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困局简论与思考

合集下载

戏曲艺术发展瓶颈及解决措施

戏曲艺术发展瓶颈及解决措施

•戏曲艺术发展概述•戏曲艺术发展面临的瓶颈•解决戏曲艺术发展瓶颈的措施目•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总结与展望录01戏曲艺术具有丰富的表演手段、高度的艺术性和深刻的哲学思想,其特点包括虚拟化、程式化、综合性等。

戏曲艺术的起源与特点戏曲艺术的特点戏曲艺术的起源起源与形成在各个历史时期,戏曲艺术都有不同的发展和繁荣阶段,如元朝的杂剧、明朝的昆曲、清朝的京剧等。

发展与繁荣衰落与复兴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地位价值戏曲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与价值02总结词详细描述解决方案030201观众流失与市场萎缩总结词详细描述解决方案戏曲艺术人才短缺与传承困难总结词详细描述解决方案戏曲艺术创新不足与缺乏国际竞争力详细描述由于文化差异,戏曲艺术在某些地区或国家可能存在接受度不高的问题,同时长期演出可能导致审美疲劳的风险。

总结词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审美疲劳风险解决方案加强跨文化交流,消除文化隔阂;同时鼓励戏曲艺术家不断创新和突破,避免审美疲劳。

文化差异与审美疲劳对戏曲艺术发展的影响03制定有利于戏曲艺术发展的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加强基础教育中的戏曲艺术教育将戏曲艺术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开展戏曲艺术普及教育,提高青少年对戏曲艺术的认识和兴趣。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支持戏曲艺术专业院校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戏曲艺术人才。

加强戏曲艺术教育普及与人才培养创新戏曲艺术表现形式促进跨界融合推动戏曲艺术创新与跨界融合通过推广和普及戏曲艺术,吸引更多年轻人和观众群体,培养新的观众群体。

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将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世界舞台,增强中国戏曲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培育新的观众群体培育新的观众群体与拓展国际市场VS04地方戏曲的特色和亮点地方戏曲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地方戏曲的成功案例地方戏曲发展的成功案例介绍03创新性戏曲艺术作品的启示与思考01跨界融合与创新性戏曲艺术作品的展示02创新性戏曲艺术作品的评价跨界融合与创新性戏曲艺术作品的展示与评价1 2 3戏曲艺术产业的发展现状戏曲艺术产业的前景展望戏曲艺术产业的机遇与挑战戏曲艺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05戏曲艺术发展瓶颈解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持戏曲艺术的持续发展戏曲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面临着许多发展瓶颈,如观众流失、演出场所不足、缺乏优秀的年轻演员等。

戏曲艺术发展瓶颈以及解决措施

戏曲艺术发展瓶颈以及解决措施

戏曲艺术发展瓶颈以及解决措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并且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做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二十字方针中,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大力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

在农村,戏曲文化艺术可谓是农村文化生活中最为传统、最为流行、最具影响力的戏曲文化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为民、重诺守信、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爱憎分明的传统品德,其深邃丰盈的文化内涵,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天独厚的根基,是农民和谐生活与幸福指数的重要资源。

当前,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这些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新农村民间戏曲艺术的发展面临着种种瓶颈制约,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

一、解决河南新农村民间戏曲艺术发展瓶颈制约问题的必要性河南地方戏曲于明末兴起发展至今,曾出现约68个剧种,戏曲资源之丰富,全国很多省份都难以企及。

它们各有流传区域,形式风格多样,乡土气息浓厚,深受观众喜爱。

然而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西方各种文娱形式的的大量传入,我省民间戏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喜欢地方戏曲的青年人寥寥无几,格调不高的地方戏曲在农村艰难生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为弘扬中华传统艺术,开展地方戏曲丞救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除了豫剧、曲剧、越调等大剧种外,河南很多地方戏曲文化传承传承难以为继。

因此,从以上现状来看,河南新农村戏曲文化的建设迫在眉睫。

另外,从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角度来看,研究戏曲文化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从文化传承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包括戏曲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基础支撑;从地域的角度看,民间戏剧遍布各地,覆盖面很广,活跃在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乡镇间,而且在民间生活中扎了根,它与各地历史、、风俗、文化相结合,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浓厚的地方传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农村文化建设还是相对滞后,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振兴戏曲的看法和建议

振兴戏曲的看法和建议

振兴戏曲的看法和建议振兴戏曲是当前文化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戏曲艺术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以下是我对于振兴戏曲的看法和建议。

一、加强戏曲教育戏曲教育是戏曲艺术传承的重要途径。

应该加强对戏曲教育的投入,提高戏曲教育的质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戏曲艺术。

同时,应该加强对戏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戏曲艺术素养。

二、推广戏曲艺术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对戏曲艺术的推广。

可以通过举办戏曲演出、戏曲比赛、戏曲展览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戏曲艺术。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推广戏曲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戏曲艺术。

三、创新戏曲艺术戏曲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

可以通过改编经典剧目、创作新剧目、引进外国戏曲等方式,创新戏曲艺术,提高戏曲艺术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加强戏曲产业戏曲产业是戏曲艺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应该加强对戏曲产业的投入,提高戏曲产业的发展水平。

可以通过建设戏曲剧院、培育戏曲演员、推广戏曲产品等方式,加强戏曲产业的发展,提高戏曲艺术的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戏曲保护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对戏曲艺术的保护。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戏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方式,保护好戏曲艺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六、加强戏曲国际交流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应该加强对戏曲国际交流,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喜爱戏曲艺术。

可以通过举办戏曲文化交流活动、推广戏曲文化产品等方式,加强戏曲国际交流,提高戏曲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七、加强戏曲艺术研究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

