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 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6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6篇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 1一、简介1、作者介绍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与法国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他的短篇小说《变形记》等和长篇小说《审刺》《城堡》和《美国》影响很大,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认为“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
卡夫卡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犹太籍百货批发商人,专横、粗暴,是家庭的“暴君”。
卡夫卡取得法学博士后在一家意大利保险公司工作。
1917年开始患结核病,只活了41岁。
曾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一生未婚。
卡夫卡自幼喜爱文学,阅读和研究大量文学和哲学著作。
他对中国的文化怀有特殊的兴趣,有人说他是“西方唯一中国式的作家”,他钻研过中国哲学,喜爱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作品特色介绍卡夫卡的作品表现了“异化”和“悖谬”的哲学命题。
“异化”指“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马克思语)。
《变形记》则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人创造的“物”如金钱、机器、生产力方式,作为异化的统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它们操纵人,人成了不能支配自己的奴隶,也就是“非人”,“非人”与动物有何区别?变成“甲虫”也就很自然了。
把虚幻的离奇荒诞现象和现实的本质真实结合起来(用现实主义手法写非现实主义的内容),这就构成了“卡夫卡式”的小说。
“悖谬”指“一个事物两条逻辑线的相互矛盾与抵消”,如《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对父母和妹妹有着深深的亲情,可是变甲虫后,他的亲人着急的是他不再能为家挣钱,甚至成了“家丑”和“家庭负担”,于是谁也不同情他、怜悯他,要把他“弄出去”,他在孤独中悄然死去,倒使家里人如释重负,开始“新的生活”。
卡夫卡的小说具有荒诞性的特色,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违反常情与理性的情况,但其中又包含真实性,即从社会现象来看,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
变形记语文教案5篇
变形记语文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变形记》章节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变形记》的阅读与理解,探讨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经历及其深层寓意,分析作者弗朗茨·卡夫卡的创作背景和写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能够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变形记》的情节、人物、主题和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并解读作者卡夫卡所运用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及其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变形记》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昆虫变形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形话题的兴趣,进而导入课文。
2. 速读: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经历。
3. 精读:逐段分析课文,深入探讨主人公变形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解读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手法。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某一段落为例,讲解分析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某一情节,进行创意写作,并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变形记》2. 故事情节:主人公变形过程3. 写作手法:象征、暗示等4. 主题思想:人与社会的异化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变形记》为例,谈谈你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2. 答案要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身思考,阐述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卡夫卡的文学世界。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提到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解读。
《变形记》教案[五篇范文]
《变形记》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变形记》教案变形记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相关知识;2.了解卡夫卡;3.了解小说的情节及人物;4.鉴赏小说荒诞的情节、真实的细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一、简介卡夫卡及现代主义文学。
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为阅读作品扫清障碍。
二、阅读小说,了解人物及故事情节。
阅读时,教师可做如下提示:读第一部分要了解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后的心情,变成甲虫的原因。
读第二部分要注意分析格里高尔对家庭的感情和他的责任感,以及他的自责心理。
读第三部分要注意:全家人对格里高尔态度的变化,妹妹要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在寂寞和孤独中死去。
学生熟悉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后归纳: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一成为累赘一绝望而死家里亲人:惊慌、同情一逐渐憎恨一“把他弄走”三、阅读讨论A.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变化,以及家里人对他态度的变化。
B.讨论这篇小说的主题(问题A的解决方法:1.引导学生找出揭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的句子,思考: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原因。
此为落实书后练习一的要求。
2.结合书后练习四所列三段人物心理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片断所表现的格里高尔的内心状态及其变化。
此过程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来感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3.讨论:妹妹、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对待格里高尔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此过程在于了解亲情异化而导致格里高尔被亲人抛弃,从而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1.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
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拼命地干活,却受老板的气。
他不幸变成甲虫,失业了,然而他还为父债担忧,还眷恋亲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乖乖地、艰难地爬回卧室。
这样忠实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还是被亲人抛弃。
2.格里高尔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的。
心理变化大致有三个阶段: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变形记》教案完美版
《变形记》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变形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现实意义和人生哲理。
1.2 教学内容简介弗朗茨·卡夫卡及其作品《变形记》。
分析作品中的现实与超现实元素。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卡夫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学生阅读《变形记》第一章,体会作品风格。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课后收集团队讨论成果,了解学生对作品现实意义的思考。
第二章: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主人公变形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探讨变形对主人公及其家庭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分析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形的原因及其象征意义。
