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形记》 教案
《变形记》教案教案

《变形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感悟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冷漠。
2.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对人性异化的批判。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性异化的批判和小说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变形记》2.多媒体设备3.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卡夫卡及其作品《变形记》。
2.提问:同学们对《变形记》有什么了解?这部小说讲述了什么故事?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简要回顾小说的情节。
2.教师简要梳理小说的情节。
三、分析主人公变形前的心理状态1.请同学们找出主人公变形前的心理描写。
2.分析主人公变形前的心理状态。
四、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变化1.请同学们找出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描写。
2.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复习主人公变形前的心理状态。
2.复习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变化。
二、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1.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三、探讨小说的象征意义1.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说中象征意义的理解。
四、讨论小说的社会价值1.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说社会价值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2.强调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社会价值。
六、作业布置1.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
第三课时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同学们对《变形记》的主题思想和社会价值有什么新的认识?二、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1.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a.你认为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发生变形?b.小说的主题思想对现实社会有何启示?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四、课堂小结2.强调小说的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
五、作业布置2.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小说主题思想对你的启示。
第四课时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同学们对《变形记》的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有何新的认识?二、课堂讨论a.小说中的主人公变形对你有什么启示?b.你认为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受到社会的冷漠对待?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6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6篇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 1一、简介1、作者介绍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与法国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他的短篇小说《变形记》等和长篇小说《审刺》《城堡》和《美国》影响很大,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认为“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
卡夫卡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犹太籍百货批发商人,专横、粗暴,是家庭的“暴君”。
卡夫卡取得法学博士后在一家意大利保险公司工作。
1917年开始患结核病,只活了41岁。
曾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一生未婚。
卡夫卡自幼喜爱文学,阅读和研究大量文学和哲学著作。
他对中国的文化怀有特殊的兴趣,有人说他是“西方唯一中国式的作家”,他钻研过中国哲学,喜爱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作品特色介绍卡夫卡的作品表现了“异化”和“悖谬”的哲学命题。
“异化”指“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马克思语)。
《变形记》则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人创造的“物”如金钱、机器、生产力方式,作为异化的统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它们操纵人,人成了不能支配自己的奴隶,也就是“非人”,“非人”与动物有何区别?变成“甲虫”也就很自然了。
把虚幻的离奇荒诞现象和现实的本质真实结合起来(用现实主义手法写非现实主义的内容),这就构成了“卡夫卡式”的小说。
“悖谬”指“一个事物两条逻辑线的相互矛盾与抵消”,如《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对父母和妹妹有着深深的亲情,可是变甲虫后,他的亲人着急的是他不再能为家挣钱,甚至成了“家丑”和“家庭负担”,于是谁也不同情他、怜悯他,要把他“弄出去”,他在孤独中悄然死去,倒使家里人如释重负,开始“新的生活”。
卡夫卡的小说具有荒诞性的特色,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违反常情与理性的情况,但其中又包含真实性,即从社会现象来看,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
变形记语文教案5篇

变形记语文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变形记》章节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变形记》的阅读与理解,探讨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经历及其深层寓意,分析作者弗朗茨·卡夫卡的创作背景和写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能够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变形记》的情节、人物、主题和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并解读作者卡夫卡所运用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及其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变形记》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昆虫变形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形话题的兴趣,进而导入课文。
2. 速读: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经历。
3. 精读:逐段分析课文,深入探讨主人公变形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解读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手法。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某一段落为例,讲解分析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某一情节,进行创意写作,并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变形记》2. 故事情节:主人公变形过程3. 写作手法:象征、暗示等4. 主题思想:人与社会的异化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变形记》为例,谈谈你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2. 答案要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身思考,阐述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卡夫卡的文学世界。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提到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解读。
《变形记》的教案

