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第1学期《心理学》课平时作业

合集下载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心理学第1次平时作业(第1—3章)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 2.B 3.D 4.A 5.C 6.D 7.A 8.C 9.A 10.B1.以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作为研究对象的是( )。

A .生理心理学B .实验心理学C .发展心理学D .人格心理学2.精神分析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 .艾利斯B .弗洛伊德C .马斯洛和罗杰斯D .斯金纳3.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B .访谈法C .测验法D .实验法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 )现象。

A .适应B .对比C .后象D .感受性5.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其依据的标准是( )。

A .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 .在知觉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感觉器官C .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D .知觉是否有目的、有计划6.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 )。

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理解性7.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 )。

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理解性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

A .指向和选择B .集中和紧张C .指向和集中D .集中9.“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C.不可能的 D.以上一个也不是10.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的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24 分)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是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揭示事物的意义、作用和规律,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3.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者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和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与记录,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

实用心理学平时作业

实用心理学平时作业

心理学平时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1.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与看法。

A情绪情感B性格C个性倾向性D需要2.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是,观察法。

A不使用仪器B效果不好C不用分组D不进行条件控制3.心灵的原子是圆球形的,特别光滑,可以随意滚动,因此灵魂是能动的。

这是的观点。

A 柏拉图B阿奎那C德谟克利特D亚里士多德4.主张心理学应该和哲学、生理学区分开,用特殊的方法来研究自己的特定对象,并且第一个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A赫尔巴特B冯特C华生D亚里士多德5.被美国的卡特尔誉为心理学的“独立宣言书”的著作是。

A《生理心理学纲要》B《心理学教科书》C《经验心理学》D《脑的反射》6.2至7岁,儿童脑重达1250克,相当于成人的,这个时期儿童头脑中储存了各种事物的表象,掌握了许多前科学概念,儿童的想象力突出,具有形象思维的能力。

A1/2 B8/10 C1/5 D9/107.同一部作品,人们欣赏后评价可能是不同的,这反映了心理活动的。

A主观性B复杂性C社会性D个别性8.神经冲动传播的电变化过程中,受刺激部位发生离子通透性的改变,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启,允许钠离子内流,导致膜电位减小,钠离子进一步加速内流,膜内局部由负变正,膜电位差消失。

这种使极化状态改变乃至消失的过程称为“”。

A去极化B复极化C反极化D超级化9.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弥散到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升高,加强了膜的极化(称为超极化),产生对抗兴奋的电位变化,显示出抑制效应,这就是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A甘氨酸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5-羟色胺10.的主要机能是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躯体肌肉的运动,保证随意及不随意动作的实现。

A大脑B中脑C小脑D间脑11.在睁眼、视物、听突然的音响或进行心算以及作任何有目的的活动时会出现,以额叶最为明显。

Aβ波B a波Cθ波Dδ波12.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再以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条件反射的强度逐渐减弱以致消失,这种内抑制叫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含答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含答案)

ID号姓名考室座号成绩说明:①请将本作业题目用A4纸打印出来,并用手工书写完成(答案用打印、复印的,作业成绩以0分计);②请在现场集中考试结束后,将本作业随同考卷一并提交;③课程的作业成绩与考试成绩均要取得60分以上,该课程的综合成绩方能取得合格。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我们的情感状态和心智状态,也就是我们的所感所思。

心理健康也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问题或没有心理病。

一个心智健康的人不会随意夸大也不会任意低估自己的能力,他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2、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人事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3、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等)。

4、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言语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

受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时下意识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觉的。

5.健康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6.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的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的动力。

7.气质气质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8.咨询心理咨询室借助于一中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就咨询对象的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

二、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36分)(×)1、心理健康的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量化资料,比较客观,便于分析比较,操作简便易行,统计结果一目了然,也是最科学的。

(×)3、小学生心理咨询就是在咨询过程中告诉小学生如何去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平时作业(一)心理学及答案

平时作业(一)心理学及答案

平时作业(一)心理学及答案《心理学》平时作业(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看,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个方面,或三个子系统。

