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三国鼎立华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八十六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三国鼎立华师大版拔高训练三十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三国鼎立华师大版拔高训练三十第1题【单选题】《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 )A、牧野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B、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D、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是( )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假如有一天你去参观刚刚出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文物展览,你一定不会看到( )A、吴国的青瓷羊B、唐朝邢窑白瓷C、宋朝冰裂纹瓷器D、明朝花海水行龙纹扁瓶青【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行业中,蜀国最兴旺的是( )A、丝织业B、造船业C、制瓷业D、冶铁业【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有一段评书是这么说的:“这些火船往哪儿开呀?曹营啊。
那东风这么一鼓啊,鼓动帆蓬,这船都象飞起来一样,火船就奔曹操的水寨来了。
”它讲的是( )A、淝水之战,曹操以弱胜强B、官渡之战,蜀吴联合抗曹C、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奠定D、长平之战,刘备、孙权统一北方【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澶州之战【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三国时期( )派卫温率万人去夷州,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A、刘备B、曹操C、曹丕D、孙权【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第15课 三国鼎立巩固辅导四十八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第15课三国鼎立巩固辅导四十八第1题【单选题】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
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A、B、C、D、【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曹操在《蒿里行》中描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其主要原因是( )A、黄巾起义的破坏B、东汉政权瓦解C、封建军阀的割据混战D、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小刚同学为某位历史人物撰写《感动历史颁奖词》: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五丈原头,八卦阵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获。
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 )A、刘备B、曹操C、诸葛亮D、孙权【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参考下图你认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老臣”是?( )A、刘备B、曹操C、诸葛亮D、周瑜【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2005年5月20—22日,全国第14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沂南县召开,诸葛亮是下列哪一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A、西汉B、东汉C、三国D、南北朝【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根据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共同点,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与其相符的战役( )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大泽乡起义D、赤壁之战【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澶州之战【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课堂上,同学们做了有关“三国故事”选项的游戏,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A、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败逃往北方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C、曹操建立魏国D、周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5课 三国鼎立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5课三国鼎立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第八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自立为帝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A、B、C、D、【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一个重要的相似点是( )A、都曾定都洛阳B、都处于全国分裂之中C、都曾统一或据有过黄河流域D、都因少数民族入侵而结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阅读下图,找出三国鼎立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及其都城搭配正确的一项( )A、曹操洛阳B、刘备一成都C、孙权建业D、曹丕一洛阳【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
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③蜀汉—221年—刘备—成都④蜀汉—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9年—孙策—南京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⑤【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商朝、三国C、商朝、三国、秦朝D、三国、秦朝、商朝【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右边“三国鼎立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 )A、成都B、长安C、洛阳D、建业【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杜甫诗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曹操B、刘备C、诸葛亮D、孙权【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公元3世纪,中国被分裂为三个国家,三个国家位置示意图,正确的是( ) A、B、C、D、【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与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有关的是( )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东汉末年,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相互兼并,于公元3世纪20年代,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三国鼎立教案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教案华东师大版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教案(2)中华书局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册书第三单元“政权分离与民族汇聚”中的第一课。
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历时近四百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的形成是这个新时期的开始,从此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结束了,它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本课在本单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有两个子目,曹操统一北方,三国鼎立。
涉及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它们是促成三国鼎立形成的重大事件。
官渡之战不久曹操结束了北方割据纷争的局面,北方统一后曹操又发兵南方想一举统一全国,结果赤壁之战惨败而归,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两个子目按时间和事件先后顺序安排,并有着因果联系。
