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县“非遗”舞蹈扑蝶舞传承发展研究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品范例 非遗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品范例非遗项目介绍:清清“花”语权项目团队主要由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师生组建,团队成员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结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及医师共同研究,本项目包含视觉传达、网页设计、界面设计、标志设计、电商运营、中医临床、社会工作等多个学科人才。
团队致力于深入国家贫困地区,普及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探索将中医药文化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中医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助推国家攻坚脱贫,摘掉贫困帽,迈向新天地。
项目团队立足于河南省周口市下辖县--沈丘,多年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是该县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种植效益不高,农户收入水平低,种植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本团队多次深入该村走访调研,与沈丘县政府、扶贫办充分对接,探索制定符合百姓意愿、符合当地实际的致富项目,从土壤科学分类出发,试行中草药桔梗种植。
桔梗--从中草药知识普及、桔梗种植核心技术,桔梗二次加工,产品包装推广、中医健康教育、电商地推,六方面分别帮助沈丘县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从种植向深加工发展,围绕大健康产业,结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试验将桔梗等中药材加工成饮片、切片,配置茶包,甚至饮料,通过不断延长扶贫产业链条,让贫困户在这个链条上有更多选择的点,开辟更广阔脱贫空间。
最终在当地建立青年红色筑梦精准扶贫基地,发挥青年大学生的力量,运用高校大学生的智慧帮助贫困农村地区脱贫致富。
项目在"产教融合"在达到专业人员的培养和满足行业实际需要方面意义重大。
在今后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上和相关教学涉及的学科竞赛上,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合桔梗养生茶特色配方,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引出系列化的创意包装,并以色彩的系列化和图形的系列化为焦点,将包装的视觉性和实用性进行统一。
来助力企业品牌的树立与推广、提升陈列与展示效果、指导消费,利用校内直采中心农产品市场,帮助推广售卖,从而突破桔梗滞销的瓶颈。
沈丘发展趋势
沈丘发展趋势沈丘县作为河南省周口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近年来,沈丘县的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多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首先,沈丘县的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沈丘县地处中国中部地区,拥有广阔肥沃的农田和大量的农民劳动力。
在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下,沈丘县展开了大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现在,沈丘县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还成为了河南省农产品加工出口的重要地区。
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其次,沈丘县的旅游业发展迅猛。
沈丘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美丽的沈丘湖、郑国渠、顺河古镇等。
近年来,沈丘县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修建了一批高品质的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同时,沈丘县还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利用自然风光和农耕文化等资源,打造出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再次,沈丘县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沈丘县还大力发展制造业、服务业等现代产业。
县内拥有众多的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涉及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物流等各个领域。
这些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得到了认可,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同时,沈丘县还积极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建设了一批商业综合体和文化设施,提升了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最后,沈丘县的城市建设呈现出现代化和人文化结合的趋势。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沈丘县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加强了现代化设施和城市功能的建设。
现在,沈丘县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路宽敞平整,公园绿化景观良好,居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总之,沈丘县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县级行政区,正呈现出多个发展趋势。
农业发展良好,旅游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城市建设现代化和人文化结合。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沈丘县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精神文明望中原 曲艺新风沐沈丘
精神文明望中原曲艺新风沐沈丘作者:张睿萌来源:《曲艺》2015年第09期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的娱乐消遣方式增多,大量外国尤其是西方文化产品充斥国内市场,我国传统艺术和主流文化市场面临严峻挑战,亟待保护和弘扬。
沈丘县曲艺历史可追溯到400多年前。
明末清初以来,沈丘境内流传的曲艺形式有道情、评书、沙河大鼓、小铙、坠子等。
新中国成立后,又传入了快板书、山东快书、相声、琴书等多种曲艺形式。
曲艺在沈丘县的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与该县重点推出的“槐文化”、“玉文化”、“千字文文化”并列的四驾马车之一,具有领头羊的作用。
综观沈丘曲艺发展的历史,1943年谢元荣、程志海宣传抗日,演出《抽壮丁》;1952年王继法编演了有关抗美援朝的曲艺小段《李大娘劝子参军》;1976年文工队演出的节目《歌唱公社新气象》;1980年季秀英创作的坠子《自卫反击战打得好》等都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成为沈丘曲艺史上有代表性的曲目。
近年来,沈丘曲艺工作者努力创作,写出了不少紧扣时代脉络,贴近生活,为社会提供正能量的曲艺作品。
如歌颂党政的作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小唱》,创作反映沈丘新面貌的作品《大美沈丘》,由沙河大鼓传人王振山创作并体现整治黑网吧的作品《网吧风波》等目前在社会上广为传唱。
在县委宣传部的积极推动和关心支持下,县文联选择特有的曲艺门类进行资料整理及建立保护方案,先后整理了传统曲目《仲英烈》《张廷秀私访》《刘庸坐南京》《金沙滩潘杨讼》等;历史曲目《太原府》《执法如山》等,解放后创新曲目《二刚填井》等。
沈丘县曲艺工作者积极将收集到的曲目形成文字,并根据台本进行了节目编排,及时有效地保护着传统文化。
在沈丘县对当地曲艺的充分挖掘和保护下,2011年小铙被宣布为沈丘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子友为代表性传人;2013年沙河大鼓被宣布为沈丘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振山为代表性传人。
如今沈丘县正在进一步完善资料、深度发掘,申报更高级别的非遗。
舞蝶舞蹈背景介绍
舞蝶舞蹈背景介绍舞蝶是一种优美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舞蹈形式,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其背景与文化内涵都非常丰富。
舞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蝴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美丽、自由与幸福,因此人们常用蝴蝶来形容女性的美丽和温柔。
舞蝶也因蝴蝶的美丽特质而得名,并通过舞蹈来展现出这种美丽。
舞蝶的舞姿以模仿蝴蝶的飞舞为主题,将蝴蝶的独特形态和动作融入到舞蹈当中。
舞蹈者通过翩翩起舞,舞动四肢,展示出蝴蝶飞翔的曼妙姿态。
舞者们以精湛的技艺和灵巧的动作,将蝴蝶的飞舞轻盈、优雅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舞蝶有着丰富的演出场景和灯光效果。
在演出中,舞者会配戴有蝴蝶翅膀的服装,并通过摆动翅膀的方式来表现蝴蝶的飞舞。
舞台上通常会布置花朵和自然元素的道具,为舞蹈增添更多的艺术氛围。
舞蝶的音乐伴奏通常采用中国传统的古琴、笛子和二胡等乐器,以及现代音乐元素的结合,使整个舞蹈更具有华丽和情感的表现力。
音乐的旋律优美动人,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观众沉浸在舞蹈的世界中。
舞蝶的舞蹈动作技巧要求舞者具备良好的舞蹈基本功和体态素质。
舞者需要具备柔美的身体线条、优雅的肢体协调性,以及出色的舞姿掌握能力。
舞者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跳舞体验,才能完美地表现出舞蝶的美丽和飘逸。
舞蝶不仅在中国国内广泛演出,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备受关注。
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展示,也是中国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蝶的演出不仅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还能够传递出文化与艺术的内涵。
舞蝶作为一种传统舞蹈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一种承载了中国古老文化的载体。
它通过舞蹈艺术的形式,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人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舞蝶的背景介绍中,我将具体讲解舞蝶的起源、舞蹈动作、音乐伴奏和演出场景等方面,希望能够使人们对舞蝶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欣赏和领略这一独特的艺术表演。
蝶香舞蹈解析
蝶香舞蹈解析
《蝶香》舞蹈是一支充满情感和艺术感的表演,通过舞蹈动作和舞台表现力展现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同时也传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以下是对《蝶香》舞蹈的解析:
1. 舞蹈动作:舞蹈动作流畅自然,通过细致入微的肢体语言展现出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舞者运用轻盈的步伐、柔美的手势和灵动的身姿,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
2. 舞台表现力:舞台表现力是《蝶香》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者通过丰富的表情、眼神和肢体语言,将情感融入舞蹈之中,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同时,舞台布景和灯光效果也为舞蹈的表现力增色添彩。
3. 主题表达:《蝶香》舞蹈的主题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通过舞蹈动作和舞台表现力,舞者传达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展现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美丽富饶。
这种主题表达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4. 艺术风格:《蝶香》舞蹈的艺术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
舞者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和舞台表现力,将传统舞蹈的韵味与现代舞蹈的动感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总之,《蝶香》舞蹈是一支充满情感和艺术感的表演,通过舞蹈动作、舞台表现力和主题表达展现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同时也传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这支舞蹈让观众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美丽富饶。
