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总结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0ab03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c.png)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
市政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城市交通的安全畅通,确保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市政道路的建设需要严格把控,其中软基处理技术是为之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下面就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进行解析。
1、碎石加固法
碎石加固法是指在软基地层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碎石,再利用碾压机将碎石压实,形成一定厚度的基层与软基地层连接,增加了基层的承载力。
这种处理方法简单、成本低、施工快,但对土质要求较高,不能在水分含量很高的情况下施工,否则容易形成稀泥,同时碎石压实后基层的水平稳定性较差,易出现局部沉降。
2、压实法
压实法是通过重型机械将柔软的地基挤压、压实,使地基贴紧并具有自己的稳定性。
该方法施工时需要选择重型机械,常用的有振动碾、振动夯、钢球压路机等,可有效提高基层的承载力,缩短施工周期,但对机械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且不能轻易更改路线,否则会造成局部沉降。
3、挖填法
挖填法是把软基地层挖去一定深度,填充更坚硬的土壤或石料,用于修整基层,增加其承载能力。
该方法适用于地质状况良好的地区,因为需要填充较多的土石料,施工成本较高,同时还存在基础变形等问题。
4、加筋处理法
加筋处理法是可钢筋混凝土板、钢丝网格等加筋材料铺设在土中,以配合混凝土,形成整体加固结构,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该方法施工较复杂,需要熟练的技术人员和合适的施工设备,但适用范围较广,可处理较多类型的软基地层问题。
总之,对于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是必不可少的,选择合适的软基处理方法可以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市民行车的安全和便利。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探微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1e50c8f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2.png)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探微市政道路的软基处理是指在道路建设中对于地基软弱区域进行处理的一项关键工作。
软基是指地基土质较松软,承载能力较低的区域。
为了保证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软基处理技术的选择,取决于地基的具体情况,包括地基的土质特点、厚度、含水量等。
常见的软基处理技术包括加固、改良和加固改良相结合等。
一、加固技术1.加固材料:在软基土层上铺设一层加固材料,如碎石、砂石等。
这些加固材料能够提供更大的轴向承载能力,增加软基的稳定性。
2.加固层厚度:加固层的厚度一般根据软基的土质特点和承载要求来确定。
较为常见的厚度为30cm到50cm。
3.加固方式:常见的加固方式有整层加固和局部加固。
整层加固是指将加固材料铺设在整个软基区域上,提高整个地基的承载能力。
局部加固是指在软基中较为薄弱的区域上进行加固,增加该区域的承载能力。
二、改良技术1.灰土改良:将石灰、水泥等改良材料与软基土进行充分混合,使软基土改良为胶结土。
胶结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能够提高软基的强度。
2.砂土搅拌桩:通过将砂土拌入软基土层中,增加软基土的密实度和抗剪强度,提高其承载能力。
3.预压桩:在软基土层中预先钻入钢筋混凝土桩,通过预压作用提高软基的承载能力。
三、加固改良相结合加固和改良技术常常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加固效果。
常见的组合方式有灰土加固和砂土搅拌桩相结合、灰土加固和预压桩相结合等。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要根据地基的具体情况和承载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
通过加固、改良和加固改良相结合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软基的承载能力,确保道路的使用安全和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软基处理工作的有效性。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96b64eeba0d4a7302763a98.png)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摘要】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经过软土地质的区域。
为了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改善软土地基的地质情况十分的重要。
软土地基的抗压性和稳定性过差,在软土地基上进行道路施工,施工完成以后,道路的质量和耐用性不能够满足实际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方法的研究。
本文就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做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表层排水;堆载预压;粉喷桩一、软土路基的特点所谓软土,从广义上讲,就是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公路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
习惯上常把淤泥、淤泥质土、软粘性土总称为软土。
道路软土路基具有以下特点:(一)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因为软土主要由粘土粒组和粉土粒组组成,并含少量的有机质,在不同地址环境下呈现絮状结构。
软土一般含水量35~80%,空隙比为1~2。
(二)具有明显的流变性在剪应力的作用下,软土承受剪应力的作用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并可能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在固结沉降完成后,软土还可能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
(三)压缩性高,透水性差软土的压缩模量Es<4MPa,其压缩性随着液限的增大而增大。
软土渗透性小,一般竖向渗透系数在(10-6~10-8cm/s)之间,因此土层在自重或荷载作用下达到完全固结所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
(四)抗剪强度很低我国软土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20kPa,有效内摩擦角20~350。
在荷载的作用下,如果软土路基能够排水固结,软土抗剪强度将产生显著变化。
软土排水固结速度越快,则其强度改善效果越明显。
