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章节题库(13-17章)【圣才出品】
第13章走向“文革文学”一、名词解释1.《纪要》(吉林大学2013年研)答:《纪要》是指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政治文件。
1966年2月林彪“委托”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参加者有张春桥与部队文化部门的几人,会后整理出《纪要》。
《纪要》认为,1949年后文艺界“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这条黑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三十年代文艺的结合”。
《纪要》列举文艺界的“黑八论”。
1979年5月3日,中共中央撤消了《纪要》。
2.新编历史剧(山东大学2011年研)答:新编历史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又称新编历史题材剧目。
它是指建国后剧作家编写的反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戏曲剧目。
题材范围包括上古时期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历史,还包括采用民间传说、历史演义、说唱故事和神话寓言等编写的历史故事剧。
新编历史剧其特点是剧作者必须具有科学的历史观,对占有的大量历史资料和丰富的素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鉴别、把握历史发展。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发表于1965年11月的上海《文汇报》,作者姚文元,文章发表后,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3.文革“潜流文学”(南京大学2010年研)答:文革“潜流文学”是文革期间作家采用隐蔽的方式进行创作和流通的文学样貌。
它与“文革”文学创作规范相疏离,甚至对立文学。
文革“潜流文学”主要有诗歌和小说创作。
如“七月”派诗人曾卓、牛汉、绿原等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强化了生命意识,超越了自己40年代的作品的强烈的社会功利意识,而思考在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
4.《武训传》批判答:《武训传》是著名导演孙瑜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中国近代史上的真实人物——以行乞办学、让百姓读书的武训的经历,显示了中国电影自问世以来厚德载道、注重社会内涵的文化传统。
影片于1950年12月在全国上演,不久,中共中央发文要求开展对这部电影的讨论,《人民日报》《文艺报》等相继发表文章批评这部电影;毛泽东亲自撰写了《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中国戏剧发展流变
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原始时代的歌舞。最 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这种歌舞可能是打 猎之前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也可能是打猎归来后的 庆祝仪式。
尧舜时代到北宋末期,是戏曲的孕育期。 春秋战国以后,中国宫廷中出现十分活跃的优戏活 动,这是专职的艺人所从事的简单戏剧表演。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 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渊源于 《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关汉卿用 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 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 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 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白朴与《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是一出爱情喜剧。写裴少俊与李千金因 相互爱恋而私自结合,在裴家花园匿居七年。后被裴父 发现,将李赶出。后裴考中状元,奉父命去迎娶自幼订 亲之女,却正是李千金。裴父向李家赔礼,夫妻团圆。
京剧的第三个鼎盛期——20世纪50年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处处 呈现出万象更新之貌。京剧也因此迎来它艺 术上的春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1959年 前后,它的艺术生命又到了第三个顶峰。这 个时期的繁荣是以演员阵容的强大,梯队的 完整为标志的。《白蛇传》、《将相和》、 《穆桂英挂帅》、《野猪林》等优秀剧目的 出台,也将京剧文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
戏剧梅花奖设立 为表彰戏剧优秀演员而设立的奖项,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1983 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全国性戏剧 演员评奖活动。
