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兹莱
比亚兹莱
奥博利.比亚兹莱
(Aubrey Beardsley) •
•
风格更加丰富
这时有两个人向比亚兹莱伸出了援 手,一个是虔信的天主教徒马克一安德 烈“拉夫洛维奇(Marc-AndreRaffalovich,1864一1934年),一个 是大胆的,也是臭名昭著的出版商莱奥 纳多”史密瑟斯(Leonard Smithers, 1861一1907年)。拉夫洛维奇促使比 亚兹莱最终阪依了天主教,史密瑟斯则 支持比亚兹莱和亚瑟“西蒙斯(Arthur Simons,1865-1945年)一起创办了 《萨伏伊 》杂志。《萨伏伊》是比亚 兹莱比亚兹莱的另一个重要创作期。比 亚兹莱同时绘画和写作,创作了《在山 下》、《理发师歌谣》等文学作品,同 时绘制了美妙的插图。这一时期他还为 许多文学名著,例如阿里斯托芬的《莉 希翠塔》、蒲柏的《劫发记》、本"琼 森的《沃尔普尼》绘制了插图。同时他 也发展出变化更为丰富的风格。但《萨 伏伊》不久也由于各种原因夭亡了。
奥博利.比亚兹莱
(Aubrey Beardsley)
• 另辟蹊径
•
当世纪末的英国画家们沉溺于 在古老传说的故纸堆里找寻着美丽 与温婉的诠释的时候,比亚兹莱却 用一种更新更绝对的方式表达他自 己的艺术理念。“疏可走马,密不 透风”-黑白方寸之间的变化竟是这 般魅力无穷,强烈的装饰意味,流 畅优美的线条,诡异怪诞的形象, 使他的作品充斥着恐慌和罪恶的感 情色彩。无论从外形,还是艺术来 说,都是上帝给唯美主义运动特意 打造的一个贴切的句号。他淡金色 的发帘,尖细的下颌,钢琴家的手 指,水晶植物般极度敏感,给我们 留下的形象永远是个少年。
奥博利.比亚兹莱
(Aubrey Beardsley)
• 处女作
• 比亚兹莱初露锋芒是在1892年夏天, 接受了出版商登特的绘制《亚瑟王 之死》插图的任务。一共300余幅 插图、标题花饰等,得到了250磅 报酬。这促使比亚兹莱决心走上职 业画家的道路。
英国天才插画大师奥博利·比亚兹莱的作品探析
英国天才插画大师奥博利·比亚兹莱的作品探析作者:郑瑛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7期摘 ; 要:比亚兹莱是英国新运动时期的一位艺术天才,尤其是在插画上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他的线条刚劲有力,简洁大方、韵律十足,会根据不同的构思用不同形式的线条。
他画作的具体形象和抽象思维完美融合,寓意诙谐讽刺,风格多种多样以及加入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成就了他独一无二的风格特征。
他观察事物视角特殊、构图形式独特以及用着各种不同含义的元素构成了一个不一样的比亚兹莱,展示着他厌世疾俗心理和敢做敢为的个性。
关键词:黑白线描;新艺术运动;诙谐讽刺;个性中图分类号:J218.5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0-0063-03一、背景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生活和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工业革命促使了商品的批量生产,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导致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
维多利亚时期(Victorian era 1837年-1901年)的英国在历史上空前繁荣,建立了庞大的殖民体系,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虽然当时英国处于鼎盛时期,但是社会矛盾也十分突出。
如伦敦为例,表面上它看起来是一个非常谦卑有礼的绅士社会,但是其实却是一个保守的道德制度和开放的思潮极度不协调、人性十分压抑、藏污纳垢、社会阶级矛极度盾突出的时期。
19世纪末的西方,出现了“世纪末”①这一流行词汇,“世纪末”不单单是指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它被赋予了另一种文化含义,它包含了一切不按传统规范出牌的事物和行为。
英国王朝即将由盛至衰,对于大多数当时处于迷茫不知的人们来说,他们极度享受着帝国的强大所带来的生活乐趣。
并且,不管在艺术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抨击和排斥陈旧的思想观念,导致19世纪英国的社会道德和艺术审美等各个方面都相当的矛盾。
人们的心理情绪极度复杂,对于未来,人们既向往又怀念,既憧憬又迷茫,但也是总是会有一些有远见的人能够清楚地看到黎明前的曙光。
黑白识趣——比亚兹莱
美术与设计 ・
大 众 文 艺
黑 , ’ 、 、 白识趣 ● - 、 ^ 口 : :
李 梦雪
比亚 兹莱
( 南 京航 空航 天 大学 艺术 学院 江 苏南京 2 1 0 0 0 0 )
摘要 :比亚兹 莱 ,他 那个 时代 最声 名狼藉 的插 画 家,留给世人 亚 兹莱 的女人 ”。 比亚兹 莱 喜爱 日本 浮 世绘 的作 品,在 他 的创 作
会 是什 么 ?康 定 斯基 ?对 ,是 康 定斯 基 的 点 、线 、面 , 学过 设计 驰 骋 , 正如 他 的作 品 ,唯 美 却 又颓 废 的情 感 如 影 随 形 。赞 美 与
的 人都 知 道 。可 是 比亚 兹 莱呢 ?他 的点 、线 、面 呢 ?他 的点 密不 批 评 ,两 种 极端 交相 缠绕 。他怎 么 也不 会想 到 , 自己会 成 为英 国
的那 张其一 生 紧紧相 中深受 影响 。 连 ,通过他一 生的种种 经历来解读他的作品 。 关键词 :点 ;线;面
那 么真 实 生活 里 呢 ?据 资料 记载 ,比亚 兹莱 和 姐姐 跟 随教 钢 琴 的母 亲 生活 ,生活 里缺 少 父亲 这个 角 色 。母亲 为 了维 持 家庭 支
不 为过 。
的 比亚兹 莱 ,他对 异 性 的情 感便 只 能压 抑在 这孱 弱 的不 成 熟 的身
和 文 学家 不 同 ,他 没有 华 丽 的词 藻 ;和 油 画家 不 同 ,他 没有 体 里 。看 他作 品 里 ,那 简单 的线 条 ,扭 曲的人体 ,充彻 着他 对 异 绚 丽 的色 彩 、透 明 的光 影 ;和 雕 塑家 不 同 ,他 没有 可 以延 伸 的 空 性 的情 感 ,复 杂又 单纯 。 间 、可 以触 摸 的体积 。他只 有 一张 白纸 ,一 支 黑色 水笔 。 想 象 一下 ,黑色 和 白色 撞 在 一起 , 穿插 过 几根 线 , 点上 点 , 比亚 兹莱 热 爱文 学 ,社 交甚 少 的他 沉浸 在文 学 作 品 的海 洋 , 他 通 过 文 字 的描 述 来 感 受 他 不 能 体会 的浪 漫 、激 情 。他 随 幻 想