二、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的特点(一)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处理具有复杂性市政道路下需要铺设各类管线,包括给排水管道,如污水管、雨水管、市政供水管等,另外还有电力、通讯管道、煤气管道等,这些管道的铺设对路基的沉降都有一定的要求,其中以污水管、雨水管对路基的沉降要求最为严格,当管线软基压缩沉降和侧向位移时管体产生纵向弯曲,致使管道失稳,在最薄弱处产生破裂而漏水。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1640b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a.png)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建设成为城市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软基处理成为道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市政道路常用的软基处理技术,包括地基加固、土石方处理、排水处理和防沉降处理等方面。
地基加固是软基处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地基加固是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有灌注桩、静压桩和挤浆桩等。
灌注桩是将水泥浆注入地下空心的钢管内,让其硬化形成桩体,增加地基的承载力。
静压桩是通过在地下打入钢筋混凝土桩体,通过静压作用使桩体密实,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挤浆桩是通过在地下注浆,增加地下土体的密实度,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土石方处理是软基处理中的重要环节。
土石方处理主要是通过挖掘和填充等手段,调整地面的高度和平整度,以满足道路设计要求。
常见的土石方处理方法有挖填法、挪填法和平移法。
挖填法是挖掘部分土石方,然后填充另一部分土石方,以达到地面高度和平整度的要求。
挪填法是将一部分土石方从一处挪到另一处,以实现地面高度和平整度的调整。
平移法是将原有的土石方整体平移,以满足道路设计要求。
排水处理是软基处理中的必备环节。
排水处理的目的是保持地表和地下水位的平衡,防止地下水对软基造成损害。
常用的排水处理方法有排水沟、排水管和排水孔等。
排水沟是通过挖掘一条浅沟,将地表水引导到其他地方,以减少对软基的渗透影响。
排水管是通过埋设管道将地表水引导到其他地方,以达到排水的目的。
排水孔是在软基处开设孔洞,将地下水引导到其他地方,减少地下水对软基的渗透和影响。
防沉降处理是软基处理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地下土层的压缩和沉降,软基往往会发生沉降现象,给道路使用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常用的防沉降处理方法有加固压实、预制板和加固灌浆等。
加固压实是通过在软基表面施加压力,使其更加坚实和稳定。
预制板是在软基表面铺设一层预制的混凝土板,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加固灌浆是通过将浆液注入软基,填补土层空隙,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论述市政道路软基处理办法
![论述市政道路软基处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80b4aa5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5.png)
论述市政道路软基处理办法市政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建筑物,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更长、受力更大,对软基的要求更高。
而城市规划和建设导致了城市土地的大量改变,使城市地面产生了明显的下沉或抬升现象。
因此,市政道路的软基处理办法显得尤其重要。
市政道路软基的特点在于多变、复杂。
市内道路的软基处理方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处区域特性、交通负荷、地下管网、排水条件、地质特征等。
这意味着需要有针对性的软基处理方案,依据面积、深度、地质特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传统处理方法和新型处理方法。
传统方法包括加固、草灰填埋、灰填埋、混凝土浇注、换新材料铺筑等,显然这些处理方法已过时。
新型处理方法包括地基加固桩、灌浆加固、桩-板-筏处理、振动锤打桩等,具有节省时间和投资、长期稳定性好、减少工程负担等优势。
随着城市建设的增强,市政道路软基的处理方法也得到了改进。
地基加固桩方式是以钢筋混凝土桩、钢芯混凝土桩或聚乙烯桩等为载体,连接构件与桩基础之间进行加固,解决了常规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地基加固桩使用在市政道路软基处理中,可大大提高承载能力、防止沉降、延长使用寿命。
灌浆加固是在处理现有地基基础上,通过高压注浆的方式填充空隙、强化载荷能力,进而提高路面的抗皲裂、抗磨损、抗渗透能力,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此方法使用寿命长、成本较低、对周边环境污染小的优势使其成为目前市政道路软基处理的主要技术。
桩-板-筏处理是采用由钢板组成的板桩作为加固体系的主要支撑点,实现对机动车辆的支撑,桩-板-筏之间是绑扎的增强物和筏板形成的加固层,整个处理过程就是参照这样的设计原则。
振动锤打桩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振动锤将钢筋混凝土桩打入地下,在实现地面上建筑物的承载条件的同时,起到了软基处理加固的作用。
同时也可作为提高机动车辆的行驶平稳性和舒适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种成功的软基处理方案不仅简单有效,而且安全可靠。
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分析
![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ea8f4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e.png)
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分析软土地基是指地面基础层中含有较高含水量和较大变形性的土层。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和分析非常重要,对于保证道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下面将对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和分析过程进行阐述。
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地基加固:采用加固措施来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可以使用灌注桩、预应力锚杆、地埋式梁等加固措施来增加软土的承载力。
2. 地基改良:采用改良措施来改善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
可以使用土体固化剂、加碱剂、加硫酸盐等来提高软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3. 地基置换:将软土地基挖掉,重新填充刚性地基。
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较深且地基改良困难的情况。
软土地基处理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勘察:对待处理的软土地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测量,包括地质剖面、含水量、含盐量、土壤类型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后续的处理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软土性状参数确定: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确定软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例如含水量、单轴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等参数。