第一届中国京剧节在天津举行 1995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第一届中国京剧节,设立金、银、铜三类 奖项,推出一批优秀京剧剧目。其中获奖的剧目有《曹操与杨修》、 《狸猫换太子》、《岳云》、《西施归越》等。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此部分主要参考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钱理群等主编的《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其他可以参考程光伟、孔庆东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董建、董乐山著《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1、戏剧与戏曲戏剧是特殊的艺术类型,是一种时空综合性艺术,是表情和造型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如音乐就是一种表情艺术,绘画和舞蹈就是造型艺术),也是一门古来的艺术,自人类文明产生之始就有了古老的戏剧。
戏剧在狭义上就是话剧,是西方戏剧。
1907年戏剧传入中国,标志性事件就是春柳社按西方样式编演了新戏剧《茶花女》。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昆曲、皮黄戏、京剧等。
宋元之后,以歌舞演故事为主的南戏与杂剧占据戏曲舞台,清代则是京剧发展和兴盛的时期。
由国外传入的话剧被称为新戏,而传统戏曲被称为旧戏,新剧旧剧的对应即话剧与戏曲的对应贯穿整个中国的20世纪。
2、世界范围内得以保存下来的三大戏剧文化体系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戏剧(悲喜剧),古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
前三种戏剧和日本的能剧并为四大样式。
西方文化为主导文化,古希腊为源头,西方文化强势,而东方文化系统和印度梵剧已经消亡,日本的能剧和歌舞仍然存在。
在法国的学者发现东方戏剧的魅力在于是残酷戏剧。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角色行当化,表演的歌舞化和舞台构造虚拟化、写意化。
戏剧是与人类文明、人类本性、人类之根相结合,戏剧属于物质文化更属于精神文化(三大文化指物质、制度和精神)3、戏剧的起源戏剧起源关系到人的模仿的本能、表现的本能、观看的本能。
戏剧是一种社会化的艺术,是群体艺术,它与人的社会性相关,是社会化本能相结合的产物。
4、戏剧的本质特征与要素构成戏剧的基本要素有四个(1)演员和表演艺术(核心要素);(2)观众的因素,观演关系——戏剧的基本关系和基本矛盾;(3)剧本因素(意味着表演一个故事),戏剧的特定情境,剧本对戏剧的规定性,情节和戏剧冲突不可缺少。
「最新」2021年春期国开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六)答案
「最新」2021年春期国开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六)答案2021年春期国开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网上形考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1年6月18日。
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老舍的《茶馆》在人物塑造上有什么独特之处答:一、《茶馆》的中心人物王利发王利发是《茶馆》的中心人物,是裕泰茶馆掌柜的,贯穿于整个话剧。
王利发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它正直、精明、能干,但也又会审时度势、明哲保身、处事圆滑,在社会上有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懂得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但是那么精明的、小心翼翼生活着的一个人在那样是时代背景下也难以生存,最后还是使裕泰茶馆走向了破产。
王利发这种逆来顺受、只求平安一生的心态是当时很多人所共有的心理,虽然王利发相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的身份地位还是比较高一点的,但是最后落得的还是一个悲凉的结局。
二、茶馆的熟客常四爷常四爷是裕泰茶馆的老顾客了,它是一个正直、爱国、刚强的人,常四爷同其他人身份有些不同,他是享有特权的旗人,是“吃皇粮”的人,但是尽管如此,他还是厌恶腐败的清王朝、厌恶洋人。
常四爷的形象塑造大大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现状的不满以及反抗情绪。
三、房东秦仲义房东秦仲义也是《茶馆》中的重要人物,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家形象,有着雄厚的家产和一定的势力。
秦仲义是一个自命清高的人,他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与众人无法沟通,他认为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享受人生,他不甘寂寞,干一些出格的缺德事,还认为吃、喝、嫖、赌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虽然他主张实业救国,苦心经营,在黑暗中独自奋斗,但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生活、去经营,那么他的悲剧下场也是可以预想到的。
老舍的《茶馆》在戏剧结构上有什么独特之处?答:(1)《茶馆》最大的特色是“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
(2)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
(3)“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的好处是主次分明,拓宽了所表现的生活范围,便于在纷纭变换的时代大背景下凸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他们的性格命运,成功地表现了重大主题。