《变形记》的教案第一章:小说背景与主题简介1.1 作家弗朗茨·卡夫卡简介1.2 《变形记》的发表与影响1.3 小说主题:人与社会、家庭关系的疏离第二章:故事情节概述2.1 主人公格里高尔·桑萨变形为虫2.2 家人对格里高尔态度的变化2.3 格里高尔的内心世界与生活困境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格里高尔·桑萨:变形后的挣扎与痛苦3.2 父亲:从关爱到冷漠的表现3.3 母亲与妹妹:家庭矛盾的体现第四章:象征手法解析4.1 虫子的象征意义4.2 家庭关系的象征:从和谐到破裂4.3 社会现实的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第五章: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5.1 教学目标5.2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讨论分析、写作练习第六章:章节分析与教学重点6.1 第一章:介绍小说背景与主题,理解家庭与社会的关系6.2 第二章:分析故事情节,关注人物性格与心理变化6.3 第三章:深入剖析人物形象,探讨家庭矛盾与社会关系的交织6.4 第四章:解读象征手法,揭示小说背后的深层含义6.5 第五章:明确教学目标与方法,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第七章:教学步骤与活动设计7.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小说,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7.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主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7.3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某一章节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分享心得体会7.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答和引导7.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第八章:教学评价与反馈8.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参与度8.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考能力8.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8.4 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第九章:教学拓展与延伸9.1 相关作品推荐:引导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拓展文学视野9.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变形记》改编的电影,比较原著与影视作品的差异9.3 小组研究:让学生选择一个与《变形记》相关的话题进行研究,展示研究成果9.4 作文写作:布置以《变形记》为题材的作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果与不足10.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10.3 教学策略调整:根据学生表现和反馈,为后续教学制定更合理的计划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中,需要重点关注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主题。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的《变形记》章节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变形记》这部小说的作者介绍、作品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分析、主题探讨等详细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形记》的作者弗兰茨·卡夫卡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揭示的人性、家庭、社会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分析、象征手法的解读、小说主题的探讨。
2. 教学重点: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卡夫卡的画像,引导学生谈论对卡夫卡的认知,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回答问题(问题涉及人物、情节等)。
3. 精读课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心理刻画,解读象征手法,探讨小说主题。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小说中的难点问题,如人物心理分析、象征意义等。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某个问题,如家庭关系、人性探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变形记》2. 作者:弗兰茨·卡夫卡3. 主题:人性、家庭、社会4. 人物:格里高尔、母亲、妹妹、父亲等5. 艺术特色:象征、心理刻画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变形记》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人性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深入了解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变形记》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选自弗朗茨·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集。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研读小说《变形记》的第一、二节,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过程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探讨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变形记》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掌握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理解主人公变形的深层含义。
2. 教学重点: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变形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形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a. 学生分享对变形的初步理解。
b.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弗朗茨·卡夫卡及其作品。
2. 课堂阅读:学生阅读课文《变形记》的第一、二节。
a. 学生自主阅读,标注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子。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a.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变形过程。
b.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随堂练习: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a. 教师给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b.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变形记》2. 板书内容:a. 作者:弗朗茨·卡夫卡b. 情节:主人公变形过程c. 象征、暗示手法d. 社会现实反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
b. 举例说明小说中的象征、暗示手法。
2. 答案:a. 答案要点:主人公的变形源于社会压力、家庭责任等多重原因。
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6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6篇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 1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现代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确实存在基础普遍不够扎实的问题,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
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考虑高一学生要进行军训,学校要举行秋季田径运动会,国庆放假等方面的影响,影响教学计划的实施,更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和积极性。
三、教材分析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必修2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
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一)必修1“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
4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
“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内容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变形记》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变形记》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变形记》的背景及作者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1.2 教学内容简介《变形记》的作者弗朗茨·卡夫卡介绍小说的创作背景及主题引发学生对小说中主人公变形原因的思考1.3 教学活动播放《变形记》的预告片或相关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学生分享对小说的初步了解和期待1.4 作业布置学生预习《变形记》第一章,了解主人公及故事背景第二章:主人公变形原因分析2.1 教学目标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社会中类似的现象2.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主人公变形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原因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找出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社会中的类似现象2.4 作业布置第三章: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3.1 教学目标了解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变形对主人公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状态,如生理变化、心理状态等引导学生思考变形对主人公的影响,如人际关系、生活态度等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了解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状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变形对主人公的影响3.4 作业布置第四章:主人公的内心世界4.1 教学目标探索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4.2 教学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恐惧、孤独、绝望等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心理状态的变化及其原因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关注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情感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心理状态的变化及其原因4.4 作业布置第五章:课堂总结与拓展思考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变形记》的现实意义和启示5.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主人公变形的原因、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思考《变形记》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意义5.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对《变形记》的理解和感悟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启示5.4 作业布置第六章:小说中的象征元素6.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识别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分析象征元素对主题的暗示作用6.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虫子、镜子、房间等探讨象征元素如何暗示小说主题,如孤独、异化、人性等6.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识别并分析象征元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象征元素对主题的暗示作用6.4 作业布置第七章:与其他作品的比较7.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变形记》与其他作品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7.2 教学内容介绍与《变形记》主题相似的其他作品,如《动物农场》、《1984》等分析这些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7.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作品的相关内容,比较与《变形记》的异同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比较阅读的收获7.4 作业布置第八章:小说中的角色塑造8.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角色塑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8.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如主人公、家人、同事等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描写角色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来塑造角色形象8.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关注角色塑造的手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角色塑造对小说的意义8.4 作业布置第九章:小说中的叙事技巧9.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中的叙事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叙事技巧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技巧探讨这些叙事技巧如何增强小说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9.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识别并分析叙事技巧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叙事技巧对小说的意义9.4 作业布置第十章:课堂总结与拓展思考10.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变形记》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0.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对《变形记》的理解和感悟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0.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0.4 作业布置第十一章:小说与社会文化的关联1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与社会文化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11.2 教学内容分析《变形记》反映的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如社会阶层、道德观念等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如何反映社会文化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小说的影响11.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找出与社会文化现象相关的描写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与社会文化的关联11.4 作业布置第十二章:小说中的伦理道德问题12.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12.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如家庭责任、人际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伦理道德问题在现实社会的意义和影响1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关注伦理道德问题的描写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伦理道德问题在现实社会的意义和影响12.4 作业布置第十三章:小说的艺术特色1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小说独特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小说艺术鉴赏能力13.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的语言、情节、角色塑造等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探讨这些艺术特色如何体现小说的独特魅力1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关注小说的艺术特色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艺术特色13.4 作业布置第十四章:课堂总结与拓展思考14.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变形记》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4.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对《变形记》的理解和感悟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4.4 作业布置第十五章:课程反馈与评价15.1 教学目标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评估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15.2 教学内容学生填写课程反馈问卷,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作业布置等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15.3 教学活动学生提交课程反馈问卷教师对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15.4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程反馈问卷,积极参与课程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变形记》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课程导入、主人公变形原因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课堂总结与拓展思考、小说中的象征元素、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小说中的角色塑造、小说中的叙事技巧、小说与社会文化的关联、小说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小说的艺术特色、课堂总结与拓展思考、课程反馈与评价等环节。
《变形记》的教案(精选6篇)1