了解三国的主要史实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并树立对国家分裂与统一的正确认识。
二、学情分析1、本课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紧密相连,有学生熟悉的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等。
语文课恰巧才学过曹操的《龟虽寿》,并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对赤壁之战有一定的了解,不少学生通过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读过一些关于三国时期的故事,知道一些成语典故。
他们具备一定量的知识储备。
2、初一学生年龄小,善于思考,思维活跃,但认识能力不高,思维呈现表面化和片面化特点。
同时这年龄段的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本课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的史实,属于知识掌握的识记层次要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曹操、诸葛亮;通过正确评价曹操,进一步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并能真正理解历史人物与小说人物的区别。
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能简单对比认识它们与北方的统一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因果推理能力。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第15课 三国鼎立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第15课三国鼎立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二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 )A、魏、蜀、西晋B、魏、蜀、吴C、吴、东晋、梁D、宋、齐、梁【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河南省文物局2009年12月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曹操是什么时期人( )A、三国B、魏晋C、东汉D、西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公元207年,曹操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当时曹操的志向是( )A、统一天下B、废汉称帝C、统一北方D、建立魏国【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
根据三国地理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A、蜀、吴、魏B、魏、吴、蜀C、吴、魏、蜀D、魏、蜀、吴【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官渡之战发生于( )A、184年C、208年D、220年【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事实,按因果关系排列,应该是( )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③曹操统一北方④赤壁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三顾茅庐【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 A、B、C、D、【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三国鼎立华师大版习题精选九十三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三国鼎立华师大版习题精选九十三第1题【单选题】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蜀东晋金B、东汉南宋隋C、蜀东晋隋D、蜀西夏元【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 )A、世人崇尚文学B、世人金钱至上C、政府鼓励消费D、朝廷打击商业【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图文说史: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定下“三分天下”策略。
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赤壁之战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淝水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更迭”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民族关系的发展D、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和。
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桂陵之战【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历史课上,同学们讲述的“三国故事”中,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说法是( )A、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败逃往北方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C、曹操建立魏国D、周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东汉末年历史的倒退B、民族融合得到加强C、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D、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5课 三国鼎立中华书局版巩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5课三国鼎立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三十七第1题【单选题】以下选项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势示意图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的作者曹操,他生活的历史时期是( )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C、西汉时期D、南北朝时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奠定了下图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基础的战役是( )A、漠北之战B、赤壁之战C、大泽乡起义D、雅克萨之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有人这样描述一场战争:“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发生在公元三世纪初期”,“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他描述的这次战争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历史剧《三国》B、罗贯中《三国演义》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 )A、魏、蜀、西晋B、魏、蜀、吴C、吴、东晋、梁D、宋、齐、梁【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赤壁之战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淝水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南京是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六朝古都、十代都会。
历史:七上第15课 三国鼎立说课3(华师大版)

一、说教材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 结果,是由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 中关健的一环,为下一节课学习“西晋的统 一和民族的大融合”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
战、三国鼎立等事件的基本史实。 (2)通过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 鲁迅
《三国志》里说曹操:“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曹操,我国古代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和诗人。
当然曹操作为地主阶级的一个代表,受阶 级和时代的局限,也有凶残狡诈的一面, 如镇压黄巾起义、杀华佗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孙刘联合, (人和)
利用气候、地理条件(天时)
战术得当
赤壁 之 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失败,奠定了三足 鼎立的基础
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正式形成 的?原因何在?它的形成有何 历史意义?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这符合历史实际吗?
