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赏析

合集下载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赏析(7篇)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赏析(7篇)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赏析(7篇)拓展:桃花源记赏析篇一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

《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

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

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

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

“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

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

“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

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

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

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

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

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

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

“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

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

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

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解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解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解读于平淡自然中见真味——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意译】我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气质,本性自然,喜爱大自然的山山水水。

因为失误掉落到了尘世的罗网中,这一呆就是三十年。

我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一样思念着我昔日的山野生活,就像水塘中的鱼儿一样想念我曾经呆过的深渊。

我终于决定守着我的愚拙的思想,回到我日夜思念着的田园。

我在南边的荒野里拿起锄头来开荒,在我的八九间草屋周围方圆有十多亩地,榆树和柳树遮蔽了房屋的后檐,桃树和李树罗列在我的堂屋前。

站在我的院子里,远远地我可以模模糊糊地看到远处的村子,袅袅的炊烟飘散在村子的上空。

晚上,我还能依稀听见深巷中的狗吠,早晨公鸡们早早地就在桑树之巅打鸣。

待在自己家中没有尘俗杂事的烦恼,我的生活真是清闲呀。

长久地待在那就如牢笼般的官场中,我身心俱疲,如今我终于回到了我热爱着的田园,身心终于可以得到彻底地放松了。

【赏析】《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诗,这首诗写于诗人最后一次出仕,担任彭泽县县令,只在这个官职上呆了八十一天后毅然决然地辞去官职,回到家乡过起田园生活。

与这首诗写于同一时期的他的散文《归去来兮辞》,一诗一文,都表达了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弃,把官场比作牢笼,要让自己彻底地从官场走到田园生活中去。

同样表达了陶渊明对自己能回到田园生活的无比欣喜。

《归园田居其一》语言风格平平自然,然在这平平自然的语言里却蕴含了诗人并不平平的内心天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诗歌的开头六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淡泊名利的诗句及赏析

陶渊明淡泊名利的诗句及赏析

陶渊明淡泊名利的诗句及赏析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诗句选自《形影神三首》。

意思为纵然身处大风大浪之中,也不欢喜也不悲叹,这首诗旷达倒是旷达,但总给人一种对命运的无为、无奈的感觉,稍嫌有点消极。

二、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本句选自《移居二首》,译为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这句话后来流传演化而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

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本句出自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句诗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得到很高的称誉。

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

四、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诗词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五、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本句出自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诗句,意思是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六、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本句选自《拟挽歌辞》,[译文] 死去有什么可说的呢?不过是将自己的躯体去伴同山陵而已。

此首通篇写送殡下葬过程,而突出写了送葬者。

七、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诗句选自《杂诗十二首》,翻译为: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陶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这种体验,是对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

八、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九、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本句选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两句大意是:白云无意间从山穴里悠然飘出,鸟儿飞倦了自然知道返回山林。

这是陶渊明初归田园怀着喜悦心情所看到的自然景物,表现了作者淡泊闲逸的心境和清静恬适的生活情趣。

两句可用于写宁静的山景。

十、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十大经典名句

陶渊明十大经典名句

陶渊明十大经典名句一1、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

赏析:这句诗出自诗人的名作《闲情赋》,这是一首以描写男女爱情为主题的辞赋。

其中,“偕”是一起的意思,而景则是光亮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夕阳带着余晖一起落下了山,而明月却早已在云端显现出了自己的光明。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赏析:这句诗出自诗人的名作《饮酒》二十首之五。

这是陶渊明(潜)的代表作之一。

这两句诗的在南山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之间,偶一抬头,见到了南山。

写他的无所羁绊、怡然自得之态,见出诗人超尘脱俗,清高恬淡的生活情趣。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赏析:这句诗出自诗人的名作《归去来兮辞》。

云朵无心飘出山来,鸟儿飞累了就回家。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赏析:这句诗出自诗人的名作《五柳先生传》。

不会因为贫困而感到忧虑而悲伤,也不会因为富贵而去奔忙。

是不在贫穷中丧失斗志,不在富贵中沾沾自喜。

表明了自己坚决与官场决绝、不为五斗米折腰、独立自主地做人与生活的人生态度。

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这句诗出自诗人的名作《归园田居·其三》。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只要我的心愿没有背离,这样就足够了。