比亚兹莱晚期插画艺术特点
比亚兹莱晚期插画艺术特点摘要:奥博利·比亚兹莱是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插画风格为现代插画开辟了新的道路,对后世的插画家影响深刻。
本文通过对比亚兹莱晚期的插画特点进行分析,从构图的对称、点状的线条、画面的立体感和形体的幻想以及巴洛克、洛可可装饰风格等绘画特点来探讨影响他晚期风格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比亚兹莱插画铜版画浙江理工大学!郑泓姚慧艺术平台奥伯利·比亚兹莱("#$%&'(&)%*+,&',-./0 -.1.)是-1世纪末最伟大的英国插图艺术家,他如流星一般短暂而闪亮的人生恰逢-1世纪下半叶欧洲社会转型和文化艺术变革时期,工业技术革命已得到长足发展,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发生深刻变化,劳动者和中产的市民家庭逐渐成为社会主体,艺术的服务对象也随之转移到他们中间,并受到他们的审美趣味影响。
这个阶段的英国正值维多利亚时期,当时画坛由皇家美术学院的艺术观念主宰,一直奉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艺术为典范,推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同时在社会上流行的是维多利亚时代那种秀媚甜俗和空虚浅薄的匠气艺术,这些状况预设了拉斐尔前派的产生;此外,大批量简陋的工业化生产和维多利亚时期的繁琐装饰两方面同时造成的设计水平下降。
于是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工艺美术运动开始繁衍,并逐渐转化为后来的新艺术运动。
一、新艺术运动巨匠———奥伯利·比亚兹莱-.2.年成立的拉斐尔前派的艺术家们认为真正的艺术存在于拉斐尔之前,他们企图发扬拉斐尔以前的艺术来拯救英国绘画,特别强调观察自然状态,对文艺复兴初期艺术中直接而真诚的态度感同身受,相信中世纪文化有着后来时代所失去的正直精神和创造性,并一致认为艺术的实质是心灵的,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注重个人感受,追求伤感、迷茫、惆怅的艺术情调。
而大约发生于-.32年至-.13年间的工艺美术运动的肇始者是曾作为拉斐尔前派艺术家之一的威廉·莫里斯。
新艺术巨匠比亚兹莱——《亚瑟王之死》的艺术特点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新艺术巨匠比亚兹莱———《亚瑟王之死》的艺术特点姚慧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摘要:奥博利·比亚兹莱是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插画风格为现代插画开辟了新的道路,对后世的插画家影响深刻。
比亚兹莱的绘画风格分为四个时期《亚瑟王之死》《莎乐美》《黄面志》《萨伏伊》,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亚兹莱的作品《亚瑟王之死》进行分析,从作品中的特点来探讨他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影响其艺术风格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比亚兹莱日本版画伯恩琼斯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2-0039-02一、奥博利·比亚兹莱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仅是社会的转型期还是文化艺术的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欧洲正式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时代。
工业革命的完成也促进了科技的进步,技术的发明创造使人民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方法。
光学的研究使画家开始走出画室,开始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创作。
照相技术的产生使传统绘画失去其艺术价值,相较于写实效果照相技术要比传统绘画更好,因此传统绘画也随之受到影响。
欧洲艺术家们开始寻求另一种艺术道路,试图从内容、造型和绘画技巧的处理上寻求新的突破。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艺术流派都做出了努力,比如浪漫主义在笔触粗放地排列上宣泄自己的艺术情感,印象主义走到室外用全新的色彩来描绘自己眼中的真实世界。
1848年成立的“拉斐尔前派”的艺术家们认为高雅的艺术并不能反映艺术的社会价值,他们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注重感受,追求伤感、迷茫、惆怅的情绪,其绘画风格也成为新艺术画家们表达情感的方式。
如果说社会变革、工业革命以及文学和音乐的变化是新艺术运动产生的大背景,那英国19世纪60年代的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 and Crafts Movement)可以说直接影响了新艺术运动的产生和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形成。
[1]英国最先开始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成功使生产技术也随之提高,但这对艺术造成了冲击,生产越来越追求利益化、高效率、高产量的作品,这也使艺术品粗制滥造失去本身的艺术魅力,艺术家们对此希望能够用手工绘制的精致艺术作品来对抗机器生产的粗糙艺术作品。
论比亚兹莱《莎乐美》插画风格形成的社会背景
生轨迹都与 1 9 世 纪末这个 时间点息息相关 。国内外关 于 比亚兹莱插 画风 格特色 的研究 论文众 多 , 国外对 于
1 9 世纪 末欧洲社会 现象 的研究文本 也十分丰 富 , 但 少有结 合两 者进行 综合 分析 的论 文 。本 文试 图在作 者 风
格和社会 现象这两者 中找 到连接点 , 选 择 比亚兹 莱插 画创 作 的社会 背景 角度 , 从 1 9世 纪末 期英 国乃 至欧洲 的社会变化 中 , 寻找其艺术 风格及其创作 态度形成 的原 因 。以 比亚 兹 莱最具 代 表性 的插 画作 品《 莎乐 美 》 为 重点研究 对象 , 结合“ 日本 风潮” 、 “ 世纪末语境 ” 、 “ 女性运 动” 等1 9世纪末 一 系列 社会 因素 , 深 入剖析 1 9世 纪
