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鸟人》中,鸟人第三次飞翔的视听语言分析
《鸟人》分析
镜头8:病房 中近——小全(跟移—固定)病床行至
病房中艾尔的床位。镜头运动停止。艾尔躺在静 止的病床上。
转场(镜头4到镜头5)
思考:镜头1到镜头2的转场与镜
头4到镜头5的转场有何不同?
形式不同 内容问题
“艾尔出场”
镜头5:走廊 /小全——中近/ 固定—跟移 镜头6:走廊 /特写 / 跟移 / 镜头7:走廊 中近 / 跟移 镜头8:病房 /中近——小全 / 跟移—固定
镜头4:内景 小全(固定镜头)窗外射入的蓝
光中,“鸟人”坐在地上,他凝视着窗外的蓝 天。
固定镜头 客观视线
静止、沉稳
“鸟人出场”
镜头1:外景 大全(拉:从上向下) 镜头2:内景 小全(拉:从上向下) 镜头3:内景 特写—特写(摇:从下往上) 镜头4:内景 小全(固定镜头)
• “艾尔出场”
在梦想中飞翔 —— 《鸟人》分析
2009.11.20
思考:
问题一:影片的主题是什么? 问题二:《鸟人》的主人公是谁? 问题三:艾尔和“鸟人”如何出场? 问题四: “鸟人”共“飞”了几次? 问题五:“鸟人”几次飞翔有何区别?
片头
片头的影像和声音各包括什么?
片头
影像: 黑底以及白色的字幕
声音: 人声 音响 音乐
“鸟人出场”
镜头1:外景 大全(拉:从上向下)辽阔的蓝天
镜头2:内景 小全(拉:从上向下) 镜头由窗外的
蓝天缓缓拉进“鸟人”居住的病房。镜头拉进窗户 后,前景是窗户的铁丝网,后景是窗外的蓝天。
镜头3:内景 特写——特写(摇:从下往上)镜头从
“鸟人”赤裸的脚摇至“鸟人”蜷曲的手,在摇至 “鸟人”凝神窗外的眼睛。
镜头2
镜头2:内景 小全(拉:从上向下) 镜头由窗
电影《鸟人》观后感
电影《鸟人》观后感01看过黑泽明的《生之欲》,你会觉得人生最可怕的是没有存在感,而看过《鸟人》之后,你才知道人生最可怕的是在获得无上的存在感后,终究回归平庸的可有可无。
在还没有咽下人生最后一口气之前,你将终日在过去的辉煌和现实的冷酷中,反复挣扎,自我折磨,这就是鸟人的真实写照。
鸟人是不幸的,人到中年,事业滑坡,人生的巨大落差已经让他品尝够了失意,却连一个栖息的家都没有,面对离他而去的妻子和始终游走于社会边缘的女儿,他感到有心无力,只能任由放逐,一如他无法挽回的演绎事业。
鸟人又是骄傲的,他不会在犄角旮旯里舔砥伤口,更不会在人前示弱哭泣,他选择战斗,选择抗争,赌上自己所有的家当,投入一部全新的舞台剧,打算放手一搏。
整个影片秉承了鸟人的骄傲品质,尽管在叙述一个悲伤的故事,却拒绝流露半点可怜与悲切之态。
紧凑到令人窒息的鼓点,出现在每一次意志燃烧的时刻,貌似象征着发愤图强,却总让人感到强烈的逼迫感,连绵的长镜头,在狭窄的后台通道里,左转右拐,视觉的流畅无阻,无法掩盖呼吸急促后的窒息来袭......这一切,都是因不愿向现实低头的后果,你越反抗,越能感受到绝望的气息。
我这一生见过许多陷入绝望的人,有的在认清现实之后,选择直面惨淡,而有的却在无法接受现实之后,沉沦于妄念与幻觉中,鸟人就是后者。
每每意志受到现实挑衅时,鸟人就会展现出惊人的“超能力”,隔空移动花瓶、隔空旋转烟盒,还有那以“正能量”自居的絮叨耳语,种种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在暗示着一个精神逐步扭曲与瓦解的鸟人,只有他那喃喃自语,还在顽强的展示着冰冷的现实:那个小丑没有你一半的天分,却穿着一身铁皮大赚特赚!然而幻觉并非密不透风的,它时时都会被现实戳破,一次又一次。
当鸟人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法重获公众的关注时,那个叫迈克的混蛋男演员,却凭借在舞台上勃起的阴茎,夺得了第二天报纸的头版;当鸟人如何态度谦卑,都没能博得剧评人的好感时,他赤裸上体,身着内裤在大街上疾走的视频,却意外获得了大量点阅;当鸟人拿出赌上全部家当的诚意,都没有得到业内认可时,他在舞台上用真枪崩掉了自己鼻子的举动,却让他的舞台剧成功了...... 当报纸用头条来报道他那鼻子里溅出的几滴血,而不是其呕心沥血的表演时,足以让他明白,自己的所有挣扎都是徒劳,被大众抛弃的不仅仅是鸟人,还有鸟人所代表的时代,“这不再是九十年代了。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电影《鸟人》探析
250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电影《鸟人》探析黄怡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摘要:后现代主义是对传统本质主义的一种解构,其突出地表现为对西方现代主义特征的解分化。
第8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鸟人》运用长镜头技巧与荒诞的主题内核,展现出后现代电影的视觉呈现特点与哲学内涵。
本文试从后现代主义视域对《鸟人》的镜头运用、剧情片段及人物塑造进行全面剖析,进而揭示电影《鸟人》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的存在性的思考。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艺术;解构;鸟人;自我墨西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执导的电影《鸟人》,获得第8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大奖。
影片讲述了男主角瑞根曾经是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他饰演的“飞鸟侠”角色深入人心。
如今年过半百的瑞根转战美国百老汇,渴望以舞台剧演员的身份回归艺术的殿堂并重新得到大众的喜爱。
然而,时代的改变以及突如其来的遭遇都让瑞根陷入一次次的窘迫处境。