非遗文化主题班会:秧歌的文化 课件(共28张PPT) 初中班会.ppt
北方秧歌的某些表演特征,也保留了秧歌的名称。
遗非系列
NO-3
传承现状
[YĀNG GĒ]
遗非系列
[YĀNG GĒ]
遗非系列
传承现状
昌黎地秧歌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昌黎县 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分布在河北省昌黎、卢龙、抚宁、乐亭、滦县等地。它最早产生于元 代,一直流传至今。 昌黎地秧歌从形式到内容都有鲜明的个性。它形式上分为排街秧歌和场子秧歌两种,内容上除“平秧歌”无固定情节外, 大多是“秧歌出子”。昌黎地秧歌的行当分为“妞”、“丑”、“”、“公子”几种,表演各具特色。昌黎地秧歌产生 之初,各行当均由男性扮演。在角色、结构、服饰上受蒙古族文化影响,地秧歌中“丑”角所戴的“缨子帽”就是从蒙 古族服饰发展而来的。昌黎地秧歌与当地的民间歌舞、小戏有密切联系,表现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呈现出角色化、行 当化的艺术特征,能深刻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丰富细腻地表达动作意图,这在民间舞蹈中显得十分突出。昌黎地 秧歌中著名的秧歌小戏有《扑蝴蝶》、《锯缸》、《王二小赶脚》、《傻柱子接媳妇》、《跑驴》等。
2. 古代黄河岸边的百姓,为了生存,奋力抗洪,最后,取得胜利,大家高兴地拿起抗洪的工具当 道具,唱起来,跳起来,抒发高兴的心情,随着参加人数的增多,有了舞蹈动作和舞蹈组合, 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第三种说法根据《延安府志》记有“春闹社,俗名秧歌”,可见秧歌 可能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
[YĀNG GĒ]
胶州秧歌有膏药客、翠花、扇女、小、棒槌、鼓子等角色,基本动作主要有“翠花扭三步”、“撇扇”、“小扭”、“棒
花”、“丑鼓八态”等,表演程序有“开场白”、“跑场”、“小戏”三部分,跑场队形有“十字梅”、“四门斗”、
“两扇门”、“正反挖心”、“大摆队”、“绳子头”等,还有《送闺女》、《三贤》、《小姑贤》、《双推磨》等小戏。
绕襟舞佣创作艺术和作品意蕴解说
绕襟舞佣创作艺术和作品意蕴解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反映了古代舞人长袖起舞的史实。
长袖作为一种服饰型道具,在古代舞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舞人或拂或扬的翘袖舞动时,上下翻飞的长袖使舞蹈飘逸蹁跹,成为一大亮点,故称长袖舞。
长袖起舞是中国古代舞人的特征之一,在长袖舞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汉代的长袖舞最为突出,称得上是一枝独秀,其继承了楚风,并发展为翘袖折腰之姿,几乎是无舞不舞袖,其盛行程度可想而知。
徐州楚王墓出土的画像石、砖,漆器,陶俑等大量的珍贵舞蹈文物中都有翘袖折腰的长袖舞形象出现。
其中,舞俑作为汉代舞蹈表现艺术的主体,有其独特的艺术内涵与文化魅力。
一、造型工艺俑是古代专为王室贵族举行丧葬仪礼所造的陪葬品。
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俑的出现,逐渐代替了残酷的人葬制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
出于俑可真实生动地反映神韵和情感及其可替代活人进行殉葬的实用性,俑逐渐成为汉代舞蹈艺术表现的主体。
俑的材制分为陶俑与木俑,木俑的雕刻艺术,陶俑的塑造艺术都为人所称道,由于陶俑取材的方便性和烧制的易操作性,在墓葬中出土最具普遍性。
古诗词中,长袖舞造型千变万化,傅毅的《舞赋》言长袖舞有“轻舞如燕居,疾舞似惊鸿”的灵动多变,有“飘然急舞若离弦之箭,气势浮动似长空之云”的豪迈大气,令人心驰神往。
但在陶舞俑制作过程中,要想展现长袖舞如此风姿流韵,是实属不易的。
徐州驮蓝山绕襟衣陶舞俑,西汉时期出土于徐州驮蓝山楚王墓及其他墓葬,高48-53厘米,约40件,现藏于徐州博物馆。
据考古资料记载,此类陶舞俑形制基本一致,身着绕襟长袖深衣,身体旁倾、扭肢折腰,双臂张扬,做抛长袖舞姿状。
这与汉代的长袖舞有大齐舞的群体舞蹈表演形式出现的史实是一致的,体现了长袖舞的普遍性以及强大的魅力。
细看图中陶俑则可观察到舞俑着长裙曳地,且外裙有褶痕,可想汉代制陶工艺对细节的把控极致,工艺精湛。
再看外襟袖宽而短,露内襟长袖,身体向左弯曲,体态呈S形,双臂翘袖至头顶向两侧甩出,是长袖舞中典型的翘袖折腰之姿,崔驷《七依》云:“振飞毅以舞长袖,袅细腰以务抑扬”,其高度写真和生动描绘形象地诠释了“翘袖折腰”的真谛。
穿梭走线 织就华彩人生
科学之友 242023-09穿梭走线 织就华彩人生勤奋学艺程苗欣出生于1971年,十几岁时来到缂丝世家郭家,拜王冬爱为师学习缂丝技艺,这一学便是数年。
后来,到了该婚嫁的年纪,她嫁给了师傅的儿子郭彬儒。
对于程苗欣而言,缂丝不仅是她的事业,而且贯穿于她的家庭。
自那时起,她就下定决心,这辈子生活的轨迹只有一个,那就是穿梭走线织缂丝。
提起学艺时的经历,程苗欣印象最深的是师傅常说的一句话:“织缂丝这活儿,学会容易学精难,要织出好东西,需要十年以上的功夫。
”程苗欣没有被这句话吓倒,她怀着满腔热爱,开启了自己的学艺之旅。
在学艺期间,程苗欣勤奋好学,不懂就问,用两个月的时间熟悉了落经、上经、打翻头、上样、修毛等十余道工序,后来又用六个月的时间掌握了结、掼、勾、戗四种基本技法,练就了缂丝基本功。
刻苦钻研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学会缂丝基本技法之后,程苗欣继续钻研,她在四种基本技法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发挥出了三十余种技2023年7月15日,《非遗里的中国·河北篇》在CCTV-1播出,在节目中,国家级非遗项目定州缂丝织造技艺传承人程苗欣和郭菲向观众介绍、展示缂丝技艺。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这一高光时刻的背后是传承人在漫长岁月中的坚守。
她们善于学习、勤于钻研、乐于传授、勇于创新,在一次次的穿梭走线中织就了属于自己的华彩人生。
法,独立完成了多幅精美、精致的缂丝作品。
后来,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艺术见识的增长,程苗欣对技艺有了更高的追求。
为了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她积极参加非遗传承人培训、手工艺带头人培训等活动,并在与其他艺人的交流中取长补短,提升了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丰富了缂丝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作品在艺术表现力上更上一层楼。
在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中,程苗欣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用不变的初心和坚定的意志走出了一条坚实的艺术成长之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如今,程苗欣创作的缂丝作品经常亮相各大文|解莹程苗欣在制作缂丝传承 25艺术展,受到了群众的喜爱和社会的关注,《梅花寒鹊图》《牡丹图》《补子》《定州塔》等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河南舞蹈采风报告(一)
河南舞蹈采风报告(一)
河南舞蹈采风报告
一、背景介绍
河南作为一个深厚的文化大省,其舞蹈文化也极为丰富。
本次采
风报告旨在展示河南舞蹈的多样性和特色。
二、舞蹈类型
1. 阿花舞
阿花舞是河南省中部地区的传统舞蹈,舞姿婀娜多姿,动作轻盈
流畅。
以女性为主要演绎者,展现出女性的柔美和坚韧,是传统婚礼
上必不可少的舞蹈之一。
2. 大马金刀舞
大马金刀舞源于河南南阳地区,是一种男性舞蹈。
演员手持马刀,喊出口号,节奏明快,表现出汉族男儿的英勇豪迈和战斗精神。
3. 寿山秧歌
寿山秧歌是安阳地区的民间舞蹈,以八仙的形象为主要表现内容,舞姿矫健,步伐轻盈。
这种舞蹈历史悠久,源于祭祀活动,现在已经
成为庆祝喜庆节日的必备节目。
三、舞蹈传承
河南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历代留下了许多优秀传统的舞蹈。
在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舞蹈文化的传承,许多舞蹈团体和个人通过演出、比赛等方式,将传统舞蹈发扬光大。
四、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的舞蹈文化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我们期望看到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舞蹈的学习和表演中来,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五、结论
在河南舞蹈的采风之旅中,我们发现河南的舞蹈文化非常丰富多彩,涵盖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舞蹈。
无论是阿花舞、大马金刀舞还是寿山秧歌,都能够展示出河南人民的美好品质和精神风貌,也能够为大众带来视觉和文化的享受。
同时,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也欣喜于当代舞蹈的不断创新和突破。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计148项)民间文学(1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I-1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2I-2 花木兰传说(虞城县)3I-3 盘古神话(泌阳县、桐柏县)4I-4 白蛇闹许仙传说(鹤壁市淇滨区)5I-5 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汝南县、西平县、平舆县)6I-6 柳毅的传说(卫辉市)7I-7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8I-8 邵原创世神话群(济源市)9I-9 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固始县)10I-10 愚公移山传说(济源市)11I-11 赵氏孤儿传说(温县)12I-12 大禹神话传说(禹州市)13I-13 王莽撵刘秀传说(西平县、遂平县、内乡县、灵宝市)14I-14 灵宝黄帝传说(灵宝市)15I-15 葛天氏传说(长葛市)16I-16 牛郎织女传说(南阳市)17I-17 竹林七贤传说(修武县)18I-18 帝舜传说(濮阳县)民间美术(1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9Ⅱ-1 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20Ⅱ-2 黄河澄泥砚(郑州市惠济区、孟州市、陕县、新安县)21Ⅱ-3 汴京灯笼张(开封市)22Ⅱ-4 柘城李秀山泥塑(柘城县)23Ⅱ-5 农民画(舞阳县、汝南县)24Ⅱ-6 虢州石砚(灵宝市)25Ⅱ-7 秦氏绢艺(滑县)26Ⅱ-8 方城石猴(方城县)27Ⅱ-9 民间剪纸(陕县、灵宝市、卢氏县、辉县市、鲁山县)28Ⅱ-10 卢氏木版年画(卢氏县)29Ⅱ-11 滑县木版年画(滑县)30Ⅱ-12 洛阳宫灯(洛阳市)31Ⅱ-13 泥咕咕(浚县)32Ⅱ-14 东岸桃核雕花工艺(上蔡县)33Ⅱ-15 重阳茱萸绛囊(上蔡县)民间音乐(1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34Ⅲ-1 板头曲(南阳市)35Ⅲ-2 中州筝派(河南省艺术研究院)36Ⅲ-3 筹音乐(许昌市)37Ⅲ-4 司马懿得胜鼓(温县)38Ⅲ-5 超化吹歌(新密市)39Ⅲ-6 唢呐(沁阳市)40Ⅲ-7 大铜器(西平县、遂平县、郏县)41Ⅲ-8 开封盘鼓(开封市)42Ⅲ-9 武陟盘鼓(武陟县)43Ⅲ-10 官会响锣(项城市)44Ⅲ-11 轧琴(舞钢市)45Ⅲ-12 信阳民歌(信阳市)46Ⅲ-13 郑王词曲(沁阳市)47Ⅲ-14 西坪民歌(西峡县)48Ⅲ-15 武德镇抬鼓(温县)49Ⅲ-16 洛阳海神乐(洛阳市)50Ⅲ-17 黄河号子(省黄河河务局)51Ⅲ-18 中州大鼓(新乡县)52Ⅲ-19 大相国寺梵乐(开封市大相国寺)民间舞蹈(1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53Ⅳ-1 火龙舞(孟州市)54Ⅳ-2 苏家作龙凤灯(博爱县)55Ⅳ-3 高抬火轿(沁阳市)56Ⅳ-4 齐天圣鼓(灵宝市)57Ⅳ-5 回民秧歌(项城市)58Ⅳ-6 大仵民间舞蹈(柘城县)59Ⅳ-7 跑帷子(汤阴县)60Ⅳ-8 花挑舞(固始县)61Ⅳ-9 艾庄铜器舞(许昌县)62Ⅳ-10 豫西狮舞(洛阳市大里王狮舞、巩义市小相狮舞)(洛阳市、巩义市)63Ⅳ-11 麒麟舞(兰考县、睢县)64Ⅳ-12 火绫子(商城杈伞舞)(商城县)65Ⅳ-13 双人旱船舞(临颍县)66Ⅳ-14 沈丘回族文狮舞(沈丘县)67Ⅳ-15 内乡县衙春节岁时节令“打春牛”(内乡县)民间戏剧(2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8Ⅴ-1 豫剧(河南省艺术研究院)69Ⅴ-2 曲剧(河南省艺术研究院)70Ⅴ-3 越调(周口市、许昌市)71Ⅴ-4 大弦戏(滑县、濮阳县)72Ⅴ-5 罗卷戏(汝南县、滑县、内黄县、通许县、范县、邓州市)73Ⅴ-6 目连戏(南乐县)74Ⅴ-7 道情(太康县)75Ⅴ-8 宛梆(内乡县)76Ⅴ-9 四平调(商丘市、濮阳县)77Ⅴ-10 大平调(濮阳县、滑县、延津县)78Ⅴ-11 皮影戏(灵宝市、罗山县)79Ⅴ-12 杠天神(新蔡县)80Ⅴ-13 怀梆(沁阳市)81Ⅴ-14 清丰柳子戏(清丰县)82Ⅴ-15 河阳花鼓戏(孟州市)83Ⅴ-16 二股弦(武陟县)84Ⅴ-17 光山花鼓戏(光山县)85Ⅴ-18 淮调(安阳县)86Ⅴ-19 扁担戏(新蔡县)87Ⅴ-20 扬高戏(三门峡市)88Ⅴ-21 二夹弦(开封市、睢县、滑县、延津县)89Ⅴ-22 落腔(内黄县、辉县市、长垣县、淇县)曲艺(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90Ⅵ-1 河洛大鼓(洛阳市)91Ⅵ-2 河南坠子(河南省艺术研究院)92Ⅵ-3 王屋琴书(济源市)93Ⅵ-4 灶书(固始县)94Ⅵ-5 丝弦道(平舆县)95Ⅵ-6 锣鼓书(三门峡市)96Ⅵ-7 三弦书(南阳市)97Ⅵ-8 大调曲子(南阳市)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1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98Ⅶ-1 