3. 软土地基承载力计算:根据确定的软土性状参数,利用相关公式和理论,计算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承载力计算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后续的处理方案提供依据。
4.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根据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和承载力要求,设计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包括地基加固、地基改良或地基置换等方法。
5. 工程监测与评估:在实施地基处理后,进行工程监测和评估,对处理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以确保软土地基的安全和稳定性。
6.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对于软土地基处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以减少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路基软基处理常用方法
![路基软基处理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90699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3.png)
路基软基处理常用方法路基软基处理是道路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对于道路的安全和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路基软基处理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土壤加固土壤加固是一种常见的软基处理方法,它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土壤加固方法包括填筑加固、加碾加固和加水加固等。
填筑加固是指在软基土表面覆盖一层较硬的土石料,增加土壤的承载能力;加碾加固是通过碾压机对软基土进行碾压,使土壤更加密实;加水加固是在软基土中注入水泥浆或其他固化材料,形成硬化层,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由合成纤维和土工布组成的材料,它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剪性能。
在软基处理中,常用的土工合成材料包括土工格室、土工格栅和土工网等。
土工格室是一种由合成纤维组成的格室结构,可以增加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土工格栅是一种由合成纤维和土工布组成的格栅结构,可以增加土壤的抗剪性能;土工网是一种由合成纤维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可以增加土壤的抗拉强度。
3. 增加排水设施在软基处理中,排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如果软基土壤的排水性能不好,会导致土壤饱和,降低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因此,增加排水设施是一种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
常见的排水设施包括排水沟、排水管和排水板等。
排水沟是一种开挖在路基旁边的沟渠,用于排除路基内的积水;排水管是一种埋设在路基下方的管道,用于排除路基内的地下水;排水板是一种铺设在路基表面的板状材料,用于排除路基表面的积水。
4.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一种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它通过改变地基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灌浆加固、振动加固和预应力加固等。
灌浆加固是在地基中注入水泥浆或其他固化材料,形成硬化层,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振动加固是通过振动机对地基进行振动,使地基更加密实;预应力加固是在地基中施加预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市政工程中软基的处理方法
![市政工程中软基的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2fc2c6dd5bbfd0a795673ec.png)
市政工程中软基的处理方法城市工程软基处理方法1.1更换填垫层所谓的更换填垫层就是指将路基中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把软弱的土层通过人工或者是机械开发的方式换成质量好的土、石屑或者是石头等材料,然后在经过压缩获得承载力比较高的垫层。
依据换填的方式可以将其划分成三种,即填土、爆破挤淤法和抛石挤淤法。
1.2堆载预压堆载预压主要是指在工程进行建造之前,选用大于或者是等于开始设计的荷载的添加物进行预压,进而促使地基能够提前可以固结沉降,随之也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消除完工的沉降,进而提升地基的强度。
一旦工程可以满足沉降的需求,那么就可以修筑工程的路面。
1.3添加预压的排水进行固结此法就是提前对地基进行加载,然后通过排水体的方法进行排水,这样可以促使地基的基土固结,也就能提升工程的承载力,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完工后路面的沉降。
过去的排水体主要选用的是袋装的砂井,同时还会在顶上铺上适量的土工布和筋垫层。
这样不但可以将其作为横向的排水通道,也可以将避免沉降。
过去的袋装砂井质量的好坏与工程的施工联系比较紧密,一旦袋中的砂灌得不够严密就放进孔中,砂遇到水以后便会沉降,造成砂井出现脱空的现象,导致水不能够正常的排出。
基于这一缺点袋装砂井渐渐的被塑料的排水而取代。
与袋装砂井相比较塑料排水具有施打的速度快、施工机械更轻便、抗折的能力强等等的优势。
1.4强夯法强夯法就是指将10吨以上的重锤从高于10米的高空处进行自由落下,然后反复的对土体进行夯击。
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土体变得更加紧密,进而提升地基土自身的承载力和降低沉降。
此法通常适用于不饱和的,颗粒比较粗的土质,而对于一些粘性高,饱和程度高的,处理效果很不明显。
特别是淤泥与淤泥质的土地基,采用此法处理效果可能会更差。
当前国内外主要选用的是夯坑内进行回填石块,砂或者是碎石等等的颗粒。
2对城市工程的软基处理方法的评价当前换填垫层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软基的处理办法,也是现在市政工程的工程中使用虽多的。
论述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
![论述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1b173d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7.png)
论述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引言在软土地区修建道路。
常发生道路沉降变形,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
软土地基的性质因地面异,因层而异,不可预见性大。
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质量事故。
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不但能够将市政道路路基的承载力提高,还能将市政道路的路基稳定性提高。
1、换填土法换填土法是用好土(强度较高和透水性好的材料)全部或部分替换软土的方法。
适用于软土层较厚,稠度大,路堤高、施工期紧迫。