第十一章 80、90年代戏剧——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戏剧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展开
1,“五四”尤其是“十七年”的话剧正反两方面的经 验教训;
2,外国现代主义戏剧的观念和实践。
探索戏剧:
一类是在现实主义的原则之下合理地借用现代派戏剧的 手法,其结果是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推动了现 实主义戏剧的发展,如《屋外有热流》、《绝对信号》、 《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狗儿爷涅槃》、《桑树 坪纪事》;
话剧《李白》
姚远的历史剧《商鞅》剧本最初发 表于1989年11月江苏《剧影月报》, 演出整理本发表于1997年4月《剧 本》。
《商鞅》从两千多年前一场勃兴的 改革悲剧中提炼出动人心魄的主题, 是改革的启示录,也是改革者的悲 悼曲。
历史剧《商鞅》
80年代戏剧,值得关注的还有小剧场戏剧运动。90 年代,小剧场戏剧成为引人关注的重要戏剧现象。
喜剧意味
喜剧因素或表现为陈毅独特的台词,或表现为喜剧 性小纠葛,这些喜剧性植根于人物独特的性格。
“冰糖葫芦式”结构
精心选择了十个生活小故事,十场写十件彼此独立 的故事,分别从不同侧面揭示陈毅的精神世界,事 件之间没有必然,由陈毅这一主要人物贯串全剧、 穿引各场,在真正的共产党人精神这一点上统一起 来。
剧本多层次、多侧面地刻画了陈毅对人民的高度责 任感和祟高的品德。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人实际、群众 的优良作风
2,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高度党性原则,在似乎 绝情的拒绝中,表现了共产党人不询私情、不以权 谋利的高风亮节。
3,文武兼修,既有军人的威武、果断、刚毅的风 度,又有豪放的诗人气质,幽默风趣、平易近人
198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绝对信号》标志着 小剧场运动在中国的复兴。
80年代的小剧场戏剧,注重艺术的探索,探索突破 传统的戏剧模式与演剧模式,实验新的剧作样式与 演剧方式,相对于80年代戏剧,具有前卫性;
谢柏梁《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第二版)述评
曲文 学界的最 新发展 面貌。在 内容上 也进 行 了 1年 的四大滑稽 戏 、 4 昆剧《 十五贯》 越剧 《 、 搜书
较多的扩编 , 从原版 的三编扩 到四编 , 从三十五 院》 《 、百岁挂 帅》 《 ,杨们女 将》 、田汉 的戏 曲精
陈仁 鉴 的莆 仙戏 、 徐进现 品 、
该书 是教 育部学位管理 与研 究生教育司推荐 的 “ 学性 与 舞 台性 相 结合 ” 等 方 面 来 进 行 总 文
研究生教 学用 书 .这也 是近 年来戏 曲艺术领域 体 归纳 .对 当代戏文 的 审美 价值 予 以 了充 分 内进入 国家级教材范畴的惟一 一部 专著 。
关注 。
采 的样板 戏类京剧 、 革命样 板戏 的“ 豹尾 ” 韵 者 高度评价 了乡土 风情戏用极 富有地域 特色和 余 以及“ 革命样板戏 ” 的理论与 实践等。本编分 别 文化 象征的事物 。展现 了各色人等 的生存状 态 对样板戏 以及 准样 板戏 的重 点剧 目和类型剧 目 和精神 渴求。现代戏编 中 , 分析 了川剧《 作: 山 进行 了梳 理、 分析和 归纳 . 样板戏创作理 论的 杠 爷》《 对 、丑嫂》 《 果红 了》《 、红 、迟开 的玫瑰》 作 等
“ 以作 品带 名 家 ” .也 即 以 各地 名 剧 与 戏 曲名 家
《 中国当代戏 曲文学 史》第二版 ) ( 共分为 四 相 呼应的方式进行 的撰 写。 第 二 编 “ 代 戏 与 样 板 戏 时 期 (9 4 现 16 —
17 )。共分七章 :智取威虎 山》 奇袭 白虎 96 ” 《 与《
此次修订 的新版 《 中国 当代戏 曲文学 史》 ,
第 一 编 “ 曲 改革 与建 设 时 期 (9 9 戏 14 —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3版PPT第八章 曹禺、夏衍等人的戏剧创作
第八章 曹禺、夏衍等人的戏剧创作
概要
第一节 《雷雨》、《日出》及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 夏衍、田汉、洪深剧作的艺术风格
15
◦ 总之,曹禺的出现使中国人真正认识到话剧这种外来剧种的独特魅力。曹禺剧作是最 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它用外来的艺术形式成功地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国的人物命 运,并巧妙地糅进了本民族的艺术表现方式;曹禺剧作又是最善于吸取外国艺术营养 的,他娴熟地运用了外国的戏剧理论和戏剧舞台的表演技巧,让中国的读者和观众对 话剧的艺术形式耳目一新。曹禺在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探索,真正奠定了中国现代话剧 走向成熟的基础。
8
《原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明显增强了性格的奇异 色彩和心理矛盾冲突的剧烈程度,特别是对仇虎、 花金子、焦母这三个形象从外在到内心的个性化和 复杂化的表现,都在曹禺剧作中达到了极高的艺术 水准。在剧本最后一幕中,仇虎偕花金子逃入一片 漆黑的大森林时,他的精神压力和痛苦达到了顶点。 他一边不停地奔跑,心里相当空虚,深怀着沉重的 负罪感;一边又拼命地为自己解脱,在黑林子里他 对仿佛一直跟着自己的焦大星的冤魂,急切甚至可 怜地哀诉:“啊,大星,我没有害死他,小黑子不 是我弄死的。大星,你不该跟着我。大星!我现在 害了你,不是我心黑,是你爹爹,你那阎王爹爹造 下的孽!小黑子死得惨,是你妈动的手!我仇虎对 得起你,你不能跟着我!”曹禺通过仇虎复仇之后 的惊恐、矛盾和忏悔,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出这样 的问题:仇恨不能仅仅靠仇恨来消除,被损害者报 了仇雪了恨,却又产生新的惶惑不安,这种纯粹的 复仇本身不也似乎在作孽吗?
