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课件(共40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辛亥革命》课件pptPPT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一、革命之酝酿
革命形势的出现和发展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 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 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 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 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 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浙皖起义 黄花岗起义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
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
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
政治基础:革心值命乃, 大直党兴可 奋惊人天… 地…的则 ,武斯泣 役鬼装之神 价, 起义以及在湖与北武昌所革命做之役的并—寿—宣。孙中传山 工黄花作岗七,十二烈使士墓武汉成为革命之摇 篮。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政党基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地点:1905年,东京; 目的: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 总理:孙中山; 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 展,资产阶级壮大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一、革命之酝酿
革命形势的出现和发展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
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世界上,不 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 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辛亥革命PPT课件

———《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史料汇编》
同盟会借保路之名,行革命之实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探究:为何晚清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以革命作为救 国的途径。
材料7:清政府1911年5月将民营的川汉线与粤汉线收 归国有,沿线的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的铁道公司 被强制性接收。政府的意图是通过国有化将铁道作为 向外贷款的抵押,维护地方权益的各省绅士在此问题 上与朝廷针锋相对。10月武昌军队起义,11月下旬24 省中14省脱离清朝独立,而至翌年1月清朝命数已尽。 事后观之,铁道正是一个集中了各省之力,并连接了 各省之力的实业。在民间承办这一实业的省的绅士力 量其时已经足与中央权力抗衡。因此,曾经是各省立 宪派的绅士们也蜂涌般迈向独立,与革命派合流。
材料2:维新运动以后,兴学堂,读西书,办报刊, 讲求新学已成风气。在上海、湖南、湖北等地,宣传 革命的刊物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另一方面,革命团体 亦纷纷成立,著名的有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的华兴 会、蔡元培的光复会等。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探究:为何晚清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以革命作为救 国的途径。
新政是社会和政治资源的再分配
保路运动的爆发(地方对抗中央的革命)
二、辛亥革命的历程
探究:腐败的清廷被革命推翻,孙中山是否居功至伟?
一组关于武昌起义的数字 2.通过明确遵守规则的要求,提高我们的自律和自控能力。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B项,“断”的意思不是“依据”,而是“截取”,该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孔子删篡《尚书》,从《尧典》开始截取记述。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探究:为何晚清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以革命作为救 国的途径。
材料5:郭世佑说,孙中山说“武昌之成功,乃成于 意外”,其实未必;军事战略家蒋方震却认为,“历 次革命皆自外铄,其势不坚,而武昌革命则其势由内 而外,由下而上,其成功也,非偶然也。”首先,应 当注意武汉地区组织发动的精细与坚韧,两湖志士的 组织活动就在武汉扎根,赓续未绝,科学补习所—— 日知会——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 —文学社,武汉地区的组织系列是连续的,全国首屈 一指,文学社与共进会的合作也为起义成功提供了保 障。 革命党渗入新军
同盟会借保路之名,行革命之实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探究:为何晚清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以革命作为救 国的途径。
材料7:清政府1911年5月将民营的川汉线与粤汉线收 归国有,沿线的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的铁道公司 被强制性接收。政府的意图是通过国有化将铁道作为 向外贷款的抵押,维护地方权益的各省绅士在此问题 上与朝廷针锋相对。10月武昌军队起义,11月下旬24 省中14省脱离清朝独立,而至翌年1月清朝命数已尽。 事后观之,铁道正是一个集中了各省之力,并连接了 各省之力的实业。在民间承办这一实业的省的绅士力 量其时已经足与中央权力抗衡。因此,曾经是各省立 宪派的绅士们也蜂涌般迈向独立,与革命派合流。
材料2:维新运动以后,兴学堂,读西书,办报刊, 讲求新学已成风气。在上海、湖南、湖北等地,宣传 革命的刊物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另一方面,革命团体 亦纷纷成立,著名的有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的华兴 会、蔡元培的光复会等。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探究:为何晚清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以革命作为救 国的途径。
新政是社会和政治资源的再分配
保路运动的爆发(地方对抗中央的革命)
二、辛亥革命的历程
探究:腐败的清廷被革命推翻,孙中山是否居功至伟?
一组关于武昌起义的数字 2.通过明确遵守规则的要求,提高我们的自律和自控能力。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B项,“断”的意思不是“依据”,而是“截取”,该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孔子删篡《尚书》,从《尧典》开始截取记述。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探究:为何晚清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以革命作为救 国的途径。
材料5:郭世佑说,孙中山说“武昌之成功,乃成于 意外”,其实未必;军事战略家蒋方震却认为,“历 次革命皆自外铄,其势不坚,而武昌革命则其势由内 而外,由下而上,其成功也,非偶然也。”首先,应 当注意武汉地区组织发动的精细与坚韧,两湖志士的 组织活动就在武汉扎根,赓续未绝,科学补习所—— 日知会——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 —文学社,武汉地区的组织系列是连续的,全国首屈 一指,文学社与共进会的合作也为起义成功提供了保 障。 革命党渗入新军
《辛亥革命》课件一(28张PPT)(人民版必修1)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阅 读 并 归 纳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国父”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根本上 否定了君主专制
2、关于国民自由权利的规定
内容:
3、确立了 三权分立的 政治体制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有选举临时大总统 和弹劾大总统权利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一)爆发: 武昌起义
(二)发展: 全国响应、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 中华民国的成立 (四)结局: 帝制终结和袁世凯掌权
(一)爆发:武昌起义
成功原因
原因1 有利时机:保路运动
原因2
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 其他原因
保路运动纪念碑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革命武装义对革命形势推动 人民群众配合,湖北新军革命首创精神等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先生,学名文,后改号逸仙,旅 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 得名。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 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 应,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1912年元 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 体。
展 ,
革命的爆发有什么联系?
资
产
阶
级
为革命爆发奠定阶级和经济基础力量壮大
辛 同盟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亥
革
命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的
领导人
背
景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资
()
料 三组
1904年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国父”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根本上 否定了君主专制
2、关于国民自由权利的规定
内容:
3、确立了 三权分立的 政治体制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有选举临时大总统 和弹劾大总统权利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一)爆发: 武昌起义
(二)发展: 全国响应、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 中华民国的成立 (四)结局: 帝制终结和袁世凯掌权
(一)爆发:武昌起义
成功原因
原因1 有利时机:保路运动
原因2
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 其他原因
保路运动纪念碑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革命武装义对革命形势推动 人民群众配合,湖北新军革命首创精神等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先生,学名文,后改号逸仙,旅 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 得名。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 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 应,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1912年元 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 体。
展 ,
革命的爆发有什么联系?
资
产
阶
级
为革命爆发奠定阶级和经济基础力量壮大
辛 同盟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亥
革
命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的
领导人
背
景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资
()
料 三组
1904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3二-辛亥革命(共42张PPT)