应该加强对戏曲艺术的研究,提高戏曲艺术的学术水平。

可以通过建设戏曲艺术研究机构、加强戏曲艺术研究人才的培养等方式,加强戏曲艺术研究,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

传统戏曲的传承困境与出路

传统戏曲的传承困境与出路

传统戏曲的传承困境与出路传统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戏曲的传承面临着许多困境,亟需寻找出路。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传统戏曲的传承困境,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出路。

一、传承困境1.观众流失: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戏曲演出已经不再是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

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逐渐减少,观众群体老龄化现象严重,导致戏曲市场的观众数量逐渐减少。

2.传承人才匮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地区的戏曲艺人纷纷涌向城市,导致传统戏曲的传承人才逐渐减少。

同时,由于戏曲艺术的学习和表演难度较大,许多年轻人不愿意涉足这一领域,导致传统戏曲的传承人才匮乏。

3.创新不足:传统戏曲艺术长期以来都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

这种传承方式导致传统戏曲艺术缺乏创新和变革,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市场变化。

4.保护不力:传统戏曲艺术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保护。

然而,目前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资金不足、政策不完善等,导致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二、出路探讨1.创新传承方式:传统戏曲艺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传承方式。

可以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如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将传统戏曲艺术传播给更多的人。

同时,可以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戏曲培训课程,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参与戏曲艺术。

2.培养传承人才: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传统戏曲艺术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才。

可以通过建立戏曲学校、培训基地等方式,为年轻人提供学习戏曲艺术的机会和平台。

同时,可以开展戏曲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戏曲艺术。

3.推广普及教育: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普及教育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戏曲艺术。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向公众介绍传统戏曲艺术的起源、发展、特点等知识。

戏曲艺术发展瓶颈及解决措施

戏曲艺术发展瓶颈及解决措施
资金管理规范化
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 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管,提高资 金使用效益,为戏曲艺术的可持续 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04 实施策略与前景展望
制定戏曲艺术发展规划和政策
设立专门的戏曲艺术发展机构。该机 构应负责制定和实施戏曲艺术发展规 划,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政策的落 地执行。
完善戏曲艺术政策体系。通过制定一 系列的政策措施,如资金支持、税收 优惠、人才培养等,为戏曲艺术的可 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戏曲艺术发展瓶颈及解决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戏曲艺术的发展瓶颈 • 解决措施 • 实施策略与前景展望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戏曲艺术概述
丰富多彩
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包含京剧、 豫剧、粤剧等多种剧种,各自具 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综合性艺术
戏曲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 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传 统艺术的瑰宝。
戏曲艺术的重要性
01
02
03
传承文化
戏曲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历 史文化信息,是传承和弘 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要途径。
审美教育
戏曲艺术有助于提高观众 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
国际交流
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化走向 世界的重要桥梁,有助于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提升 国家文化软实力。
观赏门槛高
戏曲的唱腔、表演等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新观众难以理解和欣赏,导致观众流 失。
资金不足
政府支持有限:虽然政府对戏曲艺术有 一定的扶持,但在资金分配上往往难以
满足戏曲事业发展的需求。
社会资助缺乏:戏曲艺术的资助主要依 赖政府,社会力量和企业的参与相对较
少,限制了戏曲艺术的资金来源。

中国曲艺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解决策略

中国曲艺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解决策略

‎‎‎‎中国曲艺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解决策‎略‎一、曲艺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一)传统‎的曲艺节目‎中广泛地传‎播文化知识‎和传承道德‎信仰。

如《‎格萨尔王传‎》以藏族曲‎艺岭仲‎、《江格尔‎》以蒙古族‎曲艺陶力‎、《玛纳‎斯》以柯尔‎克孜族曲艺‎柯尔克孜‎达斯坦的‎传统节目及‎其曲本形式‎,通过艺人‎们千百年来‎的丰富、创‎造和说唱传‎诵,得以传‎承和保留。

‎‎(二‎)曲艺传播‎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团结统一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崇德尚‎善的人生‎态度,使广‎大民众在欣‎赏曲艺的过‎程中形成人‎生理念。

‎‎(三)‎曲艺有其自‎身独特的审‎美创造方式‎,也孕育出‎众多的其他‎艺术形式。

‎如曲艺的‎说书,从‎形式(章回‎体)到内容‎(故事、人‎物与主题等‎)催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名著‎。

许多地方‎戏曲剧种,‎如评剧由莲‎花落孕育而‎成,吉剧和‎龙江剧由二‎人转演化而‎来,从声腔‎到剧目多吸‎收和借鉴了‎母体的众多‎元素,结合‎时代特征,‎创造出自己‎的特点,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四)‎曲艺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曲‎艺的曲目具‎有丰富的内‎容、独具特‎色的形式,‎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精神,‎对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艺术‎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当代‎曲艺发展的‎现实困境‎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加‎之行业自身‎的问题,曲‎艺与其它艺‎术一样,在‎发展道路上‎面临多重困‎境。

‎‎(一)经济‎一体化、文‎化趋同的冲‎击。

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世界各种‎文化的融合‎也逐步加剧‎,外来文化‎对传统的艺‎术造成了冲‎击。

人类在‎追求财富与‎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文‎化多样性逐‎步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文化趋同现‎象的加剧。

中国戏曲发展现状及创新问题研究论文(共3篇)

中国戏曲发展现状及创新问题研究论文(共3篇)

中国戏曲发展现状及创新问题研究论文(共3篇)中国戏曲发展现状及创新问题研究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国戏曲的发展现状一、引言中国戏曲形式多种多样,表演精湛,同时也较为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力较大,同时也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阶段中国戏曲逐渐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从而使得其在现阶段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在下文当中将注意展开论述。