最后,当身边的人都为他的成功感到兴奋时,他终究在挣扎与不安中选择了从医院窗户纵身一跃,飞向他的自由……无论从电影叙事,还是从人物塑造以及视听语言,电影《鸟人》都充满着强烈的荒诞性,它具备着后现代艺术的审美特征以及哲学内涵。
本文试从长镜头技巧、剧情片段以及人物塑造三个角度对该片进行分析,进而揭示《鸟人》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的存在性的思考。
一、“解构”真实与幻想:长镜头技巧的运用电影学家巴赞认为长镜头的语言表意功能是为了尽可能再现客观的真实场景,并尽可能排除制作者的主观意图。
电影《鸟人》中的长镜头绝非真正意义上的一镜到底,但它运用后期剪辑及特效实现了视觉上的流畅叙事。
那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既然长镜头的根基是“再现”,为何《鸟人》中男主角瑞根在真实与幻想的场景时没有运用蒙太奇手法的变化来进行过渡,而是运用长镜头完整地展现这两种场景的连续变化?这里,不得不从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观念中去解析《鸟人》“长镜头”技巧运用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完全摧毁了西方“形而上”的哲学传统,现代主义的主客体对立观念到了后现代语境中被完全的解构了。
互文、映射与隐喻:《鸟人》的长镜头美学叙事话语研究
互文、映射与隐喻:《鸟人》的长镜头美学叙事话语研究互文、映射与隐喻:《鸟人》的长镜头美学叙事话语研究引言: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和叙事技巧深受观众喜爱。
《鸟人》作为201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以其剧情紧凑、影像精美等诸多优点博得了广泛关注。
然而,除了这些明显的特点之外,《鸟人》还展现了长镜头美学叙事话语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通过对《鸟人》的深入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互文、映射与隐喻,以及这些因素如何构建了长镜头美学的叙事话语。
一、互文的建构互文作为一种文学论述概念,指的是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影响。
《鸟人》中的互文构建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在形式上,电影运用了长镜头的手法进行叙事,这一手法使得各个场景之间呈现出连贯性,同时也呼应了传统话剧中的剧场效果。
其次,在内容上,《鸟人》对于艺术创作、生活哲理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众多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产生了共鸣。
互文的建构不仅体现在形式上的相互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人物关系与情感表达中的呈现。
在《鸟人》中,主人公雷吉·汤普森饰演的R·R·汤姆逊是一位曾经饰演超级英雄的演员,而迈克尔·基顿饰演的Riggan则是一位曾经红极一时的演员,他们之间的互动与碰撞在情感与人物关系层面展现出了诸多互文的特征。
同时,女主角蕾妮饰演的莉兹与Riggan 之间也呈现出一种互文的关系,她既是Riggan的女儿,又是他心中的影魂,这种关系在电影中体现出强烈的互文效果。
二、映射的表达映射作为一种印象主义的艺术手法,在《鸟人》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首先,电影通过角色的内心映射和外在行为映射来表达主题。
Riggan内心的黑暗与矛盾在电影中通过“鸟人”这一形象进行了深刻的映射,这既是对他过去成功角色的回应,也是对他现实挣扎的映射。
此外,电影还通过Riggan的超能力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人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与对现实的呐喊。
其次,在电影的视觉表达中也运用了映射的手法。
《鸟人》电影评析
《鸟人》评析媒体0901镜头表现:(1)通过细节,特写表现鸟人对鸟的痴迷,例如,镜头特写自制小飞机,又例如特写鸟人的手逗那只小鸟,画面只出现鸟人的手和小鸟,可以让观众感受到鸟人对鸟的飞翔的研究的专注和对鸟的痴迷(2)真实与幻想之间连接很唯美,在鸟人与鸟一起睡的片段中,连接过渡模糊了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感受到鸟人内心的沉迷(3)情节之间的转接对比,当沉醉于观看对鸟的观看,是逐渐深入的沉醉,但是突然他父亲就开了没让不要再理那只鸟,这两个镜头情感对比大,人物表情态度对比大,产生冲突(4)画面交接,声源与画面主体分离。
例如,镜头有时候是在讲述自制小飞行物,但在讲述的过程中画面会转到在飞行物体的特写,就像是讲述的一种补充说明,看的人更好理解(5)整个故事用插叙的方法,吸引观众,而且很多插叙的内容刚好就是当下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插叙的片段是可以连接前后情节的,这样不但镜头表达自然,逐步揭开谜底逐步深入,也交代了当下画面中人物的内心(6)色调环境表现情感。
例如跟他父亲商量要再养一只鸟的时候,在父亲工作的地方——一个冷色调比较阴暗的环境,很符合情节,因为母亲是明显的反对,是抱着请求的心态去和父亲商量的,这种冷色调一定程度衬托出他内心的紧张以及等待希望的心态,让观众有种“情况不妙”或者“没有希望”的感觉(7)局部画面的交接使镜头更有节奏感。
例如他们三个人捉狗的那一段,亲前一个镜头是低角度拍摄,画面内是挣扎乱跑的小狗和网,下一个镜头就是狰狞的人的脸部表情,这样交接应该比用连续镜头将所有元素囊括在画面表现力要强(8)画面时间颠倒制造悬疑,例如画面的结束,实际是鸟人跳下去发生在先,但是画面是将艾尔的惊愕表情放在前面,制作悬疑。
