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第三节_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婴儿期(出生~3岁)
婴儿个体脑发育、感知发展、动作发展、信任感形成、模式识 别、直觉行动思维形成与发展、口语学习、独立性发展、音乐学系、 亲子关系发展的关键期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幼儿期(3~6、7岁)
具体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守恒性发展、识字、社会性发展、 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 3.童年期(6、7~11、12岁)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 乐,避免痛苦,-想要干什么,就要干什么。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 觉察。
“自我”是理智的,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 部分,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行为主义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在社会化中的作用: 1.攻击性行为 2.性别角色的认识 3.亲社会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
(四)教育启示
1.注意环境的影响 2.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具体、详尽 3.注意运用强化控制原理 4.注意榜样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
作业:结合书本内容和网络资源,解释并举例说明:泛灵性、 自我中心主义(三山实验)、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数 量、液体、体积、形状)。
成语故事:
揠苗助长

精神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快乐原则)——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内驱
力、反射 自我(现实原则)——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6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6
一、心理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简介
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但其 影响却远远超出了专业学术领域,他的理 论和学说不仅影响了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 域,而且影响了包括人类学、社会学、伦 理学、宗教和艺术理论等几乎所有人文科 学,在20世纪人类文化的地形图上,弗洛 伊德无疑占据着一个显赫的位置。
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流派及其主要理 论观点
二、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三、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学习方法:
1、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认真做笔记 3、课后勤于思考并记忆 4.记忆结合理解,对于理论中不容易理解的部分可以查 阅相关书刊文献等。
教学建议:
1.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实例阐释各种理论,要帮助学生 真正理解知识要点。
(一)感知、注意的发展
视觉方面,对色彩的辨别能力有很大提高,不仅了解和掌握 了几种基本颜色,还能较好地辨别同一色系的深浅。
注意方面,注意的稳定性和有意性较之前都有进步。这一时 期儿童注意力保持在目标事物上的时间有所延长,并开始学 着运用意志力法控制自己。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目录
Social Media
Web Design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流派及 其主要理论观点
学习目标:
□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了解学前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征 □熟悉心理学主要流派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基本观点,识记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流 派及其主要理论观点

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二)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
自我 认识
自我 意识
自我 意识 自我 评价
1.自我认识
(1)通过研究自我认识、防御性行为和行为适应三者之间的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①凡是被试的自我意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愈相接受,他所表现的知觉 防御现象愈少。 ②凡是被试的自我意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愈相接受,他的行为适应愈 良好。 ③凡是被试的行为适应愈良好,他所表现的防御性现象愈少。 (2)学前儿童认识自己的途径: ①根据成人的评价和态度认识自己。 ②在与他人的比较和交往中认识自己。 ③在分析自己的行为结果中认识自己。 当儿童对自己的人士被歪曲时,就会影响他们的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观。
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方面,个体不仅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 己,还要根据环境的作用促进原有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并有创新,以适应和改造 外界环境的变化。 有了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又善于在各种动机冲突或挫折情境中调 整自己的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这样的学前儿童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个 性,保持心理的健康。
2.罗杰斯的观点 (1)自我概念包括个体的知觉、意见、态度、价值观等,它是主
观的,个体对自身的认识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向符合。 (2)个体时时都以自我概念作为评价自己处事待人的经验,如若 经验与自我概念不符,就会产生焦虑和情绪困扰。 (3)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个人心理适应的一 个指标,两者越接近,个体的适应就越好,心里就越健康。
(3)对挫折的适应和调整 ①减轻动机冲突或挫折带来的
困扰和不安。 ②使人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实 现的境界。 ③主体对环境的改造,克服不 利因素。 ④正视现实,承认挫折,以积 极的态度迎接新的挫折。
二、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编导论第一节概述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畴,一般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高尔顿(遗传决定论)、华生(环境决定论)—将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2、共同决定论—斯腾(辐合论:核心—人类心理发展既非仅有遗传的天生因素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成的)—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影响;(鲁克森伯格—共同决定论者。

格赛尔—成熟优势理论,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水平达的观点。

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基本观点:⑴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⑵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⑶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的动态的。