3.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的那些心理活动,通常称之为心理过程。

4.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产生一定的需要和动机,拟定目的和计划去行动,人们的这种活动叫做意志行为。

5.个性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心理特点。

6.人们在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差异,心理学上统称为个性。

7.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这类心理现象,我们称之为心理状态。

8.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点有机地、综合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个性心理。

9.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

10.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1.人脑是人体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位于脑的顶部的大脑,更是心理的高级神经中枢。

12.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13.“狼孩”事件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对于人生存环境的依存性。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C 。

A.公元前四世纪B.十八世纪C.十九世纪D.二十世纪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D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布伦塔诺D.冯特3.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 B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4.行为主义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C 。

A.冯特B.弗洛伊德C.华生D.马斯洛5.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D 。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1次平时作业(第1—3章)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1次平时作业(第1—3章)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1次平时作业(第1—3章)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以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作为研究对象的是(C )。

A.生理心理学 B.实验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 D.人格心理学2.精神分析理论是由( B )提出来的。

A.艾利斯 B.弗洛伊德C.马斯洛和罗杰斯 D.斯金纳3.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D )。

A.观察法 B.访谈法C.测验法 D.实验法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 A )现象。

A.适应 B.对比C.后象 D.感受性5.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其依据的标准是( C )。

A.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在知觉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感觉器官C.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 D.知觉是否有目的、有计划6.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 D )。

A.选择性 B.整体性C.恒常性 D.理解性7.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 A )。

A.选择性 B.整体性C.恒常性 D.理解性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C )。

A.指向和选择 B.集中和紧张C.指向和集中 D.集中9.“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 A )。

A .有条件的B .无条件的C .不可能的D .以上一个也不是10.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 B )的干扰。

A .随意注意B .不随意注意C .随意后注意D .注意的动摇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24 分)1.心理学P32.认知过程P43.观察法 P154.差别感受性P265.感觉适应P27 6.知觉的恒常性P377.注意的转移P638.随意注意 P64三、简答题(每小题 7分,共28分) (一)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解答要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人类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认知过程与学习:认知过程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 ,揭示事物的意义、作用和规律,使人获得知识的过程。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心理学平时作业(1)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意识:是人们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目的的、有组织的反映。

意识就是心理,是人自觉的、有目的的高级心理部分。

3、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4、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二、选择题1、下面哪位学者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D )A魏太默 B冯特 C马斯洛 D斯金纳2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谁?(A )A弗洛伊德 B铁钦纳 C苛勒 D杜威3哪一个学派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D )A精神分析心理学 B格式塔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人本主义心理学4希尔加德所说的"隐蔽的观察者"是指什么?( A)A当时难以察觉的意识经验 B无意识 C前意识 D接受暗示后所经历的意识活动5下面哪一种是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 B)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B吸毒后的精神恍惚 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D白日梦状态6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 A)属性的反映A个别 B正体 C外部 D本质7与感觉相比,知觉具有较明显的(D )A被动性 B简单反射性 C具体形象性 D概括性8每个概念都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什么?(B )A例证 B外延 C名称 D属性9创造性思维大体都经历四个阶段,其中哪一个阶段也被称为灵感期?(D )A准备期 B酝酿期 C验证期 D豁朗期10下面的几个智力测验中,哪一个是团体智力测验?( C)A比内-西蒙智力测验 B韦克斯勒 C瑞文标准智力量表 D斯坦福-比内测验11最常见的两种常模表示法是百分位系统和标准分数系统。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4次平时作业(第12—15章)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4次平时作业(第12—15章)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4次平时作业(第12—15章)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人生的某一时期,因缺少引发某一心理特征或行为的环境,而致使这一心理或行为永远不能产生,这个时期称为行为的( D )。

A.印刻B.最近发展区C.敏感期D.关键期2.下列属于成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 D )。

A.适应现实生活B.自尊、自爱、奋发向上C.乐于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D.仍像幼儿那样天真幼稚3.按照皮亚杰的观点,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处于( B )。

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感知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第三阶段是( B )。