有喜感电影主题:应该很多观众可以从这部电影解读到不同的电影主题,我比较倾向从战争片的角度去解读。
主题的情节表现我觉得有下面两点:(1)鸟人的朋友从对艾尔的不解到理解,到最后愿意和鸟人活在同一个思想世界中,拒绝外面的世界(2)鸟人的单纯与外面残忍的战争世界的对比,对鸟人来说,他只想纯粹地忠于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愿意为此付出,但外面的世界充满贪婪的血腥,这种血腥伤害了鸟人,也伤害了最令其着迷的鸟上面的两点我想是人性的单纯与贪婪复杂之间的对比,有一种反战的意味,最后的结局是鸟人意志清醒变为正常,是整部片中观众与艾尔一起历尽各种失望之后的一个惊喜,所以整部片是以喜剧收场,是用希望而不是沉重的悲伤来作为这个反战宣言的结束语,就像以轻松幽默的语调来结束一场严肃的讨论,很令人回味。
鸟人影评
《鸟人》影评姓名:胡晓辉班级:广电101学号:201002024137《鸟人》影评由美国著名导演艾伦.帕克拍摄的电影《鸟人》在1984年12月21日上映,这么多年以来,被公认为是一部经典的反战电影,经久不衰,恒久经典!这部电影对我来说,理解它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许和它的叙事方式有关,看了好多遍才理清这部电影的脉络,并且领悟到它的主题意图,不愧是恒久不衰的经典佳作!这部影片之所以恒久经典,让人过目不忘,是因为它把当时普通大众的内心世界剖析给了那个时代,对战争是一种控诉,对和平是一种渴望,对当权者来说是一种反省。
在本部影片中,鸟人进行了三次飞翔,每次飞翔都具有着深刻意义。
第一次是鸟人和艾尔爬到建筑工地的高架上去捉鸽子,由于过于认真兴奋,鸟人不幸从高架上跌落,场面显得非常危险,但鸟人却用最优雅的姿势飞了下来,但是这是一次付出了很大代价的飞行,鸟人因此摔坏了双腿。
对于第二次飞行来说,鸟人进行了精心准备,他认真锻炼身体,并且根据鸟翅的组织结构制作出了大型鸟翅,并且在垃圾场进行了试飞,无奈落入了污水坑。
第三次飞行是一种梦幻式的飞行,也是飞行水平程度最高的一次飞行,正如他的独白:在我死亡时,我愿做一只鸟,其实这也是最为本真的一次飞行。
在三次飞行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飞行。
在此次飞行中,导演艾伦.帕克运用了平行蒙太奇拍摄手法,在鸟人掉下之后,鸟人和艾尔两人镜头来回频繁切换,给观众一种紧张急促的感觉,并且反复呈现鸟人在空中飞行的优雅姿态,这也是本部影片的一大特色。
我们许多人也像鸟人怀有或大或小的梦想,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并不能事事让我们满意。
我们不能肆意地评价他人的梦想,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有的人的眼中,他们就是疯子,但是他们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并且因此获得了很大的快乐。
不被他人理解又怎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各得其乐,我们为何要去嘲笑污蔑他人的梦想?其实扼杀我们梦想的不仅仅是他人,还有来周围的客观环境。
《鸟人》视听语言
笼中之鸟——《鸟人》视听语言分析姓名:***学号:********笼中之鸟——《鸟人》视听语言分析中文摘要:《鸟人》是英国著名导演艾伦·帕克在1984年所执导的经典作品。
它讲述了一个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鸟人”故事。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通过熟练的运用各种拍摄手段及表达方式,为我们生动的反映了在物欲横流、光怪离奇的现代社会中,关于理想与现实,战争与和平,理性与野蛮的种种冲突。
大量娴熟而又新颖独特的视听语言运用在该片得到表现。
关键词:鸟人,视听语言,超现实主义正文:《鸟人》这部影片,在一开始就向观影者阐述了导演的意图。
影片在开场字幕时,就通过一段悠扬而凄清的音乐,几段琐碎而不知来龙去脉、打断了时间顺序的对话,先声夺人的引导了观影者的情绪。
导演艾尔·帕克在镜头上的运用很是独特而新颖。
例如影片开头的四个镜头。
在字幕结束后突然上拉出阴云密布的灰色夜空。
其后通过淡出淡入的方式,荧幕中出现的一扇铁丝勾连,内部呈十字架的囚徒之窗,慢慢地被拉出来。
紧接着,镜头从一只脚的特写开始缓缓上摇到一颗头颅,我们发现影片的男主角——鸟人Birdy,就如同一只受伤鸟儿,勾起脚趾,紧紧蜷缩身体,而头颅却是高高昂起。
空荡而狭小的囚室里将了鸟人与现实的关系变现的淋漓尽致。
之后,恰到好处的是一幅鸟人与窗对望的全景,加深了观众对影片的印象。
通过这四个镜头,导演就很流畅的给我们埋下了伏笔,勾起了观众对后续剧情的盼望,同时,也变相的定下了该片的基调。
然而接下来我们发现,场景突然转换,一名伤兵——艾尔,先后在医院,火车里出现。
虽然影片的主角当仁不让的是Birdy,也即“鸟人”。
但导演并不仅限于此,他正是要采用交叉剪辑,倒叙插叙的方式,通过加入一名截然相反的人物,来推动一系列故事情节的发展,不落俗套的交待出前因后果。
这样,在情节推进的过程里轻易地看出,片中主要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而又大相径庭的人物:一个是生性孤僻、想法怪异、与现实格格不入的鸟人;另一个则是生性好动、充满激情、在意现实的艾尔。
互文、映射与隐喻_《鸟人》的长镜头美学叙事话语研究
互文、映射与隐喻_《鸟人》的长镜头美学叙事话语研究互文、映射与隐喻:《鸟人》的长镜头美学叙事话语研究《鸟人》是一部由墨西哥导演伊纳里图·伊图鲁裘执导的电影,通过长镜头的运用以及美学叙事话语的塑造,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本文将从互文、映射和隐喻三个维度出发,探讨《鸟人》在美学叙事上的独特之处。