讨论变形后主人公与家人关系的演变。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和象征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变形对主人公及其家庭的影响。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深度和分析能力。
课后收集团队讨论成果,了解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第三章: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状况。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现实困境和人性的冷漠。
3.2 教学内容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状况及其心理变化。
探讨作品中的现实困境和人性的冷漠。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现实困境和人性的冷漠。
学生阅读相关章节,体会主人公的痛苦和无奈。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共鸣和思考深度。
课后收集团队讨论成果,了解学生对作品现实意义的理解。
第四章:作品的现实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变形记》的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分析《变形记》中的现实意义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讨论作品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深度和分析能力。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的《变形记》章节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变形记》这部小说的作者介绍、作品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分析、主题探讨等详细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形记》的作者弗兰茨·卡夫卡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揭示的人性、家庭、社会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分析、象征手法的解读、小说主题的探讨。
2. 教学重点: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卡夫卡的画像,引导学生谈论对卡夫卡的认知,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回答问题(问题涉及人物、情节等)。
3. 精读课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心理刻画,解读象征手法,探讨小说主题。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小说中的难点问题,如人物心理分析、象征意义等。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某个问题,如家庭关系、人性探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变形记》2. 作者:弗兰茨·卡夫卡3. 主题:人性、家庭、社会4. 人物:格里高尔、母亲、妹妹、父亲等5. 艺术特色:象征、心理刻画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变形记》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人性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深入了解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2024年《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2024年《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变形记》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小说《变形记》的第一至三章,详细内容涉及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经过及其家庭成员的反应,探讨小说中人物性格、社会环境以及作者所传达的深层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变形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2. 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深层主题,培养对现代派文学的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启发对人生、社会及人性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格里高尔的变形过程及其家庭关系的变化,探讨小说的深层主题。
难点: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格里高尔的变形所象征的社会异化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变形记》原文、学习笔记、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变形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形”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概括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初次变形。
3. 精读:分小组研读第二、三章,关注人物性格和关系变化,讨论变形的深层含义。
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格里高尔变形前后的家庭地位变化。
b. 学生通过例句解析,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或场景,如“房间”的象征意义。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小说章节划分及主要情节。
2. 黑板右侧:人物关系图、象征手法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变形”的理解。
答案示例:变形在小说中象征着主人公在社会压力下的异化,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变形记》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深层主题。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适当调整。
拓展延伸部分,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变形”现象,提高对社会现象的敏锐度。
《变形记》教案设计(精选
《变形记》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变形记》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主要包括小说的阅读与欣赏。
详细内容为: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过程及其家庭、社会环境的变化,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变形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以及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说原文、分析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变形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形”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
2.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梗概,思考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过程及其意义。
3. 精读课文:a.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探讨主人公格里高尔的性格特点及其变形原因。
b.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变形事件揭示社会现实。
c. 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一段重要描写,引导学生学会从细节中挖掘象征意义。
5. 随堂练习:选取一段小说原文,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其象征意义。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社会现实问题,分享各自的见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格里高尔变形的象征意义。
b. 从小说中选取一个社会现实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2. 答案:a. 格里高尔变形象征着他在家庭、社会中的异化,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扭曲。