A.以服从与惩罚为定向B.以“好孩子”为定向C.以法律和秩序为定向D.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5.心理动力理论是由( B )创建的。

A.艾森克B.弗洛伊德C.麦独孤D.拉扎洛斯6.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最有代表性的疗法是( C )。

A.理性情绪疗法B.代币法C.来访者中心疗法D.阻抗7.行为主义疗法有(ABC )等方法。

A.放松疗法B.释梦C.系统脱敏法D.厌恶疗法8.下面哪种疾病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 D )A.焦虑症B.强迫症C.人格障碍D.疑病症9. ( A )被称为精神病中的“感冒”。

A.抑郁症B.焦虑症C.恐惧症D.强迫症10.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主要有( ABCDE )。

A.性格B.能力C.职业兴趣D.职业价值观E.环境因素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4 分)1.心理健康:P2662.工作倦怠:P2663.人格障碍:P2634.心理治疗:P2755.心理发展:P2936.生涯辅导:P334三、简答题(每小题 7分,共42分)(一) 举例说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P253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1.生物学因素:先天遗传影响个体的心理状况。

有些个体先天遗传获得某种致病基因或者对某些环境刺激易感,导致这些个体比其他人更易受到环境影响。

心理学平时作业

心理学平时作业

心理学平时作业心理学平时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1.是指对于已经储存的信息提取速度的快慢和运用的灵活性。

记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如果不能够将已经获得的信息及时的提取出来,那么他的知识经验再丰富,也没有什么用处。

A 瞬时记忆 B记忆的准确性 C记忆的敏捷性 D记忆的准备性2.对于自己所使用的手机的表象就是。

A个别表象 B单一表象 C复合表象 D再造想象3.我们头脑中肯定还会有一个手表的表象,这个表象是从许多不同的手表的表象中抽象出来的,包括自己在不同时期使用过的手表,也包括曾经见过的、别人使用过的手表。

这个表象属于。

A个别表象 B一般表象 C复合表象 D再造想象4.我们打一个不熟悉的电话,对着号码拨号,打完了电话,号码也就忘了。

这属于。

A瞬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感觉登记5.人的遗忘现象的出现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这个规律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一句话: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速度是。

A难以把握的 B先慢后快 C时快时慢 D先快后慢6.提起马克思想起恩格斯、列宁,这属于。

A接近回忆 B相似回忆 C对比回忆 D关系回忆7.物理学家可以在暗室内根据溴化银底片的感光变化来推知不可见光的存在;医生可以根据体温、验血结果和心电图做出对疾病的诊断。

这都说明了。

A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B思维的间接性特征C要进行分析,就要有进行分析的依据D思维的概括性特征8.理论工作者依据许多现成的资料分析归纳出一种结论;学生根据一定的命题、定理的知识以求得最佳的答案等,都属于运用的过程。

A分析思维 B辐合思维 C动作思维 D发散思维9.我们可以将人的生理系统分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等;把人的心理过程分解为知、情、意;把几何图形分解为点、线、面、角、体等,这些都是。

A辐合思维 B分析过程 C综合过程 D发散思维10.所谓,指在人脑中将同类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心智操作。

A抽象 B分析 C变式 D辐合思维11.所谓是在头脑中把抽象、概括出来的概念、原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的心智操作。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4次平时作业(第12—15章)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4次平时作业(第12—15章)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4次平时作业(第12—15章)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人生的某一时期,因缺少引发某一心理特征或行为的环境,而致使这一心理或行为永远不能产生,这个时期称为行为的( D )。

A.印刻B.最近发展区C.敏感期D.关键期2.下列属于成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 D )。

A.适应现实生活B.自尊、自爱、奋发向上C.乐于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D.仍像幼儿那样天真幼稚3.按照皮亚杰的观点,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处于( B )。

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感知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第三阶段是( B )。

A.以服从与惩罚为定向B.以“好孩子”为定向C.以法律和秩序为定向D.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5.心理动力理论是由( B )创建的。

A.艾森克B.弗洛伊德C.麦独孤D.拉扎洛斯6.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最有代表性的疗法是( C )。