(2)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3)宣传革命思想: 湖北革命团体_共__进__会__和__文__学__社__坚持在
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 (4)发动武装起义:
1911年4月的__黄__花__岗__起_义_____,鼓舞了全国 人民的革命斗志,加强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一、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1、准备阶段: (1)组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辛丑条约》签订后,为了挽救封建 客统旧观样治上式危促统机进民治,族下慈资去禧本了大主。后义1的感9发0到1展再年。也,不清能政照府 宣布实培养行了“众新多政的”具,有新内思容想有的奖青励年学实生业; 兴办新和知学识堂分,子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 制,
编新练军逐新渐军成等为。清政府的掘墓人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旧课回顾
1851—1864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前期: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 后期:1859年提出《资政新篇》 历史评价:性质、意义、时代新特点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课导入
1851—1864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的主要成员。
④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_创__立__民__国_,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
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 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 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学习思考 (课本50页)
一、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1、准备阶段: (1)组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宣传革命思想: 湖北革命团体_共__进__会__和__文__学__社__坚持在
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 (4)发动武装起义:
1911年4月的__黄__花__岗__起_义_____,鼓舞了全国 人民的革命斗志,加强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一、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1、准备阶段: (1)组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辛丑条约》签订后,为了挽救封建 客统旧观样治上式危促统机进民治,族下慈资去禧本了大主。后义1的感9发0到1展再年。也,不清能政照府 宣布实培养行了“众新多政的”具,有新内思容想有的奖青励年学实生业; 兴办新和知学识堂分,子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 制,
编新练军逐新渐军成等为。清政府的掘墓人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旧课回顾
1851—1864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前期: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 后期:1859年提出《资政新篇》 历史评价:性质、意义、时代新特点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课导入
1851—1864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的主要成员。
④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_创__立__民__国_,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
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 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 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学习思考 (课本50页)
一、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1、准备阶段: (1)组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高一历史课件:人民版必修一 3.2辛亥革命 (共37页)