进一步理解比亚兹莱画中那装饰意味强烈的作画风格不得不提到19世纪后半期欧洲各国尤其是在法国巴黎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称之为日本风潮japonismejaponisme单词来源于法语其标志风格包括平面感的色彩色块缺乏立体纵深感的平面化绘画方式用抽象的色彩和线条来填满空间打破传1880年一位毕业于哈佛的年轻学者jcheywood也曾写过一首名为莎乐美的剧情诗歌王尔德似乎也从中获取了创造莎乐美剧情构架的灵感heywood的诗歌充满了情色表达拥有一段希罗底亲吻约翰被割下的头颅的剧情高潮
第3 6 卷
第 l 1期
湖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Vo L 3 6 NO . 1 1
NO V. Z Uj 4
2 0 1 4年 1 1月
论 比亚兹莱《 莎 乐美》 插 画风格形成的社会 背景
论比亚兹莱插图中的形式语言
论比亚兹莱插图中的形式语言论比亚兹莱插图中的形式语言19世纪末是现代艺术萌芽的时代,生活在这一时期的英国人比亚兹莱是一位著名的插画艺术家。
尽管他的艺术生涯只有短短的 5年时间,但其间创作的大量由对比强烈的黑白色块、冷峻清新的线条等组成的装饰性插图作品为世人所推举。
比亚兹莱的这种新兴的平面装饰风格,是插图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使插图从传统的束缚中走出来。
通过对比亚兹莱绘画艺术的形式语言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当今插图的发展与创新,具有现实的意义与理论的价值。
本文首先从 19世纪末的英国艺术背景入手,详细分析了工艺美术运动及其中的拉斐尔前派、伯恩?琼斯、莫里斯等对比亚兹莱艺术生涯的影响并阐述了沃尔特?克莱恩对比亚兹莱的装饰性绘画的理论影响,从中找到比亚兹莱的平面化绘画风格形成的根源及其创新意识的合理性。
其次,重点分析比亚兹莱作品的点线面运用、构图所产生的形式美、色彩、人物形象及象征性图案、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这些具体的绘画形式语言。
通过对其作品从各方面的分析和东西方不同绘画形式的对比研究等,对比亚兹莱的平面化、装饰性作品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由此突出他对传统插图在形式及绘画方式上的突破及其“艺术至上”、“艺术高于内容”的艺术态度。
昀后分析其对绘画风格、形象在绘画不同领域及不同国度在创新意识和创作形式上的深刻影响。
全面地对比亚兹莱绘画形式语言的解析会加深我们对画家作品的理解和体会。
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的研究,也为其独特的平面化的装饰性作品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式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比亚兹莱;形式语言;平面化;点;线;黑白色块;构图;色彩;形象Abstract论比亚兹莱插图中的形式语言It was the beginning time of modern art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AubreyBeardsley, a famous British illustrator, was living in this periodAlthough his art career had only a short period of 5 years, he createda large number of creative illustration works which were composed withcontrasting black and white color blocks, stern and clean lines and soon during the creation. These works were nominated by the people in theworld. It was an important progress in the history of illustration thatAubrey Beardsley developed the new planar decorative style, the illustrations were got out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straints. Through thestudy of the formal language, we can see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of current illustration, and it has the significant value of practice and theory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rt background in British in the19th century, then analyses the effect of 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and the Ukiyoe on Aubrey Beardsley’s art career. At the same time itdescribes the theory effect of Walter? Klein on his decorative paintingThus we find the birth source of Beardsley’s plane drawing style andthe rationality of his innovation senseSecondly, it analyses the works of Aubrey Beardsley ,include the usingof spot, line, surface, the composition, the color, the characters andsymbolic patter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 and cont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sides