《变形记》的教案(精选6篇)《变形记》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1、相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引导学生思索人的生存问题。
2、了解并领悟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1、相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是重点和难点。
2、要领悟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学习细微环节描写的真实细致。
3、内容理解加探讨问题方式,为较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曹雪芹在自题《红楼梦》的绝句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卓别林《摩登时代》中所演的在机器大生产中加式流水线上,变异为机器的工人形象。
3、从卡夫卡在《城堡》中借K之口说的要“残酷地镇压不利于完成任务的一切”说起,简介卡夫卡的生平和创作状况:1883年至1924年,命短;苦痛的情感生活――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没有自己的家庭;银行小职员,对工作感到非常苦痛,但又不得不去;勤奋地写作,几乎隔绝社会上的交往;为艺术而献身;影响巨大,成就卓著,是现代派表现主义大师;三部长篇。
二、默读全文,完成如下表格情节心情或看法一、初变甲虫,家人的反应二、清理房间,格被驱打三、将被丢弃,绝食死去格里高尔惶恐、回忆忍受苦痛无望秘书主任惊骇、逃走父亲愤怒、驱逐打击厌弃母亲惊骇躲避`昏厥冷漠妹妹关切生气厌弃其次课时探讨以下问题:1、为什么整个情节很荒诞,但读起来却能让人理解?(细微环节很真实,尤其是格的心理活动,让人觉得他虽是虫形,实是“人心”,而且对甲虫的习性和对格变形后的心理把握得精确,让人可信。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来回答这个问题。
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荒诞不是乱讲,而这是部分同学写作文时简单犯的一个毛病――不讲逻辑,不注意细微环节。
)2、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为甲虫?(这是文章的思想意义所在,是探讨问题中的重点,要留意延长和拓展。
根本缘由是人性的丢失,人失去了自己原来应有的东西,就异化为非人了,而人之所以会丢失人性是由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冷漠,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把握)3、如何评价家人对格的看法。
2024年《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2024年《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变形记的概念、分类和实际应用,掌握变形的基本法则。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变形设计,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图形的翻转、旋转等变形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掌握变形的基本法则,进行创意变形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实物模型、画纸、画笔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变形实例,引发学生对变形记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变形记吗?”2. 讲解:讲解变形记的定义、分类和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变形的基本法则。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平移、旋转、翻转等方法进行简单的变形设计。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实例,讲解创作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创意变形设计的要点。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变形设计。
6. 互动: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变形记》教学2. 内容:(1)变形记定义、分类和应用(2)变形基本法则:平移、旋转、翻转(3)创意变形设计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变形方法,设计一幅创意变形画。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创意独特,运用至少两种变形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变形设计,进行课后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组织变形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图形的翻转、旋转等变形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创意变形设计的要点和实际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实例,讲解创作过程。
4. 作业设计:要求创意独特,运用至少两种变形方法。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
一、教学难点:图形的翻转、旋转等变形方法的运用1. 翻转:指导学生理解翻转的概念,包括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
变形记(教案设计)共3篇