01中国现当代戏剧(20年代)
•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则是将中国戏剧(主 要是宋元戏剧) 视为客观的研究对象加以理 性研究, 从而使《宋元戏曲史》富有浓厚的 “现代学术”的色彩, 在“现代”中国戏剧 学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其根本原因正缘于 这种“外来之观念”。
• 但直接借用“外来之观念”研究中国本土戏剧, 也有负面 的影响。对中国学术而言,“现代学术”毕竟不能等同于“ 西洋观念”。以西洋的戏剧观念来察考中国戏剧, 不会是 一无所见, 但也很可能会造成对民族戏剧的隔膜、肢解。 如悲剧、喜剧概念的引进。这里的关键问题, 主要不应是 中国戏剧是否有悲剧、喜剧的问题, 我们应当深思的是: 从 悲剧、喜剧的解释框架出发, 是否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 解民族戏剧? 中、西戏剧或者中、西文化(中、西医或中、 西画) 之间是否可能存在一些普遍适用的“话语”?中国( 民族) 文化的现代性阐释是否必有赖于“外来之观念”? 时至今日, 我们自己的民族戏剧学尚未建立起来, 最根本的 原因是我们没有建立起属于民族戏剧自身的一套概念范畴 , 我们一直喜欢借用人家的概念范畴来构筑“现代”中国 戏剧学
• 在王国维之前, 留意中国戏剧的文著也并不在少数, 如《中 国古典戏剧论著集成》即收各种文著四十八种, 但多是曲 话性质的漫录、随笔, 绝无条例谨严、系统一贯者。在这 样的情况下, 戏剧作为一门学科永远没有可能建立起来。 王国维则以极审慎、极客观的态度, 率先将史学家的考据 法施之于中国戏剧的研究, 使中国戏剧作为不容置疑的“ 历史事实”呈现世人面前。从《戏曲考原》到《唐宋大曲 考》, 再到《古剧脚色考》、《宋元戏曲史》等论著的相 继问世, 我们可以看到, 王氏确实是以“扎硬寨, 打死仗” 的态势, 步步为营, 不断逼近目标的。陈寅恪先生说王国维 的论著能“转移一时之风气, 而示来者以规则”, 洵属的言 。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小说具有情节丰富、人物多样、语言生动、结构完整等特点,能够深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
小说特点
小说可根据题材、风格、篇幅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等。
小说分类
小说概述
起步阶段(1949-1966)
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以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为主,如《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
受政治运动影响,小说发展陷入停滞,作品多以“三突出”、“三结合”等模式化创作手法为主。
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小说开始复苏,涌现出一批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探索的作品,如《伤痕》、《人到中年》等。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小说题材和风格日益多样化,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如莫言的《红高粱》、余华的《活着》、贾平凹的《秦腔》等。
20世纪70年代
诗歌开始反思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出现了“朦胧诗”和“知青诗”,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等。
21世纪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诗歌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出现了许多网络诗人和民间诗刊。
20世纪80年代
诗歌开始多元化发展,出现了各种流派和风格,展历程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980年代
改革开放时期的文学,涌现出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出现了寻根文学、先锋小说等流派。
1990年代至今
市场经济时期的文学,文学更加多元化和商业化,网络文学、青春文学等新兴形式逐渐兴起。
寻根文学
强调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挖掘和传承。
反思文学
在伤痕文学的基础上,对整个社会主义历史进行反思。
伤痕文学
作者舒婷,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忧思。
《回答》
作者北岛,对现实世界的质疑和反思。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海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戏曲等韵文文学在现当代文学史编纂中的缺失
个 部 分来 讲 。” ( 转 引于《 关 于现 代 旧体 诗词 的入 史 问题 》 , 作 者王 泽龙 , 见《 文学评论 》 0 7年 第 5 期) 不 提倡 ,
并 不表 示它 们 的不 存在 。 史册 记载 以 客观存 在 而不 以社 会提 倡 为准 则 。 王福 仁在 其《 当前 中国现代 文学 研究
感情 、 心理 的文学 ” 。并 认 为 文 学 现 代 化 所 发 生 的 最 深 刻 并 具 有 根 本 意 义 的 变 革 是 文 学 语 言 与 形 式 的 变 革 ,
