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PPT课件
合集下载
欧阳修《采桑子》ppt课件
![欧阳修《采桑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9b2e0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9.png)
含蓄内敛的表达
诗中的爱情表达含蓄内敛,通过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来传达情感,体现了中国传统爱情观念的特点。
不同文化背景下爱情观念比较
爱情与婚姻的关系
爱情价值观的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爱情往往与婚姻紧密 相连,而在西方文化中,爱情与婚姻 相对独立。
中国文化强调爱情中的责任与义务, 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由。
02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题材丰富多样,包括婚恋、相思、离别
、悼亡等多种类型。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表达方式
03
古代文学作品在表达爱情时,常采用比喻、象征、借景抒情等
手法,营造出深情、婉约、含蓄的艺术效果。
典型案例分析
01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有大量描写爱情的诗篇,如《关雎》、《蒹葭》等,通过生
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散文方面,还体现在政治军事上哦。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 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 、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采桑子》创作背景
01
《采桑子》创作于欧阳修晚年时 期,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怀 念和感慨。
THANKS
感谢观看
读者共鸣点探讨
爱情共鸣
诗歌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无论是谁,都可能 在某个时刻经历过相思之苦或爱情挫折,因此能够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和情感寄托。
美感共鸣
欧阳修《采桑子》的艺术表现力极强,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 充满美感的艺术世界。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
爱情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国文化中的爱情表达含蓄内敛,而 西方文化中的爱情表达更为直接坦率 。
诗中的爱情表达含蓄内敛,通过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来传达情感,体现了中国传统爱情观念的特点。
不同文化背景下爱情观念比较
爱情与婚姻的关系
爱情价值观的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爱情往往与婚姻紧密 相连,而在西方文化中,爱情与婚姻 相对独立。
中国文化强调爱情中的责任与义务, 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由。
02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题材丰富多样,包括婚恋、相思、离别
、悼亡等多种类型。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表达方式
03
古代文学作品在表达爱情时,常采用比喻、象征、借景抒情等
手法,营造出深情、婉约、含蓄的艺术效果。
典型案例分析
01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有大量描写爱情的诗篇,如《关雎》、《蒹葭》等,通过生
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散文方面,还体现在政治军事上哦。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 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 、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采桑子》创作背景
01
《采桑子》创作于欧阳修晚年时 期,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怀 念和感慨。
THANKS
感谢观看
读者共鸣点探讨
爱情共鸣
诗歌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无论是谁,都可能 在某个时刻经历过相思之苦或爱情挫折,因此能够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和情感寄托。
美感共鸣
欧阳修《采桑子》的艺术表现力极强,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 充满美感的艺术世界。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
爱情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国文化中的爱情表达含蓄内敛,而 西方文化中的爱情表达更为直接坦率 。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d4688c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7.png)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词的上片写了西湖的美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 隐约约身旁跟随者笙歌声。 B.词人认为西湖好是因为景色优美,芳草长堤,笙歌隐 现,船动不觉,沙鸟惊飞。 C.没有风的水面琉璃光滑,让人感觉不到船在移动,表 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D.涟漪微动,惊起沙鸟飞起,与前文的“无风水面”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动静结合。
【解析】全词之眼是“西湖好”,A项表述有误。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 词人流连山水、悠然自得的闲适之情。 B.上阙描写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 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意境淡远。 C.下阙动静结合,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动”,三四句 由涟漪惊动沙滩上的水鸟、写出“静”。 D.“无风水面琉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 水面的平滑,更显晶莹澄澈。
清丽明快的秋日美景。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描绘了在春色怀抱中的西湖。 B.“西湖好”是词眼,“短棹”二字道出了词人行程匆忙。 C.“不觉船移”与“无风”呼应,有力地显示水面平静澄碧。 D.本词词风婉约,语言清新自然,色调清丽,充满诗情画意。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B
A. “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的水鸟, 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显西湖的幽静。 B. 本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语言无比清新自 然。 C. 本词表现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以及退隐后的惆怅孤独的 心理。 D. 全词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描绘了湖水绵延、
D 《采桑子》用禽鸟惊飞衬托西湖的幽静,流露出词人恬淡惬意的 心境 《如梦令》用惊起一滩鸥鹭衬托欢快热闹的场面,则表达了词人 急寻出路的焦灼以及看到鸥鹭的惊喜。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采桑子》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电子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采桑子》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电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e98e8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03.png)
文学常识