心意六合拳(漯河市、淮阳县)99Ⅶ-2 八极拳(博爱县)100Ⅶ-3 苌家拳(荥阳市)101Ⅶ-4 大营社火(陕县)102Ⅶ-5 浚县民间社火(浚县)103Ⅶ-6 打铁花(确山县)104Ⅶ-7 马街书会(宝丰县)105Ⅶ-8 东西常骂社火(灵宝市)106Ⅶ-9 少林功夫(少林寺)107Ⅶ-10 太极拳(温县)民间手工技艺(1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08Ⅷ-1 杜康酿酒工艺(伊川县、汝阳县)109Ⅷ-2 钧瓷烧制技艺(禹州市)110Ⅷ-3 镇平玉雕工艺(镇平县)111Ⅷ-4 棠溪宝剑铸造工艺(西平县)112Ⅷ-5 汝瓷烧制技艺(宝丰县、汝州市)113Ⅷ-6 唐三彩(洛阳市)114Ⅷ-7 汴绣工艺(开封市)115Ⅷ-8 太平车制作技艺(平舆县)116Ⅷ-9 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艺(修武县)117Ⅷ-10 武陟油茶制作技艺(武陟县)118Ⅷ-11 宝丰酒酿造工艺(宝丰县)119Ⅷ-12 茂家红酒酿制技艺(状元红)(濮阳市)120Ⅷ-13 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信阳市)121Ⅷ-14 北宋官瓷烧制技艺(开封市)122Ⅷ-15 长垣烹饪技艺(长垣县)123Ⅷ-16 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焦作市)124Ⅷ-17 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禹州市)民间杂技(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25 Ⅸ-1 东北庄杂技(濮阳市)生产商贸习俗(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26 Ⅹ-1 百泉药会(辉县市)127 Ⅹ-2 禹州药会(禹州市)消费习俗(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28Ⅺ-1 地坑院民俗(陕县)129Ⅺ-2 洛阳水席(洛阳市)130Ⅺ-3 开封又一新糖醋软熘鲤鱼焙面(开封市)131Ⅺ-4 开封马豫兴桶子鸡(开封市)132Ⅺ-5 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开封市)岁时节令(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33 Ⅻ-6 “重阳节”民俗(上蔡县)民间信仰(1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34 XⅢ-1 伏羲太昊陵祭典(淮阳县)135 XⅢ-2 浚县正月古庙会(浚县)136 XⅢ-3 老子生日祭典(鹿邑县)137 XⅢ-4 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郑市)138 XⅢ-5 洛阳关林朝圣大典(洛阳市)139 XⅢ-6 嫘祖祭典(西平县)140 XⅢ-7 火神祭祀(商丘市睢阳区)141 XⅢ-8 中岳古庙会(登封市)142 XⅢ-9 医圣张仲景祭祀(南阳市)143 XⅢ-10 卫辉比干祭典(卫辉市)民间知识(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44 XIV-1 八卦符号文化(河南省社会科学院)145 XIV-2 洛阳牡丹栽培技艺(洛阳市)146 XIV-3 周易文化(安阳市)147 XIV-4 洛阳正骨(洛阳市)148 XIV-5 针灸铜人(开封市)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28项,合并后为14项)一、民间文学(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 Ⅰ—5 董永与七仙女传说[天仙配故事](济源市)2 Ⅰ—13 黄帝传说(新郑市、禹州市)3 Ⅰ—14 王莽撵刘秀传说(陕县)二、传统美术(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4 Ⅱ—9 民间剪纸(郑州市管城区[连德林]、洛宁县)三、传统音乐(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5 Ⅲ—17 黄河号子(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土硪号子](孟州市)[黄河河工号子](武陟县)[卢氏劳号](卢氏县)[黄河玉门号子](荥阳市)[黄河打硪号子](中牟县)[硪工号子](洛阳市吉利区)[黄河船工号子](济源市)四、传统舞蹈(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 Ⅳ—12 火绫子[火淋子](潢川县)五、传统戏剧(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7 Ⅴ—10 大平调(浚县)8 Ⅴ—13 怀梆(新乡县、温县、武陟县、修武县)9 Ⅴ—11 皮影戏(长垣县、桐柏县、睢县)10 Ⅴ—5 罗卷戏(南乐县)11 Ⅴ—3 越调(邓州市)12 Ⅴ—21 二夹弦[西华笙簧二夹弦](西华县)六、曲艺(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3 Ⅵ—7 三弦书[仪封三弦书](兰考县)七、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4 Ⅶ—10 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温县)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160项,合并后为129项)一、民间文学(1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 Ⅰ—19 先蚕氏嫘祖的传说(荥阳市)2 Ⅰ—20 许由的传说(登封市)3 Ⅰ—21 潘安的传说(中牟县)4 Ⅰ—22 河图洛书传说(孟津县、洛宁县、巩义市)5 Ⅰ—23 洛神的传说(洛阳市、巩义市)6 Ⅰ—24 姜太公的传说(卫辉市)7 Ⅰ—25 韩湘子传说(孟州市)8 Ⅰ—26 丁兰刻木传说(修武县)9 Ⅰ—27 张清丰孝道故事(清丰县)10 Ⅰ—28 王祥卧冰传说(遂平县)11 Ⅰ—29 杞人忧天传说(杞县)12 Ⅰ—30 夸父神话(灵宝市)二、传统美术(1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3 Ⅱ—20 猴加官(郑州市管城区)14 Ⅱ—21 香包(郑州市二七区)15 Ⅱ—22 面塑(洛阳市)16 Ⅱ—23 刘井薛氏石刻(偃师市)17 Ⅱ—24 苏奇灯笼画(安阳县)18 Ⅱ—25 内黄李新张木板年画(内黄县)19 Ⅱ—26 清丰彩灯(清丰县)20 Ⅱ—27 聂氏麦杆画(清丰县)21 Ⅱ—28 顺店刺绣(禹州市)22 Ⅱ—29 沈丘顾家馍(沈丘县)23 Ⅱ—30 淮阳泥泥狗(淮阳县)24 Ⅱ—31 黄河古陶(浚县)三、传统音乐(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25 Ⅲ—20 小咚鼓艺术(新乡市凤泉区)26 Ⅲ—21 啸乐(口哨音乐)(新乡市)27 Ⅲ—22 杨韩村乡唱秧歌(清丰县)28 Ⅲ—23 桐柏山歌(桐柏县)29 Ⅲ—24 淅川锣鼓曲(淅川县)30 Ⅲ—25 锣鼓十八番(潢川县)31 Ⅲ—26 沙河船工号子(漯河市)32 Ⅲ—27 丹江号子(淅川县)四、传统舞蹈(2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33 Ⅳ—16 卧拐秧歌(兰考县)34 Ⅳ—17 九连灯(新安县)35 Ⅳ—18 曹屯排鼓(洛阳市)36 Ⅳ—19 鱼灯花社舞(舞钢市)37 Ⅳ—20 吕村战鼓舞(安阳县)38 Ⅳ—21 金龟舞(鹤壁市)39 Ⅳ—22 马皮舞(获嘉县)40 Ⅳ—23 独脚舞[独腿高跷](获嘉县)[民间社火独脚舞](登封市)41 Ⅳ—24 踢棒槌(获嘉县)42 Ⅳ—25 小冀背桩(新乡县)43 Ⅳ—26 小宋佛高跷(新乡县)44 Ⅳ—27 虎舞(温县)45 Ⅳ—28 哼小车(武陟县)46 Ⅳ—29 莲花灯舞(荷花灯舞)(长葛市)47 Ⅳ—30 双狮舞(漯河市郾城区)48 Ⅳ—31 王家热锣鼓(灵宝市)49 Ⅳ—32 云彩灯(南召县)50 Ⅳ—33 庆丰花鼓舞(商丘市梁园区)51 Ⅳ—34 扑蝶舞(沈丘县)52 Ⅳ—35 项城肘阁(项城市)53 Ⅳ—36 西平鱼灯(西平县)54 Ⅳ—37 龙舞[南乐西街龙舞](南乐县)[狮龙斗蛛舞](清丰县)[五彩纸龙](清丰县)[铁花火龙](清丰县)55 Ⅳ—38 九莲灯(镇平县)五、传统戏剧(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56 Ⅴ—23 木偶戏(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歌舞剧院木偶剧团、灵宝市、汝阳县、宝丰县、内黄县、周口市)57 Ⅴ—24 大辫戏(武陟县)58 Ⅴ—25 南乐五腔调(南乐县)59 Ⅴ—26 枣梆(范县、台前县)60 Ⅴ—27 汉剧(唐河县)61 Ⅴ—28 花鼓戏(虞城县)62 Ⅴ—29 商城花篮戏(商城县)六、曲艺(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3 Ⅵ—9 大鼓书(鼓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信阳市平桥区、柘城县、鲁山县、内乡县、唐河县)64 Ⅵ—10 永城大铙(永城市)65 Ⅵ—11 豫东琴书(民权县、柘城县)七、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6 Ⅶ—11 石锁(开封市)67 Ⅶ—12 黄派查拳(开封市)68 Ⅶ—13 通背拳(通臂拳)(偃师市、焦作市解放区、焦作市中站区)69 Ⅶ—14 梅花拳(内黄县、清丰县)70 Ⅶ—15 小尚炮捶(炮拳)(焦作市中站区)71 Ⅶ—16 猴艺(新野县)72 Ⅶ—17 圣门莲花拳(商水县)73 Ⅶ—18 六道大方地棋(周口市川汇区、沈丘县)74 Ⅶ—19 两仪拳(沈丘县)75 Ⅶ—20 余家杂技(项城市)八、传统技艺(3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76 Ⅷ—18 柿树栽培柿饼制作技艺(荥阳市)77 Ⅷ—19 麻纸制作技艺(手工造纸)(新密市)78 Ⅷ—20 葛记焖饼制作技艺(郑州市)79 Ⅷ—21 义兴牌匾制作技艺(开封市)80 Ⅷ—22 秋油腐乳制作技艺(兰考县)81 Ⅷ—23 洧川豆腐制作技艺(尉氏县)82 Ⅷ—24 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制作技艺(开封县)83 Ⅷ—25 制鼓技艺(洛阳市、孟州市)84 Ⅷ—26 小街锅贴制作技艺(洛阳市)85 Ⅷ—27 银条种植栽培及烹饪技艺(偃师市)86 Ⅷ—28 万古文盛馆羊肉卤制作技艺(滑县)87 Ⅷ—29 郑家老粉坊粉皮制作技艺(安阳市)88 Ⅷ—30 柏山缸制作技艺(博爱县)89 Ⅷ—31 清化竹器制作技艺(博爱县)90 Ⅷ—32 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修武县、焦作市山阳区)91 Ⅷ—33 清化传统竹扇制作技艺(博爱县)92 Ⅷ—34 上庄姜种植与加工(博爱县)93 Ⅷ—35 黑陶制作技艺(沁阳市)94 Ⅷ—36 怀府闹汤驴肉制作技艺(沁阳市)95 Ⅷ—37 王五辈壮馍制作工艺(濮阳县)96 Ⅷ—38 鄢陵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鄢陵县)97 Ⅷ—39 董村木杆称制作技艺(长葛市)98 Ⅷ—40 长葛绒制作技艺(长葛市)99 Ⅷ—41 传统棚口扎制技艺(渑池县)100 Ⅷ—42 汤(夏邑县)101 Ⅷ—43 宋河酒传统酿制技艺(鹿邑县)102 Ⅷ—44 张弓酒传统酿制技艺(宁陵县)103 Ⅷ—45 毛笔制作技艺[汝阳刘毛笔](项城市)[杨集毛笔](上蔡县)104 Ⅷ—46 芝麻种植及传统小磨香油制作技艺(驻马店市驿城区、西平县)105 Ⅷ—47 地坑院营造技艺(陕县)106 Ⅷ—48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西华县)107 Ⅷ—49 邓城叶氏猪蹄制作技艺(商水县)108 Ⅷ—50 道口烧鸡制作技艺(滑县)九、传统医药(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09 Ⅸ—1 刘陈铺齐氏骨科(兰考县)110 Ⅸ—2 象庄秦氏妇科(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秦震妇科研究所及秦彩霞中医妇科诊所、孟津县)111 Ⅸ—3 传统膏药[黄氏膏药、黄塔膏药](滑县)112 Ⅸ—4 柳位同裕堂陈氏传统骨病疗法(柳位陈钞骨科)(卫辉市)113 Ⅸ—5 黑虎丸(长垣县)114 Ⅸ—6 合水张氏正骨(西平县)十、民俗(1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15 Ⅹ—3 新密溱洧婚俗(新密市)116 Ⅹ—4 摸摸会(登封市)117 Ⅹ—5 中原古荥汉族丧葬习俗(郑州市惠济区)118 Ⅹ—6 道口正月古庙会(滑县)119 Ⅹ—7 伦掌孟村九曲黄河灯展会(安阳县)120 Ⅹ—8 高王庙会(内黄县)121 Ⅹ—9 二仙庙会(沁阳市)122 Ⅹ—10 张曹庙会(清丰县)123 Ⅹ—11 杜寨书会(许昌县)124 Ⅹ—12 升旗打酒火(西平县)125 Ⅹ—13 黄龙日盘八卦历(济源市)126 Ⅹ—14 青龙宫庙会及祈雨习俗(武陟县)127 Ⅹ—15 六月送羊(辉县市)128 Ⅹ—16 灵山庙会(宜阳市)129 Ⅹ—17 新郑大枣习俗与枣技艺(新郑市)河南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39项)河南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30人)。
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Ⅷ-14
北宋官瓷烧制技艺
开封市
高华志
男
1955.02
170
Ⅷ-18
柿树栽培柿饼制作技艺
荥阳市
李全陵
男
1946.06
171
Ⅷ-19
麻纸制作技艺
(手工造纸)
新密市
黄保灵
男
1962.10
172
Ⅷ-20
葛记焖饼制作技艺
郑州市金水区
葛永志
男
1949.09
173
Ⅷ-21
义兴牌匾制作技艺
开封市顺河区
芦治章
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代表性传承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200
Ⅷ-16
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
温县
康明轩
男
1969.10
201
Ⅷ-17
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
禹州市
王玉寨
男
1925.10
202
XIV-4
洛阳正骨
洛阳市
郭芫沅
女
1969.08
203
Ⅸ-1
刘陈铺齐氏骨科
兰考县
齐来祥
男
1967.12
204
Ⅸ-2
象庄秦氏妇科
男
1947.
79
李家琳
男
1937.