of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and analyzingthe difference of drawing form between East and West by contrast, we havea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n plane and decorative worksof Aubrey Beardsley, in order to highlight his breakthrough o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illustration and the form of painting and his approachof "Art First" "Art than Content" to artFinally, it analyses the effect on the innovation and creative forms论比亚兹莱插图中的形式语言in different fields of art and different countriesAnalyzing the drawing formal language of Aubrey Beardsleycomprehensively may help us to comprehend the works and the experience deeply. It also has provided the science research way and the theory support for its unique planar and decorative works from small to big, part to whole researchKeywords: Aubrey Beardsley; Formal language; Planar; Spot; Line; Blackand white color blocks; Composition; Color; Characters论比亚兹莱插图中的形式语言目录第1 章引言 11.1论文的研究意义 11.2 研究特色和不足 1第2 章比亚兹莱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 32.1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对比亚兹莱艺术创作的影响32.1.1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32.1.2 沃尔特?克莱恩对比亚兹莱艺术观点的影响 72.2东方艺术(浮世绘)对比亚兹莱创作的影响 72.2.1 浮世绘平面化的绘画语言带给比亚兹莱的影响. 72.2.2 比亚兹莱插图中对浮世绘绘画元素的创造性吸收及应用8 第3 章比亚兹莱插图中形式语言的分析. 133.1比亚兹莱插图中的点、线条及黑白色块的运用 133.1.1 点133.1.2 线163.1.3 黑白色块293.2比亚兹莱插图的构图所产生的形式美313.2.1 平面化的构图. 323.2.2“满”与“空”在构图里的使用. 323.2.3 片断式人物的构图 333.2.4对称在构图中的应用343.3 比亚兹莱插图中的色彩353.4比亚兹莱插图中的形象及运用的元素符号带来的情感表达37论比亚兹莱插图中的形式语言3.5比亚兹莱插图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39第4 章比亚兹莱插图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414.1 比亚兹莱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吸收及创新对后世的影响 414.2比亚兹莱开创的平面化的插图艺术风格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 434.2.1西方受比亚兹莱影响的艺术家及作品 434.2.2 二十世纪早期比亚兹莱画风对中国书籍艺术的影响44结论. 47致谢. 48参考文献49 论比亚兹莱插图中的形式语言第 1章引言1.1论文的研究意义比亚兹莱是十九世纪末英国著名的插图画家,他的装饰性插画给世界文化宝库留下了一笔十分珍贵的遗产。
‘情结’对插画形式与风格的影响——重新理解比亚兹莱的插画风格、形式以及其他
的朋友圈。1888 年学校毕业后,比亚兹莱在伦敦做测量员,1889 确实少有时代的流行元素,也违背王尔德希望的拜占庭风格。他
年成为伦敦火灾保险公司职员。工作之余频繁地去博物馆、书店 把插画的画面作为舞台,布置的形式有黑色孤立区切割画面,人
学习艺术与人文。1891 年比亚兹莱与姐姐拜访著名艺术家、插 物的姿态与神态露着怪诞、不屑一顾,组合的主客体看起来搞笑
柔浪漫气息,人物塑造得优雅、矜持、俏丽、可爱而深受大众欢 我恋爱’的封闭世界,也在不俗气的雅致、梦幻、恐怖、神秘中摇
62
2018-11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世界文艺
摆的心理。漫画以曲、柔、美的装饰细致布置出纯洁的浪漫情怀, 伴随色欲、冒险、邪恶甚至恐怖,也在突出少女情结。由于少女漫 画群体差异,通过画面得以正视、公开、实现,感情丰富、细腻的 人中,女性居多,但不乏敏感纤弱且无法适应社会的男性。竹宫 惠子在 1976 年的《风与木之诗》、山岸凉子在 1880 年的《日出处 天子》都因为吻合该情结而大受社会欢迎。少女漫画诸多情结, 与寻求自我、自恋、封闭化的情色欲望的比亚兹莱插画情结具有 共通性,这不是偶然,符合现代大众文化的个性、多元的发展轨 迹点。比亚兹莱只是在作品中超前地创造或得到了显露,把封闭 性、异国情绪、渴望刺激的风格与形式,作为自我情结特质的结 合,于是具有了超越性与游离性。
1859 年的《物种起源》带来人文革命;马克思 1867 年的《资本 宗教画人物姿势等素材。比亚兹莱在插画中把‘情结’如同今天
论》提出重构社会;1874 年巴黎首届印象派画展,莫奈、德加等 手机自拍行为,大胆流露,无论是否阴暗、纤弱、自恋、怪诞都自
在作品中运用色彩学科学理论。另外,爱德蒙·龚古尔 1881 年就 然凸显独创性,而插画图形感也就因为这种独创的个性,影响了
《莎乐美》与比亚兹莱的插图
乐荚 》反映 rf 也 的 艺术观 :
≮ 莎乐 天 _ j l _ r 比、 l 缘浆的共鸣 剧 本的高潮情 ,l I u i J ・
约翰 的嘴 》 .『 { J 载 炎 术尔忠 《 嘶 》 I :
这 幅㈣使 比亚 旅策 一跃 成 , 、 即引起 社会 的
鲁 迅