b. 答案开放,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2. 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在阅读理解、文学鉴赏等方面的收获。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变形记》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选自弗朗茨·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集。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研读小说《变形记》的第一、二节,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过程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探讨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变形记》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掌握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理解主人公变形的深层含义。
2. 教学重点: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变形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形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a. 学生分享对变形的初步理解。
b.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弗朗茨·卡夫卡及其作品。
2. 课堂阅读:学生阅读课文《变形记》的第一、二节。
a. 学生自主阅读,标注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子。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a.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变形过程。
b.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随堂练习: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a. 教师给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b.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变形记》2. 板书内容:a. 作者:弗朗茨·卡夫卡b. 情节:主人公变形过程c. 象征、暗示手法d. 社会现实反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
b. 举例说明小说中的象征、暗示手法。
2. 答案:a. 答案要点:主人公的变形源于社会压力、家庭责任等多重原因。
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6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6篇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 1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现代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确实存在基础普遍不够扎实的问题,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
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考虑高一学生要进行军训,学校要举行秋季田径运动会,国庆放假等方面的影响,影响教学计划的实施,更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和积极性。
三、教材分析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必修2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
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一)必修1“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
4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
“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内容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变形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变形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变形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变形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和掌握文学作品的读写方法;2. 理解和体验“悲剧”的概念,形成对散文、随笔的不同阅读体验;3. 分析作家使用的不同叙事手法,感悟小说的艺术魅力;4. 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节选《变形记》,重点阅读第1章、第2章、第10章和第11章,重点讲解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和叙事手法。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阅读训练、分析文本、讲授阅读策略、鼓励学生表达等方式,讲解、讨论和体现作品的主题和艺术魅力。
2. 互动式教学:借助PPT、多媒体教学和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考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阅读和解读过程中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环节通过介绍《变形记》的背景和作者信息,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节、文本阅读环节1. 让学生读第1章和第2章,并进行个人或团体阅读感想讨论。
2. 引导学生理解和解读小说中隐藏的主题,探究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3. 通过对小说人物塑造的分析,提高学生对人性的认识和体验。
第三节、叙事手法解析环节1. 阅读第10章和第11章,重点分析作者的叙事手法,如时间蒙太奇、人物性格体现等。
2. 引导学生从叙事的角度体会小说的艺术魅力。
第四节、思考与表达环节1. 让学生回顾整个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2. 通过不同形式的表达,如小组展示、写作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节、结束环节总结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小说的主题和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
五、教学评价以小组展示、作文写作、个人阅读笔记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实际表现、知识技能和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同时,课后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克服障碍,提高阅读能力。
习作《变形记》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变形记》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分析主人公的变形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反映。
(3)掌握象征、荒诞等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作品对人性的探讨,提升人文素养。
(2)认识现实社会中的困境与希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增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普通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昆虫的故事。
作品通过荒诞的情节,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困境和人性的异化。
2. 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的变形及其社会意义。
3.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刻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变形记》电影片段,引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卡夫卡及其作品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基本情节。
(2)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和社会背景。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从象征、荒诞等角度分析作品。
(2)探讨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5. 写作练习:(1)以“如果我变形”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合作意识及思维品质。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习作完成情况,评价写作能力。