6、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赏析:这句诗出自诗人的名作《杂诗其一》。

回忆起我年少的时候,虽然没有遇到一些快乐的事情,心中也会充满着快乐。

7、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赏析:这句诗出自诗人的名作《归去来兮辞》。

过去的事已经无法挽回,但将来的事还可以补正。

虽然误入歧途,所幸现在有所醒悟,迷途知返为时不晚。

此乃诗人自道误入仕途的后悔之意和对今日退出官场的欣慰之情,于一悔一喜之中,表现了其回归自然、远离俗世的高洁志向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赏析:这句诗出自诗人的名作《移居二首》之一。

这两句诗的如果有奇妙的文章,就拿出来共同欣赏;在某些地方产生疑难,就共同进行研究分析。

这是作者写他与朋友交往,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文、交流见解之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赏析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赏析导语:《桃花源记》是作者笔下的一个世外桃源,表现出了作者的向往,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桃花源记》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作者介绍】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

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之一。

他的曾祖陶侃(kǎn)做过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一类的官,到陶渊明时,家境破落。

他自幼博览群书,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处在动乱社会,很难有所作为。

他喜爱山水,不慕荣利,为了养家,做过祭酒、参军等小官。

41岁时任彭泽令,仅80余天,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为由离职,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直到去世。

著有《陶渊明集》。

陶诗约存120首,文10余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他热爱田园生活,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构思奇特,语言清新,质朴自然,个性鲜明,具有独特风格,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解题】《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并记》的组成部分,写作年代大约是南朝宋永初二年(公元421),这时陶渊明已经57岁了。

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又由于他长期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记和诗内容一致,但重点和表现手法不同。

文章全用客观的记叙方法,虚构了一些人物和情节,而诗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源这个美好淳朴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以记叙为主,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由于本文的创作,后来就用“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的地方,或与外界隔绝,脱离现实斗争的幻想境界。

在人类发展史上,“桃花源”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理想国度的蓝图之一。

【注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晋:这里指东晋(公元317──420年)。

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公元376──396年)。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

捕鱼为业:以打鱼为职业。

为:动词,作为。

陶渊明诗歌鉴赏

陶渊明诗歌鉴赏

陶渊明诗歌鉴赏陶渊明诗歌鉴赏引导语: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下面是小编收集陶渊明11首著名诗歌原文以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自然才是心中的至爱,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自然留下一缕情丝。

经过长期痛苦而疲惫的求索,诗人终于找到了与生以来便存在心中的那个情结。

道路虽然,曲折多艰,但毕竟还是寻找到了。

桃李桑树,茅檐鸡犬,诗人在恬静闲适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安宁祥和下来。

冲破樊篱,找回自我,优哉、悠哉!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风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赏析:淳朴的民风,单纯的人际关系,让诗人的心灵如鱼得水,在这里,所拥有的只是愉悦和宁静。

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是文人,而将自己完全改造成一位农夫,“短褐穿结”他的所有喜悦与担心只同自己的农夫生活密切相关,拥有自然,也就拥有了自己的一切生命。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披星戴月,侍弄着自己那点儿,“庄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将自己放到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悦了,农田那稀疏的庄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难行的田间小道,以及那冰凉爽净的露珠,都让诗人有种新鲜刺激的感觉,让他欣喜异常,这种感觉又是他生命的源泉。

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

4.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赏析

陶渊明《归园⽥居·五⾸》赏析陶渊明《归园⽥居五⾸其⼀·少⽆适俗韵》赏析少⽆适俗韵①,性本爱丘⼭。

误落尘⽹中②,⼀去三⼗年③。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④。

开荒南野际⑤,守拙归园⽥⑥。

⽅宅⼗余亩⑦,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檐⑧,桃李罗堂前⑨。

暧暧远⼈村⑩,依依墟⾥烟⑾。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⑿。

户庭⽆尘杂⒀,虚室有余闲⒁。

久在樊笼⾥,复得返⾃然⒂。

【注释】①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②尘⽹:指尘世,官府⽣活污浊⽽⼜拘束,犹如⽹罗。

这⾥指仕途。

 ③三⼗年:吴仁杰认为当作“⼗三年”。

陶渊明⾃太元⼗⼋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恰好是⼗三个年头。

 ④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怀恋旧居。

 ⑤南野:⼀本作南亩。

际:间。

 ⑥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些守正不阿的⼈。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⑦⽅: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地⼗余亩。

 ⑧荫:荫蔽。

 ⑨罗:罗列。

 ⑩暖暧:暗淡的样⼦。

 ⑾依依:轻柔的样⼦。

墟⾥:村落。

 ⑿这两句全是化⽤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树颠,⽝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