A.理性情绪疗法B.代币法C.来访者中心疗法D.阻抗7.行为主义疗法有(ABC )等方法。

A.放松疗法B.释梦C.系统脱敏法D.厌恶疗法8.下面哪种疾病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 D )A.焦虑症B.强迫症C.人格障碍D.疑病症9. ( A )被称为精神病中的“感冒”。

A.抑郁症B.焦虑症C.恐惧症D.强迫症10.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主要有( ABCDE )。

A.性格B.能力C.职业兴趣D.职业价值观E.环境因素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4 分)1.心理健康:P2662.工作倦怠:P2663.人格障碍:P2634.心理治疗:P2755.心理发展:P2936.生涯辅导:P334三、简答题(每小题 7分,共42分)(一) 举例说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P253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1.生物学因素:先天遗传影响个体的心理状况。

有些个体先天遗传获得某种致病基因或者对某些环境刺激易感,导致这些个体比其他人更易受到环境影响。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作业11.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称之为()。

A.调查法B.个案法C.观察法D.测量法参考答案:C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oA.1789 年B.1897 年C.1879 年D.1987 年参考答案:C3.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范围B.注意稳定性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参考答案:D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学生推门而入引起大家注意是()。

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参考答案:A5.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何种知觉特性的表现()o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参考答案:A6.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感受性,动物没有感受性。

()A.对B.错参考答案:B7.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A.对8.错参考答案:B8.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A.对8.错参考答案:A9.意识没有局限性。

()A.对B.错参考答案:B10.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A.对B错参考答案:A11.注意(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12.知觉(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13.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参考答案:(1)描述和测量。

(2)解释和说明。

(3)预测和控制。

14.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

参考答案:(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15.试述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

参考答案:(1)临近原则。

平时作业(三)心理学及答案

平时作业(三)心理学及答案

《心理学》平时作业(三)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

2.“四因素论”将品德的心理成分划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

3.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

4.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划分为权威性阶段可逆性阶段、自我中心阶段、公正阶段等四个阶段。

5.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强调整体观,注重人类的学习内部心理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内部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或图式的建构的建构。

6.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S-R 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他们把动机看作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

7.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主要有: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和气氛、合理安排教材与教学内容、强调新旧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联系、加强基本原理的教学、创设利于迁移的学习情境以及注意对学生的评价等。

8.课堂管理的各要素是一个统一有机体,其管理主体是教师,管理环境是课堂,管理客体是各种人际关系,管理目标是实现预定教学目标。

9.广义上的教学过程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狭义的教学,二是评价,三是管理。

10. 迁移性的增强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d 。

A.道德观点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D.道德认识2.社会学习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 c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班杜拉D.杜威3.小学生在回答“什么是讲道德”这一问题时,只能答“不打架不骂人”等而不能作出概括的回答,这种道德概念称为 a 。

A.具体的道德概念B.知识性的道德概念C.内化了的道德概念D.复杂的道德概念4.学生以高度的成功率完成学业任务所花的时间是 dA.分配时间B.教学时间C.投入时间D.学业学习时间5.有些教师甚至在黑板上板书时都知道谁在做小动作,仿佛长有一双后眼睛似的,这体现了有效管理者的特性。

实用心理学平时作业

实用心理学平时作业

心理学平时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1.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与看法。

A情绪情感B性格C个性倾向性D需要2.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是,观察法。

A不使用仪器B效果不好C不用分组D不进行条件控制3.心灵的原子是圆球形的,特别光滑,可以随意滚动,因此灵魂是能动的。

这是的观点。

A 柏拉图B阿奎那C德谟克利特D亚里士多德4.主张心理学应该和哲学、生理学区分开,用特殊的方法来研究自己的特定对象,并且第一个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A赫尔巴特B冯特C华生D亚里士多德5.被美国的卡特尔誉为心理学的“独立宣言书”的著作是。

A《生理心理学纲要》B《心理学教科书》C《经验心理学》D《脑的反射》6.2至7岁,儿童脑重达1250克,相当于成人的,这个时期儿童头脑中储存了各种事物的表象,掌握了许多前科学概念,儿童的想象力突出,具有形象思维的能力。