80
Ⅳ-35
项城肘阁
项城市
郭宝玉
男
1941.06
81
Ⅳ-36
西平鱼灯
西平县
邵伯亚
男
1943.08
82
Ⅳ-37
龙舞(五彩纸龙)
清丰县
杜献书
从含茧得丝到辑里湖丝--忆传统缫丝技艺演变
ongyi■农艺本栏目与中国农业博物馆合办从含茧得丝到辑里湖丝----忆传统缥丝技艺演变张伟红赵志明将蚕茧抽出蚕丝的技艺概称纟巢丝O 《说文解字》释义“缉”为“绎茧出丝”,传统缉丝技艺把若干粒煮熟茧的茧丝离解,合并成一股制成生丝。
这一技术是将桑、蚕这一农业原始资料转化为丝绸手T业生产原料的关键环节。
含茧得丝——缥丝起源的美丽传说据《史记》记载,•祖为轩辕黄帝的正妃,她发明-植桑养蚕、缉丝织绢之术,结束-人类以兽皮和植物为衣的历史,被后人称为人文先祖。
•祖“教民养蚕”与仓颉“初造书契”(规律造字)、“服牛”(驯牛耕地)、“作衣裳”(麻葛制衣)等—样凝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
相传•祖s桑林中采摘桑o时,发现散jS桑野间的白色蚕茧,她像吃桑o—样把它放入口中,温热的唾液浸湿并溶解蚕茧,渐渐理出丝绪,牵拉出长长的丝线。
美丽传说“含茧得丝”揭示-巢丝技艺的历史源头,我们祖先开发自然资源,挖掘蚕虫生物利用价值的历史跨越,使得煮茧缉丝、织绸制衣走入人间。
遗址考古实证古代桑蚕制丝的演化进程考古学家S长江、黄淮2域等地发现多处古代蚕丝和丝织品遗迹,+清『桑蚕业起源、壮大的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发展脉络。
距今8(X)()多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是淮河2域新石器时代遗存。
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考古系专家团队,S此提取墓葬出土遗骸腹部的土壤,从分子生物学层面,鉴0出腐蚀物当中含有蚕丝蛋白,直接提供-古人已经有意识开发利用蚕丝的生物学证据。
距今60()()多年前的河南荥阳仰韶文化遗址,对蚕丝织品的考古研究发现,丝纤维截面呈现钝三角形,属于桑蚕丝的特点。
有学者根据其丝线的纤细程度判断为野桑蚕丝,说明已经成功开发利用野生蚕丝。
距今4(X)()多年前的浙江®兴钱山漾遗址,考古挖掘发现我国最早的丝织品实物,遗存的丝线为养蚕治丝。
进一步说明,采摘野生蚕丝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人们需要通过规模化养蚕提高产量。
从蚕丝的生物学依据,到采摘利用野蚕丝,规模化养蚕制丝,蚕桑不断深度融入古代人们生活,原始缉丝技艺S实践中不断提升。
沈丘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沈丘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业余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沈丘国民经济超常规、加速度、跨越式发展,2007年迈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行列,文化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沈丘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截止2008年底,全县拥有文化产业单位39家,个体文化产业经营户167家,从业人员807人,产业收入2111万元,各级文化部门挖掘整理了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艺术,老城镇的面塑整理、槐店镇大胡同的高跷舞、东关的文狮舞、中心居委会的扑蝶舞享誉周边地区。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2008年底,全县拥有调频广播电台10座,无线和有限电视台各1座,乡级有线电视差转台4座,广播覆盖率由1978年的24%上升到2008年的100%,电视覆盖率由1978年的7%,上升到2008年的100%,近几年来,沈丘县加大了广播电视建设力度,争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项目200多万元,在全县架设主干电缆网686千米,实现246个盲点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10万多忙点村村民收看到了中央一套、河南一套等30多套省内外广播电视节目,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广播与电视、无线与有线、城镇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前不久,被国家发改委、广电总局、财政部等单位联合授予沈丘县“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县”称号。
2008年,槐店镇东关的回族文狮子舞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成为“国宝”,中心街的扑蝶舞、两仪拳分别被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城镇凭借其精致的面塑顾家馍整理和浓厚的民间文化底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槐店镇被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由沈丘县新闻工整理协会主办、县委宣传部联合主管的报纸《新沈丘》,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可阅读性强,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茶前饭后了解沈丘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重要渠道。
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160项,合并后为129项)一、民间文学(1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 Ⅰ—19 先蚕氏嫘祖的传说(荥阳市)2 Ⅰ—20 许由的传说(登封市)3 Ⅰ—21 潘安的传说(中牟县)4 Ⅰ—22 河图洛书传说(孟津县、洛宁县、巩义市)5 Ⅰ—23 洛神的传说(洛阳市、巩义市)6 Ⅰ—24 姜太公的传说(卫辉市)7 Ⅰ—25 韩湘子传说(孟州市)8 Ⅰ—26 丁兰刻木传说(修武县)9 Ⅰ—27 张清丰孝道故事(清丰县)10 Ⅰ—28 王祥卧冰传说(遂平县)11 Ⅰ—29 杞人忧天传说(杞县)12 Ⅰ—30 夸父神话(灵宝市)二、传统美术(1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3 Ⅱ—20 猴加官(郑州市管城区)14 Ⅱ—21 香包(郑州市二七区)15 Ⅱ—22 面塑(洛阳市)16 Ⅱ—23 刘井薛氏石刻(偃师市)17 Ⅱ—24 苏奇灯笼画(安阳县)18 Ⅱ—25 内黄李新张木板年画(内黄县)19 Ⅱ—26 清丰彩灯(清丰县)20 Ⅱ—27 聂氏麦杆画(清丰县)21 Ⅱ—28 顺店刺绣(禹州市)22 Ⅱ—29 沈丘顾家馍(沈丘县)23 Ⅱ—30 淮阳泥泥狗(淮阳县)24 Ⅱ—31 黄河古陶(浚县)三、传统音乐(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25 Ⅲ—20 小咚鼓艺术(新乡市凤泉区)26 Ⅲ—21 啸乐(口哨音乐)(新乡市)27 Ⅲ—22 杨韩村乡唱秧歌(清丰县)28 Ⅲ—23 桐柏山歌(桐柏县)29 Ⅲ—24 淅川锣鼓曲(淅川县)30 Ⅲ—25 锣鼓十八番(潢川县)31 Ⅲ—26 沙河船工号子(漯河市)32 Ⅲ—27 丹江号子(淅川县)四、传统舞蹈(2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33 Ⅳ—16 卧拐秧歌(兰考县)34 Ⅳ—17 九连灯(新安县)35 Ⅳ—18 曹屯排鼓(洛阳市)36 Ⅳ—19 鱼灯花社舞(舞钢市)37 Ⅳ—20 吕村战鼓舞(安阳县)38 Ⅳ—21 金龟舞(鹤壁市)39 Ⅳ—22 马皮舞(获嘉县)40 Ⅳ—23 独脚舞[独腿高跷](获嘉县)[民间社火独脚舞](登封市)41 Ⅳ—24 踢棒槌(获嘉县)42 Ⅳ—25 小冀背桩(新乡县)43 Ⅳ—26 小宋佛高跷(新乡县)44 Ⅳ—27 虎舞(温县)45 Ⅳ—28 哼小车(武陟县)46 Ⅳ—29 莲花灯舞(荷花灯舞)(长葛市)47 Ⅳ—30 双狮舞(漯河市郾城区)48 Ⅳ—31 王家热锣鼓(灵宝市)49 Ⅳ—32 云彩灯(南召县)50 Ⅳ—33 庆丰花鼓舞(商丘市梁园区)51 Ⅳ—34 扑蝶舞(沈丘县)52 Ⅳ—35 项城肘阁(项城市)53 Ⅳ—36 西平鱼灯(西平县)54 Ⅳ—37 龙舞[南乐西街龙舞](南乐县)[狮龙斗蛛舞](清丰县)[五彩纸龙](清丰县)[铁花火龙](清丰县)55 Ⅳ—38 九莲灯(镇平县)五、传统戏剧(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56 Ⅴ—23 木偶戏(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歌舞剧院木偶剧团、灵宝市、汝阳县、宝丰县、内黄县、周口市)57 Ⅴ—24 大辫戏(武陟县)58 Ⅴ—25 南乐五腔调(南乐县)59 Ⅴ—26 枣梆(范县、台前县)60 Ⅴ—27 汉剧(唐河县)61 Ⅴ—28 花鼓戏(虞城县)62 Ⅴ—29 商城花篮戏(商城县)六、曲艺(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3 Ⅵ—9 大鼓书(鼓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信阳市平桥区、柘城县、鲁山县、内乡县、唐河县)64 Ⅵ—10 永城大铙(永城市)65 Ⅵ—11 豫东琴书(民权县、柘城县)七、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6 Ⅶ—11 石锁(开封市)67 Ⅶ—12 黄派查拳(开封市)68 Ⅶ—13 通背拳(通臂拳)(偃师市、焦作市解放区、焦作市中站区)69 Ⅶ—14 梅花拳(内黄县、清丰县)70 Ⅶ—15 小尚炮捶(炮拳)(焦作市中站区)71 Ⅶ—16 猴艺(新野县)72 Ⅶ—17 圣门莲花拳(商水县)73 Ⅶ—18 六道大方地棋(周口市川汇区、沈丘县)74 Ⅶ—19 两仪拳(沈丘县)75 Ⅶ—20 余家杂技(项城市)八、传统技艺(3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76 Ⅷ—18 柿树栽培柿饼制作技艺(荥阳市)77 Ⅷ—19 麻纸制作技艺(手工造纸)(新密市)78 Ⅷ—20 葛记焖饼制作技艺(郑州市)79 Ⅷ—21 义兴牌匾制作技艺(开封市)80 Ⅷ—22 秋油腐乳制作技艺(兰考县)81 Ⅷ—23 洧川豆腐制作技艺(尉氏县)82 Ⅷ—24 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制作技艺(开封县)83 Ⅷ—25 制鼓技艺(洛阳市、孟州市)84 Ⅷ—26 小街锅贴制作技艺(洛阳市)85 Ⅷ—27 银条种植栽培及烹饪技艺(偃师市)86 Ⅷ—28 万古文盛馆羊肉卤制作技艺(滑县)87 Ⅷ—29 郑家老粉坊粉皮制作技艺(安阳市)88 Ⅷ—30 柏山缸制作技艺(博爱县)89 Ⅷ—31 清化竹器制作技艺(博爱县)90 Ⅷ—32 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修武县、焦作市山阳区)91 Ⅷ—33 清化传统竹扇制作技艺(博爱县)92 Ⅷ—34 上庄姜种植与加工(博爱县)93 Ⅷ—35 黑陶制作技艺(沁阳市)94 Ⅷ—36 怀府闹汤驴肉制作技艺(沁阳市)95 Ⅷ—37 王五辈壮馍制作工艺(濮阳县)96 Ⅷ—38 鄢陵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鄢陵县)97 Ⅷ—39 董村木杆称制作技艺(长葛市)98 Ⅷ—40 长葛绒制作技艺(长葛市)99 Ⅷ—41 传统棚口扎制技艺(渑池县)100 Ⅷ—42 汤(夏邑县)101 Ⅷ—43 宋河酒传统酿制技艺(鹿邑县)102 Ⅷ—44 张弓酒传统酿制技艺(宁陵县)103 Ⅷ—45 毛笔制作技艺[汝阳刘毛笔](项城市)[杨集毛笔](上蔡县)104 Ⅷ—46 芝麻种植及传统小磨香油制作技艺(驻马店市驿城区、西平县)105 Ⅷ—47 地坑院营造技艺(陕县)106 Ⅷ—48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西华县)107 Ⅷ—49 邓城叶氏猪蹄制作技艺(商水县)108 Ⅷ—50 道口烧鸡制作技艺(滑县)九、传统医药(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09 Ⅸ—1 刘陈铺齐氏骨科(兰考县)110 Ⅸ—2 象庄秦氏妇科(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秦震妇科研究所及秦彩霞中医妇科诊所、孟津县)111 Ⅸ—3 传统膏药[黄氏膏药、黄塔膏药](滑县)112 Ⅸ—4 柳位同裕堂陈氏传统骨病疗法(柳位陈钞骨科)(卫辉市)113 Ⅸ—5 黑虎丸(长垣县)114 Ⅸ—6 合水张氏正骨(西平县)十、民俗(1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15 Ⅹ—3 新密溱洧婚俗(新密市)116 Ⅹ—4 摸摸会(登封市)117 Ⅹ—5 中原古荥汉族丧葬习俗(郑州市惠济区)118 Ⅹ—6 道口正月古庙会(滑县)119 Ⅹ—7 伦掌孟村九曲黄河灯展会(安阳县)120 Ⅹ—8 高王庙会(内黄县)121 Ⅹ—9 二仙庙会(沁阳市)122 Ⅹ—10 张曹庙会(清丰县)123 Ⅹ—11 杜寨书会(许昌县)124 Ⅹ—12 升旗打酒火(西平县)125 Ⅹ—13 黄龙日盘八卦历(济源市)126 Ⅹ—14 青龙宫庙会及祈雨习俗(武陟县)127 Ⅹ—15 六月送羊(辉县市)128 Ⅹ—16 灵山庙会(宜阳市)129 Ⅹ—17 新郑大枣习俗与(新郑市)。
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探索——以聊城“非遗”文化为例
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探索——以聊城“非遗”文化为例□臧亭亭/文在我国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备受瞩目。
本文以聊城市为例,通过调研理清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脉络和思路,分析判断寻找出其中的优秀资源,对那些切合时代发展并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部分进行创造性探索,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支持。
作为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的产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文化特征,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还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科学认识价值、审美艺术价值、社会和谐价值、经济开发价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
[1]”可以看出,运用创新思维发展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创意转型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帮助振兴农村文化经济,已成为一个热点。