❖再继续完善儿童发展观的同时,应着力做两件事:⑴如何使每一个儿童具有优异的遗传因素;⑵如何为每一个儿童创造能充分发掘其潜能的优良环境。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前一阶段四后一阶段出现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发展是多层次,多水平的。

❖儿童戏里发展阶段的划分:⑴新生儿期(出生1—1个月)⑵乳儿期(1个月—1岁)⑶婴儿期(1岁—3岁)⑷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⑸童年中期(6岁—11、12岁)⑹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⑺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一个人的特性和情境变化都会影响行为。

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印刻”或“早期学习”;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2.概念
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
用的时期。是随成熟发生而由遗传决定的 时期,在此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 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如果错过了这个时 期,发展的障碍难以弥补。
第二节 年龄特征与发展阶段
一、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 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 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一)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时间维度 (二)心理年龄特征是指某一年龄段的整体特征 (三)心理年龄特征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1)就总体发展来看,整个发展不是等速上 升,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 速度。
(2)不同的心理内容,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不同的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 与到达成熟时期上有不同。
成 熟 的 百 分100 比 80
神经系统(智力)
60
40 20 0 出生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年龄
评价成长的特点时我们不应忽视环境影评价成长的特点时我们不应忽视环境影响响文化背景同胞父母营养疾病教育等文化背景同胞父母营养疾病教育等但这些必须把它们与最初的素质构成联系起来考虑因但这些必须把它们与最初的素质构成联系起来考虑因为素质构成因素最终决定所谓环境的反应程度乃至反应为素质构成因素最终决定所谓环境的反应程度乃至反应方式方式儿童的成长特征实际上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儿童的成长特征实际上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最后产物的表现相互作用的最后产物的
生殖系统(性的发育)
(3)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速度
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1)发展的速度 (2)发展的优势领域 (3)发展的最终水平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儿童动作发展表现为由粗到细。
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在此 基础上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例如,4、 5个月的婴儿想要拿面前的玩具时,往往不是用 手,而是用手臂甚至整个身体,更谈不上用手 指去拿玩具了。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 加之儿童的自发性练习,动作逐渐分化,儿童 能逐步控制身体各个部位小肌肉的动作。儿童 用手握铅笔自如地一笔一划写字,往往要到6、 7岁才能做到。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的生物特征主 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 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 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这些遗传的生物特 征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的物质载体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 色体中的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其中 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 DNA )。正是 这种物质决定人的遗传特征。
胎内环境(母亲服药)
某些口服避孕药因含有雌激素,也会伤及 胎儿。麻醉剂、抗菌素等都会对胎儿的发 展产生影响。母亲吸烟、酗酒对胎儿的危 害也类似于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吸烟的孕 妇或连续暴露于充满烟雾环境中的妇女, 早产的发生率、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比一般孕妇高。孕妇大量饮酒,会产生胎 儿酒精综合症,表现为婴儿生长迟缓、早 产、智力落后、身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 等。
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两方面:年龄偏小与 年龄偏大。
年龄太小(18岁以下)生育,胎儿体重过轻、神经 缺陷的可能性增加,这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而 年轻母亲分娩困难的概率要高于正常孕妇,也较可 能得并发症,如贫血。35岁以上生育(特别是第一 胎),易出现分娩困难和死胎增多,另外出现唐氏 综合症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母亲教养态度与孩子性格的关系母亲的态度孩子的性格支配消极缺乏主动性依赖顺从干涉幼稚胆小神经质被动娇宠任性幼稚神经质温和拒绝反抗冷漠自高自大不关心攻击情绪不稳定冷酷自立专制反抗情绪不稳定依赖服从民主合作独立温顺社交?24教师管教斱式和学生的性格特征管教方式学生的性格特征民主的情绪稳定积极态度友好有领导能力专制的情绪紧张冷漠或带有攻击性教师在场毕恭毕敬不在场秩序混乱缺乏自制性放任的无团体目标无组织无纪律放任?25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2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2章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古典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是弗洛伊德和他的直接门人如阿德勒、荣格等。

精神分析理论又叫弗洛伊德主义,它包括古典弗洛伊德主义和新弗洛伊德主义。

新弗洛伊德主义是指欧洲的一批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学者,他们是从德国逃到美国之后逐渐形成起来的,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