首先,互文在《鸟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电影通过多种形式与其他文本进行对话,建立了一个丰富的文本网络。
伊图鲁裘将《鸟人》与斯坦利·库布里克的《闪灵》以及迈克尔·基顿的演艺事业进行了互文对接。
这一互文关系不仅是对前辈作品的致敬,更是对电影人生、演员压力的反思。
通过对互文的设置,电影让观众与影片中的情节、角色进行联想和共鸣,从而打开思考的空间。
其次,在《鸟人》中,映射被广泛应用,充分展示了导演的创意之处。
电影通过摄像机的运动、角度的选择以及人物的行为表演,将情感和内心世界融入到镜头中。
例如,在开头的镜头里,鸟人(即主人公拉米雷兹扮演的迈克尔·基顿)在被问到为什么要选择戏剧而不是电影时,他展开翅膀冲向窗外,隐喻着他的内心世界,他渴望飞翔,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这种映射手法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增加情节的张力。
最后,隐喻在《鸟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观众提供了多层次的解读可能。
电影深刻探讨了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以及演员这个行业的特殊性。
例如,鸟人这一符号隐喻着主人公迈克尔·基顿希望通过演艺事业奋力飞翔,逃脱过去的束缚,追求自我认同和价值的渴望。
而鸟人最终的消失,则隐喻着主人公重新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摆脱了名利的桎梏。
通过隐喻的运用,电影赋予了观众一个思考的角度,让他们对自我认同和价值的追求有更深刻的领悟。
综上所述,通过对互文、映射和隐喻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鸟人》在美学叙事话语上的独特之处。
互文让观众与其他文本进行对话,思考电影所带来的意义;映射通过表现手法更深刻地展示角色的情感;隐喻则为观众提供了多层次的解读可能。
《2024年互文、映射与隐喻_《鸟人》的长镜头美学叙事话语研究》范文
《互文、映射与隐喻_《鸟人》的长镜头美学叙事话语研究》篇一互文、映射与隐喻_《鸟人》的长镜头美学叙事话语研究一、引言《鸟人》是一部以独特视角展现社会现象的影片,其长镜头美学叙事手法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视觉体验。
本文旨在通过对《鸟人》的长镜头美学叙事话语进行研究,探讨其互文、映射与隐喻的叙事策略,以期为影视艺术创作提供一定的启示。
二、鸟人的长镜头美学《鸟人》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来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使得画面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这些长镜头既包括了宏观的风景、城市景观,也涵盖了微观的人物情感表达。
通过对镜头的精心设计和运用,影片营造了一种深邃而富有内涵的视觉效果。
三、互文性分析在《鸟人》中,互文性体现在多个层面。
首先,影片通过引用其他电影、文学作品的元素,如经典台词、场景等,与原作形成互文关系,丰富了影片的内涵。
其次,影片中的角色和情节也与现实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形成互文,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共鸣。
这种互文性使得《鸟人》具有了更广泛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四、映射与隐喻《鸟人》中的映射与隐喻手法也是其长镜头美学叙事的重要特点。
影片通过将现实社会中的某些现象或问题以隐喻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
例如,影片中的“鸟人”形象既是角色形象的象征,也映射了社会现象中的某种问题。
通过这些隐喻手法,影片传达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
五、分析实例:以某个关键场景为例以《鸟人》中的一个关键场景为例,该场景通过长镜头展现了城市风景和人物形象。
在这个场景中,影片通过互文性手法引用了其他电影的经典台词和场景,同时将现实社会中的某些问题以隐喻的方式呈现出来。
镜头中的人物形象与城市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社会的某种不公和冷漠。
这种手法既展现了影片的长镜头美学,也传达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
六、结论通过对《鸟人》的长镜头美学叙事话语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其互文、映射与隐喻的叙事策略是成功的。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使得影片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考,也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了共鸣和启发。
无知造就的意外之美——《鸟人》艺术分析
无知造就的意外之美——《鸟人》艺术分析作者zhangjun摘要:墨西哥导演伊纳里多执导的电影《鸟人》在第87届奥斯卡电影节上斩获包括最佳电影在内等四项大奖,战果颇丰。