二、中国戏曲的发展现状分析(一)戏曲艺术票房急剧下降,戏曲剧团经营困难当前阶段市场经济是我国最基础的经济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戏曲必然也具有一定的商业元素,戏曲作为文化艺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票房收入能够直接反映出戏曲的发展情况。

在最近几年当中,各种不同的戏曲的票房都明显呈现出不断下滑的趋势,在过去人们不断涌向剧场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现阶段在部分地区的戏场中甚至出现了演出人员比观众还多的局面。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首先是由于中国戏曲的娱乐性逐渐减弱,现阶段随着电影等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中国戏曲的娱乐性明显较弱,同时也不符合现阶段人们的娱乐特点,因此,大部分人不愿选择戏曲作为娱乐方式,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体当中,大部分人往往都选择电影院或者演唱会等娱乐方式。

此外,导致中国戏曲娱乐性下降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中国戏曲的审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中国戏曲源自生活,但是其内容较为复杂,往往采用半演半唱的方式进行,观众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不一定能看懂戏曲的内容,从而导致其娱乐性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关注戏曲的观众基础不雄厚,从事戏曲艺术的人才逐渐出现断层当前阶段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各种娱乐活动不断出现,在城市当中愿意观看戏曲的群众数量已经明显减少,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大部分的劳动力都不断向城市转移,也没有年轻人愿意选择戏曲,从而使得即使存在着喜爱戏曲的观众也往往无法观看到相关的演出。

戏曲艺术发展瓶颈及解决措施

戏曲艺术发展瓶颈及解决措施

戏曲艺术发展瓶颈及解决措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然而,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文化多元的社会环境下,在原有的传统文化因素下,戏曲艺术也存在着一些瓶颈和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阐述戏曲艺术存在的发展瓶颈及解决措施。

一、戏曲艺术发展瓶颈1.观众数量下滑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年轻人对戏曲艺术的接受度越来越低,导致戏曲艺术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小。

大量的观众流失导致戏曲艺术市场的萎缩,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2.演出内容陈旧戏曲艺术的传统剧目虽然丰富,但演出方式、演出技巧、演员表现等有些过时。

这些因素让戏曲艺术显得陈旧,呈现出一种守旧的感觉,新一代年轻观众缺少现代感,未能吸引年轻观众的兴趣。

3.优秀人才匮乏戏曲艺术需要传承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开创性的创作能力。

但由于社会因素以及现实的人才问题,戏曲艺术的优秀人才不断减少,导致传承的缺失和作品的陈旧。

二、戏曲艺术发展解决措施1.开拓观众市场应该从想方设法扩大观众群体。

我们可以通过在网上宣传和在大都市电视频道推广戏曲艺术来吸引年轻观众,特别是那些从未接触过这些保护的文化传承。

同时,戏曲艺术在中小学的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戏曲故事,宣传戏曲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戏曲的爱好,最终扩大观众市场。

2.更新演出内容戏曲艺术需要发展,需要在演出内容上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创新,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和需求。

通过探索新的角度、新的创意,对传统剧目进行现代表现,将戏曲诠释成更丰富多变的艺术形式,提高戏曲艺术的美学价值,吸引观众的兴趣。

3.培养人才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需要扎实的艺术才华和文化修养。

我们应该成立优秀的艺术和文化院校,培养出大批符合戏曲运作的人才,让他们掌握优秀的民间文艺表演技巧,有意识地进行表演和创作的提升和创新。

4.保护传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艺术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保护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政府应该制定戏曲艺术的相关条例,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保护艺术家的合法权益,防止恶意竞争,确保戏曲艺术的稳定发展。

关于戏曲艺术发展的若干思考

关于戏曲艺术发展的若干思考
撑 和市 场检 验 ,两者 共 同服务 于社会 公众 的文 化需
求。 当前 , 戏 曲艺术必 须妥善解决 事业与产业 、 雅 化与 俗化、 精英与大 众 、 国营与 民营 、 公 共与营 利的关 系问 题. 逐 步改 变戏 曲艺 术重公 共 服务 、 轻商业 运 营 的失 衡结 构 , 实现政府 主导 的公益性 “ 事业路线 ” 与市场 主
于强 调戏 曲艺术 的公共 文化 属性 ,而 忽视或 忽 略 了
戏 曲艺 术是 一项 集传 承 与创新 于 一体 的艺 术 门 类 。从 乐 舞 俳优 到 歌 舞百 戏 , 从 说 唱变 文 到宋 金 杂 剧, 从 宋 元 南 戏 到 明清 传 奇 , 从 雅 部 昆 曲到 花 部 乱 弹。 戏 曲艺术 始终 处 于不 断 的更新 与变 革之 中。 在长 期 发展 历 程 中形 成 的 文化 积 淀 和 表 现风 格 , 构 成 了 戏 曲艺 术 传 承发 展 的 生命 源 泉 , 也 成 为 了戏 曲艺 术 现 代转 型 的 历史 羁 绊 。大 而 言之 , “ 始于悲离 , 终 于 和欢 ” 的剧情 结 构 , “ 取其 意而 弃其 形 ” 的表 达形 式等 审 美取 向脱 离 了现 代 社会 的主 流 表达 , 戏 曲艺 术 面 临 边缘 化 的 尴尬 处 境 。具 体 而 言 , “ 十里 不 同 音 , 百 里 不 同语 ” 的地 方方 言 , “ 以虚带 实 , 虚 实 结合 ” 的戏
本 矛盾 。
( 一) “ 传 统戏 曲” 与“ 现代 社会 ”
和城 乡草 根 。 以职业 戏班 的发 展 为本 。 以上 两条 路线
并非 是根 本对 立 的平行 路线 . 而是 在相 互交 叉 、 相 互
融合 中共 同提 高 ,并在 戏 曲艺术 领域 上演 了旷 日持