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

樊笼:蓄鸟⼯具,这⾥⽐喻仕途。

返⾃然:指归耕园⽥。

这两句是说⾃⼰象笼中的鸟⼀样,重返⼤⾃然,获得⾃由。

【赏析】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向乡⾥⼩⼉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不由⼰的⽣活,终⽼⽥园。

归来后,作《归园⽥居》诗⼀组,共五⾸,描绘⽥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情。

这是第⼀⾸。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貌,不见组织雕镂之⼯。

然⽽苏东坡说:“其诗质⽽实绮,癯⽽实腴。

”(《与苏辙书》)⼜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隐逸生活的诗意与哲理

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隐逸生活的诗意与哲理

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隐逸生活的诗意与哲理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生活情趣的佳作,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2、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相与还:结伴而归。

三、创作背景关于《饮酒二十首》的写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

历来大致有六种说法:元兴二年癸卯(403年)说、元兴三年甲辰(404年)说、义熙十年甲寅(414年)说、义熙二年丙午(406年)说、义熙十二三年(416、417年)说、义熙十四年戊午(418年)说。

此诗为组诗之一。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鉴赏、赏析和解读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鉴赏、赏析和解读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鉴赏、赏析和解读古风藏书·诗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鉴赏、赏析和解读其一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

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饮酒诗二十首》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

旧说多认为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416)、三年间,王瑶定为义熙十三年(见所编注《陶渊明集》),可从。

按据原诗第十九首说:“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终死归田”指渊明义熙元年(405)辞彭泽令归隐,再经一纪(即十二年),正好是义熙十三年,时作者五十三岁。

或据第十六首“行行向不惑(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淹留遂无成”,并将第十九首的“终死归田”解为渊明二十九岁辞去州祭酒职归家,当时他行将而立之年(三十岁),再加一纪为作诗之年,因而认为此诗当是义熙元、二年作者四十一、二岁时作。

实则“行行”句系回忆过去情事,并非写作此诗之年,而渊明辞去州祭酒职以后,又曾几次出仕,也与“终死归田”不合,也就是说,“是时向立年”同“终死归田里”讲的不是一回事。

此诗写作时,正是晋宋易代之际,故前人称这一组诗为“感遇诗”(见明钟惺、谭元春评选《古诗归》载谭元春语),充满了对时势和作者身世的感慨。

序文说明作诗缘起,旷达中透出悲凉,文笔绝佳。

“比”,近来。

“比夜”一作“秋夜”。

“顾影”,望着自己的身影。

“顾影独尽”即作者《杂诗》“挥杯对孤影”之意。

“辞无诠次”是说言辞没有选择、次序,意谓率意成篇,是不经意之作。

据诗序“比夜已长”,“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这一组诗当是同一年秋夜陆续所作。

各首在写作的当时,虽然只是根据彼时的感触,直书胸臆,并无预先的规划,但在最后编排时,却照顾到了前后的联系,全组的结构,相当谨严。

陶渊明诗歌赏析5篇

陶渊明诗歌赏析5篇

陶渊明诗歌赏析5篇陶渊明是个自命清高之人,他的和都是绝世佳作。

小编为你整理了陶渊明5篇诗歌的赏析,请看看!【1】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

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

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

“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首

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首

【导语】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浔阳柴桑⼈。

东晋末⾄南朝宋初期伟⼤的诗⼈、辞赋家。

下⾯是⽆忧考分享的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

欢迎阅读参考!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 《杂诗·其⼀》 魏晋:陶渊明 ⼈⽣⽆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常⾝。

落地为兄弟,何必⾻⾁亲! 得欢当作乐,⽃酒聚⽐邻。

盛年不重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不待⼈。

赏析 陶渊明《杂诗》共有⼗⼆⾸,此为第⼀⾸。

王瑶先⽣认为前⼋⾸“辞⽓⼀贯”,当作于同⼀年内。

据其六“奈何五⼗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晋安帝义熙⼗年(414),时陶渊明五⼗岁,距其辞官归⽥已有⼋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中愁叹万端,第⼋⾸专叹贫困,余则慨叹⽼⼤,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可以说,慨叹⼈⽣之⽆常,感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常”“⽣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九⾸》到三曹,从⽵林七贤到⼆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调。

这种⾳调,在我们今天看来不⽆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根蒂”四句意本《古诗⼗九⾸》之“⼈⽣寄⼀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之⽆常。