2、写作背景: 公元1049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 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 之意也。“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 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 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的西湖美景,从中折 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整体感知
作品朗读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语速及语调。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 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 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词语解释: 【棹】桨。 【西湖】这里指颍州(今安徽阜阳) 的西湖。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弯曲延伸的样子。 【琉璃】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 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喻 指水面平静澄碧。 【涟漪】微细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 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 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读感受意蕴美
【上阙赏析】这首词描写是的西 湖胜景,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直 接点明主题,是全词的情感基调, 表达出了赞美之情。上片景象写到 了绿水和芳草长堤,还有动听的笙 歌,显示出清新明丽的春景特点。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2.对比阅读这两首男性词人所写的“愁”, 再与李清照笔下的“忧愁”进行对比,谈 谈它们的异同,并在班级读书会上分享自 己的感悟。
课外古诗词诵读
采桑子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晚年《采桑 子》组词中的第一首。这首词以轻松淡 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 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 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合作探究
问题研讨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课外古诗词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共11张PPT)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课外古诗词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共1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1b5c53f524ccbff12184fd.png)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由湖心 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 面。“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 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 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采桑子
R·八年级上册
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 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 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 绿水逶迤。芳草长 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 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52021/9/15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14:07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52021/9/152021/9/15Sep-2115-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52021/9/152021/9/15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 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 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 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 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 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由湖心 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 面。“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 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 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采桑子
R·八年级上册
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 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 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 绿水逶迤。芳草长 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 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52021/9/15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14:07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52021/9/152021/9/15Sep-2115-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52021/9/152021/9/15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 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 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 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 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 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 《采桑子》课件
![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 《采桑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43db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1.png)
跟踪检测
二、阅读《采桑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简要赏析“惊起沙禽掠岸飞”。
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 湖岸飞去,衬托出西湖的幽静,表现出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跟踪检测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 (或悠然自得闲适)之情。
拓展阅读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拓展阅读
注释 ①沾:润湿。 ②栖:栖息。 ③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 ④ 杵(chǔ):春米、捣衣用的棒槌。会,后泛指欢聚之日。 ⑥望望:望了又望。 ⑦伫立:久久站立。
内容展示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内容展示
诗词解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 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 省阜阳市西北。 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拓展阅读