戏曲的发展现状与传承

戏曲的发展现状与传承

戏曲的发展现状与传承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宋以来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下面我们将分步骤阐述戏曲的发展现状与传承的问题。

1.戏曲的发展现状(1)传统剧种的衰落。

目前,受到电视、电影、互联网等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剧种的观众逐渐减少,许多剧团停业倒闭。

(2)新生代观众的持续减少。

由于文化环境的改变,新生代观众对于戏曲这种古老的文化形式不再感兴趣,也不愿意耗费时间和金钱观看表演。

(3)缺乏行业标准。

由于行业自律不严,戏曲表演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剧目的内容与服装道具等都不够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观众的观感和体验。

2.戏曲的传承问题(1)传统经典的保护和传承。

很多戏曲剧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但目前继承传统经典的人才十分缺乏,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2)新人才的引入。

为了使戏曲得以传承,在新生代中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培养新一代的演员和观众。

(3)弘扬文化价值。

在戏曲的传承中,要注重弘扬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增强观众的文化自信心,培育传统文化的带动力。

3.戏曲传承的相关政策和措施(1)加强经典剧目的保护和研究,对于一些重要的戏曲剧种进行保护和传承工作,鼓励对传统戏曲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

(2)加大对戏曲传承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扶持和引导,制订相关政策,推出一系列吸引年轻人参与的措施。

(3)鼓励戏曲市场的发展,支持相关机构和演出团体进行创新和探索,建立行业标准,加强演出质量的监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

在总结中,戏曲传承是一项浩大的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积极参与和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的支持。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一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从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代戏曲面临的困境的内在原因

当代戏曲面临的困境的内在原因

当代戏曲面临的困境的内在原因:
1、当代戏曲迷失了戏曲“戏乐”体性,缺乏符合艺术规律的戏曲理论的指导。

2、地方剧团成了替地方政府粉饰升平、晋京拿奖的工具,由此而产生大批公式化、概念化
的戏曲作品,这种创作倾向直接导致戏曲愈发脱离群众而陷入困境。

3、经费不足和优秀人才的流失直接降低了戏曲艺术表演的质量,这也是致使观众减少的一
个重要原因。

4、目前剧团体制改革政策不够完善。

当代戏曲面临的困境的外在原因:
1、“文革”使戏曲的演出和审美遭到中断,戏曲成为“中老年的艺术”,不容易为青年观众所理解和接受。

下面是对武汉市三千名观众所进行的一项调查:
不同年龄层对戏曲不景气的原因选答:
老年中年青年
影视的冲击17.66% 34.23% 34.35%
没有好戏17.26% 39.35% 30.70%
表演形式陈旧7.34% 26.68% 40.85%
没有好演员9.25% 18.33% 16.23%
可见,青年观众对传统戏曲的不适应要远远超过老年观众。

2、当代电视的声响技术的普及,社会向观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消闲形式,使戏曲在社会生态环境中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3、在今天这样一个涉及各个领域大变革的时期,戏曲的不景气,被观众冷落,还有其他外部条件的影响。

如工作学习太忙、票价太贵、交通不便等。

出路:
1、戏曲艺术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深入时代生活,按照艺术的规律进行创作。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作原则,促进戏曲的多元发展。

3、坚持和发扬戏曲艺术本身的民族特色,借鉴其他艺术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

谈谈当下戏曲传承发展的看法

谈谈当下戏曲传承发展的看法

谈谈当下戏曲传承发展的看法当下戏曲传承发展在中国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戏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民精神追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下降,戏曲传承遭遇到了一些困境。

为了促进戏曲的传承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传统戏曲教育的推广。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被纳入学校的教育课程中。

目前,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戏曲课程,但覆盖范围有限,还需要在更多的学校中普及。

通过传统戏曲教育,年轻一代可以学习到传统艺术的技巧和精神,增强对于戏曲的理解和欣赏。

其次,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戏曲的推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平台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可以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方式,推广戏曲艺术。

通过将戏曲与新媒体进行结合,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例如,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精彩的戏曲片段、幕后花絮,通过网络直播戏曲演出等方式,提升戏曲的影响力。

再次,加强戏曲演出市场的开拓。

戏曲演出市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戏曲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加大对戏曲演出团队的扶持力度,提高戏曲演出的品质和水平。

同时,可以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跨界合作,创造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戏曲作品,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

此外,鼓励年轻一代的参与和创新。

年轻人是戏曲传承的未来,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参与到戏曲传承发展中。

可以开设戏曲培训班、组织戏曲比赛等方式,激发年轻人的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也需要鼓励年轻演员、编剧等在传统戏曲中加入更多现代元素,创作出更具有吸引力的作品。

最后,加强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戏曲传承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戏曲演出市场的繁荣发展。

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到戏曲传承中,例如赞助戏曲演出、设立专项奖学金等方式,为戏曲传承提供支持。

总之,当下戏曲传承发展面临许多挑战,但也有很多机遇。

戏曲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戏曲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戏曲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在中国乃至世界戏剧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发展的背景下,戏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就戏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探讨。

一、戏曲产业的现状1. 戏曲市场需求低迷:随着社会的发展,戏曲艺术所扮演的角色在现代生活中逐渐边缘化,年轻人对于戏曲的兴趣和认可度也越来越低。

2. 演出市场不景气:由于戏曲艺术的特殊性,其演出需要较高的技巧,场地、演员、票价等方面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导致演出市场不景气,很多剧团难以持续运营下去。

3. 艺术承传问题:随着老一辈的戏曲艺术家逐渐减少,戏曲艺术的承传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适用,很多优秀的戏曲艺术无法有效地传承下去。