主要代表人:霍妮、沙利文、卡丁纳、安娜.弗洛伊德、弗洛姆和艾里克森等人。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该学派的理论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人的实践,重视对人类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分析。

整个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潜意识论、人格结构论、性欲学说等。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1、人格的动力本能:性本能、自我本能(1)生的本能:生的本能在于追求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它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

包括饥、渴和性等本能。

(2)死的本能:死的本能体现为恨和破坏的力量。

2、潜意识理论: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

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1)意识(2)前意识(3)潜意识3、人格结构说(1)本我:本我是人格结构中与生具有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它是人格形成的基础。

本我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受快乐原则支配。

(2)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逐渐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

自我的活动受现实原则所支配。

(3)超我:超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即通常讲的良心、理性等。

它是人格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系统,遵循完美和道德的原则。

它包括两个方面:1)良心:负责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

2)自我理想:它是习俗教育的产物,以现实原则为基础,它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

4、“超我”的主要功能1)抑制本我的不容于社会要求的各种冲动,特别是性欲和攻击冲动。

2)诱导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

3)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人格。

人格中的三个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人格的整体。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概念一、发展与发育(一)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指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则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如大脑的发育、身体发育等。

二、转折期与危机期(一)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大体经历了五个关键的转折期:(1)新生儿(0-1个月):主要问题是要从生理上、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

(2)1岁左右:在该阶段,不应坐等孩子各项功能自行发展,而是应该主动训练儿童的注意力、言语表达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爬行、滑梯、接拍球、跳绳等。

这个过程应该持续到3岁以前。

(3)3岁左右:☆3岁的孩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愿望,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来。

虽然他们吃饭时可能会撒的满地都是饭粒,洗手会打湿衣服,会把新买的玩具拆成碎块,但是他们会自认为不错,不让家长帮忙。

那么在这个时期,家长千万不能压制孩子,改变孩子的独立意识,而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胆量与勇气。

(4)6岁左右:6岁孩子的明显变化就是社会角色变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每天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作业,有了学习压力。

因此,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的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方式。

如果孩子出现的作业拖拉、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不及时加以矫正,到了8、9岁时这些问题就会更加突出,从而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5)青春期(女孩12岁左右,男孩14岁左右):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第二断乳期”。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开始从心理上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即使对家长的正确建议,有时也会有逆反心理。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ﻫ(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72学时.(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ﻫ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ﻫ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ﻫ二、基本要求(一)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ﻫ(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ﻫ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习的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ﻫ课程内容:第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ﻫ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ﻫ第三节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ﻫ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ﻫ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概况ﻫ学习目的和要求:ﻫ初步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内容:第一节国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西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前苏联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第二节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建国后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一、研究对象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0-18岁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社会行为等方面。

2. 具体研究内容:- 认知发展: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

- 情感发展:情绪体验、情感表达、情感调节等。

- 意志发展: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

- 个性发展:性格、气质、自我意识等。

- 社会行为发展:亲社会行为、同伴关系、道德行为等。

二、研究任务1. 揭示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探讨心理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 分析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 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2. 分析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研究性别、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 探讨不同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 探索心理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基因、遗传性疾病等。

- 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

- 个体与环境互动:适应、学习、教育等。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形成一、历史背景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科学。

2. 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受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霍尔的心理测量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影响。

二、发展过程1. 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霍尔的《青少年:他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的关系》(1904)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 桑代克的动物学习实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2. 中期阶段(20世纪中叶):-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 现代阶段(20世纪末至今):- 神经科学、遗传学、进化心理学等领域的成果被整合到儿童发展心理学中。