译文 一轮明抄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 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百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 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 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相隔遥远。如何去约 定相聚的日子,只度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 那样傻站着。
内容展示
诗词解释
《采桑子》课件
![《采桑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46425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e.png)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采桑子》等文学作品,可以引导他们关注 自身心理健康,学会面对和处理情感问题。同时,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也应加强对青少年心 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知识拓展:相关诗词作品欣
06
赏
同时期其他诗词作品推荐
《如梦令》
同为李清照的作品,表现 了她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 无奈。
意象组合
通过巧妙的意象组合,将离情别绪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 ,情景交融,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音韵美与节奏感呈现
01
音韵美
运用押韵、平仄等音韵手法,使诗词读起来朗朗 上口,具有音乐美感。
02
节奏感
通过长短句的结合和字词的锤炼,形成了鲜明的 节奏感,使诗词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05
主题思想探讨及现实意义
《虞美人》
唐婉的代表作,描写了她 与爱人分别后的相思之苦 。
《声声慢》
李煜的代表作之一,抒发 了他对故国沦亡的悲痛之 情。
不同风格流派诗词对比欣赏
豪放派诗词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气势磅礴,意境开阔,与《采桑 子》的婉约柔美形成鲜明对比。
田园派诗词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写自 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与《采桑子》 中表现的闺阁闲愁截然不同。
04
诗词艺术手法鉴赏
修辞手法运用
01
02
03
比喻
通过比喻手法,将离情别 绪比作江水,形象生动地 表达了情感的深长和不绝 如缕。
拟人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 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增强了诗词的感染力。
夸张
通过夸张手法,极言离情 之深、别绪之长,强化了 诗词的表达效果。
意象选择与组合
意象选择
选取了江水、杨柳、明月等具有离别象征意义的意象, 营造出浓郁的离别氛围。
知识拓展:相关诗词作品欣
06
赏
同时期其他诗词作品推荐
《如梦令》
同为李清照的作品,表现 了她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 无奈。
意象组合
通过巧妙的意象组合,将离情别绪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 ,情景交融,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音韵美与节奏感呈现
01
音韵美
运用押韵、平仄等音韵手法,使诗词读起来朗朗 上口,具有音乐美感。
02
节奏感
通过长短句的结合和字词的锤炼,形成了鲜明的 节奏感,使诗词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05
主题思想探讨及现实意义
《虞美人》
唐婉的代表作,描写了她 与爱人分别后的相思之苦 。
《声声慢》
李煜的代表作之一,抒发 了他对故国沦亡的悲痛之 情。
不同风格流派诗词对比欣赏
豪放派诗词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气势磅礴,意境开阔,与《采桑 子》的婉约柔美形成鲜明对比。
田园派诗词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写自 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与《采桑子》 中表现的闺阁闲愁截然不同。
04
诗词艺术手法鉴赏
修辞手法运用
01
02
03
比喻
通过比喻手法,将离情别 绪比作江水,形象生动地 表达了情感的深长和不绝 如缕。
拟人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 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增强了诗词的感染力。
夸张
通过夸张手法,极言离情 之深、别绪之长,强化了 诗词的表达效果。
意象选择与组合
意象选择
选取了江水、杨柳、明月等具有离别象征意义的意象, 营造出浓郁的离别氛围。
《浣溪沙》《采桑子》课件(共28张PPT)
![《浣溪沙》《采桑子》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b2b0a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8.png)
小园香径独徘徊
惆怅伤感 直接抒情,伤春惜时和对年华易逝的感伤。
主旨归纳
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 阳西下、花落燕归的描写,表 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好景不 长的感伤之情。
真题演练
(1)晏殊在《浣溪沙》中,既惆怅于春光流逝的不可抗拒,又欣慰 于美好事物的重现的句子是:_无__可__奈__何__花__落_去__,似__曾__相__识__燕__归__来__。
背景介绍
欧阳修曾任颖州知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 水甘而风气和”,便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晚年辞官后, 欧阳修得以如愿归居颍州。他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 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充分领略了颍州的山水风光,把颍州西 湖风物之美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诉诸笔端,写成了《采桑子》 十首,歌咏颍州西湖美景,抒发恬淡安适的情怀。
去 年 天 气 旧 亭 台 。 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
夕 阳 西 下 几 时 回 ? 夕阳西下何时再回来?
注释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再读诗词——结合注释,读懂词意
浣溪沙 晏殊 无 可 奈 何 花 落 去 , 花儿凋谢,我也无可奈何,
似 曾 相 识 燕 归 来 。 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
赏读诗词——品味词韵,读懂情感
2.词人借助这些意象,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千古奇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惋惜伤感
通达欣慰
花落燕归的对比:美好事物的消逝,常常会伴随着新事物的重现
赏读诗词——品味词韵,读懂情感
3.尾句“小园香径独徘徊”言有尽而意无穷,试作赏析。
形单影只,孤独落寞
(3)在欧阳修的《采桑子》中,将词人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有足 够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的句子是____轻__舟__短__棹__西__湖__好____。
惆怅伤感 直接抒情,伤春惜时和对年华易逝的感伤。
主旨归纳
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 阳西下、花落燕归的描写,表 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好景不 长的感伤之情。
真题演练
(1)晏殊在《浣溪沙》中,既惆怅于春光流逝的不可抗拒,又欣慰 于美好事物的重现的句子是:_无__可__奈__何__花__落_去__,似__曾__相__识__燕__归__来__。
背景介绍
欧阳修曾任颖州知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 水甘而风气和”,便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晚年辞官后, 欧阳修得以如愿归居颍州。他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 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充分领略了颍州的山水风光,把颍州西 湖风物之美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诉诸笔端,写成了《采桑子》 十首,歌咏颍州西湖美景,抒发恬淡安适的情怀。
去 年 天 气 旧 亭 台 。 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
夕 阳 西 下 几 时 回 ? 夕阳西下何时再回来?