二、戏曲产业的发展趋势1. 融入现代元素: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戏曲艺术可以融入现代元素,如改编现代剧作、加入现代舞蹈等,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2.利用新媒体传播: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戏曲艺术可以更好地传播和推广。

通过在网络上进行直播、发布戏曲相关内容,将戏曲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

3. 培养新一代戏曲艺术家:为了解决艺术承传问题,需要加强对年轻人的戏曲艺术培养,建立戏曲艺术专业培训机构,并通过奖学金、演出机会等方式激励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戏曲艺术。

4. 打造品牌演出:为了提高戏曲市场的竞争力,可以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演出,吸引更多观众。

可以选择戏曲名家演出、改编经典剧目等方式进行创新,提升演出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性。

三、戏曲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为了促进戏曲产业的发展,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措施:1. 资金补贴:对于演出剧团、青年戏曲人才的培训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减轻经济负担,提高艺术创作和演出的质量。

2. 场地建设:鼓励文化场馆建设和配套设施的完善,以提供良好的演出条件,吸引更多的观众。

3. 税收减免:对于戏曲剧团等戏曲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减轻经营压力,提高产业的发展空间。

当代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困局简论与思考

当代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困局简论与思考

当代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困局简论与思考王文照中国艺术研究院摘要: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歌舞祭祀,经过百年发展衍化逐渐自成一门,跻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列,发展至今却面临愈加严重的失语境地。

戏曲内部与外部均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而梳 理戏曲艺术发展困局有助于探索戏曲发展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戏曲 困局 人才培养继承创新 票务市场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034-03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远绵厚,其起源可 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歌舞祭祀,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衍 化,逐渐自成一门,并跻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列。

在 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戏曲吸收了文学、舞蹈、武术、杂 技、音乐等多种因素,在迎合观众喜好的同时,依旧保持着戏曲的本质特征,又因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联系紧密而在文艺舞台上实现了文学、戏曲双生并茂 的态势,如著名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经典悲剧《窦娥冤》在文学史上声名远播,在戏曲中亦久演不衰。

现今 常见于舞台的大小剧种,有许多诞生、兴盛于近代,如京剧、越剧、评剧等,它们在新旧更替的历史巨变中有 更为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而吸纳来自古今中外的文化 艺术,也拥有了更多走出国门与世界文艺交流学习的机会。

例如1930年梅兰芳携剧团访美,以《晴雯撕扇》 《青石山》《汾河湾》《麻姑献寿》等经典剧目震撼纽约,开启了京剧走向世界的帷幕,梅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 及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文学博士荣誉学位,世界亦惊 叹于中国戏曲艺术的严肃与精致。

近一百年来,诞生了 一些新剧种,也有部分剧种日渐消亡,至今我国戏曲剧 种共计348个,传统剧目数不胜数,其中京剧被尊为 “国粹”,有“国剧”之美誉,而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等剧种也荣列五大戏曲剧种之列,各地小戏繁花如锦,民众基础广泛而深厚。

戏曲因其娱乐性、游艺性、非生产性在历史上往往 沦为上层统治者娱乐戏耍的玩物。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 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艺术事业,戏曲从业者终于摆脱了供人娱乐取笑的低级地位,成为了为人民服务的表演艺术家。

关于中国当代戏曲艺术创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当代戏曲艺术创作的几点思考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42界关于中国当代戏曲艺术创作的几点思考张腾飞(商丘市艺术研究所,河南,商丘 476000)摘 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群众是创作的基础,戏曲创作也是如此。

要想有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戏曲艺术创作就要在贴近生活和群众的基础上,无论从情节表现,还是舞台的舞美及其造型表现形式等方面做到与时俱进,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勇于创新。

关键词:戏曲;艺术创作;思考中国戏曲有着辉煌的过去、丰厚的传统,对于中国文化史的价值和贡献是无法量化估计的。

但在改革开放大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以丧失观众为主要表现的戏曲危机已然存在。

那么,观众为什么会流失呢?一方面,群众的文化生活面临多元化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即戏曲的创作与观众的关系密切,在创作中若偏离了观众的整体审美、趣味,戏曲无法得到观众的认可,观众也就慢慢的流失了,戏曲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由此可见,研究分析戏曲产生危机的原因,思考如何扭转现状运,探索新时期的戏曲应该是什么样子,当代观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戏曲作品和演出形式,从而去改善戏曲的命运已然成为戏曲创作主要探索的问题。

一、戏曲创作需要以群众为基础中国戏曲艺术包含众多剧种和剧目,这些剧种和剧目均诞生于群众之中,不仅从内容上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表达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

可见,戏曲创作与群众生活联系紧密,戏曲创作需要以群众为基础。

⑴戏曲创作者必须要考虑观众的需求,创作者出戏曲剧目是为了给观众欣赏。

所以,戏曲创作者要考虑到戏曲演时观众的存在。

戏曲创作只有贴近群众生活,才能够符合观众的欣赏口味,才能够保证有观众源。

如果戏曲演出没有观众,那么戏曲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而且,实践也证明,戏曲创作者向来都很重视观众需求。

众多成熟的传统戏曲曲目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就是因为其时刻不忘观众。

这些戏曲曲目的创作者在选材时大都会聚焦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记,社会新闻及生活现象等,以这些与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或者密切相关的素材来吸引观众,引发观众兴趣。

中国戏曲的多维审视和当代思考

中国戏曲的多维审视和当代思考

中国戏曲的多维审视和当代思考我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我国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戏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思考。

本文将从多维度对我国戏曲进行审视,并结合当代社会背景进行思考。

一、历史维度的审视我国戏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秦汉时期。

从古代的雅乐、杂剧,到明清时期的昆曲、京剧,再到近现代的地方戏、评剧,我国戏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每个历史阶段的戏曲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