(1)加固原理:根据土中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让垫层承受上部较大的应力,软弱土层承受较小的应力。
(2)作用:提高持力层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3)开挖方法:①全部开挖换填:在路堤全宽范围内将需要处理的软土层挖除,并置换以好土。
适用于软土层厚度为3m以内,路堤需在短期内填筑完成的情况。
②部分开挖换填:仅挖除表层最软弱部分的软土,换填以好土,使沉降量减少到可接受程度(挖填深度为2m以内)。
(4)换填材料:宜选用排水性能好,处于地下水以下能保持有足够承载力的砂、砂砾及其它粗粒料。
2、排水固结法原理:孔隙水排出,孔隙体积减小,地基产生固结变形。
操作要点如下:2.1排水坡及排水砂垫层的设置。
首先对路基进行加固方位以内的一些杂物或者草皮进行清理和移除,接着将路基地表建构成为一个路拱,其坡度不能低于3%,并满足路基的密实度要求,对砂子进料关进行严格的把握和控制,以相关设计要求为依据对排水砂垫层进行均匀的铺设。
2.2主要材料选定。
砂袋:采用透水性、耐水性、韧性强的聚丙烯编织布制作,长度比设计井深长200cm。
砂料:选用渗水率高的干燥中粗砂,含泥量<3%。
2.3机具定位。
以袋装砂井的间距以及布置范围为依据,利用竹板桩对每一个砂井的具体位置进行确定,进行机具的定位时,要对桩锤中心与地面定位在同一个点上进行保证,同时利用经纬仪对桩锤导向架垂直度进行控制。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探微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125595e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8.png)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探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的建设愈加频繁。
然而市区往往都是经济繁荣地带,基础设施密集,土地受过不同程度的改造和填充,对土地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要求很高。
而软基是指地面下不利于建筑物承重的软弱土壤层,一般是指土质疏松、水含量大、变形易的土层,它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瓶颈。
软基处理技术就是用来解决软基问题的。
本文就来探微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
一、软基的处理方式1.预压法预压法指的是在构造灌注桩、静力压桩等桩式前,对软基进行压实预处理。
通过在软基上安装预压机组,将一定荷载施加在软基上,形成一定的固结,使软基达到一定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为桩群的有效承载和稳固打下基础。
2.加固法强夯加固法就是对软基物理性质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法律范围内的承载力要求。
加固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土工格栅、混凝土板等,但是他们都是为了增加软基的承载能力和防止变形,达到增强土体的效果。
二、软基处理技术的适用条件1.荷载分布均匀,土体结构稳定。
2.软基埋深浅,土质松软,水分含量高,压实性差,变形大。
3.所处的地区存在大量的软基,且拟修建工程需要对软基加固。
4.市政道路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错位变形不大,没有明显的沉降现象。
1.道路加固在某市建设城乡结合部项目中,发现工程区域存在软基,需要处理。
在项目实施之前,对地面进行了3次加固。
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次加固是用柔性复合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UHMWPE)和钢丝绳,将薄膜及钢丝绳垂直铺设在软基表面,并融合在一起,形成松散的“网格”结构。
第二次加固是在UHMWPE覆盖层表面加一层表面密封层,用于防止渗漏和透水性进一步累积。
第三次加固是在密封层表面加一层混凝土层,使软基得到较好的固结和防止变形。
在某市建设公路项目中,某桥梁旁边的软基处于不良状态,需要加固。
其加固后的施工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人员确定加固的方案(采用桥台加固)。
然后,在桥梁支撑墩箱式底板下安装亚力龙夹具,并用钢绳连接墩箱底板和抬升设备组,由对接的液压缸承载箱体上墙的重量形成所需的力量。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42f53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4.png)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市政道路的常用软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预压桩、预拌桩、岩石梁、纤维增强土工格栅等。
这些技术在市政道路的设计和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道路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从而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预压桩是一种常用的软基处理技术,它通过在软基土层中预埋一定数量的压实桩,通过桩的自重和振捣荷载,在软基土层中形成一定的桩载荷,从而改善软基的工程性质。
预压桩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软基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避免软基沉降和变形,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预压桩一般采用斜孔与垂直孔交替的方法施工,通过桩身的竖向振捣和水平摆动,形成桩身周围土体的压实。
预拌桩是一种利用水泥混凝土预制桩体的软基处理技术。
预拌桩的施工方法是将水泥与骨料按一定比例搅拌后,灌注到预制模具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后取出,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桩体。
预拌桩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采用不同的桩型,如方桩、圆桩、楔形桩等。
预拌桩的优点是施工速度快、质量稳定、造价相对较低,可以提高软基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岩石梁是一种利用岩石来增加软基土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软基处理技术。
岩石梁是指将坚硬的岩石搬运到软基土表面,形成一条连续且稳定的地下岩石层,从而承担地表荷载,分散荷载到软基土层中。
岩石梁的厚度和宽度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通常需要考虑软基土的侧向扩散和固结沉降等因素。
岩石梁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软基土较深或较薄的情况。
纤维增强土工格栅是一种利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来加固软基土的软基处理技术。
纤维增强土工格栅是由高强度纤维与土工合成材料组成,通过将其嵌入软基土体中,形成一种具有较高抗拉和抗剪强度的增强层,从而提高软基土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纤维增强土工格栅的优点是施工方便、成本较低、适用范围广,可以有效地改善软基土的工程性能。
阐述市政道路中软基的处理
![阐述市政道路中软基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2e048a5acfa1c7ab00cc53.png)