- 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新兴理论丰富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第三节: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一、连续性与阶段性1. 连续性: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二)认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代表 人之一
加涅: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
信息加工理论
1974年,加涅利用 计算机模拟的思想,坚 持利用当代认知心理学 的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 释学习过程,展示了学 习过程中的信息流程。
1、信息加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三种学习理论
模型
• 加工水平理论:儿童对刺激的加工水平不同 ,只有经过精心加工的信息才能被完整地 保留下来。例如 幼儿看到一个桉树。 • 双重编码理论: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有两种 储存方式:表象和言语。如果幼儿在记忆 时用两种表征的话,回忆效果要好于只用 一种方式。例如,教师在讲解卵生和胎生 时,同时用讲解和图片。(表征:信息在 头脑中的表现形式)
三、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包括很多学派, 其中最主要的有两大学派: 一是信息加工理论,代表人物有:加 涅、斯滕伯格等; 二是认知结构论,代表人物有奥苏贝尔、 布鲁纳等
(一)认知结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 布鲁纳:教育心理学界享 有盛誉的学者,其最著名 的论点:任何学科都可以 用某种形式交给任何年龄 阶段的幼儿。 • 提出最佳的学习方式是发 现学习。
2、关于接受学习
意义学习是发现学习,而机械学习则是接受 学习。 • 奥苏贝尔:这并不绝对。教师方法得当, 接受学习可以变成发现学习;方法不当, 则发现学习变成机械学习。 • 学习乘法口诀、阿拉伯数字
让课堂上接受学习变成有意义的 学习条件
• 1、师生之间有大量互动 • 2、大量运用例证(学习者的生活经验) • 3、运用演绎方法(从学习者的日常生活推 出特殊概念) • 4、逐步深化(由浅至深)
第四节 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 四种学习理论流派所关注的东西不同:行为主 义学派:关注人的行为,不关注儿童内在的心理 过程和认知结构;认知主义学者关注儿童的内在 的心理过程和认知结构;人本主义学派:人内在 的动机和需要;

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论
第三十四页,共45页。
发展(fāzhǎn)的关键期
• 发展心理学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 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 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 (zǔ ài)其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展到高峰,然 后慢慢消退。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 的路
鸭子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
不先让它们看到母鸭,而首先
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
事情发生(fāshēng)了。
• 见右图---尾随反应
第三十三页,共45页。
• 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yī ɡè)固 定的短暂时期。如小鸭的追随行为典型地出现在出生后的 24小时内,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象就不再明显。
第十二页,共45页。
• 小虎,今年一岁零七个月 了,还是不能独立行走 (xíngzǒu),妈妈好着急。请 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并找一找解决办法。
第十三页,共45页。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yánjiū)的基本 问题 •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要么是遗传,要么是
环境,究竟哪一个决定了个体的发展? • 心理(xīnlǐ)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 发展是连续的还是分阶段的? • 发展的过程是否存在关键期? • (P20)
第三十五页,共45页。
一些心理(xīnlǐ)发展的关键期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 的路
第三十六页,共45页。
第三节、 儿童发展(fāzhǎn) 心理学
的历史回顾
第三十七页,共45页。
(一)儿童观的进展
1、西方早期的儿童观:儿童是成 人的雏形,是“缩小了的成人”。
在古希腊、古罗马社会,儿童被 认为是未来的公民,接受成人式 的任务训练。人们甚至从未想过, 作为儿童,他们有自己的天性。

第二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本章即围绕传统、经典的理论,新近逐步形成起来、并越来越产生广泛影响的理论,阐述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从而有助于我们真正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成熟势力说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 A.Gesell ,1880 — 1961) 。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行为主义观一、华生的观点1.华生生平简介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 ,1878 — 1958)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2.早期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华生倡导的行为主义主要有三个原则: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客观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预测人的行为,并控制人的行为” 。

二、斯金纳的观点1.斯金纳生平简介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 ,1904 — 1990)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

2.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获得的解释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是经典条件反射中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引发的反应行为;操作性行为是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到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三节 社会学习论一、班杜拉生平简介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A.Bandura ,1925— )。

班杜拉1925 年生于加拿大的曼达尔镇。

1949年毕业于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后入美国艾奥瓦大学研究学习理论,1952年获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有:《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沃尔特斯合作,1959) 、《社会学习和人格发展》(与沃尔特斯合作,1963) 、《行为矫正原理》(1968) 、《社会学习理论》(1977) 。

二、观察学习:心理与行为发展的主要途径观察学习是一种普遍的、有效的学习,班杜拉将它定义为: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

