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彩超检查诊断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彩超检查是肥厚型心肌病极为重要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不仅可以确定诊断,还可以对肥厚型心肌病进行分型。心脏彩超是临床医生随诊观察判断和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提示预后,进行鉴别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有效工具。
什么是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左室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肌纤维排列不对称性肥大紊乱、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流充盈受阻、心室舒张顺应性降低,可伴有或不伴有流出道狭窄或梗阻为基本病变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占原发性心肌病的10%~20%,约1/3的病例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症状大多开始于30岁以前,40岁以下者较40岁以上者症状严重。可出现眩晕、晕厥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发生心脏猝死。
肥厚型心肌病分型——肥厚型心肌病的心肌肥厚可以发生于室壁的任何部位。按肥厚部位分为三型:①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约占90%,室间隔明显增厚>1.5(正常成人舒张末期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1.3)。②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也称弥漫性肥厚型心肌病。指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普遍增厚,心肌可呈同心圆性肥厚,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1.3。③特殊部位肥厚型心肌病。肥厚的心肌可局限在心室下1/3、游离壁等部位,分为心尖肥厚型(约占3%)和其他部位型心肌病(约占2%)。还有一种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厚常局限于室壁某一阶段,为非对称性肥厚性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称局限性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血液动力学改变——肥厚型心肌病中约有25%~50%患者有左室流出道(LVOT)梗阻,根据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所致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临床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两类。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流出道狭窄,临床上较为多见。随年龄增长,病情晚期心肌纤维化加重,室壁厚度变薄,心腔狭窄程度也降低,也可扩大,伴发心力衰竭者,提示预后不良。
肥厚性心肌病在心脏彩超检查中都有哪些异常变化: 1.心室壁增厚:正常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的厚度平均为10毫米,两者的比值为1.0。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最主要的特征是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室间隔厚度(IVS)>1.5厘米,增厚的部位凸向左心室腔,病变部位心肌回声增强,不均匀,
纹理不清,呈毛玻璃状或斑点颗粒状。肥厚部位的心肌收缩速度及幅度明显降低,一般不超过0.5厘米,收缩期增厚率<30%,甚至消失。
2.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向前运动(SAM):二尖瓣E峰降低,EF斜率下降,二尖瓣前叶收缩期CD段向室间隔呈弓形隆起,导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称为SAM征。该现象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征性征象之一。超声心动图将SAM征分为轻、中、重三度。
3.左室流出道狭窄:正常左心室流出道宽度(LVOT)为20~35毫米。肥厚型心肌病由于其肥厚的室间隔在收缩期向左心室流出道膨出,加之SAM现象并与室间隔接触,导致严重的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多<20毫米。左心室腔内径减小,收缩期心尖部心腔几乎闭合。左心房扩大较为常见。
4.主动脉瓣运动异常:主动脉瓣在收缩中晚期可有半开放后再开放或扑动现象。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时,因为梗阻发生在收缩中、晚期,所以收缩早期左心室流出道基本正常,主动脉瓣开放也正常;而收缩晚期梗阻加重,血流阻滞,左心室流出道远端血流量减少,导致主动脉瓣部分关闭;射血末期,左心室流出道内压差减小,血流量增加,主动脉瓣再次开放。
5.左室舒张功能受损:射血分数(LVEF)下降,心功能改变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表现在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的心脏舒张功能E/F比值异常,E峰降低,A峰增高,E/A<1(正常成人A峰E峰流速比值>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