影片巧具匠心的把象征超现实的魔幻现实主义与代表写实的长镜头融为一体,不仅没有相互冲突反而相互融合相互成就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展现出身陷名利场演员的一曲悲歌。
同时,它的成功,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它更象征着艺术电影的火焰还远没有熄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鸟人》在现在让人摸不清头脑的电影大环境中收获鲜花与掌声这是引人深思的。
关键词:长镜头;《鸟人》;艺术Abstract:Mexican director linarite directed the film "bird man" in the 87th session of Oscar film festival gains including best film, four awards, the victory is quite abundant. Film Quay ingenuity the symbol of the ultra reality of magic realism and represent realistic long lens integrated, not only did not conflict with each other instead of each other fusion achievements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powerful force, showing caught in the vanity fair cast a sad song. At the same time, its success is not only the success of a movie, it is more a symbol of the flame of the film art is far from out, a single spark can start a prairie fire, and "Birdman" now let a person feel not clear mind movie environment harvest flowers and applause this is thought-provoking.Key words:birdman;art;a full-lengthy shot电影《鸟人》同时斩获第87届奥斯卡电影节包括最佳电影、最佳摄影、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在内的四项大奖。
从低碳美学视角浅析电影《鸟人》
从低碳美学视角浅析电影《鸟人》《鸟人》是英国著名导演艾伦·帕克在1984 年所执导的作品,该片曾获得第87 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最佳摄影奖。
它讲述了一个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鸟人”的故事。
里根是一名过了气的男演员,他曾以超级英雄“鸟人”的角色名声大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名气削减,生活困顿。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努力,在自我挣扎中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与价值。
“低碳艺术作品”,其本质特征就是要符合艺术真实,所谓“低碳艺术”就是在文体构成上以客观真实或主观真实为主要特质,以直观真实、超现实真实为基本辅助,促进审美主体身心双重健康的艺术文本。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而自由情感又有感官型自由情感、沉浸型自由情感、陶冶型自由情感之分,那么显而易见,能够促发审美主体的陶冶型自由情感的作品才能被称为是一部“低碳艺术作品”,所以,一部低碳艺术作品,其最终目的在于让审美主体得到身心的陶冶和净化,使其自由情感得到抒发。
下面从几个角度浅析电影《鸟人》的低碳美学特征。
一、精湛的镜头美学《鸟人》中最突出的镜头特征是长镜头的运用,该片的长镜头与巴赞提出的长镜头理论在美学效果上存在差异,《鸟人》的长镜头又被称为是“伪一镜到底”,影片中镜头的调度,精湛的拍摄技艺,配合现代电影特效剪辑技术的运用,将十几个长镜头经过特效和隐藏的剪辑手法相连接,巧妙地将整个故事一气呵成,给观众很强的真实感,具有独特的镜头美学特征。
因此该片在文体构成上形成了以客观真实或主观真实为主要特质,以直观真实、超现实真实为基本辅助,促进审美主体身心双重健康的艺术文本。
二、精致的画面语言画面语言是影视艺术的本体语言,它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官神经,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低碳美学中,画面语言是“最大限度激发观众陶冶型自由情感的”重要机制。
电影《鸟人》中每一个画面,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等方面十分考究,审美主体在这样的画面中,更容易进入“忘我”状态,进入剧中人物的内心,体验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我要飞!我要飞!——电影《鸟人》声音艺术创作分析
我要飞!我要飞!——电影《鸟人》声音艺术创作分析电影《鸟人》是2014年的一部黑色幽默剧情片,该片获得了四项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并最终获得了四项大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以及最佳音效设计。
而电影中的声音艺术创作,更是为该片赢得了无数赞誉。