阐述市政道路中软基的处理一、市政道路表层处理法表层处理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
该法是通过排水、敷设或增添材料等办法,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
属于这类处理方法的有:表层排水法、砂垫层法、敷设材料法、添加剂法等等。
1.1、表层排水法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
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
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
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设计与施工:(1)沟槽的布置沟槽布置要考虑利用地形自然坡度排水;填土沉降要注意坡度的变化;不使来自四周挖方部位的地表水、渗透水浸入填士;沟槽的间隔要尽可能加密,以增大排水能力,即使有部分沟槽被切断也不会妨害整体排水。
(2)沟槽的构造沟槽尺寸一般取宽0.5m,深0.5~1.0m。
填土之前在沟槽内用透水良好的砂(砂砾)回填成为盲沟。
纵向盲沟一般沿道路纵向或中央纵向开挖,横向盲沟一般间距10~15m 布置。
沟槽内埋设多孔排水管时。
1.2、砂垫层法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在软土地基上敷垫O.5~l.2m 左右厚的砂垫层。
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设计与施工:(1)如采用机械施工,在确定砂垫层厚度时,应考虑机械的重量,轮胎对地面接触压力,偏心程度及软土地基表层强度等在极软地基上,仅用砂垫层来确保大型施工机械的通行,往往需要较厚的砂垫层,是不经济的,所以常与表层排水或敷垫材料等法并用。
(2)砂垫层施工时应设放样板。
1.3、土工织物加强法土工织物的制造过程是首先把聚合物原料加工成丝、短纤维、纱或条带,然后再制成平面结构的土工织物。
土工格栅是一种主要的土工合成材料,与其他土工合成材料桐比,它具有独特的性能与功效。
公路软基处理常用方法
![公路软基处理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134f2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3.png)
公路软基处理常用方法
公路软基处理常用方法包括:
1. 土质改良:通过加入改良剂来改善软基土壤的工程性质,常用的改良剂包括石灰、水泥、石渣等。
改良剂与土壤混合后,可以提高土壤的抗剪强度、减少土壤的渗透性和塑性指数。
2. 压实加固:通过使用大型振动压路机或压实机械对软基土壤进行压实,增加土壤的密实度和抗压强度。
压实加固可以使土壤达到一定的承载力,以满足公路使用要求。
3. 排水处理:对于软基土壤中含有较高水分的情况,可以采取排水处理措施,如设置排水沟、排水管道等。
排水处理可以改变土壤的含水量和水分流动性,降低软基土壤的渗透性和塑性指数。
4. 桩基加固:在软基土壤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桩或灌注桩,通过桩基的作用来提高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桩基加固在较软的土壤中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沉降较大的地区。
5. 土体置换处理:将软基土壤完全或部分挖除,然后填充高强度、低渗透性的土体,如砾石、碎石、砂等。
土体置换处理可以改变软基土壤的结构和性质,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组合使用,以达到公路软基处理的要求。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c409b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2.png)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
市政道路的软基处理技术是指通过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一系列工程
措施。
软基处理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对常见的软基处理技术进行解析。
常见的软基处理技术包括挖填法、加固法和改良法。
挖填法是将软弱地基挖除,然后填充高强度填料进行加固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
基较浅的情况,通过挖去软弱地基,然后填充高强度的填料,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挖填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地基下沉和变形等问题。
加固法是在地基上加固构造物,增加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方法。
加固法的常见方法
有加压注浆法、挤浆法和灌浆法等。
加压注浆法是利用注浆机将水泥浆料注入地基中,填
充地基空隙,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软基处理技术还可以根据地基情况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如加宽法、加料法和镶嵌法等。
加宽法是在道路两侧加宽,扩大承载范围,改善路基的承载能力。
加料法是在软弱地
基上覆盖一层加料材料,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镶嵌法是在地基中嵌入钢板或钢筋网等材料,增加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市政道路常用的软基处理技术包括挖填法、加固法和改良法等。
这些处理方法可以根
据地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保障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性。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7cb46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a.png)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市政道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流畅和城市环境的整洁,为了保证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需要采取一些软基处理技术。
下面是市政道路常用的软基处理技术的解析:1. 压实填筑法压实填筑法是道路软基处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情况:软基土质地比较坚硬,填筑材料质量优良,填筑高度不大于2米。
压实填筑法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进行原有软基土的强度测试,然后在原有软基土表面涂一层0.15-0.2米的泊油,用50-100mm的碎石进行填筑,在填筑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均匀,并且要进行适量的压实处理。
压实完成后,再用厚度不小于10cm的砾石或钢筋混凝土进行表层填筑,并对表层进行压实。
填筑完成后,随时监测道路的稳定性和变形情况,根据需要进行修正和加强处理。
2. 地下排水法地下排水法是利用地下排水来改善软基土壤的稳定性,适用于软基土地下含有大量水分的情况。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软基土壤下设置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除,改善土壤的力学性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进行地下水的勘察和试验,确定排水系统的位置和方式。
然后,在确定的位置挖出沟槽,设置资源杆和填充材料,从而形成排水渠道。
最后,进行土工材料的填充和压实,并进行监测和验收。