3. 综合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解读了《变形记》的主题和手法。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公正、合理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年《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2024年《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变形记的概念、分类和实际应用,掌握变形的基本法则。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变形设计,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图形的翻转、旋转等变形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掌握变形的基本法则,进行创意变形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实物模型、画纸、画笔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变形实例,引发学生对变形记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变形记吗?”2. 讲解:讲解变形记的定义、分类和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变形的基本法则。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平移、旋转、翻转等方法进行简单的变形设计。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实例,讲解创作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创意变形设计的要点。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变形设计。
6. 互动: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变形记》教学2. 内容:(1)变形记定义、分类和应用(2)变形基本法则:平移、旋转、翻转(3)创意变形设计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变形方法,设计一幅创意变形画。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创意独特,运用至少两种变形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变形设计,进行课后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组织变形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图形的翻转、旋转等变形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创意变形设计的要点和实际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实例,讲解创作过程。
4. 作业设计:要求创意独特,运用至少两种变形方法。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
一、教学难点:图形的翻转、旋转等变形方法的运用1. 翻转:指导学生理解翻转的概念,包括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作:变形记 精简教案(多篇)
习作:变形记【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基于“触摸自然”的人文主题,本单元课文都借由景物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由读到写,在习作中感受文字想象的奇妙。
语言运用: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思维能力:搭建情境支架,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审美创造: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课前解析】本单元习作是想象作文,以“变形记”为话题,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另一种东西”,从它的视角来写可能的经历、生活。
习作内容与本单元的阅读有机衔接,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四篇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在此基础上,习作时进行实践运用,创编故事。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
2.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重难点)3.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评改略)【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解读习作要素1.(出示课件3)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花之歌》,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花,说着花的语言,表达着花的情感,在花的世界中实现了一场变形之旅。
这节课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书写自己的变形之旅吧。
(板书:变形记)2.阅读习作要素,了解习作重点(出示课件4)(1)明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2)(出示课件5、6)想一想:如果我们变成以下几种事物,会有怎样奇特的经历呢?学生自由发言。
二、呈现话题,明确习作内容1.选择自己最想变成的一个事物教师引导:说到“变形”想必大家有脑中有很多奇妙的想法,不要着急,我们先来读读书中的提示。
(出示课件7)2.展开想象,写出自己变形后奇特的经历(出示课件8)(1)变形后,你生活的世界将随之发生改变。
我们先来读一读如果你变成蚂蚁、路灯后有什么奇特的经历吧!(2)在动笔前,我们可以列举出来自己要写的实例,并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写。
《变形记》教案教案
《变形记》教案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变形记》教案教案《变形记》教案教案(精选16篇)《变形记》教案教案篇1梁玉秀教学目的:1、体会作品中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
《变形记》教案6篇
《变形记》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变形记》教案6篇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教学检查和评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职业发展,一份好的教案应当能够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变形记》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变形记》教案(精选8篇)
《变形记》教案(精选8篇)《变形记》教案1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人消化食物的过程。
(重点)2、认识身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及基本功能。
(难点)活动准备1、《豆豆变形记》故事挂图,录音。
2、可拼拆的人体内脏模型、每人一颗五香豆。
活动过程一、尝一尝幼儿每人一颗五香豆,一边吃一边思考:五香豆吃到我们肚子去后会变成什么?二、说一说请幼儿互相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
三、听一听教师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思考:豆豆最后变成什么?它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粪便的?欣赏录音故事,加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了解。
四、想一想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演示人体内脏模型。
请幼儿边听,边看,边触摸自己消化器官所在的身体部位,加深了解。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体验发现的乐趣。
附故事:《豆豆变形记》“小嘎啦”是一颗可爱的小豆豆,这会儿被送到了嘴巴里。
只见两排雪白的牙齿向自己压下来,“小嘎啦”一下子被咬成了两半。
牙齿还在不停地嚼呀嚼,眼看着自己越变越小,“小嘎啦”急得直向牙齿叫:“你可别再动了,我被你嚼得不成样子了。
”牙齿慢吞吞地说:“把你磨细了,才好————”牙齿话还没说完,“小嘎啦”只觉得咕咚一下,自己走过了一条直直的管道,来到了一个黑暗的大房子里。
这房子会不停地动,“小嘎啦”和它的朋友在房子里转来转去觉得挺舒服,不一会儿睡着了。
一觉醒来,“小嘎啦”发现自己变得粘乎乎的,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这是什么豆腐?好像是个迷宫,会不停地动,四面还有许多细细的毛。
”“小嘎啦”正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迷路,突然发现自己身上不少粘乎乎的东西被细细的毛“吃”进去。
还好,“小嘎啦”没有全部被吃光,剩下一点“渣渣”。
他急忙向前跑,不久看到了一个宽敞的通道,“咦,前面有点亮光,一定是个门。
”真的,前面是一个门口,通向门口还有个滑梯。
“小嘎啦”高兴地沿着滑梯哧溜一下滑出了门口,睁开眼睛一看:“天哪,我变成了什么呀?”《变形记》教案2活动目标1.能根据不同造型的西瓜皮进行联想。
2.记录自己的想象,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添画。
《变形记》教案设计
《变形记》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变形记》这部作品,该作品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
详细内容包括对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变形记》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
2. 分析并评价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习并运用小说的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探讨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变形现象,引发学生对变形主题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内容解读:详细讲解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格里高尔、母亲等,讲解答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巩固知识点。