A1/2 B8/10 C1/5 D9/107.同一部作品,人们欣赏后评价可能是不同的,这反映了心理活动的。

A主观性B复杂性C社会性D个别性8.神经冲动传播的电变化过程中,受刺激部位发生离子通透性的改变,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启,允许钠离子内流,导致膜电位减小,钠离子进一步加速内流,膜内局部由负变正,膜电位差消失。

这种使极化状态改变乃至消失的过程称为“”。

A去极化B复极化C反极化D超级化9.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弥散到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升高,加强了膜的极化(称为超极化),产生对抗兴奋的电位变化,显示出抑制效应,这就是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A甘氨酸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5-羟色胺10.的主要机能是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躯体肌肉的运动,保证随意及不随意动作的实现。

A大脑B中脑C小脑D间脑11.在睁眼、视物、听突然的音响或进行心算以及作任何有目的的活动时会出现,以额叶最为明显。

Aβ波B a波Cθ波Dδ波12.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再以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条件反射的强度逐渐减弱以致消失,这种内抑制叫做。

《心理学》平时作业1234

《心理学》平时作业1234

《心理学》平时作业1234 [2012春]2012年4月教学科转自省电大在线学习平台注意事项:请各位学员按作业次序,将作业答案(标明题号)写在“湖州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考核专用纸”上,注明班级、学号、姓名、课程名称。

适用班级:11秋学前专科《心理学》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意识和无意识2.实验法3.测验法4.条件反射5.感觉后像6.感受性7.记忆8.表象9.内隐记忆10.遗忘二、填空1. 和是心理科学的两大支柱。

2.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和。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独立。

4.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认为行为只是的简单模式。

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修正了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提出了。

5.根据人脑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 、时间知觉和 。

6.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 。

7.斯滕伯格认为短时记忆提取信息或检索信息的形式有三种,一是 ,二是_________,三是完全系列扫描。

8.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测验法有三个特点: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 )2.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 )3.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间接经验的一门学科。

( )4.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强化的建立。

( )5.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幻觉。

( )6.阈限是一种反应与另一种反应之间的分界值,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它是个固定值。

( )7.感觉适应可以降低个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敏锐度,是一种利弊兼具的心理现象。

( )8.遗忘可以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舌尖现象属于后者。

()9.干扰抑制说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的学习与记忆的干扰作用。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心理学第1次平时作业(第1—3章)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 2.B 3.D 4.A 5.C 6.D 7.A 8.C 9.A 10.B1.以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作为研究对象的是( )。

A .生理心理学B .实验心理学C .发展心理学D .人格心理学2.精神分析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 .艾利斯B .弗洛伊德C .马斯洛和罗杰斯D .斯金纳3.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B .访谈法C .测验法D .实验法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 )现象。

A .适应B .对比C .后象D .感受性5.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其依据的标准是( )。

A .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 .在知觉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感觉器官C .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D .知觉是否有目的、有计划6.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 )。

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理解性7.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 )。

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理解性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

A .指向和选择B .集中和紧张C .指向和集中D .集中9.“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C.不可能的 D.以上一个也不是10.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的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24 分)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是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揭示事物的意义、作用和规律,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3.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者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和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与记录,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课程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3、分析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

4、理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等领域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导论: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历史、研究范围和方法。

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介绍神经元、大脑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感、动机和情绪,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和情感调节等。

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和社会行为,包括人格理论、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等。

6、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包括胎儿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

7、心理病理学:介绍心理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8、心理学应用:介绍心理学在教育、工作、咨询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36学时,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授课部分每周安排两次,每次2学时;实践操作部分每周安排一次,每次2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心理学导论(4学时)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4学时)3、认知心理学(6学时)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6学时)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6学时)6、发展心理学(4学时)7、心理病理学(4学时)8、心理学应用(4学时)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阅读论文和完成课后习题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具体考核标准如下:1、平时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和阅读论文质量进行评价。