3. 加固法加固法是对已有软基进行强化加固的方法,适用于软基土体受到严重振动和扰动的情况,主要通过增加软基土的刚度或强度来提高其承载能力。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对原有的软基土进行削平和清理,然后涂一层适量的粘结剂或者路油,再用高强度的材料,如水泥、混凝土等进行覆盖;也可以采用填筑加固的方法,先将石材或混凝土进行灌注,再进行压实处理。
4. 沉降控制法沉降控制法主要是针对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旨在减少软基土因振动或外力引起的沉降。
该方法通过在原有的软基土中加入特殊的填充材料,从而获得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使得基础沉降的幅度和速度得到控制。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进行软基土的勘测和设计,然后在土层深处设置井盖孔,通过填充特殊的填料材料进行强化加固,从而保证土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市政道路软基的处理方式
![市政道路软基的处理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47a2ce383968011ca300919b.png)
泛重视和关注。 文在对现有市政道路 性来说 , 本 人工挖掘置换较优 。置换材料 冲击波和动应力 , 通过压密和振 密来加
软 基 处理 方法 总 结 的基 础 上 , 新 的 方 将 应采用 即使受到水 浸也不致 降低承载 固地基土 , 达到 提高强度 、 降低压缩性 、 法 予 以运 用 , 期 对 中西部 市政 道 路 的 以‘ 力的粗粒土 , 但必须进行充分压实 进 一 步发 展 提 供 一 定 的参 考 。
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 、 消除湿陷性 的
( ) 二 抛石挤 淤法 。 在路基底从 中部 目的。 由于土体受到巨大冲击能量的振 处理方 向两侧抛投一定数量 的片石 , 将淤泥挤 动效应 , 致使土体结 构破坏 , 孔隙水压
土 出路基范 围, 以提高路基 强度 , 有片 力 增大 。随着强夯 振动后 时间 的失衡 , 所 石 宜 采 用 不 易 风 化 的 大 石 块 ,尺 寸 一 体 中的 自由水 和毛细水将 随着超孑 隙 L
的情况下就很难 以满足要求 。 已建软 质黏土 、 从 黏性土 、 沙土 、 液化带流砂等软
土地 基 上 道路 运 行 情 况看 , 土 会 给 道 地 基 加 固有 明显 的效 果 。 软
( ) 七 排水 固结 法。 排水 固结法就是
对天然地基或在 地基 中设 置砂 井等竖
路带 来不同程度 的危害 , : 如 路基 的滑
现实意义。
二 、 路 软 基 的处 理 方 法 道
保证所需的排水能力 ; 砂垫层的宽度以 能够加速软土固结 ,提高地基承载力 , 每侧宽 路堤 05 . . O —1 m为宜 。砂垫层 使固结沉降量提前完成 , 是一种有效 的 软土的 固结 原理就是 软土地基在
( ) 填 土 法 。 填 土法 是 将 软 弱 适 用 于路 堤高 度 < 一 换 换 2倍 极 限 高度 的状 软 基加 固方 法 。
常见的路基软基处理方式
![常见的路基软基处理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3a7bbb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2.png)
常见的路基软基处理方式路基软基处理是公路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固路基,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中,常见的路基软基处理方式包括土石方处理、加筋处理和加固处理。
一、土石方处理土石方处理是最常见的路基软基处理方式之一。
在土石方处理中,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分类和评价,然后根据土壤的性质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法。
常见的土石方处理方法包括挖填法、夯实法和加固法。
挖填法是指将路基上的松散土壤挖掉,然后用合适的填土填充,通过夯实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
夯实法是指采用夯实机械对土壤进行夯实,增加土壤的密实程度。
加固法是指在土壤中加入一些改良材料,如石灰、水泥等,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来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加筋处理加筋处理是另一种常见的路基软基处理方式。
在加筋处理中,通过在土体中加入钢筋或纤维材料,来提高土体的抗拉强度和变形能力。
加筋处理可以增加路基的稳定性,减小路基的变形和沉降。
常见的加筋处理方式包括钢筋网加筋、纤维材料加筋和土工格栅加筋。
钢筋网加筋是将钢筋网埋设在土体中,通过钢筋网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来增强土体的抗拉强度。
纤维材料加筋是将纤维材料混入土体中,通过纤维材料的拉伸和抗剪作用来提高土体的变形能力。
土工格栅加筋是在土体中铺设土工格栅,通过土工格栅的拉伸和抗剪作用来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加固处理加固处理是一种比较综合的路基软基处理方式,通过采用不同的加固材料和技术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加固处理方式包括灰土加固、水泥土加固和石灰土加固。
灰土加固是指在土体中加入适量的石灰,通过石灰与土体中的黏土发生反应,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水泥土加固是在土体中加入适量的水泥,通过水泥与土体中的粉土发生水化反应,形成水泥胶凝体,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石灰土加固是在土体中加入适量的石灰和水泥,通过石灰和水泥与土体中的黏土和粉土发生反应,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路基软基处理方式包括土石方处理、加筋处理和加固处理。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的几种方法分析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的几种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a4829b561252d381eb6e3b.png)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的几种方法分析一、概述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行进,市政道路建设也随之而高速发展。
基于大多数市政道路工程自身荷载小、地基承载力低的特性,以及市政道路对地下管道安全性的高标准要求,软性地基的处理成为当前市政道路建设的关键。
若将一般高等级公路的处理方案用于市政管线基础的软基处理,则很难以满足对地下管线保护的要求,而若将整个道路断面都按管线要求标准加以处理,则成本过高;因此如何经济有效地处理市政道路软地基,受到了政府与施工团体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本文将针对市政软性路基的常见处理力方法加以介绍与分析,为面临市政软路基的处理相关问题的人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市政道路软基的处理方法(一)换填垫层法换填垫层法是指运用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处理路基相应深度范围的软弱土层,一般将这部分软弱土层以砂、石或石屑等硬性材料换填夯实,以降低路基垫层的压缩性,增强其承载力。
换填热层法主要包括换填土、抛石挤淤及爆破挤淤等方式。
其中换填土法的施工较为简单,是指将路基一定深度的部分或全部的软弱垫层以人工挖掘置换或爆炸法挤出软弱土层的强制置换,然后按不同深度划分层次,根据不同层次路基需要换以适宜强度、性能稳定的砂石材料,层层压实至密度要求的程度。
这种方法的加固原理是依据于土中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提高垫层上部的应力承受能力,而减小了软弱层承受的应力,满足了对路基的要求。