选编 版 r《比、 I 兹 浆I 田 j 选》 ,仵 其 《 小引》 - I , 赞扬 他 “ 没彳 丁 一 个 术家 ,作黑 自l 田 j 的艺 术家 ,获 比他 为 遍 的名 誉 ;也没 _ 仃一 个 术家影响 代 艺小 = f “ 1 他这样的广阔” 叶 风说 :“ 作 为纯粹 的装饰 l 田 i 家 ,比亚缘菜足 尤 的 ”“ 脱代 …家 筘 多每一 个人 鄙 曾 “接 或 问接接受 过他 的线 条和装饰 趣味 的影
l 火注 【 , 时一 家 拈
比业 弦 莱 配 ㈣插
准 箭…版 《 莎 乐美 》的
英 文版 ( 工尔德 川法 义撰 。 刷小 ) ,立目 邀 请
浓 厚 的装 饰 趣 味 , 』 f j 的染 黑 留 的 彳 l j 局,
简练优荚 的细 部 ,苍 秀冷峻 的线 条 ,绮 丽 浼异 , 外加一 “ 纪末 ”的 颓睃 .址 比亚 兹莱插 I
占吉 占 名 著 和 插 图
◆
林 夏
比亚 旌莱 ( 1 8 7 2 一l 8 9 8) ,英 国 厕
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 中产阶级家庭 . 自学 而成 为职业 画家 。结核 病损害 了他 的健 康 ,他 在 2 6岁就 去 世 了。 比亚 兹
莱 的艺术生涯 短短不到 十年 ,却 留下 了
响 ,就址毕』 J I l 索 小曾例外 一 ”( 《比 兹莱的
浅析奥伯利·比亚兹莱的插画艺术及对现代插画的影响
了维 多 利 亚 时代 , 一 种 被 扭 曲 的动 机 导 致 了她 渴 望 复仇 的 行 动 ,
师、 画 家。他 喜欢 探 索 新 的事 物 , 喜欢 “ 新 女 性” 和“ 新 享 乐 主 义” , 所 以他 的作 品 中 有 大 量 天 鹅 、 精灵、 骑士、 女 性 等 诡 异 的 形 象 。 比 亚兹 莱 的 画 风 受 拉 斐 尔 前 派 、 印象派 、 古典 主义、 巴洛克 、 日本 浮 世 绘 的 风 格 影 响 较 深 , 但其 作品独具一 格 , 有 强 烈 的个 人 风格 、 感 情 色 彩 。特 别 是 对 于 黑 白 画 的 搭 配 及 线 条 的 出 色 运 用 , 对 后 世 的影 响很 大 , 在 当代 的 很 多 插 画 作 品 当 中都 还 可 能 看 到 他 的 影 子 。时 至 今 t t, 比 亚兹 莱 非 但 没 有 被 让 人 们 遗 忘 , 反 而 被 越 来越 多的人所 接受 、 模仿 和赞叹 , 在 商 业 插 画泛 滥 的 今 天 , 比
恐 惧 。《 莎乐美 》 的插图“ 肚皮 舞” 中, 对 画 面进 行 了分 割 , 下 面 的 黑 色 为 恶魔 以 邪 恶 的 形 象 在 弹 琴 , 头 发 的 飞 舞 姿 态 传 递 着 音 乐 的 节 奏感 。 而 莎 乐 美 虽 然 衣 袖 飘 扬 , 但 是 她表 情严 肃 , 双 目直 视, 袒露胸腹 , 发 出 挑 战 的 信 息 。 比亚 兹 莱 向我 们 展 示 的 是 一 个 充斥 了 罪 恶 的 激 情 和 颓 废 格 调 的 另 类 世 界 , 画 面 中充 实 着 罪 恶 感、 令 人 心 醉 神 秘 的 梦幻 世界 和 思 想 境 界 , 使 他 的 作 品含 有 潜 在 的隐喻性 。
插图设计师作品欣赏PPT课件
1983 年,他的作品走出了西班牙国门,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受多
家著名出版社的委托为书刊绘制封面。 1992 年出版《女人》,聚集
了 Luis Royo 從从1984 年到 1992 年之间所绘制的插图精华。
Luis Royo作品最大的特色恐怕就是漂亮性感的女人和剽悍的怪兽 了,他的画作里充满了欲望的气息,那些美女和怪兽的组合就犹如人 心里黑暗的欲望。黑暗扭曲而又妖艳诱人,大概是他的作品最吸引人 的地方吧。
18
19
多里安·克里文格---Dorian Cleavenger简介:
多里安·克里文格出生于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很小的時候就在其作品 中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混合多变的奇怪生物,显示出其艺术思想中神 秘而诡异的风格。起初,他还创作一些遥远古代的恐龙和怪兽,不久, 他就挣脱了传统科幻美术的羁绊,运用自己无穷的幻想能力去开发个 人化的作品主題。
4
黑白插画大师——比亚兹莱
比亚兹莱的画中透露出对诡秘与颓废的追求,具有象征和 讽刺的风格,被认为是颓废主义的代表。在他还活着的时 候,已经有人提出“比亚兹莱时代”这个说法。这个时代 指的是19世纪90年代,也就是颓废主义盛行的时代,也 是现代艺术萌芽的时代。鲁迅称“这九十年代就是世人所 称的世纪末。他是这年代底独特的情调底唯一的表现者。 ”
3
黑白插画大师——比亚兹莱
作品特色 作品创新前卫,唯美却怪诞、华丽且颓废的气 氛,简洁流畅的线条与强烈对比的黑白色块,为当时的新 艺术运动带来震撼性的冲击,持续影响当代与现代、东方 与西方的艺术创作。他一贯不画同时代等人所认同的美, 相反地喜欢画邪恶的东西,画面具备戏剧效果,倾向脸小 发多、近乎完美比例的变形手法,符合大众喜好,并极力 挑战当代世俗。
5
奥伯利比亚兹莱
• 作品特色 比亚兹莱作品创新前卫,唯美却 怪诞、华丽且颓废的气氛,简洁流畅的线 条与强烈对比的黑白色块,为当时的新艺 术运动带来震撼性的冲击,持续影响当代 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创作。他一贯 不画同时代等人所志向的美;相反地喜欢 画邪恶的东西,具备出奇的戏剧效果,倾 向脸小发多、近乎完美比例的变形手法, 符合大众喜好,并极力挑战当代世俗。
• 对后世影响 早在二十世纪的二、三O年代,比亚 兹莱就在中国引起一阵旋风,鲁迅、梁实秋、徐 志摩、闻一多、郁达夫……等人,莫不为他的作 品所倾倒。百余年后的今日,他的作品仍历久弥 新,深深撼动着人们的精神。 在艺术家时代,是
最具争议性的艺术家。要说比亚兹莱的作品,粉 饰了世纪末,不如说是惊吓了世纪末。因为曾经 吓坏人,所以有几幅特殊作品曾被禁止展示或登 刊,仅在巴黎与伦敦的地下美术商之间流传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插画
• 他的画风受拉斐尔前派、印象派、古典主义、巴洛克、日 本浮世绘等风格的影响,但又独具一格,具有强烈的个人 风格,尤其是对线条的出色运用和黑白画的创造性成就。 鲁迅评价道:“没有一个艺术家,作为黑白画的艺术家, 获得比他更为普遍的声誉;也没有一个艺术家影响现代艺 术如他一般广阔。”“视为一个纯然的装饰性艺术家,比 亚兹莱是无匹的。”“但比亚兹莱不是一个插画家。没有 一本书的插画至于最好的地步——不是因为较伟大而是不 相称,甚且不相干。他失败于插画者,因为他的艺术是抽 象的装饰;它缺乏关系性底律动——恰如他自身缺乏在他 前后十年间底关系性。
英国新艺术时期著名设计师之奥 伯利·比亚兹莱