不符合,是对曹操的贬低和歪曲, 是因为作者罗贯中受封建正统思 想观念影响,不能客观公正对待 曹操所致。
后来的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 戏剧舞台上曹操的形象是个奸臣。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 联想起《三国演义》,从而 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 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 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 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 英雄。”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三国鼎立课后练习四十五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四十五第1题【单选题】“曹丞非野党!孙主义真长!刘侯若好汉!……卧龙智无双!周郞心不穿!英雄惜英雄,恨上苍!”诗中人物皆属于( )A、战国时期B、东汉至三国时期C、两晋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 )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⑤东晋A、①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④⑤【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某摄制组要拍摄三国鼎立时期的电视剧,在孙权的书房中布置哪一道具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A、《史记》B、指南针C、临摹的《兰亭序》D、《资治通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这些故事都与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A、合肥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夷陵之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②“唯才是举”重用人才③实行屯田④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片反映了公元229年三国鼎立的地理方位( )A、B、C、D、【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影响,不正确的是( )A、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B、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是历史的倒退C、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D、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
根据三国地理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A、蜀、吴、魏B、魏、吴、蜀C、吴、魏、蜀D、魏、蜀、吴【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某电视剧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②书桌上有一本《大明历》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主要军事集团是( )A、袁、曹、刘集团B、曹、刘、孙集团C、刘、孙、袁集团D、孙、袁、曹集团【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青岛中考)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5课 三国鼎

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5课三国鼎立知识点练习第五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A、海南岛B、辽东半岛C、夷洲D、文莱【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的是( )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A、七国之乱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八王之乱【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
这场战役(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的是( )A、淝水之战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D、长平之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著名的有? ( )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刘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商朝、秦朝、三国B、隋朝、唐朝、元朝C、商朝、唐朝、明朝D、秦朝、唐朝、十六国【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曹操B、曹丕C、刘备D、孙权【答案】:第8题【单选题】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对时间概念的把握,请问公元280年是( )世纪( )年代。
A、二世纪八十年代B、三世纪八十年代C、三世纪九十年代D、二世纪九十年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与右图所示历史现象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赤壁之战B、八王之乱D、文景之治【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结束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如图中①处的政权名称是( )A、魏B、蜀C、吴D、辽【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下列成语反映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草木皆兵②四面楚歌③三顾茅庐④投笔从戎A、②④③①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③①②④【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与内地的联系。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三国鼎立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四十篇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三国鼎立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四十篇
第1题【单选题】
东汉末年的各路军阀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的是( )
A、刘备
B、袁绍
C、曹操
D、孙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面的大战中,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
①招贤纳士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清朝咸丰年间,南阳知府在武侯祠题了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这与杜甫的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歌颂的是( )
A、曹操
B、周瑜
C、刘备
D、诸葛亮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奠定三国鼎立的重要战役是(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三国鼎立学案 华东师大版

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趣味导引】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一统天下。
迫于时势,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这即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6000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
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军士将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发生在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中的故事,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15课三国鼎立【自主学习】1.196年,将汉献帝迁到许,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下令求贤,。
2.200年,曹操在击败袁绍,基本统一了北方。
年,曹操南下攻打孙权和刘备,在战役中战败。
3.220年,废除汉献帝,建立魏国,定都;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229年,正式称帝,定都建业,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4.曹操通过基本解决了军粮问题。
诸葛亮以成都平原为根据地,大力开展屯田,修浚都江堰,推广“”,积极发展农业。
另外他还“七擒七纵”折服少数民族首领,对西南地区的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5.年,孙权派将军等率万人船队到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
【要点破解】要点一: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要点点拨:(1)政治上:下令求贤,注意选拔人才;“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第15课 三国鼎立华师大版巩固辅导第七十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第15课三国鼎立华师大版巩固辅导第七十篇第1题【单选题】历史课上,小敏和肖钢对于官渡之战的性质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们从下面结论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B、农民起义军反对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评述的战争影响是( )A、加速了统一的步伐B、为刘备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C、造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A、曹操B、诸葛亮C、周瑜D、孙权【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台湾叙述正确的是( )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②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③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⑤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广东省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是( )A、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B、大力兴修水利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外贸易D、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
