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课程设计(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指导书

学生姓名:

专业学号:

指导教师:

电话号码:

九江学院土木与城市建设学院

结构工程教研室

2012年04月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平面图如图1所示,L1、L2尺寸见表1,环境类别为一类,楼梯采用室外悬挑楼梯。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如表2所示,楼盖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图1 楼盖平面图

表1 楼盖柱网l 1、l 2

取值(mm)

表2 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kN/m 2)

二、设计资料

1、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均为承重砖墙,纵横墙墙厚均为370mm ,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车间内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 。

2、材料:混凝土采用C30或C35;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或HRB400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采用HPB300级。

3、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20.65/kN m ;楼盖自重: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

325/kN m γ=

三、设计内容

1、按指定的设计号进行设计,提交纸质稿计算书。

2、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3、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5、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6、用2号图纸2~3张绘制楼盖结构施工图: ①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②板的配筋图(1:50)

③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④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材料抵抗弯矩图;

四、具体要求

1、计算书要求采用A4纸书写或打印,严禁部分书写部分打印。

2、计算字迹要求工整,条理清楚,页码齐全,表格规范并编写表格序号,主要计算步骤、计算公式、计算简图均应列入(否则判为不及格),并尽量利用表格编制计算过程。

3、图面应整洁,布置应匀称,字体和线型应符合制图标准(否则判为不及格)。

4、提交全部成果时请在计算书第一页页眉上注明专业、姓名、学号、手机号等,图纸按照标准格式折叠。

五、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混凝土结构》(上册、中册)(第四版),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

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上册)(第二版),滕智明、朱金铨,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六、课程设计分组情况

A1042班设计题目分配情况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学生姓名:

专业学号:

指导教师:

电话号码:

九江学院土木与城市建设学院

结构工程教研室

2012.03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指导书

一、平面结构布置

梁格布置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确定,因本厂房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应满足实用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以下问题。 1、柱网布置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2、板跨一般为1.7~2.5m ,次梁跨度一般是4.0~6.0m ,主梁跨度则为5.0~8.0m ,同时宜为板跨的3倍(2道次梁)。

3、对于板、次梁和主梁,各跨宜布置成等跨,无法实现时各跨跨差不宜超过10%。

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

板厚 80h mm ≥板,(当1

40

h l ≥板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 次梁 11(

)1812c i h L = 11()23c c b h = 主梁 11(

)1510z i h L = z z 11()23

b h = 2、板的计算简图: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n l l =0

边跨: 0112

2

n n l l h l a =+≤+板. (mm a 120=) 3、荷载计算: 取1m 宽板带计算:

面层 水磨石每平方米重×1 = m kN / 板自重 板厚×γ×1 = m kN / 平顶粉刷 每平方米重×1 = m kN / 恒载:∑=k g m kN / 活载:=k p 标准值×1 m kN / 设计值总值: k k p g 3.12.1+ = m kN /

B

C

C

B

计算简图

4、内力计算:

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α系数如下:

1/16

1/16

1/16

1/11

1/11

-1/11-1/14

-1/14

-1/11

2

0)3.12

.1(l p g M k k +=α

5、配筋计算: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

跨中截面(2M 、3M )和中间支座(c M )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为了便于施工,在同一板中,钢筋直径的种类不宜超过两种,并注意相邻两跨跨中及支座钢筋宜取相同的间距或整数倍(弯起式配筋) 6、确定各种构造钢筋:

包括分布筋、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 7、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

可用弯起式或分离式配筋。

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