通过对历史维度的审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戏曲的渊源和传承,以及其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联系。

二、艺术维度的审视我国戏曲以其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戏剧性的表现手法而闻名。

京剧的脸谱、身段和唱腔,昆曲的雅致和优美,粤剧的精彩和传统戏曲的原生态,均展现了我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艺术维度的审视,不仅可以让我们欣赏我国戏曲的艺术价值,更能深入探讨其在当代艺术表达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社会维度的审视我国戏曲一直是我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等现代娱乐形式的兴起,我国戏曲面临着观众数量减少、传承困难等问题。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我国戏曲的社会价值和发展前景进行审视和思考,探讨如何传承和创新我国戏曲,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个人观点和思考作为我国戏曲的深度爱好者,我认为我国戏曲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我国戏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我们也要注重我国戏曲的创新和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更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

总结回顾通过多维度的审视和当代思考,我们对我国戏曲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我国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历史、艺术和社会层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戏曲艺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戏曲艺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戏曲艺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艺术是为人服务的,如果没有了观众,戏曲艺术的归宿就只能是进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就只剩下提供研究样本。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戏曲艺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希望能帮到你。

戏曲艺术面临的挑战携带着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戏曲艺术,以其成熟的艺术形态与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地承载着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

然而,20世纪以来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与日趋多元的社会文化语境,对发展、成熟于传统农耕文明的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提出了严峻挑战。

戏曲虽然是优秀的文化遗产,但去掉“瑰宝”的光环,戏曲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要想变成紧俏商品,要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第一要务。

观众是戏曲艺术的衣食父母,如不能打动观众,戏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戏曲演出必须要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否则哪怕编剧写作再娴熟,导演手法再高明,演员演技再出色,对观众来说都是隔靴搔痒。

因此,保护戏曲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满足观众需要的高质量艺术产品。

戏曲艺术面临的机遇但挑战之中也蕴含着机遇。

当前,国家大力振兴传统文化的政策导向与努力扶持戏曲艺术的一系列举措,为戏曲艺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与此同时,寻求与现代媒介的结合并努力实现创新,也是盘活戏曲资源的重要途径。

与诗歌、戏剧、音乐、美术等古老的艺术形式相比,年轻的电影艺术虽仅有百余年历史,但其社会共享的兼容性与大众性却有着其他艺术所难以比拟的优势。

诞生于19世纪末工业社会中的电影,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和文化工业。

电影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综合性和艺术表现力,借助现代科技和工业的强大驱动,不仅使其自身发展熠熠生辉,而且也已成为其他艺术和文化赖以发扬光大的重要载体。

就其与戏曲联姻,对戏曲资源的创新性转化而言,电影堪称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范例。

电影对戏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肇始于电影诞生之初。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影主要着眼于通过视听手段从整体上对戏曲文本进行艺术转换。

思考当代戏剧的前途

思考当代戏剧的前途
中国戏曲剧种群在历史与现实发展中,正调整和健全自己多层次的网络结构。其中有横的层次与纵的层次,有剧种发展古老与新兴的层次,有剧种发展规模大与小的层次,有主要活动于宫廷、城市,或民间、农村的层次,有地域不同的乡土层次,有剧种风格上俗或雅的层次,有剧种流行区域宽广与狭窄的层次,有面向汉族观众还是面向少数民族的层次,有剧种状况居于向上趋势与日益衰落的层次……这些层次互相联系、互相对比、互相交错,构成复杂的状态。如果我们不清楚这样的网络系统,不能把复杂的问题放到特定的层次中加以分析研究,轻易开出药方,对当代戏曲的发展前途是没有益处的。
中国戏曲剧种有一种与生具备的抗老防衰的自身免疫力。中国各戏曲剧种未达到完全闭锁与世隔绝的状态,中国的古老剧种几经变化、发展,甚至经过了多次的换代蜕变,产生过若干次适应环境的较大变化。这种旺盛的吸收消化能力,促成古老剧种能拥有健壮的体质,有较强的防病御病能力,防止肌体功能的减退,延缓老态的出现。与古老剧种相对应而存在的是二十世纪初以后发展形成,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形成的剧种,称为新兴剧种。它们约占中国戏曲剧种的三分之一。在多元竞争的情况下,新兴剧种往往显示旺盛的生命力,其现实处境一般优于比它古老、成熟的剧种。
一方水土滋养、促成一方地方戏曲,一方观众热爱、支持一方地方戏曲。由中国戏曲的民族形式、民族特点所派生的地方特点与地方风格,是促使戏曲多类别的重要因素。中国戏曲剧种的多类别与多样化在世界艺术现象中极为罕见。各地域的历史政治经济状况、语音、现实状况、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性格个性……都有明显的差异。这些特征往往只有某地域的戏曲所特有,成为对整个文化宝库的贡献,使之更为充实而丰富。一定地域的戏曲传统,作为历史的积淀物,仍将对此时此地的戏曲发展起到相应的制约作用,此方面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困局简论与思考作者:王文照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19期摘要: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歌舞祭祀,经过百年发展衍化逐渐自成一门,跻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列,发展至今却面临愈加严重的失语境地。

戏曲内部与外部均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而梳理戏曲艺术发展困局有助于探索戏曲发展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戏曲困局人才培养继承创新票务市场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034-03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远绵厚,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歌舞祭祀,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衍化,逐渐自成一门,并跻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列。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戏曲吸收了文学、舞蹈、武术、杂技、音乐等多种因素,在迎合观众喜好的同时,依旧保持着戏曲的本质特征,又因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联系紧密而在文艺舞台上实现了文学、戏曲双生并茂的态势,如著名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经典悲剧《窦娥冤》在文学史上声名远播,在戏曲中亦久演不衰。