• 奥伯利·比亚兹莱(文森特)(Aubrey Beardsley,18721898年),英国图形艺术家和设计师。他的黑白插图的流 畅线条和程式化图案帮助创立了新艺术风格。他在1894年 为奥斯卡·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及杂志《黄皮书》创 作的奇妙怪诞的插图使他立刻闻名遐迩。 比亚兹莱 出生于布莱顿。除了在威斯特敏斯艺术学校上过几个月的 学外,他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1893年他因为《亚瑟王之 死》创作的插画首次引起人们的注意。比亚兹莱是《黄皮 书》(1894-95年)及《萨伏伊》杂志(1896年)的艺术 主编。他死于肺结核。 他的其他作品包括为图书 《劫发记》(1896年)、《利西翠妲》(1896年)、 《片刻的丑角》(1897年)、《狐狸》(1898年)所作 的插画。《维纳斯与唐怀瑟的故事》由他亲自创作并配上 色情插画,于1907年自费出版。
比尔兹利艺术的美学定义
比尔兹利关于门罗·C·比亚兹莱对“艺术”的定义比亚兹莱(Monroe C. Beardsley)于1984年发表了他的论文《艺术的美学定义》,他提出:“艺术品是被制作的东西,制作的意图是给予它以满足审美兴趣的能力。
”比尔兹利的艺术定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定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当代背景下,重新回到艺术本质的古典观点。
比亚兹莱首先表明他把“什么是艺术”的问题当作一个哲学问题,因此,他需要解决的是以下问题:“艺术”这个词引起我们注意到的现象的特征是什么?“艺术”及其同源词(“艺术品”、“艺术的”、“艺术性”等)最适当的重要特征是什么?艺术如何同其它紧密联系的东西区分开来?比亚兹莱指出,他将捍卫一种相当古老的艺术定义,而这种艺术定义是合理的艺术哲学所需要的。
比亚兹莱还指出了艺术定义的重要性。
尽管早期分析哲学认为艺术不可定义,但比亚兹莱认为寻求艺术定义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艺术哲学家要界定所研究的主题,艺术批评家要界定所批评的对象,艺术历史学家要界定所研究的范围,这些都要有一个艺术定义作为其前提。
并且,人类学家也需要艺术定义,因为这样才能在面对一个新的文化时,把艺术同宗教、经济、政治等其他领域区分开来。
比亚兹莱认为在“艺术品”和“艺术行为”这一对概念中,“艺术行为”是更基本的概念,因此,他首先从界定“艺术行为”(art activity)入手,他认为“艺术行为”的第一个特征是“艺术制作”(art-production)。
艺术制作是指制造、安排、组合、改变、做事等等,制作的东西总是物理的、可以被知觉到的(概念艺术有些例外)。
因为制作过程可能包括多种性质,例如宗教的、科学的、政治的,那么如何来区分出艺术性的制作呢?比亚兹莱提出了三种可能的依据:1、制作的模式。
但是,这遭到否决,因为同一制作过程产生的东西可能既是艺术品又是宗教物品;2、制作的意图。
比亚兹莱认为这比较有说服力;3、制作的结果。
但这等于是说,制作过程是艺术的,因为其制作了艺术品。
新艺术巨匠比亚兹莱
新艺术巨匠比亚兹莱比亚兹莱是20世纪初期最著名的艺术巨匠之一,同时也是现代艺术中的先驱和关键人物。
他的作品涉及绘画、雕塑、装置和建筑等多个领域,风格多样却又独树一帜。
他被誉为“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亚兹莱的成名作是他的“布拉柴夫人”肖像,这幅画面定格了一个时代的美学理念。
它的背景空间被简化为一种几何形式,代表着艺术家对于形式的极度追求。
这幅画让人们开始重新定义艺术,并进一步激发了当时“装置艺术”的潮流。
与此同时,比亚兹莱也是一位雕塑家和建筑师。
他创作的“比亚兹莱柱”是他最著名的雕塑作品之一,它是建筑学和艺术创作的结合。
这座柱体由多个巨大的方块组成,有一种几何的美感,同时也考虑到空间和比例的变化,代表了比亚兹莱思考的多维度问题。
他还设计了一些建筑项目,包括在哥本哈根的“斯托尔马赫夫”艺术馆和法国巴黎高迪艺术馆的室内设计。
这些项目都将他的艺术思想与建筑空间的内在联系深度融合。
比亚兹莱的艺术观念往往非常前卫和抽象,标志着新艺术运动的到来。
他所布置的“艺术多元主义”理念创造了一种与传统观念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在他看来,艺术不应该被定义,而是应该有很强的自我表达和感性解读。
他热衷于发掘人类灵魂深处的情感基础,同时也关注着当时社会和政治的问题。
比亚兹莱在艺术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他的作品被广泛收藏并被多个重要博物馆收藏。
他的艺术观念影响了好几代艺术家,如现代主义创始人毕加索,超现实主义先驱达利,都受到了他的启发和影响。
总的来说,比亚兹莱是一位极具才华的艺术巨匠,他通过探索艺术和建筑的关系,打破了种种束缚、极大地扩展了艺术表达的范围。
他至今仍被视为现代艺术的先驱之一,他的艺术观念和作品对当代的艺术家和观众仍具有深远的意义。
比亚兹莱和《莎乐美》
比亚兹莱和《莎乐美》作者:张姣来源:《人间》2016年第32期(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0000)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97-01比亚兹莱是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伟大英国画家。
他一生毁誉参半,生前荣极一时然而却在26岁时英年早逝,在被世界遗忘了近半个世纪之后,他的艺术再次被发掘且大放异彩。
其艺术风格的独特,表现在优美与怪诞的共生。
所带有的浓郁的世纪末颓废情调,是画家同象征与唯美主义艺术家一道,力图发掘艺术与审美的内在之“醉”,并把艺术归纳为暗喻、颓废且迷醉的存在,使艺术独立于其所属的各种政治宗教与道德规训,并回归到艺术的内在认知,最终为“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旗号所唱响。
而比亚兹莱艺术的先锋价值同时也被作为艺术历史的证据,昭示了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发端的种种前卫和反叛的情愫与思想。
比亚兹莱其为王尔德代表剧作《莎乐美》所配插图,可以看作是他和王尔德的珠联璧合之作,是文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与比亚兹莱同时代的王尔德,是声名享誉文艺腹地欧洲的英国剧作家,是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然而其一生为爱与美所践行的突破道德底线的活动在当时可谓是不耻。
他文词优美却直指摧枯拉朽的旧道德,并加速其毁灭。