换填土法的施工通常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目的,人工挖掘置换的质量更优、可靠性更强;置换材料以承载力稳定、抗干扰能力(如水浸)强的粗粒土为佳。
抛石挤淤法的适用于路基的软土厚度在3.0m以下,且地基表层无硬壳,呈流动状态、排水困难的路基。
这种方法是指向路基的底部由中间两侧抛投相应数量的高强度、不易风化的大石块挤出其中的淤泥以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其中抛掷所采用的片石的尺寸应小于0. 3米,然后在上面铺一层0.1m厚碎石与砂层,最后在其上进行填土施工。
(二)堆载预压法堆载预压法指在适用于工程建造前,采用大于等于预计荷载进行预压以使地基提前沉降,达到提高地基强度的效果,降低完工后沉降的风险。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总结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881765ecf84b9d528ea7aaa.png)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总结[摘要]本文简要探讨了道路软基处理的一些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同时,结合某城市市政道路软基的处理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展示,以期能为所需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市政道路建设也飞速发展。
市政道路工程有自身特点:荷载都不太大、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刚性路面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柔性路面结构,即使路基有少量不均匀沉降出现路面小微裂缝,稍加修补也可正常使用,但道路地下埋设的管线对沉降要求较高。
一、市政道路软基处理常用方法1、换填垫层法。
将路基一定深度范围软弱土层换填好的砂、石、土或石屑等材料,经压实做成压缩性低、承载力高的垫层。
根据换填方式不同分为:抛石挤淤法、换填土和爆破挤淤法。
2、堆载预压法。
在工程建造前,消除大部分工后沉降,提高地基强度。
一旦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强度达标后,修筑道路路面。
3、加载预压排水固结法。
预先加载地基,通过排水体排水,让地基土固结,提高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
以前排水体常用袋装砂井,在顶上铺一层土工布加筋垫层,既可横向排水通道,又可均化不均匀沉降。
4、深层搅拌法。
用水泥或其他材料作固化剂主剂,经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和软土强制搅拌,利用他们之间所产生的物化反应,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加固体。
深层搅拌法分为喷粉搅拌法和喷浆搅拌法。
目前国内常用于加固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较高且地基承载力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
处理泥炭土或地下水具有侵蚀性时,宜用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5、煤灰碎石桩。
利用工业废料与碎石掺适量水泥形成胶凝体,有一定强度、良好形成低标号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可节省水泥砂。
6、加筋法。
在软土地基上沿水平方向铺设一层或多层的加筋材料,并与填料组成一定厚度的加筋垫层,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均化地基应力,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但当地基中具有较厚的软土,如果单纯用加筋垫层来处理,即使承载力满足要求,地基也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总结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软土路基的变形特点,然后总结了我国市政道路软基处理的传统方法与新型方法,最后阐述了市政道路软基填筑技术。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对工程质量危害很大,其危害性具有隐蔽性强、周期长、出现问题后难以补救等特点,如果设计前期不重视基础资料的调查、分析、研究,施工中忽视质量控制,竣工后没有定期监测,可能出现地基承载力不够,导致变形沉降过大,轻则造成道路出现裂缝、局部塌陷,重则路基会整体失稳,带来严重的事故隐患。
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施工处理方法,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保证路基良好稳定性,使工程质量得以保障。
一、软土路基的变形特点
软土路基的变形特点主要有:变形量大、压缩稳定所需要的时间长、侧向变形大。
由于软弱土体自身的含水量大,颗粒结构主要以粘粒为主,尽管孔隙比较大,但单个孔隙较细,透水较差,孔中的水很难流动,水分子的斥力造成土体不易压实,即使通过长期压载排水的时间也较长,造成土体变形量大,压缩稳定需要的时间也较长。
由于土体被毛细;水饱和,土体受荷载作用后,水分难以排出,土体的变形速率也非常慢,其变形要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等到最
终压实后,土体的侧向变形比一般土体要大得多。
二、传统的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加固方法
1.强夯法
强夯是将重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土进行多次的夯击,提高土的密实度,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承载力、减少沉降的目的。
此法对于非饱和、粗颗粒含量较高的土质有一定的处理效果,但对饱和度较高的粘性土以及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效果较差。
2.堆载预压法
此法是在施工之前,用不小于设计荷载的荷载对软土路基进行预压,使其达到提前固结沉降的效果,以减小后期的沉降,若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强度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便可进行市政道路路面的施工。
3.加载预压排水固结法
即先对软土路基进行加载,并通过一定的排水措施进行排水,如采用袋装砂井加上土工布加筋垫层共同形成排水通道,也可采用塑料排水带来排除路基软土中的地下水,使地基土固结,提高承载力,减少道路运营中的沉降。
4.深层搅拌法
采用水泥或其他材料作为固化剂,用搅拌机械将固化剂和深层软土强制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并使得它们之间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最终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复合体,共同承担上部荷载作用。
此法可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软土
路基。
5.粉煤灰碎石桩
粉煤灰碎石桩主要是利用粉煤灰或工矿渣同砂石一道掺入适量
水泥,共同形成具有一定的强度、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的胶凝体,并同桩周土形成具有较高强度的复合地基。
6.竖向排水法
预压处理法是针对天然的地基条件而言,预压处理法的实质是固结排水,天然地基的固结排水过程在路堤中是竖向的,根据固结理论,软黏土固结所需的时间和排水距离的平方呈正比,为了加速地基的固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土层的排水路径,尽量将排水的距离缩到最短。