现今常见于舞台的大小剧种,有许多诞生、兴盛于近代,如京剧、越剧、评剧等,它们在新旧更替的历史巨变中有更为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而吸纳来自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也拥有了更多走出国门与世界文艺交流学习的机会。

例如1930年梅兰芳携剧团访美,以《晴雯撕扇》《青石山》《汾河湾》《麻姑献寿》等经典剧目震撼纽约,开启了京剧走向世界的帷幕,梅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及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文学博士荣誉学位,世界亦惊叹于中国戏曲艺术的严肃与精致。

近一百年来,诞生了一些新剧种,也有部分剧种日渐消亡,至今我国戏曲剧种共计348个,传统剧目数不胜数,其中京剧被尊为“国粹”,有“国剧”之美誉,而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剧种也荣列五大戏曲剧种之列,各地小戏繁花如锦,民众基础广泛而深厚。

戏曲因其娱乐性、游艺性、非生产性在历史上往往沦为上层统治者娱乐戏耍的玩物。

新中國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艺术事业,戏曲从业者终于摆脱了供人娱乐取笑的低级地位,成为了为人民服务的表演艺术家。

在国家文艺政策的扶持下,这门古老的艺术光辉盛放,一些优秀的传统剧目得到抢救性的挖掘保护,新编剧目不断推出,扩充着戏曲剧目宝库,如戏迷观众耳熟能详的卓越之作《曹操与杨修》《宰相刘罗锅》《刘巧儿》《穆桂英挂帅》等。

当代戏曲陷入发展困局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新鲜丰富的娱乐方式涌入民众生活,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成为时代主流,而戏曲悠缓细腻的表达方式让人们无法安心“坐下来”慢慢欣赏、细细品味。

另外传统戏曲剧目多演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内容,思想与当代现实生活相差甚远,难以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影视剧的普及,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饱览中外明星;戏曲作为舞台艺术需现场欣赏,而这又涉及到演出时间、场所、剧目与演员安排等问题。

写意为主的表达手法、内涵丰富的文化背景让一般观众难以在短短两小时中获取更多滋养,有时甚至连故事脉络都未弄清。

耗费了金钱、时间却无法得到实质性愉悦体验,自然遭到普遍拒绝。

近年来,越来越多具有社会责任感、文化危机意识的人士对戏曲艺术“施以援手”,力图扭转日渐危机的局面。

树立戏曲从业者先锋典型、举办“戏曲进校园”活动与中国戏曲大会等大型节目对广大青少年的熏陶助益良多。

随着年轻观众群又一次在戏曲领域延展开来,戏曲市场潜存的问题也浮出水面:部分戏曲“码头”城市票务市场病态化、剧团体制僵硬限制性强、新编剧目偏重歌颂性而从业者艺术水平堪忧、年轻观众往往以追星态度对待戏曲明星而鲜有以严肃精神对待戏曲艺术本体者。

凡此种种,戏曲行业也多有关注并为化解困局而做着内向与外向的思考、探索。

一、当代戏曲艺术的内向探索戏曲的重整与振兴首先需要内部人员的警醒与努力,改良戏曲人才培养模式,从剧目继承与创新上汲取先进经验以实现长足进步,是戏曲人应当孜孜以求的内向探索与实践。

(一)戏曲人才的培养与匮乏培养戏曲人才,关键在于戏曲教师。

享誉梨园行的“富连成”科班即是典型案例。

富连成原名喜连成,成立于1904年,是京剧界最具影响力的人才培养班社,共培养出“喜”“连”“富”“盛”“世”“元”“韵”七科共计600多名京剧演员,对京剧事业的传承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开班之初,筹办人叶春善即邀萧长华、苏雨卿等人共建班社,诸位先贤戮力同心,将丰富的舞台经验悉心传授于学子,如今梨园行内外耳熟能详的侯喜瑞、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袁世海等均出自富连成。

反观现今戏曲院校,许多优秀老艺术家在现行招聘制度下无法被学校聘用,只能小范围收徒施教,其技艺面临失传境地。

院校内中青年教师们绝大部分从学校毕业即继续留校任教,舞台经验缺乏,工作重心也在教学上。

从近年来北京舞台上教师们的汇报演出中可以看到,大部分教师无论是嗓音条件还是舞台把控力、熟悉度都和院团演员相差甚远,这样的教师如何教出能成“角儿”的学生,实在令人忧心。

另外,戏曲院校是否该有“寒暑假”,这一问题也备受梨园行内外的关注。

“寒暑假”是我国院校的统一制度,戏曲院校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戏曲有其特殊性:戏曲本就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三九天”和“三伏天”是最“出功”的,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方能练就超凡的基本功,戏曲的繁荣也源于此。

但现在每逢寒暑假到来,学生们的“功”一停,练出来的“功”便“还”给老师了。

如此几年下来,反反复复,不仅学戏成果大打折扣,一些很有戏曲天赋的孩子也被浪费了。

不少戏曲演员代表曾利用参政议政资格就此问题提出议案,但并未完全在戏曲院校推广开来,这对培养出能够挑起戏曲大梁的新生代人才实现戏曲代际传承很是不利。

(二)戏曲继承创新的得与失在当前思想开放、物质富足的利好背景下,戏曲发展前景值得乐观以期,但这更需要广大戏曲人居安思危,毫不懈怠地为之做出实际努力。

近年来梨园行内外对戏曲艺术“继承与创新”问题讨论颇多,见仁见智,涌现出不少建设性意见,实践成效显著。

1.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挖掘继承戏曲界针对传统资料的挖掘继承做出了诸多努力,功勋缺憾并存。