注释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再读诗词——结合注释,读懂词意
浣溪沙 晏殊 无 可 奈 何 花 落 去 , 花儿凋谢,我也无可奈何,
似 曾 相 识 燕 归 来 。 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
赏读诗词——品味词韵,读懂情感
2.词人借助这些意象,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千古奇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惋惜伤感
通达欣慰
花落燕归的对比:美好事物的消逝,常常会伴随着新事物的重现
赏读诗词——品味词韵,读懂情感
3.尾句“小园香径独徘徊”言有尽而意无穷,试作赏析。
形单影只,孤独落寞
(3)在欧阳修的《采桑子》中,将词人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有足 够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的句子是____轻__舟__短__棹__西__湖__好____。
七年级下欧阳修《采桑子》沪教版-课件
![七年级下欧阳修《采桑子》沪教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ea822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a.png)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
如“鸦噪猿啼瘴疠地”,巧妙的用意象表现了荒凉之乡的景象。
反复
如“采桑子,榆钱少,缪云台上望峰顶”,通过反复的呈现,使读者对诗歌的主题和情节印象 更为深刻。
典故
如“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用汉乐府的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赞美采桑子之美、哀婉和 情感。
用诗歌来反映时代背景
仕途失意
诗歌欣赏和评价
技巧分析
通过对诗歌的形式、内涵、语 言和意象的细致分析,把握其 核心思想和情感体验。
文化反击
把诗歌放置于其文化、社会和 历史的特定背景之中,体现出 诗歌的文化、人类和人生价值。
细读批评
通过对诗歌的细读,注重对文 字语言、文化内涵、思想主题、 审美风格、文学特色等方面的 全面分析和评价。
文学流派
欧阳修代表了江南诗派的作家, 通过其文学作品,展示出了独 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文化贡献
欧阳修的成功,对中国文学史、 文化史、书法史等方面做出了 很大贡献。
《采桑子》的艺术价值
文学价值
以呈现語文的典雅和精美为核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价值
通过表达出优美的艺术意境,融会贯通,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中华民族浓郁的思想情感。
通过诗歌中典型人物的形 象塑造,提醒现代人注重 道德修养和健康人格养成。
借鉴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和 发人深省的情感表达,引 导现代人塑造积极向上的 人生观和美好社会。
阅读欧阳修其他作品的推荐
《踏莎行》
以莲花为主,描绘了一幅美妙的 游园景色。
《生查子》
以奇花异草命名的诗篇,描绘出 中国古代的植物园各种情景。
《醉翁亭记》
描写了一个美妙的园林世界,通 过“人、文、景、气、物”五方面 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名篇。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优秀PPT课件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f5832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a.png)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 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迨今思之,岂 止乐其风土哉,盖将有以归焉”(《思颍诗后序》)。
后来他怕六十一岁之后,体力不能胜任政事,因而又自称“六一居士”。 这组词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出的。
诗词风格与特点
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 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采桑子》原文呈现
01
课件首页呈现《采桑子·轻舟短棹西 湖好》全词原文。
02
配以古色古香的背景图和优雅的字 体,营造出古典诗词的氛围。
逐句解读及意境描绘
“轻舟短棹西湖好”
描绘西湖美景,轻舟飘荡,短棹划水,一片宁 静恬淡的景象。
01
“隐隐笙歌处处随”
以笙歌之声烘托西湖的热闹与繁华, 同时反衬出诗人的闲适与从容。
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叹息。
《蝶恋花·庭院黄昏春雨霁》
03
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词作,情感真挚、细腻,表达了作者对逝
去爱情的深深怀念。
同时期其他诗人同类作品对比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与欧阳修的《采桑子》同为描绘西湖美景的诗作,但苏轼的作品更加豪放洒脱,表现了其独 特的个性和情感。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优秀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知识拓展:相关诗词作品欣赏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自然观念差异 • 思考与实践:如何创作一首好诗
01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欧阳修生平及成就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 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后来他怕六十一岁之后,体力不能胜任政事,因而又自称“六一居士”。 这组词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出的。
诗词风格与特点
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 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采桑子》原文呈现
01
课件首页呈现《采桑子·轻舟短棹西 湖好》全词原文。
02
配以古色古香的背景图和优雅的字 体,营造出古典诗词的氛围。
逐句解读及意境描绘
“轻舟短棹西湖好”
描绘西湖美景,轻舟飘荡,短棹划水,一片宁 静恬淡的景象。
01
“隐隐笙歌处处随”
以笙歌之声烘托西湖的热闹与繁华, 同时反衬出诗人的闲适与从容。
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叹息。
《蝶恋花·庭院黄昏春雨霁》
03
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词作,情感真挚、细腻,表达了作者对逝
去爱情的深深怀念。