聊城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齐鲁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等在聊城大地水乳交融,孕育了聊城独特而多彩的民俗文化、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迷人的人文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通过创造性转化的探索,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聊城市非遗文化资源,发展特色非物质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为非遗文化产生丰富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聊城“非遗”文化发展现状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00多处,其中国家级9处,省级31处,光岳楼、山陕会馆等名胜古迹在国内有很高的知名度。
目前,聊城市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10个,省级项目13个,市级项目71个。
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齐全的种类和丰富的数量与形态,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为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奠定了基础。
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篇范例)
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篇范例)第一篇: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华市非遗名单:国家级: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本市)金华火腿腌制技艺婺州举岩茶制作技艺金华道情金华婺剧黄大仙传说兰溪摊簧(兰溪市)兰溪断头龙诸葛村古村落营造技艺东阳木雕(东阳市)翻九楼东阳卢宅营造技艺东阳竹编义乌道情(义乌市)锡雕(永康市)十八蝴蝶九狮图醒感戏方岩庙会鼓词浦江板凳龙(浦江县)浦江乱弹浦江迎会浦江郑义门营造技艺麦秆剪贴浦江剪纸武义俞源古建筑群营造技艺(武义县)赶茶场(磐安县)省级:西安高腔(本市)金华道情黄大仙传说金华山歌婺剧、跳魁星金华酒酿造技艺婺州举岩茶传统制作技艺金华火腿传统腌制技艺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金华斗牛拉线狮子婺剧变脸岳家拳传统婺剧戏服制作技艺金华酥饼传统制作技艺西吴高腔徽戏抢头杵(婺城区)大成拳(金东区)迎花树兰溪摊簧(兰溪市)兰溪断头龙粮食砌诸葛古村落营造技艺诸葛后裔祭祖三伏老油传统制作技艺东阳木雕(东阳市)东阳竹编许宅花灯侯阳高腔翻九楼东阳卢宅建筑技艺郭宅大蜡烛东阳傩戏传统砖雕南马草席编织技艺东阳土布制作技艺东白山七月七蔡宅高跷东阳酒酿造技艺东阳道情义乌道情(义乌市)罗汉班后宅高跷木车牛力绞糖制作技艺黄山八面厅营造技艺婺剧盔帽制作技艺丹溪红曲酒传统酿造技艺木活字印刷术义乌抬阁跷傅大士传说义乌枣加工技艺红曲传统制作技艺十八蝴蝶(永康市)九狮图醒感戏锡艺方岩庙会永康鼓词永康打罗汉桐艺永康钉称制作技艺调花钹永康根雕永康打金打银工艺永康打铁技艺永康迎花烛浦江板凳龙(浦江县)浦江迎会浦江乱弹浦江剪纸麦秆贴纸滚地龙浦江“江南第一家”营造技艺浦江擂马豆腐皮捞制技艺杭坪摆祭浦江什锦班武义花灯花轿(武义县)武义昆曲俞源村古建筑群营造技艺畲族三月三迎大蜡烛叶法善传说鲤鱼跳龙门武义三狮武义泥水画武义抬阁七夕接仙女武义寿仙谷中医文化磐安炼火(磐安县)磐安吹打岭口亭阁花灯迎大旗赶茶场磐安叠牌坊乌龟端茶高照马制作技艺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高姥山七夕节婺州南宗祭孔典礼市级:黄大仙传说(本市)金华民歌跳魁星西安高腔金华婺剧金华道情金华宝卷婺州窑婺剧戏服金华火腿金华酒婺州举岩茶金华斗牛婺剧变脸金华岳家拳九狮图(九狮舞)金华酥饼制作技艺金华汤包制作技艺活字印刷技艺金华寿生酒西吴高腔婺州徽戏金华南拳王风剪纸婺城板凳龙(婺城区)婺城竹节龙婺城舞狮木偶戏婺城根雕婺城“的卜”制作技艺婺城寺平村古建筑营造技艺婺城摆胜抢头杵跳竹马直里功夫六月初一保稻节黄大仙道教音乐(金东区)金东让河迎花树、金东銮驾金东昆腔小锣书金东大成拳金东山头下村古建筑营造技艺金东迎大蜡烛金东布龙(五龙嬉珠)打行锣金东拉线狮子金华桥(金东区莲花灯)五经拳黄大仙信俗(金东区黄大仙祭典)兰溪梅江迎会(兰溪市)兰溪断头龙兰溪游埠舞狮兰溪銮驾兰溪滩簧兰溪粮食砌兰溪蜜枣加工技艺兰溪诸葛后裔祭祖兰溪毕矮的故事兰溪青丝鸟兰溪金家草昆兰溪划龙船兰溪民间剪纸兰溪鸡子粿兰溪三伏老油制作技艺兰溪白沙花灯制作技艺兰溪诸葛村古村落营造技艺兰溪长乐村古村落营造技艺兰溪芝堰村古村落营造技艺畲族对歌兰溪缸米黄酒兰溪墙头画孔明锁制作技艺天一堂中药文化兰花女传说烫画兰溪猪羊会东阳画溪民乐吹打(东阳市)东阳许宅花灯东阳秋车东阳侯阳高腔金华道情东阳蔡宅女子高跷东阳翻九楼东阳木雕东阳竹编东阳中国结东阳蓝印花布东阳土布东阳米塑东阳“上蒋火腿”腌制大腊烛东阳马坦的故事东阳花锣鼓东阳山歌东阳傀儡戏东阳传统砖雕东阳沃面制作技艺东阳索粉东阳大堂灯制作技艺东阳针刺无骨花灯制作技艺东阳南马草席制作技艺东阳卢宅营造技艺东阳锡艺东阳黄田畈“三月三” 罗幺(罗隐)传说踏水歌蚌舞目连戏东阳花鼓东阳面塑东阳行灯制作技艺盾牌舞东阳棕艺牮屋东阳酒制作技艺民间“九味头”传统膏方五灵崇拜习俗义乌锣鼓班(义乌市)义乌迎龙灯义乌秋千义乌高腔金华道情小锣书义乌高跷义乌叠罗汉义乌农民画义乌根艺义乌百子灯义乌红曲酿酒义乌剪纸义乌红糖加工义乌百子灯制作技艺活字印刷技艺丹溪红曲酒义乌大年祭义乌抬阁跷傅大士传说、颜乌的传说义乌枫溪走马灯义乌拉线狮子义乌花鼓义乌捏面人南枣加工工艺义乌风筝制作技艺义乌市豆腐皮加工技艺义乌东河肉饼制作技艺义乌黄山八面厅建造技艺义乌蜜枣加工技艺义亭陶缸制作技艺义乌红曲传统制作技艺义乌金银首饰加工永康十八蝴蝶、永康九狮图(永康市)永康醒感戏永康剪纸、永康锡器永康方岩庙会永康纸龙舞永康龙灯永康鼓词永康打罗汉永康高跷永康铜艺永康肉麦饼永康钉秤技艺单人坐唱永康马灯舞调花钹永康方岩纸花制作技艺打金制作技艺打铁制作技艺永康单麦饼制作技艺永康厚吴古民居建筑建造技艺大蜡烛(永康迎花烛)龙舞(永康布龙)永康根雕永康豆腐干制作技艺永康打银浦江板凳龙(浦江县)浦江迎会浦江鱼灯浦江滚地龙浦江梾马浦江乱弹金华道情、浦江琴锣说唱浦江麦秆画、浦江剪纸、浦江竹木根雕、浦江面塑、浦江竹叶熏腿浦江仙华山传说浦江竹丝灯浦江寿溪叠罗汉浦江民间绘画浦江麦饼浦江豆腐皮制作技艺浦江花灯制作技艺浦江郑义门营造技艺浦江杭坪摆祭浦江岩头火爆会浦江郑氏规范江南第一家传说钢叉舞浦江后曹括苍龙花灯表演(浦江魏村花灯)跳魁星(浦江踏八仙)浦江小锣书浦江纸鸢制作技艺浦江行灯制作技艺浦江一根面制作技艺泼露清酒制作技艺“浦江春毫”制作工艺浦江什锦浦江十字花民间饮食习俗(浦江县十六横签)郑宅试水龙武义花灯花轿(武义县)武义鲤鱼跳龙门武义草昆木偶戏武义根艺武义棕编武义农耕竹编大腊烛武义叶法善传说武义推端午船武义畲族祭祖舞武义荡湖船武义干糕制作技艺武义大曲制作技艺武义花灯制作技艺武义俞源村古建筑群营造技艺武义桐琴朱氏中医伤科疗法武义祭祖武义台阁刘秀的传说陶德义的故事武义三狮武义泥水画漆真漆制作技艺浪街俞源圆梦节马灯舞(武义走马灯)油漆画武义红曲酒制作技艺寿仙谷中药文化婚嫁习俗武义斗牛磐安先锋(磐安县)磐安四吹磐安铜锣调磐安迎灯磐安炼火磐安乌龟端茶磐安迎大旗磐安长旗磐安叠牌坊磐安大凉伞磐安亭阁花灯磐安茶场庙会磐安大祭马磐安高照马磐安粉干制作技艺磐安人物灯制作技艺磐安娘娘庙庙会舞龙故乡的传说四轿八车磐安凿纸花技艺祭孔大典秋车(磐安船车)单人坐唱(磐安单人闹花头台)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第二篇: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共28项,合并后为14项)一、民间文学(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 Ⅰ—5 2 Ⅰ—13 3 Ⅰ—14 序号编号4 Ⅲ—17 [ [ [序号编号董永与七仙女传说[天仙配故事](济源市)黄帝传说(新郑市、禹州市)王莽撵刘秀传说(陕县)二、传统音乐(1项)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黄河号子(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土硪号子](孟州市)[黄河河工号子](武陟县)[卢氏劳号](卢氏县)[黄河豫门号子](荥阳市)黄河打硪号子](中牟县)硪工号子](洛阳市吉利区)黄河船工号子](济源市)三、传统美术(1项)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Ⅱ—9 民间剪纸(郑州市管城区[连德林]、洛宁县)四、传统舞蹈(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 Ⅳ—12 火绫子[火淋子](潢川县)五、传统戏剧(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7 Ⅴ—10 大平调(浚县)Ⅴ—13 怀梆(新乡县、温县、武陟县、修武县)Ⅴ—11 皮影戏(长垣县、桐柏县、睢县)10 Ⅴ—5 罗卷戏(南乐县)11 Ⅴ—3 越调(邓州市)12 Ⅴ—21 二夹弦[西华笙簧二夹弦](西华县)六、曲艺(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3 Ⅵ—7 三弦书[仪封三弦书](兰考县)七、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Ⅶ—10 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温县)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52项,合并后为125项)一、民间文学(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 Ⅰ—19 2 Ⅰ—20 3 Ⅰ—21 4 Ⅰ—22 5 Ⅰ—23 6 Ⅰ—24 7 Ⅰ—25 8 Ⅰ—26 9 Ⅰ—27 10 Ⅰ—28 11 Ⅰ—29 序号编号12 Ⅱ—20 13 Ⅱ—21 14 Ⅱ—22先蚕氏嫘祖的传说(荥阳市)许由的传说(登封市)潘安的传说(中牟县)河图洛书传说(孟津县、洛宁县、巩义市)洛神的传说(洛阳市、巩义市)姜太公的传说(卫辉市)韩湘子传说(孟州市)丁兰刻木传说(修武县)张清丰孝道故事(清丰县)王祥卧冰传说(遂平县)杞人忧天传说(杞县)二、传统美术(11项)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猴加官(郑州市管城区)香包(郑州市二七区)面塑(洛阳市)Ⅱ—23 刘井薛氏石刻(偃师市)16 Ⅱ—24 苏奇灯笼画(安阳县)Ⅱ—25 内黄李新张木板年画(内黄县)18 Ⅱ—26 清丰彩灯(清丰县)19 Ⅱ—27 聂氏麦杆画(清丰县)20 Ⅱ—28 21 Ⅱ—29 22 Ⅱ—30 序号编号23 Ⅲ—20 24 Ⅲ—21 25 Ⅲ—22 26 Ⅲ—23 27 Ⅲ—24 28 Ⅲ—25 29 Ⅲ—26 30 Ⅲ—27 序号编号31 Ⅳ—16 32 Ⅳ—17顺店刺绣(禹州市)沈丘顾家馍(沈丘县)淮阳泥泥狗(淮阳县)三、传统音乐(8项)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小咚鼓艺术(新乡市凤泉区)啸乐(口哨音乐)(新乡市)杨韩村乡唱秧歌(清丰县)桐柏山歌(桐柏县)淅川锣鼓曲(淅川县)锣鼓十八番(潢川县)沙河船工号子(漯河市)丹江号子(潢川县)22项)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卧拐秧歌(兰考县)九连灯(新安县)四、传统舞蹈(33 Ⅳ—18 曹屯排鼓(洛阳市)34 Ⅲ—19 鱼灯花社舞(舞钢市)35 Ⅳ—20 吕村战鼓舞(安阳县)36 Ⅳ—21 金龟舞(鹤壁市)37 Ⅳ—22 马皮舞(获嘉县)38 Ⅳ—23 39 Ⅳ—24 40 Ⅳ—25 41 Ⅳ—26 42 Ⅳ—27 43 Ⅳ—28 44 Ⅳ—29 45 Ⅳ—30 46 Ⅳ—31 47 Ⅳ—32 48 Ⅳ—33 49 Ⅳ—34 50 Ⅳ—35 51 Ⅳ—36 52 Ⅳ—37独脚舞[独腿高跷](获嘉县)[民间社火独脚舞](登封市)踢棒槌(获嘉县)小冀背桩(新乡县)小宋佛高跷(新乡县)虎舞(温县)哼小车(武陟县)莲花灯舞(荷花灯舞)(长葛市)双狮舞(漯河市郾城区)王家热锣鼓(灵宝市)云彩灯(南召县)庆丰花鼓舞(商丘市梁园区)扑蝶舞(沈丘县)项城肘阁(项城市)西平鱼灯(西平县)龙舞[南乐西街龙舞](南乐县)[狮龙斗蛛舞](清丰县)[五彩纸龙](清丰县)[铁花火龙](清丰县)序号编号53 Ⅴ—23 54 Ⅴ—24 55 Ⅴ—25 56 Ⅴ—26 57 Ⅴ—27 58 Ⅴ—28 59 Ⅴ—29 序号编号60 Ⅵ—9五、传统戏剧(7项)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木偶戏(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歌舞剧院木偶剧团、灵宝市、汝阳县、宝丰县、内黄县、周口市)大辫戏(武陟县)南乐五腔调(南乐县)枣梆(范县、台前县)汉剧(唐河县)花鼓戏(虞城县)商城花篮戏(商城县)六、曲艺(2项)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大鼓书(鼓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信阳市平桥区、柘城县、鲁山县、内乡县、唐河县)Ⅵ—10 永城大铙(永城市)七、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2 Ⅶ—11 石锁(开封市)63 Ⅶ—12 黄派查拳(开封市)Ⅶ—13 65 Ⅶ—14 66 Ⅶ—15 67 Ⅶ—16 68 Ⅶ—17 69 Ⅶ—18 70 Ⅶ—19 71 Ⅶ—20 72 Ⅶ—21 序号编号73 Ⅷ—18 74 Ⅷ—19 75 Ⅷ—20 76 Ⅷ—21 77 Ⅷ—22通背拳(通臂拳)(偃师市、焦作市解放区、焦作市中站区)梅花拳(内黄县、清丰县)小尚炮拳(炮捶)(焦作市中站区)训兽艺术(清丰县)猴艺(新野县)圣门莲花拳(商水县)六道大方地棋(周口市川汇区、沈丘县)两仪拳(沈丘县)余家杂技(项城市)八、传统技艺(34项)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柿树栽培柿饼制作技艺(荥阳市)麻纸制作技艺(手工造纸)(新密市)葛记焖饼制作技艺(郑州市)义兴牌匾制作技艺(开封市)秋油腐乳制作技艺(兰考县)Ⅷ—23 洧川豆腐制作技艺(尉氏县)79 Ⅷ—24 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制作技艺(开封县)80 Ⅷ—25 制鼓技艺(洛阳市、孟州市)81 Ⅷ—26 小街锅贴制作技艺(洛阳市)82 Ⅷ—27 银条种植栽培及烹饪技艺(偃师市)83 Ⅷ—28 84 Ⅷ—29 85 Ⅷ—30 86 Ⅷ—31 87 Ⅷ—32 88 Ⅷ—33 89 Ⅷ—34 90 Ⅷ—35 91 Ⅷ—36 92 Ⅷ—37 93 Ⅷ—38 94 Ⅷ—39 95 Ⅷ—40 96 Ⅷ—41 97 Ⅷ—42 98 Ⅷ—43万古文盛馆羊肉卤制作技艺(滑县)郑家老粉坊粉皮制作技艺(安阳市)柏山缸制作技艺(博爱县)清化竹器制作技艺(博爱县)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修武县、焦作市山阳区)清化传统竹扇制作技艺(博爱县)上庄姜种植与加工(博爱县)黑陶制作技艺(沁阳市)怀府闹汤驴肉制作技艺(沁阳市)浑浆凉粉制作技艺(孟州市)王五辈壮馍制作工艺(濮阳县)鄢陵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鄢陵县)董村木杆称制作技艺(长葛市)长葛绒制作技艺(长葛市)传统棚口扎制技艺(渑池县)桐蛋制作技艺(唐河县)Ⅷ—44 