学 识上 的偏 见 , 所 生对 全 面性 的抵触 , 必 将是 背离 文 学本 位 的 。 戏 曲文学 等韵 文 文 学作 为一 种 文学 类 别 , 凭着 其 顽 强 的生命 力 在 白话散 体 文风 行 的 时代 夹缝 中鲜 活生 存 。作 为 现 当代 文学 的有 机组 成部 分 , 并 长期 存 在 的韵 文文 学 , 依 然 为本 民族 的精 神 文 明建设 服 务 , 理应 遵 于 事物 的客 观存 在 , 在相 应 时段 的文 学史 册 中获得 一 席之 地 。 但现 实不 然 。 诚 如钱 穆先 生所 言 : “ 我认 为 文学 可 以分 为 两种 : 一是唱的、 说 的文学 , 一 是 写 的文 学 …… 而近 人 写文 学史 , 多注 重 了写 的 , 而忽 略 了 唱的 和说 的 。” ( 钱穆《 中 国京剧 中之 文 学意味 》 ) 说“ 忽略 ” , 那 是钱 穆先 生 用词 的委 婉 客气 。在 韵 文文 学人 史 问题 上 , 一 些所 谓 的专 家甚 至采 取蛮 横抵 制 的态度 。如 在 旧体诗 人史 问题 上 , 以研 究 鲁迅 为业 的唐 瞍 就 曾极力 反对 —— “ 我 们在 ‘ 五四 ’ 精 神 哺育 下成 长 起 来 的人 , 现 在怎 能提 倡 写 旧体 诗 ?不应 该走 回头路 。所 以 , 许 多 文学 史完 全没 有必 要把 旧体 诗放 在 里面 做
当代中国戏剧
主要人物: 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贯穿全剧。
王利发:
精明、干练、巧于处事 守本分、胆小怕事 对现实产生不满情绪 以自杀来控诉和反抗暗无天日的时代 从一味请安、作揖到对黑暗的现实 进行讽刺、奚落到被无情的世道逼上绝 路。
常四爷:
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为,专打抱不平。 秦仲义: 年轻时对实业救国充满信心 庞太监、刘麻子、唐铁嘴、二德子、马五 爷、黄胖子 3、讲究结构艺术 (1)打破传统的结构形式,创造性地运 用截取历史横断面的题材处理方式,将 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浓缩在几个富有代 表性的生活场景中。
3、历史剧新作影响巨大而深远 古代历史: 田汉《文成公主》《关汉卿》 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 曹禺《胆剑篇》 吴晗《海瑞罢官》 老舍《义和拳》 李恍《甲午海战》
革命历史剧:
金山《红色风暴》 白刃《兵临城下》 所云平《东进序曲》 马吉星《豹子湾的战斗》 王树元《杜鹃山》 蓝光《最后一幕》 于伶《七月流火》
80年代中后期 创作低谷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融合 《狗儿爷涅槃》 《桑树坪纪事》
90年代 “黄金时代”过后的平庸年代 1、强化 戏剧作品的物质外壳,以舞台 装饰的华丽“奇观”掩盖精神内涵的贫弱 或荒谬。 2、戏剧文学走向枯萎。以“大制作”的 豪华舞美取胜,而其文学性都很差。 3、戏剧“玩”的功能被大大膨胀,其触 人 情思、给人美感的功能大大削弱。
新时期 戏曲很不发达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 莆仙戏《秋风辞》 川剧《巴山秀才》《潘金莲》
四、电影 50年代初 发展较快 《武训传》《白毛女》《中华儿女》 《智取华山》 《上甘岭》 《南征北战》
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 黄金时代 1、文学名著改编成电影 《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 《早春二月》《红旗谱》《英雄儿女》 2、历史题材 《林则徐》 《甲午风云》 《红色娘子军》 《小兵张嘎》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的说明1、《中国当代文学史》是综合性大学中文系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主干课程。
2、本课程开设时间为1学期,总授课76学时。
3、本教学大纲参照国家教育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结合本院具体教学情况制定。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主要由当代文学史讲授,以及课堂讨论、课外作业、电教片观摩等几部分内容组成。
授课之外的教学活动,由教师利用课外时间自行安排,课外作业作为平时学习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4、本课程结束教学时,以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
二、《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简介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7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文代会至今的文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
它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又有其作为当代创作相对的独立性。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为中文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讲授中国当代文学的演变历史与创作面貌。