6.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就小说的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变形记》2. 内容:作者:弗兰茨·卡夫卡主题: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人物:格里高尔、母亲、父亲、妹妹等艺术特色:象征、讽刺、荒诞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运用小说的艺术特色,尝试创作一篇短篇故事。
2. 答案:(1)示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让我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他人的需求,关爱身边的人。
同时,要勇于面对生活的困境,保持坚定的信念。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小说的分析方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其它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记教案教学设计
变形记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相关知识;
2.了解卡夫卡;
3.了解小说的情节及人物;
4.鉴赏小说荒诞的情节、真实的细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
一、简介卡夫卡及现代主义文学。
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为阅读作品扫清障碍。
二、阅读小说,了解人物及故事情节。
阅读时,教师可做如下提示:
读第一部分要了解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后的心情,变成甲虫的原因。
读第二部分要注意分析格里高尔对家庭的感情和他的责任感,以及他的自责心理。
读第三部分要注意:全家人对格里高尔态度的变化,妹妹要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在寂寞和孤独中死去。
学生熟悉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后归纳:
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一成为累赘一绝望而死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一逐渐憎恨一“把他弄走”
三、阅读讨论
A.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变化,以及家里人对他态度的变化。
B.讨论这篇小说的主题
(问题A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找出揭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的句子,思考: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原因。
此为落实书后练习一的要求。
2.结合书后练习四所列三段人物心理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片断所表现的格里高尔的内心状态及其变化。
此过程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来感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3.讨论:妹妹、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对待格里高尔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此过程在于了解亲情异化而导致格里高尔被亲人抛弃,从而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
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拼命地干活,却受老板的气。
他
不幸变成甲虫,失业了,然而他还为父债担忧,还眷恋亲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乖乖地、艰难地爬回卧室。
这样忠实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还是被亲人抛弃。
2.格里高尔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的。
心理变化大致有三个阶段: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他惊慌、忧郁,但还想为还清父债而苦干。
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恶狠狠的样子,把他赶回卧室。
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
气。
他忍辱负重,顺从父亲。
②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
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
③受重伤后,遭亲人厌弃而绝望、空洞、平和。
一只苹果落到背上,格里高尔身受重伤,终于被妹妹厌弃。
他异常冷静,面对变形,面对厌弃,面对死亡,他感到孤独、惊慌、痛苦、绝望,最终平静地死去。
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个清醒、坚强的人。
3.格里高尔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了忠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追求时来运转。
自由独立,最终在无奈与平和之中追求另一种超脱--死亡。
)
(问题B明确:
一家人本该相亲相爱、互相帮助。
格里高尔始终关心家
庭,怀念亲人,可一旦不能养家了,亲人们就把他看作累赘,最终抛弃了他。
格里高尔死了,亲人们也无动于衷,反而去郊游。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小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
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一是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了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娱自践;二是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的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
小说描写这种人情的反差,揭示了人的异化、亲情的冷漠。
人性的扭曲,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不合理性。
对小说主题的探讨,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
)
五、诵读小说,深入研究
再次诵读小说重点段落,研究这篇小说是如何通过荒诞的情节来表现社会生活本质的。
明确:
(1)小说借助荒诞的情节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形异化。
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大胆想象,虚构出荒诞的情节,推动人物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
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失业了,母亲无奈,父亲狂怒,妹妹厌弃,撕破了
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的脉脉温情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2)作者用了写实的手法,使荒诞、变形的情节真实可信。
(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
六、课外延伸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现代主义,可以结合资源库中《西方现代派美术》给学生展示相关图片。
探究活动
卡夫卡小说创作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参读书目:
(1)叶廷芳《现代艺术的探险者》,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
(2)吴玉龙、吴涛《卡夫卡现代艺术的殉道者》(历史的丰碑丛书文学艺术家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叶廷芳《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朱维之、赵澧主编《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叶廷芳主编《卡夫卡全集(一)总序》,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曹国臣《论卡夫卡的创作与现代小说美学》,《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4期。
试论变形人格里高尔形象的经典意义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参读书目:
(1)杨恒达、陈戎女、范方俊《变形的城堡卡夫卡作品导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2)袁可嘉《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一册(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怀文主编《外国文学名著赏析词典》,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4)叶廷芳《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5)蒋承勇主编《世界文学史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卢健《论“变形人”何以成为经典形象》,《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