的的宝石,珍珠。

其中的假山,也讲究“做假为真,以假乱真”呈现给大家。

踏上幽深静谧的走廊上仿佛可以听到古人在雨打芭蕉树下伫立在窗前低吟的读书声。

而建筑就是可以在园林里生活,修养身心,驻足停
留观花红叶绿的地方。

浅谈中国式美学的影响作文

浅谈中国式美学的影响作文

浅谈中国式美学的影响作文咱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国式美学,那影响可真是无处不在,就像空气一样,你可能平时没太在意,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咱生活的方方面面。

先说说咱中国的建筑吧。

那四合院儿,从布局上就透着一股中国式美学的韵味。

四合院儿一般都是方方正正的,讲究对称美。

中间一个小院儿,四面房子围起来,就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充满了团圆和谐的感觉。

这对称的布局啊,看着就舒服,给人一种规规矩矩、稳稳当当的感觉。

不像有些国外的建筑,奇形怪状的,咱中国式美学里的建筑讲究的是与自然的融合。

你看那些古寺庙,大多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寺庙的飞檐斗拱,就像是从山林里长出来的一样,和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

这种建筑美学影响可大了去了,现在好多人盖房子或者装修房子的时候,也都喜欢融入一些中式元素,像中式的门窗花纹啊,屏风隔断啥的,就是为了沾沾这传统美学的光,让自己住的地方更有文化气息。

再说说咱中国的绘画。

中国画那可不得了,水墨画那黑白之间就有万千气象。

中国式美学在绘画里体现的就是一种意境。

画家们不追求把东西画得和真的一模一样,而是要画出那种神韵。

比如说画一座山,几笔勾勒出来,你就能感觉到山的雄伟或者秀丽。

而且中国画讲究留白,这留白可太妙了。

画面上那空白的地方啊,就像是给咱的想象力留下了一个大舞台。

看画的人就可以在这留白处自己去想象,可能是一片云雾,也可能是一条大河。

这种绘画美学影响到了好多现代的设计呢。

你看那些时尚的服装设计,有些就会借鉴中国画的图案和意境,一件衣服上有几笔水墨山水的图案,瞬间就高大上了起来,充满了东方韵味。

还有咱中国的文学作品,那里面也满满都是中国式美学。

古诗词里,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简单几个字,那画面感就出来了。

中国式美学在文学里讲究用词的精炼,用最少的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和最宏大的景象。

而且咱中国文学里的那种含蓄美也很有特色。

像爱情故事,往往不会像西方文学那样直白地表达爱意,而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神韵摘要:中国传统建筑从产生之日开始,就具有功能性和政治伦理象征性。

中国古代建筑师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美学思想,使墨家、道家和儒家文化在建筑上巧妙融合。

本文通过研究这种独特的中国建筑哲学文化在传统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并从伦理等观点系统、全面的深入探讨传统建筑美学对国人心理、习俗和风尚的深深影响,从而凸显出中国传统建筑重生知礼的现世精神与东方建筑魅力。

并且研究对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中模式化、盲目化的弊端提出启示,当代的建筑美学回归无疑也为当代中国建筑提供着思路和启迪。

关键词:传统美学;伦理;天人合一;中庸;礼乐中国建筑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自先秦到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作为建筑文化深深的影响着国人的心理、习俗和风尚,更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作为中国艺术、文化、思想的物质载体,中国传统建筑在古老而悠远的东方大地上,以其规划严整的伦理秩序、天人合一的时空观念、重生知礼的现世精神而迥异于西方,墨家、道家和儒家美学观铸就了独具品格的传统建筑美学神韵。

一、伦理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传统建筑是一部土木写就的“政治伦理学”,是伦理的宗教化和审美化。

在儒家看来,建筑除具有实用性的功能之外,更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的重要手段。

孔子以他超人的睿智,创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伦理规范,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型质与布局。

中国古代的宫殿、都城、坛庙、陵寝等建筑,都是“礼”这个最基本的伦理规范的外化物态,建筑与伦理强有力的结合在一起,建筑伦理化了,伦理也建筑化了。

明堂、辟雍、坛庙、宗祠等礼制性建筑,是古代帝王所建造的最隆重、最宏大、最高级的建筑物,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地表现古代人民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方面的创造力,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建筑文化的最高水平。

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的布局除了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或特色功能要求外,一般都有共同的组合原则,那就是以主体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有显著的中轴线序列,大到明清的北京故宫,小到中国传统的民居四合院,在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中国传统建筑的神韵大放异彩。

明清的北京故宫遵守儒学规范的都城礼制,其平面布局,自南向北依次为正阳门、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鼓楼,形成一个强烈的中轴序列,这种井然有序、主次分明的建筑排列,正是礼制等级分明的产物。

再如四合院住宅,建筑面向院子布置,正房在中轴线上,两侧厢房相对而立,严格区别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自有天地。

二、“天人合一”中国自古以来有崇尚自然,喜爱自然的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占有极大的优势,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于天地同流”,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亲近自然、开发自然。

在师法自然的原则指导下,历代的造园家们以神州大地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为本源,创造了无数园林范例,形成以山水为景观骨干的造园风格,这种园林以表现自然景观为目标,排斥规则、对称,力避人力造作气氛,在根本上和轴线对称、几何图形、分行列队、显示人力量的欧洲园林大相径庭。