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影《鸟人》的声音艺术创作,来剖析该片的制作技术以及其成功背后的秘密。
首先,电影《鸟人》使用了一种无缝剪辑的技术,使得整个故事仿佛是一条不休止的线,而不是一连串的场景。
这种剪辑技术在应对无尽的台词和快速变化的镜头需要时非常有用。
影片的主人公Riggan Thomson在准备一部舞台剧,并充满了对成功的渴望,而这种强烈的情感状态直接映射在了影片的声学元素上。
同样,电影中的声音设计所运用的无缝剪辑技术,也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剧场中,静静欣赏着这场表演。
其次,电影《鸟人》还融入了一些音乐元素,包括节奏和节拍,以及穿插了一些摇滚乐以及重复的音效。
这些元素的运用,帮助观众更明显地感受到电影中情感的变化,以及角色的经验。
比如,在影片中,当主角面临害怕、不安、内疚、愤怒这些复杂的情感时,音乐元素的改变让观众更加全程参与,更加贴切地表达了主角所经历的种种变化。
第三,电影《鸟人》也在微小的声响效果上下了功夫,比如掌声、走路声、喷气式飞机声等。
一些小的声音变化,实际上是在构建了非常重要的情感和节奏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在电影剪辑中,所有这些声音都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和间隔,以符合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运动。
综上所述,电影《鸟人》的声音艺术创作,是整个影片制作中完美的配合与协调。
影片在音效设计中运用了各种技巧,缺一不可。
无缝剪辑技术、音乐元素、以及微小的声响效果,都让电影更加准确地表达了观众所需要感受到的情感。
这些看似轻微的声音变化,却在适当的时间和间隔下发挥了出色的作用,帮助电影更加深入地呈现观众所需要的视听效果。
尤其在像《鸟人》这样的黑色幽默电影中,音效设计可谓功不可没,它为电影植入了生动且不动声色的表现手法,成为了整个制作中的重要一环。
《2024年戏中戏电影中的三度区隔“溶解”——以《鸟人》与《暗恋桃花源》为例》范文
《戏中戏电影中的三度区隔“溶解”——以《鸟人》与《暗恋桃花源》为例》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常常能带给观众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在电影的众多类型中,戏中戏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故事情节,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以《鸟人》与《暗恋桃花源》两部戏中戏电影为例,探讨其三度区隔“溶解”的叙事特点。
二、三度区隔的叙事结构1. 故事层面的区隔在《鸟人》和《暗恋桃花源》中,故事层面的区隔主要体现在戏中戏与主线的交叉叙事。
两部电影都采用了多线索、多角度的叙事方式,通过不同人物、不同情节的交织,使故事更加丰富多元。
在《鸟人》中,主线故事与戏中戏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内外交织的叙事结构;而在《暗恋桃花源》中,戏中戏的情节与主线故事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效果,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 情感层面的区隔在情感层面,三度区隔体现在电影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和深度挖掘。
两部电影都通过丰富的情感线索和人物关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鸟人》通过主人公的挣扎与救赎,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而《暗恋桃花源》则通过多个爱情故事,展现了爱情的纯真与无奈。
这些情感线索的交织与碰撞,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 艺术层面的区隔在艺术层面,三度区隔体现在电影的视听语言和叙事手法上。
两部电影都采用了独特的拍摄手法和视觉效果,使电影的叙事更加生动、立体。
《鸟人》通过精准的剪辑和巧妙的镜头运用,营造出紧张而富有张力的氛围;而《暗恋桃花源》则通过唯美的画面和诗意的台词,营造出一种浪漫而梦幻的氛围。
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两部电影在叙事上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
三、三度区隔的“溶解”效果在戏中戏电影中,三度区隔的“溶解”效果主要体现在情节的交叉、情感的共鸣和艺术的融合上。
《鸟人》与《暗恋桃花源》通过巧妙的叙事结构和情感线索的交织,使主线故事与戏中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内外交织、情感共鸣的艺术效果。
在现实与寻找中飞翔——浅析影片《鸟人》的复调特征
在现实与寻找中飞翔——浅析影片《鸟人》的复调特征
周宝财
【期刊名称】《现代视听》
【年(卷),期】2017(000)007
【摘要】《鸟人》是第8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本文以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时提出的"复调理论"为基础,对该影片进行重新解读和分析,从而发现影片在叙事结构、时空互动和主体对话等三个方面均衡地体现了复调的"多声部"特征,为我们更加详实地认识复调特征和导演风格提供了帮助。
【总页数】4页(P53-56)