变形记(教案设计)共3篇变形记(教案设计)1变形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变形记》的作者、背景及写作背景。
2. 理解《变形记》的主题和主要人物。
3. 能够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
4. 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解读小说。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小说的主要人物、描写手法及主题。
2. 教学难点:文学鉴赏方法的讲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用小说中的一句话导入:如“人们总是习惯于以自己的眼光判断世界,却总是想要改变世界,却无法改变自己。
”引导学生对小说主题的初步认识。
2. 认识作者和背景给学生介绍作家卡夫卡的基本情况,包括出生地、成长背景、创作特点等,加深学生对小说风格的认识。
3. 认识小说让学生阅读小说的第一章,掌握故事的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线。
通过小说中的描写,讲解卡夫卡的典型写作风格,并引导学生研究小说的语言和结构。
4. 分析小说人物分组对比分析小说中的二号人物——格雷戈尔·桑姆赫,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探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角色的演变和性格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解读小说主题以多维角度,从人性、生死、现实、自我等方面解读小说中的主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深化他们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6. 回顾总结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反思,让他们对小说的主题和文学鉴赏方法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互动探究法3. 合作学习法五、教学评估1.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撰写短文,表述自己对小说的解读和感受。
2. 通过事例分析和文本阅读,测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六、教学后记小说《变形记》堪称世界文学史上一部经典之作,本次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主题,并通过分析小说语言特点和人物形象,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向往和热爱本次教学旨在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卡夫卡的《变形记》这一经典文学作品。
《变形记》的课文教案