变化: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①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为经济发展扫清了一 些道路; ②辛亥革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兴起了 “实业救国” 的社会思潮。
材料四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 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 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 收场。 ——人民版必修一P52
“皇帝倒了,符号变了”
“朕即国家”
“五族共和 ”
2、政权建设 (1)颁布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 义的法令和措施(见课本52页)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 (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1894 1905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广 义
1911、10 1912、1 1912、2 1912、3 1912、4
武昌起义(狭义) 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退位 《临时约法》颁布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一个偶然事件却引起了 一场必然发生的革命; 一个并不成熟的新生力 量却一举推翻了几千年 统治阶级; 一个用革命者血肉夺取 的政权却最终让给了反 革命者; 一个充满了悲壮和矛盾 的首义故事
孙宝琦
程德全
下列关于武昌起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同盟会直接领导 ②原有的起义计划因偶然因素被打乱 ③其成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④ 其成功带动了全国革命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中华民国的建立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高中历史 专题3 二 辛亥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二 辛亥革命
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孙中 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读挽联 忆伟人
• 孙中山挽联:“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 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 竟之功”。------蔡元培
• 黄兴挽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章炳麟
意义: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近代化里程碑
特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精品
14
观察并思考
辛亥革命前后,人们之间的称呼有何变化?“同志”一词由来如何?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
时中国社会产生变化?
精品
15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失败■
1911.10.10.
武 昌 起 义
林觉民 精品
鲁迅小说<药>
6
革命形势日趋成熟
表现: 1、社会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专制统治危机加剧
——必要性 2、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相继建立,如兴中会,同盟会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如三民主义 5、军事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形势发展 6、革命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7、组织领导:共进会和文学社的活动
湖 北 军 政 府
革命形势迅猛发展
各省纷纷独立
镇压
1912.1.1.
中 华 民临 国时 建约 立法
袁 世 凯 就 任 临 时
清政府
瓦解
袁
和谈
大
清帝 总
退位 统
帝 企图武力干涉
寻找代理人
1 辛亥革命的失败
精品
16
精品
17
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孙中 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读挽联 忆伟人
• 孙中山挽联:“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 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 竟之功”。------蔡元培
• 黄兴挽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章炳麟
意义: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近代化里程碑
特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精品
14
观察并思考
辛亥革命前后,人们之间的称呼有何变化?“同志”一词由来如何?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
时中国社会产生变化?
精品
15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失败■
1911.10.10.
武 昌 起 义
林觉民 精品
鲁迅小说<药>
6
革命形势日趋成熟
表现: 1、社会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专制统治危机加剧
——必要性 2、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相继建立,如兴中会,同盟会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如三民主义 5、军事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形势发展 6、革命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7、组织领导:共进会和文学社的活动
湖 北 军 政 府
革命形势迅猛发展
各省纷纷独立
镇压
1912.1.1.
中 华 民临 国时 建约 立法
袁 世 凯 就 任 临 时
清政府
瓦解
袁
和谈
大
清帝 总
退位 统
帝 企图武力干涉
寻找代理人
1 辛亥革命的失败
精品
16
精品
17
【人民版】必修一:3.2《辛亥革命》ppt课件

有完成这个任务;②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
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
2.辛亥革命胜利说
理由:①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
个漫长的过程,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②辛亥革命推 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完 成了这一阶段的历史任务,并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3.既成功又失败说(综合1、2说明)
(2)军事: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发动 黄花岗起义 ,加 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3)时机: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始终坚持在 新军 和 3.基本经过
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兵力空虚。 (1)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2)次日,占领武昌,成立 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颁布: 1912 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国民全体 ;按照立法、行政、 司法 三权分立 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 责任内阁制 。 (3)性质:是中国第一部 资产阶级宪法 政体 。 民主共和 (4)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 君主专制制度 的灭亡和__________
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保证民主共和制度。
4.评价: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
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
步意义。
探问题
材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
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答案
阁制。
①主权在民;②民族平等;③三权分立;④责任内
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
2.辛亥革命胜利说
理由:①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
个漫长的过程,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②辛亥革命推 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完 成了这一阶段的历史任务,并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3.既成功又失败说(综合1、2说明)
(2)军事: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发动 黄花岗起义 ,加 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3)时机: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始终坚持在 新军 和 3.基本经过
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兵力空虚。 (1)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2)次日,占领武昌,成立 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颁布: 1912 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国民全体 ;按照立法、行政、 司法 三权分立 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 责任内阁制 。 (3)性质:是中国第一部 资产阶级宪法 政体 。 民主共和 (4)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 君主专制制度 的灭亡和__________
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保证民主共和制度。
4.评价: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
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
步意义。
探问题
材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
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答案
阁制。
①主权在民;②民族平等;③三权分立;④责任内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共29张)PPT课件