同时期其他诗人同类作品对比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与欧阳修的《采桑子》同为描绘西湖美景的诗作,但苏轼的作品更加豪放洒脱,表现了其独 特的个性和情感。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优秀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知识拓展:相关诗词作品欣赏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自然观念差异 • 思考与实践:如何创作一首好诗
01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欧阳修生平及成就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 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欧阳修《采桑子》ppt课件15正式完美版
![欧阳修《采桑子》ppt课件15正式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c9882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e.png)
欧阳修《采桑子》ppt课件15正式 完美版
目 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与历史知识 • 思考与实践:课堂互动环节 • 跨学科融合: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 • 总结回顾与展望及文学成就
文学成就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诗词、赋均有很高成就。在散文方面, 他反对浮华雕琢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代散文的发展 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采桑子》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过渡自然, 融情于景。
写作特点
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 形象地描绘了春景和离情。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通过“群芳过后”、“狼藉残红”、 “飞絮濛濛”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衰 败、凄凉的氛围。
审美体验
引发读者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以及 对生命无常的悲叹。
时代背景与文学风格
时代背景
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此时的词坛,正经历着由 唐入宋的转型期,词人们开始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内心世界的探索。
文学风格
北宋词风以豪放、婉约两大流派为主。欧阳修的《采桑子》属于婉约派作品,词风 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动人。同时,他的作品也体现了北宋词坛追求 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艺术特点。
《采桑子》变奏曲,通过不同的 乐器和旋律展现诗词的情感变化。
演奏乐器
琵琶、古筝等古典乐器,通过独特 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再现古代音乐 的韵味。
音乐与诗词的融合
音乐作品与欧阳修《采桑子》原词 的意境相契合,使学生在欣赏音乐 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美术创作
01
02
目 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与历史知识 • 思考与实践:课堂互动环节 • 跨学科融合: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 • 总结回顾与展望及文学成就
文学成就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诗词、赋均有很高成就。在散文方面, 他反对浮华雕琢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代散文的发展 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采桑子》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过渡自然, 融情于景。
写作特点
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 形象地描绘了春景和离情。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通过“群芳过后”、“狼藉残红”、 “飞絮濛濛”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衰 败、凄凉的氛围。
审美体验
引发读者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以及 对生命无常的悲叹。
时代背景与文学风格
时代背景
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此时的词坛,正经历着由 唐入宋的转型期,词人们开始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内心世界的探索。
文学风格
北宋词风以豪放、婉约两大流派为主。欧阳修的《采桑子》属于婉约派作品,词风 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动人。同时,他的作品也体现了北宋词坛追求 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艺术特点。
《采桑子》变奏曲,通过不同的 乐器和旋律展现诗词的情感变化。
演奏乐器
琵琶、古筝等古典乐器,通过独特 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再现古代音乐 的韵味。
音乐与诗词的融合
音乐作品与欧阳修《采桑子》原词 的意境相契合,使学生在欣赏音乐 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美术创作
01
02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采桑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件PPT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采桑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0be22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f.png)
要求:1、读准字音,读得流畅。2、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疏通词意
指颍州西湖。在今 轻便的小船。 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约
轻舟 短棹 西湖好,绿水 逶迤。芳草长堤,隐隐 笙
划船用的小桨
歌处处随。
清澈的水 湖里花草散发出芳香。
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今译: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 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 在湖上飘荡。