《变形记》的课文教案第一章:课文简介1.1 课题:《变形记》1.2 作者:弗朗茨·卡夫卡1.3 作品背景:了解卡夫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变形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4 作品概述:《变形记》讲述了一个普通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昆虫的故事,通过这一荒诞的情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异化现象。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2.2 父亲:分析父亲在故事中的形象和作用,以及与格里高尔的关系。
2.3 母亲与妹妹:分析母亲和妹妹在故事中的形象和作用,以及她们与格里高尔的关系。
2.4 同事与房东:分析同事和房东在故事中的形象和作用。
第三章:情节分析3.1 第一阶段:格里高尔变成昆虫后的惊讶与困惑。
3.2 第二阶段:家人对格里高尔的态度转变及与他的关系变化。
3.3 第三阶段:格里高尔的生活状况逐渐恶化,家人对他的冷漠。
3.4 第四阶段:格里高尔的死亡与家人的反应。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人性的异化:通过格里高尔的遭遇,探讨人性在社会环境中的异化现象。
4.2 家庭关系:分析故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家庭在面对困境时的应对方式。
4.3 个体与社会:探讨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以及社会对个体的影响。
4.4 现实与梦境:分析故事中现实与梦境的交织,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第五章:教学设计5.1 教学目标:了解《变形记》的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5.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文本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3 教学步骤:阅读课文、分析人物、讨论主题、总结心得。
第六章:课文解析6.1 文本细读:通过对课文的细致阅读,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手法、语言特色等。
6.2 象征意义:探讨格里高尔变成昆虫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6.3 文本解读: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讽刺,揭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6.4 对比分析:将《变形记》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
《变形记》教案教案

《变形记》教案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变形记》教案教案《变形记》教案教案(精选16篇)《变形记》教案教案篇1梁玉秀教学目的:1、体会作品中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
《变形记》教案完美版

《变形记》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了解《变形记》的作者弗朗茨·卡夫卡及其时代背景。
分析《变形记》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掌握小说中的叙述技巧和文学风格。
1.2 教学内容弗朗茨·卡夫卡的生平和作品简介。
《变形记》的出版背景和文学评价。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概述。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采用讨论法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采用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小说内容。
第二章:卡夫卡生平与作品简介2.1 生平介绍介绍弗朗茨·卡夫卡的生平背景和重要事件。
强调卡夫ka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2 作品简介简要介绍卡夫卡的其他著名作品,如《城堡》、《审判》等。
分析《变形记》与其他作品的联系和区别。
2.3 讨论与思考让学生探讨卡夫卡作品中的现实与幻想的界限。
思考卡夫卡作品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小说情节分析3.1 故事概述概述《变形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事件。
强调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和家庭变故。
3.2 人物分析分析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探讨其他重要人物,如父亲、母亲和妹妹的角色和影响。
3.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现实与幻想、人性和社会的主题。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如格里高尔的变形象征着什么。
第四章:叙述技巧与文学风格4.1 叙述视角分析《变形记》中的叙述视角和叙事方式。
探讨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运用。
4.2 文学风格分析卡夫卡的文学风格,如荒诞性、讽刺和黑色幽默。
探讨小说中的语言特点和叙述节奏。
4.3 分析与评价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叙述技巧和文学风格的作用。
评价卡夫卡的文学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讨论成果。
强调学生对《变形记》的理解和感悟。
5.2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卡夫卡作品和其他相关文学作品。
鼓励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
5.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如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
2024年高中语文优质课《变形记》(含课件教案

2024年高中语文优质课《变形记》(含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变形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小说的第一至三章,详细内容为: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昆虫,进而引发的一系列家庭、社会和心理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变形记》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变形的意义;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3.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人性的变异和社会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主人公变形的意义,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小说背景、作者介绍、故事情节梳理等;2. 学生准备:预习小说,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变形记的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只昆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形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2. 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卡夫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3. 故事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主人公变形的过程;4. 变形意义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主人公变形的意义;5.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分析作者的表达手法;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变形现象;六、板书设计1. 《变形记》2. 内容:作者:卡夫卡故事情节:主人公变形过程变形意义:家庭、社会、心理分析表达手法:象征、讽刺、夸张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变形记中主人公变形意义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对变形意义的理解仍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变形意义的探讨;2. 作者表达手法的分析;3. 作业设计。
《变形记》教案6篇