【作者】周宝财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在路过的风景中,寻找自己--浅析影片《美食,祈祷和恋爱》 [J], 姚欢
2.复调爱情叙事模式影片之特征浅析——以《LOVE爱》、《咱们结婚吧》、《恋爱中的城市》为例 [J], 李延佳
3.复调爱情叙事模式影片之特征浅析——以《LOVE爱》、《咱们结婚吧》、《恋爱中的城市》为例 [J], 李延佳;
4.现实与历史交叉点上的农民形象——浅析《流星在寻找失去的轨迹》中的宋福旺[J], 葛翰敏
5.浅析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典型女性特征——以《安娜·卡列尼娜》为例 [J], 斯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排话剧《鸟人》的问题意识
复排话剧《鸟人》的问题意识复排的话剧《鸟人》,无论放在初演时的16年前,还是现在来看,都是一出雄心勃勃的戏。
在荒诞的戏剧框架里,雕刻着真实生活的肌理;在机智幽默的人物对话里,弥散着现代意识的解剖与透视;在民间和传统艺术形式的借用中,杂糅着对话剧这一形式心有不甘的改造与颠覆。
尽管三幕戏依然可以明显看出老舍《茶馆》的影子,但它不再是叙述年代、勾勒人物,而是演绎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观念,从写实转向写意,乃至有些许抽象的哲学意味了。
这便是《鸟人》前后两次演出最惹人注意的地方,在我看来,它触及了一个宏大而深刻的主题:我们有没有病?到底谁有病?在《鸟人》里,从海外归来的“海龟”——心理医师丁保罗认定养鸟的鸟人们有病,而以三爷为首的鸟人们,虽然生存背景和文化背景不尽相同,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一致认为“海龟”丁保罗才有病,而且,最后找到的是不堪入目的窥淫病。
于是,水到渠成才有了最后粉墨登场的包龙图坐堂审问丁保罗的一场戏,以极具娱乐性的演出,成就了全剧的高潮。
尽管这场重头戏处理得有些漫画化,却极真实地描摹出了大众和知识分子、草根与精英、中国与西方、鸟人与海龟的心理矛盾纠结隔膜乃至对立,以荒诞的形式,触及了我们现存生活中的某些真实的部分。
在戏的审判中,看似包龙图和三爷以致全体鸟人以大国心态棒打并战胜了海龟丁保罗,但他们的理由只是因为丁保罗说他们有病,所以丁保罗也有病,并没有反驳出丁保罗指出他们有病是错误的。
这一点,让我想起上个世纪40年代朱光潜先生写过的《谈修养》中的一篇文章。
当时,罗素写了《中国问题》,批评我们民族性格的三个弱点:贪污、怯弱和残忍,亦即指出我们的病。
朱先生是看了罗素的文章心里不舒服,想说“你们西方人究竟好得几多呢?”也就是我们鸟人反驳丁保罗也有病的理由。
只不过,那时的外国人罗素在今天换成了海龟丁保罗。
和《鸟人》中三爷没有否定丁保罗指出鸟人有病是错的一样,朱先生的分析到最后也并没有讳疾忌医说罗素指出我们的病是不对的。
鸟人视听语言分析
《鸟人》影评内容摘要:究竟什么是理性世界?什么是非理性世界?看完《鸟人》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同。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梦想才是真正的天堂。
关键词:理性,自由,疯癫剧情简述:艾尔是一名在战争中脸被炸伤的军士,他到医院看望自己年少时的玩伴鸟人。
鸟人精神上出了问题,整天蹲在角落里,目光呆滞,没有言语。
他已不认识这位最好的朋友。
医生威斯告诉艾尔,如果鸟人继续这样,三天后会将他送去精神病院。
艾尔为了挽救最好的朋友,开始了一段回忆的旅途——在家乡的小镇,鸟人和其他孩子都不一样,他不和别人玩乐,只会摆弄他饲养的鸽子。
因为鸽子,他和艾尔成为了好友。
他们全身心地投入鸽子的养育工作。
鸟人一直幻想自己可以飞翔,并不停地做着努力。
鸟人有一位专制的母亲和一位体贴的父亲。
家庭的贫困成为了他养鸟的阻碍,父亲却为了儿子干了几份工作,成全儿子的爱好。
鸟人开始饲养金丝雀。
他对女孩的投怀送抱完全没有反应,却脱光了自己的衣服和金丝雀躺在一起。
艾尔离开去充军,同一时刻,鸟人最心爱的金丝雀撞死在玻璃上,他几近崩溃。
鸟人在战争中目睹一枚炸弹炸死了大量的鸟,他歇斯底里地大叫,从此陷入了一种病态。
艾尔竭尽全力地唤起鸟人的记忆。
一切似乎都是徒劳。
在限期的最后时刻,艾尔仍不放弃。
终于,鸟人和他说话了,但却不和其他人说话,所以他依然被视为精神病人。
艾尔带着他逃离医院,鸟人张开双手跳下了窗台,艾尔绝望地大叫,而意外的是,鸟人跳下的地方居然是一方平台。
①在影片中,导演艾伦•帕克似乎在为我们展示一个几近疯癫和非理性的世界。
鸟人怪异的举动让人觉得不可理解,但这正是最真实的世界。
理性与非理性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界定,在影片中,人们对待鸟人的怪异行为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的代表分别是艾尔和威斯。
威斯是理性世界的代言人,他以医生的身份出现,力图将癫疯的世界按照文明世界的规则来规范。
艾尔是界于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过渡,起初他代表理性的文明世界对非理性的癫疯的鸟人实施拯救行动。
对电影《鸟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对电影《鸟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李琼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22()5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交际的方式,多模态语篇如广告、网页、电影等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电影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模态动态语篇,其中