轻舟、绿水、芳草、长堤、笙歌、沙禽
2.朗读诗词,请简要概括词人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拟 小标题)
早春西湖泛舟图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上阕 所展示的画面。
1.景 绿水、芳草、长堤、笙歌 2.添加修饰语 碧绿的湖水 芬芳扑鼻的花草 悠扬动听的歌声…… 3.联想描绘。 例:碧绿的湖水绵延不绝,曲折的长堤上长满了芬芳扑鼻 的花草,隐隐传来悦耳动听歌声,十分醉人。
合作探究
1.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
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
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一、二句风平浪静,把 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 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 “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 多姿多彩。
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
无风 水面 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 涟漪,惊起 沙
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禽 掠岸飞。
水的波纹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课件共24张PPT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052951af111f18582d05a1d.png)
拓展提高
4、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 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悟诗情
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一、二 句 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 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 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 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 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 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诗人流连山 水的愉快心情。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 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春草碧色,春水 绿波,与绵长的堤影掩映着;柔和的笙箫, 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 廖廖数笔,营造 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 湖时的愉悦心情。
拓展提高
悟诗情 2、第一句作者说“西湖好”,结合全 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西湖好在哪里? “西湖好”表现在轻歌曼舞,芳 草萋萋,绿水悠悠,和那荡起的阵阵 涟漪,惊起的只只飞鸟上。 3、上阙的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 是什么? 第一句是一词之眼,总摄全篇, 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课堂练习
译词句
驾着小舟,划着短桨,西湖风 光多美好, 湖水碧绿清澈,蜿蜒曲折, 长堤芳草萋萋, 隐约有歌声伴随,还有笙管伴 奏。 湖面风平浪静,光滑恰似琉璃, 船儿不知不觉中缓缓前移, 荡起微微波澜, 沙滩水鸟,被船儿惊动,掠过 湖岸飞起。
拓展提高
1、上阙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的? 悟诗情
新知讲解
水的波纹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明诗意
微动 涟漪,惊起 沙禽 掠岸飞。
掠过水面
今译: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 岸在飞翔。
《采桑子》课件(共10张PPT)
![《采桑子》课件(共1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4747442c77da26924c5b0b5.png)
名,“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 文理论,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倡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
艳华靡的文风。 文:《卖油翁》《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诗:《生查子》《画眉鸟》等 词:《采桑子》(10首) 《蝶恋花》等 史:《新唐书》250卷 《新五代史》
“六一”,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一 局棋,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
分析“艺术特色”: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史:《新唐书》250卷 《新五代史》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采桑子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
“六一”,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一 结构上,上片写景色,下片写人事。
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西湖
残红 飞絮
垂柳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下片中“双燕归来”与前面“游人去”互为照应,结构巧妙,曲折而有韵味。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史:《新唐书》250卷 《新五代史》
采桑子
1、借景抒情 西湖
残红 飞絮
名,“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者“始觉春空”,表现出繁华 喧嚣过后清醒过来的感觉,既有所失落,又获得宁静的畅适。
最后两句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轻垂帘栊)与自然景物(雨中归 来的双燕)映衬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结句“双燕归来细 雨中”,意境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归来 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 文理论,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倡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