《变形记》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变形记》教案6篇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教学检查和评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职业发展,一份好的教案应当能够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变形记》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变形记》的教案

《变形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卡夫卡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变形记》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2.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过程及其心理变化。
3.探讨小说中的荒诞现实主义特点,理解小说对人性、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反思。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的变形过程和心理变化,理解荒诞现实主义特点。
2.教学难点:探讨小说对人性、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反思。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卡夫卡的形象,简要介绍卡夫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变形记》这部作品。
2.课程内容讲解(1)介绍《变形记》的基本情节讲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过程,以及变形后家庭成员对他的态度。
(2)分析主人公心理变化通过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分析他在变形过程中的恐惧、孤独、绝望等情绪。
(3)探讨荒诞现实主义特点以小说中的细节为例,分析荒诞现实主义在《变形记》中的体现,如格里高尔的变形、家庭成员的反应等。
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a.格里高尔的变形对家庭产生了哪些影响?b.家庭成员对格里高尔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c.《变形记》中的荒诞现实主义特点有哪些?(2)小组汇报4.拓展延伸a.《变形记》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是什么?b.如何看待小说中家庭、人性、社会等方面的反思?(2)分享相关作品向学生推荐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拓展学生对荒诞现实主义的认识。
5.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了解荒诞现实主义特点。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变形记》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热情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教学改进: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讲解不够详细、讨论引导不充分等问题,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1.教材:《变形记》2.辅助材料:卡夫卡生平介绍、相关作品简介、课堂讨论题目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小说的内涵。
2023年《变形记》教案(精选8篇)

2023年《变形记》教案(精选8篇)《变形记》教案1【活动目标】1、感知人声的各种变化。
2、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让自己变化声音,并用标记来表示。
3、体验模仿各种声音带来的快乐。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相关图片、声音和视频。
【活动过程】一、游戏打招呼导入活动,比较声音“粗细”的不同。
1、师:小朋友们,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跟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请坐!2、配班老师藏于幕后,用粗、细不同的两种声音向幼儿问好。
师:听,是谁呀?再听!师:到底是谁呢?请这位老师走出来!师:哇,原来是孙老师呀!孙老师跟我们打了两次招呼,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呢?(一次粗、一次细)。
3、幼儿用粗、细不同的两种声音回应问好。
师:我们也把声音变一变来跟孙老师打个招呼吧!〔孙:小朋友们好!——幼:孙老师好!(粗细)〕4、尝试设计不同的标记表示声音的粗、细。
师:如果用两个标记分别来表示粗、细不同的两种声音,你觉得怎样设计合理呢?谁来试一试。
二、幼儿变化不同的人声,并用标记记录。
1、幼儿自由探索变化声音的方式,并用标记记录。
师:刚才我们用了粗、细不同的两种声音来说话。
除了粗细变化,你还能让自己的声音发生哪些变化呢?师:请你试着变一变、说一说,然后设计标记将声音的变化记录在这张纸上。
(幼儿自由尝试并记录)师:记录好了可以说给旁边的人听一听。
2、幼儿介绍记录表,并大胆在集体面前演示。
师:请小朋友把记录表送到黑板上来吧!谁愿意来介绍一下!(3-4名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表,并用一句话演示声音的变化方式。
)教师小结:哇,我们的声音有这么多变化,可以变粗变细、变大变小、变快变慢,还可以变得高兴和难过,真神奇!3、师:这么多标记你们都看得懂吗?有没有问题要问的?4、看标记变化声音玩“声音变变变”的游戏。
师:我们看着标记图玩个“声音变变变”的游戏吧,怎么玩儿呢?我们一边唱《拔萝卜》的歌,一边看老师点的标记图来变变你们的声音,可以吗?(幼儿齐唱《拔萝卜》三遍,教师由易到难指标记,幼儿根据教师指示的标记来相应变化唱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