王尔德的作品无一不揭露当时人性道德伪善与虚假,他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把美掩映下的罪恶揭示无余,而在《莎乐美》中,美与欲望杂糅的完全是反道德。
美于王尔德来说是瞬息的,然而却愈要追求;美是纯粹的,便愈要表现它,美的形式才是王尔德一生的追求,也正是在这一点上,王尔德与比亚兹莱形成了艺术观上的完美契合。
而《莎乐美》也使得比亚兹莱在文人渊薮的十九世纪末获得了一席之地。
《莎乐美》原本是出自于基督教的古籍圣典的一幕情节。
其在《圣经.马太福音.14》中如是写到:14:1那时,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的名声。
14:2就对臣仆说:“这是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所以这些异能从他里面发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亚兹莱---世纪末的天才(关键词:黑白插图新艺术风格线条艺术)奥勃利·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1872-1898)是19世纪末英国著名的黑白插图装饰艺术家,以其平面装饰风格,清晰优美的线条和强烈的黑白色块而闻名于世。
他以惊人的才华和短暂的生命构成了英国绘画史上世纪末最璀璨的一页。
我们一代伟大的革命文豪鲁迅先生这样评价比亚兹莱的黑白插图:“没有一个艺术家,作为黑白画的艺术家,获得比他更为普遍的声誉;也没有一个艺术家影响现代艺术如他这样的广阔。
”“视为一个纯然的装饰性艺术家,比亚兹莱是无匹的。
”——摘自鲁迅《比亚兹莱画选》小引一早逝的天才1872年8月21日出生于英国南部海滨城市布莱顿。
其父文森特•比亚兹莱(Vincent Beardsley)是一个珠宝商的儿子,继承了一点财产,可是却在结婚时被另一个女人指控逃婚而失去财产,由于家道中落,不得不来往于布莱顿和伦敦之间时时寻找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酿酒厂里做小职员。
其母埃伦(Ellen)是一个军官的女儿,家境富裕而受过高等教育,嫁给文森特后不得不住廉租屋,并且做家庭教师以谋取家用,因此常感叹嫁错了人,而把所有的爱和精力都投入在培养儿女身上。
比亚兹莱还有一个仅比他大一岁的姐姐玛白(Mabel Beardsley, 1871-1916年),姐弟两人感情极好,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一起,有了秘密也互相倾诉。
埃伦培养起儿女对文学和音乐的爱好,她本身也是一个颇有造诣的钢琴家,经常指点儿女们弹奏钢琴。
比亚兹莱非常喜爱德国著名歌剧作家瓦格纳(Richard Wagner, 1813-1883年),而据说他在音乐上的天赋远大于绘画。
可是,7岁时比亚兹莱被诊断患有肺结核,因此不得不被送到没有音乐环境的苏塞克斯郡上学,因为那里的空气适合于养病,后来又以同样的理由被送到埃普索姆——这种漂泊的日子倒与他晚期的生活颇为相近。
1885-1888年比亚兹莱在布莱顿语法学校上中学,毕业后随父母搬到伦敦,先在一家建筑师办公室工作,后来又成为一家保险公司的职员。
比亚兹莱不喜欢这个工作,可是时机未到,他一边工作,一边在威斯敏斯特的一个工作室里学习人体绘画。
1891年7月发生了一件对比亚兹莱有重要影响的事情。
他和玛白一起拜访了著名的画家爱德华•伯恩一琼斯爵士(Sir Edward Burne-Jones,1833-1898年),同时奉上几幅画作以供批评,后者发现他的才华而鼓励他走职业画家的道路。
同时伯恩一琼斯还为比亚兹莱找了一个夜校来学习绘画的专门技能,可是比亚兹莱只是为老师画了一些漫画像就再也不去了—这也是比亚兹莱受过的惟一的正式训练,可以说比亚兹菜的艺术完全是自学获得的。
比亚兹莱初露锋芒是在1892年夏天,接受了出版商登特的绘制《亚瑟王之死》插图的任务。
一共300余幅插图、标题花饰等,得到了250磅报酬。
这促使比亚兹莱决心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
和比亚兹莱命运攸关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当时著名的唯美主义作家,也是文坛领袖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一1900年)。
1893年2月他的代表《莎乐美》法文版在巴黎和伦敦同时出版,4月《画室》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比亚兹莱为《莎乐美》所做的一幅插图以及其他8幅作品,引起王尔德和著名出版商莱恩(John Lane)的注意,后者决定出版《莎乐美》的英文版,由比亚兹莱做插图。
1894年4月莱恩创办著名杂志《黄面志》,由比亚兹莱做美编,亨利•哈兰德(Henry Harland,1862—1927年)做文编,而以比亚兹莱为灵魂人物。
《黄面志》一经出版即引起轰动,竟至成为19世纪90年代的象征,这固然和时代的大气候有关系,然而也和比亚兹莱有莫大关系。
很难说是时势成就了英雄还是英雄成就了时势,比亚兹莱赫然突然站在了历史的中心。
《黄面志》是比亚兹莱事业的顶点。
整整一年比亚兹莱春风得意,虽然对他作品的指责一直不断,但是并不妨碍他如日中天的名声。
一直到1895年4月5日,王尔德因为“有伤风化”罪被捕,临行前顺手夹了一本黄色封面的书在肋下,第二天报纸报道“王尔德被捕,肋下夹了一本《黄面志》”,比亚兹莱的厄运到了。
由于比亚兹莱曾为《莎乐美》制作“不堪入目”的插图,民众在心中已经把比亚兹莱和王尔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因而王尔德的被捕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比亚兹莱。
迫于压力,莱恩解雇了比亚兹莱,并且换掉比亚兹莱为《黄面志》第五期所做的一切插图。
同时,再也没有谨慎的出版商敢于出版比亚兹莱的作品,比亚兹莱的经济立刻陷于困顿。
雪上加霜的是,他的肺病也重新爆发。
这时有两个人向比亚兹莱伸出了援手,一个是虔信的天主教徒马克一安德烈•拉夫洛维奇(Marc-Andre- Raffalovich,1864一1934年),一个是大胆的,也是臭名昭著的出版商莱奥纳多•史密瑟斯(Leonard Smithers,1861一1907年)。
拉夫洛维奇促使比亚兹莱最终阪依了天主教,史密瑟斯则支持比亚兹莱和亚瑟•西蒙斯(Arthur Simons,1865-1945年)一起创办了《萨伏伊》杂志。
《萨伏伊》是比亚兹莱的另一个重要创作期。
比亚兹莱同时绘画和写作,创作了《在山下》、《理发师歌谣》等文学作品,同时绘制了美妙的插图。
这一时期他还为许多文学名著,例如阿里斯托芬的《莉希翠塔》、蒲柏的《劫发记》、本•琼森的《沃尔普尼》绘制了插图。
同时他也发展出变化更为丰富的风格。
