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7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家:“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 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儒家:“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云梦睡虎地秦简
《秦律十八种》 《效律》 《秦律杂抄》 《法律答问》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北宋.周敦颐
宋明理学
“天理流行,触 处皆是……父子有 亲,君臣有义之 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南宋.朱熹
理学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哲学
《小学集注》(宋.朱熹)教人以洒 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 隆师、亲友之道,是儒者为学的基础, 儒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教材。
“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拂拭几案,当令洁净”;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
正”;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宋代对“礼”的重建
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 和完善,有何作用?
既不专一,却只仅仅诵读,决不能
记”。
道德教化的通
——《童蒙须知》 (宋.朱熹)
俗化和普及化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明《大明律》 清《大清律例》

6.春夏秋冬,流转无穷;人的一生, 就像早 晨的露 水,太 阳一晒 就消失 了。人 生好像 旅客寄 宿,但 人生功 绩却能 刻入金 石永远 流传。

7.“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是说岁 月更替 ,人生 有阻, 即便是 圣人贤 人,也 无法超 越,这 为下文 写对待 生活的 态度做 了铺垫 。

8.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 名句, 笔力遒 劲,韵 律沉雄 ,内蕴 着一股 自强不 息的豪 迈气概 ,深刻 地表达 了曹操 老当益 壮、锐 意进取 的精神 面貌。
乐舞规模
八佾64人 六佾48人 四佾32人 二佾16人
周朝礼乐制度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 后嗣者也。”
——《左传》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记》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 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左传》
中国历史上最 早的成文法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北宋乡约: “一、德业相劝; 二、过失相规;三、礼俗相 交;四、患难相恤。”
——北宋《吕氏乡约》
实质:援礼入法
明朝乡约: “孝顺父母,
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 子孙,各Hale Waihona Puke Baidu生理,勿作非 为。”
——明太祖“六谕”
清朝乡约:“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
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息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 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逃以免株 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康熙帝“圣谕十六条”

1.取样要有专人负责,开始时隔-小 时取样 一次, 以后根 据取样 判定结 果再决 定取样 间隔时 间。

2.经化验冲洗精度合格后,油冲洗工 作即可 停止, 待油温 降至室 温后进 行排液 和管道 系统恢 复,充 填工作 油,进 行试运 转。

3.登高作业绑扎用的直爬梯,必须经 专人检 查绑扎 牢固后 方可使 用,对 于一些 为了安 装方便 而搭设 的临时 操作平 台,除 必须绑 扎牢固 ,并且 其自身 保证一 定的安 全强度 。
第7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
周朝礼乐制度
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 元士三也。
——《公羊传·桓公二年》
天子八佾(yi),诸公六佾,诸侯 四佾,士二佾。
——《谷梁传》
身份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使用乐器
悬挂乐器四套,四面排列 悬挂乐器三套,三面排列 悬挂乐器二套,二面排列 悬挂乐器一套,一面排列

4.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 ,最后 一段中 ,松柏 梧桐覆 盖相交 ,鸳鸯 双双和 鸣,是 运用了 浪漫主 义的手 法,既 象征了 刘、焦 爱情的 不朽, 又象征 了他们 的悲愤 和控诉 。所以 ,这首 诗是浪 漫主义 的诗歌 。

5.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 的人物 个性化 的语言 刻画了 人物的 性格, 一些段 落浓墨 重彩, 如刘、 焦话别 ,兰芝 辞母等 ,使人 物形象 更鲜明 。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大一统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 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
董仲舒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案例 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为子。及
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之。甲当何论?仲舒断 曰:甲无子,振活养子,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 乙。诏:不当坐。
——(西汉)董仲舒撰:《春秋决狱》,载(唐)杜佑撰: 《通典》卷六十九
判案:《春秋》上提倡父子一方犯罪后可以互相隐藏。他们 是父子关系,所以甲不能判罪。
礼法结合、刑德并用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汉代对“礼”的重 建和完善,有何作用?
汉代画像石《宴饮图》
世俗化,礼成为 社会各阶层共同 遵循的行为规范。
八 礼(社会礼节)
冠礼 婚礼 丧礼 祭礼 射礼 飨礼 朝礼 聘礼
七 教(人伦关系)
父子 兄弟 夫妇 君臣 长幼 朋友 宾客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十恶:谋反、谋大逆、 谋叛、恶逆、不道、大 不敬、不孝、不睦、不 义、内乱
唐《唐律疏议》书影
“德礼为政教之本, 刑罚为政教之用”
伦理道德和法律结合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