汤(夏邑县)Ⅷ—45 宋河酒传统酿制技艺(鹿邑县)101 Ⅷ—46 毛笔制作技艺Ⅷ—47 103 Ⅷ—48 104 Ⅷ—49 105 Ⅷ—50 106 Ⅷ—51 序号编号107 Ⅸ—1 108 Ⅸ—2 109 Ⅸ—3 110 Ⅸ—4 111 Ⅸ—5 [汝阳刘毛笔](项城市)[杨集毛笔](上蔡县)芝麻种植及传统小磨香油制作技艺(驻马店市驿城区)地坑院营造技艺(陕县)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西华县)邓城叶氏猪蹄制作技艺(商水县)道口烧鸡制作技艺(滑县)九、传统医药(6项)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刘陈铺齐氏骨科(兰考县)象庄秦氏妇科(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秦震妇科研究所及秦彩霞中医妇科诊所、孟津县)传统膏药[黄氏膏药、黄塔膏药](滑县)柳位同裕堂陈氏传统骨病疗法(柳位陈钞骨科)(卫辉市)黑虎丸(长垣县)Ⅸ—6 合水张氏正骨(西平县)十、民俗(1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13 Ⅹ—3 新密溱洧婚俗(新密市)114 Ⅹ—4 摸摸会(登封市)Ⅹ—5 116 Ⅹ—6 117 Ⅹ—7 118 Ⅹ—8 119 Ⅹ—9 120 Ⅹ—10 121 Ⅹ—11 122 Ⅹ—12 123 Ⅹ—13 124 Ⅹ—14 125 Ⅹ—15 中原古荥汉族丧葬习俗(郑州市惠济区)道口正月古庙会(滑县)伦掌孟村九曲黄河灯展会(安阳县)高王庙会(内黄县)二仙庙会(沁阳市)张曹庙会(清丰县)杜寨书会(许昌县)升旗打酒火(西平县)黄龙日盘八卦历(济源市)青龙宫庙会及祈雨习俗(武陟县)六月送羊(辉县市)第三篇: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共计518项)一、民间文学(共计3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Ⅰ—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2Ⅰ—23Ⅰ—34Ⅰ—45Ⅰ—56Ⅰ—6Ⅰ—7Ⅰ—89Ⅰ—9Ⅰ—10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遮帕麻和遮咪麻云南省梁河县牡帕密帕云南省思茅市刻道贵州省施秉县白蛇传传说江苏省镇江市浙江省杭州市梁祝传说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江苏省宜兴市山东省济宁市河南省汝南县孟姜女传说山东省淄博市董永传说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西施传说浙江省诸暨市1Ⅰ—11济公传说浙江省天台县2Ⅰ—12满族说部吉林省Ⅰ—1河西宝卷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Ⅰ—1耿村民间故事河北省藁城市Ⅰ—1伍家沟民间故事湖北省丹江口市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Ⅰ—17走马镇民间故事重庆市九龙坡区Ⅰ—18古渔雁民间故事辽宁省大洼县Ⅰ—19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Ⅰ—20谭振山民间故事辽宁省新民市Ⅰ—河间歌诗河北省河间市Ⅰ—22吴歌江苏省苏州市Ⅰ—2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Ⅰ—24四季生产调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Ⅰ—25玛纳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Ⅰ—26江格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Ⅰ—27格萨(斯)尔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公室Ⅰ—28阿诗玛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Ⅰ—29拉仁布与吉门索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Ⅰ—30畲族小说歌福建省霞浦县Ⅰ—青林寺谜语湖北省宜都市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Ⅱ—左权开花调山西省左权县Ⅱ—河曲民歌山西省河曲县Ⅱ—蒙古族长调民歌内蒙古自治区35 Ⅱ—蒙古族呼麦内蒙古自治区Ⅱ—当涂民歌安徽省马鞍山市Ⅱ—6巢湖民歌安徽省巢湖市Ⅱ—7畲族民歌福建省宁德市Ⅱ—8兴国山歌江西省兴国县Ⅱ—9兴山民歌湖北省兴山县Ⅱ—10桑植民歌湖南省桑植县Ⅱ—11梅州客家山歌广东省梅州市Ⅱ—12中山咸水歌广东省中山市Ⅱ—13崖州民歌海南省三亚市Ⅱ—14儋州调声海南省儋州市Ⅱ—15石柱土家啰儿调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Ⅱ—16巴山背二歌四川省巴中市Ⅱ—17傈僳族民歌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Ⅱ—18紫阳民歌陕西省紫阳县Ⅱ—19裕固族民歌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51 Ⅱ—20花儿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县、乐都县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山花儿)Ⅱ—藏族拉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Ⅱ—22聊斋俚曲山东省淄博市Ⅱ—2靖州苗族歌鼟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Ⅱ—2川江号子重庆市四川省Ⅱ—2南溪号子重庆市黔江区Ⅱ—26木洞山歌重庆市巴南区Ⅱ—27川北薅草锣鼓四川省青川县Ⅱ—28侗族大歌贵州省黎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Ⅱ—29侗族琵琶歌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Ⅱ—30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Ⅱ—31 彝族海菜腔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Ⅱ—32 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Ⅱ—33 澧水船工号子湖南省澧县Ⅱ—34 古琴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Ⅱ—3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内蒙古自治区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Ⅱ—37 唢呐艺术河南省沁阳市甘肃省庆阳市Ⅱ—38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四川省茂县Ⅱ—39 辽宁鼓乐辽宁省、辽阳市Ⅱ—40 江南丝竹江苏省太仓市上海市Ⅱ—41 海州五大宫调江苏省连云港市Ⅱ—42 嵊州吹打浙江省嵊州市Ⅱ—43 舟山锣鼓浙江省舟山市Ⅱ—44 十番音乐福建省龙岩市、福州市(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Ⅱ—45 鲁西南鼓吹乐山东省嘉祥县Ⅱ—46 板头曲河南省南阳市Ⅱ—47 宜昌丝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Ⅱ—48 枝江民间吹打乐湖北省枝江市Ⅱ—49 广东音乐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市Ⅱ—50 潮州音乐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Ⅱ—51 广东汉乐广东省大埔县Ⅱ—52 吹打重庆市巴南区、万盛区(接龙吹打、金桥吹打)Ⅱ—53 梁平癞子锣鼓重庆市梁平县Ⅱ—54 土家族打溜子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Ⅱ—55 河北鼓吹乐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Ⅱ—56 晋南威风锣鼓山西省临汾市Ⅱ—57 绛州鼓乐山西省新绛县Ⅱ—58 上党八音会山西省晋城市Ⅱ—59 冀中笙管乐河北省固安县、涞水县、霸州市(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Ⅱ—60 铜鼓十二调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丰县Ⅱ—61 西安鼓乐陕西省Ⅱ—62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陕西省蓝田县Ⅱ—63 回族民间器乐宁夏回族自治区Ⅱ—64 文水鈲子山西省文水县Ⅱ—65 智化寺京音乐北京市Ⅱ—66 五台山佛乐山西省五台县Ⅱ—67 千山寺庙音乐辽宁省鞍山市Ⅱ—68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江苏省苏州市Ⅱ—69 武当山宫观道乐湖北省十堰市Ⅱ—70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哈密(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地区、麦盖提县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Ⅱ—71 南音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Ⅱ—72 泉州北管福建省泉州市三、民间舞蹈(共计4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04Ⅲ—京西太平鼓北京市门头沟区 105Ⅲ—秧歌河北省昌黎县(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山东省商河县、胶州市、海阳市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陕西省绥德县歌、抚顺地秧歌)辽宁省抚顺市Ⅲ—井陉拉花河北省井陉县Ⅲ—龙舞重庆市(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广东省湛江市、汕尾市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浙江省浦江县、长兴县、奉化市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四川省泸县坛彩龙)Ⅲ—狮舞河北省徐水县(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山西省襄汾县狮子、广东醒狮)浙江省临海市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 109 Ⅲ—6花鼓灯安徽省蚌埠市、凤台县、颍上县(蚌埠花鼓灯、凤台花鼓灯、颍上花鼓灯)110 Ⅲ—7 傩舞江西省南丰县、婺源县、乐安县(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舞)1Ⅲ—8 英歌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普宁英歌、潮阳英歌)112Ⅲ—9 高跷山西省稷山县(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辽宁省海城市、锦州市跷、苦水高高跷)甘肃省永登县3Ⅲ—10 永新盾牌舞江西省永新县 114Ⅲ—11 翼城花鼓山西省翼城县 115Ⅲ—12 泉州拍胸舞福建省泉州市 116Ⅲ—13 安塞腰鼓陕西省安塞县 117Ⅲ—14 洛川蹩鼓陕西省洛川县 118Ⅲ—15 兰州太平鼓甘肃省兰州市 119Ⅲ—16 余杭滚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120Ⅲ—17 土家族摆手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Ⅲ—18 土家族撒叶儿嗬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122Ⅲ—19 弦子舞西藏自治区(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四川省巴塘县3Ⅲ—20 锅庄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西藏自治区树卓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124Ⅲ—21 热巴舞西藏自治区(丁青热巴、那曲比如丁嘎热巴)5Ⅲ—22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西藏自治区 126Ⅲ—23 苗族芦笙舞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山珠)127Ⅲ—24 朝鲜族农乐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象帽舞、乞粒舞)辽宁省本溪市 128Ⅲ—25 木鼓舞贵州省台江县(反排苗族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129Ⅲ—26 铜鼓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130Ⅲ—27 傣族孔雀舞云南省瑞丽市31Ⅲ—28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Ⅲ—29 蒙古族安代舞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133Ⅲ—30 湘西苗族鼓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Ⅲ—32 黎族打柴舞海南省三亚市 136Ⅲ—33 卡斯达温舞四川省黑水县 137Ⅲ—34 ?舞四川省九寨沟县138Ⅲ—35 傈僳族阿尺木刮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139Ⅲ—36 彝族葫芦笙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40Ⅲ—37 彝族烟盒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Ⅲ—38 基诺大鼓舞云南省景洪市 142Ⅲ—39 山南昌果卓舞西藏自治区 143Ⅲ—40 土族於菟青海省同仁县144Ⅲ—41 塔吉克族鹰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四、传统戏剧(共计9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45Ⅳ—昆曲中国艺术研究院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湖南省146Ⅳ—梨园戏福建省泉州市 147Ⅳ—莆仙戏福建省莆田市 148Ⅳ—潮剧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 149Ⅳ—弋阳腔江西省弋阳县 150Ⅳ—6青阳腔安徽省青阳县江西省湖口县1Ⅳ—7高腔浙江省衢州市、松阳县(西安高腔、松阳高腔、岳西高安徽省岳西县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湖南省辰溪县、泸溪县、常德市52Ⅳ—8新昌调腔浙江省新昌县 153Ⅳ—9宁海平调浙江省宁海县 154Ⅳ—10 永安大腔戏福建省永安市 155Ⅳ—11 四平戏福建省屏南县、政和县 156Ⅳ—12 川剧四川省重庆市 157Ⅳ—13 湘剧湖南省衡阳市 158。
