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7)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视现象这一难点内容。首先,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透视现象,我发现学生们对此有一定的直观认识,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概念还是有些混淆,这可能是因为这些概念比较抽象,需要更多的具体实例来辅助理解。
2.教学难点
-理解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这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挑战。
-正确运用透视技巧进行绘画,包括线条的准确性和色彩的渐变处理,这对学生的绘画技能提出了要求。
-将透视原理与实际创作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作品,这是对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考验。
举例解释:
-通过图示和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不同类型透视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掌握透视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运用、颜色的渐变等,以表现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举例解释:
-通过展示经典画作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如街道的消失点、建筑物的倾斜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绘制简单的室内场景,来实践和应用透视原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透视是指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方法,它是通过线条的收缩和颜色的渐变来模拟人眼看到的远近效果。透视在绘画中非常重要,它能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幅经典的透视绘画作品。这个案例将展示透视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现空间关系。
在讲授过程中,我使用了经典画作和实物模型来说明透视原理,希望这样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同时,我也强调了线条和色彩的渐变处理,这是透视绘画中的关键技术,需要学生们在实践中多加练习。

小学美术人美五年级上册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小学美术人美五年级上册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与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能用这叫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感受透视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在绘画练习中,怎么运用消失点、视平线和透视线等知识,使描绘的场景更真实。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以自己双手为例,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双手,思考怎样在不改变手形状的前提下,让双手看起来不一样大?学生积极作答。

引导学生总结: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大,而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小,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也叫透视现象。

二、讲授新课1 .初步感知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具有透视现象的图片,师生共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从画中看到了哪些透视现象” 引导学生总结,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粗远细、近疏远密等2、引导分析,深入探究小游戏“找找我在哪儿”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两个新朋友。

一个是消失点:随着视平线的延伸景物逐渐汇聚于一点。

另一个是视平线:与眼睛视线相平行的一条线,通常与地面线相重合。

请同学上台指认。

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到。

出示消失点咋左和在右的两张图片,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消失点的位置为什么不一样?选代表回答,教师引导总结:突出左边的景色消失点就往右移,突出右边的景色消失点就往左移。

继续讨论视平线为什么不是固定的?引导总结……总结消失线。

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视平线以下,景物越远越向上3.欣赏作品,内化审美请同学们欣赏名画和优秀的学生作品,从中体会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并讨论发言它的魅力所在。

再找出话中的视平线,视点。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事物。

3、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

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用手指测量身高的游戏来揭示生活中存在的透视现象。

2、新授(1)结合图片分析课本内容,找出透视现象的规律。

(2)分析思考透视现象存在的原因,引导学生总结出是因为距离不同的原因。

(3)请同学们欣赏名画从中体会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4)同桌合作观察颐和园的长廊,从中找出这种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3、学生作业:用透视现象表现老师出示的图片。

要求:(1)先找视平线,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透视现象处理好竖线,斜线。

(4)线条流畅。

4、展评作业(1)透视现象是否合理把握。

(2)线条是否流畅。

(3)画面是否完整。

5、教学延伸教师做最后总结,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在生活中存在的透视现象并将其用画面表现出来。

教学实施:1、游戏导入师:请同学们用手测量出老师的身高?(学生手量、回答)你们知道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吗?(学生讨论发言)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大,而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小,这种现象就是景物的近大远小现象,也叫透视现象。

2、讲授新课(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按书中的要求找出答案。

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给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

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给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

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给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给画中的透视现象》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透视现象,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但他们在透视方面的知识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操作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空间关系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如何在绘画中运用透视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绘画案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透视现象。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绘画练习,掌握透视的基本技巧。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绘画案例和作品。

3.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4.投影仪和幻灯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图片中的空间关系。

提问:你们注意到这些图片中的空间关系了吗?是怎么处理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提问:你们发现这些作品中有哪些透视技巧?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绘画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透视知识。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分析和评价。