华师2015春《心理学》平时作业

华师2015春《心理学》平时作业

华师2015春《心理学》平时作业--------------------------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1(第1题“远亲不如近邻”反映了( )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A.互补性B.相似性C.接近性D.个性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第2题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A.概括性和形象性B.集中性和指向性C.间接性和概括性D.准备性和敏捷性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第3题按智力三元理论的观点,组成智力统合体的三种智力成分分别是组合性智力、经验性智力和( )A.情境性智力B.理论性智力C.晶体智力D.流体智力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第4题下列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

A.意志B.能力C.气质D.性格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此题得分:2.05(第5题某些灵长类动物和3岁前的儿童主要具有的思维类型是( )A.形象思维B.直观动作思维C.抽象思维D.分析思维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6(第6题“比奈—西蒙”量表是在( )年由比奈和助手西蒙设计出来的。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小孩教育心理学》平常作业参照答案作业 1:一、名词解说1.察看法察看法又叫自然察看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和剖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没关要素,系统地商讨某些实验条件,观察与实验条件有关现象的变化,进而确立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指个体独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此刻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想、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资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取悉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经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长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全部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7.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构造中的知识之间成立一种本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成立符合逻辑的存心义的联系。

8.陈说性知识陈说性知识主假如指作为语言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的形式来表征。

9.原理学习原理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能够在表现原理的不一样情境中合适地应用原理, 是改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

10.迁徙指在一种情境中技术、知识和理解的获取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术、知识和理解的获取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简答题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色。

答:(1)实践性与参加性相联合。

(2)合作性与浸透性相联合。

(3)连续议论与即时反应相联合。

(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联合。

2.简述小学小孩情绪、感情发展的特色。

答:(1)情绪的调理控制能力增强,激动性减弱。

( 2)情绪、感情的内容不停丰富,社会性成分不停增强。

(3)高级感情进一步发展。

3.简述小学期间伙伴集体对小孩的影响。

答:小学期间伙伴集体对小孩拥有重要影响,它为小孩供给了学习与伙伴交往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第二学期《心理学》课平时作业——基础心理部分252道单选题第一章(心理学概述)⒈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A )。

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⒉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⒊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

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⒋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⒌在心理学史,一般把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学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 A )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或“科学心理学之父”、“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

A.冯特B.华生C.费希纳D.弗洛伊德⒍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C )。

A.神经元B.神经系统C.大脑D.大脑皮层⒎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B )。

A.感觉与知觉B.客观现实C.认识过程D.反映活动⒏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B )。

A.弗洛伊德B.罗杰斯C.魏特海默D.斯金纳⒐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 )。

A.皮亚杰B.华生C.马斯洛D.弗洛伊德⒑行为主义可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

其中,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C )。

A.詹姆斯B.华生C.斯金纳D.冯特⒒“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任选一个,而把他培养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

”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派是( A )。

A.行为主义B.机能主义C.人本主义D.构造主义⒓强调研究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的心理学派是( B )。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⒔强调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认为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的是 ( C )。

A.精神分析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⒕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 )。

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C.社会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⒖由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并由其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或条件是( A )。

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控制变量⒗由被试对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引起的反应是( B )。

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控制变量⒘( C )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心理测验法⒙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D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⒚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 A )。

A.个案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观察法⒛“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D )。

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21.研究者从“期待”出发,符合自己“期待”的研究资料就采用,不符合自己“期待”的结果则舍去,这种做法违背了( C )。

A.伦理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2.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 A )。

A.观察法B.实验法 D.调查法C.心理测验法23.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B )。

A.观察法B.实验法 D.调查法C.心理测验法24.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 )。

A.神经元B.突触C.反射D.反射弧25.神经元中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是( B )。

A.树突B.胞体C.突触D.反射26.一个神经元的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相接触的部位叫( B )。

A.胞体B.突触C.轴突D.树突27.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生理器官和最高级部位是( C )。