4
一、背景
必要性 1、政治背景: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腐败无能,无力挽救危机。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可能性 4、思想准备: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5、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6、军事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 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清廷调兵镇压,使武汉兵力空虚
23
感悟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1、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2、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3、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高尚情怀 4、……
24
辛亥革命
六个第一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资产级共和国 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性巨变
25
右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
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国际上:对亚洲近代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21
3、局限(失败说) (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根本改变。
教衡训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 在定帝目国标主是义否时达代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西 方的老路,民族资产阶级也无法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 得完全的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A 它表明(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26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一、背景
必要性 1、政治背景: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腐败无能,无力挽救危机。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可能性 4、思想准备: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5、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6、军事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 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清廷调兵镇压,使武汉兵力空虚
23
感悟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1、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2、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3、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高尚情怀 4、……
24
辛亥革命
六个第一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资产级共和国 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性巨变
25
右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
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国际上:对亚洲近代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21
3、局限(失败说) (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根本改变。
教衡训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 在定帝目国标主是义否时达代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西 方的老路,民族资产阶级也无法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 得完全的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A 它表明(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26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 (共43张PPT)

快速阅读课本,找出下列时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1894 1905 1911.4 1911.10.10 1911.12 1912.1.1 1912.2.12 1912.3 1912.4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退位 《临时约法》颁布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一、背景 3.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发动
(1)组织上: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2)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 (3)导火线: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
时间:1911年
目的: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 主权。
影响:清派兵镇压四川保路运,造成武汉地 区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提供有利时机。
保路运动纪念碑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些现象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何关系?
一、背景 1.社会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
政府反动卖国本质。
2.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改革,客观上
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物质基础:民族资本主义 的初步发展)
3.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发动
(≠封建制度)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
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 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
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三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变化?
而是通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示和平价值,以逊位禅让的方式,把一个现代共和国的
宪法性蕴含呈现出来。 (3)通过谈判和平移交政权,使民众少受战乱之苦,使国家免于 分裂。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课件(共48张PPT)

(民国建立)
巩固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三节 敢教日月换新天 巩固政权:191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 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 及被选举等权利。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
思想进步——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第四节 :中山伟业传千秋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 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 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 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 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 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 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问题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辩一辩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你是如何看待呢?
第四节:中山伟业传千秋 (功绩)
第四节 :中山伟业传千秋
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 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中华 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三权分立 材料三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 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 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巩固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三节 敢教日月换新天 巩固政权:191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 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 及被选举等权利。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
思想进步——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第四节 :中山伟业传千秋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 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 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 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 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 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 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问题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辩一辩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你是如何看待呢?
第四节:中山伟业传千秋 (功绩)
第四节 :中山伟业传千秋
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 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中华 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三权分立 材料三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 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 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辛亥革命》课件(39张PPT)(人教版必修1)

辛 亥革 命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背景(原因)
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辛 亥
进程 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
革 命
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
果实
历史功绩
一.原因 (根本原因:社会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酝酿: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下 初步发展; 20世纪初,在新政宪政的促进下继续发展
性质和意义:
临时政府的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教育 社会习俗
1.废刑罚 2.保护华侨 3.不准买卖
人口
1.奖励工商 学校不拜孔 提倡“自由
业,鼓励 子,不读四 平等、友爱
发展实业。 2.废除苛捐
书五经,废 止旧教科书。
为纲” 的公 民道德,革 除旧的风俗
杂税
习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革命派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维护共和制度
4.组织基础: 革命团体政党的建立
1894年 兴中会 孙中山 檀香山 1904年 华兴会 黄兴 宋教仁 1904年 光复会 蔡元培 1906年 日知会 刘静庵
1905年 同盟会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誓词
东京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时间、地点: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
同盟会
立民国,平均地权” 16字
意义
• 内容:三大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和 责任内阁)
• 评价: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 主宪法。它从法律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 主化进程的一座里程碑。
中华民国
•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背景(原因)
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辛 亥
进程 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
革 命
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
果实
历史功绩
一.原因 (根本原因:社会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酝酿: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下 初步发展; 20世纪初,在新政宪政的促进下继续发展
性质和意义:
临时政府的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教育 社会习俗
1.废刑罚 2.保护华侨 3.不准买卖
人口
1.奖励工商 学校不拜孔 提倡“自由
业,鼓励 子,不读四 平等、友爱
发展实业。 2.废除苛捐
书五经,废 止旧教科书。
为纲” 的公 民道德,革 除旧的风俗
杂税
习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革命派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维护共和制度
4.组织基础: 革命团体政党的建立
1894年 兴中会 孙中山 檀香山 1904年 华兴会 黄兴 宋教仁 1904年 光复会 蔡元培 1906年 日知会 刘静庵
1905年 同盟会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誓词
东京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时间、地点: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
同盟会
立民国,平均地权” 16字
意义
• 内容:三大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和 责任内阁)
• 评价: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 主宪法。它从法律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 主化进程的一座里程碑。
中华民国
•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历史《辛亥革命》课件