提问:你们在绘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高级的透视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透视技巧?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1内容概述:《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第九册第三课的内容。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

使学生更好的表现空间立体感使绘画作品更真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讲授、演示……使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并且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3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课题改为《远方的风景》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欣赏几组有意思的图片,认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实远虚。

活动2【讲授】感知透视1.欣赏图片,找到图片中的透视现象。

2.欣赏图片,引出消失点、消失线和视平线,并且知道他们的概念3.小活动,让学生找出图片中的消失点、消失线和视平线。

4.进一步了解消失点、消失线和视平线,为创作打基础活动3【活动】教师示范1.提问如果我们要画一幅具有透视现象的画,我们第一步应该画什么呢让学生思考作画步骤2.老师强调总结作画步骤3.教师示范4.欣赏学生作品,启发学生创作兴趣活动4【作业】实践创作描绘一幅具有透视现象的画步骤1.先画出视平线2.找出消失点3.画出消失线4.添画风景5. 细节处理活动5【活动】展示作品,欣赏评价1.出示学生的作品草图及评价标准。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透视概念及常见透视现象。

2.掌握一点透视基础知识,能用透视原理画一些简单的物体。

3.认识几种常见的透视效果,并能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透视的基础概念,理解视线、消失点、近大远小等基本原理。

2.能够用透视原理画出一些简单的物体,如盒子、长条形凳子等。

3.理解几种常见的透视效果,如斜线透视、纵向透视、收缩透视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透视概念及基础原理的讲解1.1 通过图像和实物的比较,让学生体验到视觉上的透视现象。

1.2 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如视线、消失点、近大远小等。

1.3 以盒子、长条形凳子等为例,讲解透视原理,让学生用透视原理画出简单的物体。

2.几种常见的透视效果及运用2.1 讲解斜线透视,让学生通过绘制基础形体来掌握如何绘制斜线透视效果。

2.2 讲解纵向透视,引导学生通过纵向分隔线来掌握这种透视效果的绘制方法。

2.3 讲解收缩透视,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出前景、中景、远景等不同的距离感,并在日常画作中运用这种透视效果。

3.绘画练习3.1 让学生绘制盒子、球、圆柱等基本几何形体,掌握透视基本原理。

3.2 让学生通过绘制长条形凳子等物品,练习透视原理的运用。

3.3 让学生通过选择一个场景,绘制出各种透视效果,再加上简单的人物、物品等来丰富画面。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绘画练习中的掌握程度,对其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2.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在透视绘画中的表现,以便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3.通过交流和讨论,整理出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再针对问题进行强化教学和重点讲解。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透过图像和实物的比较,以及教学课件的展示和讲解方式,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等方面建立起透视知识的基础。

2.实践操作法:在讲解透视原理和效果的时候,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尝试,让他们真正理解并掌握透视的原则和绘画技能。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全套教材中,本课的知识概念相对独立,但学习本课会为学生今后学习空间、立体造型等方面的知识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为了避免对概念性知识的枯燥讲解,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出天空、道路近宽远窄,树木近高远低、近粗远细、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利用教材上北京颐和园长廊的照片结合右侧小图中的红色辅助线,帮助学生理解消失线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出长廊的横梁与柱子的变化是一样的,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而使学生掌握透视规律,学会透视现象。

二、学情分析学习的优势: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和美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愿意在学习中积极思考,阐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可能遇到的问题: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注意到了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但是学生没有分析过透视规律,不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从未尝试过用透视现象表现立体空间,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会不自觉的关注局部细节而忽略整体,容易把景物画歪,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

难点:如何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线现象。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完成一幅表现透视现象的作业。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等学习过程,结合多媒体课件,探究透视现象的规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和自我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

1.一张卡通风景图,以汽车为主题介绍,迎面驶来的汽车与背面的汽车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讨论)2.师结:汽车离我们越来越近,就越来越大。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7)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7)