幼儿教育心理学完整(全)ppt课件

幼儿教育心理学完整(全)ppt课件

• (6)班级管理者和社会活动者
• 2、结合我国幼儿教育状况,幼儿教师所扮演的主要角色:
• (一)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人
• (二)幼儿人格的塑造者
• (三)幼儿心理卫生保健者
• (四)幼儿教育科学研究者
• 二、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
• (一)幼儿教师的品德:
• A、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恪守职责
• B、团结互勉,善于合作
•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 育
•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 导
• 教师 主导 幼儿 反馈 教师
ppt课件完整
3
四、什么是心理学
• 心:心思、思想、感情
• 理:规则、规律
• 心理学——psychology
• 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

(4)、讨论法 (5)、演示法
ppt课件完整
18
• 作业
• 选择题:
1、幼儿教师的兴趣具有明显的:( ) A、稳定性 B、广阔性 C、易变性 D、持久性 2、幼儿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的自我调节策略,理智地调解自己的:( ) A、兴趣 B、意志 C、情绪 D、习惯 3、教师与幼儿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是:( ) A、非言语沟通 B、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 C、教师与幼儿小组的交谈 D、教师与幼儿的游戏 4、对于教师的提问回答不正确的幼儿,教师不应该:( ) A、对儿童的答案进行补充 B、找出其答案的合理性 C、换个方法提问,引导幼儿得到答案 D、指出其答案中的错误
• 1、客观性原则
• 2、发展性原则
• 3、实践性原则
• 4、综合性原则
• 5、教育性原则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观察法(最常用)、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问卷法、作品分 析法等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明显的差异,次后就逐渐落后,85%患者智力 只在白痴的水平,极少数(1%)能达到正常水 平。
干预措施:
及早进行饮食干预。喂养一种代乳品,限制进食 含有苯丙氨酸的食物,直到童年中期,此时大脑发 育已达顶峰,就不会被积累起来的苯丙氨酸伤害了。
唐氏综合症
又称先天愚型,属常染色体畸变,是小儿染色体 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活婴中发生率约1/(600~ 800),母亲年龄愈大,本病的发病率愈高。60 %患儿在胎儿早期即夭折流产。
(3)抑制性反射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之一。 皮层抑制机能发展的前提之一便是大脑神经纤维髓鞘 化。 到6岁末,儿童基本完成所有皮层传导通路的髓鞘化。 儿童抑制性反射产生的时间比兴奋性反射迟。
第四节 儿童动作的发展
包括躯体和四肢 的发展 符合身体发展的原则 动作本身不是心理,但是动作和心理发展有密的 关系,心理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又 是在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支配下,通过动作来 完成的。动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脑皮层 神经活动的发展。
捷克学者曾进行过一项研究,以比较“计划 内怀孕”的孩子与“计划外怀孕”的孩子在 身心发展方面的异同。
研究包括了两组孩子,分别属于父母“计划 内生育”和“意外妊娠”而迫不得已生下的 孩子。两组孩子在出生时都是健康的,但在 研究者九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计划外” 的孩子更多地上医院看病,缺乏稳定的家庭 生活,与同伴的关系不佳,易敏感与激惹。
儿童生长的四个显著时期: ①从出生到2岁,发展十分迅速; ②2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 ③ 青 春 发 育 期 开 始 ( 男 孩 约 在 13-15 岁 , 女 孩 约 在 11-13岁),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 ④15、16岁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 表现:①身高和体重的发展; ②身体各系统的发展