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

⼈⽣在世即如⽆根之⽊、⽆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好⽐是⼤路上随风飘转的尘⼟。

由于命运变幻莫测,⼈⽣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每⼀个⼈都已不再是最初的⾃我了。

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将⼈⽣⽐作⽆根之⽊、⽆蒂之花,是为⼀喻,再⽐作陌上尘,⼜是⼀喻,⽐中之⽐,象外之象,直把诗⼈深刻的⼈⽣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为沉痛的悲怆。

关于陶渊明的诗歌鉴赏

关于陶渊明的诗歌鉴赏

关于陶渊明的诗歌鉴赏大家知道,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的诗歌体例,为我国古代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但又不浅薄,读后使人感到淳厚有味,富有意境。

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静美画面。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陶渊明的诗歌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陶渊明诗歌鉴赏一《移居其二》魏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作品赏析: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

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

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

”体现出“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

注释:(1)这首诗写移居南村后,与邻居们同劳作、共游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

同时,对躬耕自岭的生活也表示了适意与满足。

(2)登高:登山,指游赏。

赋新诗:即作新诗。

(3)更相呼:相互招呼。

斟酌:指饮酒。

斟:执壶注酒。

酌:饮酒。

(4)农务:指农忙时。

与下句“闲暇”相对,辄:就,总是。

(5)披衣:谓披上衣服去串问。

(6)此理:指上述与邻居交往的乐趣。

将:岂,难道。

胜:强。

高。

无为:不要。

去兹:离开这里。

(7)纪:经营,料理。

不吾欺:即“不欺吾”。

译文:春秋之季多朗日,登高赏景咏新诗。

经过门前相呼唤,有酒大家共饮之。

农忙时节各归去,每有闲暇即相思。

相思披衣去串门,欢言笑语无厌时。

【诗歌鉴赏】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原文【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其二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其三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叁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其四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其五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其六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其七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弱质与运颓,玄发早已白。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其八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以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其九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昴,势翳西山颠。

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其十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参考!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饮酒二十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二十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二十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作品原文:饮酒二十首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①,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②。

忽焉复醉③。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④,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⑤,聊命故人书之⑥,以为欢笑尔⑦。

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8。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9!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10。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11;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12。

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13。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14!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15。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16。

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17。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18。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19?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20。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21!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22。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23。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24。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25。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26。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27。

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8。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0。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31。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2。

其六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33。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34。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35。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36。

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37。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38。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39。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40。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41。

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42。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43。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44。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45。

陶渊明的诗句文言文翻译

陶渊明的诗句文言文翻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翻译】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地望见南山。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心境宁静的田园生活。

采菊、望南山,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

二、原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翻译】清晨起来整理荒废的田园,带着月光和锄头回家。

【赏析】此句展现了诗人勤劳朴实的品质。

晨兴理荒秽,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又体现了诗人勤劳的精神。

三、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翻译】年少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志趣,性格原本就热爱山川。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对自然的热爱,而不是迎合世俗。

四、原文: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翻译】不小心陷入世俗的纷扰之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诗人认为,世俗的纷扰使他失去了自由,使他无法回归自然。

五、原文: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长期被束缚在樊笼之中,终于得以回归自然。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人认为,只有回归自然,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翻译】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也是其中的行人。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淡泊和豁达。

诗人认为,人生如逆旅,每个人都只是过客,不必过于执着。

七、原文:纵使有千般好,何似归去好。

【翻译】纵使世间有千般美好,哪比得上归去的好。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人认为,归隐田园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

综上所述,陶渊明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他的诗句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陶渊明赏析

陶渊明赏析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渊明是晋代诗坛的一颗明星,在寂寞的东晋诗坛闪耀着清美的光辉。

他以其冲淡朴素的风格,极真朴地反映了人生实感,并以其特有的情趣,描绘了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

陶渊明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可以概括成这两点,一是“语造平淡而寓意深远”,另一点就是豪放热情的特点。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凡是杰出的作家,对其时代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总应该有直接或间接、明显或曲折的反映。

陶渊明田园诗中那些对当时现实的田园生活进行了客观描绘的诗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此本质方面,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我以为,陶渊明的全部田园诗(包括那些抒情之作和幻想之作)都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他的思想既融会了儒道两家的思想,又来自个人的生活实践,具有独特的视点、方式和结论;而思考的结论又付诸实践身体力行。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

