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6 第七章病机 第三节 内生五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一 风气内动
二 寒从中生
三 湿浊内生
三、湿浊内生
【概念】脾气运化水液功能障碍而引起湿浊蓄积停滞的病机变化 【病机特点】 “脾虚生湿” 【形成因素】过食肥甘,恣食生冷;或素体肥胖,喜静少动,致
气机不利,津液输布障碍,聚而成湿所致
四 津伤化燥
《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谢 谢!
《素问玄机原病式》: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火热内生
第三节
一 风气内动
二 寒从中生

内生五邪
12
五、火热内生
【概念】脏腑阴阳失调,而致火热内扰的病机变化。
【形成因素】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由于五志化火,或气血壅滞、病邪郁结,
郁而化火所致 【病机特点】
火热内生
湿浊内生
四 津伤化燥
五 火热内生
五 火热内生
第三节 内生五邪
11
一 风气内动
二 寒从中生
三 湿浊内生
四 津伤化燥

四、津伤化燥
【概念】体内津液耗伤而干燥少津的病机变化。
【病机特点】津液亏少,不足以内溉脏腑,外润腠理孔窍
以肺、胃及大肠为多见 【形成因素】
久病伤津耗液
肺燥则咳 胃燥则渴 大肠燥则秘 肾燥则竭
大汗、大吐、大下
亡血失精 热病伤津
寒之气弥漫的病机变化。
【病机特点】 多见脾、肾阳虚
阳气虚衰
温煦失职,虚寒内生、血脉绌急收引 气化失司,津液代谢障碍,形成水湿痰饮等
四 津伤化燥

【形成因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伤阳,或外感寒
邪,过食生冷
《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火热内生
第三节 内生五邪
机变化。由于内风与肝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又称“肝风内动”
或“肝风”。
内风
《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虚风
实风
本虚标实
津伤化燥 五
阴虚风动 血虚生风 热极生风
肝阳化风
火热内生
第三节 内生五邪
6
一 风气内动
二 寒从中生
三 湿浊内生
四 津伤化燥
(一)肝阳化风(本虚标实)
(四)血虚生风
【概念】血液虚少,筋脉失养而动风的病机变化 【形成因素】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
津伤化燥 【临床表现】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
五 火热内生
第三节 内生五邪
9

二、寒从中生
风气内动 二
寒从中生 三
湿浊内生
【概念】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或阴
第七章 病 机
1
第三节 内生五邪
2
第三节 内生五邪
3

第三节 内生五邪
风气内动 【概念】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
二 寒从中生
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 病机变化

湿浊内生
四 津伤化燥
五 火热内生
第三节 内生五邪
4
一 风气内动
内生“五邪”与外感六淫的区别
【概念】肝阳偏亢,或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致肝阳亢逆无制而动风 的病机变化
【形成因素】情志所伤,或操劳过度,或年老肝肾阴亏 【临床表现】轻者眩晕欲仆,筋惕肉瞤,肢麻震颤,或见口眼喎斜、半
身不遂。严重者则卒然仆倒,神志昏迷,或为闭厥,或为 脱厥
五 火热内生
第三节 内生五邪
7

(二)热极生风(实风)
风气内动 二
寒从中生 三
【概念】邪热炽盛,燔灼津液,劫伤肝阴,筋脉失常而动风的病机变化 【形成因素】高烧不退,邪热炽盛 【临床表现】高热伴有抽搐、痉厥、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吊等
湿浊内生
四 津伤化燥
五 火热内生
第三节 内生五邪
8

虚风
风气内动 (三)阴虚动风
二 寒从中生
三 湿浊内生

【概念】阴气衰竭,宁静、抑制功能减退而动风的病机变化 【形成因素】久病伤阴,或热病后期 【临床表现】筋挛肉瞤,手足蠕动,并见低热起伏、舌光红少苔、脉细等
二 寒从中生
三 湿浊内生
四 津伤化燥
内生 五邪
外感 六淫
Fra Baidu bibliotek病因
病机
病证
由脏腑及精气血津 属内伤病的病 多为里证、虚证
液功能失常而产生 机
或虚实夹杂证
由自然界的气候变 属外感病的病 多为表证、实证
化失常而产生

五 火热内生
第三节 内生五邪
5
一 风气内动
二 寒从中生
三 湿浊内生

一、风气内动(内风)
【概念】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体内阳气亢逆而致风动之征的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