但《萨伏伊》不久也由于各种原因夭亡了。
生命晚期的比亚兹莱为了养病经常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而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法国。
1898年3月16日,比亚兹莱在法国南部一家小旅馆里去世,年仅26岁。
二、风格的形成比亚兹莱少年时代对于戏剧和音乐的热爱,给他的作品注入了戏剧化的元素;除了对于绘画的热爱,他最想成为的是一个诗人,这使他的插图充满了无尽的浪漫情素和幻想,他用自己的方式精心的描绘着自己的理想世界,细致入微的刻画每一个细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亚兹莱生活在以新艺术运动为背景的时期,而他的天赋才华无疑让他成为新艺术运动中的一个核心人物。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从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中发展而来,不同于工艺美术运动的是,新艺术运动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主张向自然学习。
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以动物和植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
并且受到日本的平面的装饰风格,特别是江户时代的装饰艺术和浮世绘的影响。
在这场运动中,线条就是力量,线条成为新的装饰性基础。
新艺术运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线条装饰倾向或潮流。
比亚兹莱作为新艺术运动的一个非常前卫、非常突出、非常激进的人物,是一个纯粹的新艺术运动的设计者。
他的作品神秘,黑白分明,唯美,梦幻怪诞,富有装饰意味,除了自身从小受到的戏剧和音乐教育的影响之外,还有当时其他风格的影响。
比亚兹莱的作品早期明显受到布莱克以及拉斐尔前派风格的影响,他从未接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绘画完全是自学而成。
十九岁那年,比亚兹莱拿着自己的画向他一直崇拜的拉斐尔前派画家伯恩·琼斯请教,这位已近暮年的大画家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并对他说:“自然给了你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天赋,我很少或从不劝告别人以艺术为职业,但对于你,我只能如此建议”。
伯恩·琼斯的建议对比亚兹莱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促使他鼓起勇气选择绘画作为人生的第一职业,他的艺术也因此明显地带有伯恩·琼斯的影响。
惠斯勒的绘画和日本版画也是比亚兹莱艺术风格形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892年他开始对日本版画感兴趣,东方艺术线条的简练、醒目使他大受启发,比亚兹莱很快就发展成一种独特的、富有创造性的黑白画装饰风格。
与伯恩•琼斯相似,比亚兹莱善于发挥想象,极尽女性柔媚,使所绘人物具有一种神秘的魅力,强烈的形式感和抽象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黑白线条装饰艺术比亚兹莱的作品完全用线条和黑白色块来装饰,正如他自己这样说:“把虚拟的精细线条和连续不断的众多的黑点组合起来,以便整个画面产生梦幻般的感觉。
”比亚兹莱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的26年,但是在他短暂的生命里,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插画、书籍封面设计、扉页装饰画、招贴画等作品,尤其以插画最为突出。
他的插画代表作有《阿瑟王之死》、《莎乐美》、《萨沃依》等。
他的艺术来源复杂,说得出来的就有拉斐尔前派画家伯恩—琼斯的混合复古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唯美风格,美国画家惠斯特(James McNeil Whistler,1834—1903年)的注重色彩配置、追求形式感的印象主义风格,文艺复兴画家曼泰尼亚(Andrea Mantegna,1431—1506年)的庄重、富于雕塑感的古典风格,法国招贴画的代表人物劳特累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1901年)的简洁、轻快的海报风格,17世纪极其重视装饰效果的巴洛克风格,以及日本版画、希腊瓶画等等。
此外他还从法国文学、瓦格纳歌剧等各个领域汲取养分。
虽然如此,比亚兹莱却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总能从中蜕化出只属于自己的原创风格。
正如鲁迅所说“……他是吸收而不是被吸收。
他时时能受影响,这也是他独特的地方之一。
”比亚兹莱的艺术生命虽然短暂,但是是一个不断变化、求索的过程,往往同一时期就有截然不同的作品。
他主要以其平面装饰风格的,清晰优美的线条和强烈对比的黑白色块而闻名,其艺术成就也主要体现在这里,而他晚期所发展起来的运用逐渐变化的色调、阴影而塑造出丰富的质感,也即是立体感的技法不可谓不高超,然而却是对前人的追随,因而影响不大。
比亚兹莱作为一个纯粹的画家是成功的,作为一个插画家则不太成功。
因为他太追求图画的独立地位,而忽略了与书籍本身的联系。
他为《莎乐美》所作的多幅插图都和剧本内容毫不相干。
也许应该将其作为一个画家而不是插图家对待。
四典型作品1892年,比亚兹莱的第一份插图工作,为15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马罗里所写的有关亚瑟王的传奇故事《亚瑟王之死》作的插图。
比亚兹莱为该本书作了封面,以及20幅黑白插图,350个首字母的装饰画等。
与学院派的画家不同,比亚兹莱没有采用自然主义的手法来表现,而是采用了仿木刻的手法,用黑白线描来完成。
他以简练、概括而富有装饰意味的线条刻画了所有故事,黑白画的效果所表现出的神秘感;简练、有力的线条表现都奠定了他以后的艺术风格。
虽然这种类似版画的特殊方法不像油画那样是一种重要的绘画媒介,但它却能很好地回避比亚兹莱在绘画基础训练方面的欠缺,而发挥他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的天赋,使他在短暂的生命旅途中充分地展示了他过人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