教学设计:《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第九册第五课的内容。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透视,以及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中的作用。

掌握透视规律,能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和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现象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感受透视现象带来的美感。

2.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应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称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识会感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如课前提出问题、留观察作业、收集相关资料等。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网上收集各种透视现象的图片、名家画作、透视现象的多媒体文件、绘画用的尺子、铅笔、水彩笔等工具。

通过对名家画作的欣赏和临摹,让学生更理解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更深刻的记忆大师的作品也通过基础的透视近大远小表现的。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分析透视出示两张风景图,一张平面的,一张有透视现象的。

提问:哪张图片给你的空间感更强烈?为什么?教师贴出图片。

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得出:有透视现象的图片空间感更强烈。

小结:离我们近的物体比较高大、宽阔,离我们远的物体比较低矮、窄小。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透视现象。

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人美版

教案设计:年级:五年级学科:美术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人美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透视知识表现深远的空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透视现象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2. 透视原理: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

3.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通过透视表现深远的空间,营造视觉冲击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深远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绘画作品、透视图示、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透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透视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作品分析:让学生欣赏优秀的透视绘画作品,分析其透视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创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六、板书设计: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透视原理: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表现深远的空间,营造视觉冲击力。

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以透视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透视学习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欣赏、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透视的表现方法,并能运用透视知识表现深远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 ▏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 ▏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并能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出深远的空间感。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教学内容1. 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4. 学生绘画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绘画作品。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透视现象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3. 欣赏:欣赏和分析一些具有透视现象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作用。

4. 实践: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5. 评价: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进步。

板书设计1.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2. 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4. 教学内容5. 教学重点与难点6. 教具与学具准备7.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作品内容自选。

2. 学生需要在作品中表现出深远的空间感。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透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所提高,绘画作品表现出深远的空间感。

2.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实践,作品欣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透视现象,并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提高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透视的基本概念:介绍视平线、消失点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

2. 透视的规律:讲解透视的基本规律,如近大远小、平行线汇聚等,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技巧。

3. 绘画实践:让学生运用透视的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巩固他们对透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透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 难点:透视的规律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如何处理复杂的透视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视现象的图片、绘画作品、透视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透视现象的图片或绘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新授: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通过示范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透视的原理和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运用透视的知识进行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

4.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板书设计1. 透视的基本概念:视平线、消失点等。

2. 透视的规律:近大远小、平行线汇聚等。

3. 绘画实践: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让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巩固课堂所学。

2. 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透视现象,进行绘画记录。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透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是否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人美版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人美版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画法,并能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画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让学生掌握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绘画透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 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透视绘画中线条的准确表现。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透视原理图示、透视绘画作品、示范画板、投影仪。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透视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透视现象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包括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透视绘画的步骤和方法,强调透视线条的准确表现。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进行透视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交流与展示:学生互相交流绘画心得,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

6. 作业布置:布置透视绘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2. 板书内容:(1)透视基本原理(2)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画法(3)透视绘画步骤(4)透视绘画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透视原理,进行一幅绘画创作。

2. 作业要求:构图合理,透视准确,线条流畅。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提高艺术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提高绘画水平,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透视绘画能力,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能够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生活中的景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2. 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高远低。

3.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通过透视表现生活中的景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能够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生活中的景象。

2. 难点: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生活中的景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透视图示、实例作品。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尺子、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例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透视知识。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生活中的景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透视的效果。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2. 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高远低。

3.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表现生活中的景象,培养空间感和立体感。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表现生活中的景象。

2. 作业要求:画面结构合理,透视关系准确,色彩搭配协调。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透视知识,描绘出具有空间感和深远感的画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 欣赏和分析具有透视效果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能够运用透视知识绘制出具有空间感的画面。

2.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透视知识,解决画面中的空间感和深远感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绘画作品、幻灯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直线板、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具有透视效果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透视现象。