其内容侧重于:(1)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2)当代文坛上重要的文艺思潮、文学社团、文学流派及创作现象;(3)当代文学领域里的重点作家作品研究;(4)当代文学创作的经验、教训与发展规律。
三、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在了解当代文艺生态环境、文学史背景的基础上,宏观把握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
2、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当代文坛上重要的文艺思潮、文学社团、文学流派及创作现象,从中认识当代文学的经验、教训和发展规律。
3、要求学生掌握当代文坛上的重点作家作品,通过具体的文学实践与文本解读,来把握当代文学的创作面貌。
四、教学思路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宏观把握、具体阐释、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的介入,全面讲述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态势,强调通过阅读、思考、评论的三者结合,培养学生对当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把握以及研究当代文学的基本能力。
五、课时安排六、《中国当代文学史》各章教学要求与讲授重点[绪论]教学要求: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明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中国戏剧史》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戏剧史》复习重点汇总1第一章戏曲概说第一节、什么是戏曲一、什么是戏曲?1、戏曲”名称的最早出处:至咸淳(1265-1274),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声歇。
——[宋]XXX《水云村稿·词人XXX2、其它文献中的“戏曲”名称:元人XXX《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杂剧曲名》有“戏曲”一词,凡二见。
明人XXX《南词引正》:“清唱谓之冷唱,不比戏曲。
戏曲藉锣鼓之势,有躲闪省力,知者辨之。
”中国近代学者XXX撰写了《戏曲考原》、《宋元戏曲考》等著作,最终确定了用以指称中国传统戏剧样式的“戏曲”概念。
然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故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
——XXX《宋元戏曲史》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辞海》3、现代戏曲学的奠基人XXX(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清朝秀才,著名学者。
1907年起任XXX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等,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
1913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的考释。
1925年任XXX教授,除研究古史外,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
4、现代戏曲学的另一位奠基人XXX(1884-1939),字XXX,号XXX,长洲(今姑苏)人。
戏曲作家、表演家、实际家、教育家、收藏家。
著有《奢摩他室曲话》《顾曲麈谈》《曲海目疏证》《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瞿安读曲记》《曲学通论》《南北词简谱》。
有名门人有任二北、XXX、XXX、XXX、XXX、XXX等。
第二节、戏曲戏剧曲艺1、戏曲与戏剧同一关系:在中国古代,戏曲是戏剧的唯一形式,戏曲就是戏剧,戏剧就是戏曲。
并列干系:在今世,戏剧有时专指西方话剧,和古代戏曲形成并列干系。
属种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样式。
20位现代戏剧作家
27、陈静 (1929年——1993年),原名陈允祥,江苏省铜山县人。
一级编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他的作品都是自己自编自导的,比如:《宝莲灯》、《小二黑结婚》、《庵堂认母》、《刘伯温结亲》、《双玉蝉》等戏。
但是其最著名的要数1955年改编、导演的昆剧《十五贯》,而且此剧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
28、范钧宏(1916年——1986年),原名范学蠡,汉族,祖籍杭州,生于北京。
浙江杭州人。
著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而且是戏剧界首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京剧剧本《满江红》、《猎虎记》、《杨门女将》、《白毛女》,《九江口》、《强项令》、《望江亭》、《蝶恋花》、《捉水鬼》,作品集《范钧宏戏曲选》、《范钧宏戏曲编剧论集》、《范钧宏戏曲评论选》、《戏曲编剧论集》。
29、王安祈,剧作家。
浙江人,1955年生于台北。
台湾大学中文博士(1985),现为台湾大学戏剧学系特聘教授,国光剧团客席艺术总监。
并且被誉为十大杰出女青年。
学术专长是中国古典戏曲、当代戏曲。