如何看待这份调查结果?
• 1、封建传统思想仍有很大影响; • 2、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 • 3、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 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
“辫子剪了,小脚放了,衣服改了”
“辫子剪了,小脚放了,衣服改了”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 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中山装五个扣代表立法、司 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袖口三个扣代表孙 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上衣四个兜代表立国四 维:礼、义、廉、耻。
一.背景: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革命条件: (1)经济基础: 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代表人物: 章炳麟(章太炎),邹容,陈天华) (4)组织基础: 一些列革命团体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详细见下页) (5)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1911年黄花岗起义,黄兴领导) 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3、有利时机:
材料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王朝,结束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 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胡锦涛 (《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 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 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 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 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 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历史最感人的遗书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 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1、辛亥革命的结果
这是清朝最后 一个皇帝——宣 统(旁立者), 中坐者是溥仪的 父亲兼摄政王载 沣,载沣怀中的 是溥仪的弟弟溥 杰。
宣统帝和摄政王
1912年2月12 日清帝退位
1、辛亥革命的结果
袁世凯实力强大,最终窃取了革命果实
问题探究三:关于辛亥革命的结果
旧民主主义革命之第2课
辛亥革命
(1911年) 徐州高级中学 沈洪伟
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 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 的历史意义。
第16课
辛亥革命
问题探究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问题探究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问题探究三、辛亥革命的意义
问题探究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疑。 ……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应运而生。
——林觉民《与妻书》
问题探究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1、爆发:武昌起义
2、发展:全国响应 3、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
(1)总统、首都、国旗、纪元、公历 (2)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和《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二武、昌武起昌义之后役全震国天形势响
(1911.10.10)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1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内容: 2 、各民族一律平等
3、国民权利的规定
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 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 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权分立的政体
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
5、责任内阁制
与国民共弃之。——孙中山
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意义: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近代化里程碑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平均每 年设厂 数/家
16.7
31
平均每 年新增 资本/
万元
750
510
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一定壮大
材料三:
章 炳 麟
陈天华著《猛回头》《警世钟》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材料四: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材材料料材四四料::四:主要革命团体
成立时 间 1894年 1904年 1904年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 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2、辛亥革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政治:结束了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沉重 打击封、帝在中国的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使民众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材料五
黄花岗起义烈士——林觉民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也。吾遇汝以来,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 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 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 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 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 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 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 牺牲吾身与吾之福利,为天下人 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
问题探究四:感悟辛亥革命给我们 留下的精神财富
问题探究四:感悟辛亥革命给我们 留下的精神财富 1、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 国主义精神; 2、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和开拓创新精神;
义,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7、革命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8、组织领导:共进会和文学社的活动
——革命可能性
材料一
社第1会6课背景 辛亥革命
甲午年,打下败阵;庚子年,惨遭杀伤。 割去地,万古不返;所赔款,永世难偿。 东三省,又将割献;法国兵,又到南方。 因通商,民穷财尽;失矿权,莫保糟糠。 办教案,人命如草;修铁路,人扼我吭。
史学观点争鸣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 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是一次成功的革 命;
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任务,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你是如何看待呢?
辩一辩
——亮出你的观点
正方:辛亥革命是一场成功的革命。 反方: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 治的曙光。
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议会
推动了经济工业化
促使思想观念的变革: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称帝后祭天
讨袁宣言
促使社会生活 习俗的变迁
辛亥革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政治:结束了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封、 帝在中国的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众获 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第一次巨变)
1906年
名称 创立地点 领导人
兴中会 檀香山 华兴会 长沙 光复会 上海 日知会 日本
孙中山 黄兴、宋教仁 蔡元培 刘静庵
材料四: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东京,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五
萍浏醴起义
浙皖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材料五 黄花岗起义
——陈天华 《猛回头》
Q: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
1、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疑,中华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
——革命必要性
材料二 1895-1911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年份
新办民 族工业 总数/
家
新增民族 工业资金 总额/万
元
18951900
100
4500
190l1911
340
5600
Q:表格数据说明了什么?
今日所行之革命,为建设而破坏之革命也。 ——邹容《革命军》
应运而生?
经济、阶级、组织、思想、军事等基础
一、酝酿 ——背景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
■中华民国的成立---高潮
1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总统: 孙中山 概况: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 京 纪元:公 历,民国纪年(1912年)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2. 《临时约法》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