A.脑干B.丘脑C.大脑D.延脑28.大脑皮层上的颞叶是(B)中枢。

A.视觉B.听觉C.言语D.感觉运动29.视觉中枢位于( D )。

A.额叶B.颞叶C.顶叶D.枕叶30.言语中枢、有意识的运动中枢位于( A )。

A.额叶B.颞叶C.顶叶D.枕叶31.大脑皮质面积约为( C )。

A.2000cm²B.2100cm²C.2200 cm²D.2300 cm²32.连接大脑两半球的宽带状的白色横行纤维称为( B )。

A.突触B.胼胝体C.扣带回D.海马33.对儿童脑电变化的研究表明,大脑各区域成熟的顺序为( B )。

A.额叶—颞叶—顶叶—枕叶B.枕叶—颞叶—顶叶—额叶C.顶叶—颞叶—枕叶—额叶D.颞叶—枕叶—顶叶—额叶34.下列选项不属于右脑优势的是( C )。

A.想象B.情感C.计算D.音乐35.人类完成思维活动的部位在( C )。

A.小脑B.中脑C.大脑D.脑干36.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是( B )。

A.反射系统B.反射弧C.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37.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暂时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是( D )。

A.反射弧B.反射C.无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38.当铃声由中性刺激物转化为食物的信号刺激,意味着动物建立了( C )。

A.反射B.反射弧C.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39.本来由一系列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出来,后面一连串反应就依次出现的现象是( D )。

A.强化B.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D.动力定型40.下列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的是( C )。

A.望梅止喝B.谈梅生津C.含梅流涎D.望梅生畏41.下列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 B )。

A.望梅止喝B.谈梅生津C.含梅流涎D.望梅生畏42.人在过度疲劳时会打瞌睡的抑制是( B )。

A.外抑制B.超限抑制C.消退抑制D.分化抑制43.一个人聚精会神地看书,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诱导现象是(A)。

A.负诱导B.正诱导C.同时性诱导D.继时性诱导44.大脑皮层部位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是( D )。

A.扩散B.集中C.正诱导D.负诱导45.一个小孩在临睡前会出现吵闹现象,即所谓“闹觉”,这种诱导现象是( C )。

A.同时性诱导B.继时性诱导C.正诱导D.负诱导46.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是脑是( B )。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机能活动D.意识活动第二章认知过程第一节注意⒈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或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B )。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型D.集中性与紧张性⒉“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离不开( C )。

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⒊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的注意是( A )。

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⒋某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因而对该学科学习的注意力保持时间较长,这种注意被称为( D )。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无意后注意D.有意后注意⒌听钟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A )。

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范围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⒍把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是指( B )A.注意的广度B.广义注意稳定性C.狭义注意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⒎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A )。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⒏在注意的品质中,教师尤其擅长注意的( D )。

A.稳定性B.转移性C.范围性D.分配性⒐小明读书时能够一目十行,这是在说哪种注意品质?( B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注意的( B )。

A.指向性B.集中性C.稳定性D.分配⒒教室的布置安静简朴,尽量减少上课时的各种干扰,这是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B)。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无意后注⒓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C )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⒔汽车司机、交通警察、教师、演员等要保证工作顺利进行需具备( B )的能力。

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稳定性⒕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种注意品质是( C )。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⒖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两用”,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 D )。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⒗振动频率为( B )次/秒(赫兹HZ)的声波是人耳的适宜刺激范围。

A.16~2000B.16~20000C.2000~4000D.1000~4000⒘视觉的适宜刺激范围是( C )毫微米的可见光波。

A.250~300B.350~400C.390~800D.400~1000第二节感觉与知觉⒈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A )。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⒉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B )。

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⒊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 B )。

A.理解性B.规律性C.整体性D.恒常性⒋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是( B )。

A.感觉阈限B.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⒌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 C )。

A.感觉B.感受性C.感觉阈限D.心理量⒍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D )。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⒎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C )。

A.绝对感觉阈限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觉能力⒏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公式为( A )。

A.K=△I/IB.I/△I=KC.K=I/I•△ID.K/△I=I(I为原刺激,△I为差别感觉阈限,K为常数)⒐( B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B.视敏度C.视野D.明适应⒑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⒒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 A )。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⒓“月明星稀,月暗星密”这是感觉的(A )。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联觉⒔吃了糖以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这是(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