山水风景园和山水诗、山水散文、山水画是在共同的观念形态根基上开出的四朵奇葩,它们之间相互资借影响,交流融会。

造园家也多属能文善画之士,诗、文、画、园的相互交融,使造园艺术得以升华,在意境的丰富,格调的高雅、手法的多样、理论的充实多方面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从设计营构来说,园林建筑是一种处理空间的艺术,,通常借用门、墙、楼、阁、亭、台、池、榭、轩、廊、桥等小的空间结构与山石、林木、花草、流水等自然景物错综结合而构成有对比、有节奏的风景画面,使人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园内的景色和园深的变化,给人一种悠然自得、回味无穷的审美感受。

因此,中国园林建筑的美学神韵,也正在于它所营造出的那种审美意境,意境美的产生在于情景交融。

将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作以比较,西方园林建筑突出的是人工之美、技术之美,平面的、立体的几何式图形触目可见,一切景物建构,无不体现方中矩、圆中规的精确的数的关系。

中国的园林建筑追求的不是几何式的规整性,而是自由性,将人融入大自然的切身环境之中,是具象化的自然风韵之美。

三、中庸“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之意“,“中庸”即适用而经久不渝。

这一点实际是与“恒久意识”相通的,进而演绎为不偏不倚、允当适度之意。

在人格思想上并不注重强烈的自我表现,而是追求执两端而用中的温顺谦和的君子之风。

所谓“君子讷讷于言”。

施之于建筑,则表现为不求外显而求内涵的特点。

可以认为,君子之建筑亦是“讷之于言”的。

中国建筑往往把精华和高潮放到最里面,放到最后面,而前面则只是朴质的墙。

庭院深深深几许,精彩之处全在这一层层的化解之中。

农耕文化内向型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古建必然要选择这种重感悟、重内涵的建筑布局方式。

中华民族以农业社会形态经历了氏族制度解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族血缘纽带解体的不充分决定了后世大量地保留了由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特征。

主要由血缘家族组合而成的农业乡村最终形成了中国千年不衰的宗法制度。

注重血脉相承的纯正性以及长幼尊卑的秩序伦常,成为维系宗法制度的必不可分的东西。

“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成为一种沿袭久远的传统观念。

在中国,宗法制度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的双重功能。

虽然历经动乱,社会经济形态、国家政权形式多有变迁,但构成中国社会基础的始终是由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法性组织——家族。

“家”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是一致的,国是大的家,家是小的国,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

在这样一种社会特征之下,一切思考便均是由“家”开始的。

家,是社会思考的基本单位。

这一点,在建筑上有着深刻的反映。

以家为起点的特征,导致中国古代建筑以“住宅”为发展原型的特征。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明显的特点表明一切建筑形制均是由住宅发展而来,一切均以住宅概念为原型。

西方的教堂不宜作为住宅,中国的住宅却可以改作佛寺,官衙是官员的住宅,佛寺是佛的住宅,皇宫是皇帝的住宅,至于商店也是“前店后居”、是商人的住宅。

总之,似乎没有一种类型的房屋是完全和居住无关的,而且,任何一类建筑似乎都是由住宅发展而来的。

在古代,住宅和房屋之间的含义是没有分别的。

最早的时候称为“宫室”,后来叫作“居处”。

居处就是生活起居,以至于包括一切户内工作的地方。

在这个总概念之下,似乎无须再作什么房屋种类的详细划分。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建筑体系是一套深受农耕意识影响、与宗法社会相谐调的体系,它在设计意念上是以“家”为思维起点,以住宅为原型而不断衍生的产物。

四、礼乐有人说“中国文化是礼乐文化”,这肯定有它的道理,因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礼乐为基本框架的。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乐统同,礼辨异”。

我国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是和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密切关联的。

在商周时代,不管是我国的中原、西北还是江南,人们的精神理念都是由鬼神观念占据,正常的人性被紧紧地束缚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最为激烈的变革阶段,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创、创造成为了主流,百家争鸣,诸候蜂起。

其中所贯穿的一个核心思想,便是我们所说的理性主义,它承前启后,在摆脱了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传统观念的同时,又奠定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单单从思想、文艺领域来说,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

“儒家把传统礼制归结和建立在亲子之爱这种普遍而又日常的心理基础和原则之上,把一种本来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利益制度予以实践理性的心理学解释,从而也就把原来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改变而为主动性的内在欲求,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

而道家,避弃现世,但却不否定生命,追求个体的绝对自由,在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上充满了感情的色彩,因而,它以补充、加深儒家文化而与儒家文化共存,形成了历史上的“儒道互补”的文化现象。

以上这些观点的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才促成了秦从某种严格的礼的秩序出发来进行建筑布局,即使是秦代开始的园林建筑也始终没有太多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百代皆沿秦制度”,一切都遵循着秦的建筑规范。

显然,理性贯穿了中华民族建筑的始终,决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建筑的发展。

五、结语在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是持着与大自然对立的态度,用建筑去控制自然环境;相反,乃是持着亲和的态度,从而形成了建筑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态度。

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意识,更自觉更深刻地体现在园林建筑中。

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建筑个体与群体组合的风水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重在建筑群的整体布局,鲜明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个性所在。

它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时刻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发展。

以上仅仅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空间、平面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建筑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这虽不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全部特点,但涉及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结构、文化等多方面。

可以说,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到精神,事物巨细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建筑独有的个性。

它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时刻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发展。

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1.《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年11月版2.(明)计成,园冶3.李泽厚.美的历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4.王振复.中国建筑的文化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5.(德)黑格尔美学【美】第三卷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6.萧默.从中西比较见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性格.【M】新建筑【M】1984年第一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