7.砂井排水法
砂井排水法的土层中,孔隙水主要是从水平向通过砂井和部分竖井排出,从而大大缩短了排水距离,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较高的固结度。
本法多与加载法或缓速填土法并用,很少单独使用,砂井排水法可分为振动式、螺旋钻式、打入式、袋装式及水射式等,对于层厚大、均质的黏土地质最为有效;对泥炭质地基效果稍差。
三、几种新型的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加固方法
1.塑料套管混凝土桩技术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是一种新型的路堤工程地基处理技术,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顶部桩帽、预制桩尖、塑料套管、套管内混凝土预制桩尖、塑料套管、套管内混凝土等。
在市政道路的软土路基中使用此
种桩时,要求地基下部有具有一定承载力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当采用直径为16cm的桩体时,要求最大加固深度不得大于20m,并且桩端持力层静力触探锥尖阻力不小于1000kpa。
若桩端土为砾、岩等坚硬土层,则应控制加固深度以长细比不超过100为宜,其它桩端土时可控制加固深度在125以下。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的施工工艺为:(1)打桩前先进行场地平整,铺设一定厚度的碎石或沙砾,并放线布置桩位;(2)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直径约30cm的桩尖,并将桩机就位;(3)将套管按照加固桩长来连接成相应的长度,再将切割好的套管与桩尖连接密封牢固,再将其整体放入钢管中,使桩尖与桩位对准,再开机将钢管打入所需的深度,然后注水对塑料套管进行保护;(4)将钢管拔出而将塑料套管留在地下,移机并按照前述步骤进行下一个桩位的操作;(5)塑料套管打设完成后,还应检查塑料套管深度和破损情况;(6)抽水并将多余的套管进行截管和整理,此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套管内的清洁,避免让杂物掉入其中;(7)在垫层中沿塑料套管中心开挖一个高约20cm的一个圆孔,根据桩帽的尺寸确定其直径;(8)放入钢筋笼,并放置盖板底层、顶层配筋,同钢筋绑扎连接;(9)浇筑混凝土,并采用小型加长振捣棒振捣,完成桩和盖板的施工;(10)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要求后,对成桩进行检测。
2.双向水泥搅拌桩技术
此成桩技术主要是对现行的水泥搅拌桩技术进行改进,采用同心双轴钻杆,在外钻杆上安装反向旋转叶片,内钻杆上设置正向旋转
叶片并设喷浆口,通过正反向旋转叶片同时双向搅拌水泥土的作用以及外杆上叶片反向旋转过程中的压浆作用,阻断水泥浆上冒途径,保证搅拌均匀,提高成桩质量。
双向水泥搅拌桩一般适用于处理处理软基深度不宜超过8m~12m,路基填土高度不大于6m的路段,当有机质含量大于5%、塑性指数大于25的地基时,应通过现场试验后方可采用此法;在环保要求较高路段时,必须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方可采用。
双向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为:(1)对搅拌机械进行安装和调试;(2)将搅拌头对准设计桩位后开启电机,边旋转切土边下沉,直至达到加固深度;(3)开始喷浆,并且边搅拌边提升,到地面以下50cm处时,再次喷浆并搅拌至桩底,在底部连续喷浆一分钟后,搅拌提升至地面;(4)关机移动设备至下一桩位,按照前述步骤依次进行施工操作;(5)将地面下未喷水泥的50cm
范围,用水泥土回填并捣实。
(6)待到水泥浆液搅拌桩施工结束28天并经检验合格时,才能进行路基的填筑施工。
3.长短桩技术
长短桩是由不同长度的桩体所组成,在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越向下就越小,在强度和模量都会沿深度而变化的长短桩形成复合地基,能有效适应附加应力逐渐减小的特征,从而提高复合地基整体承载力,有效减少沉降,提高经济效益。
长短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市政道路下的深厚软土层,且包含深层软土和浅层软土,长桩加固深层软土并使桩端处于持力层上,短桩仅打穿浅层软土,再通过桩顶土工格栅垫层使复合地基共同受力,其长桩采用预应力管
桩,为刚性桩,短桩采用水泥浆液搅拌桩,为柔性桩,长短桩处理市政路段软土路基的工艺分别按照预应力管桩和水泥浆液搅拌桩
的工艺来完成:(1)先按照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方法对长桩进行施工;(2)管桩施工完毕后,再按照水泥浆液搅拌桩的施工方法来对短桩进行施工,具体方法在此不作叙述;(3)在水泥浆液搅拌桩成桩1个月后,再进行碎石垫层的铺设,同时还要铺设钢塑格栅,然后方能对路基进行填筑预压,这样会取得较好的加固效果。
四、市政道路软基填筑技术
对市政道路的软基处理后,及时对路基采取填筑,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预压,保证其后的各项工程能顺利进行。
1.在公路路基填筑前应当对填筑材料的土质、含水量以及承载比等进行试验,判断所取土样是否满足路基填筑要求。
在路堤全面开工前先进行长度不小于100m试验路段,以确定既有设备组合下的松铺厚度、最佳含水量、最佳压实遍数,并把试验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全面开工。
路堤填筑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取土,自卸汽车运至现场,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振动压路机碾压达到要求密实度。
路堤填筑时,路基两侧比设计超宽各50cm,以确保边坡的压实度以及软基下沉后,路基宽度、边坡坡度达到设计要求。
路堤最后填筑标高应达到设计图纸上的预压填土高度。
路堤填土含水量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密实,否则应晾晒或洒水处理调整含水量。
2.对路堤采取等(超)载预压部分,预压采用与路基相同材料分层填筑,注重控制压实度。
等(超)载预压路堤顶面应修整成
2.5%-4.0%的横坡,以保持预压期内排水顺畅。
在等(超)载预压过程中,应保持在超压标高上,任何时候等(超)载预压的路堤顶面不应低于超压标高20cm,否则,应及时重补等(超)载预压部分的材料。
3.在软基上填筑路基,必须采取严密而完善的监测措施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控,有效了解软基的沉降发展状况和规律,充分利用信息化进行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地基的稳定。
路堤填筑前在清理好的地表上按设计布设测点。
普通监控断面每隔100~200米设置一个,桥头和结构物位置适当加密。
主线每个普通监控断面设置地表沉降板3块,分别埋设于路堤中心及两侧路肩处。
匝道设置地表沉降板1块,埋设于路堤中心。
同时在施工期间每填筑一层填料应进行一次观测。
路堤填筑时应加强与软基观测专业队伍的联系,及时取得沉降和稳定的监测的数据,严格控制填筑速率,在沉降速率不大于15mm/日,侧向位移不大于5mm/日时,才能连续填筑,否则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路堤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
五、结束语
总之,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加固处理方法很多,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结合路基的具体情况,在做好充分的地质勘探、多方面的技术和经济论证的前提下,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加固措施,提高市政道路路基的承载力。
参考文献:
[1]齐春龙.软弱地基处理剖析[j].山西建筑,2009,35(34). [2施有志.浅谈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