创作《阎罗梦》(与陈亚先、沈惠如合编)、《三个人儿两盏灯》(与赵雪君合编)、《金锁记》(与赵雪君合编,京剧现代戏,张爱玲原著小说)、《王有道休妻》、《青冢前的对话》、《王子复仇记》、《通济桥》、《陆文龙》等多部京剧剧本。
以及歌剧《画魂》。
讲评剧本:沈杏莲戏曲《长相守》、蒋东敏越剧《如花似玉》、苏逸茹京剧《伍员求剑》[1]30、陈仁鉴(1913年—1995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南溪村人。
我国著名剧作家,生前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顾问,莆田市剧协名誉主席;福建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编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鲤声剧团创始人之一。
他写了现代剧《大牛与小牛》、《三家林》,甚至整理改编了莆仙戏《团圆之后》(一名《父子恨》)和《新春大吉》,又相继写出了《春草闯堂》(与人合作,由他主笔)、《嵩口令》等名剧。
作品莆仙戏《团圆之后》和《春草闯堂》也分别被选入王季思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悲剧选》、《中国当代喜剧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中
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潮相互碰撞,戏曲文学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中国当代戏曲文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呼吁推翻封建主义思想,倡导科学、民主和自由。
在这个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反对传统的戏曲形式,认为其内容陈旧、形式僵化。
他们试图通过改革戏曲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创作现代戏曲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目和角色,而是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鲁迅的《阿Q
正传》。
这部作品以小说形式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物的悲剧命运,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使得戏曲文学开始具有了现实主义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当代戏曲文学逐渐发展壮大。
在20世
纪30年代至50年代,中国戏曲文学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不少作品表达了人民对抗日和解放的热情和期望。
其中著名的作品有郭沫若的《智取威虎山》和贾平凹的《白毛
女》等。
这些作品通过戏曲艺术形式,将英雄事迹和人民生活融入其中,既展现了历史背景下人民的伟大力量,又塑造了一批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发展的一个关
键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对戏曲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个时期,一些作家开始尝试将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戏曲艺术形式。
例如,杨洪基的《红色娘子军》以歌舞剧形式展现了中国革命历史中的英雄事迹,成为当时的经典之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当代戏曲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对于戏曲文学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作家开始尝试将传统戏曲与现代题材相结合,创造出了一批具有现代气息的作品。
例如,贾平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重新演绎了经典故事,将其置于现代背景下,使得戏曲文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此外,在中国当代戏曲文学中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
她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创作出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作品。
例如,芦芳生的《荷塘月色》以女性视角描绘了家庭琐事中蕴含的情感和力量;杨绛的《洗澡》则以幽默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老年人生活中的温情和智慧。
总结起来,中国当代戏曲文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现实主义到现代题材等多个阶段的发展。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也体现了作家们对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无论是经典之作还是新锐之作,中国当代戏曲文学都在不断探索创新,并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精彩纷呈的艺术作品。