艳华靡的文风。 文:《卖油翁》《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诗:《生查子》《画眉鸟》等 词:《采桑子》(10首) 《蝶恋花》等 史:《新唐书》250卷 《新五代史》
“六一”,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一 局棋,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
分析“艺术特色”: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史:《新唐书》250卷 《新五代史》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采桑子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
“六一”,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一 结构上,上片写景色,下片写人事。
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西湖
残红 飞絮
垂柳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下片中“双燕归来”与前面“游人去”互为照应,结构巧妙,曲折而有韵味。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史:《新唐书》250卷 《新五代史》
采桑子
1、借景抒情 西湖
残红 飞絮
名,“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者“始觉春空”,表现出繁华 喧嚣过后清醒过来的感觉,既有所失落,又获得宁静的畅适。
最后两句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轻垂帘栊)与自然景物(雨中归 来的双燕)映衬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结句“双燕归来细 雨中”,意境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归来 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阳修《采桑子》ppt15精选教学PPT课件
![欧阳修《采桑子》ppt15精选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507f1d915f804d2b16c1cd.png)
“这是风刮的!”风刮散了天上的云, 刮乱了 地上的 土,刮 烂了树 上的花 ——它 怎能不 同时刮 灭光阴 的痕迹 ,惆怅 是人生 ,人生 是惆怅 。 啊,还有那四年前彭德街十号的一晚 。
美如仙慧如仙的曼殊斐儿,她也完了 ;她的 骨肉此 时有芳 丹薄罗 林子里 的红嘴 虫儿在 徐徐的 消受! 麦雷, 她的丈 夫,早 就另娶 ,还能 记得她 吗? 这是风刮的!曼殊斐儿是在澳洲雪德 尼地方 生长的 ,她有 个弟弟 ,她最 心爱的 ,在第 一年欧 战时从 军不到 一星期 就死了 ,这是 她生时 最伤心 的一件 事。她 的日记 里有很 多记念 他爱弟 极沉痛 的记载 。她的 小说大 半是追 写她早 年在家 乡时的 情景; 她的弟 弟的影 子,常 常在她 的故喜 里摇晃 着。那 篇《刮 风》里 的“宝健 ”就是 ,我信 。 曼殊斐儿文笔的可爱,就在轻妙—— 和风一 般的轻 妙,不 是大风 像今天 似的, 是远处 林子里 吹来的 微喟, 蛱蝶似 的掠过 我们的 鬓发, 撩动我 们的轻 衣,又 落在初 蕊的丁 香林中 小憩, 绕了几 个弯, 不提防 的又在 烂漫的 迎春花 堆里飞 了出来 ,又到 我们口 角边惹 刺一下 ,翘着 尾巴歇 在屋檐 上的喜 鹊“怯” 的一声 叫了, 风儿它 已经没 了影踪 。不, 它去是 去了, 它的余 痕还在 着,许 永远会 留着: 丁香花 枝上的 微颤, 你心弦 上的微 颤。
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 1072),字永叔,号醉翁, 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 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 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 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长堤 dī 水面琉liú璃 lí 惊jīng起沙禽qín
那晚脸上搽着脂粉头顶着颤巍巍的纸 金帽装“ 春之神 ”的五 十老人 林宗孟 ,此时 变了辽 河边无 骸可托 无家可 归的一 个野鬼 ;我们 的“契玦 腊”在万 里外过 心碎难 堪的日 子;银 须紫袍 的竺震 旦在他 的老家 里病床 上呻吟 衰老( 他上月 二十三 来电给 我说病 好些) ;扮跑 龙套一 类的蒋 百里将 军在 湘汉间 亡命似 的奔波 ,我们 的“阿琼 达”又似 乎回复 了他十 二年“ 独身禁 欲”的誓 约,每 晚对着 西天的 暮霭发 他神秘 的梦想 ;就这 不长进 的“爱之 神”。 依旧在这京尘里悠悠自得,但在这大 风夜默 念光阴 无情的 痕迹, 也不免 滴泪怅 触!
美如仙慧如仙的曼殊斐儿,她也完了 ;她的 骨肉此 时有芳 丹薄罗 林子里 的红嘴 虫儿在 徐徐的 消受! 麦雷, 她的丈 夫,早 就另娶 ,还能 记得她 吗? 这是风刮的!曼殊斐儿是在澳洲雪德 尼地方 生长的 ,她有 个弟弟 ,她最 心爱的 ,在第 一年欧 战时从 军不到 一星期 就死了 ,这是 她生时 最伤心 的一件 事。她 的日记 里有很 多记念 他爱弟 极沉痛 的记载 。她的 小说大 半是追 写她早 年在家 乡时的 情景; 她的弟 弟的影 子,常 常在她 的故喜 里摇晃 着。那 篇《刮 风》里 的“宝健 ”就是 ,我信 。 曼殊斐儿文笔的可爱,就在轻妙—— 和风一 般的轻 妙,不 是大风 像今天 似的, 是远处 林子里 吹来的 微喟, 蛱蝶似 的掠过 我们的 鬓发, 撩动我 们的轻 衣,又 落在初 蕊的丁 香林中 小憩, 绕了几 个弯, 不提防 的又在 烂漫的 迎春花 堆里飞 了出来 ,又到 我们口 角边惹 刺一下 ,翘着 尾巴歇 在屋檐 上的喜 鹊“怯” 的一声 叫了, 风儿它 已经没 了影踪 。不, 它去是 去了, 它的余 痕还在 着,许 永远会 留着: 丁香花 枝上的 微颤, 你心弦 上的微 颤。
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 1072),字永叔,号醉翁, 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 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 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 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长堤 dī 水面琉liú璃 lí 惊jīng起沙禽qín
那晚脸上搽着脂粉头顶着颤巍巍的纸 金帽装“ 春之神 ”的五 十老人 林宗孟 ,此时 变了辽 河边无 骸可托 无家可 归的一 个野鬼 ;我们 的“契玦 腊”在万 里外过 心碎难 堪的日 子;银 须紫袍 的竺震 旦在他 的老家 里病床 上呻吟 衰老( 他上月 二十三 来电给 我说病 好些) ;扮跑 龙套一 类的蒋 百里将 军在 湘汉间 亡命似 的奔波 ,我们 的“阿琼 达”又似 乎回复 了他十 二年“ 独身禁 欲”的誓 约,每 晚对着 西天的 暮霭发 他神秘 的梦想 ;就这 不长进 的“爱之 神”。 依旧在这京尘里悠悠自得,但在这大 风夜默 念光阴 无情的 痕迹, 也不免 滴泪怅 触!