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

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

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

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

陶渊明《拟古九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陶渊明《拟古九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陶渊明《拟古九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拟古九首【原文】其一荣荣[1]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多谢[2]诸少年,相知不中厚[3]。

意气倾[4]人命,离隔复何有?【注释】[1]荣荣:茂盛。

[2]谢:奉劝。

[3]中厚:忠厚。

[4]倾:付出全部。

【译文】茂盛幽兰盛开在窗下,堂前有浓密的垂柳。

当初与你别离的时候,不曾想到此行如此之久。

出门万里,客居他乡,半道上竟结交所谓的嘉友。

不曾说话,心便已迷醉,醉意并不是来自饮酒。

幽兰枯萎,垂柳也已衰落,别时的誓言被抛却。

诚恳地奉劝诸位少年,相知之时的忠厚未必代表那人会永远如此。

一朝的意气可能断送生命,一旦分离,他将你毫不留情地抛弃。

【赏析】出于和《饮酒二十首》同样的道理,这组诗仍一首首赏析。

本诗中,送别之人对应晋朝;所谓“嘉友”,即诱惑游子的人,对应南朝宋;而游子,则对应刘裕。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这绝非简单的起兴。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意指刘裕未能像王导、谢安那样,忠心辅佐新主,特别是晋安帝司马德宗。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作者想表达的是“昔为荡子妇,今为娼家女”,前者毕竟是良家妇女,对应晋,而后者所谓的风尘女子则对应南朝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之前兰花与柳树还很茂密,在这里形成了对比。

单就这四句而言,大有卓文君对司马相如“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白头吟》)的气魄。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在皇权的诱惑之下,刘裕没有像王导、谢安那样功成身退。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这两句让笔者想到《诗经》中那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作者明面上是告诫少年不要轻易地付出真心,实际上是暗讽刘裕没有像王导、谢安那样辅佐晋朝国君。

全诗以弃妇的口吻述说了一个男子受到了诱惑,然后背叛的故事。

借痴男怨女之口隐晦表达亡国之恸的诗最早见诸《诗经》,比如《王风·葛藟》等。

陶渊明杂诗翻译及赏析

陶渊明杂诗翻译及赏析

杂诗·人生无根蒂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①。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②。

落地为兄弟③,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④。

盛年不重来⑤,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⑥,岁月不待人。

注释
①蒂(dì帝):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②此:指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③落地:刚生下来。

这句和下句是说,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④斗:酒器。

比邻:近邻。

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快乐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⑤盛年:壮年。

⑥及时:趁盛年之时。

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解释
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遇到快乐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玄学对陶渊明诗风的影响玄学是三国、两晋时期兴起的,以综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思潮,故通常也称之为“魏晋玄学”。

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综合儒道立论,把《周易》、《老子》、《庄子》称作“三玄”。

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一章中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就是总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道”,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

玄学家们用他们改造过了的老、庄思想来注解儒家的《论语》、《周易》,对已经失去维系人心作用的两汉经学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

儒家的“礼法”、“名教”、“天道”、“人道”等思想,虽然也是玄学所讨论的内容,但玄学家主旨却是道家的,即强调崇高的是“无”、“自然”和“无为”。

这从魏晋玄学的几个重要论题就可以看出,即崇有与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辩,形神之辩,明理之辩。

对文学和艺术有直接影响的是崇尚自然的一派,言不尽意的一派和得意忘言的一派。

玄学在魏晋时期已经取代两汉经学思潮成为思想主流。

其影响从思想蔓延至文学,哲学,史学等各个领域。

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学术思潮以及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学的审美追求,带来了诗歌的变化。

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诗体方面,五古更加丰富多采,七古也有明显进步,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

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

我们这里主要就玄学对魏晋诗学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思考。

魏晋玄学作为一种思辨性的哲学是不宜直接转化为文学的,一个直接转化的例子就是占据东晋诗坛达百年之久的玄言诗。

严格的说玄言诗不属于真正意义的诗。

它只是在诗的躯壳中放入玄理而已,没有诗之所以成为诗的重要东西。

可是相比其它类型的诗,玄言诗毕竟沉淀了至少一种可贵的东西,那就是理趣。

有的玄言诗不只是抽象的说理,而是借助山水风景形成象喻,或者借助参悟山水风景印证老庄的道理,这样就有了理趣。

从而形成了玄言构成的以理趣为点睛之笔的诗歌形式。

而这种诗歌形式字形成起便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魅力来影响后世。

东晋简历后数十年间,诗坛几乎都是被玄言诗占据着的。

但是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会使诗歌偏离艺术,从而变成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