2. 讲解:在黑板上绘制简单的透视图形,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透视现象。

3. 示范:教师示范绘制具有透视感的画面,边画边讲解,让学生跟着步骤实践。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透视知识,自行绘制具有空间感和深远感的画面。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 欣赏和分析具有透视效果的绘画作品。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绘制一幅具有透视感的画面,要求画面具有空间感和深远感。

2. 写一篇关于透视现象的心得体会,阐述自己在绘画过程中对透视的认识和运用。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透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运用透视知识的灵活性。

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4. 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5.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指导。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

在这个部分中,我将会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视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透视的定义与种类;2.掌握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运用透视画法,能够描绘出具有透视感的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1.透视的种类及其定义;2.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3.运用透视画法进行绘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透视是什么,为什么透视在绘画中非常重要,可以让画面更加真实,更加立体。

2. 正文(40分钟)2.1 透视的种类及其定义1.线性透视:即直线透视,是指利用平面的形式来表现一个具有深度感的三维空间。

2.色彩透视:即光感透视,通过明暗度、色彩的变化来表现远近空间的感觉。

3.空气透视:即雾化透视,是指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尘埃等杂质造成的远近物体的模糊现象。

2.2 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1.垂直透视线:用来表示一个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可以有多个垂直透视线。

2.消失点:是表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远近关系的点,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消失点。

3.视点:是指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它决定了消失点的大小和在画面中的位置。

2.3 运用透视画法进行绘画1.风景画(空气透视):在描绘大自然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远近不同、颜色递减的元素来表现空气透视。

2.建筑画(线性透视):透过建筑的直角和线条,可以通过透视画法表现建筑的远近关系。

3.人物画(色彩透视):在表现人物形态时,可以用颜色的暗淡、明亮来表现出人物的深度感。

3. 近期作业(5分钟)请学生选择一幅风景图进行绘制,并运用透视画法进行表现。

4. 课堂总结(5分钟)1.确定了透视画法的种类及其定义;2.掌握了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3.尝试将透视画法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

在绘画作品中运用透视画法可以让画面更有立体感和现实感。

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视原理,同时可以让学生运用透视画法进行绘画实践,从而更好地巩固和提高技能。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空气透视。

-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学生能够发现和描述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 通过实践练习,学生能够掌握透视的基本画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透视现象的观察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 通过透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空间和视觉感知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透视的基本概念- 介绍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定义和特点。

- 展示和分析透视在绘画作品中的应用实例。

透视的绘画方法- 讲解和演示透视的基本画法,包括消失点的确定、线条的收敛等。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练习,掌握透视的绘画技巧。

透视的应用实践- 学生通过观察教室或校园环境,发现透视现象并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

- 学生进行透视绘画练习,教师提供指导和反馈。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透视的基本概念和绘画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 透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 学生在实际绘画中准确运用透视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学PPT或挂图,展示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实例。

- 绘画纸张、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 教室或校园环境作为观察和绘画的对象。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透视绘画作品,引起学生对透视现象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讲解:介绍透视的基本概念和绘画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3.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或校园环境,发现透视现象,并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

4. 练习:学生进行透视绘画练习,教师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透视的绘画技巧。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总结和评价。

板书设计- 透视的基本概念: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空气透视- 透视的绘画方法:消失点的确定、线条的收敛- 透视的应用实践:观察教室或校园环境,进行透视绘画练习作业设计-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或场景,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7)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7)

教学设计:《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第九册第五课的内容。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透视,以及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中的作用。

掌握透视规律,能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和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现象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感受透视现象带来的美感。

2.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应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称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识会感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如课前提出问题、留观察作业、收集相关资料等。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网上收集各种透视现象的图片、名家画作、透视现象的多媒体文件、绘画用的尺子、铅笔、水彩笔等工具。

通过对名家画作的欣赏和临摹,让学生更理解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更深刻的记忆大师的作品也通过基础的透视近大远小表现的。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分析透视出示两张风景图,一张平面的,一张有透视现象的。