《欧阳修《采桑子》》PPT模板
![《欧阳修《采桑子》》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437d9d25727a5e9846a616c.png)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Excellent handout template
Special lecture notes
课程结束
THANK YOU
Excellent handout template
Special lecture notes
欧阳修《采桑子》
【Applicable to lecture training work report】
2
Special lecture notes
采 桑 欧子
阳 修
Excellent handout template
3
欧阳修(1007-1072):
Special lecture notes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六一居士初谪滁
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山,自号醉翁。既
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 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
老而衰且病,将退
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休于颍水之上,则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又更号六一居士。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
Excellent handout template
6
Special lecture notes
●「群芳过后西湖好」,源于
政治风浪的感慨。经历过沧 桑的人生,才能道出此语。
● 上片实写湖景,反映內心
复杂的感慨。
Excellent handout template
7
Special lecture not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Image
上片含有的意象:
西湖
残红
飞絮
垂柳
季节判断:
暮春时节
西湖好: 残红(散乱) 飞絮(细雨中飞扬) 垂柳(风中摇曳
生姿) 描摹出一副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具有恬静清幽的美感。
.
5
No Iபைடு நூலகம்age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
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
尽日风。
.
No Image
6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
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
细雨中。
.
7
下片含有的意象:
笙歌 帘栊
游人 双燕
(虚写) 细雨
情感判断:
虚写湖上游乐的盛况,游人散去后,作者“始觉春空”,表现 出繁华喧嚣过后清醒过来的感觉,既有所失落,又获得宁静的畅适。
最后两句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轻垂帘栊)与自然景物 (雨中归来的双燕)映衬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结 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境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 寂气氛,又以双燕归来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 文理论,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倡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 艳华靡的文风。
文:《卖油翁》《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诗:《生查子》《画眉鸟》等 词:《采桑子》(10首) 《蝶恋花》等 史:《新唐书》250卷 《新五代史》
“六一”,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一
.
8
分析“艺术特色”: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 2、虚实结合 3、动静结合
结构技巧:
整首词以“群芳过后西湖好”统摄 全篇,既写春末西湖动态的繁富美,又 写静态的闲适美,点出一个“好”字。 结构上,上片写景色,下片写人事。下 片中“双燕归来”与前面“游人去”互 为照应,. 结构巧妙,曲折而有韵味。 9
采桑子
欧阳修
.
1
词: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 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 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 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 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 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 都有规定。
.
2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 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 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 名,“唐宋八大家”之一。
局棋,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 ,是为六一 。
3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
4
分析“意象”:
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也就是 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 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比较阅读: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
10
比较阅读:
采桑子
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 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 绿树青苔半夕阳。
.
11
上片含有的意象:
西湖
残红
飞絮
垂柳
季节判断:
暮春时节
西湖好: 残红(散乱) 飞絮(细雨中飞扬) 垂柳(风中摇曳
生姿) 描摹出一副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具有恬静清幽的美感。
.
5
No Iபைடு நூலகம்age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
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
尽日风。
.
No Image
6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
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
细雨中。
.
7
下片含有的意象:
笙歌 帘栊
游人 双燕
(虚写) 细雨
情感判断:
虚写湖上游乐的盛况,游人散去后,作者“始觉春空”,表现 出繁华喧嚣过后清醒过来的感觉,既有所失落,又获得宁静的畅适。
最后两句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轻垂帘栊)与自然景物 (雨中归来的双燕)映衬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结 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境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 寂气氛,又以双燕归来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 文理论,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倡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 艳华靡的文风。
文:《卖油翁》《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诗:《生查子》《画眉鸟》等 词:《采桑子》(10首) 《蝶恋花》等 史:《新唐书》250卷 《新五代史》
“六一”,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一
.
8
分析“艺术特色”: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 2、虚实结合 3、动静结合
结构技巧:
整首词以“群芳过后西湖好”统摄 全篇,既写春末西湖动态的繁富美,又 写静态的闲适美,点出一个“好”字。 结构上,上片写景色,下片写人事。下 片中“双燕归来”与前面“游人去”互 为照应,. 结构巧妙,曲折而有韵味。 9
采桑子
欧阳修
.
1
词: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 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 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 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 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 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 都有规定。
.
2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 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 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 名,“唐宋八大家”之一。
局棋,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 ,是为六一 。
3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
4
分析“意象”:
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也就是 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 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比较阅读: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
10
比较阅读:
采桑子
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 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 绿树青苔半夕阳。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