热点09 非遗苏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热点09 非遗苏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我国民族传统刺绣工艺中的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
各地的刺绣作品多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
图为完成中的某名绣代表作品《荔枝》。
完成下面小题。
1.四大名绣都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影响传统刺绣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原料B.市场C.人才D.政策2.图中所示的刺绣作品属于()A.苏绣B.湘绣C.粤绣D.蜀绣3. 2022年9月18日下午,漯河市委书记刘尚进带队实地督导农民丰收节筹办工作并召开推进会。
河南省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于9月23日在我市举办,依托漯河“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临颍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示范村商桥村“三大板块”,举办开幕式庆丰收迎盛会、传统文化及非遗成果展示展演等系列活动。
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当天,日出日落方位()A.东北升,西北落B.东南升,西北落C.东北升,西南落D.正东升,正西落宣纸为文房四宝之一,是供书画、裱拓等用途的高级艺术用纸。
安徽泾县宣纸历史悠久,制作过程需要经一百四十多道传统手工工序,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制作工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遗目录。
安徽宣纸年产仅数百吨,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安徽泾县宣纸产量不高但产需矛盾不突出,原因有()①价格较高②知名度低③应用范围有限④市场竞争激烈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5.安徽泾县宣纸主要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空间距离较近B.消费水平较高C.关税税率较低D.文化习俗相近6.为传承和保护泾县宣纸制作工艺,应采取措施()A.扩大生产规模B.加强技术创新C.培养传承艺人D.寻求政策保护嵌瓷又称剪瓷塑,是广东省潮汕、闽南等地区各地祠堂、民居和寺庙顶部装饰的一种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也是传统文化中稀有的特艺品种。
关于表演区的参考文献
关于表演区的参考文献表演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2]祝青.心理调控意识在钢琴表演中的应用研究--评《钢琴表演艺术研究》[J].中国油脂,2021,46(05):167.[3]孙凌阳.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文化构建--评《音乐学与音乐表演》[J].中国油脂,2021,46(05):16.[4]陈雅芬.浅谈艺术文化内涵对舞蹈创编的影响[J].文化产业,2021(14):67-6.[5]孙晨.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和表演审美价值探讨[J].文化产业,2021(14):131-132.[6]王九程.高校汉语题材英语戏剧表演研究[J].文学教育(下),2021(05):166-16.[7]牛小北.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获奖者回归展演部分剧目[J].舞蹈,2021(03):6-69.[]陈汐,韦星仰.舞蹈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初探--以安徽花鼓灯素材课为例[J].舞蹈,2021(03):7-90.[9]龙念,赵华健.类型创新·文化呈现·审美追求--舞蹈类综艺节目的创作思考[J].中国电视,2021(05):57-61.[10]张世杰.消费经济时代戏剧影视文学的特点及欣赏探微[J].戏剧之家,2021(15):19-20.[11]姚俊.戏剧表演对于剧本欣赏的促进意义[J].戏剧之家,2021(15):21-22.[12]吴宇.舞台美术设计中色彩的审美及应用[J].戏剧之家,2021(15):25-26.[13]赵戈非,马毓楠.视唱练耳对声乐演唱技巧的影响研究[J].戏剧之家,2021(1-64.[14]李昕.钢琴伴奏各阶段的配合方法[J].戏剧之家,2021(15):67-6.[15]陈倩琳.探析海门山歌音乐的传承与创新[J].戏剧之家,2021(15):77-7.[16]陈彦宏.后坝狮舞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21(15):12-129.[17]邓舒予.试析国产电视剧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戏剧之家,2021(15):159-160.[1]曾珠.影视动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京味儿文化系列绘本创作项目为例[J].戏剧之家,2021(15):169-170.[19]刘芳.音乐表演民族志研究述评--基于CNKI可视化功能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3):103-109.[20]陈爱云.我国服装表演艺术与音乐发展研究[J].棉纺织技术,2021,49(05):101-102.[21]王昕野.音乐表演服装艺术在音乐舞蹈中的呈现[J].棉纺织技术,2021,49(05):107.[22]王梅.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研究[J].艺术教育,2021(05):64-67.[23]邹磊.危机与变局思维下的戏剧表演教师角色定位[J].艺术教育,2021(05):96-99.[24]齐建立,李珊.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视界多维拓展思路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21,10(03):33-36.[25]樊祥鑫.“情”从何而来--唤起表演创作中情绪记忆的手段[J].戏剧之家,2021(14):10-11.[26]李畅.试论表演中节奏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21(14):16-17.[27]张晖.戏剧舞台表演中的肢体运用与语言运用[J].戏剧之家,2021(14):1-19.[2]李丰羽.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实施对策[J].戏剧之家,2021(14):20-21.[29]陈琦昌.浅谈梨园戏演员在本行当表演中的三点把握[J].戏剧之家,2021(14):22-23.[30]魏思梦.戏剧表演在童话教学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21(14):24-25.[31]麻晨俊,汤卫东,高亮.“表演”抑或“竞技”--武术奥运首秀的来龙去脉与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04):60-65.[32]郝雨,王子.移植与融入:东西方艺术及人文之魂契合对接--评京剧改编、表演《巴黎圣母院》[J].南方文坛,2021(03):11-16.[33]肖央,张冀,白龙飞.“由喜转正”:从《老男孩》到《误杀》的蜕变--肖央电影表演艺术谈[J].当代电影,2021(0.表演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34]庄君.历史视阈下的电影表演--《阮玲玉》导演表演观探讨[J].当代电影,2021(05):104-109.[35]于萌,刘露.我国竞赛表演产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优化路径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00+97.[36]元未.归去复来兮--曾静萍即兴表演的启发与思考[J].东方艺术,2021(02):21-23.[37]李静思.服装表演专业中关于商务休闲服饰的穿搭技巧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04):102-103.[3]孙李.探究戏剧表演服饰与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J].西部皮革,2021,43(0):122-123.[39]陈彬.论舞台美术设计联想空间表现力[J].四川戏剧,2021(04):59-61.[40]王晓丹.舞蹈表演中情感的表现与传递[J].大众文艺,2021(0):123-124+14.[41]蔡俊军.歌剧表演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J].大众文艺,2021(0):125-126.[42]雷蔚.试析戏剧舞台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戏剧之家,2021(13):16-17.[43]门庆宝,滕欢.论眼睛在表演创作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21(13):1-19.[44]王昭伟.戏曲舞台音响调试技巧之研究[J].戏剧之家,2021(13):22-23.[45]刘梦西,刘梦迪.古筝表演艺术中的音乐表现力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17-1.[46]仝静宜.消解·共情·消费:综艺节目表演呈现及价值反思[J].采写编,2021(04):116-11.[47]包静.试分析锡剧表演的艺术形式[J].大众文艺,2021(07):120-121.[4]盛成.琵琶曲《霸王卸甲》音乐表演意境试探--以刘德海版本为例[J].艺术评鉴,2021(07):7-1.[49]冯永莉.论舞蹈表演中控制力的表现和培养[J].艺术评鉴,2021(07):5-7.[50]王达亮.中原戏曲表演艺术传承与创新数据资源库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21(04):150.[51]胡滨.关于舞台灯光虚拟效果设计的探讨[J].传媒论坛,2021,4(07):105-106.[52]李叶,凌天元,杨馨雨.《猫城记》在日本的传播与中国形象塑造[J].戏剧之家,2021(11):169-170+14.[53]李易纯.戏剧表演中“身体”的作用:探索身体和情绪的联系[J].戏剧之家,2021(11):11-12.[54]宋雨,吕佳茵.浅析儿童戏剧表演的训练方法[J].戏剧之家,2021(11):13-14.[55]吴铱.浅谈表演艺术中形体训练的重要性--以梅耶柯德“有机造型术”为例[J].戏剧之家,2021(11):17-1.[56]张思雨.浅谈形体在表演中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21(11):19-20.[57]刘志永.浅谈评剧“花脸”艺术的独特魅力[J].戏剧之家,2021(11):27-2.[5]洪豆.浅析舞蹈表演中舞者眼神的运用[J].戏剧之家,2021(11):115-116.[59]傅谨.“戏曲化”和戏曲表演的韵律[J].中国戏剧,2021(04):13-16.[61]蔡其妤.苗族跳鼓活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04):103-104+119.[62]陈玲玲.绿叶飘香老来俏--昆曲老旦艺术浅谈[J].中国京剧,2021(04):91-93+97.[63]楼小汉.论袁一灵的表演艺术[J].曲艺,2021(04):27-30.[64]刘英,刘红.中国器乐表演艺术元理论阐释[J].人民音乐,2021(04):29-33.[65]闫玉欣.二胡表演艺术中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研究[J].艺术评鉴,2021(06):70-72.[66]张峻荣.声乐演唱技巧在合唱中的运用[J].艺术评鉴,2021(06):76-7.表演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67]冯永莉.舞蹈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J].艺术评鉴,2021(06):13-15.[6]翁兆宏.学校民族音乐教育融入即兴歌舞表演形式的创新发展和思考[J].艺术评鉴,2021(06):105-107.[69]黄嘉.浅谈狮阵表演的沿革与创新[J].西部学刊,2021(06):46-4.[70]马韵清.浅谈表演教学中元素工作坊训练[J].戏剧之家,2021(10):.[71]明宣彤.试论表演创作中演员对角色的情感体验[J].戏剧之家,2021(10):14-15+19.[72]朱朝颖.舞台表演化妆作用探讨[J].戏剧之家,2021(10):22-23.[73]崔昭东.从《梨园原》智慧谈论戏曲表演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戏剧之家,2021(10):46-47.[74]郑萍.基于声乐表演艺术的形体语言剖析[J].戏剧之家,2021(10):72-73.[75]陈田.以舞剧《沙湾往事》为例浅析舞台之元素[J].戏剧之家,2021(10):40-41.[76]曾巍.公共讲演与公共表演:《拉撒路夫人》的自白表征[J].外国文学,2021(02):159-169.[77]崔雅丽.论中国戏曲舞台时空的虚与实[J].美与时代(下),2021(03):47-50.[7]焦文洁.沈丘县“非遗”舞蹈扑蝶舞传承发展研究[J].美与时代(下),2021(03):70-72.[79]王芳.浅析民间舞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21(06):104-105.[0]房美华.关于锡剧表演艺术魅力的探索[J].大众文艺,2021(06):11-119.[1]杨慧芹.生态戏剧批评中的“跨物种表演”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03):107-114.[2]冯丽.气若幽兰声似流水--评俞振飞的昆曲艺术表演特色[J].四川戏剧,2021(03):3-40.[3]傅谨,曹南山.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的历史基础与研究方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3(02):124-131+196.[4]吕岩.羌族舞蹈表演性组合中钢琴伴奏的音乐性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03):147-150.[5]韩鑫.喜剧表演中的形体夸张美学:以《虚假丫鬟》为例[J].中国文艺评论,2021(03):4-91.[6]吴�旗�.浅析音乐剧服饰造型艺术特点及作用[J].纺织报告,2021,40(03):7-.[7]汤学发.舞蹈表演中的音乐与服饰关系研究[J].纺织报告,2021,40(03):93-94.[]李向楠.浅唱的舞台表演艺术[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159-161.[9]谢峰,关琛,冀雪丽.张家口地区民间说唱艺术特征探析与保护研究[J].黄河之声,2021(05):12-14+1.[90]何兆丽.咏叹调《火焰在燃烧》演唱分析研究[J].黄河之声,2021(0.[91]孙慕梓.学院派风格婚礼秀的现状与特色研究[J].中国会展,2021(05):72-74.[92]张玉能.电影艺术的表演特征--基于新实践美学的视角[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1):102-10.[93]王晨.戏剧表演中演员情感体验的技巧分析[J].今古文创,2021(10):93-94.[94]李科平.新秧歌剧《兄妹开荒》的表演形态及功能初探[J].当代戏剧,2021(02):72-74.[95]陈贤武.开展民间故事《愚公移山》表演游戏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7-2.[96]高卉.基于舞台表现力的声乐表演研究[J].文化产业,2021(07):126-127.[97]郭嘉宁,姜楠.融合与创新:微表演和影视表演的对比探析[J].传媒论坛,2021,4(05):61-62.[9]冯波.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戏剧之家,2021(09):6-69.[99]任萍.浅谈戏剧表演程式与人物塑造的关系[J].今古文创,2021(09):-9.[100]王馗.多面小生:施夏明的昆剧表演艺术[J].中国戏剧,2021(03):4-7.[101]张原,孟媛媛.论服装表演中模特面部表情的变化影响[J].戏剧之家,2021(0):195-196.以上就是表演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全部内容。