提问:哪张图片给你的空间感更强烈?为什么?教师贴出图片。

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得出:有透视现象的图片空间感更强烈。

小结:离我们近的物体比较高大、宽阔,离我们远的物体比较低矮、窄小。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透视现象。

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7-人美版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7-人美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美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将透视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之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观察、对比教材上和所搜集来的图片,让学生逐渐理解透视现象。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其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

资源利用:师:幻灯片生:美术教材,尺子,铅笔,美术本,彩笔。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2、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看过哪些动画片?出示图片,托马斯。

请问小朋友看过没有?提问: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树、蓝天、白云等可是,老师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通过引导,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新知: 1、老师发现生活中也有这种现象,请大家观察并思考(出示课件图片)谁能发现这里边的奥秘?大家可以分组讨论,得到结果后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每组选一个发言人,代表你们组告诉大家你们的发现。

第一组告诉大家这几幅图里边路面有什么变化。

——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第二组告诉大家天空(屋顶)的变化。

——近大远小。

第三组告诉大家路两边物象的变化。

——近疏远密,近高远低。

有变化的线叫做透视线,它们的延长线都交与一点,这个点叫消失点,消失点所在的位置就是我们的视平线。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一、课题导入播放两组图片,学生观看师:同学们,你们看哪张图给你的空间感最为强烈?生:通过对比观察得出;第一张空间感最强。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对,为什么第一张给你空间感最强?生:画面中的景物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了一个小点,所以空间感最强。

师:离我们近的物体比较高大、宽阔,离我们远的物体比较低矮、窄小。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透视现象。

今天就一起学习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板书: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二、教授新课1、了解概念(1)消失点:随着视线的延伸,景物会逐渐聚于一点,这个点叫消失点。

学生顺着教师指的方向,感受景物逐渐向一点聚拢,认识消失点。

图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

师:消失点的位置可以变吗?生:通过观察总结;消失点的位置是可以变动的。

(2)视平线:视平线就是与眼睛平行的水平线,平行时,视平线和地平线重合。

师:用手比一比自己的视平线,看!老师的视平线在这,你们的视平线在哪?生:用手比一比自己的视平线的位置。

引导学生了解消失点和视平线的定义及其在透视现象中的变化。

教师由站姿改为蹲姿,以此让学生了解视平线位置不是固定的。

通过对照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了解视平线的变化。

如果想表现视平线以下的景物,视平线就要高一点,向表现视平线以上的景物,视平线就要低一点。

消失线(3)消失线:在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消失线的规律。

视平线以上的景物越来越远越向下,视平线以下的景物越远越向上,景物的轮廓与消失点的连线叫消失线。

2、观察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九册第五课的内容。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

学情分析:
其实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应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称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识会感到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学生更了解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原理。

2、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

3、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并且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讲解,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校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跑道、围墙、楼梯、地砖等校园里常见的景物远近有什么不同?
2、讲解透视现象的概念,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二、探究新知。

1、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片,以树木和道路为例,观察由近及远有什么变化?和你的同桌讨论小结: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疏远密。

2、教师小结: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板书)。

3、引导学生分析课本图片《北京颐和园长廊》,讲解视平线、消失点的概念。

4、引导学生自主欣赏霍贝玛的《村道》,再次感受视平线和消失点,体会乡村生活的甜美宁静。

5、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图片,感受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6、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7、欣赏学生作品。

8、我们今天研究透视就是要解决如何把现实世界里的三维空间立体事物表现在一个平面上?演示作画步骤。

三、艺术实践:
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表现教室或学校的一个场景。

要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先在组内展示,评选出最有空间效果的两幅作品,参与全班展示。

2、全班展示、个别评价。

3、教师总评。

五、小结:
鼓励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六、拓展:
1、透视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这节课我们了解是成角透视。

2、除线条外还可以用颜色表现透视,大家可以尝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