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

思考题: 思考题:
1、儿童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 、 什么?它是研究什么的? 什么?它是研究什么的? 2、简述儿童期及其主要特点? 、简述儿童期及其主要特点? 3、简述心理发展及其一般特点? 、简述心理发展及其一般特点? 4、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5、什么是关键期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 、 征? 6、我国是如何对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划分 、 的?
一、生物性与社会性之间的矛盾 二、分析与综合之间的矛盾 三、心理内容与心理形式之间的矛盾 四、新旧反映之间的矛盾 五、新的需要与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五、新的需要与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 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 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 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 的矛盾, 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 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儿童心理 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二、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传统的四重类型说
1、多血质 、 3、粘液质 、 2、胆汁质 、 4、抑郁质 、
(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1、强而平衡、灵活型 、强而平衡、 2、强而平衡、不灵活型 、强而平衡、 3、强而不平衡型 、 4、弱型 、
两种气质类型分类的比较
四类型说 巴甫洛夫 多血质 强、平衡、灵活 平衡、 粘液质 胆汁质 抑郁质 心理表现 活泼、 灵活、 活泼 、 灵活 、 好交 际 安静、 迟缓、 平衡、 强、平衡、不灵活 安静 、 迟缓 、 有耐 性 强、不平衡 弱 反应快、 易冲动、 反应快 、 易冲动 、 难约束 敏感、畏缩、 敏感、畏缩、孤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 (二)发展原则:头尾法则、中心法则、发展具 有方向性,上下波动势
• (三)育儿观:耐心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 自然规律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
主要代表人物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华生(J·B· Watson)。这种理论 的论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环境 教育的机械作用的结果。华生在他 的著作《行为主义》中有一段著名 的论点——“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 ,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 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 、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 乞丐和盗贼,无论他的天资、爱好 、脾气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 种族……。”这完全否定了儿童的 素质、年龄特征以及内部状态的作 用。
两排珠子谁多?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局限:还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2x3=6
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把这些球放到盒子里:
现实性
猜猜看,你第1个拿出的是什么球?
第2个拿出的是什么球?
第3个拿出的是什么球?
可能性
假设演绎思维
A
B
C
D
(八)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 新需要理论
• 朱智贤(1908—1991) 是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 家,他用辩证唯物主义的 观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 的动力问题,他关于儿童 心理发展的理论主要反映 在所著的《儿童心理学》 (1962)等著作中。
第七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一、影响儿童心理发 展的因素
1、支配儿童心理发展 的因素有2个:成熟 和学习,成熟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
格赛尔
双生子爬梯实验
• 一对出生 48 周的孪生女婴 ,都没见过楼梯 • 48 周 : 对 T 进 行 每 天 10 分 钟 的 爬 楼 梯 训 练,连 续 6 周。 • 53 周:对 C 开始训练,连 续2周 • 55 周: T 与 C 能在 10 秒内爬 完这5层楼梯


客体永久性实验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小学阶段)

什么是运算?
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可逆 的,守恒的。 可逆性 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数量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大小守恒具体运算Leabharlann 段:7-11、12岁容积守恒
获得守恒概念实验
• A ······ • B · · · · · ·
(一)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 朱智贤认为,在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儿童已有的 心理发展水平与所产生的新的需要的对立统一是心理 的内部矛盾,这种“旧水平”与“新需要”之间的矛 盾运动推动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 朱智贤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的论述,在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指导下较准确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是什么的问题。儿童心理发展就是他们在教育的要求 下所产生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通 过自身的努力,使这种不平衡到平衡,进而又产生新 的不平衡到平衡,推动着儿童的心理发展。
靠感知和动作(口 尝、手抓)等去认 识周围世界的,经 由感觉与动作,婴 儿认识到自己与别 人(特别是母亲)、 自己与物体是分别 存在的。
前运算阶段:2-6、7岁(学前期)
• 什么是运算? 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可逆的,守恒的。 • 什么是前运算? 运算阶段发展的前期。 • 前运算阶段的成就: 儿童形成了运用符号表征客体的能力。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1:自我中心的
符号
• 词 语:“枕头” • 心理表象:头脑中的枕头 • 动 作:两个手掌合在一起放在脑边 • 物 品:书本——洋娃娃的枕头
前运算阶段:2-6、7岁
符号表征
假装游戏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2:单一维度的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3:不可逆的 2+3=5 左 5-3=2 右
(一)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 1.内因与外因:环境教育史提供心理发展的内部 矛盾而起作用的。 • 2、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教育不是万能的,只有高 于原有的水平经过主观努力才能达到要求。 • 3、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普遍与特殊性的 统一。 • 4、先天与后天的关系:都重要。
脱离人类环境的实例
1920年,在印度狼洞发现 “狼孩”阿玛拉(8岁) ,她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 ,但不具备正常儿童的心 理。她四肢爬行,不穿衣 服,白天睡觉,夜间活动 ,用舌头舔食生水和流汁 ,吃地板上的生肉。阿玛 拉活到17岁。在辛格夫妇 的精心训练下,2年后, 阿玛拉能直立,6年后能 直立岁儿童的水平行走, 7年后学会40多个词,智 力相当于4岁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成熟、物 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化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前运算阶段(2-6、7岁) –C、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D、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期)
只能对当前感知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行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