各种模态如图像、音乐、台词文本等相互交融,共同构建意义来塑造电影人物形象
及揭示电影主题。
该文尝试结合视觉语法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理论对电影《鸟人》进行全面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力求推动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实践应用以及提升读者对电
影艺术的欣赏水平。
【总页数】3页(P190-192)
【作者】李琼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电影《山楂树之恋》电影海报为例
2.多模态
话语分析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3.视觉语法视角
下的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电影海报《八佰》为例4.多模态话语分析
下的电影海报研究——以电影《芳华》为例5.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视角下的
电影字幕翻译——以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纳里多电影的视听语言风格
93768 电视电影论文伊纳里多电影的视听语言风格墨西哥导演亚历山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1963―)凭借着结构新颖的处女作《爱情是狗娘》(2001),令全世界为他的才华所震惊。
随后伊纳里多又推出了《21克》(2003)、《通天塔》(2006)等电影。
尽管伊纳里多入行以来作品不多,但是几乎每一部都备受好评,曾多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影片提名,并凭借着《鸟人》(20xx年推出的《迷墙》,这部开风气之先河的电影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连接起来,全片弥漫一种梦幻的、摄人心魄的感觉。
[3]而伊纳里多也正是需要碎片化的画面在不断剪切之中给电影建立起一种躁动感,用以表现人物在外界环境的压迫下内心越来越焦虑,心灵世界越来越扭曲的状态。
以《通天塔》为例,伊纳里多对于日本聋哑女孩千惠子有着深切的同情。
尽管日本是高度发达的社会,但是千惠子却无法享受这份繁华,母亲跳楼自杀,父亲又忙于工作,残疾使她无法与健全人沟通,以致她因为迫切渴望得到爱而向陌生的男孩暴露隐私部位。
可以说,千惠子的内心是充满焦虑的。
而在影片之中,千惠子唯一在精神上得到释放的就是与朋友一起在舞厅醉生梦死,此时千惠子尽管听不到声音,却也可以跟随人群的节奏在舞池中沉醉地起舞,也没有人能意识到她的残缺。
伊纳里多对千惠子的面目采用大特写,并让画面在闭目起舞的千惠子与舞厅天花板上五光十色的射灯之间进行切换,用镜头的频繁组接对应人们高强度、快节奏的运动,同时刺眼的灯光又在这种切换中不断地给观众造成一种视觉眩晕感。
此时的千惠子就是在这种自我麻痹中进入了个人的小世界。
与其他同样擅长MTV风格的导演不同,伊纳里多特意在此让电影静音,使观众更为接近千惠子的感觉状态,此时视觉形象对观众的冲击力就远比有背景音时更为强烈。
也正是在这短暂的陶醉中,千惠子发现了自己的好朋友与一个曾经对自己示好的男生在接吻,镜头的快速切换戛然而止,这意味着千惠子不得不从激烈、疯狂的放纵中回归沉闷的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011157 10级广电班韦蓝洁影片《鸟人》中,鸟人第三次飞翔的视听语言分析
中文系10广电班韦蓝洁
在影片《鸟人》中,鸟人的第三次飞翔发生于鸟人对女孩子不感兴趣,而后独自回到家之后,由“人”变成“鸟”的一次灵魂出窍般的飞翔。
画面由演员的表演到摄影机的运动,声音由演员的独白伴随着音乐、音响,最后加入部分现实声。
当鸟人回到家,是细微的开门声,走动声,随之而来的是他最爱的鸟儿的叽喳声。
当他关上房门,其他多余的现实声消失,节奏明快的音乐声出现,这音乐声在影片中代表着鸟人的个人的理想世界,偶尔伴着几声鸟叫声,声音全部是非现实的,它没有一丝所处环境的真实音响,自然而然预示着主人公将陷入与之前现实所不同的镜头内。
而后当他开始关于鸟的冥想时,所有这些声音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鸟儿扇动翅膀的“噗噗”声,梦幻般的“鸟人”的音乐和他柔和的内心的独白开始出现,镜头长时间特写鸟人,接着转向墙面上鸟飞动的影子。
而后鸟人终于开始第三次的飞翔了,这一次的飞行不是现实的,而是在幻想中的在精神层面的飞翔,是一种纯粹自由的飞翔。
就像他说的:“我飞了,好像是在梦里,不过不是梦。
你没法形容,只能去感觉。
”当鸟人正在“飞翔”中,音乐、音响均变得更为明快和急速。
第三次飞翔时,画面从鸟人的特写脱离开来,以主人公的视角去拍摄,通过摄像机的移动,从房间到窗口,到外面的各种环境,仿佛主人公真的正飞在天空之中。
鸟人的视觉从屋里到窗口,再到窗外,自由自在的去俯瞰所遇见的事物。
镜头到了窗外,与他极度私人的恬静的声音世界相对比,导演为“鸟人”的飞翔选择了大量嘈杂的环境。
并且到窗外后,在亦真亦幻的背景乐中,开始掺入了飞翔中所遇见事物的声响,比如人们的对话,比如狗吠声。
当他的飞翔终于穿越了这些世俗的吵杂,最后隐于天空之中后,世俗的嘈杂音消失,只剩下属于鸟人的音乐声。
鸟人的第三次飞翔,通过声音表现与摄影机移动等多种视听手段的配合,体现出了一个纯净一个庸杂,一个理想一个现实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这就是现实与理想的冲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