略谈舞蹈《簸》DE音乐创作
略谈舞蹈《簸》DE音乐创作
程玉亭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在2000年11月举行的全国“群星奖”大赛中,获银奖的女子群舞《簸》的音乐是我音乐创作实践中,为舞蹈创作的处女作。
在创作之初,我将此作品定位在“一个好的舞蹈音乐同时也应该是一首较好的器乐作品。
”它不仅应很好地为舞蹈服务,同时也应具有较强的可听性。
怎样使可听性与可舞性的结合比较完美,从而较
好地为舞蹈的主题内容服务,是在创作中必须解决的难点。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程玉亭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4
【相关文献】
1.浅谈音乐创作在舞蹈作品中的视听作用----以舞蹈作品“确哦确比”为例 [J],
姚梦蝶;
2."原生态"舞蹈音乐创作思考r——以彝族舞蹈《阿克里》为例 [J], 孙聪;高俊松
3.广西壮族民歌元素在舞蹈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与研究——以壮族舞蹈《走在山水间》为例 [J], 戴伟
4.略谈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训练——以云南民族舞蹈演员为例 [J], 熊飞;
5.音乐创作与情感——略谈音乐创作心得 [J], 索郎曲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丘县“非遗”舞蹈扑蝶舞传承发展研究作者:焦文洁来源:《美与时代·下》2021年第03期摘要:扑蝶舞作为一项民间舞蹈,闪烁着独特的艺术光芒,因其复杂的表演方式而受到欢迎。
目前在全国只有周口市沈丘县遗存,曾多次获得各项文艺大奖。
沈丘县“非遗”民间舞蹈扑蝶舞为着眼点,进而对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状况进行研究。
扑蝶舞的传承发展不仅对丰富、完善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对于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沈丘县;扑蝶舞;民间舞蹈;非遗;传承发展一、“扑蝶舞”概述(一)扑蝶舞起源扑蝶舞自清朝嘉庆年间形成,历经了百年的发展演变,沈丘大地文化底蕴丰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起源于大胡同的民间舞蹈——扑蝶舞。
此舞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改编,其表演形式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
“扑蝶舞”以一对恋爱男女为创作题材,整个舞蹈主要表达的是一种抗争精神。
扑蝴蝶流行于清光绪年间,相传沈丘县有一个叫王芯的游闲公子。
他博学多闻,学识深湛,气度不凡。
王芯经常远游,一日,他出游时偶遇一尼姑舞“放蝶”,瞬间被吸引,求学“放蝶”。
随后两人沉沦爱情,于是女尼冲破种种阻挠后随王芯回到老家结为夫妻。
王芯便以自己的爱情为原型,形象地把女主人比喻为蝶,男主人比喻为扑蝶者,把男女青年冲破礼教束缚的故事情节加入舞蹈中,于是便形成了一个有人物、有故事情节的舞蹈表演作品。
此种说法虽无从考证,仅是民间口头流传,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扑蝶舞”的产生,作品中也表达了敢于冲破枷锁的主题。
(二)艺术特点舞蹈作為一种传承至今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只是通过技巧和单一的舞蹈动作流传下来的。
扑蝶舞有其固定的舞蹈套路、情节和成熟的技艺。
作品中扑蝶舞“娱乐大众”的特质,更是契合了民间节庆表演的要求。
扑蝶舞的动作特征主要分为小跑步、鸭子步、蹲踢步、放蝶、收蝶、转蝶六个部分。
它的小跑步是一步一拍向前跑。
鸭子步则保持八字步全蹲,节奏为一拍向前走一步,每步均需经旁向前划弧线。
蹲踢步就是站大八字步。
放蝶是将绑有鸡毛或鹅毛(代表蝴蝶)围在表演者的腰间,表演者右手握蝴蝶把手,左手握竹篾。
收蝶则紧接放蝶,表演者右手经右平划半圆,左手食指、中指伸开,然后右手继续经左向后平划半圆,力度、幅度要大些,使竹篾甩回。
同时左手食指中指将放出的竹篾捋回并握住。
转蝶则是站前弓步或单腿跪蹲,两手握蝴蝶把手竖立于胸前,用腕力逆时针方向转把手,使蝶上下飞舞。
在演出时,先准备后走步,动作有先有后、有收有放、有动有静,刚柔并济,活而不流,质朴自然。
(三)辅助艺术1.舞蹈音乐的多元融合扑蝶舞的伴奏音乐、曲牌一般采用当地流行的唢呐、笙或民歌小调。
因此,扑蝶舞不仅能与民歌曲调和谐相伴,也能与现代音乐相互融合。
扑蝶舞的音乐主要包括锣鼓与曲牌两部分。
锣鼓使用包括大鼓、小锣、小镲、大镲四件。
曲牌可任意选用当地流行的唢呐曲牌或民间小调,以木梆子击打节拍。
2.服饰在表演扑蝶舞时,服饰有一定的讲究:放蝶者需头戴深棕色镶黄条的绸料帽,挂八字胡,穿白色对襟中式上衣,扎蓝腰带,外套棕色对襟褂,穿棕色束口中式裤,白步袜,黑布鞋。
村姑头系花彩巾,身穿紫色或粉红色衣裙,脚穿白布袜,绣花鞋;而男青年要穿公子服饰,服饰颜色则主要以青色、蓝色为主。
道具样式则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蝴蝶形状,表演时舞蹈与道具、音乐等相辅相成,以此才能够表达出声情并茂的剧情特色。
二、扑蝶舞现状分析(一)现状扑蝶舞如今的丰富内涵是经过百年积累沉淀的,在扑蝶舞刚刚萌芽时,主要以一种较为简易的形式存在。
目前,扑蝶舞的演出活动只出现在当地的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或重大庆典活动中。
目前扑蝶舞的发展已缺乏适合的气候和土壤。
在扑蝶舞的保护传承中存在宣传力度不足、相应对策不够等问题,阻碍了扑蝶舞的传承发展。
笔者在采访时,该县扑蝶舞民间文艺协会的会员们介绍,因表演缺乏必要的经费,每次作为公益性的演出只能由协会会员垫支。
同时,艺术传承人也很难物色,目前第五代传承人仅有几个人,虽然经常物色传承人,但大多数青少年都不热衷。
扑蝶舞在表演时,表演者需要很大的体力和精力,但现在演出人员大都具有一定年纪,年轻表演者经验不足,经验丰富的老艺人们年龄又过大,所以在演出人力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舞蹈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通过“身授”的方式。
如果没有接受舞蹈“身授”的人,舞蹈文化无法传承,因此扑蝶舞的发展面临着传承的困境。
(二)衰退原因扑蝶舞吸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舞蹈风格,其艺术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各类流行舞种的出现,尤其是一些韩流舞蹈,受到年轻人的高度追捧,吸引了广大年轻朋友们的关注,同时也影响着她们的文化观和审美情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扑蝶舞被社会的喜爱度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民间艺术也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另外,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乡外出寻求工作找,包括沈丘县的大部分年轻人,年轻人的外流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尽管年老者和年幼者仍留守在城镇中,但因其自身的身体素质已不具备练习的要求且她们并不热衷于此,所以扑蝶舞的传承处于一种很危险的境况。
三、对扑蝶舞传承发展的建议(一)传承建议据《沈丘县志》记载,虽然槐店扑蝶舞历史传承悠久,但因其表演方式和清末的政局动荡,扑蝶舞的传承呈现出断代状态。
扑蝶舞艺人王芯虽在晚年时仍从事表演活动,但因其年迈衰老且后继无人,于是王芯便将此舞传授给邻居李元峰,后又连续相传,现今仅有五代传人。
此舞虽由湖北汉口《蝶舞》而改编,但现在湖北汉口当地的《蝶舞》早已失传。
沈丘扑蝶舞以它独特的文化背景、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曲折的爱情故事、诙谐幽默的表演方式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得到了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关注和保护,也获得了不少大奖。
扑蝶舞发源地的槐店镇大胡同传承人以己为首组织了扑蝶舞民间文艺协会,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此项民间艺术。
作为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沈丘县主要的舞蹈特色之一,扑蝶舞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
扑蝶舞历经百年的发展演变,是先民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人们生活中积累的舞蹈形式。
相关政府部门应以抢救吸纳现有图片资料为第一要素,促进扑蝶舞得到传承发展。
(二)发展建议保护传统舞蹈文化需要有法可依。
在保护民间舞蹈中,相关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措施,使“非遗”保护工作有政策可依,对“非遗”民间舞蹈进行可持续保护。
目前面临传承体系相对薄弱、缺乏社会力量保护等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传统舞蹈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机制,用政策改变对传承人的基本利益,在民间进行活态教学传承,另外沈丘县有关部门要重视民族节庆民俗活动。
1.学校开设特色课程“非遗”舞蹈应世代相续。
学校作为文化教育基地,应实行“非遗”舞蹈进校园,在学生时代就应加强对扑蝶舞的认同感。
校内开设相关课程,可以更好、更直接、更迅速地宣扬本土文化,同时校内应设立专业训练场地,便于教师授课和学生练习。
舞蹈走进校园,也能促进舞蹈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保护扑蝶舞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之一。
同时学校也能更好地为“非遗”舞蹈储备人才。
2.对传承人加大经济扶持,提高待遇目前人们应加强对扑蝶舞民间文艺协会的资金投入。
据笔者了解,现在很多演出都是成员自己补贴,福利待遇很差,在这种情况下,成员们的积极性是很难调动起来的,所以笔者认为,应当加大对传承人经济扶持力度,提高其经济社会待遇,刺激其主观能动性。
首先,可将“非遗”舞蹈的传承人支援事业纳入各级行政部门的绩效评价标准;其次,代表传承人特别申請金必须明确列在各级行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最后,为从事市场经营的代表继承人激活与之相应的减免政策。
3.加大推广力度,打造本土舞蹈品牌通过培养、引进专业型人才,加大宣传,积极开拓传统舞蹈的演出市场和旅游市场。
例如,现在有很多平台举行舞蹈比赛,可以鼓励传统舞蹈传承人积极参与,借此进行宣传。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运用网络宣传的方法,积极推广扑蝶舞的艺术特色,使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它,关注到它。
此项不仅有助于提高扑蝶舞的影响力,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舞蹈专业人才。
笔者认为,想要拓宽扑蝶舞的流传度和影响力,应不断对“扑蝶舞”的本体机制进行创新,力争打造本土舞蹈特色。
四、结语我国于201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舞蹈也被正式纳入其中。
因此我们不仅要探究扑蝶舞自身的表演机制,更要找到它传承的意义和发展的方向。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民间“非遗”舞蹈的传承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民间舞蹈文化时要善于挖掘、整理、分析、研究民间舞蹈素材,既要结合现实因素进行合理转变,也要尊重其传统模式不能随意进行修改,而若想实现平衡发展,最重要的便是以文化传承为铺垫,只有原生态舞蹈文化与现代舞蹈文化间实现有机融合,才能使原生态舞蹈在现代社会中重获生命力。
参考文献:[1]沈丘县志编纂委员会.沈丘县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5-6.[2]高晨.河南沈丘槐店扑蝶舞艺术特征探析[J].装饰,2018(4):130-131.[3]朴永光.论“非遗”语境下传统民间舞蹈的保护[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6):62-71.[4]萧放.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方式的思考[J].文化遗产,2008(1):127-132.[5]周志鸿.非遗舞蹈的传承路径研究[J].艺术教育,2020(11):95-98.作者简介:焦文洁,郑州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