90年代起“音配像”工程的开展抢救性地保存了许多年事已高或已谢世老艺术家的录音资料,通过本人或其弟子的配像表演,让观众得以欣赏到该流派的表演特色,并方便从艺者研习。

近年来一些院团推行“像音像”工程,即让年壮期优秀演员为自己的录音配像。

一出“像音像”剧目平均录制一到两天,一个唱段、场次往往要录制两三遍甚至更多,由艺术指导、导演等人从中选取表演状态最佳的录像采纳使用。

为此演员疲惫不堪,因录制而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很大。

当代录音录像技术已十分发达,时常可见官方或者私人在剧场内录制实况演出,基本不存在20世纪50年代前杰出演员的动态舞台风貌很少留存再现的情况。

另外戏曲始终属于舞台艺术,有时正是实况演出的不确定性造就了演出之精华、艺术之可贵,反复录音录像合成的作品看似“毫无瑕疵”,实则生气匮乏。

2.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创新实践80年代以来,戏曲青年观众数目出现断崖式下降,戏曲前景形势严峻。

如何赢得青少年观众,让戏曲在多重文化冲击挤压下获取更多生存空间,这一问题在各界共同探索下,取得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成绩。

首先,戏曲主题动漫作品收获低龄群体关注。

将戏曲人物平面化、符号化,将戏曲剧目改编成网剧并邀请专业演员演出,创作推广含有戏曲元素的歌曲邀请专业演员演唱……这些举措使戏曲在多媒体平台上迅速收获大量低龄“粉丝”,很多年轻人对“戏曲”形成了一个粗略的第一印象。

如前些年网络知名度很高的IP“京劇猫”,广受喜爱的京歌《梨花颂》,取材于武侠网游《剑网三》的新编粤剧《决战天策府》等等。

其次,迎合观众需求重编旧剧、创编新剧。

继承与创新是传承戏曲的重要话题,二者不可偏废,打造出保留戏曲本质又富于时代性、欣赏性并获观众喜爱的新作,戏曲才有“活下去”的生命力。

创编历来围绕现实问题展开,一般表达剧作者、演员对某一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从元明时期的《窦娥冤》《琵琶记》《西厢记》,到清末民国的“时装新戏”如《哭祖庙》《党人碑》《瓜种兰因》《宦海潮》,戏曲从剧本到舞台都与“革新”这个思想紧密相连。

尽管先例在前,但近年来能够获得观众好评甚至流传开来的新编戏实在不多,大部分作品尽管广泛流传于舞台,备受关注但争论不一,这些剧作在主题上难与观众产生共鸣,服、化、道方面追求宏阔华丽,唱腔设计流于歌曲化,唱词缺乏诗韵美感。

与之相较,重编旧剧则推进得相对顺利,“修旧如旧”,成效斐然。

旧剧重编的核心即场次的调整,去粗取精、扬长避短的选择能力是对编剧职业素养与艺术眼光的重大考验;重编后必将创作部分赋予新唱腔,这种协调的音乐对设计者要求极高。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上海昆剧团走在了成功之路的前列,近年来不断重装推出一些鲜见舞台的昆曲传统剧目,如《桃花扇》《南柯梦》《白罗衫》等。

重组核心场次,从服装、舞美、唱腔等细节上精打细磨,他们将昆曲艺术的古典浪漫演绎得淋漓尽致。

以《白罗衫》为例,该故事源自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一卷“苏知县罗衫再合”,昆曲原著出于清代无名氏,后全本散佚,只有部分折子载于《集成曲谱》《缀白裘》等,清末见于舞台者共六齣,为《贺喜》《井遇》《游园》《看状》《详梦》《报冤》,其中《看状》为全剧戏核。

《警世通言》的叙写侧重情节推进与警恶劝善的号召,忽略了主人公徐继祖经历重大变故后思想情感的转变过程,至于悲剧的始作俑者——徐能的心路历程则几无着墨。

而江苏省昆剧院推出的昆曲《白罗衫》共有《井遇》《庵会》《看状》《诘父》四折,删去了次要人物,情节凝练,毫无赘余,将大量笔墨投入对徐继祖与徐能的人生历程、内心困顿、矛盾纠葛与爆发的刻画,对人情与人性更是予以深入挖掘。

另外唱腔设计古雅动听,切实做到了“修旧如旧”。

剧目一经推出便受到昆曲内外观众的普遍赞誉,在历年春季的“春风上巳天”项目中演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相较于一众平庸乏味的新编戏,昆曲《白罗衫》等剧目堪称改编之典范。

二、当代戏曲艺术的外部困境时代影响下戏曲行业中坚力量在20世纪60、70年代遭到严重破坏,80年代起新兴文化又填满了民众生活,导致戏曲观众数目锐减。

多年来人们为抢救传统文化、戏曲艺术做出了良多贡献,但戏曲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困境。

(一)票务市场病态化当前戏曲市场因上述种种因素而日渐萎缩,绝大多数剧团都无法只靠票房收入来实现正常经营,况且“赠票”是不少剧团、剧场的流行风气,这种情况在北方地区发展尤甚。

以北京京剧市场为例,除李胜素、于魁智、张火丁这样极具市场号召力的演员贴出的戏码能够在短时间内售罄戏票,有时甚至因供不应求需要临时加座,绝大部分演出均凭赠票吸引观众。

而不少戏迷票友以获得赠票为荣,将掏钱买票视为“和梨园行的人不熟”“本事不够大”才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之选”。

病态化的票务市场为时已久,短时内难以扭转,目前只能依靠演员自身提升艺术水准、票务方严控出票政策、媒体舆论加强呼吁力度以及观众提升自觉意识、扭转是非观念等方式才有望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