陶渊明的出现才是诗歌艺术的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

陶诗沿袭着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陶渊明无疑是先驱一样的人物,他成功的将自然提升到了一种美的境地;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哲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的作品。

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田园述躬耕,咏怀发咏史之怀,行役叹其苦,赠答抒与友人的笃厚之情。

其中田园诗是陶渊明为中国诗歌史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形式。

他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的写出躬耕之甘苦。

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守拙与适俗,田园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欣悦。

这种对自然的崇尚以及对于日常生活的哲理的阐述都是通过再平常不过的事物(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所叙述的。

而这些平常事物在陶渊明笔下也散发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的理趣。

这当然也表现了他的生活和创作哲理崇尚自然。

“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和《孟子》,是老庄哲学所特有的范畴。

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

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所变化,无需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

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含真。

正如陶渊明所希望的那样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正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收不了绳墨的束缚。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经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化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的,其中包含着最可贵的生活的情趣。

陶诗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中所描写的对象,如实说来,并没有什么奇特实处。

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

陶诗中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

陶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体认,是探求其奥秘和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杂诗》其一“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杂诗》其一:“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归园田居》其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等。

这些诗句言浅意深,富于启示性。

陶渊明五言诗中引庄子10处。

而引用最多的是《论语》。

其特点是学习“玄言”中的有些言简意赅,包含深刻哲理的语句。

如:“大器晚成”“物壮则老”。

老子的思想如:”小国寡民”就反应在《桃花源诗并记》这样他对于理想生活蓝图的描述之中。

老子治身哲学,强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对陶渊明的影响也很明显。

陶渊明自身认识时,时时闪烁着乐于解剖自己,反省意识强的智慧光芒也往往来自《老子》。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渊明是晋代诗坛的一颗明星,在寂寞的东晋诗坛闪耀着清美的光辉。

他以其冲淡朴素的风格,极真朴地反映了人生实感,并以其特有的情趣,描绘了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

陶渊明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可以概括成这两点,一是“语造平淡而寓意深远”,另一点就是豪放热情的特点。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凡是杰出的作家,对其时代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总应该有直接或间接、明显或曲折的反映。

陶渊明田园诗中那些对当时现实的田园生活进行了客观描绘的诗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此本质方面,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我以为,陶渊明的全部田园诗(包括那些抒情之作和幻想之作)都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他的思想既融会了儒道两家的思想,又来自个人的生活实践,具有独特的视点、方式和结论;而思考的结论又付诸实践身体力行。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

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

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

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

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

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

“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的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

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支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

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

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陶渊明的影响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

在他生活的当时,他只是作为一个合于雅道的隐士而引起人们的注至于他的作品,在玄言文学占统治地位的当时,是与贵族文坛格格不入的。

在宋齐山水诗盛行的时代,他的淳朴淡泊的田园风光也不合于贵族欣赏名山大川的口味,而他的平淡自然的风格同样和当时“富艳难踪”的文风大相径庭,所以仍然得不到重视。

到了梁陈时期,锺嵘、萧统才开始重视他,但还是十分有限的。

锺嵘《诗品》将他列为中品,萧统《文选》选录他的作品也不过寥寥数篇。

可是从唐以后,却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文学史上发生了深广的影响。

意。

在我们今人的眼光里,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隐士,是晋以后绝大多数士大夫的精神归宿,他们在经历了官宦生涯的浮沉之后,会在不知不觉中回归到陶渊明,即便身不由己,也会心向往之。

比如苏东坡,虽然其一生并未能真正归隐,但在他的诗文中却反复咏叹归去,在晚年更以学陶闻名。

这也许就是陶渊明的魅力,留在文人士大夫心中的,是一个永不泯灭的隐者形象!所以,探讨陶渊明的归隐情结,实在是个有着永恒意义的话题。

但是,尽管陶渊明一生乐于归隐、心怀归隐,并且实现了归隐,但在本质上,他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隐士,像伯夷、叔齐那样阳山采薇,销蚀生命;他也不是一个毫无人间烟火气的“浑身静穆”(朱光潜语)的仙人,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无法接近他、理解他……渊明实在是一个率真自然的、充满了人情味的性情中人,他能够成为千百年来士大夫们的精神归宿,绝非是一时一地的偶然!作为后世的崇陶读者,有责任去解读诗人心中对“隐”的独特情怀。

陶渊明可以说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

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