有三顾茅庐的、有“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 )A、诸葛亮刘备关羽B、刘备曹操孙权C、刘备诸葛亮曹操D、诸葛亮关羽曹操【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讴歌的历史人物是( )A、曹操B、刘备C、诸葛亮D、杜甫【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是( )A、封建社会呈现繁荣景象B、政权分立、民族融合加强C、封建国家首次出现大一统D、封建国家的初步形成【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历史课上,同学们讲述的“三国故事”中,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说法是( )A、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败逃往北方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C、曹操建立魏国D、周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如图中①处的政权名称是( )A、魏B、蜀C、吴D、辽【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历史地图能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分封制B、春秋诸侯争霸C、战国诸侯争霸D、三国鼎立【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以下哪些战役在历史上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①巨鹿之战②赤壁之战③长平之战④淝水之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A、魏、蜀、吴B、蜀、魏、吴C、吴、蜀、魏D、蜀、吴、魏【答案】:【解析】:第14题【问答题】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春秋西周夏战国商西汉三国西晋南北朝秦东汉东晋。
华师版历史初中七年级上册名师教案:第15课三国鼎立

第15课三国鼎立〖内容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①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②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②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
③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④讨论“三国鼎立时期,为什么地区经济得到显著发展?”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②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③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教学要点〗1.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二是展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刘备、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
都是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
〖教学建议〗1.三分天下①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启发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从而认识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唯才是举”是曹操高人一筹和过人之处的所在。
官渡之战既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又突出曹操以少胜多的灵活战术。
使学生对曹操有个形象的了解。
②介绍江东孙权势力的稳固,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国辅佐后正伺机发展,使学生既了解三分天下的三种势力的基本情况,又对孙权与刘备有了初步的印象。
③赤壁之战:一是训练学生运用“赤壁之战示意图”,讲述战争经过,体会整个战争的壮观场面。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5课 三国鼎立中华书局版巩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5课三国鼎立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第四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性战役是( )A、淝水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反映的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②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③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⑤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广东省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曹操在下列哪场战役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军队,奠定其统一北方的基础(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曹操建立了魏国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C、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D、诸葛亮派船队到达夷洲【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关于三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刘备定都成都,国号蜀B、三国的分裂孕育着统一的因素C、曹操在洛阳称帝,建立魏D、孙权于222年称王【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下战役,正确的是( )①长平之战②淝水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巨鹿之战。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①③④②【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在“三国历史故事会”活动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历史故事。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三国鼎立中华书局版复习巩固八十一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中华书局版复习巩固八十一第1题【单选题】2016年成都大庙会上,《三英贺岁》、《蜀道难关》主题灯组形象展示了三国文化。
回顾历史,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叙述正确的是( )A、维护了相对的安定,是一种进步B、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是历史的退步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民族融合D、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三国时期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联系的国家是( )A、吴国B、蜀国C、秦国D、魏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下列关于这一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B、蜀国的丝织业兴旺C、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D、吴国的造船业发达【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 )A、208年,赤壁之战B、220年,曹丕称帝C、221年,刘备称帝D、222年,孙权称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图1所示局面中的魏国定都于( )A、长安B、建业C、成都D、洛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三顾茅庐”的历史典故发生在襄阳的隆中,下列与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袁绍B、诸葛亮C、孙权D、曹操【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国最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夷洲)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时促进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国家是( )A、魏国B、蜀国C、吴国D、东汉【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语出( )A、司马迁B、曹操C、曹丕D、曹植【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一方的军阀互相混战,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三国鼎立华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八
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的人物是( )
A、刘备
B、诸葛亮
C、曹操
D、孙权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
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①魏国一220年曹操一洛阳②魏国一220年一曹丕一洛阳
③蜀国一221年一刘备成都④蜀国一221年诸葛亮一成都
⑤吴国一222年孙策一南京⑥吴国一222年一孙权一建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今阿襄阳因文化而立,必将因文化而兴。
昔日襄阳因历史悠久,才会有人杰地灵。
襄阳的古隆中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
A、曹操
B、刘秀
C、孙权
D、诸葛亮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图示表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其中大致准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击敌要害,一战而统一北方的战役是( )
A、城濮大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观看(阅读)下列材料,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是( )
A、电视剧《三国》
B、司马迁的《史记》
C、小说《三国演义》
D、二二一十四史中的《三国志》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曹操统一北方后,成为当时势力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他随即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但是却被孙权、刘备的联军打败。
这场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它是指(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答案】:
【解析】:
第11题【判断题】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青率船队曾达到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地区。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材料一,二中的“浪花淘尽英雄”“一时多少豪杰”,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
请你写出三个当时的“英雄豪杰”。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他(她)的原因。
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材料二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
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周郎”指的是谁?
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
(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
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材料三:三国鼎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
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识图回答:
此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______。
这次事件的交战双方是______。
请列举出与这次战役特点相同的我国历史上的另外两个战役的名称。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既频繁,又复杂。
但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三国”是哪三国?请你写出“三国”中位于东南方向的那个国家的都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一时期王羲之的哪一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